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满街都是博士\硕士",如果你是那满街中的另类,你会胜出么?鹤立鸡群中的鹤是另类,鸡立鹤群中的鸡也是另类,你愿意做哪种呢?
[ 本帖最后由 zlq 于 2009-4-25 16:40 编辑 ]
坚决抵制小学学奥数
28806205家有小学生
2009/04/23
全部回帖

xiaoww:
楼主说的抵制奥数,是说自己的想法,没说让所有人都去抵制,作为开发思维而去学学觉得无所谓,不过身边太多人是因为想考重点中学而去学,都变味了。说实在点如果基因不是特别好,能成为那百万分之几的话,还是均衡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好,现在满街都是硕士博士,以后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社会IQ高不如EQ高好。没有权没有钱博士读出来又能怎样,大专生也能把博士刷下来,说得不好听倒不如让小孩多交朋友多去和人沟通,或者学一样生活技能,最重要是不要让小孩以后变成宅男宅女就行了。
查看原文2009/04/25回复
九月微凉:
每一个人都寒窗苦读十多年考大学,但读到清华北大的没几个,上了清华北大之后能够再去哈佛耶鲁牛津的更没几个,读完哈佛之后也不是每个人都成材当总理,当总统。能因为成材是凤毛麟角的事情就过程放弃自己孩子学习的机会和过程吗?这个也应该是傻子都明白的道理哦。每一个人都去努力学习,最终有杰出成就的只有少数人,用平常心去面对平常的结果,我想才是好心态的父母做的事情。抵制孩子学习的父母,如果你们的孩子真的是资质平庸,或者资质低下,无法上进的也就算了,如果正好是凤毛麟角般的人物,被你们亲手抵制了学习的机会,被父母剥夺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的话,做你们的孩子就很可惜了。
查看原文呵呵,何其偏执的言论观点
成材难道就是十年寒窗考上大学
难道就是上清华北大
难道就是上哈佛牛津
完了还得当上总理,总统
"成材"的意义怎么在你眼里就变的如此的狭隘了呢
呵呵,行行出状元的古语在你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了
不学奥数难道孩子就注定没有了前程?
就是放弃了孩子的美好将来?
这说法也实在是太过煽情了吧……
说来说去,还是希望家长们在对待孩子教育上能再多些理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孩子正确的教育需要家长们细心,认真的为孩子找出合适有效的方式方法
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更不能拔苗助长……
自认我的孩子跟世间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平凡
但是只要方法正确,我绝对相信他的将来一定会很好
这一点我还是可以非常自信的,呵呵……
成材难道就是十年寒窗考上大学
难道就是上清华北大
难道就是上哈佛牛津
完了还得当上总理,总统
"成材"的意义怎么在你眼里就变的如此的狭隘了呢
呵呵,行行出状元的古语在你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了
不学奥数难道孩子就注定没有了前程?
就是放弃了孩子的美好将来?
这说法也实在是太过煽情了吧……
说来说去,还是希望家长们在对待孩子教育上能再多些理智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孩子正确的教育需要家长们细心,认真的为孩子找出合适有效的方式方法
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更不能拔苗助长……
自认我的孩子跟世间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平凡
但是只要方法正确,我绝对相信他的将来一定会很好
这一点我还是可以非常自信的,呵呵……
2009/04/25回复
xiaoww:
楼主说的抵制奥数,是说自己的想法,没说让所有人都去抵制,作为开发思维而去学学觉得无所谓,不过身边太多人是因为想考重点中学而去学,都变味了。说实在点如果基因不是特别好,能成为那百万分之几的话,还是均衡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好,现在满街都是硕士博士,以后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社会IQ高不如EQ高好。没有权没有钱博士读出来又能怎样,大专生也能把博士刷下来,说得不好听倒不如让小孩多交朋友多去和人沟通,或者学一样生活技能,最重要是不要让小孩以后变成宅男宅女就行了。
查看原文这位妈妈说的就非常好,送花!!~呵呵……






2009/04/25回复

haohaoma789:
看了很多不支持楼主观点的回复,或壮怀激烈,或义愤填膺,呵呵说实话,很理解你们对于孩子未来的期许......也许发奋读书确实是很多家长为孩子规划的一条艰辛曲折但是充满希望的路但是,当我们冷静感思考这条路的时候我们是否误以为这真的就是孩子成材的唯一的出路呢?小学,初中加高中---孩子的未来是否真的就维系在了这12年学校教育这自古华山一条路?人的一生相对于12年的学校教育要漫长很多,是不是错过了这12年的光阴这个人就彻底荒废?一个人将来是否成功,难道仅仅取决于这12年的学校教育?这似乎也是一个问题......对于学奥数锻炼了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说法有个很浅显的锻炼身体的比喻来供大家参考:一个人每天通过举30公斤的杠铃可以有效的锻炼身体,那么他是否可以每天举300公斤来锻炼而使自己的锻炼更有效呢?呵呵,你觉得你的孩子适合举多少公斤,你有过这方面的思考么?

查看原文

读书是自古以来成才途径,是以前权贵的特权。另走他径会更艰难。我没有勇气让小孩做试验品。
2009/04/25回复

好激烈的讨论,是好事.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想说,我认为学奥数好,但不学也不是说就不好了,我女儿也是学了一年就不学了.她不喜欢学.成材的路很多.找个适合自已小孩的,就是不成大材,做个普通的人,只要快乐的生活,也很好呀,其实我们大家也都是普通人,过普通的快乐的日子.
小孩小时开发思维是很重要的,方法不是一种,不是说一定要成大器,工作中思想活跃的人会更加得心应手,这应该适用于任何工作的.
我想说,我认为学奥数好,但不学也不是说就不好了,我女儿也是学了一年就不学了.她不喜欢学.成材的路很多.找个适合自已小孩的,就是不成大材,做个普通的人,只要快乐的生活,也很好呀,其实我们大家也都是普通人,过普通的快乐的日子.
小孩小时开发思维是很重要的,方法不是一种,不是说一定要成大器,工作中思想活跃的人会更加得心应手,这应该适用于任何工作的.
2009/04/25回复
铁扇公主:
读书是自古以来成才途径,是以前权贵的特权。另走他径会更艰难。我没有勇气让小孩做试验品。
查看原文自古成才也并非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吧
世间从来就没有捷径通向成功
呵呵,其实你坚持走现在的路并不见得比走他径具备的勇气少
那可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
你还认为你缺勇气
谁信呢?呵呵……
世间从来就没有捷径通向成功
呵呵,其实你坚持走现在的路并不见得比走他径具备的勇气少
那可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
你还认为你缺勇气
谁信呢?呵呵……
2009/04/25回复

haohaoma789:
自古成才也并非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吧世间从来就没有捷径通向成功呵呵,其实你坚持走现在的路并不见得比走他径具备的勇气少那可是一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路你还认为你缺勇气谁信呢?呵呵……
查看原文本人才能有限,只能选择大部分人选择的方式。古今中外这是最妥当最成熟的方式。即使如李嘉诚,也一样选择将小孩送到国外读书。如果小孩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可能才需另觅他径。但最起码中学也得毕业。
2009/04/25回复

haohaoma789:
呵呵,何其偏执的言论观点成材难道就是十年寒窗考上大学难道就是上清华北大难道就是上哈佛牛津完了还得当上总理,总统"成材"的意义怎么在你眼里就变的如此的狭隘了呢呵呵,行行出状元的古语在你看来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了不学奥数难道孩子就注定没有了前程?就是放弃了孩子的美好将来?这说法也实在是太过煽情了吧……说来说去,还是希望家长们在对待孩子教育上能再多些理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孩子正确的教育需要家长们细心,认真的为孩子找出合适有效的方式方法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更不能拔苗助长……自认我的孩子跟世间绝大多数孩子一样平凡但是只要方法正确,我绝对相信他的将来一定会很好这一点我还是可以非常自信的,呵呵……
查看原文呵呵,好一个行行出状元,
状元是什么?状元就是只有一个的凤毛麟角,
是最狭隘偏执置顶的期待。
弄个状元比清华北大牛津哈佛更难太多,我觉得清华北大哈佛牛津那些已经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我根本不敢妄想我的孩子会有机会踏入这些门户,想不到你还期望孩子弄出个状元来。
可是连一个普通的学习你都要抵制,你的孩子还能行行出状元吗? 你满满的信心从何而来呢?个人十分好奇:)
给机会孩子学奥数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父母都是陪着孩子一路走来一起学习的,这些如果你在家有学童版看看,已经可以看见很多这样的父母,扣这些父母一顶盲目跟风,拔苗助长的帽子肯定是不公平的。
参与奥数学习,开拓孩子一种更广阔的思维的方式,无论孩子能够走多远,思考的本身对IQ就是最好的锻炼,我实在看不到需要盲目抵制的理由。
我对孩子的期待最平凡,期望自己的孩子和平常人一样有机会读书识字,完成学业,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中游,不掉队,偶有惊喜就是额外的奖励了。我的责任只是领她到学习的大门中去,给机会她学她想学的知识,孩子将来如什么行,是否成材已不是我要期待范围内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4-26 00:45 编辑 ]
状元是什么?状元就是只有一个的凤毛麟角,
是最狭隘偏执置顶的期待。
弄个状元比清华北大牛津哈佛更难太多,我觉得清华北大哈佛牛津那些已经是非常杰出的人才,我根本不敢妄想我的孩子会有机会踏入这些门户,想不到你还期望孩子弄出个状元来。
可是连一个普通的学习你都要抵制,你的孩子还能行行出状元吗? 你满满的信心从何而来呢?个人十分好奇:)
给机会孩子学奥数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父母都是陪着孩子一路走来一起学习的,这些如果你在家有学童版看看,已经可以看见很多这样的父母,扣这些父母一顶盲目跟风,拔苗助长的帽子肯定是不公平的。
参与奥数学习,开拓孩子一种更广阔的思维的方式,无论孩子能够走多远,思考的本身对IQ就是最好的锻炼,我实在看不到需要盲目抵制的理由。
我对孩子的期待最平凡,期望自己的孩子和平常人一样有机会读书识字,完成学业,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中游,不掉队,偶有惊喜就是额外的奖励了。我的责任只是领她到学习的大门中去,给机会她学她想学的知识,孩子将来如什么行,是否成材已不是我要期待范围内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9-4-26 00:45 编辑 ]
2009/04/25回复

zlq:
说的好"满街都是博士\硕士",如果你是那满街中的另类,你会胜出么?鹤立鸡群中的鹤是另类,鸡立鹤群中的鸡也是另类,你愿意做哪种呢?[ 本帖最后由 zlq 于 2009-4-25 16:40 编辑 ]
查看原文另类指什么是文盲?还是院士勇士圣斗士烈士?基本的教育是应该有的,起码读完本科是件比较容易的事,在一堆同样学历的人群中,性格开朗,晓得待人接物,处事圆滑会推销自己的人更容易胜出,并非只能往奥数一条道上挤才能出人头地,有些人天生就是读书的料,读书成绩好,但工作能力差。有些人读书成绩一般,但是工作起来左右逢源。这些主要看他们愿意把精力放在那方面。学不学奥数关键还是看小孩自己愿不愿意,不能因为升学问题就迫着学,弦拉得太紧就会断。
2009/04/25回复

北理工教授博客称奥数教育比黄赌毒更可怕北理工教授博客称奥数教育比黄赌毒更可怕(图)2009-04-22 01:36:02 来源: 大洋网(广州) 跟贴 515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杨教授的言论一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杨东平教授语出惊人
正是杨东平教授的这篇博文引发了网络上的“奥数大辩论”信息时报4月22日报道 “全民奥数”似乎成为这个时代学生读书的重要符号。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
与此同时,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blog)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杨教授的言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教授炮轰
“奥数教育完全违背教育规律”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杨东平甚至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
4月19日,杨东平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我为什么反对奥数》。在该博文中,杨东平解释了为什么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伤害远远大于黄赌毒甚至网瘾, “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杨东平的博文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记者看到,截至昨日,该博文的点击率已经超过45万,评论则有6329条。记者浏览网友们的意见看到,不少网友对杨东平的意见均是持支持态度,并有网友希望杨东平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社会上降低学习奥数的热度。
广州现状
一个班近半学生“挤”奥校
4月20日,与广州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学校(简称市奥校)联合招考的飞翔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中心(简称飞翔奥校)公布招生简章, 并开始接受报名,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5月下旬即举行联合招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广州奥校种类繁多。在小学有市奥校、区奥校;在中学则有华附的省奥校,以及其他中学的奥数特长班,此外还有民办的奥数培训机构。
穗数学老师过半教奥数
记者在培正小学、华师附小、东风西路小学、朝天路小学等学校调查发现,在三、四年级的班级里,每班读奥数的学生将近一半。东风西路小学班主任李娟称,在46人一个班里,有约20名学生都会去报考市奥校,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挤奥校的场面。
据记者了解,以市奥校为例,每年招生1000人,可是报考人数众多。一个班20人报考能够考进的只有3~4人,竞争比例达到1∶5。而中学阶段的省奥校更不用说了,每年全省报名的人数近2000人,可是招生数不到100人,竞争比例可谓高达20∶1。在不少家长眼中,考上省市奥校成为荣誉的标志,即便考不上,也会让孩子继续在区奥校“修炼”。另外,据相关人士识透露,目前多所小学的数学老师过半都是奥数老师,他们通过培训考核已具备辅导奥数学生的资格。作为家教的奥数老师一般为三四个人的小班上课,1小时收费约为100到150元。有学校的语文老师感叹,现在奥数老师真吃香,一周七天都能兼职赚钱。
为何奥校这么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都是冲着民办16校联考而来。一年一度的民校联考将至,在必考的语数英三科中,惟有数学是120分。广州育才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就称,除了100分基本题之外,剩下的20分就是选拔性的难题。虽然该负责人多次强调不一定考奥数,但是在家长普遍认为,读过“奥数”才有机会解决难题,因此纷纷未雨绸缪。据称,以往从三、四年级才开设的奥数班已经提前至一年级,更有甚者,幼儿园也增设“趣味数学班”为小学读奥数作铺垫。
子女读奥数家长很矛盾
挤进“奥校”,对学生而言可能是兴趣也可能是压力,可是对于家长而言就是花钱花时间的劳累活。一位小学生的妈妈向记者埋怨,让孩子参加奥数班是迫于无奈,“其实有时间我真的宁愿让孩子多休息,或者培养其他兴趣,但是孩子说班上其他学生都去参加了,不让孩子去学奥数又怕会影响他的数学成绩,所以我们作为家长有时候也很无奈啊。”
网友辩论
反对: 让教育投机者大发考试财
网友“netfocus”认为,就小学而言,“奥数狂热”源于小升初升学理念及制度同资源畸形格局的无奈冲突,“奥数学习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的积重难返,三令五申也不管用,就像政府部门多次要求下令保证中小学生睡眠小时数一样,不是一般的扯淡。睡眠时间能以控制,但只要国家一纸令下,严禁举办各种奥数比赛,或者禁止因为参加过奥数比赛而获得升学加分,这样奥数热很快就会消褪。”
新浪一匿名网友就认为,家长们乐此不疲地送孩子去参加奥数比赛,正是国人急功近利的表现,“国人急功近利,要现报的畸形思维的表现,也让那些教育投机商有了大发考试财的机会。现在很多老师的表现就像在搞传销,只注意自己的荷包,决不管儿童的身心健康。”
支持: 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虽然大部分网友认为奥数应该取消,但也有部分网友对奥数是持支持意见的。“举办奥数班,举行奥数比赛,其实是为了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更好地辅助学生们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新浪一匿名网友如此留言。
此外,一ID为“翻越心灵的刀锋”的网友也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反驳杨东平“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之说。“首先,奥数本来就是一种竞赛,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总会有非比寻常的游戏玩家,自然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网友“翻越心灵的刀锋”说,“另外,参加一个高水平游戏,必定是要接受严格训练的。”
中立: 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缩影
此外,还有网友认为,奥数教育只是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年的死板的、高强度的学习,谋杀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如中国的孩子,但创新能力却远远高于中国的孩子,教育“科举制度”不改,教育的现状永远不会得到改善!
评论员金婕也发表评论,称“‘潜规则’不根除 ‘奥数热’难降温”。金婕认为,目前“奥数热”难以降温,主要是因为很多升学考试都很看重是否参加过奥数比赛,是否获奖等。金婕说,在现实的情况下,“奥数”被叫停了,“后奥数”们还会卷土重来,“与其寄希望于‘游戏规则’的改变,家长们还不如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因为对孩子的步步紧逼,最终只会挫伤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发展潜力。家长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因为即使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名牌大学,那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将来都能步步领先、终身领先。”
专家点评
“社会上的奥数班已经开始变味”
在数学教育领域颇有建树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表示,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兴趣多,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兴趣爱好也会改变。如果孩子喜欢某一种学习班,家长们就应该让他们学,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一味地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培养孩子自身的兴趣才是关键。
张敏强认为,就目前而言,社会上的奥数班已经开始变味,其中有两点原因,其一就是因为目前奥数班跟高考已经挂钩,如果你的奥数成绩好就可以免试就读好的大学。另外就是奥数跟家长挂钩,家长认为孩子进入的奥数班就可有好的成绩,所以家长就让孩子去学习。
第二个原因就是舆论的引导,虽然学习奥数后也许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初中,但是对以后未必会有帮助。像现在很多奥数学习班都有不正确的引导,其中类似一些“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引导词,中间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孩子不学奥数别的孩子学习了奥数,就说明你的孩子已经输了别人一截了吗?这样的引导是不正确的。
张敏强表示,除了引导和兴趣之外,就是现在社会上的奥数班需要规范化,奥数重在精而不在多,不是多多益善就好,也不是读了奥数就能成才。这就要有规范的教学,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英语班、奥数班等,一次上课100多人,能够做到精、细、准么?肯定做不到。他建议,地方的教育部门应该对奥数有一种好的管理方式,来规范现在的奥数班。张敏强说,像现在小学生都是针对一些奥数的课程去复习,这些对孩子没有太多的帮助,建议家长们要针对孩子自己喜好,来激发孩子自身的潜在力量。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因材施教。


与此同时,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blog)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杨教授的言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教授炮轰
“奥数教育完全违背教育规律”
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杨东平甚至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
4月19日,杨东平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我为什么反对奥数》。在该博文中,杨东平解释了为什么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伤害远远大于黄赌毒甚至网瘾, “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
杨东平的博文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记者看到,截至昨日,该博文的点击率已经超过45万,评论则有6329条。记者浏览网友们的意见看到,不少网友对杨东平的意见均是持支持态度,并有网友希望杨东平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社会上降低学习奥数的热度。
广州现状
一个班近半学生“挤”奥校
4月20日,与广州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学校(简称市奥校)联合招考的飞翔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中心(简称飞翔奥校)公布招生简章, 并开始接受报名,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5月下旬即举行联合招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广州奥校种类繁多。在小学有市奥校、区奥校;在中学则有华附的省奥校,以及其他中学的奥数特长班,此外还有民办的奥数培训机构。
穗数学老师过半教奥数
记者在培正小学、华师附小、东风西路小学、朝天路小学等学校调查发现,在三、四年级的班级里,每班读奥数的学生将近一半。东风西路小学班主任李娟称,在46人一个班里,有约20名学生都会去报考市奥校,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挤奥校的场面。
据记者了解,以市奥校为例,每年招生1000人,可是报考人数众多。一个班20人报考能够考进的只有3~4人,竞争比例达到1∶5。而中学阶段的省奥校更不用说了,每年全省报名的人数近2000人,可是招生数不到100人,竞争比例可谓高达20∶1。在不少家长眼中,考上省市奥校成为荣誉的标志,即便考不上,也会让孩子继续在区奥校“修炼”。另外,据相关人士识透露,目前多所小学的数学老师过半都是奥数老师,他们通过培训考核已具备辅导奥数学生的资格。作为家教的奥数老师一般为三四个人的小班上课,1小时收费约为100到150元。有学校的语文老师感叹,现在奥数老师真吃香,一周七天都能兼职赚钱。
为何奥校这么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都是冲着民办16校联考而来。一年一度的民校联考将至,在必考的语数英三科中,惟有数学是120分。广州育才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就称,除了100分基本题之外,剩下的20分就是选拔性的难题。虽然该负责人多次强调不一定考奥数,但是在家长普遍认为,读过“奥数”才有机会解决难题,因此纷纷未雨绸缪。据称,以往从三、四年级才开设的奥数班已经提前至一年级,更有甚者,幼儿园也增设“趣味数学班”为小学读奥数作铺垫。
子女读奥数家长很矛盾
挤进“奥校”,对学生而言可能是兴趣也可能是压力,可是对于家长而言就是花钱花时间的劳累活。一位小学生的妈妈向记者埋怨,让孩子参加奥数班是迫于无奈,“其实有时间我真的宁愿让孩子多休息,或者培养其他兴趣,但是孩子说班上其他学生都去参加了,不让孩子去学奥数又怕会影响他的数学成绩,所以我们作为家长有时候也很无奈啊。”
网友辩论
反对: 让教育投机者大发考试财
网友“netfocus”认为,就小学而言,“奥数狂热”源于小升初升学理念及制度同资源畸形格局的无奈冲突,“奥数学习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的积重难返,三令五申也不管用,就像政府部门多次要求下令保证中小学生睡眠小时数一样,不是一般的扯淡。睡眠时间能以控制,但只要国家一纸令下,严禁举办各种奥数比赛,或者禁止因为参加过奥数比赛而获得升学加分,这样奥数热很快就会消褪。”
新浪一匿名网友就认为,家长们乐此不疲地送孩子去参加奥数比赛,正是国人急功近利的表现,“国人急功近利,要现报的畸形思维的表现,也让那些教育投机商有了大发考试财的机会。现在很多老师的表现就像在搞传销,只注意自己的荷包,决不管儿童的身心健康。”
支持: 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虽然大部分网友认为奥数应该取消,但也有部分网友对奥数是持支持意见的。“举办奥数班,举行奥数比赛,其实是为了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更好地辅助学生们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新浪一匿名网友如此留言。
此外,一ID为“翻越心灵的刀锋”的网友也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反驳杨东平“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之说。“首先,奥数本来就是一种竞赛,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总会有非比寻常的游戏玩家,自然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网友“翻越心灵的刀锋”说,“另外,参加一个高水平游戏,必定是要接受严格训练的。”
中立: 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缩影
此外,还有网友认为,奥数教育只是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年的死板的、高强度的学习,谋杀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如中国的孩子,但创新能力却远远高于中国的孩子,教育“科举制度”不改,教育的现状永远不会得到改善!
评论员金婕也发表评论,称“‘潜规则’不根除 ‘奥数热’难降温”。金婕认为,目前“奥数热”难以降温,主要是因为很多升学考试都很看重是否参加过奥数比赛,是否获奖等。金婕说,在现实的情况下,“奥数”被叫停了,“后奥数”们还会卷土重来,“与其寄希望于‘游戏规则’的改变,家长们还不如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因为对孩子的步步紧逼,最终只会挫伤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发展潜力。家长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因为即使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名牌大学,那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将来都能步步领先、终身领先。”
专家点评
“社会上的奥数班已经开始变味”
在数学教育领域颇有建树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表示,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兴趣多,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兴趣爱好也会改变。如果孩子喜欢某一种学习班,家长们就应该让他们学,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一味地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培养孩子自身的兴趣才是关键。
张敏强认为,就目前而言,社会上的奥数班已经开始变味,其中有两点原因,其一就是因为目前奥数班跟高考已经挂钩,如果你的奥数成绩好就可以免试就读好的大学。另外就是奥数跟家长挂钩,家长认为孩子进入的奥数班就可有好的成绩,所以家长就让孩子去学习。
第二个原因就是舆论的引导,虽然学习奥数后也许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初中,但是对以后未必会有帮助。像现在很多奥数学习班都有不正确的引导,其中类似一些“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引导词,中间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孩子不学奥数别的孩子学习了奥数,就说明你的孩子已经输了别人一截了吗?这样的引导是不正确的。
张敏强表示,除了引导和兴趣之外,就是现在社会上的奥数班需要规范化,奥数重在精而不在多,不是多多益善就好,也不是读了奥数就能成才。这就要有规范的教学,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英语班、奥数班等,一次上课100多人,能够做到精、细、准么?肯定做不到。他建议,地方的教育部门应该对奥数有一种好的管理方式,来规范现在的奥数班。张敏强说,像现在小学生都是针对一些奥数的课程去复习,这些对孩子没有太多的帮助,建议家长们要针对孩子自己喜好,来激发孩子自身的潜在力量。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因材施教。
2009/04/25回复

ri008:
北理工教授博客称奥数教育比黄赌毒更可怕北理工教授博客称奥数教育比黄赌毒更可怕(图)2009-04-22 01:36:02 来源: 大洋网(广州) 跟贴 515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近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杨教授的言论一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杨东平教授语出惊人 正是杨东平教授的这篇博文引发了网络上的“奥数大辩论”“全民奥数”似乎成为这个时代学生读书的重要符号。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与此同时,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blog)上发表文章,称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称奥数教育对少年的毒害比“黄赌毒”还厉害。杨教授的言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4月15日,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在文中,杨东平认为,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休息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杨东平甚至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摧残之烈,远甚于黄、毒、赌,远甚于网瘾网迷,说它“祸国殃民”毫不过分,“青少年正被少数人的物欲所绑架,他们打着‘智力开发’、‘优质教育’、‘培优’的美丽旗号,内外勾结,在牟取私己的暴利!”4月19日,杨东平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我为什么反对奥数》。在该博文中,杨东平解释了为什么称奥数对少年儿童的伤害远远大于黄赌毒甚至网瘾, “原因很简单,因为黄赌毒之类受害者少,影响的是极少数所谓的‘问题学生’;而奥数班、培优班之类,大面积覆盖学校教育,堂而皇之地绑架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所谓的好学生,贻误、伤害着整整一代少年儿童,当然情节更为严重、性质更为恶劣。”杨东平的博文发表后,立即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记者看到,截至昨日,该博文的点击率已经超过45万,评论则有6329条。记者浏览网友们的意见看到,不少网友对杨东平的意见均是持支持态度,并有网友希望杨东平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在社会上降低学习奥数的热度。4月20日,与广州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学校(简称市奥校)联合招考的飞翔奥林匹克教育培训中心(简称飞翔奥校)公布招生简章, 并开始接受报名,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5月下旬即举行联合招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广州奥校种类繁多。在小学有市奥校、区奥校;在中学则有华附的省奥校,以及其他中学的奥数特长班,此外还有民办的奥数培训机构。记者在培正小学、华师附小、东风西路小学、朝天路小学等学校调查发现,在三、四年级的班级里,每班读奥数的学生将近一半。东风西路小学班主任李娟称,在46人一个班里,有约20名学生都会去报考市奥校,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挤奥校的场面。据记者了解,以市奥校为例,每年招生1000人,可是报考人数众多。一个班20人报考能够考进的只有3~4人,竞争比例达到1∶5。而中学阶段的省奥校更不用说了,每年全省报名的人数近2000人,可是招生数不到100人,竞争比例可谓高达20∶1。在不少家长眼中,考上省市奥校成为荣誉的标志,即便考不上,也会让孩子继续在区奥校“修炼”。另外,据相关人士识透露,目前多所小学的数学老师过半都是奥数老师,他们通过培训考核已具备辅导奥数学生的资格。作为家教的奥数老师一般为三四个人的小班上课,1小时收费约为100到150元。有学校的语文老师感叹,现在奥数老师真吃香,一周七天都能兼职赚钱。为何奥校这么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都是冲着民办16校联考而来。一年一度的民校联考将至,在必考的语数英三科中,惟有数学是120分。广州育才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就称,除了100分基本题之外,剩下的20分就是选拔性的难题。虽然该负责人多次强调不一定考奥数,但是在家长普遍认为,读过“奥数”才有机会解决难题,因此纷纷未雨绸缪。据称,以往从三、四年级才开设的奥数班已经提前至一年级,更有甚者,幼儿园也增设“趣味数学班”为小学读奥数作铺垫。挤进“奥校”,对学生而言可能是兴趣也可能是压力,可是对于家长而言就是花钱花时间的劳累活。一位小学生的妈妈向记者埋怨,让孩子参加奥数班是迫于无奈,“其实有时间我真的宁愿让孩子多休息,或者培养其他兴趣,但是孩子说班上其他学生都去参加了,不让孩子去学奥数又怕会影响他的数学成绩,所以我们作为家长有时候也很无奈啊。”网友“netfocus”认为,就小学而言,“奥数狂热”源于小升初升学理念及制度同资源畸形格局的无奈冲突,“奥数学习从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的积重难返,三令五申也不管用,就像政府部门多次要求下令保证中小学生睡眠小时数一样,不是一般的扯淡。睡眠时间能以控制,但只要国家一纸令下,严禁举办各种奥数比赛,或者禁止因为参加过奥数比赛而获得升学加分,这样奥数热很快就会消褪。”新浪一匿名网友就认为,家长们乐此不疲地送孩子去参加奥数比赛,正是国人急功近利的表现,“国人急功近利,要现报的畸形思维的表现,也让那些教育投机商有了大发考试财的机会。现在很多老师的表现就像在搞传销,只注意自己的荷包,决不管儿童的身心健康。”虽然大部分网友认为奥数应该取消,但也有部分网友对奥数是持支持意见的。“举办奥数班,举行奥数比赛,其实是为了开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更好地辅助学生们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新浪一匿名网友如此留言。此外,一ID为“翻越心灵的刀锋”的网友也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反驳杨东平“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之说。“首先,奥数本来就是一种竞赛,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总会有非比寻常的游戏玩家,自然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网友“翻越心灵的刀锋”说,“另外,参加一个高水平游戏,必定是要接受严格训练的。”此外,还有网友认为,奥数教育只是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一个缩影,“经过几年的死板的、高强度的学习,谋杀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如中国的孩子,但创新能力却远远高于中国的孩子,教育“科举制度”不改,教育的现状永远不会得到改善!评论员金婕也发表评论,称“‘潜规则’不根除 ‘奥数热’难降温”。金婕认为,目前“奥数热”难以降温,主要是因为很多升学考试都很看重是否参加过奥数比赛,是否获奖等。金婕说,在现实的情况下,“奥数”被叫停了,“后奥数”们还会卷土重来,“与其寄希望于‘游戏规则’的改变,家长们还不如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因为对孩子的步步紧逼,最终只会挫伤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发展潜力。家长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因为即使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名牌大学,那也并不意味着孩子将来都能步步领先、终身领先。”在数学教育领域颇有建树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敏强表示,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兴趣多,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兴趣爱好也会改变。如果孩子喜欢某一种学习班,家长们就应该让他们学,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一味地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培养孩子自身的兴趣才是关键。张敏强认为,就目前而言,社会上的奥数班已经开始变味,其中有两点原因,其一就是因为目前奥数班跟高考已经挂钩,如果你的奥数成绩好就可以免试就读好的大学。另外就是奥数跟家长挂钩,家长认为孩子进入的奥数班就可有好的成绩,所以家长就让孩子去学习。第二个原因就是舆论的引导,虽然学习奥数后也许能上一个好一点的初中,但是对以后未必会有帮助。像现在很多奥数学习班都有不正确的引导,其中类似一些“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引导词,中间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孩子不学奥数别的孩子学习了奥数,就说明你的孩子已经输了别人一截了吗?这样的引导是不正确的。张敏强表示,除了引导和兴趣之外,就是现在社会上的奥数班需要规范化,奥数重在精而不在多,不是多多益善就好,也不是读了奥数就能成才。这就要有规范的教学,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英语班、奥数班等,一次上课100多人,能够做到精、细、准么?肯定做不到。他建议,地方的教育部门应该对奥数有一种好的管理方式,来规范现在的奥数班。张敏强说,像现在小学生都是针对一些奥数的课程去复习,这些对孩子没有太多的帮助,建议家长们要针对孩子自己喜好,来激发孩子自身的潜在力量。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因材施教。
查看原文我最讨厌这个所谓的专家

2009/04/25回复

严重同意这位教授的意见,虽然言重了一点。很高兴能有有识之士发出这样的声音!
现在的奥数热,说穿了是应试教育的一方面内容,一个体现。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体制,没有奥数,还有奥英,奥XX,只要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就行。学生和家长都很被动,不管你是不是那块料,都要赶鸭子上架。所谓的锻炼思维,如果是以加重学生负担(奥数课和奥校都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往往在周末),学生睡眠不足,影响身心发育为代价,就完全是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奥数培养的其实不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而是数学家的思维方式,试问有多少学生有志成为数学家?另外,奥数确切的说培养的解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问题是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毫不关心,完全忽视的环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往往是思维不够全面的解题高手,而不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力,高瞻远瞩的开拓型人才。真正的数学家也不是这样就可以练成的,数学大家丘成桐对大陆的数学基础教育也颇不认同。我朋友中有人十几二十年前,高二没读完就选拔去北京集训,准备参加国际奥数比赛。若干年后说起那些国家重点培养的竞赛高手(有不少曾是金牌得主),很可惜的说也不过是在华尔街做个技术性人才,做个高级打工者,这距离他们年少时想要报效国家,改变社会的理想也相差甚远。也许本来可以是帅才的,按奥数的方式培养出来只能做个将才。
哪怕是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是其他的竞赛,国外选手也只是赛前短期集训,鲜有象中国这样大规模集中常年培训的。所以中国选手的奥赛成绩就像中国的奥运奖牌一样,不代表普遍的教育水平。试想边缘贫困地区的孩子就算有天赋,非常想学又能到哪里去学奥数?现在的做法确实造成了各方面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通过考试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能鼓励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注重培养真正的思维能力(如果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还需要学生去思维什么?现实生活有这么简单么?)这样的教育体制本身就很有问题。

奥数培养的其实不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而是数学家的思维方式,试问有多少学生有志成为数学家?另外,奥数确切的说培养的解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问题是我们现有的应试教育毫不关心,完全忽视的环节。这样培养出来的往往是思维不够全面的解题高手,而不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力,高瞻远瞩的开拓型人才。真正的数学家也不是这样就可以练成的,数学大家丘成桐对大陆的数学基础教育也颇不认同。我朋友中有人十几二十年前,高二没读完就选拔去北京集训,准备参加国际奥数比赛。若干年后说起那些国家重点培养的竞赛高手(有不少曾是金牌得主),很可惜的说也不过是在华尔街做个技术性人才,做个高级打工者,这距离他们年少时想要报效国家,改变社会的理想也相差甚远。也许本来可以是帅才的,按奥数的方式培养出来只能做个将才。
哪怕是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是其他的竞赛,国外选手也只是赛前短期集训,鲜有象中国这样大规模集中常年培训的。所以中国选手的奥赛成绩就像中国的奥运奖牌一样,不代表普遍的教育水平。试想边缘贫困地区的孩子就算有天赋,非常想学又能到哪里去学奥数?现在的做法确实造成了各方面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通过考试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不能鼓励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注重培养真正的思维能力(如果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还需要学生去思维什么?现实生活有这么简单么?)这样的教育体制本身就很有问题。

2009/04/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