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在网络上学习一些国内小提琴大师的教学法,那么对于林耀基、丁芷诺、赵薇等这些被人尊敬的专业小提琴教育家的教学方法确实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今天在此呢,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位业余小提琴教育家,《少!小提琴集体课!》(避免广告,所以作了处理,还望妈妈们见谅)作者邵光禄老师。提到邵老师,自然要说一说他个性化的教学的集体课程教学方法。在2009年的全国青少年
小提琴比赛上。来自上海
音乐学院附中一举夺得了少年组的前三甲,邵老师都是他们三人的启蒙老师。提到邵老师,我个人也是非常感激的,因为也正是他把我领进的音乐的大门里。回想孩童时期集体课的一幕幕,很多细节还一直能清晰的记得。俗话说一个老师会影响学生一辈子,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也是一直延续着启蒙老师的教学方法。
以下摘抄一些原载《小演!家》杂志介绍邵老师的教学方法,希望给在学习和正准备学习小提琴的孩子及家长一些启发。
上好第一课 第一课教什么十分重要。我认为先教持弓要比先教持琴效果更好一些。我曾看了不少初级教材,都是第一课持琴,第二课才持弓,往后就是空弦练习等等。从方便上来讲,我认为持琴只需左手就能完成,而持弓的右手是需要左手帮助的。所以,只有先练好持弓再学持琴,这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另外,持弓是不能有错的。我的经验是如果一开始持弓有了错误,孩子就较难纠正。就如同我们吃饭拿筷子一样。我曾见过老人拿不好筷子的,那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学好,他们到老了都改不掉。 按说,纠正的时间也有的是,一日三餐嘛、但还是改不了。可见第一印象是多么的重要。从今后的发展来看,学好弓上的技术也是很主要的,握弓不好怎么行?
手型教学用教具 我在集体课的教学中,教手型时我是借助教具完成的。我带来一个教具,是手型图与线谱表,我们就挂图讲解吧。我认为,集体课手型教具可以使教学达到三个轻松:一、教得轻松。二、学得轻松。三、辅导也轻松。使用的顺序是:第一步:看图“对号入座”,了解唱名与指法。第二步:看图对照音位并识谱。第三步:分别看图、看谱唱歌,唱会了再拉。通常的手型共有五种,我要求学生每种手型要通过多练习相关的乐曲,使学生的手指尽可能多地增加活动量,让他们的手指尽快“溜” 起来。我感到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入门快、易掌握。我们的教程中所选的都是一些比较好听、熟悉的歌曲,孩子的进展明显。教师只要不断强调姿势就可以了。在正常情况下,我夏天开班的学生,在元旦、春节的时候,一般就能上台演奏了。
姿势手型最重要对初学的学生而言,什么最重要?我认为姿势手型最重要。我的教学实践一再证明,姿势手型好的孩子,在班上总是一路领先。千万不要认为姿势手型只是“摆摆架式”,是很容易的事。正确的姿势手型和演奏动作,只有在长期的练习中不断调正,才能逐步完善。我常问学生们一句话:你感到舒服不舒服?好的姿势手型不但要老师看着舒服,更要孩子自己感到舒服才行。初学阶段,在姿势手型方面,我总结为三个方向:①指朝脸。②肘朝里。③弓朝外。只要时时注意这三个方向,一般就不会有问题。 兴趣从何而来 学琴初期,兴趣主要是来自所学习的材料,这与教材相关。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关注自己熟悉的歌曲。家长也高兴,因为他们能听出拉得是否正确了。不像听练习曲,孩子拉得对、错都搞不清。因比,我就把孩子们熟悉的歌曲用合适的调编写出来,复印后发下去,孩子们那高兴劲,就像过节一样。家长告诉我,发了这些歌曲的谱子后孩子练琴的积极性高了,练琴的时间也增多了。有时还能主动地去练琴。我的那本《少儿小提琴集体课教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我把这个内容叫做是小提琴的“中餐”。孩子们很喜欢“吃”。 当然,对于音阶、练习曲的练习也是必要的,不能完全省略。我的经验是,练习曲类和歌曲类之间的比例应该为三七开。一条音阶、一首练习曲,一首外国乐曲为三,其余的全是中国歌曲。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专业上有潜力的孩子,可以根据个别情况增加外国练习曲及音阶的练习。只有这样,孩子的兴趣才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加上教师的一些趣味教学法,孩子会顺利地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学习困难期,达到让学生自己要学、要练的那样的状况。
最后,我还要说一句,我们在教学上,千万不要忽视调动家长们的兴趣。只有从根本上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学生才有可能继续坚持,学生能够坚持学,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如果学生都厌倦了,不学了,我们的成绩从何而谈?音准与节奏 这里我要重点讲的是二指的问题,因为初学阶段,音位上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二指。在第一把位,二指音都是同名音,都是大半音。我让孩子专练二指:一会靠一指,一会靠三指,做无声练习,并记住指尖的触觉感觉。最可怕的现象是以不变应万变,两边都不靠。要做到指尖并在一起并非易事,我告诉孩子,只有把手指的第二关节分开,指尖才能并拢。 节奏,我认为重要的是弄懂节拍。要知道前半指和后半指的准确位置,所以,必须先学会打拍。你不打拍子,我怎么知道你会还是不会呢?我坚持老办法,教学生学会脚打拍子。据我所知,老一辈做过乐队的人,没有不会用脚打拍的。脚打拍子是要教的,开始先用手划拍,谱上用笔划箭头,箭头一定要对准音符。脚打拍子有一个常犯的毛病——越打越快,不均匀。我的办法是坐下来用两脚分开打拍,也就是说让学生坐着练琴,然后,像踏步一样打拍子。但这要有一个习惯的过程。如掌握了这样方法,学生的节拍就会逐渐均匀了。他们的协调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注意,节拍的关键是后半拍,打拍时要特别强调后半拍。
正在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看待孩子拉琴时出现的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 我知道不少专家是反对有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认为拉琴要以声感人。但我认为对小孩子要区别看待。活泼好动,喜怒哀乐的情感容易外露是孩子们的特点。有的孩子甚至泪珠还挂在脸上,就又能笑出声来。这就是童真,这就是孩子。如过于沉稳反而就不正常了。再者,小提琴是演奏的艺术,通常也应该是演在前,奏在后。也就是说,要有表演的成份吧? 更何况孩子是发自内心的。有时就是一种不自觉的表露呢!现在让我们来试试下面的情况:你一闭眼,耳朵就更加起作用了。你一皱眉,人就进入深思与联想的状态。在神情专注的情况下轻轻地摇头,就会让人感到一种陶醉之意。我从京剧夸张的动作中体会到外部表情对内心世界的微妙影响,是否可作为乐感开发的手段呢?我还在思考和研究之中。
二、我发现发音与本人的内心歌唱方法有关。为什么外国乐队音色统一,许多的中国人总是有技术与声音合不到一起的问题呢?我发现是与我们在内心的唱法不同有关!外国人的唱法多用美声,而中国人习惯为通俗或民族。
帕尔曼大师说:“要看你心中有没有?”这是非常正确的。本铃木教授是用“听”来解决,听好的,天天听,如母语般地学。这都是可以借鉴的好方法。我的办法是:上课唱谱时,就先模仿一下“美声唱法”,同时也要求孩子唱谱时模仿美声唱法去唱。虽然我们对美声的发音并不很了解,但找找美声的感觉还是可以的。如我们能坚持这样做,孩子一拉琴就能想起美声唱法的发声感觉,或许对音色的提高有些好处吧?这种方法我也正在实践中摸索。 小提琴教学,是非常个性化的教学。虽然我们采用集体课的方法上课,也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可能完全都用同一模式。另外,每个老师也都有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实用的方法,可以说有多少个教师就有多少种教学法。我的教学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实用是我追求的目标。
本周邵老师会来广州进行小提琴教学讲座,各位正在习琴的孩子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此留言,我也会带着大家的问题去学习请教,并分享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