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
从番禺搬到天河,被城里的孩子震撼了!
87964467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kathylau:
如果LZ说得正确,我倒觉得城里的孩子挺悲哀,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年纪小小就得学这个那个..........
查看原文我同意,孩子的快乐会越来越少的,能给孩子多少快乐就给他吧,别从幼儿园开始就让他们活在压力之下,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精英吗?精英们的生活就是快乐惬意的吗?
2009/03/30回复

现在的小孩读书太辛苦了,没办法竞争太利害,家长都想孩子以后不被社会淘汰
2009/03/30回复

教育是不用讲的,城区肯定比番禺好,如果在老城区(越秀、东山)教育质素没得说,所以小孩读小学肯定要搬回东山。我以前也曾考虑到番禺买楼,后来发现不仅小孩读书问题,看病、生活成本等等都是大问题,所以还是赖在城区好了。
2009/03/30回复


差別肯定有
不過無LZ講得咁夸張
而且城區誘惑太大
單單睇幼兒園噶分別喺5夠噶
單單喺好噶一面喺5夠噶
你可以睇下城區噶學生幾多歲開始喺車站地鐵站拖手行街阿
2009/03/30回复

安缇妈妈:
不同的价值观在沟通,撞击勤奋上进不代表苦闷乏味,快乐童年也不是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路上,做家长的期待与指引是很重要的,财力物力的倾注,亲职教育的付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灵通都很了不起,更难的是家长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心中有目标,懂得取舍,不轻易随波逐流,能够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较优质的求学条件与途径。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充分不均衡的国度,太过理想的期待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己。
查看原文
[ 本帖最后由 xiao.cc 于 2009-3-31 11:54 编辑 ]
2009/03/30回复

添添妈:
我最近才看过这本书。有点不解因为她小小年纪就高分过了雅思,本来还以为能把英语当母语,这么优秀的才女,高二后会申请欧美的大学,没想到她确上的是HK的大学。不是说HK大学不好,而是觉得可笑,她父亲这么培养她,而最后完成的这个目标有点低。是父母的眼界问题?还是才女的才还不够?为何不去试试国际一流的大学?[ 本帖最后由 添添妈 于 2009-3-30 16:28 编辑 ]
查看原文调子定高了,确实难唱。
就算哈佛,又怎么样,刘亦婷进了哈佛也没什么光芒了啊
就算哈佛,又怎么样,刘亦婷进了哈佛也没什么光芒了啊

2009/03/30回复

还是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吧,期望越高,压力越大。没太多期望,就可以无为而治了。只要父母日后不把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去攀比,孩子也不因为有所差距而心生自卑就好。如果想要孩子各方面发展地很好,又没有足够的付出就不现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得失都很公平。极端一点的,看看郎朗的培养过程,就不会羡慕他今日的成就了。父母不一样的心态,塑造出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2009/03/30回复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成长过程,番禺和天河肯定有所区别的。
孟母教育孩子还三迁呢,能做出这样决定的父母本身就很有勇气,择学区为孩子教育是一种常态,之后孩子的成长主要还是孩子自己的造化。
孟母教育孩子还三迁呢,能做出这样决定的父母本身就很有勇气,择学区为孩子教育是一种常态,之后孩子的成长主要还是孩子自己的造化。
2009/03/30回复

植竣妈妈:
郊区与市区的教育异同,这是个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也很有探讨的价值,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了现今的局面,角度不同优劣不一,希望大家踊跃讨论.
查看原文说到这个话题,植峻妈妈算是典型的注重教育的新移民。在植竣身上,快乐童年和良好的早期教育并行不悖,上了小学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并没有感觉他承受各种学习的压力,就失去了快乐的童年。重要的是家长注意孩子各方面平衡发展,逐渐培养出自身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不可能生活在理想的完全没有竞争的真空里,理想和现实总还是要折中一下。
2009/03/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