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作用. 觉得读书真的要学到东西才好的!
坚决抵制小学学奥数
28754205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xiaoww:
其实聪明的孩子不学奥数也能轻松解题,学了奥数不聪明的孩子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题,因为奥数不能改变孩子的天资,不聪明但勤奋的孩子只有靠题海战术或死记硬背,题目变个方式后,理解能力差的还是会遇到困难。
查看原文前**,有机会翻了一下孩子那个班的几个同学的测验卷。发现现在的数学测验卷最后都有一题附加题,也不一定是奥数题,但是肯定是比较复杂的题目了,我总结出来的是:学过奥数的孩子,至少有三分之一能够轻松地答对,而且看过程思路很清晰,显然不是死记硬背的。没学过的就不必说了,都做不出来。
奥数当然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人的天资了,天资是可以改变的吗?我第一次听说
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快,笨的孩子当然学什么都慢,但是,不能因为聪明,你就可以不学;也不能因为笨,你就找个借口不学,奥数也好,钢琴也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孩子的求知欲与生俱来,做家长的更不能早早给她们贴上“聪明与笨”的标签,而剥夺了她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奥数也是学科之一,围棋也可以拓宽思维,你能说语文英语不能拓展思维吗?哪一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谁也不能取代谁,完成教学大纲,然后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我认为孩子适合学奥数,你认为你的孩子不学奥数你也能成才,这都是道理,何至于心胸狭隘地去“抵制”?走自己的路,然后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就是“抵制”的理由?(补充一下,后面这句话是针对楼主说的“抵制”的,不是针对你)
[ 本帖最后由 yanyan 于 2009-4-27 12:21 编辑 ]
奥数当然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人的天资了,天资是可以改变的吗?我第一次听说

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快,笨的孩子当然学什么都慢,但是,不能因为聪明,你就可以不学;也不能因为笨,你就找个借口不学,奥数也好,钢琴也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孩子的求知欲与生俱来,做家长的更不能早早给她们贴上“聪明与笨”的标签,而剥夺了她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奥数也是学科之一,围棋也可以拓宽思维,你能说语文英语不能拓展思维吗?哪一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谁也不能取代谁,完成教学大纲,然后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我认为孩子适合学奥数,你认为你的孩子不学奥数你也能成才,这都是道理,何至于心胸狭隘地去“抵制”?走自己的路,然后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就是“抵制”的理由?(补充一下,后面这句话是针对楼主说的“抵制”的,不是针对你)
[ 本帖最后由 yanyan 于 2009-4-27 12:21 编辑 ]
2009/04/27回复

要学的继续学,抵制的继续抵制.
但是我感觉现在爱学习的孩子反而被当成"异类",这世界是不是疯了?
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不一样,有人觉得吃喝玩乐最快乐,有人觉得阅读最快乐,有人觉得做题最快乐,为什么要强求呢?
但是我感觉现在爱学习的孩子反而被当成"异类",这世界是不是疯了?
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不一样,有人觉得吃喝玩乐最快乐,有人觉得阅读最快乐,有人觉得做题最快乐,为什么要强求呢?
2009/04/27回复

" 攀比和为孩子设立教育目标是两个概念".非常欣赏这句话,但是,这和学奥数没有冲突吧?
"为什么“中国妈妈”总要比这比那".是不是有点以偏盖全了?
说到比较,琴棋书画天天有比赛,奥数一年才那么几次,为什么单单要抵制奥数呢?
谁说奥数花的时间一定比其它爱好多呢?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语.
"为什么“中国妈妈”总要比这比那".是不是有点以偏盖全了?
说到比较,琴棋书画天天有比赛,奥数一年才那么几次,为什么单单要抵制奥数呢?
谁说奥数花的时间一定比其它爱好多呢?
........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语.
2009/04/27回复

yanyan:
前**,有机会翻了一下孩子那个班的几个同学的测验卷。发现现在的数学测验卷最后都有一题附加题,也不一定是奥数题,但是肯定是比较复杂的题目了,我总结出来的是:学过奥数的孩子,至少有三分之一能够轻松地答对,而且看过程思路很清晰,显然不是死记硬背的。没学过的就不必说了,都做不出来。奥数当然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人的天资了,天资是可以改变的吗?我第一次听说
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快,笨的孩子当然学什么都慢,但是,不能因为聪明,你就可以不学;也不能因为笨,你就找个借口不学,奥数也好,钢琴也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孩子的求知欲与生俱来,做家长的更不能早早给她们贴上“聪明与笨”的标签,而剥夺了她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奥数也是学科之一,围棋也可以拓宽思维,你能说语文英语不能拓展思维吗?哪一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谁也不能取代谁,完成教学大纲,然后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我认为孩子适合学奥数,你认为你的孩子不学奥数你也能成才,这都是道理,[ 本帖最后由 yanyan 于 2009-4-27 12:21 编辑 ]
查看原文
学过奥数的有三分一可以答出来,那其他学过的三分二呢?那说明那三分一天资聪颖,懂得融会贯通。
“但是,不能因为聪明,你就可以不学;也不能因为笨,你就找个借口不学,奥数也好,钢琴也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孩子的求知欲与生俱来,做家长的更不能早早给她们贴上“聪明与笨”的标签,而剥夺了她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奥数也是学科之一,围棋也可以拓宽思维,你能说语文英语不能拓展思维吗?哪一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谁也不能取代谁,完成教学大纲,然后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我认为孩子适合学奥数,你认为你的孩子不学奥数你也能成才,这都是道理”
你说的这些我非常赞同,不是因为学了奥数所以聪明,学不学奥数,关键是看看孩子自己的兴趣,拓宽思路方式很多种,象为了升学搞得很多家长都送小孩去学奥数,不管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其实不少家长是因为看到别人小孩学,自己小孩不学觉得会吃亏。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如果小孩本身兴趣不在这里,但碍于周围的无形压力迫小孩去学,那小孩太辛苦,当然这不包括那部分本身就很感兴趣的孩子。
我所理解的楼主抵制奥数,并不是因为心胸狭隘,而是因为不满现在这种千军万马过奥数这座独木桥才能上好学校这种教育体制所发泄出来的情绪和无奈。要挑好学生,为什么不象以前那样均衡地统考教育大纲里的内容,而挑奥数。
如果没有人提出反对,那说不定奥数以后变相成为小学的学习内容。楼主只是从她自己和小孩的切实感受有感而发,而她的抵制并不防碍其他人有兴趣的人学习奥数,只是会引发其他人的思考。
“但是,不能因为聪明,你就可以不学;也不能因为笨,你就找个借口不学,奥数也好,钢琴也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孩子的求知欲与生俱来,做家长的更不能早早给她们贴上“聪明与笨”的标签,而剥夺了她们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奥数也是学科之一,围棋也可以拓宽思维,你能说语文英语不能拓展思维吗?哪一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谁也不能取代谁,完成教学大纲,然后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知识进行补充,这才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我认为孩子适合学奥数,你认为你的孩子不学奥数你也能成才,这都是道理”
你说的这些我非常赞同,不是因为学了奥数所以聪明,学不学奥数,关键是看看孩子自己的兴趣,拓宽思路方式很多种,象为了升学搞得很多家长都送小孩去学奥数,不管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其实不少家长是因为看到别人小孩学,自己小孩不学觉得会吃亏。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如果小孩本身兴趣不在这里,但碍于周围的无形压力迫小孩去学,那小孩太辛苦,当然这不包括那部分本身就很感兴趣的孩子。
我所理解的楼主抵制奥数,并不是因为心胸狭隘,而是因为不满现在这种千军万马过奥数这座独木桥才能上好学校这种教育体制所发泄出来的情绪和无奈。要挑好学生,为什么不象以前那样均衡地统考教育大纲里的内容,而挑奥数。
如果没有人提出反对,那说不定奥数以后变相成为小学的学习内容。楼主只是从她自己和小孩的切实感受有感而发,而她的抵制并不防碍其他人有兴趣的人学习奥数,只是会引发其他人的思考。
2009/04/27回复

为什么不象以前那样均衡地统考教育大纲里的内容,而挑奥数.
因为其他学科很难打标准分。语文或英语作文不同人批卷会有不同分数。
因为要减负,所以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但是社会的竞争更激烈了,取消考试能减负?真是自欺欺人。
因为其他学科很难打标准分。语文或英语作文不同人批卷会有不同分数。
因为要减负,所以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但是社会的竞争更激烈了,取消考试能减负?真是自欺欺人。
2009/04/27回复

芊蕙爸爸:
多年后,你的孩子可能会对您有此评价:我的母亲真是一位不负责任的妈妈,她甚至看都没有具体看看奥数教育是什么,在初中明明可以用方程式、平面几何可以解决的题目,偏偏要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原来星期六可以睡懒觉,可以上公园,可以不用做重重复复的数学题;每天可以看半小时报纸或者电视,或者画一幅画,或者唱一首歌,或者弹一首曲或者早点睡觉;原来童年可以这个样子的。
查看原文我的孩子才二年级,还没有到上正式奥数班的年纪,我陪着她买奥数书,一起做习题,她从一个幼儿园非常不喜欢数字的孩子到现在成为她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喜欢上了数学这个课程,有空会自己看奥数的题目,考考自己,也有时候考考家人,考考叔叔阿姨的,数学的问题,熟能生巧,她现在做数学作业可快了。
无论她能够在奥数的道路上走多远,我相信奥数对她的一生已经有了很多正面的影响了。
如果到她觉得学不上去的时候,我肯定会让她停止的。
至于周末有没有得玩,玩多少还真的就和孩子能不能抓紧时间完成作业有关,我的孩子周末每周都会骑单车溜冰鞋滑板玩跆拳道,也许还会玩其他的东西,我相信她玩得肯定不比谁家的孩子少。谁说学习了奥数的孩子没有时间玩,根本学奥数也许还能节约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呢。
关于奥数,如果她真能掌握了这些思维方式,等到初中学方程式平面几何高中读高数的时候,难题迎刃而解的时候,她会谢谢妈妈和她一路慢慢走来的学习道路的。
真的要用时间泡,还不确定能出成果的是学琴,朗朗每天练8小时的琴,琴成为了他的一切,万一琴学不成,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倒是不愿意看着孩子走这样的道路。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4-27 18:05 编辑 ]
无论她能够在奥数的道路上走多远,我相信奥数对她的一生已经有了很多正面的影响了。
如果到她觉得学不上去的时候,我肯定会让她停止的。
至于周末有没有得玩,玩多少还真的就和孩子能不能抓紧时间完成作业有关,我的孩子周末每周都会骑单车溜冰鞋滑板玩跆拳道,也许还会玩其他的东西,我相信她玩得肯定不比谁家的孩子少。谁说学习了奥数的孩子没有时间玩,根本学奥数也许还能节约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呢。
关于奥数,如果她真能掌握了这些思维方式,等到初中学方程式平面几何高中读高数的时候,难题迎刃而解的时候,她会谢谢妈妈和她一路慢慢走来的学习道路的。
真的要用时间泡,还不确定能出成果的是学琴,朗朗每天练8小时的琴,琴成为了他的一切,万一琴学不成,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倒是不愿意看着孩子走这样的道路。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4-27 18:05 编辑 ]
2009/04/27回复

九月微凉:
我的孩子才二年级,还没有到上正式奥数班的年纪,我陪着她买奥数书,一起做习题,她从一个幼儿园非常不喜欢数字的孩子到现在成为她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喜欢上了数学这个课程,有空会自己看奥数的题目,考考自己,也有时候考考家人,考考叔叔阿姨的,数学的问题,熟能生巧,她现在做数学作业可快了。无论她能够在奥数的道路上走多远,我相信奥数对她的一生已经有了很多正面的影响了。如果到她觉得学不上去的时候,我肯定会让她停止的。至于周末有没有得玩,玩多少还真的就和孩子能不能抓紧时间完成作业有关,我的孩子周末每周都会骑单车溜冰鞋滑板玩跆拳道,也许还会玩其他的东西,我相信她玩得肯定不比谁家的孩子少。谁说学习了奥数的孩子没有时间玩,根本学奥数也许还能节约做数学作业的时间呢。关于奥数,如果她真能掌握了这些思维方式,等到初中学方程式平面几何高中读高数的时候,难题迎刃而解的时候,她会谢谢妈妈和她一路慢慢走来的学习道路的。真的要用时间泡,还不确定能出成果的是学琴,朗朗每天练8小时的琴,琴成为了他的一切,万一琴学不成,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倒是不愿意看着孩子走这样的道路。[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4-27 18:05 编辑 ]
查看原文呵呵,补充一条:我的孩子肯定不会参加本地的小升初考试,她是个回国主力学习中文的外籍儿童,所以我们学习奥数还真的没有那明确的目的性,我们就是觉得学习奥数挺乐趣的,对日后的学习也有益。
2009/04/27回复

芊蕙爸爸:
多年后,你的孩子可能会对您有此评价:我的母亲真是一位不负责任的妈妈,她甚至看都没有具体看看奥数教育是什么,在初中明明可以用方程式、平面几何可以解决的题目,偏偏要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学;原来星期六可以睡懒觉,可以上公园,可以不用做重重复复的数学题;每天可以看半小时报纸或者电视,或者画一幅画,或者唱一首歌,或者弹一首曲或者早点睡觉;原来童年可以这个样子的。
查看原文哈哈,说的太好了……
5
5
5



2009/04/28回复

九月微凉:
杨是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甚至没有一个正常人类应该拥有的人品,因为一个正常人只可以批评自己了解的东西,而他可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大放厥词,给一个正常的兴趣班贴上比黄赌毒还黄赌毒的标签。“不了解情况”是杨自己承认的。
查看原文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的杨教授能说出这样明显得罪人而自己又不讨好的话
我觉得是值得让人尊敬的,因为他有一颗起码的社会学者该拥有的良心
我们的社会其实很缺乏象这样的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学者
其实不仅仅是杨教授
很多专门从事数学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不也反对变味的奥数教育么
确实现在的很多所谓奥数教育都完全被经济利益所绑架
这样的奥数教育确实就应该受到大家的谴责,包括你我都有资格来鄙视这样的奥数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杨教授应该比普通的我们更有资格来监督这样的教育氛围
我觉得是值得让人尊敬的,因为他有一颗起码的社会学者该拥有的良心
我们的社会其实很缺乏象这样的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学者
其实不仅仅是杨教授
很多专门从事数学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士不也反对变味的奥数教育么
确实现在的很多所谓奥数教育都完全被经济利益所绑架
这样的奥数教育确实就应该受到大家的谴责,包括你我都有资格来鄙视这样的奥数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杨教授应该比普通的我们更有资格来监督这样的教育氛围
2009/04/28回复

xiaoww:
其实聪明的孩子不学奥数也能轻松解题,学了奥数不聪明的孩子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题,因为奥数不能改变孩子的天资,不聪明但勤奋的孩子只有靠题海战术或死记硬背,题目变个方式后,理解能力差的还是会遇到困难。
查看原文完全正解,呵呵……
2009/04/28回复

kittyhh: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杨教授的言论立刻引发争议。数学,包括奥数,本身是无害的,不但无害,对那些喜爱数学的人来说,还是一门终身受益的学问,为什么杨教授会用如此情绪化语言表达他的个人感受?如何看待奥数及奥数之争—— 奇迹,在网络时代不断地被创造。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一篇名为《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的博客文章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竟有上十万次点击率、几千条评论。纵览各家观点,不由心生戏说冲动。有打油诗为证:奥数无原罪,批奥亦可敬。本来无歧见,何故惹争议? 奥数的原初含义是“奥林匹克数学”,起源于1934年前苏联在列宁格勒举办的中学数学竞赛,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世人对于奥数的崇敬感,根源于人们对数字、数学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敬意。古希腊的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宣称,“万物皆数”,“数是万物的本质”,是“存在由之构成的原则”,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由此而形成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加上文法、修辞、辩证法“三艺”,共同构成了西方传承几千年的“七艺”课程。数字、数学的教育意义在于,它挑战着人类理智的极限,不断获胜的人类据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明证着自身作为人类的高贵、彰显着自身日益强大的本质力量。 从文化史的角度看,中国重政治、尊伦理的文化特质缺失了深厚的科学传统,但基于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中华民族却孕育了丰厚的算术传统。《孙子算经》、《九章算术》等等著作,令国人自豪;代代相传的“盈亏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至今仍饶有趣味,颇能益智。写作此文的当晚,笔者曾与不到六岁、从未接触过奥数的女儿玩了个简单的“盈亏问题”: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人分1个则多6个,每人分2个则刚好。问:小朋友有几人。女儿扳着手指头,居然凭直觉算出了有“6个小朋友、12个苹果”!这种状况让笔者惊讶万分。这一惊讶,恰是人类探寻未知、征服数字最原始也最强大的动力! 既然数学具备提升人类理智尊严、明证人类高贵的价值,既然数学具有益智功能和教育价值,任何人,即便是著名专家轻言打倒奥数,尽管支持者甚众,但肯定要冒极大风险,遭人拍砖实属意料之中的事了。 奥数没有原罪,杨教授批评奥数也没有错。他批评奥数,旁人较难找到私利动机,更何况笔者一直觉得不应该持“性恶论”的立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笔者认为他批评奥数是用心良苦、精神可嘉。不过遗憾的是,他在影响甚广的博客中并没有逻辑清晰地表明为什么要批判奥数,只是用比较情绪化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中国教育“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式的个人感受:“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其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如何理解杨教授情绪冲动背后隐含的深层逻辑?在笔者看来,原因在于目前的奥数教育被利益捆绑了。窃以为,利益捆绑过程有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是奥数功能的泛化。许多数学专家认为,只有5%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习奥数。而我们常规的学校教育,重点只应是而且只能是把其余95%的儿童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和普通劳动者——这绝非歧视而是事实。正如正规学校没有为天才留下空间一样,天才教育也不会容忍学校的按部就班;常规的学校教育与天才教育应各安其位、各守其责。当把以奥数为代表的天才教育异化为常规学校的教育——考试工具和人才选拔标准时,奥数的功能就被泛化了,危险随之降临。 利益捆绑的第二大步骤是奥数教育对象的普及化。原本只应针对少数学有余力的天才学生的奥数训练,却把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普通孩子席卷进来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强求而不可得所带来的挫折与失落,普通孩子甚至因此而逐渐失去了在茶余饭后兴之所至地谈论奥数游戏的兴趣。 当奥数训练的规模扩大之后,就有条件实现利益捆绑第三大步骤:奥数训练的功利化。望子成龙成凤的家长提供了奥数功利化的市场,追求升学率的学校成了奥数功利化沉默的推手。有了这些条件,营利性培训机构肯定是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了。 当奥数功能泛化、对象普及化、训练功利化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网络极其复杂、规模甚广的利益群体。在这个利益群体中,作为孩子的学生是被人遗忘的角色。奥数问题虽然近年才凸显,但这类问题的逻辑早就存在。已故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给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留下了这样的题词:不要考100分!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也曾提出了“种地不要过度施肥”的劝谕。如此种种,皆为明证。 对于杨教授,无论是赞是弹,字面背后的所指其实大都殊途同归。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发言者多了,问题就模糊了、偏移了甚至被消解掉了,于是就产生了争论。概括起来,争论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歧出: 之一是,杨教授批判了奥数滥用之弊,一些反对者却举起了奥数具有教育意义的大旗。由于偷换了话题,两者未构成真正的思想交锋,反而彼此补充了对方的观点。所以这是假争论,或者说争论的只是假问题。 之二是,奥数教育的利益之争,才是问题的关键。对于一些人来说,奥数是什么、奥数是否具有以及具有何种教育意义,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有助于考试和升学、能够谋利。奥数被工具化了。批评奥数者则从儿童身心健康和天赋人权、从教育规律的角度,揭示奥数产业化之弊。唯有这类争论,才有助于澄清思想、净化观念,有益于正本清源。(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查看原文何故惹争议?
对于杨教授,无论是赞是弹,字面背后的所指其实大都殊途同归。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发言者多了,问题就模糊了、偏移了甚至被消解掉了,于是就产生了争论。概括起来,争论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歧出:
之一是,杨教授批判了奥数滥用之弊,一些反对者却举起了奥数具有教育意义的大旗。由于偷换了话题,两者未构成真正的思想交锋,反而彼此补充了对方的观点。所以这是假争论,或者说争论的只是假问题。
之二是,奥数教育的利益之争,才是问题的关键。对于一些人来说,奥数是什么、奥数是否具有以及具有何种教育意义,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有助于考试和升学、更能够谋利。奥数被工具化了。批评奥数者则从儿童身心健康和天赋人权、从教育规律的角度,揭示奥数产业化之弊。唯有这类争论,才有助于澄清思想、净化观念,有益于正本清源。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呵呵,还是158楼这位妈妈总结的很到位,让很多不明白的人能够明白这帖子的热度为何一直这么高涨了,呵呵……
对于杨教授,无论是赞是弹,字面背后的所指其实大都殊途同归。问题本来是清楚的,但发言者多了,问题就模糊了、偏移了甚至被消解掉了,于是就产生了争论。概括起来,争论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歧出:
之一是,杨教授批判了奥数滥用之弊,一些反对者却举起了奥数具有教育意义的大旗。由于偷换了话题,两者未构成真正的思想交锋,反而彼此补充了对方的观点。所以这是假争论,或者说争论的只是假问题。
之二是,奥数教育的利益之争,才是问题的关键。对于一些人来说,奥数是什么、奥数是否具有以及具有何种教育意义,已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有助于考试和升学、更能够谋利。奥数被工具化了。批评奥数者则从儿童身心健康和天赋人权、从教育规律的角度,揭示奥数产业化之弊。唯有这类争论,才有助于澄清思想、净化观念,有益于正本清源。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
呵呵,还是158楼这位妈妈总结的很到位,让很多不明白的人能够明白这帖子的热度为何一直这么高涨了,呵呵……
2009/04/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