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觉得孩子如果缺乏生活经验,思考过多,身体活动得不够,身心发育不平衡,才会容易痛苦。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智力上太早熟,未必是好事。
有时候也琢磨,为什么华德福教育出来的人幸福感最强,社会适应力也强,又不太重物质。我估计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通过各种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大运动、精细动作样样不缺;又培养出了良好的生活技能(这是我们的应试教育非常忽视的)和社交能力,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用自己的创造能力去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还愉悦了心灵。所以称之为:“给心灵、肉体和精神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成年之后,不管环境如何,他们会努力工作去适应环境,除了有所思,还有能力将他们的想法付诸实施,忙忙碌碌,都没时间去痛苦。如果只是思考,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思考开花结果,陷入困境,可能比较容易痛苦吧。
想想过去农耕时代,男子学习务农,了解各种自然常识;女子学习女红,都是为未来的家庭生活做准备,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多点技能才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更有品质。现在进入知识社会,大家都非常重视孩子智力发展,也是为了他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赖以生存。但是过于注重智力,可能会忽视身体和情感发育,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5 22:40 编辑 ]
蒙氏幼儿园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
42857196幼儿园早教
最近翻翻《父母世界》杂志的过刊,2008年6月有蒙氏教育专题,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探讨蒙台梭利的理念和实践。看了一个小学老师的评论,有些疑虑豁然开朗。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是原文:“班上哪个孩子是从蒙氏幼儿园毕业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非常聪明,特别是数学思维方面非常灵活,但是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力都不是很好。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原则,蒙氏班出来的孩子都能够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但是也许就是这种自己安排、自己学习的方式,使得孩子只能适应自己的节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当他们上了小学,需要按照老师的节奏进行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适应。这是我的很多同行都认可的一种情况。”
看来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幼小衔接,有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也有小学的教育问题。蒙氏教育倡导有准备的环境,认为孩子吸收性的心智,不用成人灌输,可以从环境中学到很多东西(说白了就是在玩中学,自发的领悟),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蒙氏孩子的学习方式和传统学校老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生本教育不在此列)有一定冲突,可能让老师和家长比较头疼。我估计还有一层是因为蒙氏园的孩子看起来每天都在玩,没正经学个啥,其实在玩的过程中就吸收了很多知识,思维能力也比较强,刚上学会有点吃不饱。妥善引导,应该是可以改善的。
孩子早年的教育方式影响深远,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中学老师说到好学生的几种类型,其中就包括蒙氏孩子。大意是说从分数上看,他们未必是面面俱到,最拔尖的一群,但确是学习兴趣最浓厚,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可能会表现得非常突出。另外又提到她对学生重视分数的看法:一旦学生以分数为重,缺乏学习兴趣,疲于竞争,就会感觉到无尽的压力,陷入恶性循环。从长远看,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为分数而学非常重要。原帖很长,发个链接给大家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51f450100gb6x.html 我很认同这位中学老师的观点。幼小衔接只是孩子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蒙氏孩子会有些不适应,但未必不能克服。而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专注力还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于成长会有更持久的影响。我也曾随口和LG说起孩子以后幼小衔接有可能的情况,问他的意见,他完全不当回事。LG小时候个子高,安排到教室后面就坐,但看书多了眼睛近视,看不清老师板书,自然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专心听讲。但他由此培养了很强的自学能力,读书读个中上,工作后学习能力强的优势比较明显,倒也发展得不错。
注重孩子长期发展,希望孩子学习兴趣浓厚、自我学习能力强的家长选择蒙氏园不必太过虑。希望孩子上学严格按照老师的节奏学习的家长选择传统园会少一些焦虑。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10-3-5 02:01 编辑 ]
2009/10/10
全部回帖
2009/10/15回复

jocelyn1025:
我倒觉得孩子如果缺乏生活经验,思考过多,身体活动得不够,身心发育不平衡,才会容易痛苦。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智力上太早熟,未必是好事。有时候也琢磨,为什么华德福教育出来的人幸福感最强,社会适应力也强,又不太重物质。我估计可能是因为他们从小通过各种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大运动、精细动作样样不缺;又培养出了良好的生活技能(这是我们的应试教育非常忽视的)和社交能力,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用自己的创造能力去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还愉悦了心灵。所以称之为:“给心灵、肉体和精神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成年之后,不管环境如何,他们会努力工作去适应环境,除了有所思,还有能力将他们的想法付诸实施,忙忙碌碌,都没时间去痛苦。如果只是思考,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思考开花结果,陷入困境,可能比较容易痛苦吧。想想过去农耕时代,男子学习务农,了解各种自然常识;女子学习女红,都是为未来的家庭生活做准备,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多点技能才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更有品质。现在进入知识社会,大家都非常重视孩子智力发展,也是为了他将来能有一技之长,赖以生存。但是过于注重智力,可能会忽视身体和情感发育,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5 22:40 编辑 ]
查看原文我家孩子IQ上不早熟,EQ上早熟,内向是他的性格,但是运动起来大他两岁的哥哥们也不如他,他自己会观察别人怎么做的,也会跟陌生人搭讪请教人家该怎么做,总之,运动也要跟思考结合起来

2009/10/15回复

昔我往矣:
转贴转贴转贴儿子有点像我,喜欢他的人很喜欢,不喜欢他的人很不喜欢。这不喜欢他的人中包括他的幼儿园大班老师,四年级的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儿子从小就不喜欢唱歌跳舞,不喜欢画花草树木,最大的爱好就是玩,因为调皮经常挨批,批到最后每天都不愿去上幼儿园,大清早的就眼泪汪汪的。去幼儿园看过他做早操,的确是最差的那个,我承认。拿回家的画都是电路图,这里发电供应那里的飞机大炮,电线纷繁复杂,还有串联并联,不耐心听他的解释的确看不懂,估计幼儿园老师们都是喜欢看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对于儿子这样的涂鸦甚是不屑一顾。只有我和先生把他惊为天人,常常用很夸张的口气说,儿子,你电路图画得这么好,我到了初中才知道串联并联的。大班的最后一年,儿子出现了厌学的苗头,可以理解,三天两头被老师训,是我我也不愿意上学。跟老师沟通不好,我和儿子商量,我说给你换个幼儿园吧,儿子一开始说好,想想又说不好,说万一换个幼儿园,老师比现在的老师还要凶呢?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是有这可能,儿子的确不是一般老师喜欢的那种听话的孩子。还好,幼儿园老师换了,换了个小班中班时都喜欢儿子的老师,总算顺利把幼儿园读完了。上小学前,儿子忧心忡忡,说,妈妈,我压力很大,我怕成绩不好,老师很凶,天天骂我。一个8岁的孩子说压力很大,这是很可悲的事。我说没关系,儿子,读书读不好,你还有很多的出路,成功的道路有很多,并不只有读书这一条。你最起码可以做一个很好的电工,我没有看到过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能画出这么好的电路图,你有这个天赋。你还可以做一个高级技工,你上中班时就能把自己的四轮车改装成两轮的自行车,并且在烈日下骑四个小时而不需要帮助,永康就有一个16岁的高级技工,他连高中都没考上,可是很多企业聘请他当顾问,顾问费几十万。儿子问,妈妈,有没有上课可以走来走去的学校,或者不需要坐在凳子上的,我很抱歉的说,儿子,外国是有的,估计中国没有,我还没有这个能力送你出去。儿子还是不放心,要是我天天考零蛋怎么办?我说老师可能会骂你,但我决不骂你。大不了你不上学我们学别的。幸运的是儿子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实际上儿子还很出色,在他上小学之前我已经教会了他1500多字,上一年级对他来说很轻松,除了玩,他最喜欢的事就是看书,我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在书店的地上坐着陪他看书,他看累了我给他念。他的知识面很广泛,脑子很活,这也是他的老师对他最欣赏的。儿子的优点一点一点表现出来,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儿子也越来越有自信。我和先生在儿子的教育上始终保持了一致,对他的要求就是不需要他考第一名,考100分,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行,但实际上儿子一直是名列前茅。儿子特别喜欢折飞机,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站在餐桌上扔纸飞机,我不太在意,直到他有一次说,妈妈,我知道怎样才能让飞机转弯,怎样才能让它有速度,我让他飞得高,飞得低,空中旋转,我都能控制。我这才知道,原来他每天在那试验,并不只是单纯的傻玩,我们家21寸的电视纸箱子里满满的全都是他折的纸飞机,全都不重样,我说你长大可以当个飞机设计师。四年级时换了老师,儿子幼儿园的恶梦又开始了。开学一星期后,我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历数了我儿子的种种缺点,除了字写得差我承认,其它的我不认为是缺点,比如调皮,我觉得那恰恰是我儿子的个性和优点。老师说的我儿子一无是处,我回来和先生一讲,先生也急了,说去和老师沟通一下。沟通的结果是第二天我去接儿子,老师看到我只有一句话,你们是不是自我感觉太好了?我愕然。儿子每天被批得灰头土脸的回家,无数次的说我不要上学了,要不然转学,儿子的确不属于很优秀的那种,但也绝不属于老师说的那种差生。这个老师真的像个恶魔,她能把学生的书包从三楼丢到一楼,把学生的作业丢进垃圾桶,能让学生去踩她所谓的差生的书包,能骂学生是神经病,能当着我们母子的面说我儿子,你一无是处,我不相信这会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我告诉儿子,这个老师素质不好,你不要跟她计较,她批评你,如果你有错你就改,如果你没错,你可以当作没听见。你尊重她,但不要怕她。一个从小怕老师,怕父母的孩子,他长大就会怕领导,怕权威,一个什么都怕的人会有多大出息,我不相信。好在儿子的成绩不错,连着几次考试都是前几名,老师对他不像一开始那么凶了。所有的孩子都怕这个老师,最可怜的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一次看到老师对家长历数孩子的种种罪状后,家长忍无可忍痛打孩子,而这个老师居然站在一边说,是要打,我是不能打,要能打我早打了,恐怖啊。走出教室就告诉儿子,把这个老师当成袁朗,你就是许三多,她是魔鬼,你在魔鬼手下接受魔鬼训练,开始挫折教育。想起我高二时的数学老师,那次考得不好,他把我叫到办公室,原以为是去挨批的,结果他开口就说你成绩不错的,是不是光研究难题去了,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实际上我充其量也就一般,根本算不得不错,但就因为这不错两字,我的数学没多久就在班上拔了尖,而他每次看见我总是说,不错,不错,进步很大,而我也就真的进步很大。这学期结束前还有一个月的时候,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学校一趟,知道她找我肯定没好事,叫先生去,先生回来说,老师说我儿子成绩倒数了,我立马说不可能,我不信任她,极不信任,儿子期中考试还是第一名,才多久就倒数了?退步是可能的,倒数决不可能。先生说她话里话外的意思好像是让我们上补习班,还拐弯抹角问我们的经济状况,我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意思。她一直在家里办补习班,班上好多孩子都在她那上。我是个倔脾气,别说我不想让儿子上补习班,就是要上,我也决不在她那上。期末考试的时候儿子是第五名,我很高兴,儿子可以少挨些批了。老师一直说我儿子对自己没要求,的确,那是因为我们对他的要求就是快乐的学习,每天学会一点新的知识,这就够了。我在乎的是儿子没有在这个老师的高压之下变得木讷,失去他调皮活泼的天性,如果要用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来换取所谓的优异成绩,我宁可他成绩不好。想想我朋友的孩子也是因为考试没考好和老师发生矛盾,结果一头载入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虽然这当中的原因很多,老师家长都有责任,可是如果让那些因为学习压力、学校压力而失去孩子的父母有再次的选择,我想谁都会想要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去他妈的成绩,去他妈的高考,去他妈的大学。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生命、健康、快乐更重要?
查看原文 其实你对孩子教育的精神和蒙氏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呀。让孩子按自己内在需求发展,做最好的自己。你的孩子很幸运。
2009/10/16回复

lunaguan:
其实你对孩子教育的精神和蒙氏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呀。让孩子按自己内在需求发展,做最好的自己。你的孩子很幸运。
查看原文上边那个是我转贴过来的,我是想让大家看看,蒙氏教育的孩子在传统教育的学校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跟老师的关系处理
现在我儿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过去的幼儿园虽然没挂任何牌子,但是奉行的是蒙氏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老师要像孩子的妈妈一样,当他们做错了事,老师应该蹲下来,抱一抱,先安抚情绪,再提出应该怎么做,相信孩子有自我完善的能力
今年转来广铁一幼,环境陌生,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同,加上儿子又性格内向,我发现他与那位每天早上不停地大声训斥孩子的保育员关系一直不能融洽(无论他做什么动作都会被训斥,或者冷眼瞪着他一点反应也没有)
[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0:30 编辑 ]
现在我儿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过去的幼儿园虽然没挂任何牌子,但是奉行的是蒙氏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老师要像孩子的妈妈一样,当他们做错了事,老师应该蹲下来,抱一抱,先安抚情绪,再提出应该怎么做,相信孩子有自我完善的能力
今年转来广铁一幼,环境陌生,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同,加上儿子又性格内向,我发现他与那位每天早上不停地大声训斥孩子的保育员关系一直不能融洽(无论他做什么动作都会被训斥,或者冷眼瞪着他一点反应也没有)
[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0:30 编辑 ]
2009/10/16回复

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现在孩子身处弱势,显得手足无措,他每天都对我说他并不开心
今天早上,我向老师提出委婉地投诉:这位保育员不太懂礼貌,希望以后注意一下(老师的回答是保育员很忙,礼貌也不属于她的工作范围)
估计这么做的结果,最大的可能是我儿子会遭受更大的磨难,反正还有一年就上小学了,我倒认为这是个很好的课题,让儿子学会如何面对强权,学会怎么玩这个权力游戏,不是把委屈憋在心里、或者极端地破坏就可以解决的
[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0:31 编辑 ]
今天早上,我向老师提出委婉地投诉:这位保育员不太懂礼貌,希望以后注意一下(老师的回答是保育员很忙,礼貌也不属于她的工作范围)
估计这么做的结果,最大的可能是我儿子会遭受更大的磨难,反正还有一年就上小学了,我倒认为这是个很好的课题,让儿子学会如何面对强权,学会怎么玩这个权力游戏,不是把委屈憋在心里、或者极端地破坏就可以解决的
[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0:31 编辑 ]
2009/10/16回复

lunaguan:
好久没上妈网,一来就看到楼主的好帖子,我们是老朋友了,支持
,也继续期待中。 最近我们再考虑为正在上蒙园的虫虫准备选择小学,她才三岁多,不过等毛毛出生,半岁左右,把房子折腾一下也就差不多了。之前一直在犹豫,是让她适应考试的竞争机制,还是让她继续做自己呢。不过现在和先生有了共识了:我们相信人生是长跑,它的意义不仅止于几次学习能力的大考,选择学校的氛围和朋友圈更重要,培养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能力很重要(蒙氏称为吸收性心智),承受压力的能力很重要,这些才是人生的财富。考试反而是其次,我和先生成长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个孩子我们还是会选择蒙氏教育,还是会让他按自己的内在需求成长。我们为两个孩子选定了一所很具争议性的小学,生本教育的,但也不会让孩子躲避考试机制,他们必须参加小升初的择校考试、中考、高考,面对不同的挑战,不论成败。我会告诉他们,考试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奋斗和自我挑战精神,学会面对成功和失败,学会在失败中成功。
查看原文
虫虫妈,你选的小学是华阳吗?
2009/10/16回复

孩子的痛苦看来是因为受到了成人不公正的对待。可以理解!估计大部分人成长中都有类似经历。我现在对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少事都还记得很清楚,可以说小学是我最黑暗的一个阶段。先是因为二年级转学,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比较孤立。七八岁的孩子就很会拉帮结派了,很久都没什么朋友,直到又有转学来的同学,同病相怜,就成了伙伴。印象中的老师都很严厉,经常拖堂,作业N多,错一个字罚写一百遍。常对学生说出很刻薄的话,真是难以消化!父母和老师大部分的时候同声同气,所以在家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常常挨打挨骂。以至于更大一点可以和同桌交换被打的经验:老爸打我打断了妈妈做衣服的木尺,被老妈要求不得再用她的尺子打我;他老爸用乒乓拍打他,打断了乒乓拍,晕!
我和他都还是所谓的聪明的“好学生”,如果是学得差的同学,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当众羞辱更是家常便饭,我们都很为他们难过。现在看看那时的黑白照,里面小小的我都看不到笑脸。心理常常盘算怎样的死法比较不痛苦。
7 如果不是胆小敏感,想不出不痛苦的死法,可能真就一命呜呼了!
插一段——从这个角度看,胆小也不是坏事。建议“青靛蓝”看看《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之前论坛里九月微凉推荐过。可以好好看看其中的绿色卷“勇气和胆怯”的内容,当当读书上可以在线阅读。整套书不光对孩子有益,对成人也很有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事情,更有信心和技巧地面对人生。
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给他多点尊重和自由就很不错,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来吧孩子》里能帮孩子减轻应试教育压力的父母更加难能可贵。我很怀疑,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现在的教师又能比当年的教师好到哪里去?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成绩不光是孩子的指挥棒,也是教师的指挥棒,焦虑是难免的。幼小衔接,或者在孩子成长的任何转折阶段,如果能让孩子觉得他不是孤独的,有父母在背后支持和鼓励他,理解并欣赏他,我想孩子会适应得好一些。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1:55 编辑 ]


插一段——从这个角度看,胆小也不是坏事。建议“青靛蓝”看看《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之前论坛里九月微凉推荐过。可以好好看看其中的绿色卷“勇气和胆怯”的内容,当当读书上可以在线阅读。整套书不光对孩子有益,对成人也很有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事情,更有信心和技巧地面对人生。
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给他多点尊重和自由就很不错,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来吧孩子》里能帮孩子减轻应试教育压力的父母更加难能可贵。我很怀疑,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现在的教师又能比当年的教师好到哪里去?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成绩不光是孩子的指挥棒,也是教师的指挥棒,焦虑是难免的。幼小衔接,或者在孩子成长的任何转折阶段,如果能让孩子觉得他不是孤独的,有父母在背后支持和鼓励他,理解并欣赏他,我想孩子会适应得好一些。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1:55 编辑 ]
2009/10/16回复

jocelyn1025:
孩子的痛苦看来是因为受到了成人不公正的对待。可以理解!估计大部分人成长中都有类似经历。我现在对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少事都还记得很清楚,可以说小学是我最黑暗的一个阶段。先是因为二年级转学,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比较孤立。七八岁的孩子就很会拉帮结派了,很久都没什么朋友,直到又有转学来的同学,同病相怜,就成了伙伴。印象中的老师都很严厉,经常拖堂,作业N多,错一个字罚写一百遍。常对学生说出很刻薄的话,真是难以消化!父母和老师大部分的时候同声同气,所以在家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常常挨打挨骂。以至于更大一点可以和同桌交换被打的经验:老爸打我打断了妈妈做衣服的木尺,被老妈要求不得再用她的尺子打我;他老爸用乒乓拍打他,打断了乒乓拍,晕!
我和他都还是所谓的聪明的“好学生”,如果是学得差的同学,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当众羞辱更是家常便饭,我们都很为他们难过。现在看看那时的黑白照,里面小小的我都看不到笑脸。心理常常盘算怎样的死法比较不痛苦。
7 如果不是胆小敏感,想不出不痛苦的死法,可能真就一命呜呼了!插一段——从这个角度看,胆小也不是坏事。建议“青靛蓝”看看《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之前论坛里九月微凉推荐过。可以好好看看其中的绿色卷“勇气和胆怯”的内容,当当读书上可以在线阅读。整套书不光对孩子有益,对成人也很有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事情,更有信心和技巧地面对人生。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给他多点尊重和自由就很不错,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来吧孩子》里能帮孩子减轻应试教育压力的父母更加难能可贵。我很怀疑,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现在的教师又能比当年的教师好到哪里去?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成绩不光是孩子的指挥棒,也是教师的指挥棒,焦虑是难免的。幼小衔接,或者在孩子成长的任何转折阶段,如果能让孩子觉得他不是孤独的,有父母在背后支持和鼓励他,理解并欣赏他,我想孩子会适应得好一些。[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1:55 编辑 ]
查看原文

这是我儿子近期经常跟我探讨的内容
内向的孩子思想比较黑暗,找不到解决办法就想死

2009/10/16回复

72楼转帖中提到的孩子,让我想起《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同一个小豆豆,如果不转学去巴学园,估计也一样要经历种种不愉快吧!李跃儿提出的“父母放松的心就是孩子的巴学园!”很有道理。如果孩子一直处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家长也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给孩子精神上持久的鼓励和支持。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1:51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1:51 编辑 ]
2009/10/16回复

jocelyn1025:
孩子的痛苦看来是因为受到了成人不公正的对待。可以理解!估计大部分人成长中都有类似经历。我现在对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少事都还记得很清楚,可以说小学是我最黑暗的一个阶段。先是因为二年级转学,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比较孤立。七八岁的孩子就很会拉帮结派了,很久都没什么朋友,直到又有转学来的同学,同病相怜,就成了伙伴。印象中的老师都很严厉,经常拖堂,作业N多,错一个字罚写一百遍。常对学生说出很刻薄的话,真是难以消化!父母和老师大部分的时候同声同气,所以在家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常常挨打挨骂。以至于更大一点可以和同桌交换被打的经验:老爸打我打断了妈妈做衣服的木尺,被老妈要求不得再用她的尺子打我;他老爸用乒乓拍打他,打断了乒乓拍,晕!
我和他都还是所谓的聪明的“好学生”,如果是学得差的同学,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当众羞辱更是家常便饭,我们都很为他们难过。现在看看那时的黑白照,里面小小的我都看不到笑脸。心理常常盘算怎样的死法比较不痛苦。
7 如果不是胆小敏感,想不出不痛苦的死法,可能真就一命呜呼了!插一段——从这个角度看,胆小也不是坏事。建议“青靛蓝”看看《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之前论坛里九月微凉推荐过。可以好好看看其中的绿色卷“勇气和胆怯”的内容,当当读书上可以在线阅读。整套书不光对孩子有益,对成人也很有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事情,更有信心和技巧地面对人生。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给他多点尊重和自由就很不错,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来吧孩子》里能帮孩子减轻应试教育压力的父母更加难能可贵。我很怀疑,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现在的教师又能比当年的教师好到哪里去?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成绩不光是孩子的指挥棒,也是教师的指挥棒,焦虑是难免的。幼小衔接,或者在孩子成长的任何转折阶段,如果能让孩子觉得他不是孤独的,有父母在背后支持和鼓励他,理解并欣赏他,我想孩子会适应得好一些。[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1:55 编辑 ]
查看原文

歪一下楼,我们经历相似,我小学转了三次(读了四所),不过我是从不犯事儿的好学生,整个小学都在做班长,成绩一路保持第一,所以,读小学反而是我最放松的时候,老师家长都不管我,差不多每天都跟人打架,放学了就跟社会上混的出去逛,现在跟我妈说起来,她特惊讶
我想在任何时期,过去OR现在,跟老师搞好关系是应对中国老师的最好办法,其次才是学习好,问题是有些老师的性格还真不是那么好搞的,我儿子已经算是EQ高的了,唉~
[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2:16 编辑 ]

我想在任何时期,过去OR现在,跟老师搞好关系是应对中国老师的最好办法,其次才是学习好,问题是有些老师的性格还真不是那么好搞的,我儿子已经算是EQ高的了,唉~
[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2:16 编辑 ]
2009/10/16回复

昔我往矣:
歪一下楼,我们经历相似,我小学转了三次(读了四所),不过我是从不犯事儿的好学生,整个小学都在做班长,成绩一路保持第一,所以,读小学反而是我最放松的时候,老师家长都不管我,差不多每天都跟人打架,放学了就跟社会上混的出去逛,现在跟我妈说起来,她特惊讶
我想在任何时期,过去OR现在,跟老师搞好关系是应对中国老师的最好办法,其次才是学习好,问题是有些老师的性格还真不是那么好搞的,我儿子已经算是EQ高的了,唉~[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2:16 编辑 ]
查看原文
我一直是很听话的乖乖女,平心而论读书压力不算大,更多的压力来自家庭,青春期的冲突非常大,这个就不细说了。感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更大、更深远!
2009/10/16回复

jocelyn1025:
我一直是很听话的乖乖女,平心而论读书压力不算大,更多的压力来自家庭,青春期的冲突非常大,这个就不细说了。感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更大、更深远!
查看原文这就是我选择蒙氏的原因
不少比较早独立的人说,自己从来没经历过叛逆期,因为家长给予了充分的自由,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怎么叛逆?跟谁叛逆?
不少比较早独立的人说,自己从来没经历过叛逆期,因为家长给予了充分的自由,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怎么叛逆?跟谁叛逆?
2009/10/16回复

昔我往矣:
上边那个是我转贴过来的,我是想让大家看看,蒙氏教育的孩子在传统教育的学校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跟老师的关系处理现在我儿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过去的幼儿园虽然没挂任何牌子,但是奉行的是蒙氏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老师要像孩子的妈妈一样,当他们做错了事,老师应该蹲下来,抱一抱,先安抚情绪,再提出应该怎么做,相信孩子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今年转来广铁一幼,环境陌生,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同,加上儿子又性格内向,我发现他与那位每天早上不停地大声训斥孩子的保育员关系一直不能融洽(无论他做什么动作都会被训斥,或者冷眼瞪着他一点反应也没有)[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0:30 编辑 ]
查看原文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虽然我家还没有进入“实战状态",从看相关的书籍就让我开始担心了。
2009/10/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