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爆米花妈 于 2010-6-1 11:54 发表
我把它想象成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虽然我的数学很差。10套房子,对于一百个自住客来说,买到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结果投资客买了5套,那么自住客买到的几率就降到了5%,最后就算剩下的5套全部被自住客买走,那还有95个自住客没有买到房子。你能保证自己刚好是那5个吗?
楼主之所以会做出这样一个判断基于一个错误的逻辑,事实上:
为了方便说明引用楼主的假设数据(从1万7跌到1万反弹)
第一、房价下跌,是因为当时的价位(如1万4)供过于求,也就是那个价位(如1万4)的供给多于那个价位(如1万4)的需求,所以才会导致继续下跌(如跌到1万供需平衡,见底,然后供不应求,触底反弹)。
第二、1万7到1万的过程中,跌到1万4的时候,楼主却以为是10套1万4的房子在卖,有100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4买,而且还是和很多个炒房客抢,而且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5套房子,而另外100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5套。这种下跌还供不应求的思路与下跌过程中的供过于求的实际情况是完全相悖的。
第三、贴合实际的假设应该是:1万7到1万的过程中,跌到1万4的时候,100套1万4的房子在卖,可能有30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4买,有30个炒房客也在买,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30套较好的房子,而另外30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70套中次好的30套房子。
第四、还有40套1万4的房子没人要,只好降价卖1万3,和原来1万3的房子可能凑起来可能又是100套,增加了原来1万3只有60套的供给,打破了原来1万3价位供需60人/套的平衡,可能有35个自住客在等着1万3买,有35个炒房客也在买,有可能炒房客的信息优势导致炒房客可以抢到35套较好的房子,而另外35个自住客自住客只能买到剩下的65套中次好的35套房子。还有30套1万3的房子没人要,只好降价卖1万2。。。
第五、依此类推,可能价格越低,需求越大,每个价位过剩的供给越来越少,到了1万的时候,供需达到平衡,所以不再下跌,开始横盘观望,后来需求方认为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了,于是自住和炒房需求都增加,低价位供不应求,需求逐步向高价位抢购,从而推高房价,实现触底反弹。
所以,楼主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一边假设一个下跌的环境,一边违反下跌环境中供过于求的事实,而是假设了一个不存在的相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 本帖最后由 我的公积金 于 2010-6-1 22: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