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看完了大家的帖子,深有感触。一改光看不说的恶习,也留个印先!所谓精英教育,我个人持保留态度!何谓精英?大家都以奥巴马为例子。看我先生每日在家读奥巴马的宣誓词,想必也很崇拜(没有问过他)。我个人认为,精英们是否真的有我们常人看到的那样风光无限,快乐自在,那到未必。我的理念是:只要他将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是一个身体、心理双重健康,能够充分享受生命之乐的人,我对他的全部期望就满足了。所以,我对儿子的教育(1岁九月)基本以自由为主。从教育实践来看:数学、语言的教育上比较成功,基本上他会说话就能够念诗、数数,英文极其差,发音极不标准,但我也从未强迫他学习。应变能力较强、大方,性格比较好,逗人喜爱。但是,这所有的东西,我从无强迫,都是在陪他玩的时候讲给他听的。如果他说不要,就绝不多说。顺其自然,这点最重要。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及经验来看,中国的教育普遍让人在求学阶段就用尽全力,以至于后劲不足,所以中国孩子尽管学习好,但在发展力、想象力上普遍欠缺。所以我对儿子的期望是,能够一直保持比较考前集团就行,不必事事争先,不必倾尽全力,能够把多余的能力与精力用来发展旁的才能。上名校,我期望儿子能够一直在名校。其实,据在名校教书的同学讲,那里的孩子智商比较高,所以学习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辛苦。同时,在一群高智商的环境中,也可以让孩子互相促进。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个宝宝的智商程度足够承担这一切,否则不必让他太辛苦但我也有很多困惑:听说华师附小的作业很多,对于要不要让儿子上那个学校很犹豫。不希望让他的童年耗在作业中了。
说起钟琬婷,其实只是注重子女教育的新移民的一个例子。至少她的英语学习,父亲是下过一番功夫的,连续几年每天一个小时的辅导,还要生动活泼,不是件易事,据说钟沛光是英语教学法书籍就看了三十多本。比较教学成果,专业的英语老师也未必教得这么有成效,这其中还蕴含了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爱,是旁人难以比拟的。有这样投入的父母,孩子的学业自然不会逊色,这是比择校更具影响力的家教,当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精力有能力可以做到。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深受父母和环境的影响。有父母无为而治,孩子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成才的,更多的是父母积极参与到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多方面创造条件,促进孩子顺利发展。
乐乐妈-冰: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不是炫耀的物品。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不做坏事,不走歪道就行。为什么一定要他会这会那,社会竞争还不是我们这些大人强加进去的,难道不会弹琴,不会演讲,就会世界灭亡?现在多少高学历的人心理不正常,多少高校的学生自杀,如果这样,我宁愿他是个快乐的文盲。查看原文极度同意。我只希望孩子快乐健康。我家小猪以我和老公的遗传,还不至于太蠢。以后他人生的路想怎么走由他来决定,我不会给太大压力给他,更加不会拿他去与别人比,各人头上一片天,快乐就好。
深夜还守在这儿一口气读完了这个好贴,因为它可以让我再次认真的思考对女儿未来的教育。究竟怎样教育孩子才成功?其实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因为父母自身对教育的认知的不同,我们身上的东西总是会不自觉地影响到下一代,因为早期我们是在替孩子做出教育方式的选择。所以不用太多的去跟别人比较,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大的影响是家庭而不是学校,因为家庭的影响是持续的,而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不会持续一样,所以我们要坚信孩子会成为你希望的那种人,因为我们会持续不断的把自己的观念付诸实践。我自己因为自小没怎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还可以,一直在父亲的赞许中生活,因此现在的我比较自信乐观,也敢于选择。因此我只希望我的女儿以后能成为一个身体健康,懂得爱护自己,能乐观的驾驭生活的人,因为至于成就,永远都没有标准,快乐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最高标准。我没有让女儿早教,但是我愿意放弃好的工作做了两年的全职妈妈,那是因为我对教育的认知就是尽可能让自己好的情绪状态去培养女儿乐观的天性,并且在快乐中让她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总结,想必这样以后的成绩也不会差到哪里。其实成绩只是表象的结果,但不是根本的目的。如果一个人优秀,大部分成绩也不会很差,但是优秀的高材生也有很多后期表现不怎么样的。赫赫,随意说了几句,只是讨论而已。
乐乐妈-冰: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不是炫耀的物品。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不做坏事,不走歪道就行。为什么一定要他会这会那,社会竞争还不是我们这些大人强加进去的,难道不会弹琴,不会演讲,就会世界灭亡?现在多少高学历的人心理不正常,多少高校的学生自杀,如果这样,我宁愿他是个快乐的文盲。查看原文我来顶这个, 我也是这样想的,只要她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已经心满意足。 不会强加要求她每次考试都要科科100分,我希望我只是可以引导她自己去学习,引导她学完以后去如何实践。试问一下现在MW 这么多的妈妈,出来工作以后有哪个领导是会问:你以前在哪个小学读的?在哪个初中读的?在哪个高中读的?每年考试排第几了吧![ 本帖最后由 猪宝菲 于 2009-3-30 23:38 编辑 ]
xuyang1668:以前就听别人说过,其实本地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太注重,你看送孩子去少年宫学习的本地人占多大比率呢?最近也在和公司的本地同事讨论这方面的话题,她们说在他们的意识中很少有送孩子去学这学那的概念。以前也有听说广东是文化沙漠的说法,我想这可能和本地人经济水平有关系吧,对很多本地人来说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很多外地人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出来的人来说,学习是他们脱离以前环境的最好甚至唯一办法。查看原文同意
xuyang1668:以前就听别人说过,其实本地人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太注重,你看送孩子去少年宫学习的本地人占多大比率呢?最近也在和公司的本地同事讨论这方面的话题,她们说在他们的意识中很少有送孩子去学这学那的概念。以前也有听说广东是文化沙漠的说法,我想这可能和本地人经济水平有关系吧,对很多本地人来说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对很多外地人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出来的人来说,学习是他们脱离以前环境的最好甚至唯一办法。查看原文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一定全对,本地人大部分都重视孩子教育,或许有些条件方面不允许的话,就不会让他们上很多的班,但是从教育方面来说,谁不想自己的小孩成长。我和LG都是本地人,但我也送小孩学琴和其他兴趣班。LG小哥两公婆都是本地人,人家也积极送小孩学这学哪的。但是如果在郊区的,没有这种条件的话,他们想学都学不了,因为要学琴学画等等兴趣学习,要找老师在郊区是很难的事。又如一些低收入的外来兄弟,他们都想自己小孩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条件不许呀,总的来说,学与课堂不直接联系的课程的情况来说,不是不注重,只是条件限制而已。
安缇妈妈:无论如何,自小出生、成长在番禺郊区楼盘的女儿已经度过了六年无比天真无知的时光,虽然间或也学了下琴呀画啊的,但绝对没有构成什么压力。好在够大方不怕丑,可以一次次抢着上台当着几十个大人小孩将不知所云的法语当韩语歌唱,编自己都不知道结局的故事……简直有谐星的潜质。不知道和城里的孩子比差距已经有了多少,我觉得就算和她同班那些并不是那么勇于表达的同学(就是邦邦以前那些羞涩天真的同学)比,她还有很多不足呢。也是有些阿Q,时光似流水已不可追,但我可以保证她绝对拥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不是说如果童年都不快乐一生就算不得快乐了吗?那有了这样一个快乐的童年,接下来的人生也可以汲取相当多的养份吧!查看原文我觉得 天真快乐的童年 是孩子最大的财富。到了该学习知识的时候,再适当引导就好了。 我对竞争力看得不重,希望她开心生活就好了
邦邦妈咪:其实有一部分是家长的问题,天河的家长由于是高素质新移民,打拼精神更强,给孩子就是示范榜样;但幼儿园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就是班里一群精英小孩的示范作用,比如一窝蜂的学钢琴:孩子在祈福的班,没几个孩子学钢琴;而现在的班,在精英小孩的带动下,没几个不学的;甚至报幼儿奥数、上识字黄金班等等都开始有了风气,在郊区幼儿园根本没有感觉甚至不知道有这些东西的,很多家长孩子真的好像活在真空的。[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3-30 10:25 编辑 ]查看原文这样也太累了吧,其实小孩长到大约初中的时候就会差不多的
看了大家的讨论,真的觉得很惭愧。我是个没有追求的妈妈, 我只希望女儿这辈子过的幸福简单,别太折腾!不过环境真的可以影响人,我们是大班下半学期来广州的,之前在老家我女儿学四个兴趣班,现在女儿才学一门。不过我觉得也很好啊,尤其样样三脚猫,不如好好专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