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二皮 的帖子
“我在汽车之家里曾看到LX追尾路虎揽胜的图片,LX发动机舱基本废了,但驾驶员座舱完整未变形,揽胜被撞到从后尾箱到车内第二排都没有了,足以证明原装进口的日本车也是很硬的。”
LX赢了揽胜很正常,虽然二者为同一级别的车,但是LX是非承载式车身,而揽胜是承载式车身,所以在尺寸差不多的情况下,LC比揽胜重很多。
非承载车身的特点是够重够硬有大梁底盘高,这种车跟承载式车身的车碰撞,肯定是赢的。
至于非 承载式车身的特点,可以去问度娘。
日系车建议别买
27104159谈天说地
2014/04/26
全部回帖
这个话题争论很久了,没有标准答案,自己根据自己的标准选择吧
2014/06/05回复

anglecy:
这个例子能说明RX安全性很好?不行吧!只是一台长城低速追尾,而且,长城的损伤也不厉害。长城多少钱?RX270又多少钱?这辆RX270修车的钱,都能买起这辆长城了。
查看原文呵呵,你的回复证明你没认真去看那个帖子。需要我去找RX前后防撞钢梁的照片给你看,用来证明RX并非你前面提到的不堪一击吗?
如果你有心,可以去汽车之家的论坛找找,上面有各种关于RX的数据、图片。
我没有其它的意思,只是我作为RX的使用者,对你关于RX的评价有些不敢苟同而已。
当然,你也有保持你意见的权利!得罪之处,见谅!
如果你有心,可以去汽车之家的论坛找找,上面有各种关于RX的数据、图片。
我没有其它的意思,只是我作为RX的使用者,对你关于RX的评价有些不敢苟同而已。
当然,你也有保持你意见的权利!得罪之处,见谅!
2014/06/05回复

anglecy:
“我在汽车之家里曾看到LX追尾路虎揽胜的图片,LX发动机舱基本废了,但驾驶员座舱完整未变形,揽胜被撞到从后尾箱到车内第二排都没有了,足以证明原装进口的日本车也是很硬的。”LX赢了揽胜很正常,虽然二者为同一级别的车,但是LX是非承载式车身,而揽胜是承载式车身,所以在尺寸差不多的情况下,LC比揽胜重很多。非承载车身的特点是够重够硬有大梁底盘高,这种车跟承载式车身的车碰撞,肯定是赢的。至于非 承载式车身的特点,可以去问度娘。
查看原文关于承载与非承载的看法,你是正确的了,证明你是懂车的。两者的价钱相差不大,正如你说是同一级别的,那这两台车应该具有对比的基础。
说的直白一点,我们老百姓买车对对比模式不都是”差不多价钱范围内,比性能、比油耗、比品牌、比安全、比外形内饰“等等吗?于是,疑问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既然差不多的价钱,为啥揽胜就不能弄成更结实的非承载式的呢?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就可以想想揽胜的制造理念与LX制造理念的不同之处。至少,从被动安全的角度,我想“欧洲车也并非绝对比同级别差不多价格的日系车来的更安全“的说法还是有一点根据的。
说的直白一点,我们老百姓买车对对比模式不都是”差不多价钱范围内,比性能、比油耗、比品牌、比安全、比外形内饰“等等吗?于是,疑问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既然差不多的价钱,为啥揽胜就不能弄成更结实的非承载式的呢?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就可以想想揽胜的制造理念与LX制造理念的不同之处。至少,从被动安全的角度,我想“欧洲车也并非绝对比同级别差不多价格的日系车来的更安全“的说法还是有一点根据的。
2014/06/05回复

上高速的安全系数为0 还是本田,这么说的人只能说还不是很了解日本车企的发展历史,本田走的是技术至上,看看现在街上有多少90年代初走私的雅阁还在跑。一家企业能长久的屹立市场,凭借坑蒙拐骗?牟其中啊
反而是中国的车企 急功近利的色彩浓厚
反而是中国的车企 急功近利的色彩浓厚
2014/06/06回复
辛罗棋布:
上高速的安全系数为0 还是本田,这么说的人只能说还不是很了解日本车企的发展历史,本田走的是技术至上,看看现在街上有多少90年代初走私的雅阁还在跑。一家企业能长久的屹立市场,凭借坑蒙拐骗?牟其中啊反而是中国的车企 急功近利的色彩浓厚
查看原文
我就发图来说话,你所谓的技术至上
2014/06/06回复

回复 anglecy 的帖子
SORRY,是别人说的“日系车死亡率100%”,这个有点太武断,甚至有些恶毒。至于长城皮卡撞RX的帖子,我简述一下:长城皮卡,国产车;RX270,日本车;大巴,看不清,估计也国产。
长城司机玩手机,没留意前面红灯,以60公里的时速,没踩刹车,直接撞上前面的RX,进而导致RX连环撞大巴,并把大巴往前顶了1米左右的距离。我看到现场拍摄的图片,觉得RX的防撞能力还是有的。
至于价钱,就不在这里讨论,S6跟RX不也不是一个价吗,呵呵。S6是个相当成功的产品,外形仿RX,我经常看见有S6改成RX的LOGO,有意思。





SORRY,是别人说的“日系车死亡率100%”,这个有点太武断,甚至有些恶毒。至于长城皮卡撞RX的帖子,我简述一下:长城皮卡,国产车;RX270,日本车;大巴,看不清,估计也国产。
长城司机玩手机,没留意前面红灯,以60公里的时速,没踩刹车,直接撞上前面的RX,进而导致RX连环撞大巴,并把大巴往前顶了1米左右的距离。我看到现场拍摄的图片,觉得RX的防撞能力还是有的。
至于价钱,就不在这里讨论,S6跟RX不也不是一个价吗,呵呵。S6是个相当成功的产品,外形仿RX,我经常看见有S6改成RX的LOGO,有意思。





2014/06/06回复

二皮:
SORRY,是别人说的“日系车死亡率100%”,这个有点太武断,甚至有些恶毒。至于长城皮卡撞RX的帖子,我简述一下:长城皮卡,国产车;RX270,日本车;大巴,看不清,估计也国产。长城司机玩手机,没留意前面红灯,以60公里的时速,没踩刹车,直接撞上前面的RX,进而导致RX连环撞大巴,并把大巴往前顶了1米左右的距离。我看到现场拍摄的图片,觉得RX的防撞能力还是有的。至于价钱,就不在这里讨论,S6跟RX不也不是一个价吗,呵呵。S6是个相当成功的产品,外形仿RX,我经常看见有S6改成RX的LOGO,有意思。[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查看原文其实,那个帖子我是比较仔细看了的。
所以我在77楼说的观点是:
“这个例子能说明RX安全性很好?
不行吧!”
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故说RX安全,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故说RX不安全,
我的观点是:这个事故不能说明RX这个车的安全性。
至于为什么我认为这个事故不能说明RX的安全性,原因我在77楼已经说了。
所以我在77楼说的观点是:
“这个例子能说明RX安全性很好?
不行吧!”
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故说RX安全,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故说RX不安全,
我的观点是:这个事故不能说明RX这个车的安全性。
至于为什么我认为这个事故不能说明RX的安全性,原因我在77楼已经说了。
2014/06/06回复

anglecy:
其实,那个帖子我是比较仔细看了的。所以我在77楼说的观点是:“这个例子能说明RX安全性很好?不行吧!”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故说RX安全,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故说RX不安全,我的观点是:这个事故不能说明RX这个车的安全性。至于为什么我认为这个事故不能说明RX的安全性,原因我在77楼已经说了。
查看原文对于雷车RX的质量,我问了度娘,供参考:http://auto.ifeng.com/buycar/33039_13.shtml
2014/06/06回复

anglecy:
其实,那个帖子我是比较仔细看了的。所以我在77楼说的观点是:“这个例子能说明RX安全性很好?不行吧!”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故说RX安全,也没有因为这个事故说RX不安全,我的观点是:这个事故不能说明RX这个车的安全性。至于为什么我认为这个事故不能说明RX的安全性,原因我在77楼已经说了。
查看原文对于车,从来都没有完美的车,日系车的事故很多,VW的DGS变速箱问题、VW上海老总途观车祸身亡事件、牛拉BBA维权案例、FLL撞散事故等等也不少。对于选车的人,只有各花入各眼,没有对错。
所以,日系车皮薄、欧美车小毛病多,这个话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所以,日系车皮薄、欧美车小毛病多,这个话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2014/06/06回复

ccygigi:
昨天去看车,看的都是中低价车,10万以下的,看了日系的,也看了国产的,最后看了美国的,看了美国的,再也不想去看日系车了,不说撞,就说用手用点力拍一下都不同感觉,老公一直都喜欢美国车
查看原文十万以下,还有美国车?
2014/06/07回复

二皮:
关于承载与非承载的看法,你是正确的了,证明你是懂车的。两者的价钱相差不大,正如你说是同一级别的,那这两台车应该具有对比的基础。说的直白一点,我们老百姓买车对对比模式不都是”差不多价钱范围内,比性能、比油耗、比品牌、比安全、比外形内饰“等等吗?于是,疑问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既然差不多的价钱,为啥揽胜就不能弄成更结实的非承载式的呢?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就可以想想揽胜的制造理念与LX制造理念的不同之处。至少,从被动安全的角度,我想“欧洲车也并非绝对比同级别差不多价格的日系车来的更安全“的说法还是有一点根据的。
查看原文小红和小明今年参加高考,已知小红的高考语文分数比小明高,请问:他们当中谁的高考总分高呢?
实际上,“非承载式车身”是一个严重偏科的熊孩子。
实际上,“非承载式车身”是一个严重偏科的熊孩子。
2014/06/07回复

randomjun:
说话要有根据,不能凭感觉,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人云亦云,如果日系车安全性那么差,国家质检总局能让它过关吗?卡罗拉能全球销量第一吗?如果本田、丰田一点质量都没有,还能打入美国市场吗?看待事物客观点。
查看原文告诉你 一个秘密。国内卖的本田、丰田和美国的质量还真是不一样的。就连和泰国的生产的都没的比。国内用料差多。
2014/06/08回复

比较抵制日系的,因为我也在日企呆过几年,很多日本人都藐视中国人。所以我认为他们对中国的质量也不够认真
2014/06/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