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楼上这么多讨论,貌似楼价跌下来,还是炒房(半仓或空仓)的占便宜
房价降了就是好事吗?
18820166房产楼市
全部回帖

第一、任何人都有权利在合法的前提下在版里提出任何问题。
第二、任何人都有权利在合法的前提下对版里提出的任何问题进行质疑。
第三、说话一定要符合逻辑。假设条件一定要有依据,不要凭空想象,考虑假设条件一定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
第二、任何人都有权利在合法的前提下对版里提出的任何问题进行质疑。
第三、说话一定要符合逻辑。假设条件一定要有依据,不要凭空想象,考虑假设条件一定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
2010/06/01回复

我的公积金:
第一、任何人都有权利在合法的前提下在版里提出任何问题。第二、任何人都有权利在合法的前提下对版里提出的任何问题进行质疑。第三、说话一定要符合逻辑。假设条件一定要有依据,不要凭空想象,考虑假设条件一定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
查看原文第一第二正是我想说的哦,所以才想跟公积金先生说,不要那么激动嘛,即使我的意见和您的不一样!
第三,我没有投资投机客炒房的依据,我所有的依据就是我身边的耳闻目见而已。因为,在买房时,房产局不需要买房者在购房合同或者房产证上注明自己是否为投资投机客!如同今天,我们在周旋的同时,也许成交了10套,那么,您认为怎样能知道这10套里,有多少投资投机客,有多少自住客?
[ 本帖最后由 爆米花妈 于 2010-6-1 18:03 编辑 ]
第三,我没有投资投机客炒房的依据,我所有的依据就是我身边的耳闻目见而已。因为,在买房时,房产局不需要买房者在购房合同或者房产证上注明自己是否为投资投机客!如同今天,我们在周旋的同时,也许成交了10套,那么,您认为怎样能知道这10套里,有多少投资投机客,有多少自住客?
[ 本帖最后由 爆米花妈 于 2010-6-1 18:03 编辑 ]
2010/06/01回复

如果房价一降,比如降到1W,也许,这样的房价对于我们来说还要考虑,还在勉强接受的范围,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远远低于他们的心理价位了,他们不用考虑;立即出手。于是,楼盘又没有了。又会回到供不应求的状态,房价又会继续上涨,比如又回到1W5。这样他们就能从中获益,利润用于更多的投资房产,而对于我们,仍旧还是面临一个偏高的房价。
不理解你说的这个是什么逻辑!
1、如果从1万七降到1万了,而你认为是入市的是时候,就一样可以买的,为什么一定非得给那些投资客全部抢占了不可?
2、如果不能承受高价房,你怎样也是进入不了市场的,那只有降了价你才有机会,难道你想楼价一路高开,幻想某日中了彩票就能买得到?
2010/06/01回复

吴丽芬:
不理解你说的这个是什么逻辑!1、如果从1万七降到1万了,而你认为是入市的是时候,就一样可以买的,为什么一定非得给那些投资客全部抢占了不可?2、如果不能承受高价房,你怎样也是进入不了市场的,那只有降了价你才有机会,难道你想楼价一路高开,幻想某日中了彩票就能买得到?
查看原文我这是个比喻,我的意思就是,刚需的大部分都抢不过投资投机的!我没有说全部哦,呵呵
刚需的,在资金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大部分是比不过那些专职投资投机客的
刚需的,在资金和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大部分是比不过那些专职投资投机客的
2010/06/01回复

爆米花妈:
另外,我说的小型投资客炒房者可能和您说的炒房客还有一定的区别。比如 有自住房,又想买二套投资放租的,也在我说的之列的。
查看原文我是把炒家定义得很清晰的,就是短期内买卖无成本操控哄抬房价获得暴利的群体,他们是房价爆炒的始做蛹者
和多套房买来放租稳健获利,至少抵抗通货膨胀的投资客不是一个概念
如果你说资金充裕进行稳健的房地产投资,收租,难道你认为他们的闲钱是为了国家做贡献?当然是为了牟利保值,如果没有房价飞涨的预期利从何来?租金,那么他们一定会关注租售比这个数据,如今的房价有多少能支持这个合理的租售比?不掉到他们觉得合理的获利价格他们会出手么?相对来说刚需反而更不关注租售比,承受力更强。
所以如果下跌通道打开后,接盘我倒认为更多的是刚需,即便是投资客他的房子也不是为了短期出手,始终会选择合理价格的出租,分销它的使用价值,而形成常态社会房产供应链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炒家。这个一样能部分满足增长中的需求,为平稳房价做贡献,而不是单纯的占有-控制-牟利的炒房的获利形式。
[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2010-6-1 18:09 编辑 ]
和多套房买来放租稳健获利,至少抵抗通货膨胀的投资客不是一个概念
如果你说资金充裕进行稳健的房地产投资,收租,难道你认为他们的闲钱是为了国家做贡献?当然是为了牟利保值,如果没有房价飞涨的预期利从何来?租金,那么他们一定会关注租售比这个数据,如今的房价有多少能支持这个合理的租售比?不掉到他们觉得合理的获利价格他们会出手么?相对来说刚需反而更不关注租售比,承受力更强。
所以如果下跌通道打开后,接盘我倒认为更多的是刚需,即便是投资客他的房子也不是为了短期出手,始终会选择合理价格的出租,分销它的使用价值,而形成常态社会房产供应链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炒家。这个一样能部分满足增长中的需求,为平稳房价做贡献,而不是单纯的占有-控制-牟利的炒房的获利形式。
[ 本帖最后由 liyifan 于 2010-6-1 18:09 编辑 ]
2010/06/01回复

原帖由 爆米花妈 于 2010-6-1 11:54 发表
我把它想象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虽然我的数学很差。10套房子,对于一百个自住客来说,买到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结果投资客买了5套,那么自住客买到的几率就降到了5%,最后就算剩下的5套全部被自住客买走,那还有95个自住客没有买到房子。你能保证自己刚好是那5个吗?
楼主之所以会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基于一个错误的逻辑,事实上:
为了方便说明引用楼主的假设数据(从1万7跌到1万反弹)
第一、房价下跌,是因为当时的价位(如1万4)供过于求,也就是那个价位(如1万4)的供给多于那个价位(如1万4)的需求,所以才会导致继续下跌(如跌到1万供需平衡,见底,然后供不应求,触底反弹)。
第二、1万7到1万的过程中,跌到1万4的时候,楼主却以为是10套1万4的房子在卖,有100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4买,而且还是和很多个炒房客抢,而且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5套房子,而另外100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5套。这种下跌还供不应求的思路与下跌过程中的供过于求的实际情况是完全相悖的。
第三、贴合实际的假设应该是:1万7到1万的过程中,跌到1万4的时候,100套1万4的房子在卖,可能有30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4买,有30个炒房客也在买,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30套较好的房子,而另外30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70套中次好的30套房子。
第四、还有40套1万4的房子没人要,只好降价卖1万3,和原来1万3的房子可能凑起来可能又是100套,增加了原来1万3只有60套的供给,打破了原来1万3价位供需60人/套的平衡,可能有35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3买,有35个炒房客也在买,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35套较好的房子,而另外35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65套中次好的35套房子。还有30套1万3的房子没人要,只好降价卖1万2。。。
第五、依此类推,可能价格越低,需求越大,每个价位过剩的供给越来越少,到了1万的时候,供需达到平衡,所以不再下跌,开始横盘观望,后来需求方认为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了,于是自住和炒房需求都增加,低价位供不应求,需求逐步向高价位抢购,从而推高房价,实现触底反弹。
所以,楼主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一边假设一个下跌的环境,一边违反下跌环境中供过于求的事实,而是假设了一个不存在的相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 本帖最后由 我的公积金 于 2010-6-1 22:05 编辑 ]
2010/06/01回复

我的公积金:
楼主之所以会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基于一个错误的逻辑,事实上:为了方便说明引用楼主的假设数据(从1万7跌到1万反弹)第一、房价下跌,是因为当时的价位(如1万4)供过于求,也就是那个价位(如1万4)的供给多于那个价位(如1万4)的需求,所以才会导致继续下跌(如跌到1万供需平衡,见底,然后供不应求,触底反弹)。第二、1万7到1万的过程中,跌到1万4的时候,楼主却以为是10套1万4的房子在卖,有100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4买,而且还是和很多个炒房客抢,而且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5套房子,而另外100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5套。这种下跌还供不应求的思路与下跌过程中的供过于求的实际情况是完全相悖的。第三、贴合实际的假设应该是:1万7到1万的过程中,跌到1万4的时候,100套1万4的房子在卖,可能有30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4买,有30个炒房客也在买,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30套较好的房子,而另外30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70套中次好的30套房子。第四、还有40套1万4的房子没人要,只好降价卖1万3,和原来1万3的房子可能凑起来可能又是100套,增加了原来1万3只有60套的供给,打破了原来1万3价位供需60人/套的平衡,可能有35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3买,有35个炒房客也在买,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35套较好的房子,而另外35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65套中次好的35套房子。还有30套1万3的房子没人要,只好降价卖1万2。。。第五、依此类推,可能价格越低,需求越大,每个价位过剩的供给越来越少,到了1万的时候,供需达到平衡,所以不再下跌,开始横盘观望,后来需求方认为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了,于是自住和炒房需求都增加,低价位供不应求,需求逐步向高价位抢购,从而推高房价,实现触底反弹。所以,楼主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一边假设一个下跌的环境,一边违反下跌环境中供过于求的事实,而是假设了一个不存在的相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本帖最后由 我的公积金 于 2010-6-1 22:05 编辑 ]
查看原文噢,JJ兄又来了,哈哈,我看看我看看,这次还有彩色的字。让我好好看看哈
2010/06/01回复

第一条我觉得是:
房价下跌不是供过于求,在必须有套房理念的中国,房子什么时候供过于求过?是大家都求不起了。不仅刚需的求不起,炒房和投资都求不起了。这个时候才是损害到了某部分人的利益,这部分出来大吼一声时,ZF才会注意到,也因此采取某些相关政策调控一下。而且,就我周围的中介来看,还没有说降价的。不要跟我说阳光家园的数据会下降?这个数据给谁看的?真的是给LBX看的?我看未必吧。地方ZF还得归ZY管呢!难道真的房价降了?呵呵,想想5年前广州多大,现在广州多大就知道了。想想5年前番禺多少楼盘,现在番禺多少楼盘就知道了。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很多个气球,会往上飞,每个人手里拿根针,谁先刺破气球算谁赢。现在刚需的大部分人都站在地上,小部分的刚需和小的炒房投资者站在凳子上,更大的利益集团站在桌子上。裁判在柜子顶上。现在气球开始往上飞,但是飞的速度比较快,一开始是地上的人说,啊,刺不到啦,太高啦,没人理会。为什么?裁判只看到凳子上和桌子上的人还在争抢着戳气球呢!地上的人离的太远,呼喊的声音听不到或者选择性听力丧失。然后气球继续飞,凳子上的人也刺不到啦,他们也在喊,但是还是不会得到太多回应,因为还有桌子上的人呢。现在是,桌子上的人也认为球太高了刺不到了,那这个游戏岂不是玩不下去了?所以,裁判下令,把气球的绳子上牵个纸条,让它慢慢下降。于是,桌子上的人再次的刺到气球,气球还在下降,凳子上的人也刺到了,大家又玩的不亦乐乎。裁判觉得这样降下去游戏难度太低,于是气球重新开始缓慢上升。在地上的那部分刚需就一直看着上面的人玩的不亦乐乎,当下降的时候,还以为会一直降到自己能刺到的地方呢!当然不排除偶尔有个地上的人跳起来,刺破了在凳子上人面前的气球。
[ 本帖最后由 爆米花妈 于 2010-6-1 23:46 编辑 ]
房价下跌不是供过于求,在必须有套房理念的中国,房子什么时候供过于求过?是大家都求不起了。不仅刚需的求不起,炒房和投资都求不起了。这个时候才是损害到了某部分人的利益,这部分出来大吼一声时,ZF才会注意到,也因此采取某些相关政策调控一下。而且,就我周围的中介来看,还没有说降价的。不要跟我说阳光家园的数据会下降?这个数据给谁看的?真的是给LBX看的?我看未必吧。地方ZF还得归ZY管呢!难道真的房价降了?呵呵,想想5年前广州多大,现在广州多大就知道了。想想5年前番禺多少楼盘,现在番禺多少楼盘就知道了。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很多个气球,会往上飞,每个人手里拿根针,谁先刺破气球算谁赢。现在刚需的大部分人都站在地上,小部分的刚需和小的炒房投资者站在凳子上,更大的利益集团站在桌子上。裁判在柜子顶上。现在气球开始往上飞,但是飞的速度比较快,一开始是地上的人说,啊,刺不到啦,太高啦,没人理会。为什么?裁判只看到凳子上和桌子上的人还在争抢着戳气球呢!地上的人离的太远,呼喊的声音听不到或者选择性听力丧失。然后气球继续飞,凳子上的人也刺不到啦,他们也在喊,但是还是不会得到太多回应,因为还有桌子上的人呢。现在是,桌子上的人也认为球太高了刺不到了,那这个游戏岂不是玩不下去了?所以,裁判下令,把气球的绳子上牵个纸条,让它慢慢下降。于是,桌子上的人再次的刺到气球,气球还在下降,凳子上的人也刺到了,大家又玩的不亦乐乎。裁判觉得这样降下去游戏难度太低,于是气球重新开始缓慢上升。在地上的那部分刚需就一直看着上面的人玩的不亦乐乎,当下降的时候,还以为会一直降到自己能刺到的地方呢!当然不排除偶尔有个地上的人跳起来,刺破了在凳子上人面前的气球。
[ 本帖最后由 爆米花妈 于 2010-6-1 23:46 编辑 ]
2010/06/0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