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说说我对女儿的管教吧,每个小孩的性格不一样,也许不会都适合,但我觉得我女儿效果还行,学习上很自觉。这是从一年级开始就定了规矩,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所有的前提,都是先做完功课。
我女儿在读四年级,没有报任何补习班,成绩还算过得去,100分基本没拿过,但每科都97,98分左右,没有低于95分的。我不陪读,除了家听需要我之外,做功课就是她自己完成的了,我从不在旁边坐着,我会开电脑听歌上网,负责签名,声音不会很大也不会很小,不要怕嘈着她,认真了就会专注,不会受外界干扰的。我觉得她们的老师都很不错的,虽然老师要求我们家长签名,但老师说了,签名只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现在在学些什么,对错交给她们!不过我也看的,错了我不直接指出哪里错,只会说有错,让她自己找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定好了每天准时9点半睡觉,功课没做完就不用做了,明天被老师罚留堂就是活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定呢?因为学校放学早啊,一年级时是4点放学,而且作业量真心不多,只要回家认认真真做,半小时之内是肯定能完成的,做不完就是她自己的问题,读书要做作业,天经地义,这是作为学生的责任,没有责任心不完成作业,那后果就自己承担呗,我是真的执行过的,她一年级就试过哭着去睡觉,就是因为回家不先做功课,搞到晚饭后才开始,那我也严格执行我定好的规矩,她吃过亏就老实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之后,一切就顺利了。现在四年级,功课量也多了很多,但她仍然有时间每天弹琴半小时,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除了偶尔作业特别多要写作文才不弹琴,总的来说,时间安排得都算可以
家长为孩子陪读的现象如今已经屡见不鲜
林林总总的现象无不显示了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无私付出
但对孩子们来说,这到底是甜蜜还是痛苦?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是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全程参与、陪伴的一种行为,“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共通现象。虽然家长每天陪孩子学习会很累,但没有办法,从家里到学校,再到各式培训机构,家长们在孩子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他(她)们以牺牲自已的爱好和追求为代价,将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待自已的孩子将来能成才。
一起来看看他们身上的故事:
少年宫
广州少年宫,一群小女孩在家长的监督下参加舞蹈培优训练
每逢少年宫报名,宫外都是长长的家长队伍
二胎妈妈520木在少年宫的一天:
“又是一个星期日,我又早早地起床、收拾、准备午饭。还要照顾小宝,吃过午饭又送大宝去少年宫学素描。孩子学习2个小时,我就抱着小宝在家长休息区等候。等待孩子 学完了,我得胳膊也就酸到无法形容了,肌肉就是这么练出来的。(没有带婴儿推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