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不及时确立“我的”这个概念,我们就没有自我。不知道什么属于我们,我们可以支配什么、应该对什么负责,我们就无法发展责任心,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资源。因此,我们应当尽力保护儿童“所有权”的建立和发展,让他们确认自己的“财产”不会受到随意侵占。
孩子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首先要建立自我意识,建立我、你、他的关系,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分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要为了面子而强迫孩子分享,让孩子感到恐惧和痛苦。
让孩子分享之前,一定要征求孩子的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则尊重孩子的意愿,告诉另一方“很抱歉,他不同意”。切忌家长说了算,为了显示大方而替孩子做主,把玩具交给他人,或者指令孩子“一起玩儿”。
[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gz 于 2009-8-8 23:24 编辑 ]
小巫的书 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接纳孩子
18651218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yangminggz楼141楼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42楼
在家里,让孩子分清每个人的所有权,未经许可,不能随意翻动父母的私人物品;在外边,拿到他人玩具之前,一定要征得对方同意。
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轮流”“等待”等规则,比如在游乐场,大家轮流玩秋千,谁先拿到谁先玩儿,后来的小朋友要等待。
出去时,多带一些玩具,包括一些孩子不那么在意的玩具。首先让孩子学会“交换”,有助于孩子学会分享。
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霸道”的标签。理解、接纳孩子此刻对于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难是正常的,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长。
帮助孩子学会遵守“轮流”“等待”等规则,比如在游乐场,大家轮流玩秋千,谁先拿到谁先玩儿,后来的小朋友要等待。
出去时,多带一些玩具,包括一些孩子不那么在意的玩具。首先让孩子学会“交换”,有助于孩子学会分享。
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霸道”的标签。理解、接纳孩子此刻对于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难是正常的,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长。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43楼
在群体接触中学分享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儿子刚满两岁那年的复活节,我们去朋友家吃饭。那天一共有三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在场,都带了一些自己的玩具。孩子们到了小主人的卧室,先是各自为政,各玩各的;慢慢地熟络起来之后,他们开始交换玩具,你玩玩我的,我玩玩你的;最后,大家都对小主人的木制火车轨道发生兴趣,于是三只小脑瓜凑在一起,开始着手兴建。
我们六七个成年人坐在楼下,吃着聊着,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受到孩子的干扰,连高声音的说话都没有。每次我去看他们,都见他们在合作铺设火车轨道,用积木搭建火车站,并且都把自己带去的汽车、火车等玩具贡献出来。三个娃娃互相配合,十分默契,有几次他们还轮流下楼来取所需要的东西,随后又安静地继续工作。
纵观多年的咨询经历,最令学步儿家长担忧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不肯分享。家长们内心都非常希望孩子慷慨大方、乐于分享,有些时候在众人面前,往往为了面子,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替孩子做主,强迫孩子分享,给孩子带来伤害。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儿子刚满两岁那年的复活节,我们去朋友家吃饭。那天一共有三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在场,都带了一些自己的玩具。孩子们到了小主人的卧室,先是各自为政,各玩各的;慢慢地熟络起来之后,他们开始交换玩具,你玩玩我的,我玩玩你的;最后,大家都对小主人的木制火车轨道发生兴趣,于是三只小脑瓜凑在一起,开始着手兴建。
我们六七个成年人坐在楼下,吃着聊着,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受到孩子的干扰,连高声音的说话都没有。每次我去看他们,都见他们在合作铺设火车轨道,用积木搭建火车站,并且都把自己带去的汽车、火车等玩具贡献出来。三个娃娃互相配合,十分默契,有几次他们还轮流下楼来取所需要的东西,随后又安静地继续工作。
纵观多年的咨询经历,最令学步儿家长担忧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不肯分享。家长们内心都非常希望孩子慷慨大方、乐于分享,有些时候在众人面前,往往为了面子,而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替孩子做主,强迫孩子分享,给孩子带来伤害。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44楼
我总是告诉家长们,对于一个学步儿来说,“自私”是一个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因为学步儿正在建构自我意识,正在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其次,他们尚未掌握“借”与“还”这种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还能完璧归赵,而是片面地认为一旦离开手边,就意味着丢失。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首先要建立自我意识,建立我、你、他的关系,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一般来说,儿童要到4岁之后,才能做到心甘情愿的分享。
不过,理解并接纳儿童这种特性,并非意味着我们束手无措,放任孩子“小气”下去。建立孩子的分享意识,也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参与。参与的方式之一,就是巧妙地给孩子创造分享与合作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在自由玩耍中,自发产生分享与合作的需求。孩子不肯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儿童总是在成年人严格监督下,因为害怕冲突而不允许他与小伙伴多接触,那么他也不会有分享的需求和愿望。
不过,理解并接纳儿童这种特性,并非意味着我们束手无措,放任孩子“小气”下去。建立孩子的分享意识,也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参与。参与的方式之一,就是巧妙地给孩子创造分享与合作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在自由玩耍中,自发产生分享与合作的需求。孩子不肯做一件事情,往往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儿童总是在成年人严格监督下,因为害怕冲突而不允许他与小伙伴多接触,那么他也不会有分享的需求和愿望。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45楼
事实上,在学步儿时期,儿童的玩耍也进入了一个分水岭:他们开始将其他小伙伴融入自己的游戏世界里,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感受,用一句术语来形容,就是他们开始了“去自我中心化”历程。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同时放松心情,放手让孩子在自由玩耍中,发现分享的必要,体验分享的快乐。
我们信任孩子,孩子就会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发明独特的分享办法。一天我去儿子的学校开家长会,看到他和同学们正在玩荡杆器械,上边只能站一个人。于是他们发明了这样一个游戏:谁爬上去,就要承受大家的推搡,站不住掉下来,就换别人上去。孩子们哄闹着大笑着,其乐融融地分享着这一件好玩的荡杆。
我们信任孩子,孩子就会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发明独特的分享办法。一天我去儿子的学校开家长会,看到他和同学们正在玩荡杆器械,上边只能站一个人。于是他们发明了这样一个游戏:谁爬上去,就要承受大家的推搡,站不住掉下来,就换别人上去。孩子们哄闹着大笑着,其乐融融地分享着这一件好玩的荡杆。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46楼
为何宝贝如此“没礼貌”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靓靓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个聪颖可爱的漂亮姑娘。靓靓妈妈就像所有生下漂亮闺女的母亲一样,喜欢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在外,无论熟人生人,往往会止步惊叹小靓靓“这么漂亮”“这么可爱”。靓靓妈妈则催促女儿:“靓靓,叫阿姨!快叫阿姨好!”分手的时候再催促女儿:“说,阿姨再见!”
靓靓呢,原来倒挺乐意配合,见到谁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不会说话的时候,只要妈妈抬着她的小手,她就一晃一晃着打招呼;说“拜拜”的时候,她会飞吻、挥手道别。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夸奖她:“这孩子,真懂礼貌!”靓靓妈妈心里好得意。
有一天,靓靓带着心爱的小自行车到院子里玩耍,那是妈妈送给她的两岁生日礼物。刚下楼,碰见住在同院的妈妈同事黄阿姨。这个阿姨平常最喜欢逗靓靓玩了,这会儿凑过来:“靓靓,这车子好漂亮哎!谁给你买的啊?是你的吗?给阿姨骑骑好不好?”说着,伸手就去拿车。靓靓突然大叫一声“不行!”把身子扑在车上,紧接着用脚去踢黄阿姨。靓靓妈妈和黄阿姨对此毫无准备,都愣了一下,妈妈马上劝靓靓:“给阿姨看看你的车。”黄阿姨也应声说:“阿姨逗你呢,给阿姨看看吧。这样吧,你叫我,叫阿姨,我就松手了。”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靓靓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是个聪颖可爱的漂亮姑娘。靓靓妈妈就像所有生下漂亮闺女的母亲一样,喜欢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在外,无论熟人生人,往往会止步惊叹小靓靓“这么漂亮”“这么可爱”。靓靓妈妈则催促女儿:“靓靓,叫阿姨!快叫阿姨好!”分手的时候再催促女儿:“说,阿姨再见!”
靓靓呢,原来倒挺乐意配合,见到谁都是一脸灿烂的笑容。不会说话的时候,只要妈妈抬着她的小手,她就一晃一晃着打招呼;说“拜拜”的时候,她会飞吻、挥手道别。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夸奖她:“这孩子,真懂礼貌!”靓靓妈妈心里好得意。
有一天,靓靓带着心爱的小自行车到院子里玩耍,那是妈妈送给她的两岁生日礼物。刚下楼,碰见住在同院的妈妈同事黄阿姨。这个阿姨平常最喜欢逗靓靓玩了,这会儿凑过来:“靓靓,这车子好漂亮哎!谁给你买的啊?是你的吗?给阿姨骑骑好不好?”说着,伸手就去拿车。靓靓突然大叫一声“不行!”把身子扑在车上,紧接着用脚去踢黄阿姨。靓靓妈妈和黄阿姨对此毫无准备,都愣了一下,妈妈马上劝靓靓:“给阿姨看看你的车。”黄阿姨也应声说:“阿姨逗你呢,给阿姨看看吧。这样吧,你叫我,叫阿姨,我就松手了。”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47楼
谁知靓靓干脆放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使劲儿去掰黄阿姨抓住车的手。黄阿姨悻悻地放开手,靓靓妈妈感觉很丢面子。
哪曾想到,从此之后,再见到谁,无论妈妈怎样督促“叫啊,叫爷爷!”“说啊,阿姨好!”靓靓都沉着小脸儿躲到妈妈身后,紧闭着小嘴儿,不肯开口。妈妈只能自我解嘲:“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儿了。”
大多数家长都很在意孩子在外人面前的表现,尤其在“礼貌”方面,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遵从成年人制定的“礼节”:见了人要叫。为此,家长们教导、敦促、提醒乃至强迫孩子,而孩子们呢,却很少跟家长配合,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家长们很困惑:孩子为什么这么别扭啊?我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呢?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父母们犯了操之过急的错误。首先,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一个高大的陌生成年人,很容易形成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威胁。孩子看着陌生人,心里十分恐慌,本能地要以沉默来保护自己,我们督促他假装欢喜地去“叫”这个人,是不是强人所难?在孩子面前,大人平时就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示范社交场合的礼节,比如见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见等。平时在家里,家人之间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如“劳驾”“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等等。孩子吸收性的心智,会将这种礼貌内化,日后时机成熟,他自己准备好时,会自然融入行为当中。
哪曾想到,从此之后,再见到谁,无论妈妈怎样督促“叫啊,叫爷爷!”“说啊,阿姨好!”靓靓都沉着小脸儿躲到妈妈身后,紧闭着小嘴儿,不肯开口。妈妈只能自我解嘲:“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儿了。”
大多数家长都很在意孩子在外人面前的表现,尤其在“礼貌”方面,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遵从成年人制定的“礼节”:见了人要叫。为此,家长们教导、敦促、提醒乃至强迫孩子,而孩子们呢,却很少跟家长配合,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家长们很困惑:孩子为什么这么别扭啊?我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呢?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父母们犯了操之过急的错误。首先,对于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一个高大的陌生成年人,很容易形成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威胁。孩子看着陌生人,心里十分恐慌,本能地要以沉默来保护自己,我们督促他假装欢喜地去“叫”这个人,是不是强人所难?在孩子面前,大人平时就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向孩子示范社交场合的礼节,比如见面打招呼、分手道再见等。平时在家里,家人之间要注意使用文明语言,如“劳驾”“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等等。孩子吸收性的心智,会将这种礼貌内化,日后时机成熟,他自己准备好时,会自然融入行为当中。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48楼
其次,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并不理解“礼貌”的重要性,不知道为什么要“叫”人。这个陌生人也许对父母来说很重要,但是跟孩子自身却毫无关联。幼儿天性只对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发生兴趣,而对一个不知是谁的陌生人展示笑脸,不是一个自然、自发的行为。因此在他人面前,要把孩子当作一名与成年人平等的人,介绍给对方,比如:“这位是某某阿姨,她是妈妈的同事;这位是我的儿子某某。”这样既能让他人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也能帮助孩子熟悉、接纳对方,有助于孩子放松下来,自然地流露礼貌。
另外,孩子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表现对父母“面子”的重要性。他们不懂得怎样做是给父母增光的,怎样做是丢脸的。这些都是成年人的感受,跟孩子本身没有关系。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礼貌标准而批评他,给他施加压力,不仅是不公平的,也往往适得其反。如果不杜绝那些看上去友善的“逗”,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孩子对自己的财产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意识,对陌生人有戒备心,这是正常的,应当得到鼓励。成年人说要把他们心爱的玩具拿走,孩子不懂得这是开玩笑,而是信以为真,因此会奋起反抗。总是这样挨逗,孩子会对他人失去信任,产生严重焦虑和社交障碍。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温和地制止对方:“请不要这样逗孩子!”
另外,孩子也不能理解自己的表现对父母“面子”的重要性。他们不懂得怎样做是给父母增光的,怎样做是丢脸的。这些都是成年人的感受,跟孩子本身没有关系。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礼貌标准而批评他,给他施加压力,不仅是不公平的,也往往适得其反。如果不杜绝那些看上去友善的“逗”,对孩子就是一种伤害。孩子对自己的财产有一种本能的保护意识,对陌生人有戒备心,这是正常的,应当得到鼓励。成年人说要把他们心爱的玩具拿走,孩子不懂得这是开玩笑,而是信以为真,因此会奋起反抗。总是这样挨逗,孩子会对他人失去信任,产生严重焦虑和社交障碍。一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温和地制止对方:“请不要这样逗孩子!”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49楼
多接触才不认生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的孩子现在一岁半,白天爷爷奶奶、阿姨带,晚上下班主要我带。
他最大的问题是不与同龄小孩子互动。在家里你问他今天跟谁玩了,他会说出邻居小孩的名字,还会说要拥抱×××,可是出去了却绝不允许别的小孩碰他一下。他会远远地指着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拒绝过去跟别人玩;如果你逗别的小孩玩,他会拽着你离开,否则就不高兴;如果你要他跟别的小孩握手,他会藏起自己的手说“不”,然后叫你一起离开;以前玩玩具有小孩抢走,他就找大人,现在只要有小孩稍微接近他(不管是有意无意、善意恶意),他就会飞快地躲开……
总之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心理上还是对小孩子感兴趣的,却惧怕同小孩子交往。但是他和老人、成年人一点不认生,可以称呼别人,聊天,小区的人都很喜欢他。你认为我儿子在与人的交往上有问题吗?
我知道孩子受到了爷爷奶奶、阿姨的过度保护,也许我有些地方也做得不够好,那么是不是到了晚上我再按照对他有利的方式去引导他呢?这样孩子会不会矛盾?
如果这些方式都不可行,那我是不是就把他送去幼儿园?我该怎么办呢?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的孩子现在一岁半,白天爷爷奶奶、阿姨带,晚上下班主要我带。
他最大的问题是不与同龄小孩子互动。在家里你问他今天跟谁玩了,他会说出邻居小孩的名字,还会说要拥抱×××,可是出去了却绝不允许别的小孩碰他一下。他会远远地指着说出小朋友的名字,可是拒绝过去跟别人玩;如果你逗别的小孩玩,他会拽着你离开,否则就不高兴;如果你要他跟别的小孩握手,他会藏起自己的手说“不”,然后叫你一起离开;以前玩玩具有小孩抢走,他就找大人,现在只要有小孩稍微接近他(不管是有意无意、善意恶意),他就会飞快地躲开……
总之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心理上还是对小孩子感兴趣的,却惧怕同小孩子交往。但是他和老人、成年人一点不认生,可以称呼别人,聊天,小区的人都很喜欢他。你认为我儿子在与人的交往上有问题吗?
我知道孩子受到了爷爷奶奶、阿姨的过度保护,也许我有些地方也做得不够好,那么是不是到了晚上我再按照对他有利的方式去引导他呢?这样孩子会不会矛盾?
如果这些方式都不可行,那我是不是就把他送去幼儿园?我该怎么办呢?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0楼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隐藏在你自己的描述当中:“他和老人、成年人一点不认生,可以称呼别人,聊天,小区的人都很喜欢他。”显而易见,你儿子平时接触的成年人过多,和同龄人相处的时间过少。如果我们用鹅与鸭来分别形容成年人与儿童的话,就是你们家这只小鸭子,因为总是跟成年鹅朝夕相处,也误把自己当作一只鹅了,见到同类小鸭子,反而因为缺乏经验,而显得失去了交流交往的能力。
另外,我猜测你们家老人和阿姨可能在他与同龄人接触的时候,出于过度保护的心理,曾经无意间给过他一些负面的信息,让他对其他小朋友产生恐惧。这里边的情况我们无法了解,但是你儿子对同龄人的这种过激反应,总归还是事出有因的。
另外,我猜测你们家老人和阿姨可能在他与同龄人接触的时候,出于过度保护的心理,曾经无意间给过他一些负面的信息,让他对其他小朋友产生恐惧。这里边的情况我们无法了解,但是你儿子对同龄人的这种过激反应,总归还是事出有因的。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1楼
你说得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方面对同龄儿童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只会“平行游戏”,而不会“合作游戏”。孩子社交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关联到他们情商的发育以及未来的幸福。你目前的焦虑是有道理的。
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可以先挑选两三个比较合得来的家长和孩子,互相到家里拜访,周末一起外出游玩,让孩子们之间互相熟悉,在接触当中观察并意识到对方的需求和情绪。不要强求孩子具备成年人的道德标准,比如分享、谦让、合作,每次都准备好充足的玩具和食品,不至于让他们抢起来。
这么小就送去幼儿园的做法不可取。一岁半的孩子首先要建立和父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他的黏人表现其实是正常的。他目前处于严重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经验的极端,如果你贸然将他送去幼儿园,他则处于面对众多(比他大的)小朋友的另一极端,这样做,对于他的正常发展来说,适得其反。
如果有可能,尽量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可以先挑选两三个比较合得来的家长和孩子,互相到家里拜访,周末一起外出游玩,让孩子们之间互相熟悉,在接触当中观察并意识到对方的需求和情绪。不要强求孩子具备成年人的道德标准,比如分享、谦让、合作,每次都准备好充足的玩具和食品,不至于让他们抢起来。
这么小就送去幼儿园的做法不可取。一岁半的孩子首先要建立和父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他的黏人表现其实是正常的。他目前处于严重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经验的极端,如果你贸然将他送去幼儿园,他则处于面对众多(比他大的)小朋友的另一极端,这样做,对于他的正常发展来说,适得其反。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2楼
单亲的孩子更怕生吗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是单亲妈妈,两岁的女儿乖巧可爱,白天姥姥带,晚上和周末我自己带。孩子好像非常胆小,在家里行走自如,在外面玩时,有她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在我的鼓励诱导下,她会自己走路。除此之外,只要出门就要求抱,见到生人或者人多的地方更是如此。有时见到生人会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玩熟了才会好。我认为我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在我面前,她的要求我都会满足她,在姥姥那也是尽量满足的。经过不断的自我调整,我自己的心理比较稳定,自认为没有对孩子有过多负面影响。我担心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请教。谢谢!
从来信看,你女儿的表现都很正常。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见生人就有戒备心,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表现,孩子必须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玩熟了就能放松,说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挺好,并且能够识别什么是没有危险的地方和人。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对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应,跟对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应毫无差别的话,那我们才真是需要担心呢。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是单亲妈妈,两岁的女儿乖巧可爱,白天姥姥带,晚上和周末我自己带。孩子好像非常胆小,在家里行走自如,在外面玩时,有她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在我的鼓励诱导下,她会自己走路。除此之外,只要出门就要求抱,见到生人或者人多的地方更是如此。有时见到生人会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玩熟了才会好。我认为我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在我面前,她的要求我都会满足她,在姥姥那也是尽量满足的。经过不断的自我调整,我自己的心理比较稳定,自认为没有对孩子有过多负面影响。我担心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请教。谢谢!
从来信看,你女儿的表现都很正常。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见生人就有戒备心,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表现,孩子必须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玩熟了就能放松,说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挺好,并且能够识别什么是没有危险的地方和人。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对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应,跟对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应毫无差别的话,那我们才真是需要担心呢。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3楼
两岁的孩子,身心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表现得具有反抗心,另一方面又比以前更加黏人,这些都是正常的。你能够尽量满足她,相信她会成长得很健康。
你对孩子的担心,恐怕来自于单亲母亲普遍的一种焦虑,生怕单亲环境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有时候甚至过分补偿。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你不断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比较稳定,那么孩子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你对孩子的担心,恐怕来自于单亲母亲普遍的一种焦虑,生怕单亲环境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有时候甚至过分补偿。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你不断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比较稳定,那么孩子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4楼
有些孩子天生内向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的宝宝现在已经1岁9个月了,可是仍不会说话,社交能力很差,让我非常苦恼。宝宝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早产,体重不足,但都不严重(36周,4?9斤),5个月头才抬得好,10个月才会爬,1岁**走,整体发育滞后。5个月前的早教做得不好,但在医院做了评估后就比较注意平时的教育。
他看上去非常内向,从小就每天带他在小区里接触其他孩子,但一直以来他都不敢和其他孩子玩,有孩子走到他身边他都会害怕地走开或哭着要抱。别人拿了他的玩具不敢要回,给回他也不敢接,平时自己走路会避开孩子多的区域。曾经上过早教课,每次都在课堂上大哭,只好“退学”。8个月到1岁时,最喜欢玩圈圈类的东西,反复地转,反复地扔了又捡。有段时间特别迷恋瓶盖,睡觉都拿着,没有瓶盖就好像心神不宁。现在特别喜欢气球,但也只是扔和捡。
我总觉得宝宝是一个特别害怕失败的孩子,总是没有安全感,这是为什么呢?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改善他的“问题”。小巫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的宝宝现在已经1岁9个月了,可是仍不会说话,社交能力很差,让我非常苦恼。宝宝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早产,体重不足,但都不严重(36周,4?9斤),5个月头才抬得好,10个月才会爬,1岁**走,整体发育滞后。5个月前的早教做得不好,但在医院做了评估后就比较注意平时的教育。
他看上去非常内向,从小就每天带他在小区里接触其他孩子,但一直以来他都不敢和其他孩子玩,有孩子走到他身边他都会害怕地走开或哭着要抱。别人拿了他的玩具不敢要回,给回他也不敢接,平时自己走路会避开孩子多的区域。曾经上过早教课,每次都在课堂上大哭,只好“退学”。8个月到1岁时,最喜欢玩圈圈类的东西,反复地转,反复地扔了又捡。有段时间特别迷恋瓶盖,睡觉都拿着,没有瓶盖就好像心神不宁。现在特别喜欢气球,但也只是扔和捡。
我总觉得宝宝是一个特别害怕失败的孩子,总是没有安全感,这是为什么呢?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改善他的“问题”。小巫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6楼
看了你的描述,没有看到一个“问题”多多的孩子,反而只是看到一个相对正常的孩子,他无非比较内向害羞容易胆怯而已,这样的孩子有很多。跟开朗外向的孩子相比,他们更加安静,更喜欢独处,不愿意融入集体活动,对他人戒备心更强,也更容易感觉受到威胁,更容易流露出恐惧情绪,等等。
你的孩子刚刚1岁9个月,他还没有太多跟同伴交往的需求,即使在一起玩儿,也不大会出现合作游戏,而更多是平行玩耍,也就是说,各玩儿各的。他目前的黏人、怕生、躲避人多的地方,都是他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兼之他生性内向,有些标志性行为在他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仅此而已。
上天既然给了你这样一个孩子,比其他孩子看上去“弱”一些,那么既来之则安之。他是独一无二的,他需要你的接纳和保护,而不是盯住他的“问题”不放,总是想去纠正他。所以你也需要放松下来,好好地接纳、爱护、抚养你的孩子,按照他独特的需求和独特的成长轨迹去满足他,而不是要求他跟其他外向孩子都一样,更不要给他贴标签,比如自闭症、害怕失败、社交能力差,等等。
你的孩子刚刚1岁9个月,他还没有太多跟同伴交往的需求,即使在一起玩儿,也不大会出现合作游戏,而更多是平行玩耍,也就是说,各玩儿各的。他目前的黏人、怕生、躲避人多的地方,都是他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兼之他生性内向,有些标志性行为在他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仅此而已。
上天既然给了你这样一个孩子,比其他孩子看上去“弱”一些,那么既来之则安之。他是独一无二的,他需要你的接纳和保护,而不是盯住他的“问题”不放,总是想去纠正他。所以你也需要放松下来,好好地接纳、爱护、抚养你的孩子,按照他独特的需求和独特的成长轨迹去满足他,而不是要求他跟其他外向孩子都一样,更不要给他贴标签,比如自闭症、害怕失败、社交能力差,等等。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7楼
你可以帮助他循序渐进地进行改善,但是不要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他目前最需要的还是确认亲人对他的爱,他需要首先建立家庭的安全感,才能将注意力投向外界。你也需要看到他这种性格的优势,恐惧、谨慎、怕生,都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有些孩子对危险更加敏感,所以显得比较拘谨,不愿意做没把握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从成年人那里需要更多的鼓励、更多的耐心,也需要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儿童社交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开发完善的,而是需要在无数次的反复体验当中掌握,害羞的孩子则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多经验。他们不能马上接触很多人,而是首先要跟少数比较熟悉的朋友小范围接触,感觉有把握之后,才能接触更多人和环境。因此,与其带他去院子里随机接触邻居小朋友,不如将一两个比较熟识的小朋友请到家里来,在他比较熟悉而放松的环境里,跟为数有限的同龄人进行互动。等他掌握一些技巧和规律之后,再扩大交往的范围,也不要一下子人很多,一次五六个足矣,慢慢地等他再大一些,再成熟一些,可以接受更热闹的场合时,再带他去人多的地方。
相信孩子,也相信你自己吧。只要你放宽心接纳他,一般来说,婴幼儿时期害羞的孩子到了学龄期就会有很大改善。
相信孩子,也相信你自己吧。只要你放宽心接纳他,一般来说,婴幼儿时期害羞的孩子到了学龄期就会有很大改善。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8楼
孩子有进攻行为在所难免(1)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的儿子4岁多,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吃完晚饭就到花园去找小朋友。在游戏时小朋友之间会有一些碰撞、拉扯,也会跌倒摔跤,儿子的膝盖和手肘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在乎,我要看他的伤口也不让我看,还说“会好的”,爬起来继续嬉戏打闹。但当他把别的孩子撞到或打倒时,其他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比他年龄大的女孩也会这样)就会大哭,然后家长就会跑过来理论是非,当然觉得哭的一方是弱者,语气严厉地指责儿子:“每次都是你!你不要和她玩了!”还教训自己的孩子:“哭有什么用?他打你你就打他!”其实儿子并不是打人,也从没想过要打人,大家只是在玩耍。所以这时他会非常伤心,觉得受了委屈,自己走开,我叫他他也不理我。我就只有跟着他走,坐在花园的凳子上把他抱住安慰他。不过他一会儿就没事了,不再伤心。
我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达方面差别很大,男孩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肢体动作要多些,而且有时候出手也会比较重,这就会引起有些家长的误会,总以为儿子在欺负小朋友,要打人,实际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我知道他并没有做错,在玩耍的时候也难免会有纠纷,我想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但别的家长总是要出面,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受了欺负。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的儿子4岁多,特别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吃完晚饭就到花园去找小朋友。在游戏时小朋友之间会有一些碰撞、拉扯,也会跌倒摔跤,儿子的膝盖和手肘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在乎,我要看他的伤口也不让我看,还说“会好的”,爬起来继续嬉戏打闹。但当他把别的孩子撞到或打倒时,其他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比他年龄大的女孩也会这样)就会大哭,然后家长就会跑过来理论是非,当然觉得哭的一方是弱者,语气严厉地指责儿子:“每次都是你!你不要和她玩了!”还教训自己的孩子:“哭有什么用?他打你你就打他!”其实儿子并不是打人,也从没想过要打人,大家只是在玩耍。所以这时他会非常伤心,觉得受了委屈,自己走开,我叫他他也不理我。我就只有跟着他走,坐在花园的凳子上把他抱住安慰他。不过他一会儿就没事了,不再伤心。
我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达方面差别很大,男孩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肢体动作要多些,而且有时候出手也会比较重,这就会引起有些家长的误会,总以为儿子在欺负小朋友,要打人,实际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我知道他并没有做错,在玩耍的时候也难免会有纠纷,我想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但别的家长总是要出面,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受了欺负。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59楼
孩子不可能不出去玩,我很担心儿子以后在玩闹时又把那个爱哭的女孩弄哭了怎么办?儿子最喜欢那个爱哭的女孩,一看见她出来就马上过去找她,而那个女孩的妈妈又特别紧张自己的孩子,听不得孩子的哭声,所以也不喜欢我儿子和她女儿玩。面对这种情况,我该怎样处理呀?
你对儿子行为的理解非常到位,的确他属于那种身强力壮、活泼好动却又一不留神就引起别人误会的儿童。我自己也因为有一个跟你儿子相似的儿子,经历过目前你正在经历的一切烦恼。我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我的书《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里边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为了这里的读者方便起见,我摘抄一部分相关论述如下: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社会交往,也就是玩耍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都在所难免。攻击性行为在社交游玩当中浮现,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备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强干。事实上,能够显示一些进攻性或许是儿童社交发展的必经之路。
你对儿子行为的理解非常到位,的确他属于那种身强力壮、活泼好动却又一不留神就引起别人误会的儿童。我自己也因为有一个跟你儿子相似的儿子,经历过目前你正在经历的一切烦恼。我不知道你是否看过我的书《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里边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为了这里的读者方便起见,我摘抄一部分相关论述如下: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在儿童社会交往,也就是玩耍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哪种文化,进攻性行为都在所难免。攻击性行为在社交游玩当中浮现,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备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强干。事实上,能够显示一些进攻性或许是儿童社交发展的必经之路。
2009/08/08回复
yangminggz楼160楼
儿童交往当中,大约10%的游戏行为是roughandtumble play,两个或者多个孩子纠结在一起,身体冲撞,扭打摔跤。在这种游玩当中,孩子们体验自己的力量,发现自身的强度和限度,增强自信心,并且发展友谊,排出并调整“啄序”。
一个人,身体感觉越猛烈,情感的反应越强烈,情绪的发展也越健康。人类大脑的发育,首先发育的是感官,是各种生理感觉,尤其是触觉的发展。身体接触帮助儿童接触自己的情绪,体验、感受自己的情感。
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会变得没有感情,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不仅需要经常拥抱孩子,也应该多跟孩子进行扭打游戏,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己、找到疆界、建立自信。孩子们也喜欢互相拥抱,并且热衷于身体冲撞。
一个人,身体感觉越猛烈,情感的反应越强烈,情绪的发展也越健康。人类大脑的发育,首先发育的是感官,是各种生理感觉,尤其是触觉的发展。身体接触帮助儿童接触自己的情绪,体验、感受自己的情感。
一个什么东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会变得没有感情,冷漠畏缩,无法和他人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不仅需要经常拥抱孩子,也应该多跟孩子进行扭打游戏,有助于孩子发现自己、找到疆界、建立自信。孩子们也喜欢互相拥抱,并且热衷于身体冲撞。
2009/08/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