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阅读——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

13172859家有小学生

孩子一岁左右,上当当买了本《朗读手册》,认真通读后如获至宝!家人读后,都觉得很好,就着手带孩子每天看点绘本,讲点故事。到现在两年多,对孩子确有积极影响。书读后不久送给同事了,她也慢慢缩短给儿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带孩子读书或给他听有声读物,听广播。现在小男孩上二年级,很爱看书,成绩不错。前几天和一位妈妈聊起来,她家宝宝三岁多,对书籍没有兴趣,向她推荐《朗读手册》。自己又买来一本,重新阅读,依然感触良多。如果说有什么最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的方法,那就是持久、广泛、深入地阅读了。家长在学业上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大帮助,就是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并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温总理也提倡全民多读书,赞成设立全国读书节。

最近热销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错,我很认同作者的一些观点。她同样非常强调阅读的重要影响: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语,每个家长都这样想,每个家长都会这样说,但为什么孩子跑着跑着就落后了,为什么失望的家长总是大多数?就因为儿童教育中许多输赢概念被搞错了。按搞错的概念去做事,当然会把事情弄糟。

    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们更愿意看到那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人们热衷于把孩子送去学前班提前去学拼音、学外语,热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试都拿好成绩,热情地给孩子报许多个课外班,培养各种才艺,他们认为这就是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了。而早期阅读做没做,暂时看不出什么差异。从学前到小学毕业,甚至到初中,课外阅读少的同学如果只针对各种考试学习,常常表现出成绩方面的优越。这给不少家长带来幻觉,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它会影响学习,所以一般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事实上,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很少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即使他们在小时候表现得聪明伶俐,成绩优良;但由于他们只储备了很少智力能源,往往从中学开始,他们就会表现出综合素质越来越平庸,学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趋势。这方面的艰难和困惑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而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他们一般来说不仅从小表现得聪慧,而且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相关内容见21,22楼)

骏爸的转帖:110楼:浅谈早期阅读的意义及其指导;111-117楼: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119-126楼:早期阅读的误区——专家问答

论坛里看过不少妈妈分享亲子共读的帖子,转几篇一起学习:

李氏图书馆: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193730&highlight=%2Bleeaug,阅读量之大,藏书之丰富,令人大开眼界。

我与女儿一起成长(公布女儿阅读过的书籍)http://www.gzmama.com/thread-1009935-1-1.html ,早期阅读经验丰富。

因为悦,所以读 http://www.gzmama.com/thread-1309378-1-1.html 有详细书目和书评,还有图片。

为女儿参加“书香少年”评比写的家长感言 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821002&highlight 之前看过很有印象,孩子成长的过程写的很清晰。

说说你家孩子喜欢的书籍: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852479&extra=&page=1,MW的集体智慧。

下面从《朗读手册》中摘录一些片段(至18楼),供大家参考。有兴趣的话,不妨买本通读,一定会有收获。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10-1-12 16:45 编辑 ]
2009/11/09
精选回帖
230楼
1970/01/01回复
我也收藏了,女儿很喜欢上去玩和学英语!谢谢!
2010/03/11回复
加拿大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2009-12-10 12:02:54) 标签: 加拿大 分类:安妮学英语图文/安妮鲜花    北美对孩子阅读的重视体现在各个方面。从公共图书馆到学校,不仅提供了大量好的视、听、读资料,同时还投入很大精力对家长进行培训。孩子从0岁开始,就有大量的分级读物。家长很容易通过分级找到孩子喜欢又能读得下去的好书。 公共图书馆 Easy Readers 区的分级读物   这样,孩子到了学前班阶段(北美的学前班是学校的一个年级,叫0年级或者GRADE K,详细介绍请见北美为啥不取消学前班),一般都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从学前班开始,阅读的重任被学校接管了一部分。学校不仅延续了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和方法,同时在课程安排以及学生奖励等方面,都体现了对阅读的倾斜。甚至说,孩子阅读水平的高低,是学校评价孩子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学校和社会双管齐下,爱阅读成了孩子们心目中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北美的教育理念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保证之一,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人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    通过我女儿在加拿大几年的学习生活,我感到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是一门学科     加拿大是把阅读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的。公共图书馆有大量的关于如何指导孩子阅读的书籍,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循序渐进,不仅仅在亲子阅读阶段适用,孩子独立阅读阶段也一样适用。在教学体系设计上,从0年级的LETTER SOUNDS开始引入PHONICS教学(详细介绍请见加拿大学前班咋学英语), 到一年级的RHYMES培养孩子的语感(详细介绍请见加拿大小学生如何培养语感),都是把阅读细化分解,为阅读打基础。同时,引入流利阅读的概念(详细介绍请见小学生英语流利阅读必备200词),提高阅读速度.....这些方法,体系完整,衔接性好,非常科学,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阅读基本功。    加拿大每个小学都有一个图书馆(另一个每个学校必备的设施是Gym - 体育馆),都配有至少一名Library Teacher. Library Teacher 可不是图书馆的管理员,而是致力于学生阅读的图书馆老师!从学前班开始,每个孩子每周都可以从图书馆借1-2本书带回家阅读。并且,每周都有 Library 课,这个课就和小学生的数学课、科学课、体育课一样,是正式的一门课程!当然,不同年级的 Library 课内容和要求不同,但都是以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为目的。孩子们还经常混合年级在图书馆搞团队合作项目,高低年级的孩子混合在一起编组,使阅读更具有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每天也都有专门时间让孩子阅读。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评级,然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级别的读物。相近级别的孩子组成一个组,会共同读一本书,并对书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向纵深方向进入。同样一本书,阅读要求会有不同,以此来加深孩子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再高年级,就会要求孩子写阅读报告,把阅读向写作方向引导和过渡。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北美的出版社。北美的大出版社都有自己的读物分级体系,有些是按照26个字母分级的,有些是1-20几级的。而学校对于级别较低的孩子也会给与比较多的帮助。比如我女儿一年的时候,班上有孩子是A级,老师就会在每天放学的时候给孩子选一本适合她的书,带回去让家长和她一起读。    二、动员家长参与    女儿上学前班时,学校还邀请了公共图书馆的老师来学校图书馆给家长们示范如何给孩子阅读。示范的老师讲一本故事书, 带着很多的道具,自己的左手上套个毛绒道具装扮成故事中的蛇或者狐狸, 右手套个毛绒道具装扮成小鸡或者老鼠,然后惟妙惟肖的模仿各个动物说话和做动作,讲到小动物们逃跑时就把对应的道具扔出好远,然后立刻拿起另一个道具......忙不过来时就邀请 Volunteer - 让孩子们手持道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跟着老师的故事做各种动作,一个孩子得到机会了其他的孩子也都跃跃欲试,最后就变成了全部都是小朋友扮演角色,没有捞到角色的就站起来扮作森林、树丛供“小动物们”躲藏,笑声叫声响成一片,那一个好玩!以前知道对小小朋友讲故事有这种方式,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老师一样是这样的方式!孩子们非常喜欢!整个过程紧张刺激,孩子们被拉到故事中,不仅仅是在听,而是不自觉地参与!    这里,又联想起在公共图书馆见到一老外妈妈给三岁左右的孩子读一本书,连说带唱带跳带比划,学什么像什么,孩子乐得前仰后合!不得不感叹,我学英语10多年,给一个学前班、甚至三岁孩子读英语故事都不合格!以前只知道发音可能不准,现在明白还不会那些儿歌,更不会那些 Fun Actions!    当然,老师把家长请去看示范,目的当然是让家长陪孩子在家里阅读,示范完毕后,讲课的公共图书馆老师给家长发资料介绍图书馆的各种支持孩子阅读的活动以及如何借书选书、当场给孩子们办图书卡,并且强调家长要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读书。    上图是来讲课的公共图书馆老师给发的一个资料夹子的封皮和封底。夹子中包括图书馆有的各种免费资源以及活动时间,封底上的六块拼图说的是把这 6 个方面组合起来,就可以帮助学前班孩子做好阅读的准备。这六个方面是:鼓励孩子讲故事;帮助孩子认识字母和字母发音(Letter Sound, 参考加拿大学前班咋学英语);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做一个好榜样);帮助孩子认识新词汇;帮助孩子听清楚词汇中的很小的音;给孩子解释印刷(广义的印刷)是怎样起作用的。    三、鼓励孩子持续阅读    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所以,不管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对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要求不高,一般就是15分钟。但是,要保证连续多少天一直在读。比如,女儿上一年级后,学校每年都举办一个200 Nights 的阅读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00个晚上阅读的所有学生(每次至少15分钟,给一个记录单,家长负责记录并签字),学校会在校图书馆的一本新书上盖上一个有该学生名字的藏书签(Bookplate), 作为奖励。 这是 200 Nights 的一个阶段,50 Nights 的纪录,还有日期和家长签名   为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坚持每个晚上阅读,在学期初那个月的全校师生聚会上(Assemble, 每月末有一次,家长可以参加),图书馆老师会带领大家誓师。并且,把 200 Nights 分解成 4 个 50 Nights, 在学校走廊分别把完成 50 Nights, 100 Nights, 150 Nights, 200 Nights 的孩子姓名张榜公布。有一个孩子完成了阶段目标就把他的名字增加进去。在每个月的聚会上,也让这些孩子站起来接受大家的鼓掌!总之,就是让孩子觉得目标并非遥不可及,完成阶段目标就觉得非常的荣耀,有更大的动力坚持下去!    学校还有其他一些鼓励阅读的活动,比如前些天女儿就带回来一个资料以及一个记录本,所有连续完成每天至少20分钟阅读以及至少30分钟体育活动的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张免费的冰球比赛门票或者音乐会门票,而且对于陪同的家长给与折扣!这真是一个好方法,既促进了阅读,又培养了兴趣、还给这个项目建立了忠实的粉丝!   除了学校,公共图书馆对孩子假期的持续阅读发挥了重大作用! 暑期快到时,从学校带回的图书馆举办的暑假 50 Nights 阅读的通知                          暑期完成 50 Nights 的阅读,从图书馆可以获得一块奖牌         学期快结束时,学生带回来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暑假 50 Nights 阅读活动的通知。下学年开学前完成50个晚上的阅读(也是要求每次至少15分钟),就可以参加公共图书馆读书会的颁奖典礼,并且可以领取一个如上图的奖牌!孩子们对于得到这个奖牌也是非常的期待!    除了学校、图书馆外,温哥华的一个大型连锁书店每周还有一次免费的Story Time, 专业的人员讲最新的Story Book, 一样的惟妙惟肖一样的有趣,讲完故事后还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孩子们手工做故事中的各种小动物或者画画,并且提供免费的零点,孩子们非常喜欢!大宝在上学前班时经常参加这个活动,后来上一年级后各种兴趣班很多就没有再去了。前些天带小宝再去时,结果遇到一个以前的邻居,她8岁的女儿连续参加这个活动两年从未间断!    以前一直听说国外的孩子没有作业,整天就是玩。其实现在看,孩子的阅读是北美教育最重视的一项作业。虽然学校说是15分钟的阅读时间,但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半个小时也打不住。所以,一般北美的孩子,每周读5-10本书是最正常的,有些会更多。表面看,孩子们读的都是一些杂书,似乎和学习不搭边。但是,就是这些杂书,使孩子的阅读速度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差不多就能赶上我们外国人学英语的成年人了(关于阅读速度的参考标准),在中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分析世界名著了。而由阅读而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就更不用说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的古训。现在感觉,国内的家长在孩子上学之前,都是很重视亲子阅读的。但一上学,孩子就成了做作业的机器。在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最容易被牺牲的就是阅读了。而牺牲阅读的代价,在孩子成年以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会有所体现。这一点,真希望能早些得到改变! 我的更多文章:加拿大小学生咋背单词(新浪首页)(2009-10-22 06:30:16)北美孩子选书的五个手指法则(2009-12-02 23:32:57)加拿大学前班咋学英语(出国频道)(2009-10-29 18:43:52)幼儿英语如何启蒙(新浪首页)(2009-11-06 01:25:43)加拿大小学生如何培养语感(2009-11-12 17:05:06)加拿大小学生如何培养演讲口才(2009-11-26 03:32:01)加拿大小学生背单词三大方法(2009-11-26 20:36:14)小学生英语流利阅读必备200词(2009-11-19 14:28:06)晒晒雷人的加拿大小学教室(2009-12-04 00:41:07)北美为啥不取消学前班(2009-12-01 17:05:02)
2010/04/15回复
625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mountiemountie沙发
这是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好方法。感谢楼主的努力!
2009/11/09回复
mountie:
这是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好方法。感谢楼主的努力!
查看原文
谢谢骏爸!我觉得确有收获,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从图书馆借书,成本不高,每家都可以实施。
2009/11/09回复
第五章   持续默读:朗读的最佳拍档


规定孩子读书,最后会不会让他们兴趣全无?
   

       我在进行一次教育演说时,询问在场的父母:“你们中有多少人曾强迫孩子做事──比如整理房间或刷牙?”在场80%的父母都表示有过。

       我继续说:“没错,我们都承认诱导孩子做那些事,要比强迫他们做更轻松容易。不过有时候,我们就是没有时间和耐性。现在我们谈得更深入些:各位有多少人曾强迫孩子看书?”举手的人变少了。

       父母不想强迫孩子看书,是因为唯恐这样会使孩子心生反感,讨厌看书,最后索性不看书了。真是这样吗?10岁的孩子被强迫刷牙或换内衣裤———他们长大后会停止做这些事吗?不会。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认为强迫孩子看书会扼杀他们对书本的兴趣?

       当然,这里我们使用“规定”这个字眼,会比“强迫”一词要好些。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按规定去上学,所有大人也都按规定遵守行车限速,但很少有人会因为这些规定而心生厌恶。不让“规定”令人排斥的方法,是把规定变得美好而吸引人,使它成为一种乐趣———这时朗读便发生作用了。

       我在本书第八章一开始,会提到一位单亲妈妈桑亚·卡森的故事,她规定两个儿子去图书馆办借书证,每星期看两本书。如今她的一个儿子是工程师,另一个儿子成为优秀的小儿脑外科医生。这是不是很不寻常?让我们再来看看。

       迈克尔·狄贝基(Michael DeBakey)博士是医疗史上最有传奇性的心脏外科医生,他不仅创立了美国“国家医药图书馆”(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现在更名为“国家心肺与血液协会”,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还创建了流动陆军外科医院,很多电影和电视节目都在此摄制。狄贝基的父母是自学成才的黎巴嫩移民,在路易斯安那州生活。狄贝基家规定每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图书馆一次,借一本书来看———每周一本。有一天,迈克尔发现了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棒的一套书———《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但图书馆馆员却不肯让他借。他父亲得知后,便给他买了一套。

       我并不是说规定孩子看书,以后他就会成为医生,但阅读确实能引导孩子进入正途。孩子如果缺乏高程度的阅读技巧,日后便没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成就。不要求,也就不会有所得。公司若不要求员工守时,员工就很少会准时上班。要如何规定孩子阅读,又不因此让孩子失去阅读兴趣呢?首先,要记住,乐趣往往是自己发现的,而非被教会的。其次,要注意以下各点:

       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样,让孩子看见你天天看书,如果你能和孩子同时看书,效果会更好。

对年幼的孩子而言,看着书本里的图画,并翻书页,就可称之为“看书”了。

让孩子自行挑选他们想看的书,即使那些书达不到你的高标准。

设定时间,刚开始时间短一些,等孩子大一点,阅读量增多后,再延长时间。

报纸、杂志看多少应视阅读时间而定———它们的词汇经常和图书的词汇一样深。

       自行选书、自得其乐相当重要。让孩子们看他们感兴趣的书。暑期班规定孩子们阅读的书单,其内容往往是老师们感兴趣的。

       如果你还是不太愿意规定孩子看书,那不妨这么想:如果你规定孩子整理房间或刷牙,却不规定他看书,那显然你认为做家务事和个人卫生比孩子的头脑更重要。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9 12:40 编辑 ]
2009/11/09回复
第六章   图书馆:家庭的、学校的和公立的

如何建立一个好的家庭图书馆?

  早在孩子能接触到公立图书馆前,书本就应该成为他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出生时,家庭图书馆就应该开始建立了。如果你能在婴儿房中设置书架、放些书本就更好了。孩子越早习惯看到书本,就能越早形成书本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概念。

  如果你的孩子不满4岁,你可以将你的书分为两大类:昂贵的与便宜的。昂贵或易毁损的书本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书架高层,以免遭到脏兮兮的手、口水或蜡笔的破坏。虽然够不到,却要让孩子看得到,这才符合初衷。在书架底层,孩子可以轻易够到的地方,则应放些便宜且耐磨损的书,这样你就不会太担心孩子如何“折磨”、“玩弄”书了。“玩弄”书是孩子与书建立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机会去感觉、品味和浏览书籍。

  你的家庭(和教室)图书馆不仅要有孩子可立即阅读的书,也要有孩子可以随之成长的书──如百科全书。某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位年轻骨科医生的故事。查尔斯·艾伦·霍尔特(Charles Allen Holt)在圣路易市的卡迪纳葛伦农纪念医院实习时,非常热心地向那些学历不高的父母介绍有关“朗读”的理论。由于对这件事很好奇,我在印第安纳波里斯找到了霍尔特医生,请他说说他是如何成为“朗读”的奉行者及倡导者的。

  他告诉我,他小时候住在密苏里州杰斐逊市时,他的爸爸妈妈经常读书给他听。当时他看电视是受限制的,但是书本却在他识字前便唾手可得了。霍尔特医生说:“我记得我妈妈把一本《世界百科全书》(World Book Encyclopedia)放在我跟前的地板上,细细翻阅,陪我度过休闲时光。所以我读幼儿园时,能在1分钟之内找到任何主题在百科全书中的相关资料。”

  百科全书光盘版的问世,淘汰了既昂贵又厚重的上千美元精装书,但不幸的是,年幼的孩子需要去接触、去感觉书本,需要有机会浏览或详读内容,而不只是呆坐在电脑前。(是不是还有人试过躺在床上?)

  我在前面的章节中指出,在孩子2岁之前,启发其阅读兴趣的较好方式,是让他常看到、常听到几本书,而不是在他面前堆上几十本他从未接触过的不熟悉的书。但是,当孩子视野渐广、兴趣渐增之后,家庭图书馆也应该在预算许可的范围内随之扩充。

  20年前,我家图书馆的书大多是购自车库拍卖、救世军廉价店或二手书店中的旧书,而我的孩子直到快满10岁时,才弄清楚并非所有的书都满是涂鸦,或封面、内页总是用蜡笔写上了别人的名字。我想所有人都喜欢新书的质感———干净整齐的内页,新鲜的书香味。但是正为生活奋斗的年轻家长和老师们,并不是随时有足够的钱买新书。如果你觉得舒服,一本二手的《夏洛的网》有着与新书一样的优美文字,却只需要几分之一的价钱。所以年轻的家长应该密切注意并善于利用旧书资源,要盯紧图书馆的淘汰书目和每年的二手书拍卖,也绝对不要错过任何家庭草坪拍卖会的二手书。
2009/11/09回复
第八章   电视


       如果我们能够合理使用,而不是滥用现代科技,那么现代化的科技能有助于造就出许多一生都爱好阅读的人。本章对电视、录像带和有声书这类现代化科技产品有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我也将介绍两种科技产品,其中一种可以自动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另一种则可以让孩子一边看他们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一边学习词语。至于电视节目方面,我也将根据学者的研究结果,提供最适合小孩子的选择。

在此,我并不打算极力颂扬或反对电视的存在。我自己也拥有电视及录像机等设备,我有最喜欢的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电视节目,也乐于和我的孙子一同观看录像带。

  这里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个故事,在过去10年里的每一场演讲中,我都会和所有身为父母的听众分享这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桑亚·卡森的单亲妈妈,她住在底特律的贫民区,独自抚养两个儿子。卡森太太出生在一个有24个小孩的大家庭,而她的教育程度只有小学三年级,她的工作是帮一些富有的家庭做家务或照顾小孩,有时甚至必须同时做两三份工作才能维持生计。许多年后,她的儿子才发现,妈妈因为心理焦虑,常常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

  另一方面,卡森太太的两个儿子却不像妈妈那样勤奋。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很差,小儿子班尼在五年级班上是成绩最糟糕的学生。这两兄弟曾在波士顿的教会学校就读,当时成绩还算不错,但自从转到底特律的公立学校后,成绩就一落千丈,这表明公立学校与之前学校的水平相差很多。卡森太太觉得,不得不住在美国治安极恶劣的城市,并独自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已经够糟糕的了,没想到儿子们的学习成绩更是让她伤透脑筋。有一天,她把班尼叫到面前,手上拿着他的成绩单,并指着数学科的分数告诉他:“班尼,其实你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九九乘法表上的每一栏都背会。”

  “妈妈,可是你知道那会有多少算式要记吗?我看我得花一整年的时间才能统统背下来。”班尼回答。

  “我自己才上到小学三年级,可是我12岁时就把九九乘法表全部都记下来了。”他妈妈接着说,“所以,从明天开始,你背不出来就不准出去。”

  班尼指着数学课本上的九九乘法表哭了起来:“看看这一大堆数字,我怎么可能背下来呢?”

  他的妈妈只是紧绷着脸,静静地看着班尼,并再次坚决地告诉他:“除非你把九九乘法表都背下来,否则别想出去玩。”

  班尼只好开始背九九乘法表,他的数学成绩同时开始进步了。他妈妈的下一个目标是提高班尼其他科目的成绩。她发现,只要两个孩子在家,家里的电视就从来没有关过,于是她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你们一个星期内只许看3个电视节目!”(桑亚·卡森虽然没有学过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不过她的直觉判断却与30年后专家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那就是,“过度看电视”和“学习成绩差”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卡森太太接着想办法去填补孩子因为不能看电视而空出来的时间,她告诉他们:“你们两个人要去图书馆借两本书回来读,每个星期都要交给我一篇读书报告。”(许多年后,这两个小男孩才发现,其实以妈妈的阅读程度根本就无法理解他们所写的报告。)

  两兄弟不喜欢这样的决定,又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只好开始每周读两本书,再向妈妈汇报书的内容。一段时间后,班尼的阅读课成绩进步了许多,而因为其他课程的理解程度也都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成绩单上其他科目的分数也都提高了。接下来的每学期、每学年,他的成绩都不断进步,当他升到高二时,他的成绩已经是班上第三名,而且跻身全美国排名的前10%。

  班尼高中毕业后,许多名校,如西点军校和斯坦福大学,都愿意给他提供奖学金;然而,当时他的口袋里只有10美元可以支付学校的申请费,最后他决定选择赢得当年大学杯电视益智游戏奖的学校,也就是耶鲁大学。他在耶鲁花了4年的时间主修心理学,接着又到密歇根大学和约翰·霍布金斯医学院就读。现在50岁的本·卡森(Ben Carson)已经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小儿脑部外科医生之一。他35岁时,被约翰·霍布金斯医院任命为小儿神经外科的主治医生,成为当时全美最年轻的主治医生。

  当被问到如何从一个在贫民区长大,没有父亲,母亲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教育程度,甚至自己小学五年级时还是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变成世界知名的脑部外科医生,而他的哥哥也成为工程师时,卡森医生解释,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母亲的宗教信仰,再者就是母亲限制他们兄弟俩看电视,并强迫他们读书。读者若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请看由本·卡森本人所著的《天赋之手:本·卡森的故事》(Gifted Hands: The Ben Carson Story)一书。

  在我的听众里,有许多人的教育程度比卡森太太超出3倍多,而收入是她的10倍之多,然而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直觉却不及她的一半。许多家长无法真正“培养”孩子,能做到的只是“看着孩子长大”而已,而且大部分陪孩子的时间是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度过的。

  卡森家的故事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卡森太太并没有认为电视一无是处而全面禁止,她只是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二是她对孩子有高度的期望,并且对孩子的要求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的。(在要求孩子阅读这件事上,家长总有很多争论,你可以在本书第五章找到我个人在这方面的看法。)

电视到底有什么问题?

  没有问题!事实上,人类还是主宰着电视,并加以利用的,任何问题的根源都在于过度看电视,而不在于电视本身。

  本章要表达的是:人们在家中应该有节制地看电视,而不是要求大家让电视在生活中消失。没有任何证据显示电视应当被废除,并且有些研究报告显示,那些家里没有电视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见得比那些在家中适度看电视的学生的成绩好。适度看电视和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不同的节目才是最重要的。美国小儿科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议两岁以下的幼儿不应该看任何电视节目,而且电视机也不应该摆在年龄较大的孩子的房间里(关于这点,稍后有更详细的讨论)。对两岁以下幼儿的建议,部分是基于专家的研究结果:幼儿脑部的发展必须通过与大人或物体间产生互动,而不能光靠被动地接收电视传达的信息。

  这个专业学会呼吁,孩子一周内看电视的时间应当被限制在10个小时之内。这个结论的依据是1963年到1978年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对象为英国、日本、加拿大和美国境内5个地区的87025名儿童,主要是分析他们的看电视情况与学习成绩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儿童一周内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10个小时之内时,对他们的学习没有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有正面的帮助;当超出这个时间限制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研究还发现,过度看电视对女孩子及高智商学生的负面影响最大。而目前,一般孩子看电视的平均时间至少是建议时间的两倍多,专家认为这个问题只在于家长是否关注而已。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9 11:03 编辑 ]
2009/11/09回复
谢谢,我又有收获了!
2009/11/09回复
gchu2gchu28楼
   
2009/11/09回复
《朗读手册》两百多页,摘录了些片段供大家参考。最大的感受就是阅读的重要性!最近热销的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也有相当篇幅提到广泛阅读,对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影响。详见书中“第二章: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摘录一些片段: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得力不从心。

    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和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从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

    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种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

    ......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9 23:43 编辑 ]
2009/11/09回复
具体到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和阅读有直接的关系,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阅读不仅应该开始得早,而且应该读的足够多。......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初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

    为什么这么低?一些文章分析说,这是由于高考造成功课压力太大,“阅读动力不足”。高考现在成了替罪羊,什么板子都往这里打。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孩子的兴趣问题。高考为什么没让那些沉湎于游戏的孩子感觉功课压力大,从而对玩游戏“动力不足”?(问得好!

    中学生不爱阅读,这是做小学生时候形成的问题,小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学前和上学后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用心调动他阅读的兴趣。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存在的一部分,到高中毕业读几百万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哪里有“压力”,他从中体会到的就是吃饭或者玩游戏般的简单和享受,你不想让他读他都不情愿。

    ......在这里我还特别想说的是,写作从来不仅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认识上的事情。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在于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尹建丽写得透彻呀!阅读和写作的关系,64楼又摘录一些片段)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8 10:04 编辑 ]
2009/11/09回复
啦拉啦拉11楼
感谢楼主
2009/11/09回复
图画书(或者说绘本)小贵,广州市图书馆还有儿童图书馆都有不少可供借阅。

[ 本帖最后由 骆冰 于 2010-4-15 09:52 编辑 ]
2009/11/09回复
mountiemountie13楼
楼主真有心,建议把此楼建成阅读之家,交流亲子阅读心得。

我来“赞助”一篇文章:

《书是甜的》 —— 看一位妈妈如何引导女儿阅读

        转载一位妈妈写的如何引导女儿阅读的文章——

        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 ,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然后,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犹太人的聪明毋庸置疑,但我相信他们的成功与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读书使人明智,如果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取智慧,这将让她受益终身。
        当了母亲之后,我坚定不移地走阅读要从娃娃抓起的路线,但是我发现年幼的楚涵对《婴儿画报》等书里面花花绿绿的颜色、可爱的人物的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她更大的爱好是撕书,常常把书分解得支离破碎,这让爱书如命的我分外心疼,不过也只能如阿Q般自我安慰:会撕书的孩子以后肯定爱读书。
        执着的我们依然拿着画报为她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她习惯听、乐意听,渐渐地,随着楚涵的成长,每天的故事阅读时间成了楚涵的期待,也是我们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光。
        2006年9月,楚涵上小学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我希望楚涵能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我选择了生本实验班。我自己从02年参与生本实验,初三的升学考,学生在语文这一科的成绩是显而易见。因为对小学的教材不甚熟悉,所以我通过各种途径先了解了低年级生本语文的理念及做法,比如再读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到天河区华阳小学的校园网页阅读相关实验报告、查找实验班级的网页……生本语文主张大量认字,提倡“意义识字、推进阅读、全面提高”。孩子有了良好的识字基础,阅读就能够提前且有效地进行(至于原来我担心的拼音问题,后来证明并不是大问题,当楚涵要用QQ交流,要把她的文章打出来挂到博客上时,拼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二年级的楚涵把书看作是她最亲密无声的好朋友,每天她都能安静阅读半小时以上,当孩子幼小的心灵被书香浸润得快乐满足时,我们看到的是生命中张扬出的好学的天性,而这种氛围阅读就是我们做家长在积极培养而又小心维护的。回想这一年多,想了很多办法引导楚涵,却不成体系,且将深有体会的几点说一说:

        一、选择孩子喜欢的书
        楚涵的阅读书籍一般都是我推荐购买的,这并非“包办”,而是我在了解她的性格、兴趣后,筛选出来的“门当户对”的书籍对象。有儿童阅读专家也认为在阅读的培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师傅带徒弟”的原则,就是大人向孩子推荐书、引导孩子阅读。
        低年级孩子,阅读集中在童话、历史、科普知识方面,这是我给楚涵购书的内容范围。至于购买渠道,我比较喜欢在**定购书籍(书籍种类多,能打折,且送货上门),一般每个月到网上浏览少儿类的书籍,然后根据年龄段、读者评价、网络文学评论,来确定是否购买。有时结合大学同学的意见(大学几个好友的孩子都同龄,所以凡碰见好书就互相推荐),像《假话国历险记》、晓玲叮当的书都是听她们的建议购买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带楚涵到广州购书中心,一个上午泡在那里,搜寻自己喜欢的书,做好书名登记,回家再到网上定购。基本上为楚涵定购的书,她都非常喜欢,除了个别超出她的能力范围的书。
        如果楚涵喜欢的书,我不喜欢,比如那些颇为可笑的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怎么办?我的做法是淡化问题,加强引导,但不强制。甚至和她一起研究,到网上找一大堆脑筋急转弯的问题,问腻了也就不迷了。所以,我觉得阅读还是要顺其自然,一个孩子读得越多,他的理解力、流畅程度、阅读速度和认识力就会越强。

        二、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刚上一年级时,楚涵还是习惯我们讲,她静静听。她愿意自己重读不需要我们讲解的只有以前订阅的《幼儿画报》,因为画报简单。而对一些厚一点的故事书,如郑渊洁的《舒克贝塔历险记》,她就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自己读。随着她识字量的增大,且参加了少年宫“语言艺术班”的学习,我便要求她读一页我读一页,或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慢慢地,我们母女的默契度渐佳。
        一年级下半学期,一个中午,我在午睡时,中间醒来,惊觉客厅没有平时她玩玩具的声音,跑到客厅一看,楚涵正捧着郑渊洁的《皮皮鲁传》,津津有味地看。我很奇怪,问她:你看得懂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她回答:我看懂啦,不认识的字有些跳过去了。或许就是在那天,楚涵开始琢磨到了阅读的初级技巧,从此,她不用整天纠缠着我讲故事,而是爱上了自我的阅读。记得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我想,楚涵的独立阅读也是她阅读生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长袜子皮皮》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家阿·林格伦的作品,率真可爱的皮皮是我很喜欢欣赏的一个文学人物,但是,楚涵就是不喜欢看,理由是里面的人名太长,没有兴趣看下去。为了激发她的兴趣,我在网上找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长袜子皮皮》的录音,这个版本忠于原著,播音员绘声绘色描述,楚涵一听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捧起书本。由于是一部长篇小说,我担心她没有恒心看完,又和她竞争阅读,看谁看的快,最后的赛果是楚涵看得快,而且利用暑假还又看了一遍。
        闲暇时,她读她喜欢的书,我看我欣赏的书,各自为政,自得其乐,乐也融融。

        三、侃书、思考、记录,用各种方式深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个人觉得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而应有思考,因此,培养孩子阅读时也要渗透这意识。
        一年级上学期生本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冯老师每天都有要求孩子要读两到三首儿歌或故事,楚涵读完后,我就请她点评儿歌,可以随便说,好的帮她记录到书上。第三课的《小雨点》:“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公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楚涵的点评是“如果不下雨,花儿和苗儿就会枯了,就会两个人抱在一起很伤心”。《植树歌》:“你铲土,我浇水,一粒种子地下睡。你除草,我施肥,苗苗出土笑微微。你整枝,我剪叶,小树茁壮一身翠。你唱歌,我跳舞,大树遮荫多么美!”,楚涵的点评是“要多种树,龙卷风来了,那些树就会手拉手,就不会被风吹走了,这是幼儿园的谢老师告诉我们的”。稚气的话语间亦有孩子的思考。
        一年级上学期,楚涵的读书笔记是我帮助完成的,每日记录其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及简单感想。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冯老师布置的就是阅读,楚涵的收获也不少,以下是楚涵寒假结束时我在阅读登记本上的“阅读小结”:
        “楚涵在本次寒假中阅读了少儿版的《红楼梦》,并依据书本自觉观看了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现已看到第十集。很有兴趣也颇自觉,这一点让我意外,也收获了一份欣喜。
        《鲁西西传》一书有20万字的阅读量,楚涵对这本书开始是迫于命令,后来是渐入佳境,“不用扬鞭自奋蹄“,目前已经看完其中四个故事,还剩三个较短的故事。
        由于《小猪唏哩呼噜》已经读完,就给她看了杨红樱的《笨笨猪》,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才开了个头。
        而其他的小书,数量没有具体统计,基本上她把05、06年的《幼儿画报》(每月两期)重新阅读一遍,登记本没有具体进行登记。
        应该说这个寒假楚涵爱上了阅读,我非常希望这个好习惯能继续伴随她。
        谢谢冯老师这个‘巧妙’的寒假作业!”
        阅读登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对于孩子有兴趣的书,也可让孩子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创新。楚涵在读《红楼梦》时带给我很多启示,以下是我在2007年3月18日为楚涵记录的一篇成长记事: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楚涵读红楼
        寒假,我要求学生读《红楼梦》,顺便和楚涵提了一下。在书店,楚涵在四大名著中也只唯独看中了《红楼梦》,当然,是儿童版的。我从初三开始看红楼,一直不觉得厌倦。楚涵的选择,说不定也有遗传因素呢。
        一个假期,楚涵看得倒是认真,甚至能够边捧着书边看87版的《红楼梦》连续剧,然后回味。我估计对于女孩子而言,她欣赏的是里面漂亮的人物吧,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她问题也逐渐深刻起来。
        于是把其中趣事记录下来。
        (一)、你最希望自己是红楼中的哪个人物?
        刚看开头时,楚涵说:“我愿意自己是林黛玉,因为黛玉漂亮又会写诗。”
        看完结尾,她说:“我不当黛玉了,因为她太早就去世了,我还是当薛宝钗吧。”
        前几天,她问她外婆:“你认识薛宝琴吗?”外婆老老实实答不认识。楚涵道:“我现在不当薛宝钗了,决定当薛宝琴。”
        也罢,黛玉虽有才可惜命太苦,宝钗的婚姻也不属于自己,薛宝琴是皇商之女,本性聪敏,从小游遍不少地方,也算大观园里见多识广的一个,何况在四十九回出场时人家好歹是一“海归”呢,好,咱闺女就暂时先当着薛宝琴吧。
        (二)、一些考究
        元霄节,我考楚涵元霄节的习俗,她答是看花灯吃汤圆。然后又说红楼里也有看花灯的情节,我想起第一回,就顺便教育楚涵,英莲就是出门没有跟好大人才会被拐走的,所以你外出不要乱跑。
        楚涵马上辩说:“英莲开始是走失的,走失跟拐走是不一样的。走失是因为仆人不小心,后来才被卖的。”
   某天,楚涵问:“黛玉一直喊宝玉是宝哥哥,为什么在黛玉最后去世时会喊‘宝玉你……’为什么她不叫宝哥哥?”
        (三)、红楼图
        楚涵闲来没事也画红楼人物,颇有趣味。下面这幅图,除了中间的王熙凤还是有点气势的,宝钗躲在王熙凤背后贼眉鼠眼,黛玉练的书法看来也是草书。
        下面是楚涵画的宝玉,开始我以为是济公,后来以为空空道人,没想到居然是“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宝二爷。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没有笑,就批准这个宝玉和黛玉结婚了。

        为了让楚涵能够随时拿到书看,我们特别到宜家家私购买了一个比较矮的全开放式的书柜,放在客厅,尽管颜色和其他家具不甚协调,但是,那里是楚涵最爱呆的地方。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知识世界,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读着,并快乐着,希望我的小楚涵能继续这个好习惯,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2009/11/09回复
《朗读手册》作者是美国人,书中提到的都是美国的例子。对比中美学生的阅读情况,中国学生的阅读现状更不容乐观。转一篇启德教育的博文。

原帖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325ebd0100ehys.html

中美学生阅读能力对比(2009-08-18 09:23:57)标签:读书 阅读能力 中美教育对比 教育   分类:【启德严红专栏】
【来源:启德教育 作者:严红】

    从事留学事务多年,我无数次地问询过老师、家长和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美国的书好读还是中国的书好读?答案几乎惊人地相似:美国的书好读。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答案,归根结底还是两国对于基础教育的定义不同、教育学理念南辕北辙所造成的。
   
    中国的教育理念是:孩子是一张白纸,是靠大人教出来的,老师和权威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产生了灌输式教育法。同时将数理化奉为教育的基础,加之高考的存在和资源的匮乏,孩子从事的是长时间枯燥、乏味的演算,于是打造出大量被驯化、臆想型的、缺乏思辨能力、创造能力的人。西方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与生俱来拥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孩子是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成人在其中只是起着一个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环境的作用,于是产生了启发式教育法。同时将文史奉为教育的基础,通过培养孩子批判式阅读的能力,让孩子拥有批判式思维的能力,于是造就出敢于挑战权威,拥有理性思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结果就是我们号称中国的学生基础很扎实,但是与诺贝尔奖无缘;被我们认为数理化学得很浅,特别是数学能力很弱的美国学生,30多年来几乎独霸诺贝尔科学类各个奖项和菲尔兹数学奖。这个结果很大部分是因为中国重理化,轻文史,重演算,轻阅读所造成的

   《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报告》显示:西方发达国家儿童在6-9个月开始阅读,中国儿童普遍到2-3岁开始阅读活动;美国儿童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的阅读,中国儿童平均到8岁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中国孩子的年阅读量只有美国孩子同龄儿童的1/6。如果说中美学生之间有多大的差距,6比1的阅读量就是差距的现实存在。

    1956年10月4号,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美国。美国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人的阅读量少是影响人的智力发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制定了一系列提升学生阅读量的举措。美国的统一阅读标准规定:初年级学生的读书速度每分钟为80—158个单词;中年级学生为175—204个单词;高年级学生为214—1250个单词。美国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一课就有六七页。课文多是讲小孩子的故事,或是名人童年的故事,也有诗歌等。到四年级时就开始阅读中篇小说。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美国一个大学生的平均周阅读量是600页。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没有一定的阅读量是不可能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这也是我们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标准化考试中的语文部门难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原因。

    美国学生的语言阅读课一般不讲语法和语言理论,主要是阅读,分精读和泛读。精读课有些像我国学校的语文课,学生有统一的课本,由老师进行讲解,但主要不是讲字词句,而是着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对所学文章加以分析和评论,进行概括和复述。泛读课学生有较大自由,没有统一的课本,通常由老师提出一个书单,供学生选读,有时也指定若干本书为必读。低年级可以读小人书,随着年级升高,读的书也随之加深。美国学生的阅读往往与写作联系在一起。一般说来,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读书报告。
   
    美国学生读书面很广,虽以文学书居多,但也涉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书籍。美国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认为,阅读课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一是词汇量;二是理解和概括能力;三是写作能力。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简单地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比尔.盖兹之所以雄居世界首富达十三年之久,和他小学四年级通读大英百科全书不无关系。比尔.盖兹无疑是智力超群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阅读是开拓思维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了中小学校学生思维慢的原因后正确地指出:孩子们在小学如果读的材料少,想的东西少,那么,就会影响大脑的思维。

    无奈的是,许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出去吃一个大餐,旅游一圈,给孩子买名牌衣服,却不舍得买一个书柜、一些书,孩子要求买书的时候还推脱太贵,特别是对于绘本类的书,说:翻几页就看完了,孩子会撕书的,等等。更为荒唐的是,自己不读书,却要求孩子读书成绩好。不能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和环境,怎能将书融进孩子的血液里,又怎能造就一个读书成绩好的孩子?自生自长,自我培养读书兴趣的人有几何?

    心理学家科尔曼在研究中发现:“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有研究表明,家庭阅读环境在4个方面对儿童的阅读产生影响:“家庭中所拥有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次数;父母进行阅读指导和鼓励的次数;以及父母作为榜样并参加到阅读中去的程度。”

    所以,我习惯性地向家长和老师呼吁: 不要将孩子逼进考试的死角,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比考试成绩更重要,大量的阅读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就算是求高考状元,亦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并且令孩子未来的路走得更远、更稳。对着孩子我便呼吁:多读书,读好书。

    想象一下,孩子捧读一本书独坐一隅,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孩子的未来,家庭的幸福,民族的希望都由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堆积而成。孩子读书,世界更美好!

(上MW,常看到有关择校的帖子。我想比起择校,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更深远的影响。尽量抽时间带孩子多阅读吧!)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0 09:45 编辑 ]
2009/11/09回复
mountie:
楼主真有心,建议把此楼建成阅读之家,交流亲子阅读心得。我来“赞助”一篇文章:《书是甜的》 —— 看一位妈妈如何引导女儿阅读        转载一位妈妈写的如何引导女儿阅读的文章——        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将一滴蜂蜜洒在上面 ,让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然后,母亲会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犹太人的聪明毋庸置疑,但我相信他们的成功与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读书使人明智,如果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取智慧,这将让她受益终身。         当了母亲之后,我坚定不移地走阅读要从娃娃抓起的路线,但是我发现年幼的楚涵对《婴儿画报》等书里面花花绿绿的颜色、可爱的人物的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她更大的爱好是撕书,常常把书分解得支离破碎,这让爱书如命的我分外心疼,不过也只能如阿Q般自我安慰:会撕书的孩子以后肯定爱读书。         执着的我们依然拿着画报为她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她习惯听、乐意听,渐渐地,随着楚涵的成长,每天的故事阅读时间成了楚涵的期待,也是我们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光。         2006年9月,楚涵上小学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我希望楚涵能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我选择了生本实验班。我自己从02年参与生本实验,初三的升学考,学生在语文这一科的成绩是显而易见。因为对小学的教材不甚熟悉,所以我通过各种途径先了解了低年级生本语文的理念及做法,比如再读郭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到天河区华阳小学的校园网页阅读相关实验报告、查找实验班级的网页……生本语文主张大量认字,提倡“意义识字、推进阅读、全面提高”。孩子有了良好的识字基础,阅读就能够提前且有效地进行(至于原来我担心的拼音问题,后来证明并不是大问题,当楚涵要用QQ交流,要把她的文章打出来挂到博客上时,拼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今,二年级的楚涵把书看作是她最亲密无声的好朋友,每天她都能安静阅读半小时以上,当孩子幼小的心灵被书香浸润得快乐满足时,我们看到的是生命中张扬出的好学的天性,而这种氛围阅读就是我们做家长在积极培养而又小心维护的。回想这一年多,想了很多办法引导楚涵,却不成体系,且将深有体会的几点说一说:        一、选择孩子喜欢的书        楚涵的阅读书籍一般都是我推荐购买的,这并非“包办”,而是我在了解她的性格、兴趣后,筛选出来的“门当户对”的书籍对象。有儿童阅读专家也认为在阅读的培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师傅带徒弟”的原则,就是大人向孩子推荐书、引导孩子阅读。         低年级孩子,阅读集中在童话、历史、科普知识方面,这是我给楚涵购书的内容范围。至于购买渠道,我比较喜欢在**定购书籍(书籍种类多,能打折,且送货上门),一般每个月到网上浏览少儿类的书籍,然后根据年龄段、读者评价、网络文学评论,来确定是否购买。有时结合大学同学的意见(大学几个好友的孩子都同龄,所以凡碰见好书就互相推荐),像《假话国历险记》、晓玲叮当的书都是听她们的建议购买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会带楚涵到广州购书中心,一个上午泡在那里,搜寻自己喜欢的书,做好书名登记,回家再到网上定购。基本上为楚涵定购的书,她都非常喜欢,除了个别超出她的能力范围的书。         如果楚涵喜欢的书,我不喜欢,比如那些颇为可笑的脑筋急转弯之类的书,怎么办?我的做法是淡化问题,加强引导,但不强制。甚至和她一起研究,到网上找一大堆脑筋急转弯的问题,问腻了也就不迷了。所以,我觉得阅读还是要顺其自然,一个孩子读得越多,他的理解力、流畅程度、阅读速度和认识力就会越强。        二、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刚上一年级时,楚涵还是习惯我们讲,她静静听。她愿意自己重读不需要我们讲解的只有以前订阅的《幼儿画报》,因为画报简单。而对一些厚一点的故事书,如郑渊洁的《舒克贝塔历险记》,她就有畏难情绪,不愿意自己读。随着她识字量的增大,且参加了少年宫“语言艺术班”的学习,我便要求她读一页我读一页,或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慢慢地,我们母女的默契度渐佳。         一年级下半学期,一个中午,我在午睡时,中间醒来,惊觉客厅没有平时她玩玩具的声音,跑到客厅一看,楚涵正捧着郑渊洁的《皮皮鲁传》,津津有味地看。我很奇怪,问她:你看得懂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她回答:我看懂啦,不认识的字有些跳过去了。或许就是在那天,楚涵开始琢磨到了阅读的初级技巧,从此,她不用整天纠缠着我讲故事,而是爱上了自我的阅读。记得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我想,楚涵的独立阅读也是她阅读生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长袜子皮皮》是瑞典著名儿童文学家阿·林格伦的作品,率真可爱的皮皮是我很喜欢欣赏的一个文学人物,但是,楚涵就是不喜欢看,理由是里面的人名太长,没有兴趣看下去。为了激发她的兴趣,我在网上找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长袜子皮皮》的录音,这个版本忠于原著,播音员绘声绘色描述,楚涵一听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捧起书本。由于是一部长篇小说,我担心她没有恒心看完,又和她竞争阅读,看谁看的快,最后的赛果是楚涵看得快,而且利用暑假还又看了一遍。         闲暇时,她读她喜欢的书,我看我欣赏的书,各自为政,自得其乐,乐也融融。         三、侃书、思考、记录,用各种方式深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个人觉得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而应有思考,因此,培养孩子阅读时也要渗透这意识。         一年级上学期生本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冯老师每天都有要求孩子要读两到三首儿歌或故事,楚涵读完后,我就请她点评儿歌,可以随便说,好的帮她记录到书上。第三课的《小雨点》:“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公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向上拔。”楚涵的点评是“如果不下雨,花儿和苗儿就会枯了,就会两个人抱在一起很伤心”。《植树歌》:“你铲土,我浇水,一粒种子地下睡。你除草,我施肥,苗苗出土笑微微。你整枝,我剪叶,小树茁壮一身翠。你唱歌,我跳舞,大树遮荫多么美!”,楚涵的点评是“要多种树,龙卷风来了,那些树就会手拉手,就不会被风吹走了,这是幼儿园的谢老师告诉我们的”。稚气的话语间亦有孩子的思考。         一年级上学期,楚涵的读书笔记是我帮助完成的,每日记录其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及简单感想。一年级的寒假作业,冯老师布置的就是阅读,楚涵的收获也不少,以下是楚涵寒假结束时我在阅读登记本上的“阅读小结”:         “楚涵在本次寒假中阅读了少儿版的《红楼梦》,并依据书本自觉观看了87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现已看到第十集。很有兴趣也颇自觉,这一点让我意外,也收获了一份欣喜。         《鲁西西传》一书有20万字的阅读量,楚涵对这本书开始是迫于命令,后来是渐入佳境,“不用扬鞭自奋蹄“,目前已经看完其中四个故事,还剩三个较短的故事。         由于《小猪唏哩呼噜》已经读完,就给她看了杨红樱的《笨笨猪》,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才开了个头。         而其他的小书,数量没有具体统计,基本上她把05、06年的《幼儿画报》(每月两期)重新阅读一遍,登记本没有具体进行登记。        应该说这个寒假楚涵爱上了阅读,我非常希望这个好习惯能继续伴随她。        谢谢冯老师这个‘巧妙’的寒假作业!”         阅读登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好办法。对于孩子有兴趣的书,也可让孩子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创新。楚涵在读《红楼梦》时带给我很多启示,以下是我在2007年3月18日为楚涵记录的一篇成长记事: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楚涵读红楼         寒假,我要求学生读《红楼梦》,顺便和楚涵提了一下。在书店,楚涵在四大名著中也只唯独看中了《红楼梦》,当然,是儿童版的。我从初三开始看红楼,一直不觉得厌倦。楚涵的选择,说不定也有遗传因素呢。         一个假期,楚涵看得倒是认真,甚至能够边捧着书边看87版的《红楼梦》连续剧,然后回味。我估计对于女孩子而言,她欣赏的是里面漂亮的人物吧,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她问题也逐渐深刻起来。         于是把其中趣事记录下来。         (一)、你最希望自己是红楼中的哪个人物?        刚看开头时,楚涵说:“我愿意自己是林黛玉,因为黛玉漂亮又会写诗。”        看完结尾,她说:“我不当黛玉了,因为她太早就去世了,我还是当薛宝钗吧。”        前几天,她问她外婆:“你认识薛宝琴吗?”外婆老老实实答不认识。楚涵道:“我现在不当薛宝钗了,决定当薛宝琴。”         也罢,黛玉虽有才可惜命太苦,宝钗的婚姻也不属于自己,薛宝琴是皇商之女,本性聪敏,从小游遍不少地方,也算大观园里见多识广的一个,何况在四十九回出场时人家好歹是一“海归”呢,好,咱闺女就暂时先当着薛宝琴吧。         (二)、一些考究         元霄节,我考楚涵元霄节的习俗,她答是看花灯吃汤圆。然后又说红楼里也有看花灯的情节,我想起第一回,就顺便教育楚涵,英莲就是出门没有跟好大人才会被拐走的,所以你外出不要乱跑。         楚涵马上辩说:“英莲开始是走失的,走失跟拐走是不一样的。走失是因为仆人不小心,后来才被卖的。”    某天,楚涵问:“黛玉一直喊宝玉是宝哥哥,为什么在黛玉最后去世时会喊‘宝玉你……’为什么她不叫宝哥哥?”         (三)、红楼图         楚涵闲来没事也画红楼人物,颇有趣味。下面这幅图,除了中间的王熙凤还是有点气势的,宝钗躲在王熙凤背后贼眉鼠眼,黛玉练的书法看来也是草书。         下面是楚涵画的宝玉,开始我以为是济公,后来以为空空道人,没想到居然是“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宝二爷。为了不打击她的积极性,我没有笑,就批准这个宝玉和黛玉结婚了。         为了让楚涵能够随时拿到书看,我们特别到宜家家私购买了一个比较矮的全开放式的书柜,放在客厅,尽管颜色和其他家具不甚协调,但是,那里是楚涵最爱呆的地方。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通过阅读,可以把孩子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知识世界,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乐趣无穷。读着,并快乐着,希望我的小楚涵能继续这个好习惯,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查看原文
这个提议好,欢迎欢迎!!!
2009/11/09回复
想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在计算上下功夫,不如在阅读上下功夫。呵呵...... 什么都离不了阅读。

[ 本帖最后由 邱卓君 于 2010-4-15 09:51 编辑 ]
2009/11/09回复
好贴
2009/11/09回复
如果大家认同阅读的重要性,就不难接受提倡大量阅读的生本教育(晚点再议),这就回到骏爸熟悉的老话题,呵呵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2 01:56 编辑 ]
2009/11/09回复
猜你喜欢

孩子问题,家长之责

同班级孩子间差异的真正原因!原来是这个!

如果孩子出现这6种学习现象,家长一定要伸出援手

关于选择幼儿园的几点建议

为啥别的国家孩子寒假都是“玩”,而我们却要写作业?

为什么我家孩子看很多书,作文还是很糟?

热点推荐

华南农业大学一日游 遛娃看马比公园好逛

42岁突遇中年危机 想不认老都不行了

带娃绿皮火车寻古 皇家石窟千年佛像之旅

妈网一口价房源 430万起买海珠地铁3房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五一宝藏时光记#+5.1到图书馆参加活动

租客总是各种理由拖延房租怎么办?

#五一宝藏时光#+5.5+广州番禺沙湾古镇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五一宝藏时光记#+5.5打卡锦绣广场

水电阶段怎么沟通 照抄这10个要点就行

#五一宝藏时光记#+5.3雨天陪娃进行时

#五一宝藏时光记#5.5一德路玩具城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