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百科>松田道雄 著 (可以作为参考书吧,新妈妈在育儿方面有些不明白的可以在书中找,分龄段的介绍喂养方法,注意事项)<蒙特梭利育儿全书> 蒙特梭利 著(有些理念对育儿很有帮助,要多深入了解,我反复看反复理解,现在很多早教中心都在应用蒙氏的教育理念)<杜曼闪卡>是一种学习卡片,圆点卡用来教数学,还有字卡,百科卡.五线谱卡,国旗卡等,以闪读的方式,快速记忆法学习<玩具>听说蒙氏教具很贵,种类也多,就找了一些代替,如<木玩世家>的玩具用来开发智力.<户外活动>宝宝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小朋友,锻炼社交能力,语言沟通能力,长见识.<早教中心>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每周到早教中心学习一两次课.
两天没上来,,,一上来就看到这么多的家长帮忙将这个话题延续得火热朝天,真的很开心!也很感动!很抱歉失约大家了,,,自己的读书笔记还没正式开始写,,,这两天儿子病了,俺自己昨天半夜里也被送进了医院,,,还当了回水鱼,,,今天总算恢复了,可Q爸又倒了。。。真是有D邪乎,,,看来,不生病的智慧,咱还得好好研究研究!
最近天气变化频繁,Q妈一家多保重身体呀~~~~~~另外,最近一直在看一篇关于6岁前的宝宝不应进行灌输性教育的帖子,MW里的原贴是不建议对宝宝使用杜曼闪卡的,后面的跟贴里推荐的李网论坛里详细阐述了理由(我还没看完,看来4分一不到,就已经头大了几圈)但看之前的几个帖子都有推存杜曼,疑惑中。
好开心有这样一个平台,让各位妈妈一起学习育儿经验,太谢谢勉之妈妈了。我也是刚刚开始给囡囡寻找相关有用并且好的书,希望以后看完之来再来说说感受。但现在,现问有经验的妈妈介绍一下比较好的朗读书籍。大家一起加油。谢谢.[ 本帖最后由 sukinick 于 2008-11-26 14:51 编辑 ]
1.《发现母亲》怀孕时看的,很幸运在合适的时候看到合适的书,呵呵,建议准备要宝宝的妈妈看看。2.〈0~3岁同步成长手册〉可以参考,不过我儿子不能完全按书上要求做到。3.〈定本育儿百科〉日本的4.〈育儿百科〉美国的5.〈0~6岁指导手册〉不知道有没有记错书名,呵呵。2~5本书我都参考着看,取自己觉得好的,比较符合自己宝宝实际情况的来实行。6.孙瑞雪的〈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看了深受启发。7.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还上了她的网站,让我成长不少。8.小巫的〈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国际化视野中的教育感悟〉。9.巴豆〈孩子,我应该这样爱你〉,相当于实操手册,很实用。10.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近段时间忙,还没看完。11.〈窗边的小豆豆〉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佐贺家的嬷嬷〉这本说不上是育儿方面的书籍,自己看着里面有许多的哲理而已。12.〈儿童经络手册〉〈求医不如求己1,2〉这些只为了宝宝生病时没那么手足无措而买,有些比较复杂,宝宝现在小也不配合,捡些觉得有用的用用,呵呵,准备买〈不生病的智慧〉。13.〈朗读手册〉让我现在天天晚上睡觉前给宝宝读书。14。〈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了的书。15。冯德全的好象也买了3,4本,〈儿童视语开发一本通诵读本--冯德全新编0岁方案〉〈都市白领育儿手册〉?还有他的精华本,具体书名忘了。16.〈亲子关系全面技巧〉这个还没看。17.养育孩子锦囊妙解(1001条养育难题解决方案最新版)/父母必读杂志养育系列图书,这本也开始看。暂时就记得那么多了,书名可能有些未必对的。
我也看了好多书,市面上热门的都看过。李跃儿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感觉离我比较遥远,不过还是有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李跃儿是画家出身,可能更加关注画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孙瑞雪的《爱和自由》,看过好几遍,宝宝一岁前看的时候,感觉非常不错,知道了要多给宝宝自由,触觉口欲期这些;等宝贝渐渐成长,再看,就觉得一般般了。蒙台梭利的《三岁决定一生》系列,感觉很不错,感觉国内很多书籍都以此书为源头小巫《让孩子作主》,《给孩子自由》,《与孩子划清界限》,对我的影响最大,完全颠覆传统的育儿观念,并且将父母对孩子的一些心理投射作了阐述,很好的一套书,适合不同年龄的家长阅读。《与孩子一起成长》,这个书也不错,不过更象是一部母亲为儿子写的传记,成功的个案。其实孩子是否上哈佛这些外在的光环不重要,感觉内心的建设更重要。并且,如何好好地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一点作者做得相当不错,值得学习的。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冲着龙应台去的,发现全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好孩子99%靠妈妈》,不太记得内容了,只觉得这名字,让俺的责任心更重了些。《发现母亲》,记得首页写的,改变世界的,是女人推摇篮的手,大概这个意思,原来母亲这个职位这么重要,担负着一个人人格健康成长道路上的最重要角色,值得一看。冯德全的早教全集,不太喜欢,跟我个人的教育理念不太相符,感觉叙述非常哆嗦,看着累。挑着看的。池莉的《怎么爱你也不够》,《来吧孩子》,看第一本书的时候,是怀孕的时候,甜蜜的看完的。第二本已经看得有点沉重了,讲池莉的理念如何跟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有冲突,最后在迂回屈就中和女儿一起选择了第三条路。觉得我们还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能够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又能多一点开放灵活自由的东西,现在想这些还太早,只能说,希望以后会更好。孙云晓的书,不喜欢看。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帖最后由 爱然然的鱼 于 2008-11-27 12:5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