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答
1587121168家有小学生
2009/06/29
全部回帖
max65:
我本来是学奥数的,个人觉得每天花个二三十分钟做3-5道题这样,长期坚持,应该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查看原文奥数的学习必须看孩子的个人能力的,如果没这种能力而强迫他去学,只会挫伤他的自信心。最近有个学生就是这种情况,上完2节课后我就跟学生的妈妈说要改为普通班学习了,这样对孩子和家长都好。其他想学奥数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这点了。
2009/09/05回复
文灏妈妈:
奥数的学习必须看孩子的个人能力的,如果没这种能力而强迫他去学,只会挫伤他的自信心。最近有个学生就是这种情况,上完2节课后我就跟学生的妈妈说要改为普通班学习了,这样对孩子和家长都好。其他想学奥数的家长一定要注意这点了。
查看原文当然要学生自己有兴趣想学好才这么干,否则就只会事倍功半…
2009/09/10回复
小学数学怎么学?!我知道!!!
作者:桑蕊 妈咪智囊团特约顾问
作者博客:千年白狐教育教学专版博客 http://clszxsjyxl.boke.**
妈咪智囊团联系电话:020-26282618
一、 数学学习的基本环节与原则
在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要听老师的课,这就是听课的一环;为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做练习,这就是作业的一环,为了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并了解其内在联系,需要记忆和归纳整理,这就是复习的一环;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这四个环节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独立意义和独立作用,而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小循环,也就是一个学习周期。学习的周期就是学习的车轮运转一周的轨迹,善于学习的人应该从车轮运转一周的撤印中找到它的起止点和中间环节,把四个环节组成定型的学习周期,组成一个学习系统,使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生学习独立新知时,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所学知识事物或数的变化发展过程进
行初步感知。
如考察事、物的存在、演变的条件与过程;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演示、操作与实物及再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而获得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受。
按触和初步认识新知--建立感性认识
开展联想 ---形成新知表象
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次感知
抽象概括新知本质特征---向理性知识转化
记忆新知--- 巩 固
应用新知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重视学生学数学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业学习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学习应遵遁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 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搜炼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比较研究,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提炼。著名的特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经验是:依靠自学;注意自主,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力求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教育家、科学家的更多的学习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学习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方法这一问题虽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长期来“以教代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良好还没有引起注意。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作者:桑蕊 妈咪智囊团特约顾问
作者博客:千年白狐教育教学专版博客 http://clszxsjyxl.boke.**
妈咪智囊团联系电话:020-26282618
一、 数学学习的基本环节与原则
在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要听老师的课,这就是听课的一环;为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做练习,这就是作业的一环,为了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并了解其内在联系,需要记忆和归纳整理,这就是复习的一环;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这四个环节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独立意义和独立作用,而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小循环,也就是一个学习周期。学习的周期就是学习的车轮运转一周的轨迹,善于学习的人应该从车轮运转一周的撤印中找到它的起止点和中间环节,把四个环节组成定型的学习周期,组成一个学习系统,使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生学习独立新知时,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所学知识事物或数的变化发展过程进
行初步感知。
如考察事、物的存在、演变的条件与过程;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演示、操作与实物及再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而获得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受。
按触和初步认识新知--建立感性认识
开展联想 ---形成新知表象
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次感知
抽象概括新知本质特征---向理性知识转化
记忆新知--- 巩 固
应用新知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重视学生学数学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业学习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学习应遵遁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 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搜炼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比较研究,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提炼。著名的特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经验是:依靠自学;注意自主,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力求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教育家、科学家的更多的学习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学习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方法这一问题虽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长期来“以教代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良好还没有引起注意。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009/09/26回复
文灏妈妈:我儿子的口算题我老觉得他算得不够快,而且他粗心的问题总是存在,(我都不知道如何让他改正)我想问问:二年级的学生算一题100以内需要进位或借位(如75-48,38+56)的口算题大概多久时间才算正常?我儿子如果精神集中的话,要用4到5秒做一题,不集中的话,起码要8到10秒。
不知道是他的计算方法不对还是什么?
我是这样教儿子算的:1. 借位问题:75-48,个位不够减向7借,接着10-8=2(我要求他看到8马上想到2),再用2+5=7,然后7-1-4=1,所以75-48=17。
2.进位问题:38+56,个位8+6,先凑10,既8+2=10,再6-2=4,十位3+1+5=9,所以38+56=94
是不是我这种方法不对头啊!他的数学老是这么让我操心
每次打电话问数学老师儿子的情况,都是一番批评的话,很觉得对不起老师
文灏妈妈,您是用什么方法教孩子计算口算题的?教我些方法吧
[ 本帖最后由 一颗星 于 2009-9-27 22:30 编辑 ]
不知道是他的计算方法不对还是什么?
我是这样教儿子算的:1. 借位问题:75-48,个位不够减向7借,接着10-8=2(我要求他看到8马上想到2),再用2+5=7,然后7-1-4=1,所以75-48=17。
2.进位问题:38+56,个位8+6,先凑10,既8+2=10,再6-2=4,十位3+1+5=9,所以38+56=94
是不是我这种方法不对头啊!他的数学老是这么让我操心

每次打电话问数学老师儿子的情况,都是一番批评的话,很觉得对不起老师

文灏妈妈,您是用什么方法教孩子计算口算题的?教我些方法吧

[ 本帖最后由 一颗星 于 2009-9-27 22:30 编辑 ]
2009/09/27回复
一般1分钟做12题左右就可以了,错误率是7%以下,你儿子4到5秒做一题,是正常的。一般口算跟笔算的方法是有区别的,笔算是从低位算起,口算是从高位算起的,但现在很多老师为了口算与笔算统一,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强化了。好象75-48,笔算就是你说的方法了,口算是十位7-4=3,各位不够减,十位就写2,个位15-8=7,写7,这样算就符合写数的习惯了,但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会提高。你看下你儿子能否适应吧,不适应用你的方法也可以的。2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全部很熟练。
每次打电话问数学老师儿子的情况,都是一番批评的话,很觉得对不起老师。那个老师不会老这么说吧,我作为老师肯定不会这样说的,说得多了,那家长还有信心吗?孩子还有信心吗?现在的孩子不是能力问题,是信心和兴趣问题,有信心做才会有兴趣,如果觉得很困难的,他基本会没兴趣的,那还怎么去学呢?同样家长也需要同样的对待。
每次打电话问数学老师儿子的情况,都是一番批评的话,很觉得对不起老师。那个老师不会老这么说吧,我作为老师肯定不会这样说的,说得多了,那家长还有信心吗?孩子还有信心吗?现在的孩子不是能力问题,是信心和兴趣问题,有信心做才会有兴趣,如果觉得很困难的,他基本会没兴趣的,那还怎么去学呢?同样家长也需要同样的对待。
2009/09/28回复
太感谢您了,老师!
你说的口算方法一定要很熟练20以内的加减法了,也就是说不需要心算笔算的过程,而是看到15-7就要知道结果是8,看到5+7就能马上答出是12,是吧,这个我还要训练一下他。
他对数学是不太感兴趣,我说给他报奥数,他是宁愿学钢琴也不要报奥数,但我还是给他报了,上了二节课,他好像也挺高兴的,不管他学得怎样,先培养一下先。
8
他的数学老师比较喜欢那种乖孩子,我儿子很多动,老师讲课时手上可能经常拿着东西玩,但我相信他是边玩边听的,他就是不能乖乖地坐着听课的那种(在家里听电话时都是在橙子上跳来跳去的,或在厅里不停地走来走去),老师跟我说他不听课的,老是玩东西,而且有时跟旁边的人讲话,(这一点我批评了他)
所有的老师都说他定性比较差,很容易受旁边人的影响,这个很难教的,我都经常提醒他不要管别人,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但跟个人特征有关,不是三言二语能改得了,有时老师说多了自己也很烦恼,气时就骂他不争气,感觉到小孩很难教
今天才测试完,92分,其中有2分是竖式答完忘了写答案扣的,有3分是算错的
1. 计算题4+58=54扣1分,
2. 计算题对的打“√”错的打“×”,结果在78-38=30下打了“√”,扣2分,看了试卷,所有都应该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他硬要强加一个。
有一题是他不理解做错的,题目是这样
小明有30多枝笔,妈妈又给他买了22枝,问小明现在大约有多少枝笔?
儿子的答案是:31+22 ,没写结果,就在括号上填了大约有(50)支笔。
我问他31何来的?他说小明30多枝嘛,所以他写了31枝,
老师,您看了我哆哆嗦嗦的说了这么久,你觉得是智力问题还是其它啊?担心高年级了不知道怎么应付啊
你说的口算方法一定要很熟练20以内的加减法了,也就是说不需要心算笔算的过程,而是看到15-7就要知道结果是8,看到5+7就能马上答出是12,是吧,这个我还要训练一下他。
他对数学是不太感兴趣,我说给他报奥数,他是宁愿学钢琴也不要报奥数,但我还是给他报了,上了二节课,他好像也挺高兴的,不管他学得怎样,先培养一下先。
8他的数学老师比较喜欢那种乖孩子,我儿子很多动,老师讲课时手上可能经常拿着东西玩,但我相信他是边玩边听的,他就是不能乖乖地坐着听课的那种(在家里听电话时都是在橙子上跳来跳去的,或在厅里不停地走来走去),老师跟我说他不听课的,老是玩东西,而且有时跟旁边的人讲话,(这一点我批评了他)
所有的老师都说他定性比较差,很容易受旁边人的影响,这个很难教的,我都经常提醒他不要管别人,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但跟个人特征有关,不是三言二语能改得了,有时老师说多了自己也很烦恼,气时就骂他不争气,感觉到小孩很难教

今天才测试完,92分,其中有2分是竖式答完忘了写答案扣的,有3分是算错的
1. 计算题4+58=54扣1分,
2. 计算题对的打“√”错的打“×”,结果在78-38=30下打了“√”,扣2分,看了试卷,所有都应该打“×”,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他硬要强加一个。

有一题是他不理解做错的,题目是这样
小明有30多枝笔,妈妈又给他买了22枝,问小明现在大约有多少枝笔?
儿子的答案是:31+22 ,没写结果,就在括号上填了大约有(50)支笔。
我问他31何来的?他说小明30多枝嘛,所以他写了31枝,

老师,您看了我哆哆嗦嗦的说了这么久,你觉得是智力问题还是其它啊?担心高年级了不知道怎么应付啊
2009/09/28回复
他上课的习惯可能要改下了,因为每个老师都不会喜欢不听课的孩子的,他在拿东西玩,可能会听了部分课,但肯定会影响整体的效果的,这习惯要改下。
算错那2题没问题的,粗心大意,后面那题目他老师说他是错的吗?我从你写的感觉孩子并不一定错的啊。
你孩子的智力肯定没问题的,但在国内学习的,那上课纪律还是要改的。
算错那2题没问题的,粗心大意,后面那题目他老师说他是错的吗?我从你写的感觉孩子并不一定错的啊。
你孩子的智力肯定没问题的,但在国内学习的,那上课纪律还是要改的。
2009/09/28回复
后面那道题老师打“×”了,并扣了3分。
老师的标准答案应该是:30+22 ≈50(枝)。然后填上“小明现在大约有(50)支笔”。
他的上课习惯我都经常提醒他要专心,就是没惩罚过,如果还继续被老师投诉可能也要惩罚一下他了。
每个老师可能要求不一样,语文老师对他整体评价不错,还有英语老师,但都有反映有时有小动作。但我暂时还是没有让他改变坏习惯的能力,只盼望他长大一点会懂事些。
非常感谢老师,你让我有了些信心,以后有问题还会来烦您的啊
老师的标准答案应该是:30+22 ≈50(枝)。然后填上“小明现在大约有(50)支笔”。
他的上课习惯我都经常提醒他要专心,就是没惩罚过,如果还继续被老师投诉可能也要惩罚一下他了。
每个老师可能要求不一样,语文老师对他整体评价不错,还有英语老师,但都有反映有时有小动作。但我暂时还是没有让他改变坏习惯的能力,只盼望他长大一点会懂事些。
非常感谢老师,你让我有了些信心,以后有问题还会来烦您的啊
2009/09/29回复
你孩子在黄埔区上学的吧,可能不同区有不同的要求吧,开始我看题目,30多枝还以为31——39都可以的,加22,结果应该50或者60都是对的,但不知道那老师的要求了。我在荔湾和越秀区的学生都没发现这样的问题。但无论如果必须按任教老师的要求去做的,最多你和老师沟通小自己的看法了,但这样做最好不要给孩子知道,以免他不尊重老师。
我自己还是喜欢动的孩子的,说明孩子聪明,只不过有部分老师不喜欢,各人要求不同了。
我自己还是喜欢动的孩子的,说明孩子聪明,只不过有部分老师不喜欢,各人要求不同了。
2009/09/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