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你们怎么忍心把他们变成考试的机器?”
深有同感。
生本的专家除了几位大学教授外,大部分都是中小学退休下来的老师,他们对生本的理解真是深入到骨髓里了,因为长期浸淫传统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有较强烈的感触,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以满腔的热情去推广生本,实践生本。
向他们致敬!!
转贴:生本的孩子不怕考
13995114家有小学生
生本的孩子不怕考
骏景小学 六(3)班屈丹妮家长 唐翃
初次听见“生本的孩子不怕考”这句话,是在2008年10月27日,骏景小学召开的六年级生本班家长会上。教育专家于老师拿着我们部分六(3)班家长写给学校的一封信,痛心疾首的“数落”着,“孩子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你们怎么忍心把他们变成考试的机器?我们生本的孩子不怕考!”
相信所有六年级的家长和我们都有一样的感受:六年级了,怎么也得来点“题海战”吧?整天和这些“粗心不改”的小家伙叫劲,真是恨铁不成钢。并且迫切的希望学校能多念“紧箍咒”,给孩子一点紧迫感。哪知学校反而请来专家给家长们上课,孩子们早已走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前列,我们对考试成绩的的担心是多余的?
回到家,把家长会上专家的话喜笑颜开的传达给孩子,“你们生本的孩子不怕考,专家说了。”还在聚精会神的写作业的孩子,听见我底气不足的话,有些怪异的表情被我逗的哈哈大笑,说“我们从来就不怕考试啊!”真是心高气傲!一肚子的话差点倒豆子一样哗哗的倾泻出来,“人家某某小学,一年级就学奥数,做两套作业,就你们行吗?是骡子是马,到时拉出来溜溜吧!”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想想还是先别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五年的小学都快乐着呢,还能再快乐几个月啊?
考试的季节很快就到了,我们带着孩子参加了一次又一次考试。
5月27日暨大附中,结果:六(3)班6个孩子参加考试,5个进入前100名,录取率83%,语文前5名学生中有4个是骏景生本班的。
6月18-19日两天期末考,结果:年级平均分前1-2名是生本的孩子;3班数学有9个满分,语文优分率100%(80分以上)。考完试孩子们反映说“怎么拿这么简单的题目来考我们呢?简直超级简单。”
6月20-21日参加了16所民校联考,结果:六(3)班有28人被录取(还有还在考的),占班级人数的65%以上。而且如果按3000人参加广雅的考试来计算,我们骏景小学的孩子,成绩基本在前300名,又是3000人里的10%! 5人考上二中录取率100%,7人考上省实录取率100%。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也许一个班、一个学校有几个“尖子生”并不难,但难的是一批孩子都非常优秀。如果再撇开考试,看看孩子们各个身怀的本领,“小实验家”、“国际象棋”、甚至 “做饭”,这些百花齐放的蓬勃生命,不正是很好的体现出教育的初衷——把所有孩子培养成材吗?
“ 生本的孩子不怕考!”在成绩面前,我们所有曾经忧心忡忡的家长都露出信服的笑容。如果考试是生本孩子的收获时节,那么骏景小学六年级生本班的孩子无疑获得了“大丰收”。我们为能让孩子体会到“生本”——这么激扬生命的教育而感到无限自豪;同时深深的感谢骏景小学的校长和老师,是你们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无限乐趣,也是你们让我们这些家长和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
2009/07/04
全部回帖
xiaoyuyingying:
还是不明白什么是"生本"?
查看原文“以学生为本”的缩写,相对于传统教育的“以师为本”(简称“师本”),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具体的你去看看郭思乐的博客吧(http://guosile.qzone.qq.com/),这里的骏爸也转了许多关于生本的文章。
2009/07/04回复
珊树玉花:
我并不是反对生本教育,相反,我热切地期盼有一种真正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可是看了这篇文章后心里极度不舒服。一副夸大其辞,拼命鼓吹的模样。考生成绩好,这里有没有提到家长的努力?究竟是生本教育的功劳多一些,还是家长、孩子的努力多一些?“生本的孩子不怕考”,按照这位家长的逻辑,即选了“生本”那考试成绩就会特别好?骨子里还是应试教育,还是为了让成绩更好,,这不是应试教育的换汤不换药么?!这就叫“以学生为本”教育吗?!郭思乐教授的博客,里面的文章也是处处充满鼓吹的味道。例如一位校长说将装备最精良的教学设备和仪器给生本班,首先,这公平吗?其次,在实验阶段,他就认定了这种教育一定适合孩子了?还有一处说到二年级学生立即写了500字作文。请问,这有代表性吗?是这生本的功劳还是孩子家长的功劳?这么说,即生本教育就是提前教育了?我理解郭教授是想积极推广生本教育,可是用词用句不能太过头了,不实事求事。
查看原文呵呵,感觉你完全没看懂别人写的。你心平气和看看人家写的文章好不?不要一见人家说生本的好话就激动得啥也看不进去了吧:(
我相信这个家长写的是真心话,“生本的孩子不怕考”不是家长说的,而是专家说的,写这篇文章的家长之前一样对生本没有底,或者说即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有信心,但也不敢太大意,所以才有“一些家长联名写信给校长,希望能增加一些做题练习”这种事情。后来是学校顶住压力没有理会家长们的信,反而给家长来了一场劝告会。是摆在面前的成绩让这位家长心服口服了,不是她想吹捧。其实,你如果真的很关注生本,很希望了解生本的真实情况,不如直接找到这所学校和写这篇文章的家长去探讨。
郭教授博客里为什么有那么多赞美的话?确实是因为生本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被激扬起来的鲜活生命的让人感动的场面,这种感动你可能体会不到,我是能体会到的,所以才不惜冒着风险一再向别人宣扬生本的好处。
其实郭教授的博客里也有些写问题的,只是你们看不到(被偏见蒙蔽了)。有位老师写道(好像是一位高三的老师,原话我不记得了),他说他采用生本的理念改革自己课堂,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学生们的状态确实有了很大的调整,这些进步让他感到欣慰。言辞之中,我知道他会坚持做下去,遇到的问题他都会一一去解决,问题不是生本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带着偏见而不去尝试。我同样也为这位老师喝彩,为学生们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欣慰。
生本其实并不怕问题出现,因为他们相信生命,相信孩子。这些信任以及由信任而带来的结果难道是需要质疑的么?
我相信这个家长写的是真心话,“生本的孩子不怕考”不是家长说的,而是专家说的,写这篇文章的家长之前一样对生本没有底,或者说即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有信心,但也不敢太大意,所以才有“一些家长联名写信给校长,希望能增加一些做题练习”这种事情。后来是学校顶住压力没有理会家长们的信,反而给家长来了一场劝告会。是摆在面前的成绩让这位家长心服口服了,不是她想吹捧。其实,你如果真的很关注生本,很希望了解生本的真实情况,不如直接找到这所学校和写这篇文章的家长去探讨。
郭教授博客里为什么有那么多赞美的话?确实是因为生本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被激扬起来的鲜活生命的让人感动的场面,这种感动你可能体会不到,我是能体会到的,所以才不惜冒着风险一再向别人宣扬生本的好处。
其实郭教授的博客里也有些写问题的,只是你们看不到(被偏见蒙蔽了)。有位老师写道(好像是一位高三的老师,原话我不记得了),他说他采用生本的理念改革自己课堂,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学生们的状态确实有了很大的调整,这些进步让他感到欣慰。言辞之中,我知道他会坚持做下去,遇到的问题他都会一一去解决,问题不是生本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带着偏见而不去尝试。我同样也为这位老师喝彩,为学生们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欣慰。
生本其实并不怕问题出现,因为他们相信生命,相信孩子。这些信任以及由信任而带来的结果难道是需要质疑的么?
2009/07/06回复
dandanyuan:
我也很想把孩子送去生本班。但担心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我儿子读生本的话,就是读八一小。这个学校的生本班,谁能给点意见啊?
查看原文八一小真的不了解,建议你去听听课,和他们的老师校长谈一谈,感觉一下他们对生本的认识。当然,前提是你自己得知道什么是生本。
即使是骏景华阳这种做生本做得非常有经验的学校,给孩子的选择,也只能是您自己,别人无法给你具体的建议。
即使是骏景华阳这种做生本做得非常有经验的学校,给孩子的选择,也只能是您自己,别人无法给你具体的建议。
2009/07/06回复
lilyar:
“孩子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你们怎么忍心把他们变成考试的机器?”这话说得好!刚还看了个贴子晒小学三年级期末考分数,跟贴的都是考得好的,分数低了的都不敢拿出来,才三年级啊!
查看原文握手:)
我也是特别喜欢这句话,觉得能说出这种话的老师一定是真的懂孩子、懂教育的。
我也是特别喜欢这句话,觉得能说出这种话的老师一定是真的懂孩子、懂教育的。
2009/07/06回复
九月微凉:
喜欢走近生本的人不妨去骏景论坛看,家长和孩子直接上网,有赞有弹,有争论有更多贴近事实的情况,比看顶楼这文章有意思得多。顶楼这小姑娘在骏景论坛的ID好像叫小米粒。
查看原文这些赞和弹都是可以想象出来的,任何一样新的尝试都一定会遇到不同意见,这是无须讨论的。如果家长心中没有正确的认识,再多的意见都是没用的,甚至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如同把纯理论的东西拿到菜市场去问,自然问不出个结果来。
我倒觉得去骏景论坛看的应该是生本班的老师和专家,让他们多看看有疑惑或者问题的家长提的意见,从而改进一些具体的做法,这才是有用的。
我倒觉得去骏景论坛看的应该是生本班的老师和专家,让他们多看看有疑惑或者问题的家长提的意见,从而改进一些具体的做法,这才是有用的。
2009/07/06回复
九月微凉:
那小姑娘和人争论的能力蛮强,不妨去看看她,问问注册个ID和她直接对话哈。她还是骏景小学6年3班的论坛版主,至少是个能力很强的小姑娘。
查看原文去看了,原来是个孩子。孩子我是不评论的,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她好像只是全班第9名哦,也考上省实了,还真是厉害。
2009/07/06回复
九月微凉:
哇,凭想象怎么行啊?讨论很精彩,你凭自己才想象就错过了哦。喜欢一样东西就要走近看,贴身了解应该是有责任感的人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查看原文不是这个意思,我原来以为又是你上次推荐的那种帖子,类似那种讨论真的无益处,无法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长。
对于自己了解和深信的东西,当然有一定的自信。
对于生本,我已经走得足够近了哦,我跟班听课都听了大半年,只差和家长交流了。而说实话,我是最害怕跟家长交流的(哈哈,要得罪人了)。因为家长的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只有成绩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所以听到生本的孩子考试不错,就忍不住要贴出来。如果我孩子能一开始就在生本班上学,我是一点都不会关心成绩的。
[ 本帖最后由 小诸葛之母 于 2009-7-6 15:48 编辑 ]
对于自己了解和深信的东西,当然有一定的自信。
对于生本,我已经走得足够近了哦,我跟班听课都听了大半年,只差和家长交流了。而说实话,我是最害怕跟家长交流的(哈哈,要得罪人了)。因为家长的观念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只有成绩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所以听到生本的孩子考试不错,就忍不住要贴出来。如果我孩子能一开始就在生本班上学,我是一点都不会关心成绩的。
[ 本帖最后由 小诸葛之母 于 2009-7-6 15:48 编辑 ]
2009/07/06回复
九月微凉:
客观看生本,师本,都有缺陷互有有优点,兼容并蓄,不要搞文人相轻,各自保护地盘,互相学习,方能进步。
查看原文也不是如此,哈哈,现在真是和你针锋相对了哈:)
文人相轻这是肯定会有的,但不是反映在生本和师本上,生本和师本的差别远比文人相轻要严重得多,核心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形式上的东西即使可以互相学习,也无关痛痒。也不存在各自保护自己的地盘这种事情,生本尤其不会,否则它就不是生本了。
从观念上讲,师本是没什么可取之处的(唯一可取的地方是老师的权威感),但我并不是说师本之下就完全没有优秀人才产生。优秀人才、创新型人才在任何一种制度下都是会出现的,出现的频率和数量不同而已。教育制度影响的不是某些个案或者某个阶层,而是普罗大众,是国民的整体素养。从目前的整个社会现象来看,师本的做法从整体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而生本是要还这些能力给学生自己。
文人相轻这是肯定会有的,但不是反映在生本和师本上,生本和师本的差别远比文人相轻要严重得多,核心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形式上的东西即使可以互相学习,也无关痛痒。也不存在各自保护自己的地盘这种事情,生本尤其不会,否则它就不是生本了。
从观念上讲,师本是没什么可取之处的(唯一可取的地方是老师的权威感),但我并不是说师本之下就完全没有优秀人才产生。优秀人才、创新型人才在任何一种制度下都是会出现的,出现的频率和数量不同而已。教育制度影响的不是某些个案或者某个阶层,而是普罗大众,是国民的整体素养。从目前的整个社会现象来看,师本的做法从整体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而生本是要还这些能力给学生自己。
2009/07/06回复
jocelyn1025:
这个偶不同意!孩子有思想、有能力,就值得大人平等对待。如果真的注重生本,恐怕还要更尊重孩子才对。更何况作为小白鼠一样的试验对象,几年浸淫下来,他们才最有资格对生本教育发表意见!!!简单来说,小米粒同学的帖子是一手原创,顶上的帖子是二手转录,呵呵......
。好像原创的更鲜活,能看出生本教育出来的孩子的真性情,不错。[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7-6 16:24 编辑 ]
查看原文
。好像原创的更鲜活,能看出生本教育出来的孩子的真性情,不错。[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7-6 16:24 编辑 ]承认是我的错,想当然了。
刚刚还真的在那边注册了一个用户,可以现在不能发贴,要24时小时之后才能说话,气愤。
我可不是不尊重孩子哦,那句话的意思是:在孩子的贴里,孩子的各种表现都是可以包容的,不必苛求(我想当然的认为肯定有家长看不惯她的言辞,后来一看,果然如此)。因为孩子还在成长期,难免对事物有误解,也不能说他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这也是生本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小诸葛之母 于 2009-7-6 16:43 编辑 ]
刚刚还真的在那边注册了一个用户,可以现在不能发贴,要24时小时之后才能说话,气愤。
我可不是不尊重孩子哦,那句话的意思是:在孩子的贴里,孩子的各种表现都是可以包容的,不必苛求(我想当然的认为肯定有家长看不惯她的言辞,后来一看,果然如此)。因为孩子还在成长期,难免对事物有误解,也不能说他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这也是生本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小诸葛之母 于 2009-7-6 16:43 编辑 ]
2009/07/06回复
九月微凉:
你认为家长没水平,和家人讨论无益处;我认为教育不走近家长和学生,脱离了教育的载体,所有的理想都是那是空想而已。ANYWAY, 那么你推荐的文章的主人公亲自在骏景开贴和家长们用生本班来PK师本班的热帖,难道你不想去看看吗?我认为一个6年级女孩子舌战一群家长,实在厉害,不去看是你损失。
查看原文这是你的臆断。
我认为很多家长观念有问题(而不是没水平),而观念的问题最难调整,所以懒得去讨论。
“我认为教育不走近家长和学生,脱离了教育的载体,所有的理想都是那是空想而已。”这句话说得好,但不是针对生本的,生本不存在脱离的问题;如果针对我的话,也抬举了,我目前只是教育的旁观者,即使将来能走进教育这个领域,但教育家长,尤其是观念上去改变,是我想尽量避免的,因为难度太大。
刚去看了小米粒的帖子,一路读下来,既有为这个孩子的犀利佩服,也有担忧,当然,这个担忧其实是不必的,因为孩子还在成长期,将来她长大了,再来看自己这个帖子,也许也会觉得好笑的。她对生本也是有些误解的,生本所对应的是师本,而不是人教。一个好的生本老师,无论什么教材,都是可以很生本的。
不过,那个JACKY妈妈就完全没必要了,小米粒说得是,因为那位妈妈带有偏见,所以才会很在意小米粒说的,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普通班同样优秀而不甘被埋没似的。家长的心态也有问题。普通班的孩子要取得小米粒这样的成绩,所花在做题等训练的时间,肯定远远多于小米粒,这有什么可比性呢?她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第5名是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得来的,除非她的孩子天赋超常。
我认为很多家长观念有问题(而不是没水平),而观念的问题最难调整,所以懒得去讨论。
“我认为教育不走近家长和学生,脱离了教育的载体,所有的理想都是那是空想而已。”这句话说得好,但不是针对生本的,生本不存在脱离的问题;如果针对我的话,也抬举了,我目前只是教育的旁观者,即使将来能走进教育这个领域,但教育家长,尤其是观念上去改变,是我想尽量避免的,因为难度太大。
刚去看了小米粒的帖子,一路读下来,既有为这个孩子的犀利佩服,也有担忧,当然,这个担忧其实是不必的,因为孩子还在成长期,将来她长大了,再来看自己这个帖子,也许也会觉得好笑的。她对生本也是有些误解的,生本所对应的是师本,而不是人教。一个好的生本老师,无论什么教材,都是可以很生本的。
不过,那个JACKY妈妈就完全没必要了,小米粒说得是,因为那位妈妈带有偏见,所以才会很在意小米粒说的,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普通班同样优秀而不甘被埋没似的。家长的心态也有问题。普通班的孩子要取得小米粒这样的成绩,所花在做题等训练的时间,肯定远远多于小米粒,这有什么可比性呢?她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第5名是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得来的,除非她的孩子天赋超常。
2009/07/06回复
jocelyn1025:
小米粒的贴中有一段评论,觉得有道理,转一下:“本来就是,生本有生本的期望值,人教有人教的基础值,就算比较也是学校自己心里清楚,对于学生和家长,对另一方能有什么准确的体会,比什么?说到底,生本的怕人家说这种教学是失败的,人教的怕人家说传统的是落后的,呵呵,有了矛盾,本来应该是一条战线的,结果自己吵起来了。”感觉生本和校本目标不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不同,是不太好单用成绩来评价。我更关注的是生本教育下孩子的学习状态。
查看原文可以打这样一个比如:生本是小老婆生的,师本是大婆子生的,地位在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小婆子生的自然会战战兢兢的,需要用一些东西来证明自己比大婆子生的强。而大婆子生的却看不惯你这个小婆子生的孩子居然也活得有滋有味甚至更有滋味,可能其中还更夹有一丝嫉妒,于是争吵就起来了。哈哈,这个譬如不是恰当否?
生本教育下孩子的学习状态真是不错,整体而言比孩子自身在师本条件下的学习状态要好很多。而在一些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的学校(生源差、师资差、学校硬件差),学生几乎都是无心向学的,而生本让他们跟好学校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求知欲望,这种状态是每一个见证人都很感动的。
生本的专家有一句话:生本是让让好的更好,让差的也变好。
生本教育下孩子的学习状态真是不错,整体而言比孩子自身在师本条件下的学习状态要好很多。而在一些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的学校(生源差、师资差、学校硬件差),学生几乎都是无心向学的,而生本让他们跟好学校的孩子一样充满了求知欲望,这种状态是每一个见证人都很感动的。
生本的专家有一句话:生本是让让好的更好,让差的也变好。
2009/07/06回复
jocelyn1025:
这个解释比较搞,
感觉学生有这样的学习状态就成功了一半。孩子天生爱学习,教育的一大失败就是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看原文
感觉学生有这样的学习状态就成功了一半。孩子天生爱学习,教育的一大失败就是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哈哈,你这个说法就是生本的观点了,郭教授有一个最通俗的例子,说人本来生来就会喝水,可教育者却说喝水是需要教的,于是如此这般地教人喝水,教完之后,考试喝水的时候,学生反倒显得不会喝水了,连原来拿起杯子就喝的本能都丢了。他的观点就是,孩子天生是爱学习的,爱思考的。而师本的教育(不是说全部师本的老师哈),却把孩子教得不爱学习,不爱思考了。和你的观点是一样的嘛:)
所以其实生本就是一个理念,专家和老师们所做的是如何把这个理念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开来,实施过程中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很正常,哪有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改革呢。
[ 本帖最后由 小诸葛之母 于 2009-7-6 17:10 编辑 ]
所以其实生本就是一个理念,专家和老师们所做的是如何把这个理念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开来,实施过程中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很正常,哪有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改革呢。
[ 本帖最后由 小诸葛之母 于 2009-7-6 17:10 编辑 ]
2009/07/06回复
九月微凉:
看看小米粒,发现生本教学中的佼佼者确实信心满满,比较“生猛”,单凭这点,也值得大家对生本刮目相看的。不过生本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很多家长都认为生本的教材确实没有人教版的好也没有北师大版的好,为什么非要弄一个没配套练习,不和最后考试接轨的教材呢? 如果重视的是理念,也许在没有时间空间力量去把教材和练习搞好的情况下,直接用人教的不可能吗?我没有看过生本教材,这个是一个思考。为什么各学校对教材泾渭分明,不能兼容并蓄呢? 经济利益问题,还是文人相轻? 这也是一个问题。ANYWAY, 我希望生本正视自己的问题,健康进步的走下去,这样才能给家长和学生多一个好的选择。
查看原文生本的实验教材的问题我很早就提到的。但教材不是理念,很多人都是从教材上去区分生本和师本,这是非常不对的哦。有了生本的理念,任何教材都是可以的,郭教授的博客里不就有一位老师用人教版的教材上用生本的理念去上课,一样取得了与她之前很不一样的效果么?这不是教材之争。我明白了,如果放到纯粹的教材之争,那你的许多看法就可以理解了。
但生本和师本不是教材之别。
再者,其实教材在教学中是次要的,我们以前没有现在这样的人教版的教材,更古老的时候,就更没有这种教材了,但能说以前阶段没有这个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就要欠缺许多呢?没有这一说吧。教材只是一个工具,工具好坏对于培训木匠而言并非那么重要。所以 生本的实验教材差一些也无伤大雅。我也问过专家,为什么一定要另外搞一套教材,他们的解释是这样更好进行针对性的实验,想想也是,因为侧重点不同,比如生本在低年级阶段的教材就无法用人教版的,因为他们不学拼音,也不讲词句,必须得另外编写。其他的,也有些类似的问题。
但生本和师本不是教材之别。
再者,其实教材在教学中是次要的,我们以前没有现在这样的人教版的教材,更古老的时候,就更没有这种教材了,但能说以前阶段没有这个教材教出来的学生就要欠缺许多呢?没有这一说吧。教材只是一个工具,工具好坏对于培训木匠而言并非那么重要。所以 生本的实验教材差一些也无伤大雅。我也问过专家,为什么一定要另外搞一套教材,他们的解释是这样更好进行针对性的实验,想想也是,因为侧重点不同,比如生本在低年级阶段的教材就无法用人教版的,因为他们不学拼音,也不讲词句,必须得另外编写。其他的,也有些类似的问题。
2009/07/06回复
具体到小米粒这个个案,我倒她的自信满满倒不一定是生本的成果(要看大多数的孩子的状况),她也许即使在普通班,也一样自信满满,而且,现在的孩子自信满满的还不少哦,这也和很多孩子素“以自我为中心”有关。
我觉得,家长炫耀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但孩子自己不应该太自满,应该要平和一些,自信和自满是不同的。如果我是小米粒的家长,我会告诉她冷静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这并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正如考得不好也没有什么可气馁的一样),更不会同意她到BBS上去跟人辩论谁高谁低。当然,她妈妈不一定知道孩子在BBS上的事情。当然,即使辩论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明天如果我还有兴趣的话,我会去支持小米粒的。
我觉得,家长炫耀自己的孩子无可厚非,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但孩子自己不应该太自满,应该要平和一些,自信和自满是不同的。如果我是小米粒的家长,我会告诉她冷静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这并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正如考得不好也没有什么可气馁的一样),更不会同意她到BBS上去跟人辩论谁高谁低。当然,她妈妈不一定知道孩子在BBS上的事情。当然,即使辩论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明天如果我还有兴趣的话,我会去支持小米粒的。
2009/07/06回复
九月微凉:
用一套不成熟的教材,孩子和家长都要考虑自己要付出的代价的。就是这不成熟的教材,让很多家长无从选择到底读哪一个班,再好的理念也需要适当的各种配合,不重视教材是不合理的。
查看原文错!以前的人哪有什么合适的教材?或者又可以说,最合适的教材就是古代经典,其他的,都是附属产品。如果我来办学校,也许直接就拿那些经典来当教材了(指语文哈),什么版本都不要:)
2009/07/06回复
再补充一下,为什么教材不重要?
教材只是一个媒介,让孩子通过这媒介去识字,学一些基础的东西,而这些基础的东西无所谓好坏,内容充足就足够。选些好的文章(人教版的教材就是),反复的教,反复的背,当然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但这只是达到了机械训练的效果。要获得真正的语文能力,靠教材远远不够。更多的是要靠教材以外的东西,所以基础教材的重要性就很小了。
语文这一门学科自不必多说,没有广泛的阅读,光靠教材,即使这个教材再好,即使每次考试都满分,也是没有用的,也只能说你记忆力超群而已。
而数学等其他学科,也是如此。数学教材之好坏,没有多大分别,都是那些知识,学的顺序不同而已。但同样存在功夫在诗外的情况。
教材只是一个媒介,让孩子通过这媒介去识字,学一些基础的东西,而这些基础的东西无所谓好坏,内容充足就足够。选些好的文章(人教版的教材就是),反复的教,反复的背,当然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但这只是达到了机械训练的效果。要获得真正的语文能力,靠教材远远不够。更多的是要靠教材以外的东西,所以基础教材的重要性就很小了。
语文这一门学科自不必多说,没有广泛的阅读,光靠教材,即使这个教材再好,即使每次考试都满分,也是没有用的,也只能说你记忆力超群而已。
而数学等其他学科,也是如此。数学教材之好坏,没有多大分别,都是那些知识,学的顺序不同而已。但同样存在功夫在诗外的情况。
2009/07/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