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小蜗牛
41223446婴幼育儿
2017/05/05
精选回帖
为了女儿,我辞去了一份鲜丽,待遇丰厚的工作,销售经理,做了全职母亲,担当起女儿的启蒙老师!
2017/05/05回复
我和老公都是大学毕业,老公是研究生,宝宝在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经常想象孩子长大后,是读清华还是北大,现在想想,很有意思,老天跟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2017/05/05回复

人每当碰上自己难以接受的事实时,都会禁不住地问自己,是否前世做错了什么,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苍天,却得不到任何回复时,我想,不是我做错过什么,而是上天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去照顾这个可怜的小天使,她需要更好的关怀与各方面的支持!
2017/05/05回复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牵着蜗牛去散步”的书,画了这幅画,我把我女儿也比喻成一只小蜗牛,当我们拼命拉她,推她,责怪她爬得太慢时,她会一脸无辜地看着我,因为她已经尽力了......
2017/05/05回复
全部回帖

分享来自洛瓦斯教授(Dr Lovvas)的一些研究作品,对于ABA教学比较有帮助:一.如何发指令
1.避免很随便地与一个发育迟缓的人说话,不要假设他能听懂你在说啥。如果他不能理解你所说的话,如果语言只是被当作噪音,时间久了,他就学会了适应或者选择忽视(看起来就象是聋子)。要促使孩子听你的指令,你最初所说的必须包含最相关的信息;指令必须简洁和突出。简单地说,不要对发育迟缓的人说话过多。
2. 提供的刺激物必须在听觉和视觉上有显著区别。随着孩子的进步,刺激物可以越来越接近,需要越来越细微的区别。
3.当孩子对一个指令反映正确的时候,切记要随机使用,保证孩子对该指令能够反应。
4.确保发出指令和孩子反应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不超过3秒)。假如指令发出后超过3秒,孩子才反应而且做对了,很有必要可能其他刺激物在此期间影响了他的行为。
5.避免为了记录孩子的反应而占用需要发出指令的时间。短的时间间隔有助于促进孩子对指令的注意力。
1.避免很随便地与一个发育迟缓的人说话,不要假设他能听懂你在说啥。如果他不能理解你所说的话,如果语言只是被当作噪音,时间久了,他就学会了适应或者选择忽视(看起来就象是聋子)。要促使孩子听你的指令,你最初所说的必须包含最相关的信息;指令必须简洁和突出。简单地说,不要对发育迟缓的人说话过多。
2. 提供的刺激物必须在听觉和视觉上有显著区别。随着孩子的进步,刺激物可以越来越接近,需要越来越细微的区别。
3.当孩子对一个指令反映正确的时候,切记要随机使用,保证孩子对该指令能够反应。
4.确保发出指令和孩子反应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不超过3秒)。假如指令发出后超过3秒,孩子才反应而且做对了,很有必要可能其他刺激物在此期间影响了他的行为。
5.避免为了记录孩子的反应而占用需要发出指令的时间。短的时间间隔有助于促进孩子对指令的注意力。
2017/05/09回复

二,如何选择需要强化的行为
一个最主要的考虑是挑选出那些能够导致孩子成功的行为予以强化。促进孩子的成功的同时减少他的失误,不仅有助于建立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合作关系,更有助于建立孩子的信任和自信。由于孩子很难理解老师教他们的努力,很有可能在最初的一个月对给他的要求大发脾气,在随后的时期里也会时不时发作。假如孩子这样的行为持续好几周没有减弱的迹象,检查一下这些行为是否被无意间强化了。如果不是,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1.从现在开始,立刻停止教那个导致孩子发脾气的特定任务。介绍容易些的任务,几周或几个月后返回更加难一些的任务。
2. 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教孩子掌握每一个步骤并予以强化,然后再把他们串起来。
3. 在最初的阶段,不要教孩子做眼神接触的训练(如:“看着我”),因为眼神接触是更细微的反应,孩子刚开始很难把它与强化联系起来。
4.尽量减少孩子坐在桌子上的时间。让孩子在1对1的情况下坐1-2分钟,完成任务后在发脾气以前离开桌子再玩1分钟,绝对比孩子发脾气而坐在桌子上20 分钟要强。孩子一旦发脾气,孩子学不了啥,而整个训练就成了负面的了。为避免这种情况,最好刚开始的时候,让孩子少坐一会,当孩子的技能提高后有可能坐长的时候在逐渐延长时间。
5.避免同时教两种行为,例如,先发出了“看着我”的指令,紧接着又发出“指向球”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不知道到底该干啥。另一种坏的可能是,孩子看着老师,可觉得做了这个动作,老师又让他指球,这是惩罚。最好的办法是,先要求孩子看着老师,并予以强化,然后再要求他指球。在做很多任务的时候,并不必然要求孩子有眼神接触,孩子的技能提高了,眼神接触也会相应得以提高。
6.不要以为以前教过孩子某个行为,他就一定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最好假设他基础为零。假如孩子已经知道部分或全部的任务,他随后掌握的进度会证明这一点。
7.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有一些孩子在最初的3-4月,会很快掌握颜色,形状,大小和介词等。这样的孩子让老师深受鼓舞,因而对他的期望也水涨船高。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样的孩子最有可能某一天突然大发脾气,攻击老师,或者退回自我刺激的状态。这样的孩子最有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可是他又没有任何办法告诉老师:你教的速度太快了。假如有这样的事,最好在随后的几天里,不要有任何要求,只是和孩子玩,即使他只是来到你身边,也要用食物予以奖励,然后让他走开而不要起任何要求。回到训练的初始状态,再逐步开始训练。不要担心训练的速度慢了,孩子会退步,曾经进步很快的孩子,当训练方法得当的时候,他依然会进步很快。
一个最主要的考虑是挑选出那些能够导致孩子成功的行为予以强化。促进孩子的成功的同时减少他的失误,不仅有助于建立老师和孩子之间的合作关系,更有助于建立孩子的信任和自信。由于孩子很难理解老师教他们的努力,很有可能在最初的一个月对给他的要求大发脾气,在随后的时期里也会时不时发作。假如孩子这样的行为持续好几周没有减弱的迹象,检查一下这些行为是否被无意间强化了。如果不是,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1.从现在开始,立刻停止教那个导致孩子发脾气的特定任务。介绍容易些的任务,几周或几个月后返回更加难一些的任务。
2. 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教孩子掌握每一个步骤并予以强化,然后再把他们串起来。
3. 在最初的阶段,不要教孩子做眼神接触的训练(如:“看着我”),因为眼神接触是更细微的反应,孩子刚开始很难把它与强化联系起来。
4.尽量减少孩子坐在桌子上的时间。让孩子在1对1的情况下坐1-2分钟,完成任务后在发脾气以前离开桌子再玩1分钟,绝对比孩子发脾气而坐在桌子上20 分钟要强。孩子一旦发脾气,孩子学不了啥,而整个训练就成了负面的了。为避免这种情况,最好刚开始的时候,让孩子少坐一会,当孩子的技能提高后有可能坐长的时候在逐渐延长时间。
5.避免同时教两种行为,例如,先发出了“看着我”的指令,紧接着又发出“指向球”的指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不知道到底该干啥。另一种坏的可能是,孩子看着老师,可觉得做了这个动作,老师又让他指球,这是惩罚。最好的办法是,先要求孩子看着老师,并予以强化,然后再要求他指球。在做很多任务的时候,并不必然要求孩子有眼神接触,孩子的技能提高了,眼神接触也会相应得以提高。
6.不要以为以前教过孩子某个行为,他就一定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最好假设他基础为零。假如孩子已经知道部分或全部的任务,他随后掌握的进度会证明这一点。
7.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有一些孩子在最初的3-4月,会很快掌握颜色,形状,大小和介词等。这样的孩子让老师深受鼓舞,因而对他的期望也水涨船高。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样的孩子最有可能某一天突然大发脾气,攻击老师,或者退回自我刺激的状态。这样的孩子最有可能是压力太大了,可是他又没有任何办法告诉老师:你教的速度太快了。假如有这样的事,最好在随后的几天里,不要有任何要求,只是和孩子玩,即使他只是来到你身边,也要用食物予以奖励,然后让他走开而不要起任何要求。回到训练的初始状态,再逐步开始训练。不要担心训练的速度慢了,孩子会退步,曾经进步很快的孩子,当训练方法得当的时候,他依然会进步很快。
2017/05/09回复

Lcy太阳:
个人感觉你纯粹是凭自己感觉下的定论,本人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医生的原话是:神经系统发育的缺陷造成的。
查看原文建议你去看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对自闭症分析的文章!
2017/05/09回复

对于沟通互动训练方面,可以参考以下方法,也是从比较好的网站上转载的引导自闭症孩子的方式:
(1)兴趣引诱
故意在孩子面前吃或玩他喜欢的东西但是不主动拿给孩子
(2)突然中止
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听音乐)突然中断
(3)激起好奇心
把东西放在不透明的盒子内故意做出很好奇的行为(看一看、摇一摇、听一听)
(4)制造干扰
突然拿走孩子正在把玩的玩具并停留在他的视线范围
(5)刻意忘记
故意忘记或拿错的东西给孩子(吃饭时故意忘记给他汤匙)
(6)故意装傻
故意误会孩子的意思;明知孩子手里已经没有东西(糖果)还伸手向他要
(7)吊人胃口
请孩子吃东西一次只给一小块;喜欢的东西放在看的到但拿不到的地方(高处、透明罐)
(8)出乎意料
拿盘子当帽子;分食物时将玩具放在孩子的碗中
(9)寻求协助
故意让孩子拿他构不到或搬不动的东西让孩子有机会寻求协助
(10)改变规律
把他固定摆放的东西移位,鼓励他去拿
(11)创造规律
给孩子相同数量的东西(三颗糖果),每次都数1.2.3,几次后就只数「1」让孩子接下去数(东西拿在半途,等孩子数「2」才给他)
(12)搭建桥梁
请孩子帮忙传话或送东西给第三者
(1)兴趣引诱
故意在孩子面前吃或玩他喜欢的东西但是不主动拿给孩子
(2)突然中止
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听音乐)突然中断
(3)激起好奇心
把东西放在不透明的盒子内故意做出很好奇的行为(看一看、摇一摇、听一听)
(4)制造干扰
突然拿走孩子正在把玩的玩具并停留在他的视线范围
(5)刻意忘记
故意忘记或拿错的东西给孩子(吃饭时故意忘记给他汤匙)
(6)故意装傻
故意误会孩子的意思;明知孩子手里已经没有东西(糖果)还伸手向他要
(7)吊人胃口
请孩子吃东西一次只给一小块;喜欢的东西放在看的到但拿不到的地方(高处、透明罐)
(8)出乎意料
拿盘子当帽子;分食物时将玩具放在孩子的碗中
(9)寻求协助
故意让孩子拿他构不到或搬不动的东西让孩子有机会寻求协助
(10)改变规律
把他固定摆放的东西移位,鼓励他去拿
(11)创造规律
给孩子相同数量的东西(三颗糖果),每次都数1.2.3,几次后就只数「1」让孩子接下去数(东西拿在半途,等孩子数「2」才给他)
(12)搭建桥梁
请孩子帮忙传话或送东西给第三者
2017/05/09回复

bubima:
请教宝妈,你宝宝在确诊自闭之前有被诊断过是发育迟缓吗?2岁的时候也是一声不吭?还是会咿咿呀呀发音,只是不能说出字?
查看原文儿童医院说发育迟缓,自闭症还是三院儿童发育中心比较专业!
2017/05/09回复

发现的早,付出你们的爱心和陪伴,她有很大的机会恢复正常,加油
2017/05/09回复

还有,多发现同龄的小朋友,尤其是那种可以和她一起玩的,让她多找机会融入群体,这样就有更大的机会
2017/05/09回复

从幼儿园中午接她回来,拿出一个火龙果,宝贝喜欢吃水果,急着伸手准备拿,我拿着刀轻轻地说道:妈妈切,宝贝把手缩回去,也跟着说:妈妈切!我指着火龙果,她接着说:火龙果!以前都是带点强迫宝贝说,这几天开始,宝贝自己有时愿意主动跟话了,虽然大多数还是3-7字的表达,但也算是小小的进步,只是还是需要动作提示才能连贯地表达!
2017/05/09回复

bubima:
请教宝妈,你宝宝在确诊自闭之前有被诊断过是发育迟缓吗?2岁的时候也是一声不吭?还是会咿咿呀呀发音,只是不能说出字?
查看原文**无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但基本不说话!
2017/05/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