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64080279幼儿园早教

    我希望各位家长能耐心地看完这篇文章,多少对你的子女教育会起到一定积极影响!本文非转载,作者为妈妈账号本人。(提示:看了不少网友的回复,有显偏执,走了极端,认为我的观念是禁止交友、反对学位、甚至有些人把农村与城市人为划为两个阶级来讨论,这些都是不全面的。希望网友能认真领略我的意思。)

前言:教育是每一位家长都十分重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一百个家庭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在一起读书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好的学校而有的却不行。笔者出生农村家庭,想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谈教育,希望能给家长或者学生带来一丝启发。



启蒙教育:父亲在农村地区算是一个知识分子,母亲虽没怎么读过书,但是非常重视教育,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性格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提时,父亲在乡镇中学教书,母亲在农村务农,早晨父亲带着两个姐姐去集镇,下午再带她们回到农村的家。那么每天上学与放学这来回近2小时的路上就显得特别重要,父亲都会问姐姐今天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内容,大致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等到我记事时,大姐已读初中,二姐也读小学高年级了,那时的我就有了学前班,6岁我去读学前班,每天早晨大概7点左右的样子,父亲就会叫醒我,带我到农田里去晨读,其实多数时候也不一定是晨读。或许就是讲讲故事,抑或是一些在学校要听老师话、与同学要和睦相处诸如此类的话。我觉得这里面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习惯的养成。早起晨读的习惯一直陪伴我到大学毕业,后来我在思考,孩提时你强制灌输孩子很多文化知识,那或许仅仅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而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启蒙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不该急切的让孩子掌握加减乘除、唐诗宋词,应该更多的在这个时候养成孩子早起、助人、积极向上等良好生活习惯与意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这些好的性格与品质能够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

关于交友:我们姐弟三人在读大学以前基本没几个朋友,读书期间我们姐弟三人应该说在班级乃至年级都是尖子生,交往的个别朋友也是成绩比较好的那种。为什么我们读大学以前没什么朋友呢,这是母亲的规定:读书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朋友宜精不宜多。在我上小学大概四五年级,也就是97年左右吧,农村地区开始流行为同学过生日了,我们那里过生日的形式是别人请你到他家吃个饭,你带一份小礼物过去。母亲是坚决杜绝我们参加任何人的生日宴请,也不准我们给别人送礼物。她常说“你以后成才了,个个都说是你同学,你以后混的差,以前的同学见到了也假装不认识”,母亲始终固执的这么认为。今天的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家规还是否符合今天时代的要求,确实我现在回到老家很多人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他们也纷纷表示是我同学。应该说孩子在小学阶段他们与孩子们在一起主要是玩,不能称作“交友”,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交友行为,不可否认交友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分散孩子的精力,尤其是女生喜欢在交友上花较多心思、猜心思等等。有的家长认为多认识朋友多些人脉,以后干什么方便,我坚决反对孩子在这个阶段建立所谓的人脉,切忌不可把我们的利益观与价值观引申到孩子成长与教育上来。

一时写不了那么多了,有空我再讲讲关于现在的学位,敬请期待。


关于学位:这个应该说是目前家长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一位难求,而且往往还不是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还是说说我自身的情况吧,我自身的情况就是:没有选择!因为一个集镇就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你是爱因斯坦你也得在这读,你是智力低下你还是要在这读。那么我再来说说我们这个小学、初中的情况吧。硬件:教室是农村红砖灰瓦房(应该说都是危房,我读五年级时学校围墙被吹倒过,初二时屋顶掉的水泥渣就砸在了同学头上等等);师资队伍鲜有本科毕业生,我读书那时是鲜有大专毕业生;运动设施是水泥台式乒乓球台2个;篮球场有,但是全校鲜有篮球;足球场无!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又是什么情况呢,应该说我们的多数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负担、重视程度不够没能继续完成后续学业,但是不乏走出了大批博士、硕士等等,我们姐弟三人以及荣升博导的姐夫也是该校毕业生,上至国务院,下至土豪金应该说都有我们校友的身影。我的理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争取到好的学位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分而为之。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其重要性,尤其是你在苦苦为学位奔波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的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努力给孩子灌输了一个思想,优质学位很重要,假如你的努力没能成功,孩子上了一个较差的学校,孩子很有可能因此而自卑,觉得输在了起跑线上。过分强调学位的重要性其实是不可取的。任何好的学校都有差生,任何差的学校都有好生,当然好的学校好生的比例要大一些。再者就是过分追求小学学位是十分没有必要的。我理解的好的学校是这个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要好,孩子们愿学,其实老师应该差不多。对于城市里面的小学老师水平教你家孩子已经远远足够了。为什么我说过分追求小学学位是没有必要的呢?小学学位是分地段与择校两类,首先来看地段生,一个地段的学生智力水平应该说是随机分布的,好的学位的地段生成绩就一定好吗?显示是不成立的。再次来看择校生,你们应该知道能去好的学校择校的人分两类:非富即贵,那么这些非富即贵的人往往就是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后续你认为他有多少时间花在了孩子的教育身上。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地段,这个地段住着一群老师、律师、素质较高的白领,这些具备较高文化素质修养与涵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比较成功的,这些孩子所在的学校往往不错。



   没想到这篇文章尽然还被小编挂到了妈妈网首页,表示感谢。看到了广大网友的回复,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学位的,看来学位这个还是大家最关心的,在此做一个统一回复:     我看绝大多数的网友还是没能完全理解我“关于学位”部分的意思。我的理解: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争取到好的学位当然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过分而为之。 为此,我已经将这个着重标出。再者我讲的是小学学位,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清!
       那么再补充几点学位的看法,我个人对学位的重视程度是高中>初中>小学。  你看到的最终考上好的学校的(我们暂且把考入一所较好的大学作为评判教育成功的标准)的学生应该说多数来自好的高中,那么这些当年来到好的高中的学生多数是考上的,高中目前实行的是考试录取,那么再往后推,这些考入好的大学又有多少来自好的小学,这个就值得推敲商榷了。所以优质的小学学位所起到的作用被我们一些家长夸大了,当然好的高中就不同,因为这些人是学习好的考进来的,不是通过地段随机派位了。我看到很多家长为了能有好的小学学位万分辛苦去购买小学学位房、想尽一切办法去进所谓的宏志班,我不反对选择好的学位,但要量力而行。
      我的观念是小学阶段家庭教育重于一切:这个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情趣。再者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这个阶段多数的孩子应该来说是愿意跟父母在一起的,等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多数往往是不愿意与家长一起,孩子行为的可塑性变弱,独立性变强,但是初中阶段由于尚未心智成熟,往往容易往坏的方向发展,尤其初二阶段。
     再者看到一位网友关于我来自己农村家庭,本身眼界的局限性导致我自认为家里有了博士、老师就认为是成功的说法。坦白说我赞成这位网友的说法,但是我想说的这不是眼界局限性的范畴,而是思想长期被父母影响为读书至上的影响,以后有机会我想讲讲这方面,就是我的家庭教育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缺陷的一部分。

看到有那么多朋友点击此贴,真的意想不到.回帖中也看到了一些家庭教育同样非常值得推崇,我忽然间萌生一个想法,可否集中大家讲一讲一些成功教育的案例与经验,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参加讲座.所有讲座是免费向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开放,有人愿意参加并且能找到场地话 ,我愿意倾情奉献.大家可以相互探讨教育方式.
2014/06/09
精选回帖
很有用,感谢分享~
2014/06/10回复
首先很赞同楼主的想法。现在大多数人经济条件好了,给小孩好的教育也无可厚非。问题是:现代家长受教育程度明显比以前的家长高许多,但教育理念却倒退了。大家可以好好看看:现在有多少家长成天忙于挣钱以给小孩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却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有能力择校没问题,但不是把小孩放在一个好学校就一切OK了;读一般学校的家长也不必纠结,自己多努力一点也行的,现在的教育条件再差也不会差过以前吧。其实我始终认为: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学校,家长对小孩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作息习惯、为人处事,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学校的往往起反作用)。因此,不管有无择校的,每个妈妈都一起努力吧。
2014/06/12回复
本帖最后由 tanglincarolyn 于 2014-6-13 15:49 编辑 回复 wumin3504 的帖子呵呵,说话太偏激了吧。好的,算我说错了,城里孩子也有想当博士的。我本人是博士,大学老师,当然也是非常关注孩子教育的妈妈,所以才敢这么说。我自己在读书的时候就很会读书,受的教育就是一门心思读书,只有读书才是正道。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其实人生有很多道路可以选择,应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而不是最应该的。所以,我不想孩子重蹈覆辙,他应该有更宽广的眼界见识,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出适合他的选择。我很少愿意在外承认自己是博士,女博士的名声似乎不太好。而且我真不觉得当了博士有什么了不起的。当了博士以后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2014/06/13回复
全部回帖
回复 tanglincarolyn 的帖子

如果志向是科研与教育,能做大学老师当然是了不起的。在中国是如此,在外国同样是如此。还是你认为以“科研教育”为志向是低下的?你高大上的志向又是什么?
别胡乱编排什么大城市的孩子就不想读博士,不想当大学老师。我身边一大堆高校相关人士,博士一大堆,国内外读的都有,大学老师也一大堆,全都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
另外一层某个人说读博士“清贫辛苦”的更落伍了,辛苦是肯定的,至于清贫,国内读文科博士的很多确实没什么收入,但是理工科项目大把,收入机会很多,至于更多家境优越的年轻人在国外读博士的,“清贫”?

成功当然有很多种,从商从政从文从工都可以成功,而读博出来当大学老师也是成功的一种,你可以不追求这个,但你说这个不是成功,那就是扯淡,你为了证明自己从而瞎扯什么大城市的孩子都觉得这不算个啥,那就是可悲。
嘴里说着”博士算啥,大学老师也不是什么好职业“的人,说到底,学渣罢了。
而且还是那种拿着”我不是没有能力,我只是不想学而已“当借口,没追求也没理想的彻头彻脑的学渣
2014/06/12回复
2014/06/12回复
晴天打伞:
如果志向是科研与教育,能做大学老师当然是了不起的。在中国是如此,在外国同样是如此。还是你认为以“科研教育”为志向是低下的?你高大上的志向又是什么?别胡乱编排什么大城市的孩子就不想读博士,不想当大学老师。我身边一大堆高校相关人士,博士一大堆,国内外读的都有,大学老师也一大堆,全都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另外一层某个人说读博士“清贫辛苦”的更落伍了,辛苦是肯定的,至于清贫,国内读文科博士的很多确实没什么收入,但是理工科项目大把,收入机会很多,至于更多家境优越的年轻人在国外读博士的,“清贫”? 成功当然有很多种,从商从政从文从工都可以成功,而读博出来当大学老师也是成功的一种,你可以不追求这个,但你说这个不是成功,那就是扯淡,你为了证明自己从而瞎扯什么大城市的孩子都觉得这不算个啥,那就是可悲。嘴里说着”博士算啥,大学老师也不是什么好职业“的人,说到底,学渣罢了。而且还是那种拿着”我不是没有能力,我只是不想学而已“当借口,没追求也没理想的彻头彻脑的学渣
查看原文
同意你。中国人现在不尊重知识和科技。一切金钱至上。
2014/06/12回复
wumin3504:
博士,大学老师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就说是成功吧。没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本人也都经历了,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看着光鲜而已
查看原文
那在您的心中什么职业光鲜呢?何必把大学老师说得这么不堪。you can you up
2014/06/12回复
"早起晨读的习惯一直陪伴我到大学毕业,后来我在思考,孩提时你强制灌输孩子很多文化知识,那或许仅仅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而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启蒙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不该急切的让孩子掌握加减乘除、唐诗宋词,应该更多的在这个时候养成孩子早起、助人、积极向上等良好生活习惯与意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这些好的性格与品质能够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这说得真好,太重要了。
2014/06/12回复
carylee27:
楼主及家人的成长经历很让人佩服,但当今社会,寒门难再出贵子已成事实,至少底层向上层的通道已越来越窄。所以为人父母如有条件努力创造优越环境培育下一代也无可厚非。
查看原文
赞同,的确目前寒门难去贵子,10多年前是可以的。
2014/06/12回复
偷闲偷闲8楼
wcdma552200:
教育是每一位家长都十分重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一百个家庭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在一起读书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好的学校而有的却不行。笔者出生农村家庭,想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谈教育,希望能给家长或者学生带来一丝启发。父亲在农村地区算是一个知识分子,母亲虽没怎么读过书,但是非常重视教育,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性格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提时,父亲在乡镇中学教书,母亲在农村务农,早晨父亲带着两个姐姐去集镇,下午再带她们回到农村的家。那么每天上学与放学这来回近2小时的路上就显得特别重要,父亲都会问姐姐今天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内容,大致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等到我记事时,大姐已读初中,二姐也读小学高年级了,那时的我就有了学前班,6岁我去读学前班,每天早晨大概7点左右的样子,父亲就会叫醒我,带我到农田里去晨读,其实多数时候也不一定是晨读。或许就是讲讲故事,抑或是一些在学校要听老师话、与同学要和睦相处诸如此类的话。我觉得这里面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早起晨读的习惯一直陪伴我到大学毕业,后来我在思考,孩提时你强制灌输孩子很多文化知识,那或许仅仅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而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启蒙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不该急切的让孩子掌握加减乘除、唐诗宋词,应该更多的在这个时候养成孩子早起、助人、积极向上等良好生活习惯与意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这些好的性格与品质能够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姐弟三人在基本没几个朋友,读书期间我们姐弟三人应该说在班级乃至年级都是尖子生,交往的个别朋友也是成绩比较好的那种。为什么我们读大学以前没什么朋友呢,这是母亲的规定:读书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朋友宜精不宜多。在我上小学大概四五年级,也就是97年左右吧,农村地区开始流行为同学过生日了,我们那里过生日的形式是别人请你到他家吃个饭,你带一份小礼物过去。母亲是坚决杜绝我们参加任何人的生日宴请,也不准我们给别人送礼物。她常说“你以后成才了,个个都说是你同学,你以后混的差,以前的同学见到了也假装不认识”,母亲始终固执的这么认为。今天的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家规还是否符合今天时代的要求,确实我现在回到老家很多人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他们也纷纷表示是我同学。应该说孩子在小学阶段他们与孩子们在一起主要是玩,不能称作“交友”,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交友行为,不可否认交友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分散孩子的精力,尤其是女生喜欢在交友上花较多心思、猜心思等等。有的家长认为多认识朋友多些人脉,以后干什么方便,我坚决反对孩子在这个阶段建立所谓的人脉,切忌不可把我们的利益观与价值观引申到孩子成长与教育上来。一时写不了那么多了,有空我再讲讲关于现在的学位,敬请期待。这个应该说是目前家长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一位难求,而且往往还不是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还是说说我自身的情况吧,我自身的情况就是:没有选择!因为一个集镇就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你是爱因斯坦你也得在这读,你是智力低下你还是要在这读。那么我再来说说我们这个小学、初中的情况吧。硬件:教室是农村红砖灰瓦房(应该说都是危房,我读五年级时学校围墙被吹倒过,初二时屋顶掉的水泥渣就砸在了同学头上等等);师资队伍鲜有本科毕业生,我读书那时是鲜有大专毕业生;运动设施是水泥台式乒乓球台2个;篮球场有,但是全校鲜有篮球;足球场无!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又是什么情况呢,应该说我们的多数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负担、重视程度不够没能继续完成后续学业,但是不乏走出了大批博士、硕士等等,我们姐弟三人以及荣升博导的姐夫也是该校毕业生,上至国务院,下至土豪金应该说都有我们校友的身影。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其重要性,尤其是你在苦苦为学位奔波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的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努力给孩子灌输了一个思想,优质学位很重要,假如你的努力没能成功,孩子上了一个较差的学校,孩子很有可能因此而自卑,觉得输在了起跑线上。过分强调学位的重要性其实是不可取的。任何好的学校都有差生,任何差的学校都有好生,当然好的学校好生的比例要大一些。再者就是过分追求小学学位是十分没有必要的。我理解的好的学校是这个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要好,孩子们愿学,其实老师应该差不多。对于城市里面的小学老师水平教你家孩子已经远远足够了。为什么我说过分追求是没有必要的呢?小学学位是分地段与择校两类,首先来看地段生,一个地段的学生智力水平应该说是随机分布的,好的学位的地段生成绩就一定好吗?显示是不成立的。再次来看择校生,你们应该知道能去好的学校择校的人分两类:非富即贵,那么这些非富即贵的人往往就是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后续你认为他有多少时间花在了孩子的教育身上。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地段,这个地段住着一群老师、律师、素质较高的白领,这些具备较高文化素质修养与涵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比较成功的,这些孩子所在的学校往往不错。   没想到这篇文章尽然还被小编挂到了妈妈网首页,表示感谢。看到了广大网友的回复,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学位的,看来学位这个还是大家最关心的,在此做一个统一回复:     我看绝大多数的网友还是没能完全理解我“关于学位”部分的意思。 为此,我已经将这个着重标出。再者我讲的是小学学位,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清!       那么再补充几点学位的看法,我个人对学位的重视程度是高中>初中>小学。  你看到的最终考上好的学校的(我们暂且把考入一所较好的大学作为评判教育成功的标准)的学生应该说多数来自好的高中,那么这些当年来到好的高中的学生多数是考上的,高中目前实行的是考试录取,那么再往后推,这些考入好的大学又有多少来自好的小学,这个就值得推敲商榷了。所以优质的小学学位所起到的作用被我们一些家长夸大了,当然好的高中就不同,因为这些人是学习好的考进来的,不是通过地段随机派位了。我看到很多家长为了能有好的小学学位万分辛苦去购买小学学位房、想尽一切办法去进所谓的宏志班,我不反对选择好的学位,但要量力而行。      我的观念是小学阶段家庭教育重于一切:这个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情趣。再者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这个阶段多数的孩子应该来说是愿意跟父母在一起的,等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多数往往是不愿意与家长一起,孩子行为的可塑性变弱,独立性变强,但是初中阶段由于尚未心智成熟,往往容易往坏的方向发展,尤其初二阶段。     再者看到一位网友关于我来自己农村家庭,本身眼界的局限性导致我自认为家里有了博士、老师就认为是成功的说法。坦白说我赞成这位网友的说法,但是我想说的这不是眼界局限性的范畴,而是思想长期被父母影响为读书至上的影响,以后有机会我想讲讲这方面,就是我的家庭教育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缺陷的一部分。看到有那么多朋友点击此贴,真的意想不到.回帖中也看到了一些家庭教育同样非常值得推崇,我忽然间萌生一个想法,可否集中大家讲一讲一些成功教育的案例与经验,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参加讲座.所有讲座是免费向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开放,有人愿意参加并且能找到场地话 ,我愿意倾情奉献.大家可以相互探讨教育方式.
查看原文
赞同楼主关于家长与孩子加强沟通的说法。12岁之前的家教很重要。
2014/06/13回复
babimimilanse:
       说到教育,我只能说对小孩子心灵的关心远比一时的成败要重要得多。而且真的不要重视世俗的成功与否,因为每个人价值观不同,对成功的定义也不同。作为第一批独生子女的80后,现在小孩在经历的一切我都经历过。从小也是被所谓的艺术“熏陶”过,然后上学也是一路重点。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赞成小学就近,初中学风好,高中升学率高(国内念大学)。其实在中国所谓的重点学校读书真的很苦的,那种苦并不是学习本身,而很多是有太多的杂念在里面。我记得我们中学就是一到竞赛就开始分人头,要多少个一等奖,多少个二等奖,然后老师的绩效,是去国外旅游还是国内游都取决与我们的成绩。那些外在的东西让学习本身变了味,会让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莫名的迷茫。其实中国的考试非常简单,就是简单的重复,但是小孩子由于心智不成熟,很难长时间的承受这种简单重复,特别是在还有学校家长的压力的情况下。而且坦白说,你锦衣玉食的供着小孩,然后给她说读书有多重要,读不好书有多惨,她真的是体会不到的。我也是在和农村出身的小孩工作的过程中,才感受到原来小时候我得到的,比他们真的是多太多。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所以选择的机会就多了,家长做的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比自己好。就学校问题,我个人的选择还是小学就近,初中学风好,高中升学率高。在对我小孩的教育上,我希望能和她关系近一点,多和她沟通,能交上心,让她在思想上能认可我,不要在青春期被坏孩子带坏了。我打算在她成长的阶段,能多带她走走,多带她看看,能让她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有独立的性格和思维能力,不要轻易被别人左右,要有“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上更好生活”的思想原动力。       对于城市和农村,我真的佩服的是农村小孩子内心的那种“欲望”,也就是我想培养我女儿的那种“动力”。但同时我也很讨厌他们的现实,**裸的把人当人梯往上爬。农村小孩由于自卑与自尊的交织,性格通常比较极端,所以即使能力不错,除非情商特别高,否则也难爬到高位。所以真的,其实小孩的教育,性格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建立,真的要比一时的成绩重要得多。如果性格不好,看世界的眼光正确,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幸福的。
查看原文
跟你想法很一致。 而且注意到两条我最有共鸣的回复都是你写的。
2014/06/13回复
支持楼主,出生农村就不一定是输的
2014/06/13回复
非常有营养,必须慢慢看。收藏了!谢谢楼主!
2014/06/13回复
LZ的成长环境虽然不富足,但家里还是有个好的学习氛围的。
2014/06/13回复
一边是要给孩子快乐,自由的童年,一边是拼命的给孩子报这个班报那个班的小孩和家长,我游离在这两者之间
2014/06/13回复
其实我本人都好赞成地段生多入学,点解宜家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择校,我个人都有以下几点
1、外地人不停入侵广州,学位少,人多左,自然有能力(用钱买学位)的就可以入读好的学校,只有少数地段生入读该区该地段学校(备注:而省级学校已经给有钱的学生入读,少量地段好彩可以入读,市区级就接收大量地段生),但步行路程相对是15分钟,按照教育局规定地段生应该在家范围1公里内就属于短路程
2、现在的家长会逢年过节都送礼给老师,老师就会从热心教导学生变成不劳而获,计算什么时候过节,今个节日可以收到多少购物卡,家长们你有没有想过,你们这样送礼给老师其实不是帮小孩而是害了自己的小孩,老师只会看着你送的礼而对你的小孩好,有什么都会忍耐着,就算孩子没有大错老师都会选择不告诉家长,也不会特别教导学生,学生升学率才是对老师最看中的,到六年级,老师才会推荐你到那家学校考试,补习。
3、个人觉得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孩子特别优秀,就是农村娱乐场所不多,玩得时间比较少,还要做家务,农村的人特别向往城市的喧哗,感觉城市里什么都有,可以满足农村的人欲望,所以农村的人多年来的思想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觉得读得多书就可以在城市买屋子,做城市人,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每个人的际遇和命运都不一样,所以不要看得那么重在一个城市里可不可以立足,得到了又是什么
4、其实现在读书成绩好不好,不代表任何事情,我个人比较看中品德,有人品才有德
2014/06/13回复
erinBBerinBB15楼
感觉市区的人比较注重学位,身处郊区,身边很多有经济能力的人都糸认为龙与凤吾糸间学校最重要,糸自身的问 ...
并不是市区的人注重学位,像美妈说的读本村就可以了,因为你生长在那里。市区几代人生活在那,然后小朋友读书时说你们不属于这里,什么感觉呢
2014/06/13回复
丁丁火:
跟你想法很一致。 而且注意到两条我最有共鸣的回复都是你写的。
查看原文
      因为我的人生经历很奇葩,从小到大因为各种原因和出生贫穷的人长时间接触过,所以体会颇深。现在想想如果不是身边有这些人,或者我会生活得更平凡,他们教会我的,比我父母教会我的要多得多。只是我真心不喜欢和太穷的人交朋友,心理太不健康了,长时间相处会比较难受,你得不断的隐忍他们的一些奇怪的情绪,总之就是比较负面吧。但是他们普遍都非常努力,很能吃苦,心理承受能力比城市小孩强很多,有种“因为没什么可以失去所以没什么可以畏惧”的感觉,所以普遍成绩比较好,容易成为技术类拔尖的人,但做管理层就相对不容易到高管。
        我还是觉得小孩子最重要的是性格,性格好+努力,机会会多很多。
2014/06/13回复
一直都在学习怎样育儿,因为自己文化太低,所以知识不多,仔细的看了各位的育儿经,还有能学到很多的,感谢楼主开了一个头,让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2014/06/13回复
"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启蒙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不该急切的让孩子掌握加减乘除、唐诗宋词,应该更多的在这个时候养成孩子早起、助人、积极向上等良好生活习惯与意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这些好的性格与品质能够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个特别赞同
2014/06/13回复
我们叔公家的孩子教育,就跟作者的一样。但是没能出高材生,而且他们家的孩子是宅男宅女,小孩子小时候不接触人,他们现在长大在外面见到亲人连招呼都不打。你们家这样的教育不一定适合时代的发展,只能说是个别例子。
2014/06/13回复
wcdma552200:
教育是每一位家长都十分重视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一百个家庭就有一百种教育方法,在一起读书的孩子有的考上了好的学校而有的却不行。笔者出生农村家庭,想结合自身的成长来谈谈教育,希望能给家长或者学生带来一丝启发。父亲在农村地区算是一个知识分子,母亲虽没怎么读过书,但是非常重视教育,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性格养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孩提时,父亲在乡镇中学教书,母亲在农村务农,早晨父亲带着两个姐姐去集镇,下午再带她们回到农村的家。那么每天上学与放学这来回近2小时的路上就显得特别重要,父亲都会问姐姐今天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内容,大致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等到我记事时,大姐已读初中,二姐也读小学高年级了,那时的我就有了学前班,6岁我去读学前班,每天早晨大概7点左右的样子,父亲就会叫醒我,带我到农田里去晨读,其实多数时候也不一定是晨读。或许就是讲讲故事,抑或是一些在学校要听老师话、与同学要和睦相处诸如此类的话。我觉得这里面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早起晨读的习惯一直陪伴我到大学毕业,后来我在思考,孩提时你强制灌输孩子很多文化知识,那或许仅仅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而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启蒙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不该急切的让孩子掌握加减乘除、唐诗宋词,应该更多的在这个时候养成孩子早起、助人、积极向上等良好生活习惯与意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可塑性最强,这些好的性格与品质能够伴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姐弟三人在基本没几个朋友,读书期间我们姐弟三人应该说在班级乃至年级都是尖子生,交往的个别朋友也是成绩比较好的那种。为什么我们读大学以前没什么朋友呢,这是母亲的规定:读书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朋友宜精不宜多。在我上小学大概四五年级,也就是97年左右吧,农村地区开始流行为同学过生日了,我们那里过生日的形式是别人请你到他家吃个饭,你带一份小礼物过去。母亲是坚决杜绝我们参加任何人的生日宴请,也不准我们给别人送礼物。她常说“你以后成才了,个个都说是你同学,你以后混的差,以前的同学见到了也假装不认识”,母亲始终固执的这么认为。今天的我时常在思考这个问题,这种家规还是否符合今天时代的要求,确实我现在回到老家很多人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他们也纷纷表示是我同学。应该说孩子在小学阶段他们与孩子们在一起主要是玩,不能称作“交友”,等到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尤其要注意孩子的交友行为,不可否认交友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分散孩子的精力,尤其是女生喜欢在交友上花较多心思、猜心思等等。有的家长认为多认识朋友多些人脉,以后干什么方便,我坚决反对孩子在这个阶段建立所谓的人脉,切忌不可把我们的利益观与价值观引申到孩子成长与教育上来。一时写不了那么多了,有空我再讲讲关于现在的学位,敬请期待。这个应该说是目前家长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一位难求,而且往往还不是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还是说说我自身的情况吧,我自身的情况就是:没有选择!因为一个集镇就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你是爱因斯坦你也得在这读,你是智力低下你还是要在这读。那么我再来说说我们这个小学、初中的情况吧。硬件:教室是农村红砖灰瓦房(应该说都是危房,我读五年级时学校围墙被吹倒过,初二时屋顶掉的水泥渣就砸在了同学头上等等);师资队伍鲜有本科毕业生,我读书那时是鲜有大专毕业生;运动设施是水泥台式乒乓球台2个;篮球场有,但是全校鲜有篮球;足球场无!那么我们的毕业生又是什么情况呢,应该说我们的多数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负担、重视程度不够没能继续完成后续学业,但是不乏走出了大批博士、硕士等等,我们姐弟三人以及荣升博导的姐夫也是该校毕业生,上至国务院,下至土豪金应该说都有我们校友的身影。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其重要性,尤其是你在苦苦为学位奔波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知道的太多。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努力给孩子灌输了一个思想,优质学位很重要,假如你的努力没能成功,孩子上了一个较差的学校,孩子很有可能因此而自卑,觉得输在了起跑线上。过分强调学位的重要性其实是不可取的。任何好的学校都有差生,任何差的学校都有好生,当然好的学校好生的比例要大一些。再者就是过分追求小学学位是十分没有必要的。我理解的好的学校是这个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要好,孩子们愿学,其实老师应该差不多。对于城市里面的小学老师水平教你家孩子已经远远足够了。为什么我说过分追求是没有必要的呢?小学学位是分地段与择校两类,首先来看地段生,一个地段的学生智力水平应该说是随机分布的,好的学位的地段生成绩就一定好吗?显示是不成立的。再次来看择校生,你们应该知道能去好的学校择校的人分两类:非富即贵,那么这些非富即贵的人往往就是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后续你认为他有多少时间花在了孩子的教育身上。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地段,这个地段住着一群老师、律师、素质较高的白领,这些具备较高文化素质修养与涵养的中产阶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比较成功的,这些孩子所在的学校往往不错。   没想到这篇文章尽然还被小编挂到了妈妈网首页,表示感谢。看到了广大网友的回复,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学位的,看来学位这个还是大家最关心的,在此做一个统一回复:     我看绝大多数的网友还是没能完全理解我“关于学位”部分的意思。 为此,我已经将这个着重标出。再者我讲的是小学学位,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清!       那么再补充几点学位的看法,我个人对学位的重视程度是高中>初中>小学。  你看到的最终考上好的学校的(我们暂且把考入一所较好的大学作为评判教育成功的标准)的学生应该说多数来自好的高中,那么这些当年来到好的高中的学生多数是考上的,高中目前实行的是考试录取,那么再往后推,这些考入好的大学又有多少来自好的小学,这个就值得推敲商榷了。所以优质的小学学位所起到的作用被我们一些家长夸大了,当然好的高中就不同,因为这些人是学习好的考进来的,不是通过地段随机派位了。我看到很多家长为了能有好的小学学位万分辛苦去购买小学学位房、想尽一切办法去进所谓的宏志班,我不反对选择好的学位,但要量力而行。      我的观念是小学阶段家庭教育重于一切:这个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积极向上的情趣。再者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这个阶段多数的孩子应该来说是愿意跟父母在一起的,等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多数往往是不愿意与家长一起,孩子行为的可塑性变弱,独立性变强,但是初中阶段由于尚未心智成熟,往往容易往坏的方向发展,尤其初二阶段。     再者看到一位网友关于我来自己农村家庭,本身眼界的局限性导致我自认为家里有了博士、老师就认为是成功的说法。坦白说我赞成这位网友的说法,但是我想说的这不是眼界局限性的范畴,而是思想长期被父母影响为读书至上的影响,以后有机会我想讲讲这方面,就是我的家庭教育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缺陷的一部分。看到有那么多朋友点击此贴,真的意想不到.回帖中也看到了一些家庭教育同样非常值得推崇,我忽然间萌生一个想法,可否集中大家讲一讲一些成功教育的案例与经验,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参加讲座.所有讲座是免费向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开放,有人愿意参加并且能找到场地话 ,我愿意倾情奉献.大家可以相互探讨教育方式.
查看原文
举办关于小孩教育的讲座很好呀,有的话记得通知一下,我第一个报名参加。 个人也认为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2014/06/13回复
猜你喜欢

孩子问题,家长之责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小学那些事】分享你认为的小学最重要的那些事,赢取开学装备!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转载)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热点推荐

牡丹花开了!洛阳三天两晚亲子游

妇儿的夜诊很方便 大人小孩都不用请假

京东外卖还在烧钱 满15减10好优惠

少年宫沙盘游戏体验 孩子的心灵疗愈之旅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梦回少女时光 让生活闪闪发光的小店

镇上的市场农产品真多 价格实惠

羊毛薅不尽 京外卖双叠加3元不到

第一次逛山姆 人多东西也多还会二刷

打卡江南西刨冰店 小巷深处有点神秘

新鲜木棉花煲猪排骨 健脾养胃清热解暑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