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暴涨后的思考--"能不能给得起首付"到“能不能付得起月供"的转变

19968120房产楼市

  介绍一下背景:
1.楼主属于改善型买一卖一的80后新广州,开年后二月底下订,已交房。从80平的楼梯两居换到120平的电梯小四居。顺序是先借钱凑钱买一,然后卖一还债。海珠区。
2.小朋友长大,爷爷奶奶从老家过来照顾,上学和居住两方面都导致换房需求。2016年初看房后不了了之,因为广州没涨,并且也不想开口找亲戚借钱,所以想先缓缓存存钱。这一犹豫错过时机,导致2017年过年回广州后迅速行动,找亲戚先借些钱凑首付,看房一周就下订。

这两三个月过来真是感慨很多,比第一次上车感触深多了。
1.真正体会暴涨的意思。从二月底我下订后到3.17限购这短短三周,我买的那个大家都看不上的被城中村包围的楼盘从34000涨到40000多成交,短短三周就跟去年半年的涨幅差不多了。事实上我2016年初看的时候南向才不到25000。
2.这个暴涨我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业主的态度,交易过程中明显感觉他心里越来越难受,抱怨越来越多。每天都有中介给他电话告诉他你的房子涨到多少多少了,赶紧毁约,毁约划算😳。我也真是服了这个行业生态了。
3.身边同时期来广州的(10-12上车的)这一波基本都被暴涨逼着改善了,混的好的第二套,一般的卖一买一。我也相信这一波暴涨刚需改善型占据了很大的推动因素。
4.问题来了,第一次上车的刚需们花了4-6年还清首套贷款,然后在这一波暴涨又再次上车。是不是相当于签了个更长压力更大的卖身契。毕竟贷款200-300万跟之前贷100万以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啊。下个4-6年肯定是还不清这个贷款的啊,那么下个暴涨周期也许根本不会到来?
5.按照夫妻双职工事业单位这个标准(工资2万一人,公积金两人一共8000一月),应该算是所有拿工资的普通家庭前10%-20%的收入了吧?如果房子入门或者改善的门槛提高到这个标准,那一般人怎么活啊?房价还有暴涨的潜力么?
6.现有以及预期政策的限制,就海珠区房价来说,大胆预测,第一档的几个小区,江南新苑,光大花园,富力银禧,客村琶洲那边的几个小区这些,短期会在五万左右,长期会松动跌到四万五左右。第二档的愉景南苑金穗雅苑这些应该会松动跌到四万左右,第三档的逸景翠园罗马家园这些应该会松动到三万五左右。

理性讨论,各位中介大哥别喷我☺☺☺

-----------------------------------------------------------------------------------------------------------------分割线
第一次妈网发帖,之前语言组织没那么好,有筒子总结得很明确。所以修改一下帖子标题这样更明确。
1.很多人对我举的例子有疑问,其实我举这个例子(夫妻体制内双职工,合计月入4万,公积金8千)就是为了说明我想抛出的问题,并不是说我自己有多厉害,我要有这么稳定的收入做梦都要笑醒。其实我是为了说明连收入这么高的家庭供房都有压力,那么房价是不是已经到了瓶颈了,还有上涨的潜力吗?因为如果购买500万左右的房子,只首付的话贷款30年也要月供2万多。
2.好几个中介的回复我就不回应了,他们的逻辑是任你洋洋洒洒写了多少,房子就是涨。估计也没功夫看我写了啥。
3.核心的问题:还是举个很平常的例子概括一下我帖子想说的问题,
第一次杠杆,25万第一次上车买80万的房子------然后五年还清卖掉得到160万用来首付--------第二次杠杆,上车买500万的房子
看起来非常正常的步骤,造成了我想提出的两个问题,就是
(1)对于第一次上车的刚需们门槛大幅度提高了
(2)月供压力已经到了瓶颈了,因为贷款350万,需要月供2万,还款30年。那么对于一般工薪家庭还有加第三次杠杆的机会么?之后接盘能力会大幅度减弱,房价还有上涨的动力么?

这就是我想说的标题里的内容--"能不能给得起首付"到“能不能付得起月供"的转变。两次杠杆带来的改变。

=========================
2017/05/07
全部回帖
KimmoKimmo沙发
这一轮上涨的嘎然而止全因政府全国性收紧了限购条件,仅此而已。要尊重事实,难道不是吗?

其他各种分析,各种原因都只是呵呵呵而已,写得如何洋洋洒洒都没用,一放开限购,又哈哈哈了。
2017/05/07回复
ishowbebyishowbeby板凳
原来事业单位工资这么高。。
2017/05/07回复
Kimmo:
这一轮上涨的嘎然而止全因政府全国性收紧了限购条件,仅此而已。要尊重事实,难道不是吗?其他各种分析,各种原因都只是呵呵呵而已,写得如何洋洋洒洒都没用,一放开限购,又哈哈哈了。
查看原文
一放开限购,外围那批本地投资客即刻蝗虫似扫货,至少也可以像猫姐一样连老破房也不放过,做包租婆
2017/05/07回复
楼主的分析结论不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也许第一套的增值结果能使得拥有他们置换高总价房屋的首付能力,但是月供能力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障碍
2017/05/07回复
楼主非常理性!
这波,改善型占比非常大,因为从成交看,3房,4房的比例远超2房。。
2017/05/07回复
不过可怜的是,随着2胎普及,原来08-13年这2波买了2房的,估计还得继续换房。。
所以,下一波,估计还是改善型的抢手。
2017/05/07回复
时也命也运业:
我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珠城中200平方以上大户型,当然,在钱包许可的范围内,越大越好。
查看原文
有理想是应该的,万一理想实现了呢
2017/05/07回复
jzsunlu:
楼主的分析结论不错,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也许第一套的增值结果能使得拥有他们置换高总价房屋的首付能力,但是月供能力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障碍
查看原文
大赞,总结能力一流,我就想说这个。

在目前私企普遍几千块的薪水状态下,国家也不可能大幅度调整公务员事业单位工资至离谱的水平。因此,固定收入的还款能力在现在这个价格水平似乎已经到了瓶颈。因为我举例的两个省级事业单位员工四万一月的收入是大部分家庭达不到的水平。
2017/05/07回复
如花的季节:
那个贴子有关注和留言过,重点的句子有印象😄,吻合度99%😄
查看原文
6666花姐牛这也能看出来😍
2017/05/07回复
时也命也运业 发表于 2017-05-07 17:21
弱弱问一下,上海这对夫妻,月供10万,贷款1700万,月收入要达到月供的2倍吗?即是月入要20万。要不然银行怎么会批1700的贷款?可是文中又说他们自己月入不高?
2017/05/07回复
楼主二月底逸景南向3.4万买到,真的吗,现在北向都4万多了,一个多月涨一万?
2017/05/07回复
ngay602ngay60213楼
学位房年年会涨一两波,感觉买学位房的人挺多的,特别是二胎放开,买一套学位房可以给两个小孩读书,性价比高,这类人也推动了房价上涨
2017/05/07回复
楼主,随着现在政策的干预,广州的中心六区越来越多一次性全款买房的,这就要求购房必须是在有房产的基础客户才能实现换房。拿原来的房子纯抵,变相做贷款。另,首付不是问题,月供可能才是,但只要楼市继续涨,涨幅可以顶过供楼压力,不过也只能扛几年。最后,月入4万➕8k的公积金,其实家庭收入已经到50w,我觉得是可以踏入5%~10%.而所有的1%.可能在妈网上会是1%~只是好奇现在事业单位的薪水比我想象中高很多了……
2017/05/07回复
兰溪草:
楼主二月底逸景南向3.4万买到,真的吗,现在北向都4万多了,一个多月涨一万?
查看原文
是的,所以才说暴涨啊。我买后一周涨两千,三周涨了六千。
过年前大约是31000-32000的样子。去年六月北向25000以内能买到。
2017/05/07回复
hello新妈妈:
楼主,随着现在政策的干预,广州的中心六区越来越多一次性全款买房的,这就要求购房必须是在有房产的基础客户才能实现换房。拿原来的房子纯抵,变相做贷款。另,首付不是问题,月供可能才是,但只要楼市继续涨,涨幅可以顶过供楼压力,不过也只能扛几年。最后,月入4万➕8k的公积金,其实家庭收入已经到50w,我觉得是可以踏入5%~10%.而所有的1%.可能在妈网上会是1%~只是好奇现在事业单位的薪水比我想象中高很多了……
查看原文
司法系统下的双公务员也很高,几大大医院收入也佷高。。。。。
2017/05/07回复
猜你喜欢

卖房投股历经熊市买房错误踏空何去何从(求助)

限购下的换房经验

今日看房感受:江南新苑,逸景翠园,叠彩园(发帖一周后入手逸景,0305更新)

广州十年,买房比较后悔的地方,供人当反面教材

看房11个月,经历了16年广州楼市变化,分享个人看法

盐步雍景豪园下定金了,不知道有没被坑

热点推荐

能摸贵价龟领白化龟!这个乌龟展太懂娃了

陪娃做幼儿园作业快疯了 差点直接上手帮做

不用跑腿无需等药 广中医就医体验太圈粉

打赏竟然变成了投诉 被顺丰客服气到了

《隈研吾同款》東京国立競技场与広船船台芸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今天去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看比赛

停课说来就来

漫步北京路,总有新发现

广中医取药记:暖心医嘱与高效送药

AI成图技术真神奇

增城区都停课了??

分享生活#一场无声的时间流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