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二手房,前几月只是个别回落,近一月中介带看的房子有十来套,价格都在回落了,年初2.3W回落到2W左右, ...
二手房价格开始整体回落了,
33721226房产楼市
全部回帖
ManStory121楼
2014/08/19回复
bknl122楼
霓裳袅袅:
人口确实没得比,美国人口数是我国的个位。你说的这几个城市,房子都贵的吓人。看过叶檀的讲话,说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可参考加州。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人家医疗教育资源不是集中分配的。照我妈的想法,她不住郊区的最主要原因是,万一突发疾病,救护车从哪来往哪送?好的三甲医院都在市区,路远遇上个堵车。。。。那就完了。美国是社区房产税充当基础教育经费。。。摆明了房子贵教育好。可能我说话没点明主题,个人感觉从中长期看,国内特大型城市房价长期看稳。。。。看涨就不敢看了,会被骂。
查看原文现在的三甲医院市中心之外也不少呀,番禺就有两个。遇到急病,在广州市区,车才叫堵得一塌糊涂呢。
美国70年代的逆城市化运动,就是广州的未来。当交通网络发达与私家车单双号限出之后,住在近郊直通车与住在市区转车的时间不会相差太多,教育医疗配套到位的话,住在近郊的楼盘明显具有吸引力。
但是住惯了中心城区的人,总觉得住的远是乡下,离开城市的繁华、便利、灯火通明的夜晚,总觉得郊外太落寞无趣;
住惯了市郊的人,总觉得受不了市区的嘈杂,楼盘的寸土必争,绿色与空地太少,容积率太高。习惯百米大楼距,院子里大树成荫与花花草草,新鲜空气,安静的夜晚。
美国70年代的逆城市化运动,就是广州的未来。当交通网络发达与私家车单双号限出之后,住在近郊直通车与住在市区转车的时间不会相差太多,教育医疗配套到位的话,住在近郊的楼盘明显具有吸引力。
但是住惯了中心城区的人,总觉得住的远是乡下,离开城市的繁华、便利、灯火通明的夜晚,总觉得郊外太落寞无趣;
住惯了市郊的人,总觉得受不了市区的嘈杂,楼盘的寸土必争,绿色与空地太少,容积率太高。习惯百米大楼距,院子里大树成荫与花花草草,新鲜空气,安静的夜晚。
2014/08/19回复
bknl127楼
方外散人:
所谓的美国模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人口数量巨大,大家都涌向大城市,必然越中心越贵,没有所谓的郊区中产生活品质…
查看原文1.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不等于照搬,任何国家民族与地区都有其个性,包括中国之内的不同地域。
2.大学城的教授,夫妇年入40-50万左右,算不算中产阶层,一般广州一套小房子,番禺一套大房子,,而他们下班后,都是来番禺吃东西,消费、休闲,居住的。
3.在番禺繁华的步行街,包括新开发的商业项目哈街,如果沐足,包括煲仔饭、水果、甜品、饮料,豪华包房,女士48元,男士58元。在广州,同样品质的消费,我不知道多少.
2.大学城的教授,夫妇年入40-50万左右,算不算中产阶层,一般广州一套小房子,番禺一套大房子,,而他们下班后,都是来番禺吃东西,消费、休闲,居住的。
3.在番禺繁华的步行街,包括新开发的商业项目哈街,如果沐足,包括煲仔饭、水果、甜品、饮料,豪华包房,女士48元,男士58元。在广州,同样品质的消费,我不知道多少.
2014/08/19回复
霓裳袅袅129楼
bknl:
现在的三甲医院市中心之外也不少呀,番禺就有两个。遇到急病,在广州市区,车才叫堵得一塌糊涂呢。美国70年代的逆城市化运动,就是广州的未来。当交通网络发达与私家车单双号限出之后,住在近郊直通车与住在市区转车的时间不会相差太多,教育医疗配套到位的话,住在近郊的楼盘明显具有吸引力。但是住惯了中心城区的人,总觉得住的远是乡下,离开城市的繁华、便利、灯火通明的夜晚,总觉得郊外太落寞无趣;住惯了市郊的人,总觉得受不了市区的嘈杂,楼盘的寸土必争,绿色与空地太少,容积率太高。习惯百米大楼距,院子里大树成荫与花花草草,新鲜空气,安静的夜晚。
查看原文我有亲戚在中山附一,人说三甲也分技术好与不好的,番禺那边的三甲只能说硬件能达标,其他我就不说了。
我也希望能住得鸟语花香。。。但是我国现实条件嘛。。。确实不敢拿长辈的健康开玩笑。
我也希望能住得鸟语花香。。。但是我国现实条件嘛。。。确实不敢拿长辈的健康开玩笑。
2014/08/19回复
霓裳袅袅130楼
方外散人:
所谓的美国模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人口数量巨大,大家都涌向大城市,必然越中心越贵,没有所谓的郊区中产生活品质…
查看原文我很同意这话,北美地广人稀,确实不该拿来作比较。
动辄千万级别的人口大都市,每天从郊区往返市中心上下班,例如东京,年轻人利用轻轨上下班时间几乎总共需要4个小时,(其实问问广州很多年轻的打工一族都是这样),生活住的鸟语花香也很难享受啊。
当然如果说自己开公司做生意,艺术家或者自由职业,不需要打卡上下班的人群,自然选择郊区是没错的。在教育资源集中的当下,多数是上班族的年轻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缩短上下班时间多陪亲人孩子,利用好的文体教育资源,才是主流选择吧。
动辄千万级别的人口大都市,每天从郊区往返市中心上下班,例如东京,年轻人利用轻轨上下班时间几乎总共需要4个小时,(其实问问广州很多年轻的打工一族都是这样),生活住的鸟语花香也很难享受啊。
当然如果说自己开公司做生意,艺术家或者自由职业,不需要打卡上下班的人群,自然选择郊区是没错的。在教育资源集中的当下,多数是上班族的年轻父母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缩短上下班时间多陪亲人孩子,利用好的文体教育资源,才是主流选择吧。
2014/08/19回复
shirleyland131楼
这是一个发展过程,刚富的人喜欢人挤热闹的地方,要住市中心;富裕一段时间后,就追求清静和大面积舒适, ...
2014/08/19回复
ManStory133楼
所谓的美国模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人口数量巨大,大家都涌向大城市,必然越中心越贵,没有所谓的郊区中产生 ...
2014/08/19回复
zjw666_34134楼
限购没阻止房价上涨,取消限购同样不会阻止下跌。因为限贷才是要命的。房价跟信贷才是直接关系。国人这么爱房子,多少套都不嫌多,卖不出去就是因为买不起,买不起了,供需决定的价格自然会下来。限贷后买房者的购买力下跌,房屋存量还增加,跌就肯定的。从开发商的融资角度,限贷直接是釜底抽薪,加倍提高地产商的流动性成本,降价加快回笼资金提高流动性成了当务之急。降价也是情理之中。故,判断房价紧盯信贷动向。其他都是浮云。另外,宽松就意味着继续印钱,当债务累计到一定的量,边际效应剧减,印钱的增幅只有大增资产才能维持涨价,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每月一万亿货币投放量也撑不起房价(08年4万亿就掀起了巨浪)但持续印钱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会面临崩盘风险。目前经济萧条期,汇率跟房价肯定只能保一个。明则自明...
2014/08/19回复
zjw666_34136楼
gzthmama:
是的,银行的房产信贷政策才是直接影响楼市的,限购是无用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影响的话,就是限购人为制造房产稀缺预期,客观上会助增人们买房的热情,推高房价,在楼市冷淡期会有一定的托市作用,如果取消了限购,没有了房产稀缺预期,在楼市下行时会跌得更快。就现阶段来说,取消限购可以是开发商和中介销售炒作的一个概念,仅仅是炒作的一个概念而已,并无太多实质内容。
查看原文其实去年这个时候8月中信贷规模已经倒了樯橹之末了,地方为逼中央放水,搞出去了30%的逆天拆借率。完全一个不给钱就死给你看的架势。新班子上台就被胁迫是很不爽的。而且银行债务风险本来都逐年递增,到了很高风险水位(房产海外融资资金巨大,14年大量到期,严重危击汇率)。去年地方一闹,央妈反而不犹豫了。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配合收缩信贷。这才有今年年初开始所以媒体唱空,预期反转的状况。结合这些看,房价再涨基本没有可能,等再套进去一批,那就是高台跳水了。银行目前主要担心新楼烂尾,故信贷维持一定水位,不敢收缩太紧。如果一二手楼全面大跌,会迅速强行开启房产税来弥补地方土地财政收入。这些也是可以预见到的。只是时间点无法确定。
2014/08/19回复
sambo137楼
shirleyland:
这是天朝,不是地广人稀的美国加拿大澳洲!人家养车成本低,家家几台车,路上不塞车。你吭哧吭哧从郊区挤楼巴转地铁公车花几小时,何来幸福感
查看原文 更别说郊区差劲的医院配套设施和学校了
2014/08/19回复
gzthmama楼138楼
zjw666_34:
其实去年这个时候8月中信贷规模已经倒了樯橹之末了,地方为逼中央放水,搞出去了30%的逆天拆借率。完全一个不给钱就死给你看的架势。新班子上台就被胁迫是很不爽的。而且银行债务风险本来都逐年递增,到了很高风险水位(房产海外融资资金巨大,14年大量到期,严重危击汇率)。去年地方一闹,央妈反而不犹豫了。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配合收缩信贷。这才有今年年初开始所以媒体唱空,预期反转的状况。结合这些看,房价再涨基本没有可能,等再套进去一批,那就是高台跳水了。银行目前主要担心新楼烂尾,故信贷维持一定水位,不敢收缩太紧。如果一二手楼全面大跌,会迅速强行开启房产税来弥补地方土地财政收入。这些也是可以预见到的。只是时间点无法确定。
查看原文银行业去年已判断房地产业处于高风险了,收缩房贷是不会放松的,毕竟商业银行对坏账的考核是很严厉的,从银行到客户经理信贷主任的责任非常大,整个房地产业都处高风险了,商业银行无论是从企业角度还是从主管信贷个人角度来说都不愿意放松房贷的,央妈喊话没用。现在地方政府卖收入大幅下降导致财政收入下降,必然会通过房地产税(现在传出已在密集调研了,税名可能叫“多套房产持有税”)来弥补,不动产登记条例通过后(年底可以出来了,条例只需要国务院颁布即可,难度并不大,之前拖了这么多年的原因是要缓出时间给官员处理房产,现在已比去年国务院定出的时间表晚一个半月了,不能再拖了),阻力最大的不动产登记一旦出来,房地产税(多套房产持有税)会迅速通过立法并实施,因为收税政府和官员不但没阻力,反而动力十足。
2014/08/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