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5月广州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86%
国际能源网能源统计 来源:南方电网报 日期:2016-06-23
……
第二产业中,累计用电量最大的前三名依次为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占第二产业的21.81%、12.51%和7.85%。从上述行业电量可以看出,轻工业用电虽然较1-4月有所好转,但拉动全市用电量增长的依然为以支柱和龙头企业带动的重工业。
用电量的提升标志着企业生产态势稳定。今年1-4月,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最大的行业分别是:汽车、电子、燃气、钢铁、电气机械,这5个行业合计贡献率达99%,其余30个行业的贡献率只有1个百分点。其中,整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6.6%和21.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超五成,是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三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834.48亿元,同比增长10.5%,对全市增长贡献率高达77.8%。食品制造、烟草制造、服装服饰、皮革制鞋等行业则仍然在负增长。
来来来,再来扯一篇,全面看空广州目前楼市
24917156房产楼市
2017/05/25
全部回帖

开心魔法2012:
分析问题不能带着结论去找理由,才能得出尽可能与实际相符的结论。不是看衰不看衰的问题,而是尽可能实事求是的去分析。你这个话题开始我也只是随便跟着你说的结论吹一下水,也没太认真去找相关数据和思考,差点被你的论据和数据带到沟里去了。刚才查了一下才发现你说的有几点与事实不一致的地方:一、居民用电只占这些大城市的很小一部分,上海的比例大概是13%左右,广州2016年上半年的比例大概是19.85%。二、广深用电量大大低于上海。三、根据广州市发改委2016年广州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53.52%,其中累计用电量最大的前三名依次为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图片]
查看原文可能我没说清楚,搞得你麻烦找这么一大堆数据。我说的是居民人均用电量,总量肯定没北上高,毫无疑问
2017/05/27回复

mmuser:
我严正告诉你,我的判断是,今年股市还得跌。(也许股指没跌,但个股依旧会跌得稀巴烂,个股再跌20-30%可能性极大)我个人感觉如下,供参考。一是,产业资本,在减持,比如网传的前海人寿,面临600亿万能保险赎回,不得不套现。大把基金机构都面临这个问题。为啥,他们的终端客户,老百姓希望套现。二是,企业,高管,减持套现,经济不景气,谁都想套现为安,反正5%以下不需主动申报。最近美的套现就是典型先例。三是,国家队,感觉在离场(部分仍在救市),规避金融危机,万一楼市泡沫危机显现,国家才有资金应付。四是,外资,最近穆迪多次下调中国主权评级,有做空之嫌(一是规避他们自己的风险,二是做空后捡便宜筹码)。当然,股市再大跌,风险就不大了。反正预感,这几个月不能碰股市。
查看原文同意你说的,比较有道理,2015年至今股市差得要死,亏得一塌糊涂。
2017/05/27回复

mmuser:
英雄所见略同啊!👍看着最近几天股指反弹,却还有大把个股开盘就闪崩跌停的局势,就明显感觉大有问题。我同事普遍亏40-50%。我是幸亏去年下半年赚了很多,才没亏啥,不然……看看那些人还敢把首付投进股市吗?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小玩一下而已差不多!
查看原文股市是吃人不吐骨头,买股票和赌博差不多,没任何技术含量,越觉得自己会看图死的越快😱
2017/05/27回复

mmuser:
英雄所见略同啊!👍看着最近几天股指反弹,却还有大把个股开盘就闪崩跌停的局势,就明显感觉大有问题。我同事普遍亏40-50%。我是幸亏去年下半年赚了很多,才没亏啥,不然……看看那些人还敢把首付投进股市吗?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小玩一下而已差不多!
查看原文我最蠢的决定就是 15年7月从股市出来 没有立刻买房 如果今年3月才买 哭死 前年买租金都够供了 现在不用供那么累了
股市我也觉得还要跌 至于时间不敢妄断 得看跌幅 要是下半年跌得多确实有可能见底 但还是震荡 就要推后见底时间 了
股市我也觉得还要跌 至于时间不敢妄断 得看跌幅 要是下半年跌得多确实有可能见底 但还是震荡 就要推后见底时间 了
2017/05/27回复

mmuser:
你这个结论没错-他们的房子未来都是子孙的。但我觉得,一线城市的需求拐点,显然不是现在,至少在2030年前后。一线城市,大把人要是买得起,哪个不想在这里安家落户?绝大部分只是无奈买不起。淘汰了一批(买不起,年纪大了不得不回家),下一批毕业生接着进来……继续重复昨天淘汰的故事。
查看原文不一定,宁波无锡比广州差多少,为什么一定要一线城市
2017/05/27回复

1,谈股市,股市是个技术活,普通人真不建议参与,真不建议。。。2,谈人口,人口才是决定房价的重要因素。放开二胎前几年会有个人口反弹期,但能不能改变现在的老龄化社会趋势,不好说。。我持悲观看法
2017/05/28回复

TVSEA22:
可能我没说清楚,搞得你麻烦找这么一大堆数据。我说的是居民人均用电量,总量肯定没北上高,毫无疑问
查看原文哦,广深的居民人均用电量高于北上!?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事情,请给出数据来源证明这个说法。
2017/05/28回复

开心魔法2012:
哦,广深的居民人均用电量高于北上!?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样的事情,请给出数据来源证明这个说法。
查看原文我不告诉你,可能是因为统计公布的人口不止那么多吗。中国的统计什么奇葩没有
2017/05/28回复

恩,是这样的。
中国现在要担心的是人口大幅减少,而不是增加,由于现在大城市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有些人都不想生,有些人是生不起,有些人生得起养不起。
放开二胎以后,即便是那些年纪大的为了赶上最后一班车集中怀孕、生成,新出生的人口也没有增加多少。按照这个趋势以后中国的人口会越来越少,汉族的占比会越来越低,老年化会越来越严重。
按照现有的人口结构,以后很多90后、00后都能从他们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里继承很多套房子,到时候房子更加没现在这么稀缺了。
中国各年龄段人口的统计数据,认真一看挺恐怖的:
70后人口总数是2.15亿,80后总数是2.28亿,90后是1.74亿,00后是1.26亿。
90后人口只有80后人口的76.31%,00后人口只有80后人口的55.26%。
还有段关于人口的文章,认真去看也有很多参考价值的:
但超低的人口出生率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却即将发生:从2013年起,中国经济将因人口问题而进入一个新的变局。
首先,中国人口的最大问题是:1990年后出生人口直线下滑,按照六普数据,1990年出生人口(六普存活,下同)有2800万人,是所有年龄段中人口最多的。结合小学入学人数,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数据虽然存在一定重报,但人口数量的高峰却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2800万的人口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从1963年起,中国人口维持了近30年的出生高峰期。这期间,每年出生人口平均超过2000万人。其中,1968-1970年和1988-1990年出生人口平均超过2600万人。1990年的人口高峰,就来自于1963-1970年期间的婴儿潮所形成的主力生育人群。
只是,婴儿潮果真像潮水一样,很快就退下去了。1995年的出生人口,只有1802万,比1990年减少1000万人!此后出生的人口继续下降,1999年-2003年这五年期间出生人口,年均竟然不到1400万,比1990年的高峰要少一半!
这样的数据,让人无法释怀。从1960年代起,中国经济和社会早已适应了每年新出生人口2000-2500万的规模,社会资源配置也长期以此为准。但1990年后,新生人口越来越少,1996-2010年,长达14年时间,没有任何一年新生人口(均指六普时生存人口)超过1600万人,其中还有4年不足1400万人。
这一个人口低生育低潮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小学教育上:1994-1996年,全国小学每年招生2530万人左右,随后,招生数量急速下滑,2000年起低于2000万,到2005年就不足1700万。10年时间,小学招生数量下滑1000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全国性的小学撤并、教师下岗、校舍荒废甚至于一些地方的希望小学也只有关门大吉。
2017/05/28回复

谈起形状很多人忘记了两个事实,一是在全国普涨的情况下,毕业生把家乡资金带入广州买个小两房甚至新房子并不难。
二是大家小看了小年轻的收入和薪水涨幅。计划买房的多是来自优质二三四线的入户小年轻和入职优质企业的毕业生,起薪一万以上的并不少,几年后二十万并不罕见。这些都是有资本短期内入职就买房的。
二是大家小看了小年轻的收入和薪水涨幅。计划买房的多是来自优质二三四线的入户小年轻和入职优质企业的毕业生,起薪一万以上的并不少,几年后二十万并不罕见。这些都是有资本短期内入职就买房的。
2017/05/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