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对唐诗《游子吟》与家庭教育的思考

28119119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哈衣屋: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有意义深刻的诗歌太少了,根本没有可以拿出来传诵的,于是拿古人的来充数,然后再说古人的不合符时代啦。。。。但有符合时代的东西出现吗?
查看原文
推荐一乎富有启迪意义的诗歌:

箭与弓
诗/纪伯伦(黎巴嫩)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产生的孩子
他们经由你出生,但不是从你而来
虽然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蔽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你梦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

你要向他们学习
而不是使他们像你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会在昨天流连

你是弓,孩子是从你发射而出的活生生的箭
弓箭手望着永恒之路上的箭靶
他会施全力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欣喜地在弓箭手中屈曲吧
因为他爱飞翔的箭
也爱稳定的弓
2010/07/30回复
孩子,代表新的生命,天真、无邪,充满无限创造性和可塑性,如此精彩的世界,为什么所有文化的载体,包括文学、诗歌、音乐、电影、电视,都并不重视?
这是不是刚好说明我们的文化,严重忽略了孩子的世界?
2010/07/30回复
路过
2010/07/30回复
古人的观点,有很多其实很精辟,这首诗我依然觉得应当经典传诵,它讲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母爱的奉献精神,也教育人们要懂得孝顺,这并不妨碍孩子的个性发展,百家讲坛现在在讲《弟子规》,上面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按照现代的教育理论,这显然太有拘于发展孩子的个性了,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诵读国学经典,我们要学的是文中这种对父母的尊敬精神,而不是唯命是从。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任何文章和观点都要客观地看,不能只盯住某一个面,教育孩子亦是如此,很多教育家很多观点,最重要的是找到关键的思想,找到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2010/07/30回复
楼主表述你的观点是没有错的,但何必拿“游子吟”来说事。导致有些哗众取宠之嫌,让人不敢全面赞同你的观点了。
2010/07/30回复
nomirror:
楼主表述你的观点是没有错的,但何必拿“游子吟”来说事。导致有些哗众取宠之嫌,让人不敢全面赞同你的观点了。
查看原文
谢谢你的建议。不过,对事物的看法都是见仁见智了。如果你完全接受我的观点,未必就是好事,就像很多人完全接受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样。
2010/07/30回复
nomirror:
楼主表述你的观点是没有错的,但何必拿“游子吟”来说事。导致有些哗众取宠之嫌,让人不敢全面赞同你的观点了。
查看原文
《游子吟》只是个切入点而已。
2010/07/30回复
也许你是想说明一些问题,可是你的表达能力欠缺乏了些,亮出了你的论点“《游子吟》害苦了亿万孩子”后,却没有足够的论据来支持就草草收场,只能让人理解你是标题党。

不要把每个父母都看得那么愚味,就这论坛来说吧,估计有一半以上的人读书比你多,育儿观比你强,反省的力度比你深,跟孩子的关系比你好。

孩子们说“父母皆祸害”,很让父母心寒和受伤,我们是应该反省,但并不是全盘否认我们为孩子付出的一切。部分的孩子在特殊的年龄段有这样的想法,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相信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憎恶父母的时候,包括我。但成年后,你还会说出这种话来吗?说出来后怕不怕天打雷劈?

你对自己的育儿观进行反省是对的。但把自己的错归罪于一首几百年前的古诗就太可笑了。现在的语文课本中出现报答父爱母爱的文章有什么出奇呢,要是如你的奇思妙想出现“关于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小孩的文章”才奇怪呢,这是该给孩子们看的吗?
2010/07/30回复
159157:
我,一个大三的学生,本来这个号是用来宣传自己搞的补习社,但是,看到这个问题,不禁也想发表下意见。现在的家庭很多基本就那么一两个孩子,爸爸妈妈基本上就帮孩子包办了一切,孩子简直都是甜水里长出来的,家长普遍的溺爱是不争的事实。我两年前补习的孩子就是一个写照,初2了,还饭来伸手那种,吃饭还要妈妈催着,到了学期,还迷上了网络,本来成绩就不好,现在更惨不忍睹了,家里没人治得住他。家长以前就只是溺爱,现在知道后悔了,就打和骂,这时候再严厉已经没用了,孩子性格基本成型,坏习惯已经养成,为时晚矣。再说个成绩好的吧,溺爱也可以出成绩好的嘛,没错。但是,这仅仅是成绩的90几分,考个重点的问题,上到大学,那些家里环境好的孩子,明显看得出抗打击能力是差人一等的,是能够鄙视之的。为什么呢,大学时间多,穷孩子懂得珍惜时间,要不学习,要不自己努力赚钱。那些自小环境好的就要不整天在宿舍,要不整天花天酒地(这个就是自制力问题了,家长不在了)。有一点令我觉得更加奇怪的是,往往那些小气的吝啬的都是那些富孩子,这就关乎于品质问题的培养问题了。
查看原文
溺爱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好才会对孩子投入更多的精力。能上大学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2010/07/30回复
我建议楼主直接向“孝顺”这2字开炮,为什么孝必须连着顺,不顺就不孝吗?

父母儿女谁都不是谁的拥有人或附属品,在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的前提下,以事实为准绳辨别双方的行为,双方都不要以自己的期待去要求对方,相信一定能够在一生的过程中相处得更好。

《游子吟》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中国人的孝顺之道,中国人的长幼有序,尊重长辈在不断的升级中歪曲成了一种怪胎。
2010/07/30回复
为什么要强调母爱,为什么要强调孝顺,就是因为缺少
试问下,你陪父母的时间多,还是陪孩子多?为父母付出多,还是为孩子付出多?
老豆养仔仔养仔,人与动物一样,天性就是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可是,反哺的有多少?
我不反对尊重孩子,培养其独立人格,可是,LZ这样片面的说法我不认同
2010/07/30回复
珊树玉花:
也许你是想说明一些问题,可是你的表达能力欠缺乏了些,亮出了你的论点“《游子吟》害苦了亿万孩子”后,却没有足够的论据来支持就草草收场,只能让人理解你是标题党。不要把每个父母都看得那么愚味,就这论坛来说吧,估计有一半以上的人读书比你多,育儿观比你强,反省的力度比你深,跟孩子的关系比你好。孩子们说“父母皆祸害”,很让父母心寒和受伤,我们是应该反省,但并不是全盘否认我们为孩子付出的一切。部分的孩子在特殊的年龄段有这样的想法,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相信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憎恶父母的时候,包括我。但成年后,你还会说出这种话来吗?说出来后怕不怕天打雷劈?你对自己的育儿观进行反省是对的。但把自己的错归罪于一首几百年前的古诗就太可笑了。现在的语文课本中出现报答父爱母爱的文章有什么出奇呢,要是如你的奇思妙想出现“关于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小孩的文章”才奇怪呢,这是该给孩子们看的吗?
查看原文
       谢谢你的提醒与质疑。
“不要把每个父母都看得那么愚味,就这论坛来说吧,估计有一半以上的人读书比你多,育儿观比你强,反省的力度比你深,跟孩子的关系比你好。”这句话多少有点人身攻击的味道了,不过能理解,毕竟我的观点会让人痛,让人反感。
      关于你说“但并不是全盘否认我们为孩子付出的一切。”,请你也不要随便下结论,前面我提到,妈妈对子女的付出是巨大,我并没有否认妈妈的付出,只是提出把“本能的爱”提升到“感觉的爱”。
     “ 部分的孩子在特殊的年龄段有这样的想法,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相信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有憎恶父母的时候,包括我。但成年后,你还会说出这种话来吗?说出来后怕不怕天打雷劈?”曾经憎恨父母,自己当父母以后,却没用父母错误教育手法的现象多了,这在心理学上来说,是种“合理化、认同”的过程而已。
      语言教材,教育小孩,是面向未来的,“关于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小孩的文章”,放在中学的教材里,为何成为笑话了?
2010/07/30回复
女儿爱猫:
为什么要强调母爱,为什么要强调孝顺,就是因为缺少试问下,你陪父母的时间多,还是陪孩子多?为父母付出多,还是为孩子付出多?老豆养仔仔养仔,人与动物一样,天性就是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可是,反哺的有多少?我不反对尊重孩子,培养其独立人格,可是,LZ这样片面的说法我不认同
查看原文
        “为什么要强调母爱,为什么要强调孝顺”,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缺少而已,可不可能是因为“控制欲”呢?会不会因为安全感的缺乏呢?
         曾仕强曾讲到,一个女人,家里来了先生的朋友,于是做饭,吃饭时,说:“我给你们做了啥啥啥好吃的”,先生反问一句:“难道你不吃吗?”这个现象曾仕强称为“讨人情”,并说“人情不讨,人情永远在”,其实,表达“我为你们做了什么什么”,在潜意识里,就是告诉你,你要感激我,你要如何如何,这是控制欲在起作用。
2010/07/30回复
九月微凉:
我建议楼主直接向“孝顺”这2字开炮,为什么孝必须连着顺,不顺就不孝吗?父母儿女谁都不是谁的拥有人或附属品,在尊重对方的独立人格的前提下,以事实为准绳辨别双方的行为,双方都不要以自己的期待去要求对方,相信一定能够在一生的过程中相处得更好。《游子吟》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中国人的孝顺之道,中国人的长幼有序,尊重长辈在不断的升级中歪曲成了一种怪胎。
查看原文
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百度上的解析)
2010/07/30回复
各自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各自孝顺好自己的父母,天下就太平了。有什么好争的,人都是不相同的,没有人会千遍一律地这样育儿,不要用部分现象来说得好象个个人都是这样。。。
2010/07/30回复
AH66338AH6633836楼
吹毛求疵

无病呻吟

哗众取宠
2010/07/30回复
siliver18:
各自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各自孝顺好自己的父母,天下就太平了。有什么好争的,人都是不相同的,没有人会千遍一律地这样育儿,不要用部分现象来说得好象个个人都是这样。。。
查看原文
“各自教育好自己的儿女,各自孝顺好自己的父母”,这很好,问题是:如果已经做得很好,我们的妈妈网存在的意义就不太大了。
2010/07/30回复
女儿爱猫:
为什么要强调母爱,为什么要强调孝顺,就是因为缺少试问下,你陪父母的时间多,还是陪孩子多?为父母付出多,还是为孩子付出多?老豆养仔仔养仔,人与动物一样,天性就是愿意为孩子付出所有,可是,反哺的有多少?我不反对尊重孩子,培养其独立人格,可是,LZ这样片面的说法我不认同
查看原文
支持!
2010/07/30回复
用《游子吟》来做切入点,未免也片面了点,论据不足。这个时代的教育问题并不是由这首诗而起的,而是现在这个时代的教育问题。
孝顺并不是完全听从父母的话,才叫孝顺,正如我之前听过一句话:“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听父母的话,难道孩子洞房的时候还要请示父母吗?”并不然。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觉得是,不要把太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当他以为自己是这个小宇宙的中心,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那么他就会逐渐地变得张狂起来。就好像以前还没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那么多溺爱孩子的问题?而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这个问题就这么突显出来?我并不是否认计划生育的政策,但是在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如何把握爱孩子的尺度,维持天平的平衡,值得思考。
2010/07/30回复
孟效这诗写的是东方的孝文化,强调自下而上“长者为尊”

西方的文化强调是爱,父母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

作者是古人,当时的社会只有东方的文化,而没有西方文化,他的社会背景强调父母恩无以为报;而几百年后的我们同时也接受西方的文化,我们认为除了要尊重长者,也要体现自我。

[ 本帖最后由 滨江西 于 2010-7-30 22:47 编辑 ]
2010/07/30回复
猜你喜欢

与想象力有关的有趣绘本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老爸说,如果不把孩子送回去上幼儿园,就和我断绝关系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如果你想做个轻松的母亲,请你这样做

对一个敏感的孩子(我儿子的真实故事,希望对一些敏感孩子的妈妈有帮助)

热点推荐

探秘广州城市公园展览 领略羊城公园之美

宝藏十一号线 藏着个慧少女心厕所!

孩子选专业的困惑 兴趣和钱途大家点选

写不完就不写!多地试行作业熔断机制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华南植物园入园正当时 春色满园

享受美好 免费参观单丛茶博馆

少而精致的义卖活动 乐峰广场很好逛

唐宁书店购物记 还有付费自习室

3月木棉绽放好时节 纪念堂还有木棉集市

梦幻之夜光影盛宴 海花岛的灯光秀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