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茸茸的天使:无为开个专贴讲砌墙吧查看原文嘿嘿,我是真心觉得砌墙是门艺术。我砌的清水砖墙可是灰常漂亮的喔。不过好多年没拿灰刀了,手艺早生疏了。砌体工艺,应该算是我在学校学习时期最喜欢的一门工艺课吧。昨天只是针对新旧墙体的施工指出了几点基础的工艺标准。其实要说起来,可以说一萝筐。比如砌筑单砖墙,用的砂浆就要现调现用,三小时内必须用完,不能过隔夜砂浆或旧料碾碎掺用,水泥砂的配合比也很关键,直接影响砌体砌筑后的结构强度,没有搅拌机,人工拌沙,最好是三干三湿,先干拌三次,再分次调水搅拌,以达到砂浆的均匀(这可是个体力活啊)。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要均匀,一般为10到12mm,并不是说越多水泥砂越厚就好,一般纵向纵八分满横向缝九分满即可,因为水泥砂浆在干硬的过程中,也会引起砌体结构的收缩,产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所以一般砌体结构砌筑好了,要进行撒水养护,避免材料的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但也不能太薄,不能小于8mm不能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这些数据只是一个参照值,你不用拿尺子去量,有经验的师傅下手就知道有多少了。砌墙也不是一味的求快速就好。因为本身这种材料结构就限制了它的施工时间,一边施工一边成型,一边养护。对于家装这种非承重墙,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米,等前次的砌筑砂浆终凝,也就是达到一定的强度的时候,再继续砌筑,每日的砌筑高度最好不要超过2.8米,要给水泥砂浆一个凝固稳定的过程。而墙体顶部应预留200mm左右的空隙,不要急于填补,间隔几天后再将砌块用水泥砂浆斜顶砌,这处的水泥砂浆必须饱满,密实。砌筑使用的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一般宜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于一些局部强度要求高的,也可以采用高标水泥。 而砂也不是越细越好,用中砂,配制砂浆所用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当然这个在家装行业使用的成品中砂多数是供货商已经筛过的了,以前我在土建工地,还是有专门的筛网和工序在现场筛砂的。然后砌筑的时候砌块的排列尽量多用主规格的砌块或整块砌块,减少半砖,砍砖,碎砖类型砌块的规格与数量,当然一些收口位置难免会有小砖的出现,但也是要因地置宜,把不规则的小块料分散使用而不是集中使用;砌筑的手法主要有灌缝法和挤缝法,我个人更喜欢挤缝法,这个作起来有手感些。
无为无不为:嘿嘿,我是真心觉得砌墙是门艺术。我砌的清水砖墙可是灰常漂亮的喔。不过好多年没拿灰刀了,手艺早生疏了。砌体工艺,应该算是我在学校学习时期最喜欢的一门工艺课吧。昨天只是针对新旧墙体的施工指出了几点基础的工艺标准。其实要说起来,可以说一萝筐。比如砌筑单砖墙,用的砂浆就要现调现用,三小时内必须用完,不能过隔夜砂浆或旧料碾碎掺用,水泥砂的配合比也很关键,直接影响砌体砌筑后的结构强度,没有搅拌机,人工拌沙,最好是三干三湿,先干拌三次,再分次调水搅拌,以达到砂浆的均匀(这可是个体力活啊)。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要均匀,一般为10到12mm,并不是说越多水泥砂越厚就好,一般纵向纵八分满横向缝九分满即可,因为水泥砂浆在干硬的过程中,也会引起砌体结构的收缩,产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所以一般砌体结构砌筑好了,要进行撒水养护,避免材料的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但也不能太薄,不能小于8mm不能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这些数据只是一个参照值,你不用拿尺子去量,有经验的师傅下手就知道有多少了。砌墙也不是一味的求快速就好。因为本身这种材料结构就限制了它的施工时间,一边施工一边成型,一边养护。对于家装这种非承重墙,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米,等前次的砌筑砂浆终凝,也就是达到一定的强度的时候,再继续砌筑,每日的砌筑高度最好不要超过2.8米,要给水泥砂浆一个凝固稳定的过程。而墙体顶部应预留200mm左右的空隙,不要急于填补,间隔几天后再将砌块用水泥砂浆斜顶砌,这处的水泥砂浆必须饱满,密实。砌筑使用的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一般宜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对于一些局部强度要求高的,也可以采用高标水泥。 而砂也不是越细越好,用中砂,配制砂浆所用砂的含泥量不超过10%,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当然这个在家装行业使用的成品中砂多数是供货商已经筛过的了,以前我在土建工地,还是有专门的筛网和工序在现场筛砂的。 然后砌筑的时候砌块的排列尽量多用主规格的砌块或整块砌块,减少半砖,砍砖,碎砖类型砌块的规格与数量,当然一些收口位置难免会有小砖的出现,但也是要因地置宜,把不规则的小块料分散使用而不是集中使用;砌筑的手法主要有灌缝法和挤缝法,我个人更喜欢挤缝法,这个作起来有手感些。查看原文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米,等前次的砌筑砂浆终凝,也就是达到一定的强度的时候,再继续砌筑,每日的砌筑高度最好不要超过2.8米
毛茸茸的天使: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米,,也就是达到一定的强度的时候,再继续砌筑,每日的砌筑高度最好不要超过2.8米查看原文这个也只是一个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具体要看砌筑的尺寸和现场情况而定。砌筑面越大,砌块自身对结构产生的压力就越大,如果你只是砌很小的一段墙,局部砌筑,就不用照本宣科了。
毛茸茸的天使:一般宜采用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我贴子里的那型号是32.5R和32.5有啥区别查看原文你说的是水泥的标号。水泥标号代表着水泥的强度等级,就是指凝固后的强度,抗拉抗压等级。数值越大的,强度越高,凝固的也越快,但并不是越高的就越好,要看你用在哪里,一般做路桥施工,需要施工面快速成型的就用高强度水泥,普通砌筑用高强度水泥容易把砌块拉裂。而32.5和32.5R的区别,说真的,我以前在土建材料中还没有这么细分应该是近几年对水泥标号的细分。32.5R表示是速干型,在保持32.5的水泥强度值的前提下能更快速的达到强度值。
无为无不为:你说的是水泥的标号。水泥标号代表着水泥的强度等级,就是指凝固后的强度,抗拉抗压等级。数值越大的,强度越高,凝固的也越快,但并不是越高的就越好,要看你用在哪里,一般做路桥施工,需要施工面快速成型的就用高强度水泥,普通砌筑用高强度水泥容易把砌块拉裂。而32.5和32.5R的区别,说真的,我以前在土建材料中还没有这么细分应该是近几年对水泥标号的细分。32.5R表示是速干型,在保持32.5的水泥强度值的前提下能更快速的达到强度值。查看原文请问,,我家1米高的新砌墙要不要加钢筋?贴瓷砖的地方是否就不需要挂网了呢?
明月心心心:请问,,我家1米高的新砌墙要不要加钢筋?贴瓷砖的地方是否就不需要挂网了呢?查看原文要看砌体本身受不受力啊,一米高的墙体,是准备做背景墙或是短墙隔断吗?如果以前有受力的情况下,还是加吧。加筋不是在砌体里摆根钢筋就可以了。要用冲击钻在旧墙体里打孔,把钢筋插一段进旧墙体里封浆密实,然后再砌新砌体的时候把钢筋砌在灰缝里。这样才能起到拉结的作用。如果不受力的情况下,一米的墙垛出现应力破坏的机率不大,一般纵向距离500到800排一根,你这么矮的墙…………不用排了吧。
无为无不为:要看砌体本身受不受力啊,一米高的墙体,是准备做背景墙或是短墙隔断吗?如果以前有受力的情况下,还是加吧。加筋不是在砌体里摆根钢筋就可以了。要用冲击钻在旧墙体里打孔,把钢筋插一段进旧墙体里封浆密实,然后再砌新砌体的时候把钢筋砌在灰缝里。这样才能起到拉结的作用。如果不受力的情况下,一米的墙垛出现应力破坏的机率不大,一般纵向距离500到800排一根,你这么矮的墙…………不用排了吧。查看原文http://www.gzmama.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508628&pid=63531380&fromuid=9899382这个是我家的链接,,这半堵墙原来是个门洞,现在堵了一半,想做厨房跟客厅的隔断,算是个半开放式厨房。厨房这边做个小吧台,客厅这边是想放沙发的。这么晚了还没有休息,,辛苦了
无为无不为:唉…………我觉得我再说些什么,倒象是在踩同行了。笑,我觉得这些就是最基本的砌体施工工艺,为什么不重视呢?就你的照片,我提出几点。第一点:在原砼柱旁砌墙要打拉结筋。原因和我上面说的一样。第二点:这种梁头处理,是我入行以来第一次见到,无论以前在家装还是现在在工装,都没见过这么艺术化的梁头处理,看起来真是平整漂亮啊。我不是抛书本和你计较工艺标准。就算是以经验来施工,也没见过这种做法,应该是独家秘方吧。一般梁头怎么处理呢?我还是附图说明吧。图是网上找的,大概示意一下。[图片]请留意下梁柱位置的砌体排列情况。柱子要做拉结筋,砌槎头。梁下空位用斜砌。因为梁柱是现场制模倒板的钢筋砼结构,结构面是很光滑的,所以交接处砌体要排得细密些。当然,对于家装不承重的墙体,你结构要求不那么高,只是该给新旧墙体加固的一点点拉结,不要省了吧。平面的看不明白的话,我再附个三维的吧。[图片]第三点就是钢网挂哪里。唉。[图片]家装非承重轻质砌块主要的轻骨料为膨胀珍珠岩或煤渣等材料,由于这种轻质砌块容量轻,用作非承重墙体时较红砖有较大优越性(特别是高层建筑)。但这种材料性能则又会较红砖差,如强度较低,吸水率较大,干缩率大,且干缩时间较长,砌块出厂后还在不断收缩。在家装非承重轻质砌块墙体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较全面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和技术负责措施。因为在实际施工中,会存在以下问题:(1)门窗洞及预留洞边等部位是应力集中区,无采取有效的拉结加强措施时,会由于撞击振动出现开裂。(2)后砌填墙体。当原墙体的结构材料尺寸与砌块规格不配时,难以用砌块完全填满,造成砌体与砖框架结构的梁板柱连接部位孔隙过大容易开裂。(3)墙厚过小(很多家装为了追求薄墙用单砖侧砌)及砌筑砂浆强度过低,会使墙体刚度不足也容易开裂。(5)厨卫等易与水接触墙面未考虑防排水及渗水和滴水等构造措施使墙体渗漏。这些都是装饰工程的基层施工。对之后的装饰效果及质量影响很大,若施工队伍在实际施工时仍按粘结砖的施工经验和方法处理上述问题时必会为以后产生墙体开裂渗漏等通病留下隐患。应事先对容易裂漏部位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对砌体与砼粱柱的连接均有专门拉结加固措施。针对砌块的特点,在砌筑前,不应再提前浇水提润,以避免因浇水不均匀造成砌块含水量增大。而应采取在砌筑时,铺砂浆前,在砌筑面上适量浇水的作法。当主体结构末留钢筋,或位置偏差时,必须采用植筋,砌筑完成后,要坚持洒水养护,以减少砂浆的干燥收缩。又罗嗦了一大堆,你看着头晕了吧。哈哈哈。现在的砌筑工程用的材料和以前的粘土红砖和青砖都不同,材料特性不同,施工工艺也相应的会改变,再照套老经验施工,只能说是依老卖老,OUT啦!查看原文基本同意你的观点感觉:1、过梁两侧深入的长度稍显不足2、看着像是开放式厨房的部位过梁偏小3、砌墙的顶部一般采用斜砖砌,或者砌到顶部后塞砂浆4、在门垛部位可以植筋浇构造柱增加墙体整体稳定性5、砌体施工的时候每500mm标高设置一道拉结筋,长度可以按规范设置,其实也没多少钢筋,墙宽每120mm的墙一根圆6mm钢筋即可,伸进来1米吧,和框架柱/剪力墙交接部位植筋即可
毛茸茸的天使: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米,,也就是达到一定的强度的时候,再继续砌筑,每日的砌筑高度最好不要超过2.8米查看原文对于烧结砖每日的砌筑高度不大于1.8米才对,特殊情况不大于1.2米,对于混凝土砌块每日的砌筑高度不大于1.4米,不知道你的层高多高,如果大于4米,建议设置腰梁一道,加强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