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价值观在沟通,撞击
勤奋上进不代表苦闷乏味,快乐童年也不是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路上,做家长的期待与指引是很重要的,财力物力的倾注,亲职教育的付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灵通都很了不起,更难的是家长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心中有目标,懂得取舍,不轻易随波逐流,能够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较优质的求学条件与途径。
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充分不均衡的国度,太过理想的期待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己。
从番禺搬到天河,被城里的孩子震撼了!
87968467家有小学生
2008年夏,中考放榜,平时对教育问题不敏感的我破天荒的比较了一下:我们居住的祈福社区里的学校700分之上10几个人,而老公公司楼下天荣中学700分之上50多人,两个学校每级学生数量差不多,而天荣在天河也只是二三类中学,成绩还相差这么多,让我第一次对郊区城里的教学质量的差距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
因为孩子09年秋学期上小学,我们此时也决定了让孩子回城里读书,买了房子落了户口搬回天河,孩子幼儿园最后一个学期也在天河读。才上学一个月多一点,就被城里的孩子震撼了。记得在祈福读幼儿园(就是那个家长排队六天六夜抢学位的幼儿园),那里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非常纯真羞涩,乖巧感觉甚至有点愚钝,每次开放日,能主动表演节目或者大方表现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而上周和孩子亲子游,见识到城里孩子的表现力:孩子班上的一小批男生唱歌、背诗、讲笑话,大方从容,真有点星光四射的感觉,确确实实被震撼了!
后来打听了一下,觉得城里的孩子和郊区孩子的教育还是不同的:
1、竞争力教育:城里幼儿园到中班大班,已经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有竞争力的学生了,郊区的幼儿园没有;
2、兴趣班,孩子城里幼儿园报的班多,比如孩子现在的班男生女生学钢琴什么的,基本上超过一大半,有几个男孩子还在星海音乐厅做过表演;祈福幼儿园孩子班上好像没有几个男生学的,仅有几个女生学;
3、知识面:城里的孩子很多感觉见多识广的感觉,大方活跃;郊区的孩子则单纯率真,哪知道这么多东西啊;
还有就是,为什么华阳、华景、陶育路、天府路这些小学这两年上升得这么快,看到这些孩子和那些家长我明白了,这些以高素质移民家庭后代为主体的小学,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怎么可能成绩不好呢?
其实,从内心来说,我觉得祈福孩子的幼稚单纯更可爱些,但是比较一下升学成绩我又不得不有些矛盾!不知道其他妈妈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3-30 10:07 编辑 ]
2009/03/30
全部回帖

kathylau:
如果LZ说得正确,我倒觉得城里的孩子挺悲哀,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年纪小小就得学这个那个..........
查看原文我同意,孩子的快乐会越来越少的,能给孩子多少快乐就给他吧,别从幼儿园开始就让他们活在压力之下,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精英吗?精英们的生活就是快乐惬意的吗?
2009/03/30回复
现在的小孩读书太辛苦了,没办法竞争太利害,家长都想孩子以后不被社会淘汰
2009/03/30回复
教育是不用讲的,城区肯定比番禺好,如果在老城区(越秀、东山)教育质素没得说,所以小孩读小学肯定要搬回东山。我以前也曾考虑到番禺买楼,后来发现不仅小孩读书问题,看病、生活成本等等都是大问题,所以还是赖在城区好了。
2009/03/30回复


差別肯定有
不過無LZ講得咁夸張
而且城區誘惑太大
單單睇幼兒園噶分別喺5夠噶
單單喺好噶一面喺5夠噶
你可以睇下城區噶學生幾多歲開始喺車站地鐵站拖手行街阿
2009/03/30回复

安缇妈妈:
不同的价值观在沟通,撞击勤奋上进不代表苦闷乏味,快乐童年也不是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路上,做家长的期待与指引是很重要的,财力物力的倾注,亲职教育的付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灵通都很了不起,更难的是家长做到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心中有目标,懂得取舍,不轻易随波逐流,能够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适合的,较优质的求学条件与途径。在教育资源严重不充分不均衡的国度,太过理想的期待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己。
查看原文
[ 本帖最后由 xiao.cc 于 2009-3-31 11:54 编辑 ]
2009/03/30回复

添添妈:
我最近才看过这本书。有点不解因为她小小年纪就高分过了雅思,本来还以为能把英语当母语,这么优秀的才女,高二后会申请欧美的大学,没想到她确上的是HK的大学。不是说HK大学不好,而是觉得可笑,她父亲这么培养她,而最后完成的这个目标有点低。是父母的眼界问题?还是才女的才还不够?为何不去试试国际一流的大学?[ 本帖最后由 添添妈 于 2009-3-30 16:28 编辑 ]
查看原文调子定高了,确实难唱。
就算哈佛,又怎么样,刘亦婷进了哈佛也没什么光芒了啊
就算哈佛,又怎么样,刘亦婷进了哈佛也没什么光芒了啊

2009/03/30回复

还是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吧,期望越高,压力越大。没太多期望,就可以无为而治了。只要父母日后不把自家孩子和其他孩子去攀比,孩子也不因为有所差距而心生自卑就好。如果想要孩子各方面发展地很好,又没有足够的付出就不现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得失都很公平。极端一点的,看看郎朗的培养过程,就不会羡慕他今日的成就了。父母不一样的心态,塑造出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2009/03/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