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选择蒙氏的原因
不少比较早独立的人说,自己从来没经历过叛逆期,因为家长给予了充分的自由,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怎么叛逆?跟谁叛逆?
蒙氏幼儿园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
42850196幼儿园早教
最近翻翻《父母世界》杂志的过刊,2008年6月有蒙氏教育专题,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探讨蒙台梭利的理念和实践。看了一个小学老师的评论,有些疑虑豁然开朗。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是原文:“班上哪个孩子是从蒙氏幼儿园毕业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非常聪明,特别是数学思维方面非常灵活,但是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力都不是很好。按照蒙台梭利的教育原则,蒙氏班出来的孩子都能够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工作”。但是也许就是这种自己安排、自己学习的方式,使得孩子只能适应自己的节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当他们上了小学,需要按照老师的节奏进行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不适应。这是我的很多同行都认可的一种情况。”
看来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幼小衔接,有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也有小学的教育问题。蒙氏教育倡导有准备的环境,认为孩子吸收性的心智,不用成人灌输,可以从环境中学到很多东西(说白了就是在玩中学,自发的领悟),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蒙氏孩子的学习方式和传统学校老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生本教育不在此列)有一定冲突,可能让老师和家长比较头疼。我估计还有一层是因为蒙氏园的孩子看起来每天都在玩,没正经学个啥,其实在玩的过程中就吸收了很多知识,思维能力也比较强,刚上学会有点吃不饱。妥善引导,应该是可以改善的。
孩子早年的教育方式影响深远,记得以前看过一个中学老师说到好学生的几种类型,其中就包括蒙氏孩子。大意是说从分数上看,他们未必是面面俱到,最拔尖的一群,但确是学习兴趣最浓厚,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可能会表现得非常突出。另外又提到她对学生重视分数的看法:一旦学生以分数为重,缺乏学习兴趣,疲于竞争,就会感觉到无尽的压力,陷入恶性循环。从长远看,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为分数而学非常重要。原帖很长,发个链接给大家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51f450100gb6x.html 我很认同这位中学老师的观点。幼小衔接只是孩子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蒙氏孩子会有些不适应,但未必不能克服。而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专注力还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对于成长会有更持久的影响。我也曾随口和LG说起孩子以后幼小衔接有可能的情况,问他的意见,他完全不当回事。LG小时候个子高,安排到教室后面就坐,但看书多了眼睛近视,看不清老师板书,自然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专心听讲。但他由此培养了很强的自学能力,读书读个中上,工作后学习能力强的优势比较明显,倒也发展得不错。
注重孩子长期发展,希望孩子学习兴趣浓厚、自我学习能力强的家长选择蒙氏园不必太过虑。希望孩子上学严格按照老师的节奏学习的家长选择传统园会少一些焦虑。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10-3-5 02:01 编辑 ]
2009/10/10
全部回帖

jocelyn1025:
我一直是很听话的乖乖女,平心而论读书压力不算大,更多的压力来自家庭,青春期的冲突非常大,这个就不细说了。感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是更大、更深远!
查看原文2009/10/16回复

昔我往矣:
上边那个是我转贴过来的,我是想让大家看看,蒙氏教育的孩子在传统教育的学校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跟老师的关系处理现在我儿子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过去的幼儿园虽然没挂任何牌子,但是奉行的是蒙氏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老师要像孩子的妈妈一样,当他们做错了事,老师应该蹲下来,抱一抱,先安抚情绪,再提出应该怎么做,相信孩子有自我完善的能力今年转来广铁一幼,环境陌生,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同,加上儿子又性格内向,我发现他与那位每天早上不停地大声训斥孩子的保育员关系一直不能融洽(无论他做什么动作都会被训斥,或者冷眼瞪着他一点反应也没有)[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6 10:30 编辑 ]
查看原文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虽然我家还没有进入“实战状态",从看相关的书籍就让我开始担心了。
2009/10/16回复
昔我往矣:
这就是我选择蒙氏的原因不少比较早独立的人说,自己从来没经历过叛逆期,因为家长给予了充分的自由,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怎么叛逆?跟谁叛逆?
查看原文从这个角度讲,做个蒙氏家长比给孩子选择蒙氏幼儿园更重要!
2009/10/16回复

jocelyn1025:
孩子的痛苦看来是因为受到了成人不公正的对待。可以理解!估计大部分人成长中都有类似经历。我现在对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少事都还记得很清楚,可以说小学是我最黑暗的一个阶段。先是因为二年级转学,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比较孤立。七八岁的孩子就很会拉帮结派了,很久都没什么朋友,直到又有转学来的同学,同病相怜,就成了伙伴。印象中的老师都很严厉,经常拖堂,作业N多,错一个字罚写一百遍。常对学生说出很刻薄的话,真是难以消化!父母和老师大部分的时候同声同气,所以在家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常常挨打挨骂。以至于更大一点可以和同桌交换被打的经验:老爸打我打断了妈妈做衣服的木尺,被老妈要求不得再用她的尺子打我;他老爸用乒乓拍打他,打断了乒乓拍,晕!
我和他都还是所谓的聪明的“好学生”,如果是学得差的同学,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当众羞辱更是家常便饭,我们都很为他们难过。现在看看那时的黑白照,里面小小的我都看不到笑脸。心理常常盘算怎样的死法比较不痛苦。
7 如果不是胆小敏感,想不出不痛苦的死法,可能真就一命呜呼了!插一段——从这个角度看,胆小也不是坏事。建议“青靛蓝”看看《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之前论坛里九月微凉推荐过。可以好好看看其中的绿色卷“勇气和胆怯”的内容,当当读书上可以在线阅读。整套书不光对孩子有益,对成人也很有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事情,更有信心和技巧地面对人生。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给他多点尊重和自由就很不错,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来吧孩子》里能帮孩子减轻应试教育压力的父母更加难能可贵。我很怀疑,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现在的教师又能比当年的教师好到哪里去?他们有他们的工作,成绩不光是孩子的指挥棒,也是教师的指挥棒,焦虑是难免的。幼小衔接,或者在孩子成长的任何转折阶段,如果能让孩子觉得他不是孤独的,有父母在背后支持和鼓励他,理解并欣赏他,我想孩子会适应得好一些。[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1:55 编辑 ]
查看原文

谢谢推荐。
在与人交往方面,我家儿子不胆小。
我在掂量,是不是学生时代的乖孩子,成人后特别容易与“蒙式”产生共鸣,宝贝之?是不是学生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成人后并不稀罕“蒙式”?
在与人交往方面,我家儿子不胆小。
我在掂量,是不是学生时代的乖孩子,成人后特别容易与“蒙式”产生共鸣,宝贝之?是不是学生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成人后并不稀罕“蒙式”?
2009/10/16回复
青蓝靛:
谢谢推荐。在与人交往方面,我家儿子不胆小。我在掂量,是不是学生时代的乖孩子,成人后特别容易与“蒙式”产生共鸣,宝贝之?是不是学生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成人后并不稀罕“蒙式”?
查看原文也可以这么理解!压抑过和没有压抑过,对自由和尊重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觉得这是简单不值一提的事,却不知对有些人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享受。久病成医,对很多事情会想的更透彻!另外不知道你对蒙氏的了解有多少?我也是看着孩子成长,三年的时间,潜移默化,确实体会到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成人的问题,才有这样的认识,可能也还是很肤浅。如果不是真正的了解,自然没啥好稀罕的。
父母的成长过程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同,你不是他,也很难知道他的感受,他行为后面的理由。除非你是个高明的观察者!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3:13 编辑 ]
父母的成长过程和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同,你不是他,也很难知道他的感受,他行为后面的理由。除非你是个高明的观察者!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3:13 编辑 ]
2009/10/16回复
说人家好,不代表说自己不好!而是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很多传统的东东的确有智慧,但也要活学活用,不能作为教条。
前面陈志武教授的文章中提到:“美国的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被愚弄。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听到任何话都自然去怀疑、审视,然后去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话逻辑上、事实上或数据上是否站得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却是培养自主思考非常重要的开端。同时,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很清楚,给人以足够的说服力。”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欧美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础,是西方教育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对一件事的接受并非全盘接受,否定也并非全盘否定。有比较有鉴别地去看,才能看的更全面。中国人目前的教育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很多愤青,不分青红皂白,盲目仇外!不少家长和教师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有学生怀疑家长和老师,常常被视为大不敬。我觉得东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确实不同。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22 14:33 编辑 ]
前面陈志武教授的文章中提到:“美国的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被愚弄。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听到任何话都自然去怀疑、审视,然后去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话逻辑上、事实上或数据上是否站得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却是培养自主思考非常重要的开端。同时,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很清楚,给人以足够的说服力。”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欧美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础,是西方教育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对一件事的接受并非全盘接受,否定也并非全盘否定。有比较有鉴别地去看,才能看的更全面。中国人目前的教育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很多愤青,不分青红皂白,盲目仇外!不少家长和教师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有学生怀疑家长和老师,常常被视为大不敬。我觉得东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确实不同。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22 14:33 编辑 ]
2009/10/16回复

青蓝靛:
谢谢推荐。在与人交往方面,我家儿子不胆小。我在掂量,是不是学生时代的乖孩子,成人后特别容易与“蒙式”产生共鸣,宝贝之?是不是学生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成人后并不稀罕“蒙式”?
查看原文我分析自己,并不是因为曾经是个受压抑的乖孩子(这一点跟LZ不一样)所以比较推崇蒙氏
而是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思考人生,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从小到大最渴望的,就是如果有任何人能给我点指导就好了,我就不用走那么多的弯路,不用百思而不得其解,可是别人都当我是小孩
我没有怨我父母,而是从自身感受,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有能力搞掂的,思考反而更需要大人的引导,而正因为他们会思考了,大人才会对他们尊重,放手给他们以自由
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还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呢,跟蒙氏的关系不大
只是现在才知道,原来我的思想更贴近于蒙氏
而是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思考人生,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从小到大最渴望的,就是如果有任何人能给我点指导就好了,我就不用走那么多的弯路,不用百思而不得其解,可是别人都当我是小孩
我没有怨我父母,而是从自身感受,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有能力搞掂的,思考反而更需要大人的引导,而正因为他们会思考了,大人才会对他们尊重,放手给他们以自由
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还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呢,跟蒙氏的关系不大
只是现在才知道,原来我的思想更贴近于蒙氏
2009/10/16回复

只是现在才知道,原来我的思想更贴近于蒙氏
这也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好的教育有些观念是想通的,不同教育方法之间也有传承。从哪个途径学习教育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有真意,才能有共鸣!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3:46 编辑 ]
这也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好的教育有些观念是想通的,不同教育方法之间也有传承。从哪个途径学习教育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有真意,才能有共鸣!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0-16 13:46 编辑 ]
2009/10/16回复

昔我往矣:
我分析自己,并不是因为曾经是个受压抑的乖孩子(这一点跟LZ不一样)所以比较推崇蒙氏而是因为我一直都很喜欢思考人生,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从小到大最渴望的,就是如果有任何人能给我点指导就好了,我就不用走那么多的弯路,不用百思而不得其解,可是别人都当我是小孩我没有怨我父母,而是从自身感受,觉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有能力搞掂的,思考反而更需要大人的引导,而正因为他们会思考了,大人才会对他们尊重,放手给他们以自由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还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呢,跟蒙氏的关系不大只是现在才知道,原来我的思想更贴近于蒙氏
查看原文不认同。
这不是摆明了“尊重孩子是带附加条件”的吗?
我突然想到我的一个师妹,小学毕业考入我们当地的重点中学,初一时期末考曾5门功课满分,初中毕业免试升入高中部,高中毕业免试进入清华大学,大学毕业进入哈佛/耶鲁。不知道今天的她是否觉得曾经或者现在过得压抑?
对孩子,玩是天性,所以孩子时期最重要的事就是玩好、睡好。老百姓说“不要跟小娃娃一般见识”,“小娃娃是该这样的”,“小孩子脾气”等,都透露出对小孩子阶段的一定认识以及对孩子的宽容。
儿子有本书,讲鲨鱼的,鬼子在大标题“鲨鱼”前面搞了个副题——生命科学;还有本讲去商场买东西的,鬼子在大标题“和爸爸一起去购物”前面搞了个副题——经济管理。
我不得不感叹鬼子的聪明。
另外,说回“压抑、克己”,这是一个人具备的素质之一,适当的克己是需要的。
这不是摆明了“尊重孩子是带附加条件”的吗?
我突然想到我的一个师妹,小学毕业考入我们当地的重点中学,初一时期末考曾5门功课满分,初中毕业免试升入高中部,高中毕业免试进入清华大学,大学毕业进入哈佛/耶鲁。不知道今天的她是否觉得曾经或者现在过得压抑?
对孩子,玩是天性,所以孩子时期最重要的事就是玩好、睡好。老百姓说“不要跟小娃娃一般见识”,“小娃娃是该这样的”,“小孩子脾气”等,都透露出对小孩子阶段的一定认识以及对孩子的宽容。
儿子有本书,讲鲨鱼的,鬼子在大标题“鲨鱼”前面搞了个副题——生命科学;还有本讲去商场买东西的,鬼子在大标题“和爸爸一起去购物”前面搞了个副题——经济管理。
我不得不感叹鬼子的聪明。
另外,说回“压抑、克己”,这是一个人具备的素质之一,适当的克己是需要的。
2009/10/16回复

青蓝靛:
不认同。这不是摆明了“尊重孩子是带附加条件”的吗?我突然想到我的一个师妹,小学毕业考入我们当地的重点中学,初一时期末考曾5门功课满分,初中毕业免试升入高中部,高中毕业免试进入清华大学,大学毕业进入哈佛/耶鲁。不知道今天的她是否觉得曾经或者现在过得压抑?对孩子,玩是天性,所以孩子时期最重要的事就是玩好、睡好。老百姓说“不要跟小娃娃一般见识”,“小娃娃是该这样的”,“小孩子脾气”等,都透露出对小孩子阶段的一定认识以及对孩子的宽容。儿子有本书,讲鲨鱼的,鬼子在大标题“鲨鱼”前面搞了个副题——生命科学;还有本讲去商场买东西的,鬼子在大标题“和爸爸一起去购物”前面搞了个副题——经济管理。我不得不感叹鬼子的聪明。另外,说回“压抑、克己”,这是一个人具备的素质之一,适当的克己是需要的。
查看原文除了你前面说的那句不认同,后面你说的不都是在认同我的观点么?

2009/10/16回复

昔我往矣:
我儿子也是性格内向的,他不喜欢出门,不喜欢有客人和小朋友来玩,不喜欢跟家人以外的人交际
我同意小BB受家庭的影响大,这个影响会一直到读书,我儿子并没有上蒙氏早教,也没有读蒙氏幼儿园无论哪种教育,我家关注的就是让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别他这么内向,很容易受到打击你的孩子不愿意去尝试,这也是一种选择。鼓励和批评一样,都是对他的人生的一种干扰,到底那是你的期望,不是他的如果你尊重他,当他是与你一样平等的人,你会怎么做呢?[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0-12 17:41 编辑 ]
查看原文
以前我会去强调他做某事,但我发现你越强调,他越退缩,所以现在我基本上放之任之,我还是会和他讲道理,他愿意就按我说的做,不愿意,我也不勉强。发展到今天他变得很有性格,也就是平时别人说的“高斗”。他会自己选择要穿的衣服鞋子,玩耍的对象,甚至于其他接触的人和物,谁都可以不理,但一定不能不理妈妈,最近开始挑食了,我觉得自己已经越来越难说服他。当然,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很乖的,他坚持垃圾一定要丢在垃圾桶里,到时候睡觉了就一定要上床睡觉,睡觉前主动要求小便,从来不捡地上的垃圾吃,手脏了一定要洗干净才做其他事等等。我也很想请教各位,对于这么高斗得孩子我应该怎么教育?
2009/10/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