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分享非常棒的育儿文章!(不断更新中,127F新追加“父母9种消极的教育方式”)

23099167幼儿园早教

十种处罚孩子的小招数!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宝宝的闹情绪,而伤透脑筋。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父母就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
  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呢?
  1、规劝
  案例: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2、打手心
  案例:打架、乱丢东西……
  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3、罚坐
  案例:吵闹不休、吵架……
  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4、帮忙做家务
  案例:乱画,乱丢东西、玩具……
  方式: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建议: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5、画画
  案例: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方式: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建议: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6、罚站
  案例: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7、看书、写字
  案例: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方式: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建议: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8、没收心爱的东西
  案例:吵闹不休、乱丢东西、不收玩具……
  方式: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建议: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9、排豆子
  案例:针对耐心不足,乱丢东西等情况。
  方式: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建议: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10、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案例: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方式: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建议: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把握原则、控制情绪
  此外,专家也表示,孩子成长过程当中,难免都会犯错,无论是无心的或是故意的,当父母在处罚孩子时,还需注意一些事情,以免造成不良的后遗症。
  1、安全问题,处罚物品的材质避免过于坚硬;
  2、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3、处罚的地点应选择不明显、不正对大门地方,以免伤到孩子自尊心;
  4、注意措词、语气,勿以威胁、恐吓的话语对孩子说;
  5、处罚内容需彻底执行,不宽容、妥协;
  6、处罚后,安抚孩子,让他知道父母对他的关心和关爱。

本帖导读

1F:   十种处罚孩子的小招数!
沙发:(2F)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地板:(4F) 五种妈妈宝宝不喜欢
10F: 重复练习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12F: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13F:父母想奖励孩子时该怎么做
14F:宝贝为什么会说狠话呢?
16F: 不要迷信智商抱怨孩子笨
24F:寻求爱与管束之间的平衡
25F: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够坚强
26F:别让孩子的“天资”睡着了
28F:为什么孩子离不开安慰物
32F:双亲教育隔代教育如何平衡
34F: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
47F:当宝宝要买这买那时怎么办
52F:注意五种话对孩子伤害最大
59F:妈咪应该怎样恰当表扬宝贝
62F:洞察孩子身上的异常信号
70F:不良环境“催熟”孩子
75F:培养宝贝交往能力22妙法
78F:多锻炼手指的孩子更聪明
81F:父母必知:亲子交流禁语
82F:应对孩子发脾气全攻略
87F:孩子顶嘴,要这样回应
97F:孩子的性格可以改变吗?

101F:孩子上学总黏人怎么办?
113F:宝贝四种“异常”观察处理法
115F:三招激活孩子学习的兴趣
117F:教养孩子是艺术,不是科学
127F:父母9种消极的教育方式




[ 本帖最后由 liuliu08 于 2008-10-21 12:48 编辑 ]
2008/08/06
精选回帖
咔咔咔咔40楼
好帖!深有体会的一点: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孩子专注状态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千万不能忍不得。孩子的专注状态一贯的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2008/08/25回复
受益非浅啊,有时面对发脾气的女儿真的是焦头烂额,其实我也试过文章中的好几种方法,真的很管用,不过如果当时我也是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完了~~~~~~~~~~~和孩子斗智斗勇是没问题,但如果要斗耐心,我时常会输啊,不记得哪位早教专家说过:面对孩子时,只要你坚持你的耐心,你就会成功~~~~~~~
2008/09/09回复
全部回帖
我也要来顶贴,让更多妈妈看到。
2008/08/08回复
柏妍姨妈:
我也要来顶贴,让更多妈妈看到。
查看原文
谢谢帮顶!
2008/08/11回复
宝贝为什么会说狠话呢?

对于一个语言能力正在飞速发展的宝贝来说,说“狠话”几乎是一条必经之路。一方面,这种“厉害”的语言让他们感到非常新鲜好奇,于是模仿着说一说,试探一下别人的反应;另一方面,他们的能力与愿望尚不匹配,父母对自己约束甚多,每天都遇到令他们失望的事情,使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能完全控制,因此内心怀有愤怒、焦虑和压抑,说“狠话”则是一种痛快而直接的发泄,既能引起对方强烈的情绪反应,又让宝贝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宝贝为什么会说狠话呢?

  有些父母听到宝贝说“狠话”感到莫名其妙:他从哪里学来的?是不是有人教他?其实只要家人平常说话不是粗口连篇,大可不必深究“狠话”的根源。在日常生活中,宝贝难免接触脏、臭、坏、死等概念,并且理解这些概念是不好的;他们也许听到过其他成年人责骂孩子或开玩笑时用“臭”“坏”来形容。

  有些父母听到宝贝对自己说“狠话”感到又生气又伤心,其实这也没有必要。宝贝并非真的要“打死”你,他并不理解“打死”是怎么回事。  

如果父母反应过激,反而“中”了他的小圈套——他就是想看到你暴跳如雷的样子。

  解除烦恼的4个贴心建议

  1.父母要避免强烈的情绪反应

  你反应越激烈,宝贝就掌握了对付你的有效武器。不要让宝贝的这些不良语言影响并左右你的心情,应保持冷静。他按你的按钮,你如果没有反应他就知道这样做达不到预期效果,也就会逐渐放弃这种方式来引起你的注意了。

  2.告诉宝贝你听了他说狠话的不舒服感受

  当宝贝出言伤人时,蹲下来看着他,关切地问:“你现在很生气,是吧?”等一等宝贝的反应,如果他情绪很激动,不要着急给他讲道理,陪伴他,倾听他,等他平静下来之后再告诉他:“我知道你刚才很生气,但是你那样说话很不文明,我听了之后也觉得很难过,你可以说“我很生气!”但不要使用粗鲁的语言。”

  3.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宝贝说狠话不文明

  你可以平静而严肃地直接告诉宝贝:“在咱们家,我们不使用这种不文明的语言,我们不用语言伤害别人。”你的态度温和坚定,始终如一,宝贝说“狠话”的行为会逐渐削弱,直至他们掌握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

  4.父母在生活中注意用文明语言

  平时家里人互相之间说话,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不互相侮辱,哪怕是开玩笑,也不能使用难听的字眼。对宝贝要尊重,说话做事要做到彬彬有礼,特别注意不要剥夺宝贝的自由,不要压制宝贝的自然发展。棒棒的崩溃,就是源于平常家里人不尊重他、要求他按照成年人的规划亦步亦趋地成长,如此使他感到特别压抑,积累的怒火经常无处宣泄,于是,一个小契机就导致“火山”大爆发。
2008/08/12回复
不要迷信智商抱怨孩子笨

  “你真笨,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出来!你啊,我看是稀泥糊不上墙,真是没指望了。”

  “孩子,妈妈相信你,相信你努力后会取得好成绩,相信你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前一句是我们听到最多、说得最多,也最刺耳的声音,但由于经常会听到,经常会说到,所以也就习以为常,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了。

  然而,父母们是否会想到,久而久之,你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呢?你们又向孩子暗示了什么呢?你们的孩子是否从你们那里得到了这样的定论:“我不行,我很笨,我就这样了。”于是,他们就破罐子破摔;你说我坏,我就坏得坏到底;你说我笨,我就笨得不识东西南北。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你常用一个词语给某人以标定,往往会使某人顺从你给予的标定,做出相符的行为,尽管你的标定并不一定十分准确、合理,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标定的假身份往往会真的逐渐地成为某人的真实写照。这种现象对年幼儿童,特别是富有受暗示性的人作用最大。所以,聪明的父母不该抱怨孩子笨,应该对孩子多说鼓励性的话,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虽然成绩不理想,我觉得你尽力了”,“你能学得更好”,“爸爸妈妈为你的进步骄傲”……

  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对他人反应的理解,即通过“我看人,人看我”的方式形成。自我形象一旦形成,它又会成为制约人们、塑造人们的规范和自我力量。“说孩子笨,孩子就越笨”的心理基础,就在于此。

  由此,我们想到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而又不应该说的一句话:“你脑子笨”。类似的话还有“你是榆木脑袋”,“你是猪脑子”,“你简直是傻子,谁都比你聪明”等等。父母的话往往是由于孩子不努力学习,感到很生气说出来的,也有些父母,确实认为孩子的脑子不灵。其实,孩子上了小学以后,经过努力能跟上班的,都属于智力正常,根本不存在笨的问题。如果父母总说孩子笨,会给孩子造成 “我笨”的心理定式,不但影响孩子的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还会限制了孩子智力的发展。

  那天,睿睿从老师手里接过英语试卷,糟了!只有59分,她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胆怯地靠在门边,眼睛盯着脚尖:“妈妈,我英语只考了59分。”

  “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很聪明,你怎么这么笨呢?左邻右舍的孩子个个都聪明,怎么你就这么笨呢?”妈妈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眼睛瞪得像铜铃,声色俱厉地说道,“你真是一个笨蛋,我辛苦供你上学,谁知你这么笨,才考了这么点分……”

  听着妈妈的话,睿睿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妈妈不耐烦了:“哭,哭,有什么好哭的,这么笨还好意思哭?”

  实际上,学习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孩子成绩差未必将来没出息。美国畅销书作家斯坦丁博士对733位百万富翁进行调查,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总结出30项最具有代表性的因素,而“在上学时学习成绩最好”一项居然排在最后。

  可以说,每个孩子自降生以来都是父母的宝贝、希望,哪个做父母的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呢?但真正特别出色、各方面都优秀的孩子却很少,于是做父母的就对孩子不满了,有时候口不择言,甚至骂孩子打孩子。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都蕴藏着很大的潜能,需要得到父母的鼓励与欣赏,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来,更好地成长。

  而给孩子负面的标定只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往往会按照父母的期待而塑造自己。如果父母总是抱怨孩子笨,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积极进取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自尊。有些孩子在父母开始说他笨的时候,他还会用弱小的自尊捍卫着:“我才不笨呢!”因为孩子学说话时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烈但又十分脆弱的自信。但是,随着父母不断地“播种笨的种子”,孩子渐渐开始相信自己笨了。直到有一天,父母说他笨,老师说他笨,同学说他笨,左邻右舍也说他笨的时候,他就坚信自己笨了。这就是心理作用的结果。

  任何孩子从相信自己笨的一瞬间起,眼神便暗淡无光了,言行举止也随之“笨”起来。老师只要出一道题目,说:“同学们,这道题目比较复杂,大家好好想想。”这时孩子的情感闸门马上会关起来,第一反应是:“这道题目我不会,我笨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下“笨”种,结出“傻”瓜。所以奉劝天下做父母的千万不要再说孩子“笨”了,骂孩子“笨”是对孩子的心灵施暴啊!长此以往,孩子受父母的暗示,可能会真的变“笨”了。
2008/08/13回复

继续关注中
2008/08/13回复
好贴!关注!
2008/08/13回复
不错,希望LZ继续哦
2008/08/14回复
顶。。。。。
2008/08/14回复
学习,关注
2008/08/14回复
好帖,我都打印出来了,准备慢慢研究.........
2008/08/14回复
谢谢大家支持!!
2008/08/14回复
寻求爱与管束之间的平衡

由于个性和价值观不同,每个父母教养孩子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父母认为规矩最重要,于是教养中强制的成分会多一些,有的认为发挥孩子好的天性最重要,教养中引导的成分就多一些。

  有的父母容易给孩子建立常规,对他而言,订出规矩并切实执行并非难事。这样的父母,生活多半相当有规律,对孩子坚守原则,拒绝孩子也可以毫不犹豫。而有的父母则坚持度较低,不忍拒绝孩子,常会向孩子妥协,动摇了既有的规定和原则。

  过分权威而缺乏爱的教养,会使孩子内心充满惊惧,因而失去养成自主自尊个性的机会;如果得到的爱很丰富,却没有适当的管束,孩子又会缺乏应有的行为规范,自制力低下。

  在爱与管束这两种滋养孩子人格成长的要素中,爱是比较重要且多多益善的。  

接纳、赞许、赠与、注视、倾听、解释、了解、陪伴等,都是爱的具体表达方式,孩子生活在洋溢着爱的环境中,更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过,爱必须以管束来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父母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不知道怎样对孩子说“不”,让孩子为所欲为,没有管束,“爱”事实上演绎成了“害”。

  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风格可以分为三类:独裁型父母,对子女的教养非常严厉,动辄施以惩罚,在向孩子发出命令时很少作出解释;放任型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及有所限制,对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和教育,认为让孩子自由发展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权威型父母,倾向于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对孩子的表现比较关注,正确、及时而恰当地实施奖励和惩罚,在必要时,父母会加以坚定的限制,但会解释理由,并鼓励孩子与之交流意见,与孩子的感情联系也比较亲密,关心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反应,同时考虑自己提出要求和命令的合理性。三种教养风格中,唯有权威型父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养效果。

  对孩子的教养,要想做到恰到好处,需要父母经常调整自己的做法。如果发现自己要求太高,孩子承受的压力太大,就应考虑降低要求,加大接纳的范围。若是孩子没把管束当会事儿,以至生活习惯紊乱,行为举止不成形,则要提醒自己再严格一点。夫妇俩多加协商,具体讨论哪方面的教养需加强,孩子哪方面的情绪需多加一些照顾。两人一起评估,要比一个人客观很多。另一个途径是,多和其他家庭来往,经常和其他父母交换育儿经验,观察别人的教养方式,适当加以借鉴。
2008/08/14回复
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够坚强

如果我们用一个铁锤去砸玻璃玩具娃娃,娃娃可能一下子就被砸得粉碎;如果我们用铁锤去砸塑料玩具娃娃,娃娃身上可能会留下难看的伤痕;如果我们用铁锤去砸钢制的玩具娃娃,娃娃可能除了会发出“当”一声回响外并无其他改变。

  这3种玩具在重锤之下的不同反应,如同我们生活中不同类型孩子的性格。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泰然处之,从容不迫,而有的孩子却脆弱无比,不堪一击呢?

  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导致孩子心灵脆弱的因素很多,原因很复杂。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有:家境贫穷、恐惧死亡、遭受辱骂、智力低下、身体残疾和不被父母关爱。这些各不相同的消极因素的存在给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那么,性格坚强的孩子在表现上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呢?通过研究,美国儿童问题专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性格坚强的孩子往往能引起周围人更多的注意,而且他们中大多数活泼乐观。在玩耍和娱乐过程中,他们精神上很投入,一旦遇到挫折,如搭积木不成功、拍皮球暂时拍不到自己所希望的数量等等,他们都能比较容易地做到忘记烦恼和自我解脱。在家庭生活中,性格坚强的孩子往往能与家庭成员保持亲密的关系。

  对于那些性格比较脆弱的孩子,专家认为完全可以加以矫正。在各种各样的培养方法中,专家们普遍推崇的一点是:努力使孩子在头脑中形成一种“重要的他人”的思想意识,即要使孩子明白他很重要、很有潜能,同时别人也很重要、很有潜能,生活中的挑战和对比是很普遍,很正常的。另外,专家建议,父母要在生活中关心和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多样性,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安全、相对独立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
2008/08/14回复
别让孩子的“天资”睡着  

家长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企盼,当看到别人的孩子表现杰出时,不少家长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一味埋怨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会伤害孩子稚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孩子。

开发孩子的潜能,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家长应当努力去做的。

  留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心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启发他。

  创造机会了解孩子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家人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一晚上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创造机会让孩子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耐心等待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题复习……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自己对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给予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击、批评,孩子会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
2008/08/19回复
好帖,支持!!
2008/08/19回复
为什么孩子离不开安慰物

儿童时期,很多孩子都有自己的安慰物,这些安慰物可以是一块毛巾、一个绒毛玩具、一个毛巾被等等,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和这个安慰物形影不离。在一所幼儿园进行研究期间,我看到一个2岁多的女孩整天抱着一个红色的小枕头,不时地放在鼻子下闻一闻,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在室外活动荡秋千的时候,小枕头都不会与她分离,“我的小枕头”是她对安慰物的称呼。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去年的8月,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小枕头依然与她相伴。在她生病后,有一个星期没有来幼儿园,身体好起来后,到幼儿园时,我发现她对小枕头的依恋更强了,很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玩,不愿意吃饭,不愿意参加活动,嘴里念着“想妈妈,想妈妈”,一边念,一边将脸贴在小枕头上。可能因为离园时间太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开始主动接近她,几天后,我成为了她的朋友,因为她在有些时候可以把她的小枕头交给我,请我帮她保管一会儿!我受宠若惊啊!要知道,在幼儿园里,得到这样的待遇的人只有我一个人啊!后来她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变得活泼开心,现在她3岁,小枕头依然陪伴着她。

  我亲戚的孩子在小的时候也有自己的安慰物,他们都是女孩,玲玲的安慰物是绒毛熊,洋洋的是一块毛巾,安慰物陪伴了她们长大,记得洋洋的毛巾最后变得破烂不堪,鲜艳的颜色也没有了,玲玲的绒毛熊的绒毛已经掉光了,但她们依然视为宝贝,不肯换新的,一直到上小学,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发现她们的身边没有安慰物的陪伴了,才醒悟:“她长大了!”现在才发现,她们的父母当初没有强迫孩子离开安慰物,没有粗暴地将他们破烂不堪的安慰物扔掉,没有认为孩子这样做是不是有问题,是多么的明智!玲玲已经小学毕业,学习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洋洋已上大学二年级,是学校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她们没有社会的不适应感。

  儿童的安慰物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在众多的同类物品中,他只喜欢其中的一个比如,同样的毛巾,他只要那一块,即使破旧得已不成样子,他依然对这块毛巾情有独钟;第二,每天都离不开,随时有要带着它,吃饭、睡觉、玩、外出等,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也要带上;第三,孩子对安慰物吸吮、闻气味;第四,无论安慰物多么破旧不堪,孩子也拒绝更换新的,即使是完全一样的物品。

  儿童的安慰物对于儿童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玩具、一块毛巾,而是他们适应这个新世界、新环境的情感支持!是他们适应陌生环境的情感拐杖!不是每个儿童都需要安慰物,但对需要安慰物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成年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是如此的弱小,感觉新环境的不安全,所以,安慰物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

  当孩子需要安慰物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多审视一下自己:

  1、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开,长期见不到父母;

  2、平时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

  3、与孩子身体亲密接触的时间太少;

  4、孩子缺乏工作的引领,太多时间处于无聊状态;

  5、孩子与外界接触太少;

  6、不懂得或不注重孩子精神力量的培养等等。

  如果我们因为种种的原因和借口不能够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安慰,为什么不可以允许儿童自己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呢?当孩子渐渐长大以后,当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适应和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放弃安慰物了。所以,不要粗暴地拿掉孩子的安慰物!

  我们的习惯是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对我们的儿童没有信心,我们不相信孩子自然成长中的一些规律,对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正常状态不理解,在这种不理解的情况下就给孩子下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定义,什么心理有问题呀,什么行为有退缩呀,还提出什么预防措施!还对孩子进行治疗!我们已经愚蠢到用干涉孩子正常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治疗”孩子正常的行为!

  儿童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2008/08/20回复
猜你喜欢

在家的全职妈妈 每天都在做什么?

这3个年龄段的孩子千万别打,再生气也别动手!影响孩子一生

儿童成长请珍惜孩子的每一个“错误”

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大解密,正确的教育很重要!

宝宝看电视上瘾,怎么破?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上瘾

热点推荐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险 这些权益你要知道

卜蜂莲花五折感恩日到了 各种打折买起

打卡冰雪城堡 炎炎夏日也能快乐玩雪

请神容易送神难 34岁小叔擅自搬入我新屋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山东实现樱桃自由 潍坊才9蚊一斤

感受打工人的快乐!6.9奈雪早餐

618商战各大平台出奇招 你准备买啥?

娃入园才一个多月 开始扭鬼要请假

深深的无力感 LG七年无工作靠我养家

高考倒计时10天!祝广州考生金榜题名

家庭版椰汁荔枝凉粉捞 吃得好满足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