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进攻行为在所难免(2)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扭打碰撞对于男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男性大脑的发育、荷尔蒙的分泌,需要身体方面的冲撞接触。可以这样说,离开了扭打,男孩子的大脑就不会正常发育。另外,男性对感情的表达和抒发,与女性大相径庭,他们互相之间根本不会通过温柔的抚摸和甜蜜的话语来表示友好,一个美国妈妈这样说:“男孩子是用扭打、推搡、碰撞来表达温情的。”
Roughandtumble play具有普遍性,从幼年期到青春期,在世界各地——无论是印度、墨西哥、冲绳岛、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还是菲律宾、英国、美国——的孩子们身上都会体现。
小巫的书 开启孩子幸福的一生:接纳孩子
18646218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yangminggz楼161楼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62楼
我想,对于儿童行为的理解,你是没有问题的。你目前的烦恼在于如何应对其他家长的误会、指责和“算账”。你想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家长都这么开明;况且,自己解决问题对于强势儿童来说比较容易,对于那些弱势——不一定是天生的弱势,很多时候是家长保护过度而人为制造出来的弱势——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来说,就不那么容易接受这种态度了。当你面对一个不允许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并且态度比较强硬的家长时,最好别再坚持“自己解决”这个原则,找一些迂回的办法,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我建议你做这样几件事:
细心找几个不怕“打”的孩子及其家长,让你的儿子多跟他们交往,周末组织一些外出活动,大家多在一起玩儿。让你的儿子多跟强势儿童在一起互动,增进他们的友谊,从而淡化他跟其他弱势儿童的情感纠结。在缺少批评的环境中,让他接纳自己的天性,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常的。
我建议你做这样几件事:
细心找几个不怕“打”的孩子及其家长,让你的儿子多跟他们交往,周末组织一些外出活动,大家多在一起玩儿。让你的儿子多跟强势儿童在一起互动,增进他们的友谊,从而淡化他跟其他弱势儿童的情感纠结。在缺少批评的环境中,让他接纳自己的天性,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常的。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63楼
当弱势儿童的强势家长气势汹汹找来时,保护好你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们大声呵斥,你对他们道声歉,并且解释一下:“我儿子不是故意的,他还小,不知道轻重,很抱歉……”然后带孩子离开。你安慰孩子的举动很正点,孩子受了委屈,的确需要妈妈的同情和安抚。同时,妈妈坚信自己的孩子没有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心理财富。
你说儿子很喜欢那个爱哭的女孩,如果的确无法暗暗地将他们分离,那么你这个妈妈就要委屈一下,跟对方妈妈搞好关系。你不妨带着儿子去给那个小姑娘买点儿小礼物,送给对方,搞一些“笑脸外交”,并且在他们碰撞的时候,提醒儿子“轻轻的,别使那么大劲儿,她不喜欢你这么用力”。并且对小姑娘解释:“他不是故意的,他是太喜欢你了。”借此帮助他人理解你的儿子。小姑娘哭的时候,你也抱抱她,安慰一下,多赔些礼,礼多人不怪嘛!记住,你道歉并不等于在批评孩子,你可以只道歉,不批评;对方虽然此时占据了道德高地,但是长远来看,这样教育孩子的后果是弊大于利的。
我再次强调一下:在这种环境中,保护好你自己的孩子是第一重要的。你的确会承受很多压力和委屈,但是你的内心力量终究比孩子的大,你的肩膀比孩子的强壮,你需要为他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正常的儿童。用不了多久,你现在的付出就会得到回报——你会为这个世界抚育出一个开朗活泼独立自信具备强大人格魅力的人。
你说儿子很喜欢那个爱哭的女孩,如果的确无法暗暗地将他们分离,那么你这个妈妈就要委屈一下,跟对方妈妈搞好关系。你不妨带着儿子去给那个小姑娘买点儿小礼物,送给对方,搞一些“笑脸外交”,并且在他们碰撞的时候,提醒儿子“轻轻的,别使那么大劲儿,她不喜欢你这么用力”。并且对小姑娘解释:“他不是故意的,他是太喜欢你了。”借此帮助他人理解你的儿子。小姑娘哭的时候,你也抱抱她,安慰一下,多赔些礼,礼多人不怪嘛!记住,你道歉并不等于在批评孩子,你可以只道歉,不批评;对方虽然此时占据了道德高地,但是长远来看,这样教育孩子的后果是弊大于利的。
我再次强调一下:在这种环境中,保护好你自己的孩子是第一重要的。你的确会承受很多压力和委屈,但是你的内心力量终究比孩子的大,你的肩膀比孩子的强壮,你需要为他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正常的儿童。用不了多久,你现在的付出就会得到回报——你会为这个世界抚育出一个开朗活泼独立自信具备强大人格魅力的人。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64楼
第五章 规则,儿童健康发展的护卫
引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引言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近年来,很多父母接触到“爱和自由”的育儿理念,并付诸实施。有些父母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困扰:给孩子自由,是不是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约束孩子,是不是意味着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自由?孩子受到约束后,哭闹得厉害,我是不是伤害他了?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没有享受过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没有享受过真正的自由,没有和父母以及他人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疆界,所以当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爱和自由的度应该怎样把握。
简而言之,爱和自由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求必应、包办孩子的生活、听任孩子为所欲为。爱和自由不意味着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只要一哭闹,家长立刻乖乖“投降”,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这不是自由,而是娇宠,这样“惯”出来的孩子散漫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真爱需要我们保护孩子,保护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孩子过上有规律、有规则的生活。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65楼
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与责任相辅相成,有多大自由就要担负多大责任。大自然的安排是合理的,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他的“破坏力”成正比:孩子很小的时候,力量薄弱,不能对他的环境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恰是他到处爬到处摸的探索时期,我们在保护他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自由探索。孩子大一些,“破坏力”提高了,相应的规则也需要逐步引进,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围栏的测试——孩子们需要规则:一个校园里有非常宽阔的草坪,草坪的外围是学校的院墙。但是,成人发现孩子不会到很远的墙壁旁边去玩,而是集中在离教学楼更近的地方。当成人将墙挪近一些的时候,孩子们才开始放心地到草坪上去玩。这个测试说明规则对儿童至关重要,他们需要生活中存在明确的疆界,知道自己可以自由活动的范围,而不是没有限制。疆界让孩子感觉安全,否则,他的世界就会变得茫然、混乱、难以控制。
儿童需要成年人树立规则,因为规则给儿童安全感。曾经有人做过以下两个测试,生动地说明儿童对规则的需求。
围栏的测试——孩子们需要规则:一个校园里有非常宽阔的草坪,草坪的外围是学校的院墙。但是,成人发现孩子不会到很远的墙壁旁边去玩,而是集中在离教学楼更近的地方。当成人将墙挪近一些的时候,孩子们才开始放心地到草坪上去玩。这个测试说明规则对儿童至关重要,他们需要生活中存在明确的疆界,知道自己可以自由活动的范围,而不是没有限制。疆界让孩子感觉安全,否则,他的世界就会变得茫然、混乱、难以控制。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66楼
纸墙的测试——规则要严格执行:一个房间里,几面墙都是纸糊的,当孩子在房间里玩耍时,发现那些墙一推就倒,孩子们立刻对这个房间失去了安全感,这就如同父母给孩子的规则不够稳固一样。当孩子遇到规则,他可能会反抗父母,去推那堵墙,如果那堵墙是坚实稳固的,孩子就获得了安全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受到规范和保护的,知道规则是恒定的,而不是变幻无常的。如果墙是纸糊的,一推就倒,孩子就不知道边界在哪里,就会慌张失措。所以规则要坚定而温和地执行,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这面墙就轰然倒地:父母不是妥协就是大发雷霆,以武力和要挟来逼迫孩子就范,孩子也就失去了安全感。
即便坚持原则,态度也很重要,墙倒了不仅指父母妥协这一种情况,父母发脾气、威胁孩子,好像坚持了原则,但在孩子看来,这墙仍然是纸糊的,父母没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承受孩子的“推”,一推就崩溃。因此父母这堵规则的“墙”,必须在坚定之上给孩子温暖的感觉,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孩子心灵的作用。
即便坚持原则,态度也很重要,墙倒了不仅指父母妥协这一种情况,父母发脾气、威胁孩子,好像坚持了原则,但在孩子看来,这墙仍然是纸糊的,父母没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承受孩子的“推”,一推就崩溃。因此父母这堵规则的“墙”,必须在坚定之上给孩子温暖的感觉,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孩子心灵的作用。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67楼
树立规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全家生活有规律,吃饭、睡觉、游戏都有固定的时间和节奏。注意这里不是说只让孩子生活规律,成年人可以随心所欲,开夜车、睡懒觉。全家生活有规律,孩子才能真正过上有规律的生活。规律的生活赋予儿童安全感,规律的生活是规则的基础,生理周期稳定,帮助孩子规范行为、理解规则。
其次,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不要看到孩子的某种行为不合己意就要求孩子立刻改正,否则就感到是自己做父母的失败;也不要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心如刀绞、内疚自责,想办法哄住孩子、讨好孩子。父母和孩子划清疆界,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同时父母也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到底自己在担忧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的,单纯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是没有用的。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做那样的人。
首先,全家生活有规律,吃饭、睡觉、游戏都有固定的时间和节奏。注意这里不是说只让孩子生活规律,成年人可以随心所欲,开夜车、睡懒觉。全家生活有规律,孩子才能真正过上有规律的生活。规律的生活赋予儿童安全感,规律的生活是规则的基础,生理周期稳定,帮助孩子规范行为、理解规则。
其次,不要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不要看到孩子的某种行为不合己意就要求孩子立刻改正,否则就感到是自己做父母的失败;也不要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心如刀绞、内疚自责,想办法哄住孩子、讨好孩子。父母和孩子划清疆界,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同时父母也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恐惧,看看到底自己在担忧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的,单纯要求孩子遵守规则是没有用的。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做那样的人。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68楼
选择有规矩有原则的抚养人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的儿子今年两岁,之前一直是奶奶带着的,我和他爸爸只能在下班后陪着他。奶奶很疼孙子,事事都宠着他,他只要一哭,奶奶就说:“行行行行!”出去玩的时候也从不让他独立地玩,总是抱着他,以至于他不爱和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也不能和别的孩子分享。而且他特别依赖奶奶,谁一说他,他就说:“民民找奶奶。”这时奶奶也立刻把他抱过去,让他对我们的教育视若无睹。我和婆婆沟通过多次,都没有效果,婆婆说她不能说孩子,舍不得。
在无奈之下,我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的姥姥接来带孩子了。姥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是很严格的,看到孩子现在这样,认为孩子的问题很严重,也逐渐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刚开始奶奶走的时候孩子闹了几天,现在已经在逐渐地进步了。可是昨天奶奶来看他,今天早上他又开始哭闹了。我真不知道是应该让婆婆回来,还是应该耐心地和姥姥共同去改造孩子,先不让婆婆来看他呢?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啊?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的儿子今年两岁,之前一直是奶奶带着的,我和他爸爸只能在下班后陪着他。奶奶很疼孙子,事事都宠着他,他只要一哭,奶奶就说:“行行行行!”出去玩的时候也从不让他独立地玩,总是抱着他,以至于他不爱和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也不能和别的孩子分享。而且他特别依赖奶奶,谁一说他,他就说:“民民找奶奶。”这时奶奶也立刻把他抱过去,让他对我们的教育视若无睹。我和婆婆沟通过多次,都没有效果,婆婆说她不能说孩子,舍不得。
在无奈之下,我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的姥姥接来带孩子了。姥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是很严格的,看到孩子现在这样,认为孩子的问题很严重,也逐渐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刚开始奶奶走的时候孩子闹了几天,现在已经在逐渐地进步了。可是昨天奶奶来看他,今天早上他又开始哭闹了。我真不知道是应该让婆婆回来,还是应该耐心地和姥姥共同去改造孩子,先不让婆婆来看他呢?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啊?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69楼
我想,你自己已经给出答案了,就是“耐心地和姥姥共同去改造孩子”。如果孩子在姥姥和你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逐渐地进步了,那么你目前的问题,就不是你来信最后问的“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啊”,因为你还是知道怎样教育他的。
你的焦虑,恐怕在于怎样处理和孩子奶奶之间的关系。毕竟在头两年的生命里,奶奶是孩子的首要抚养人之一,祖孙之间感情很深,同时孩子对奶奶有强烈的依赖。对孩子来说,奶奶意味着一切都有人包办了,自己不需要经历任何负面情绪,只要一哭,奶奶就妥协,就能达到目的。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他只是习惯了并且很享受和奶奶的这种关系。
我认为的确不应该再将孩子的首要抚育权交还给奶奶,而是应该牢牢地把握在你和孩子姥姥手里,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来说,这是最上乘的选择。奶奶当然有权利来探望孙子,比如每个星期有一天的时间,在你和丈夫的陪同下,一起跟奶奶相处。这样你既可以及时制止奶奶的一些溺爱行为,也可以掌握儿子情绪起落的原因。
你的焦虑,恐怕在于怎样处理和孩子奶奶之间的关系。毕竟在头两年的生命里,奶奶是孩子的首要抚养人之一,祖孙之间感情很深,同时孩子对奶奶有强烈的依赖。对孩子来说,奶奶意味着一切都有人包办了,自己不需要经历任何负面情绪,只要一哭,奶奶就妥协,就能达到目的。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他只是习惯了并且很享受和奶奶的这种关系。
我认为的确不应该再将孩子的首要抚育权交还给奶奶,而是应该牢牢地把握在你和孩子姥姥手里,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来说,这是最上乘的选择。奶奶当然有权利来探望孙子,比如每个星期有一天的时间,在你和丈夫的陪同下,一起跟奶奶相处。这样你既可以及时制止奶奶的一些溺爱行为,也可以掌握儿子情绪起落的原因。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0楼
不要担心儿子见到奶奶后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给儿子一些时间来适应新的秩序:妈妈和姥姥跟他的时间最长,她们树立的规矩,他必须遵守;奶奶跟自己的时间短,对他的影响小。慢慢地,奶奶在儿子那里不是最重要的人,他习惯于遵守你们制定的规则,奶奶偶尔的宠溺,就不会给他带来长久的破坏。他还小,纠正一些习惯是很容易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特别谨慎把握的,是你们家与奶奶之间的关系。我不知道原来奶奶的过度溺爱孙子、拒绝接受你们的意见,是否包含了对你或者你丈夫的不满情绪?你们之间是否存在一些矛盾并且通过对孩子教养手段的对立而体现出来?你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看一看当初在对待孩子态度矛盾的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如果有,需要你去解决。即便没有,只是两代人对教育的认识差异,你也需要关注一下奶奶的感受,不要让奶奶感到你们“剥夺”了她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从而产生或者加深家庭内部的矛盾。你作为儿媳妇,不要和婆婆起正面冲突,多让你丈夫参与跟她的沟通。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特别谨慎把握的,是你们家与奶奶之间的关系。我不知道原来奶奶的过度溺爱孙子、拒绝接受你们的意见,是否包含了对你或者你丈夫的不满情绪?你们之间是否存在一些矛盾并且通过对孩子教养手段的对立而体现出来?你需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看一看当初在对待孩子态度矛盾的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如果有,需要你去解决。即便没有,只是两代人对教育的认识差异,你也需要关注一下奶奶的感受,不要让奶奶感到你们“剥夺”了她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利,从而产生或者加深家庭内部的矛盾。你作为儿媳妇,不要和婆婆起正面冲突,多让你丈夫参与跟她的沟通。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1楼
树立规则从家里开始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儿子两周岁,一个多月来经常出现拍人、挠人脸的行为,而且稍不如意就朝人吐口水。如在车上他用力掰开小哥哥扶他椅背的手、在公园里小朋友来摸他正在踩的水泥彩球他就想一脚踩去等,这些我还能够理解为他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会帮助他用语言而非行为来表达自我感受。有时他会毫无来由地舀起饭粒放到邻座小朋友衣领里、就餐时突然拍打邻桌陌生阿姨、我捉住他手说不可以之后他吐人一身、坐公交车上他想扯前座人的鬈发、我说不可以之后他又想吐口水……我们平时在家里对他挺宽松的,但这些确实伤害了他人的行为我总不可能不制止吧?我倒不会介意别人说俺们没家教而对他大动肝火,顶多也就是平静地说“不可以”,在道歉之后抱离而已,但我不知道他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还是我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据老师说幼儿园常有家长投诉说孩子被他欺负之类的情形,所以我一放寒假就请了假自己带着,希望多观察来了解问题的根源。可是我真的迷惑了,有时候看他这样我也很难过,除了等待和倾听、共情,我还能怎么做?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儿子两周岁,一个多月来经常出现拍人、挠人脸的行为,而且稍不如意就朝人吐口水。如在车上他用力掰开小哥哥扶他椅背的手、在公园里小朋友来摸他正在踩的水泥彩球他就想一脚踩去等,这些我还能够理解为他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会帮助他用语言而非行为来表达自我感受。有时他会毫无来由地舀起饭粒放到邻座小朋友衣领里、就餐时突然拍打邻桌陌生阿姨、我捉住他手说不可以之后他吐人一身、坐公交车上他想扯前座人的鬈发、我说不可以之后他又想吐口水……我们平时在家里对他挺宽松的,但这些确实伤害了他人的行为我总不可能不制止吧?我倒不会介意别人说俺们没家教而对他大动肝火,顶多也就是平静地说“不可以”,在道歉之后抱离而已,但我不知道他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还是我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据老师说幼儿园常有家长投诉说孩子被他欺负之类的情形,所以我一放寒假就请了假自己带着,希望多观察来了解问题的根源。可是我真的迷惑了,有时候看他这样我也很难过,除了等待和倾听、共情,我还能怎么做?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2楼
看了你的描述,有些情况还是不大清楚。比如,孩子对家里人也是这样吗?在外边发生“情况”时,当你把孩子抱离之后,他有什么反应?你说“不可以”之后有否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制止他行为之后有没有告诉他怎样做才是恰当的、被人接受的?有些时候孩子连续做出不恰当举动,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指导他并向他示范:怎样的行为才是恰当的。仅仅告诉孩子“不可以”还不够,还需要对他解释为什么,同时示范什么是“可以的”,不然他还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做。
实际上,对一个两岁的孩子直接说“不”(不可以、不要、不行)并非上策,因为他们尚不能理解这个字眼,也不能很好地化解因行动受阻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最佳方式是因势利导,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另外一件可以做的事情替代不可以做的事情。
不少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两岁左右,突然变得喜欢“打人”、喜欢招惹或者攻击他人、喜欢恶作剧,甚至吐口水、说脏话这些令我们既震惊又尴尬的不良行为居然也频频出现。这是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普遍发生的变化,进入生命第三年,大部分孩子已经走得比较稳,不再趔趔趄趄容易摔跤,也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而不是沿用成年人对他们的称呼,这是他们身体和精神的一个飞跃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并且发展,真正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然而,他们还不能确切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也没有把握很多社会交往规则,比如,前座阿姨头上的鬈发在你儿子看来就是一个好玩的东东,他就是想揪一把,却并不知道这是无礼的行为、阿姨也会感觉疼甚至因此而生气;把饭粒塞到小朋友衣领里,在他看来是很好玩的试验,却不知道小朋友不喜欢他这么做。
实际上,对一个两岁的孩子直接说“不”(不可以、不要、不行)并非上策,因为他们尚不能理解这个字眼,也不能很好地化解因行动受阻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最佳方式是因势利导,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用另外一件可以做的事情替代不可以做的事情。
不少父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两岁左右,突然变得喜欢“打人”、喜欢招惹或者攻击他人、喜欢恶作剧,甚至吐口水、说脏话这些令我们既震惊又尴尬的不良行为居然也频频出现。这是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普遍发生的变化,进入生命第三年,大部分孩子已经走得比较稳,不再趔趔趄趄容易摔跤,也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而不是沿用成年人对他们的称呼,这是他们身体和精神的一个飞跃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并且发展,真正把自己和他人分离开。然而,他们还不能确切地理解他人的感受,也没有把握很多社会交往规则,比如,前座阿姨头上的鬈发在你儿子看来就是一个好玩的东东,他就是想揪一把,却并不知道这是无礼的行为、阿姨也会感觉疼甚至因此而生气;把饭粒塞到小朋友衣领里,在他看来是很好玩的试验,却不知道小朋友不喜欢他这么做。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3楼
至于吐口水,这只是他不计一切想达到目的的最“狠”手段,既然手被捉住不能动,就让嘴来帮忙(咬人也是一种办法),而且往往能够引起别人最强烈的反应。有些孩子在公共场合举止“粗鲁”,是因为家人要求他做“乖宝宝”的压力过大,他明知故犯,以获得关注。这个原因在你这里不成立,因为你说家里对他比较宽松,那么我想很有可能是宽松过了头,从描述看,好像不良行为都是发生在外边,我猜测可能家里没有给他及时树立一些行为准则。
这些年来我发现,不少奉行“爱和自由”理念的家长容易忽视树立规则的必要性,或者感到难以把握自由与规则的度。孩子在外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如何化解受到挫折时的负面情绪,都需要首先在家里跟父母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和原则。孩子在家,难免与父母发生冲突,父母怎样巧妙地对孩子说“不”,怎样坚持原则而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怎样不用自己的情绪胁迫孩子就范,怎样用语言、倾听和共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价值观),都给孩子在外如何表现树立了榜样。有些父母在家对孩子宽松,孩子怎么折腾都行,到了外边,出于对环境和面子的考虑,要求孩子彬彬有礼、遵守秩序,这未免给孩子带来混乱。社交原则的树立,应该始于家里,在外边不被允许的行为,在家里也不能大行其道。内外一致的准则,让孩子容易接受和遵守。
这些年来我发现,不少奉行“爱和自由”理念的家长容易忽视树立规则的必要性,或者感到难以把握自由与规则的度。孩子在外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如何化解受到挫折时的负面情绪,都需要首先在家里跟父母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和原则。孩子在家,难免与父母发生冲突,父母怎样巧妙地对孩子说“不”,怎样坚持原则而不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怎样不用自己的情绪胁迫孩子就范,怎样用语言、倾听和共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价值观),都给孩子在外如何表现树立了榜样。有些父母在家对孩子宽松,孩子怎么折腾都行,到了外边,出于对环境和面子的考虑,要求孩子彬彬有礼、遵守秩序,这未免给孩子带来混乱。社交原则的树立,应该始于家里,在外边不被允许的行为,在家里也不能大行其道。内外一致的准则,让孩子容易接受和遵守。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4楼
我猜测你的儿子属于那种精力旺盛、爱玩爱动的活泼儿童,养育这样的孩子,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也的确需要练就一张“厚脸皮”。这并非意味着我们不用管孩子,只需坦然承受外人的非议就行了。你不当着他人的面训斥孩子,这很好,但仍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向孩子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是被他人接受的。比如他拍打别人,你可以一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一边说:“你喜欢阿姨是不是?看阿姨穿的衣服好漂亮,咱们轻轻地摸一摸,先问问阿姨能不能让我们摸啊?”我相信这个陌生阿姨不会拒绝你们的,你可以趁机握住孩子的手轻轻摸一下,对他示范什么是对他人恰当的接触。在公交车上,你握住他的手之后,说:“阿姨的鬈发特好看是不是?可是她不喜欢别人扯她头发,她会疼哦。你看,窗户外边那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转移视线之后,你还可以想别的办法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你们一起说说歌谣什么的。至于那个被塞了饭粒的小朋友,你可以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把饭粒清理出来,并告诉他这样做让小朋友很不舒服。
孩子到了3岁左右,这些办法可能不如以前见效,如果他还有“明知故犯”的时候,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可以在家里设立一个“反思角”,当孩子出现不恰当行为的时候,停止他正在进行的活动,将他抱到反思角,要求他在那里平静地坐5分钟。同时也告诉他,为什么现在要坐反思角。他坐反思角的时候,你全程陪伴他,因为这不是对他的惩罚,只是中断了活动让他平息下来,认识到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样在家里得到应有的训练,会有助于他在外的表现。
孩子到了3岁左右,这些办法可能不如以前见效,如果他还有“明知故犯”的时候,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可以在家里设立一个“反思角”,当孩子出现不恰当行为的时候,停止他正在进行的活动,将他抱到反思角,要求他在那里平静地坐5分钟。同时也告诉他,为什么现在要坐反思角。他坐反思角的时候,你全程陪伴他,因为这不是对他的惩罚,只是中断了活动让他平息下来,认识到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这样在家里得到应有的训练,会有助于他在外的表现。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5楼
慎用“time out”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问题就来了。在很多育儿书中都会提到一个惩罚叫time out。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每当他脾气无法控制时,我常用这个方法,很灵。现在儿子6岁了,他倒过来学会把这个方法用在我们的身上。 每次我们批评他, 或做了让他不高兴的事情, 他会马上跑到自己的房间或洗手间,把门关上,等一段时间才出来,如果出来后我们还说话, 他又把关门时间延长。如果事情是发生在街上,他会跑开,不肯跟我们在一起。听说一般小孩到青春期会跟父母有隔阂,会叛逆,像他这样的性格到那个年龄会反应更强烈吗?会喜欢离家出走吗?作为父母的我们,在他还年幼时要怎样教育和引导,才会尽可能避免事情向严重的方向发展?
希望我是在杞人忧天, 还望小巫老师指点指点。谢谢!
我不知道你以前用time out时,是怎样的情形。你表现得很生气吗?你把他关在门里不让他出来吗?你有没有用这种办法要挟他,强求他必须马上遵从你的意见?另外,你怎样对他解释这样做的道理?事后他明白吗?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问题就来了。在很多育儿书中都会提到一个惩罚叫time out。在我儿子小的时候,每当他脾气无法控制时,我常用这个方法,很灵。现在儿子6岁了,他倒过来学会把这个方法用在我们的身上。 每次我们批评他, 或做了让他不高兴的事情, 他会马上跑到自己的房间或洗手间,把门关上,等一段时间才出来,如果出来后我们还说话, 他又把关门时间延长。如果事情是发生在街上,他会跑开,不肯跟我们在一起。听说一般小孩到青春期会跟父母有隔阂,会叛逆,像他这样的性格到那个年龄会反应更强烈吗?会喜欢离家出走吗?作为父母的我们,在他还年幼时要怎样教育和引导,才会尽可能避免事情向严重的方向发展?
希望我是在杞人忧天, 还望小巫老师指点指点。谢谢!
我不知道你以前用time out时,是怎样的情形。你表现得很生气吗?你把他关在门里不让他出来吗?你有没有用这种办法要挟他,强求他必须马上遵从你的意见?另外,你怎样对他解释这样做的道理?事后他明白吗?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6楼
关于是否应该对小孩子使用time out(或者我们称为“坐反思角”),各路育儿专家意见并不统一,有些门派坚决反对使用这种办法。的确,time out运用不当,会令孩子感到他在受惩罚,往往他并不明白为什么受罚。有些家长没有了解time out的意义和正确的使用方式,在孩子折腾或者哭闹的时候,自己感到心烦意乱,于是把孩子生硬地推到一边儿,甚至关进小房间,“让他哭去吧”,试图用这种方式逼迫孩子就范,中止哭闹,听话乖巧。事实上,孩子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一方面,独处一室令他感到恐惧,父母拒绝陪伴他,更令他感到恐怖,所以很多父母发现这一招的后果是孩子哭得更厉害,没有几个父母能够忍心听下去,大多数都赶紧把孩子“解救”出来,time out宣告失败;另一方面,孩子并不会因此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只是感觉自己被父母从情感上抛弃了。那些“识时务”的孩子,出于求生本能,不禁马上埋没自己的感受,乖乖投降。
然而久之,孩子得到的信息是:负面情绪是不好的,父母不喜欢我的负面感受,我的感受是错误的,必须压抑下去。孩子为了承欢父母,就会抑制自己的感受,从而抑制自己的成长。表面上看,这种办法似乎见效,却为将来埋下隐患。当孩子大一些,体力更强的时候,这个法子会失灵。事实上,任何惩罚手段都不会取得长远的效应,反而容易令父母引火烧身,自食其果。
[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gz 于 2009-8-9 00:43 编辑 ]
然而久之,孩子得到的信息是:负面情绪是不好的,父母不喜欢我的负面感受,我的感受是错误的,必须压抑下去。孩子为了承欢父母,就会抑制自己的感受,从而抑制自己的成长。表面上看,这种办法似乎见效,却为将来埋下隐患。当孩子大一些,体力更强的时候,这个法子会失灵。事实上,任何惩罚手段都不会取得长远的效应,反而容易令父母引火烧身,自食其果。
[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gz 于 2009-8-9 00:43 编辑 ]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7楼
如果需要运用time out,恰当的方式是如我在上边那个问题里指出的,父母不要离开孩子,而是全程安静地陪伴他,等待他平息。这样的time out,就不带有惩罚意味,而仅仅是在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中止当时的活动,从而中止不良行为。
我不知道你当初是如何运用time out的,因此也无法判断你儿子现在的“反将法”是什么性质。如果儿子并不是用这个办法来要挟你们,迫使你们妥协,而真的是想自己安静一会儿,那他这么做,倒也不是很坏的事情。不高兴了,就自己呆一会儿,是一个很好的消气办法,强于当面大吵大闹;等心情平静了,再相处,有利于化解矛盾、修补双方关系。
我不知道你当初是如何运用time out的,因此也无法判断你儿子现在的“反将法”是什么性质。如果儿子并不是用这个办法来要挟你们,迫使你们妥协,而真的是想自己安静一会儿,那他这么做,倒也不是很坏的事情。不高兴了,就自己呆一会儿,是一个很好的消气办法,强于当面大吵大闹;等心情平静了,再相处,有利于化解矛盾、修补双方关系。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8楼
关键在于他出来的时候,你跟他说什么了。是接着说你们的道理(从而让他感到很不耐烦)呢?还是笑脸相迎,欢迎他重现,并且理解他说:“你刚才很生气,是吧?”或者在他将自己关起来的时候,隔着门对他说:“妈妈和你的观点不一样,你感到很生气,没关系,你自己呆一会儿吧,等你不那么生气的时候再出来,妈妈等着你。”如果他已经认字了,你也可以写一个温馨的小纸条,画一个大大的红心什么的,总之,让他明白你们之间的关系没有破裂,即便吵架了,你也还是爱他的。然后你耐心等他主动来找你。当你确认他不在气头上,你自己也平静下来之后,你们再好好谈谈。
如果是在外边,一定要注意他的安全。不必亦步亦趋地跟着他,有一段距离也行。总之让他知道,父母不会因此就不理他,甚至抛下他自己走掉。
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学会处理矛盾和冲突,到了青春期,他就不必使用极端的手段来反抗你们了,而是会采用更加建设性的方式。
如果是在外边,一定要注意他的安全。不必亦步亦趋地跟着他,有一段距离也行。总之让他知道,父母不会因此就不理他,甚至抛下他自己走掉。
如果你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学会处理矛盾和冲突,到了青春期,他就不必使用极端的手段来反抗你们了,而是会采用更加建设性的方式。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79楼
在生活中调整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女儿现在两岁半,吃饭说话思考生活自理等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但是让我们发愁的,就是两件事。
一个是她出门总让抱着。现在她体重是33斤,抱着挺费劲的,但是她就是不肯走,或者走一会儿就说累了,尤其在她姥姥那里。可是跟她爸爸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坚持自己走路。我们觉得她是在撒娇,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改变。
二是她总是要到晚上10点半以后才肯睡觉。如果周末玩得比较兴奋,没有睡午觉,晚上9点就会睡着。但平时在幼儿园中午睡2个半小时,回了家就总是很精神。我记得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14个小时的睡眠吧,她现在平均只有11个小时,会不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呢?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16:31 新浪读书
我女儿现在两岁半,吃饭说话思考生活自理等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但是让我们发愁的,就是两件事。
一个是她出门总让抱着。现在她体重是33斤,抱着挺费劲的,但是她就是不肯走,或者走一会儿就说累了,尤其在她姥姥那里。可是跟她爸爸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坚持自己走路。我们觉得她是在撒娇,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改变。
二是她总是要到晚上10点半以后才肯睡觉。如果周末玩得比较兴奋,没有睡午觉,晚上9点就会睡着。但平时在幼儿园中午睡2个半小时,回了家就总是很精神。我记得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14个小时的睡眠吧,她现在平均只有11个小时,会不会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呢?
2009/08/09回复
yangminggz楼180楼
怎么才能让她养成定点早睡的习惯呢?
关于第一种情况,其实这个现象挺普遍的,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喜欢被抱着。大部分孩子在学步期,也就是一岁到两岁之间吧,因为正在学习或者刚刚学会走路,都特别热衷自己走,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刻苦练习,乐此不疲。无论成年人怎样拉着拦着,都阻挡不了孩子挣脱我们怀抱向前冲的力量。很多父母或者老人担心孩子摔跤,主动要求抱,可宝宝却不领情,挣着扭着踢着踹着要下地自己走。由此可见,儿童在学习新鲜事物方面,具备强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然而一旦学会了走路,走得挺稳的了,成年人好不容易松口气,不用弯腰费力扶着拽着拉着扽着了,也不用时刻担心他会不会摔倒了,小家伙又改章程了:你们抱!
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走路这门技巧,就不那么全神贯注地去练习走路了,而是把那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跟父母的亲密关系上来。
关于第一种情况,其实这个现象挺普遍的,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段都喜欢被抱着。大部分孩子在学步期,也就是一岁到两岁之间吧,因为正在学习或者刚刚学会走路,都特别热衷自己走,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刻苦练习,乐此不疲。无论成年人怎样拉着拦着,都阻挡不了孩子挣脱我们怀抱向前冲的力量。很多父母或者老人担心孩子摔跤,主动要求抱,可宝宝却不领情,挣着扭着踢着踹着要下地自己走。由此可见,儿童在学习新鲜事物方面,具备强大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然而一旦学会了走路,走得挺稳的了,成年人好不容易松口气,不用弯腰费力扶着拽着拉着扽着了,也不用时刻担心他会不会摔倒了,小家伙又改章程了:你们抱!
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走路这门技巧,就不那么全神贯注地去练习走路了,而是把那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跟父母的亲密关系上来。
2009/08/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