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大讲堂】第二期话题:生活中的数学知多少!让有趣的数学知识从书中蹦出来!
34514130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方程正式接触到是在5年级,叫做简易方程!其实方程的本质就是把要求的事物设为X,要学会方程的应用题,首 ...
学生考试结束,总有那么一些被批评:“你啊,就是粗心大意。把该得的分给丢了。” 有多少学生因为听到这句话而改变的?
这个周末,有一位学生数学得了69分,他的数学老师说他粗心大意。我和这位老师分析:100分得69,失31。失分因为粗心大意,得分因为什么?是不是也是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的说法就好像这样说话:刘翔为什么没得冠军?因为他没跑第一。废话吧。有一次我坐车,巡警在路上放了路障,我问司机:他们拦路是为什么?那司机非常夸张的大声说:“为什么?这还用问,不给过呗!”我说:“这当然是不给过了。我想问,为什么不给过?”他又大声说:“我又不是交警,我怎么知道?”又是废话。
这和是粗心大意是一个思路。
如果你对一个学生说:“以后不要粗心大意了。好吗?”他会说:“好。”但是,他怎么保证以后不粗心大意呢?他不知道。事实上,这样被批评的学生,不少人并不认为自己粗心大意。
上面那个例子,我问那位数学老师:“可不可以反过来说,他已经细心了。因为如果他粗心大意,就不是69,而是49了。就因为他细心,才得了69。”
解决问题,一定要找到真实的原因。如果随便安个帽子,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师生都在假象中思考和反省,出不来,教师无奈,学生困惑。
不是粗心大意,那是什么?就这位考69的学生而言,我和他的数学老师分析的结果,是:做题习惯不好。比如,他如果画图,就可以多拿8分。为什么他不画呢?不是粗心大意,是平时做题就不画图,在脑袋里想。当然容易出错了。
数学老师就说:“我叫他画图多少次了。他就不听。”
我提建议:“你告诉他,以后作业,凡是要画图的,他不画,就算做对了最后的答案,也算错,要重做。”
“对。就这样。”
所有的分析,最后应该是以提供一个可执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上策。如果一个分析的结果是让学生自卑、迷惑、不知所措,还不如不分析。
我们在教学中,就是因为有许多类似“粗心大意”的无效语言,才让学生的错误一再的犯,最后成了定论。
有人问阿凡提:“您是智者,请问您,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呢?”阿凡提很可怜的看着这个人:“我的朋友,您没有看到长颈鹿的头和身体分得这么远吗?一定要有这么长的脖子才可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