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聊一下广东人不知道为什么的优越感。

115871415谈天说地

    首先说明,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
     其实作为所有广东人其中的一员,说完下面这段话后,或许很多人要拍我的脑袋,但是,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很多的广东人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具有天生的优越感,很看不起外省的同胞。这里我说几点:
      第一:广东人认为,除了广东,其他的都是北方人或是叫做外省人。而外省人很多时候变成“低等”De一种代称。这个误区很大很大,因为,当我走出广东的时候,我也变成了“外省人”呵呵。
     第二:很多人都以为外省很脏。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广东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依靠政策的倾斜和临近东南亚港澳等优势,取得了发展的先机。但是现在当你走进中西部地区的二级甚至三级城市的时候,才发现在过去的十年,整个经济的重心已经转移。而且内地的购买力非常强,贫富悬殊是中国的特色,但是从内地的商业中心的人流量和人均消费水平来看,不仅不会差于广州,而且很多二线城市的人均购买力已经正在超越广州。满地跑的名车眼测数量比广州有过之而无不及。
        说到收入方面,内地的一线二线城市的收入并不会比广州的差。只是中国人喜欢扎堆,有时候表现并不理性,所以表现上收入的稍微差别还是成为吸引很多“外省人”的原因。假如说广州的平均收入是2500元,内地的某个一线城市比如成都的收入是2200,差距其实已经很小,况且,成都的生活成本比广州低很多,就是青菜都只不过是广州的二分之价格而已,更别谈成都的公交车,两个小时内只需要刷两块钱就可以任意转乘。
       第三,有很多人认为“外省”很脏,在以前或许因为自然条件的缘故,靠近北方地区的人民都是几天才洗一次澡,但那些是历史了。。“外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承接了很多经济发展的经验,也因为有广东先发展的先例而避免了很多弯路,比如城市建设,就拿广州来说吧,广州的城市规划可以说是个很失败的案例,而更多后发的内地城市不仅在城市规划方面做得很好,而且城市卫生也做得非常的棒。起码,我最近去过的内地一线城市,城中道路是宽大的,也没有见到满地开花的扰民市政建设。
      
2010/04/08
精选回帖
五年五年39楼
原帖由 新西兰的云 于 2010-4-8 17:30 发表 广东人还行,挺务实的, 也看不出有什么优越感一说, 你不如看看上海人那才叫自我感觉良好 而且,关于政府那段,麻烦楼主有空看看全国各地的新闻,"晒政绩, 制造政绩"是每个省市领导的基本业务.....这和哪里人没关系吧.
2010/04/08回复
你都标出了,这是捞字作为动词的意思,但明显地,捞仔的捞,是形容词用法哦。你应该再查找下捞字的形容词用法才行。
2010/04/09回复
这是看对什么人....现在社会太乱了,,太多骗人的事...所以个个都不敢乱信人乱帮人...这不叫人情味淡,,,是社会进展影响的....我想不要说广东人了...个个城市都有这些人存在..不是说,,坏人坏事只有广东才有...别的城市就很太平的.....
2010/04/13回复
支持这个~~~
2010/04/15回复
全部回帖
小枫枫小枫枫沙发
第2次再来,想拍死楼主
2010/04/13回复
广州允许“摆款”(铺张),也宽容“孤寒”(吝啬),而且摆能让你摆个够,省也能真让你省下来。广州有豪华气派得让一般人不敢擅入的大酒楼、时装店、精品屋,也有遍地开花的摊点和大排档。在广州,花一万块钱买件衣服或者吃一顿不算什么,只花十块钱买件衣服或者吃一顿也很平常。那个在大排档吃牛腩粉的可能刚做完一笔大生惫,那个在街头买削价商品的也可能刚花40万买了一套房子。广州允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也允许同一个人有不同的活法。

  但有一点则大体上是共同的,即广州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怎样“食”,归根结蒂都是“食自己”。因此,倘若自己并无可“食”之处,那就谁也帮不了你啦!所以,比别的地方人爱吃会吃的广州人,往往也比别的地方人肯做会做。的确,“市”上的人,要比“城”里的人更懂得“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广州人有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叫“揾食”,也就是“谋生”的意思。“揾”即“找”,“食”要自己去“找”,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市”上的人,多半是自食其力者。对于他们来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也是必须付出劳动、智慧和时间的事情。如果你不能为此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那么,对不起,你就只好饿肚子、喝西北风,或者用广州话说,只好“吊砂堡一

  所以,为了“揾食”,广州人便不怕忙得“满天神佛”。“满天神佛”是广州人的一句口头禅,意思是不可开交、难以应付。但广州人再忙,也不会说“忙死”。因为“忙”,原本为了“揾食”,为了活得更好,怎么能说“死”?没法子,只好拿神佛来开开心,放松放松,调剂调剂。不过,神佛也帮不了太多的忙。温食,还得靠自己。

  同样,为了“温食”,广州人便不惜把自己的时间也放进“锅”里去“炒”,叫做“炒更”(也就是业余兼职)。落班放工以后,再打一份工,挣一份钱,辛苦是辛苦,可日子也就要好过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讲,“炒更”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时间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品味自身价值的过程。所以不少的广州人都乐此不疲。这实际上也是只有“市”上才有的文化奇观,“城”里的人往往连想也不敢想(现在自然都已“见贤思齐”了)。在这里我们似乎又可以看出“城”与“市”的区别:“市”上的人要比“城”里的人思想更活胆子更大。你想想看,广州人连时间都能“炒”,还有什么不能“炒”?广州人连“更”都能“吃”,还有什么不能“吃”?但“炒更”也好,“炒”别的什么也好,总归是“食自己”。单凭这一点,“吃别人”的人,尤其是吃着公款还要学着广州人在饭桌上扣指为谢以为摆谱的人,就没有多少资格来教训他们。

  一个辛辛苦苦在广州“温食”的人,当然也有资格“食在广州”。其实,广州有那么多的“食府”和“食客”,归根结蒂,就因为广州是“市”,广州人的生活已经市场化商业化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的人,没有兴趣也没有必要把时间都花费在做饭洗碗之类的事情上。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它们应该用于两件事情,一是“博”(拼搏),二是“叹”(享受)。实际上,广州人走进酒楼,并不完全是为了享受,不少人也是为了生存。因为,“在广州,茶楼酒肆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进茶楼酒肆,是无法融入广州的商业社会的。许多信息是从饭桌上听来的,而要做成生意,喝茶吃饭更是少不了的节旷(《新周刊》1998年第5期周善文)。看来,吃饭有时也是找饭吃(揾食)。有多少人能够“食谷种”(吃老本)

  这就是广州,这也就是“市”。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的人,自然会有些他人以为怪异的地方。
2010/04/13回复
广州话中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抵”。抵,有忍受、忍耐的意思,如抵冷(耐寒)、抵力(费劲),抵肚饿(捱饿)等,但更多地还是表示“等值”。最常用的,是表示“划得来”、“花得值”。到酒楼美餐,吃得大快朵颐,叫“抵食”;到商场购物,买得称心如意,叫“抵买”;到歌舞厅夜总会娱乐中心潇洒一回,玩得兴高采烈,叫“抵玩”。顾客满意,老板开心,看着大把的票子进账,心里暗叫“抵赚”。会赚钱的也会花钱,会花钱的多半也会赚钱,这就叫“抵手”(能干、有本事)。如果没有赚钱的能耐,那就只有坐以待毙,大约也就只好叫“抵穷”(活该受穷)乃至“抵死”(该死)广州人的商业意识和价值观念,由此可见一斑。

  诸“抵”之中,最有意思的还是“抵锡”。锡,也就是吻。都说爱情无价,广州人偏偏说有。价值几何?也就“一锡(吻)”而已。深深爱着你的人为你奉献一切,尽心尽力,总该有所回报吧?拿什么回报?黄金有价情无价,还是道一声“抵锡”吧!轻轻的一个吻,比什么东西和多少钱,都“抵”。正如饶原生所说:“爱的奉献最需要爱的回报”(《粤港口头禅趣解》)。

  广州人还有一个用得很多的词,叫“睇数”。它的本义,是结账、算账,而且主要指在食品店用餐后服务员来结算账目。比方说,一个人小赚了一笔,高兴了,要请朋友吃饭,便会说,呢餐我“睬数”!但是,一个女孩子如果不慎婚前与恋人暗结珠胎,那么,她的家人便会找到那男孩,说:你应该“照数”的!这就看不懂难道这种事情也要结账?原来,这里的“睬数”,是“负责”(当然也包括“认账”)的意思。所以,广州人如果要表示对某件事负责,便会说:“我睇数!”“负责”要用“埋单”来表示,可见广州之“世态”确实是“市态”。

  当然,广州人也不会什么事情都“睇数”的。睇,也就是看。一餐饭吃完了,服务员把单拿来请你付账,你当然要看看上面的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埋单”才叫“睇数”。显然,“睇数”不“睇数”,要看“抵哈抵”(值不值)。“抵”,就“睇数”;“唔抵”,当然也就不“睇数”。此外,也还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睇数”。没有能力,却随随便便表态“我睇数”,不是“赣居”(傻瓜、笨蛋),便是“大只讲”(空口说白话,说话不算数的人)。遇到这样的人,你千万不要信以为真,还是自己设法去“埋单”为好。

  总之,“睇数”,是做人的准则,尤其是在一个讲究信誉、看重合同、尊重契约的商业社会做人的准则。诸如此类表现商业社会性质的广州方言还有许多。比方说,一个老姑娘,拖到三十出头了,还没有嫁人,便会被左邻右舍三姑六婆说成是“卖剩蔗”。甘蔗被人挑来拣去,挑剩下了,当然不大容易再卖。其实老姑娘的不嫁,原因很多,并非一定是嫁不出去。倘若她根本就不想嫁人,则这些左邻右舍三姑六婆,便多少未免有些“八卦婆”(多管闲事的女人,又叫“八婆”、“八妹”)的味道再说,把“嫁人”说成是“卖甘蔗”,也甚为不妥。不过,这句话,倒是十足的“广州话”。广州四乡盛产甘蔗,而广州人又爱把什么都说成是做生意。
2010/04/13回复
dandanyuan:
广州与内地城市之最大区别,也许还在于其经济生活方式。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是出于两种目的而建立的,这就是“政治”和“军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建立的叫“城”,主要出于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则叫“镇”。镇。有重压、安定、抑制、镇服和武力据守等义。所以,重要或险要的地方叫镇,在这些地方设立郡邑或派重兵把守也叫镇。镇以军事而兼政治,城以政治而兼军事,故北京是“城”,武汉是“镇”。城讲“文治”,镇重“武备”,它们都不会把商业和商品生产放在首位。  广州却是另一种类型的城市。尽管广州建城很早,且有“羊城”、“穗城”、“花城”等等别名,但广州的城市性质,却主要不是“城”,也主要不是“镇”,而是“市”。由于“天高皇帝远”,也由于历代王朝对广州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广州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走的是与内地城市完全不同的另一条道路。它不像“城”或“镇”那样着重政治和军事,却颇为重视商业和商业性的农业、手工业。早在汉初,它就已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到唐代,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外贸港口;至宋时,则已成为世界著名港口之一。明清两代,广州作为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外向型农业、手工业基地,商品经济和海洋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口增多,市场繁荣,与海外交往频繁。据统计,乾隆十四年至道光十八年这90年间,外轮抵港多达5130艘。鸦片战争时,广州的进出口吨位数达28万吨(同期上海只有9万吨)。海洋经济带来的商业气息,给广州和整个岭南地区注入了不可低估的经济活力,造成了一种新的气象。与之相对应,整个珠江三角洲“弃田筑塘,废稻种桑”,成为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而广州则成为商品性手工业的中心,并以工艺精美而著称于世,有所谓“苏州样,广州匠”之美名。(图二十七)  在商言商。广州既然是“市”,则广州之民风,也就自然会重财趋利。明清时有民谣云:“呼郎早趁大冈墟,委理蚕缥已满车。记取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可见亦农亦商、亦工亦商已成风尚,市场、价格、交易等等也已成为人们的日常话题。至于经商贸易,当然也是广州人竞趋的职业。  广州的这种民风,历来颇受攻击。但这些攻击,显然带有文化上的偏见。要言之,他们是站在“城”和“镇一的立场来攻击“市”。“市”确乎是不同于“城”和“镇”的;不论“城”也好,“镇”也好,它们都主要是消费性的城市,其财政开支主要依赖农业税收,部分依赖商业税收,生产者少,消费者多。即以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为例,是年北京70万人中,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和士绅官员就有28万人,占总人口的40%。这些人不必躬耕于垄亩,叫卖于街市,自然可以高谈阔论于茶座,浅吟低唱于青楼,大讲“义利之辨”或“逍遥之道”然而“市”却是生产性的。什么叫一市一?“市,买卖之所也。”既然是买卖,就必须不断地买进卖出,才叫“生意”。不做生意,钱放在家里,自己不会生儿子,老板也不会有饭吃。因此,一个“市”,只要它一天不从事商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便立即会丧失生命,失去存在的意义。生意生意,有“生”才有“意”。这就必须“生产”。生产,才有饭吃。所以,“城”与“市”的文化性格往往不同,而城里的人和市上的人也多有差异。要之,城多静而市多动,城多雅而市多俗,城里的人多会说而市上的人多会做,城里的人多务虚而市上的人多务实。究其所以,大约也就是后者必须自己谋生而前者大可不必之故。  于是,我们便大体上知道广州人为什么不喜欢争论,为什么自主意识特别强,以及广州为什么会有生猛鲜活的风格,而且总是和内地不一样就因为广州是“市”,是中国最老也最大的一个市场。上海也有“市”的性质。但上海主要是外国人做生意而中国人当职员,广州却是广州人自己当小老板。所以,当中国讳言“市场经济”时,以职员为主体的上海人很快就适应了计划经济,广州人血液中的商品经济因子却依然存在。结果,广州和广东人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列,上海人却费了老半天才反应过来。广州,毕竟是“老牌的市”
查看原文
甘长0既?其实一句广州话就概括晒“有麦皮有道理”
2010/04/13回复
咁长命啊呢个贴
2010/04/13回复
哈密瓜公主:
咁长命啊呢个贴
查看原文
我都觉得~好长气阿
2010/04/13回复
忧美忧美8楼
顶一下此帖,夸一下楼主,再认同一下楼主的意见,因为身边很多这样的人。
2010/04/13回复
无论身处哪里,本地人和外来人之间都会出现很多文化差异, 和"广东人的优越感"没有关系,别动辄就给全体广东人扣大帽子, 年轻一代的广东人,谁没几个要好的外省同事朋友同学呢,
2010/04/13回复
哈密瓜公主:
咁长命啊呢个贴
查看原文
因为个个都自己讲自己,中意讲冲凉文化又得,讲饮茶文化又得,讲下自己点怀才不遇也得,讲下自己点大发特发都得,唔中意广州既就尽踩,中意既就尽抬,但又已经达到完全无视对方既存在,无闹交,无对峙,无攻击,管理员又点会发现有甘大班人系度自己讲野比自己听呢,真系不得不感叹一句MW既地域帖又上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啦!
2010/04/13回复
不不籽:
甘长0既?其实一句广州话就概括晒“有麦皮有道理”
查看原文
呵呵,我都没仔细看这个帖。。。
看到变成高楼了进来瞅了一眼。
见有回帖说广东人斤斤计较,
就想起易中天在读城记中说的,广州是天高皇帝远的一个市,
其文化基础就是市集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我觉得其实只是文化差异。
北京城,广州市。
这城和市的意义其实是不一样的。

[ 本帖最后由 dandanyuan 于 2010-4-13 12:17 编辑 ]
2010/04/13回复
nicoleBB:
       我其实真系无兴趣讲捞定外省,歧视定地方习惯,我系想讲笑姐。       如果我好有诚意甘对所有非本地人含笑鞠躬,担保无人觉得我地域歧视架!但系我心里面我恨不得你地个个“憾”包散,你又知道咩?       我无唔承认广东的确还有好多地方有歧视外省人的嗜好,甚至本地城市里面的人称呼本地农村或者郊区既人为卜佬,都系一种带地域性的称呼,我睇唔过眼的不是LZ把这个可能在某些地方存在的现象指出,而是LZ自以为是地代表了广大广东人,站在自己人的角度插自己人,外人肯定睇得好开心架。        反正广州已经唔系以前既广州,也回不去以前的纯朴,果D成日话无自己就无广州今日既繁华同现代的人,又有无问过广州本地人有几多个中意宜家既广州,呢D系米我地想要的,或者系我地求返来既咩?         以前我会好大声甘话我爱广州,我要永远系广州直至终老,但系今时今日我唔敢甘讲,我发现有D我从小玩到大既地方一个个甘消失,有D我一两个月无去既地方再去我竟然唔认得了,我唔敢再对住呢个越来越陌生既生我养我既城市讲我爱你。广州就系包容,包容到无晒自己,包容到连讲句外省人都惊比人话歧视,包容到连觉得自己个城市好都被人认为系唔应该有既优越感。。。。。。      外省人也好,捞也好,本地也好,中意点谂就点谂,想点认为就点认为啦,反正人人心里都有本词典,边个都说服唔到边个就系啦!另外楼上那位红杏,我以前读书就系因为个样唔似本地人,比同学开玩笑叫我“捞妹仔”[ 本帖最后由 nicoleBB 于 2010-4-12 21:51 编辑 ]
查看原文
这句我不同意哈,外人里面有认同的也有反对的声音,无所谓开不开心,大家都是发表自己一种见解或所见所闻。其实我自己倒没有说里外分的那么清,觉得这个地方喜欢或适合自己就好。
2010/04/13回复
篮子篮子13楼
dandanyuan:
呵呵,我都没仔细看这个帖。。。看到变成高楼了进来瞅了一眼。见有回帖说广东人斤斤计较,就想起易中天在读城记中说的,广州是天高皇帝远的一个市,其文化基础就是市集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觉得其实只是文化差异。北京城,广州市。这城和市的意义其实是不一样的。[ 本帖最后由 dandanyuan 于 2010-4-13 12:17 编辑 ]
查看原文
我实在不想跟贴了的
看到你说话,不免冒个头
这个城和市的概念真的很有意思啊
后来仔细想想
此贴也还真不错
讲故事给自己听的也讲了
还有了这样的城市知识学习
不错,不错
2010/04/13回复
五年五年14楼
nicoleBB:
因为个个都自己讲自己,中意讲冲凉文化又得,讲饮茶文化又得,讲下自己点怀才不遇也得,讲下自己点大发特发都得,唔中意广州既就尽踩,中意既就尽抬,但又已经达到完全无视对方既存在,无闹交,无对峙,无攻击,管理员又点会发现有甘大班人系度自己讲野比自己听呢,真系不得不感叹一句MW既地域帖又上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啦!
查看原文

茶楼文化。
2010/04/13回复
doladola15楼
企鹅妈妈:
哪个地方都有排外的现象,很正常。所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我觉得广东的优越感不是普遍现象。
查看原文
顶这个。高考政策是典型的地域保护。
2010/04/13回复
篮子篮子16楼
dola:
顶这个。高考政策是典型的地域保护。
查看原文
呵呵
这个政策倒不是现在就有的
好象古时候的科举就有
我知道好象江南贡院的举子们就为了这个各地录取分数有差别闹过事
呵呵
当时听到就想,
哦,难怪今天各地高考录取分数不同呢
2010/04/13回复
紫菜妹妹:
      有时候我们逆向思维想一下,假如没有了外省的同胞们,就像过年时候稀松的公交车和地铁,看起来貌似舒服了很多,但是很多的广东人或许更多的会有一种孤单甚至是寂寞的感觉。因为所谓的优越感没有了参照物,当然也就荡然无存了。      
查看原文
我特怀念过年时广州的路面情况,,超安静。。。
2010/04/13回复
没有什么优越感,作为一个广东人,不太喜欢省城,现在作为一个广州户籍的人,也不喜欢广州,但因为要与家人生活,必须要在这里生活,广州真的就快没了自己的历史,到处都是大工地,广州政府很有钱,说明了是政府有钱!不是为平民百姓的!这就是政府!

地道的西关文化,估计很快就被石屎森林淹没!广州本是一个包容性最强的城市,但却为了建设,不惜牺牲纳税人的钱作一些无谓的建设;

本人喜欢上海多一点,真的是一个宜居宜商宜工作的地方,住了三年了,很喜欢,也喜欢江苏,虽然上海本人地很排外,但我觉得自己过日子而已,跟他们无关
2010/04/13回复
山中明月龙:
这句我不同意哈,外人里面有认同的也有反对的声音,无所谓开不开心,大家都是发表自己一种见解或所见所闻。其实我自己倒没有说里外分的那么清,觉得这个地方喜欢或适合自己就好。
查看原文
此外非彼外,对一个城市的文化不溶入,不接受,不理解,不包容,不喜不嗤谓之一个城市的外人。
2010/04/13回复
猜你喜欢

不负责任且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谈房价

你会专门为美食而去一个地方旅行吗?(国内篇)

关于房地产的十二个正确逻辑

广州的小孩竟会比安徽湖南的小孩还要发育迟钝?强烈呼吁教育局放宽小学入学年龄限制!

感觉妈网很强,说说自己的纠结房事,看看宝妈们的建议,求助ing!

【专家论市】南沙成国家级新区,现在是时候置业南沙吗?南沙适合居住吗?请看专家解读

热点推荐

带娃打卡咀香园 半小时沉浸式做饼体验

水质好!广州多区平价游泳馆盘点

网红大牌蛋糕卷翻车 碎了一地的配料表

饮头啖汤!新开通十号线成新晋网红地

想扫货 中山八开始夏款清仓了吗

合汇温泉酒店自助餐实测!海鲜管够

下雨天的早餐与彩虹 普通日子的小确幸

分享简单家常菜 带骨烤鸡全屋飘香

现实版偷菜好过瘾!打工人秒变农夫

期末成绩出来后 儿子和我说对不起

层高不够?想做无主灯先看这篇!

打卡星火1926 潮豪轩潮汕菜餐厅

广州高考复读怎么选择学校 求建议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