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作为家长的你们 到底想干嘛?

28750238家有小学生

今天看了一个帖子说的是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篇幅很长,很仔细的阅读了一遍。给我的感受是,这不是当年我老师教我的那一套么?我是一个另类宝妈,为啥说另类?我不喜欢中国的教育方式,从小就不喜欢,因为一直是在填鸭式教育中长大的,结果不丢人湖南大学本科毕业,但是我特别讨厌这种生活。所以我决定不再把经历过的生活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么给孩子报了那么多补课班的家长,你们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还是让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呢?我身边看到10个家长其中8个孩子去学钢琴,同班的孩子都去各种外语补课班,我想问你们孩子愿意嘛?高考考一本又怎样?读博又怎样?一定活的开心么?你们有问过孩子这些到底是不是他想要的吗?我给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就好,其他的时间自由支配,爱看书就看书,爱玩玩具就 玩玩具,孩子才读小学。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段时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是学东西最快的时候,在我看来这段时间却正是孩子天性绽放的时候,所以在家里我的孩子想学什么才让他去学,拒绝中国应试教育,在此只 分享自己的观点,别喷,也不用和我强调我的思想怎样怎样,大家看看当个乐子就好了。
2018/04/25
精选回帖
楼主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教育理念的权力。不过,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是帮助孩子,把他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帮助孩子,有的父母选择让孩子快乐就好,长大以后自己慢慢选;有的父母从小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环境和条件,其实大家都没错。只是,某些兴趣的培养,一旦错过孩子发育的黄金时期,大了就很难弥补,例如:芭蕾从小训练并不难,大了再想学,已经没有机会了。积极的父母,只是不希望孩子将来会懊悔,会埋怨父母为什么当年不为自己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所以,不要轻易否定其他家长的努力,也不必设定那些努力学习的孩子就一定不快乐,相反,有才艺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更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更有自信,更能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互相体谅吧。
2018/04/25回复
网上有这样的文章,说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规划里,藏着你的格局,教育孩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父母,在教育方面处于最低层:彻底放养,养不出优秀的孩子。第二层父母,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人生,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拼命学兴趣班。第三层父母,对孩子的规划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恕我理解能力有限,我看来看去没看出来第一层和第三层有啥实质的区别,所谓的差别更多不在于教育方式上的层次不同,而在于父母本身所处的层次不同,如果你本身是成功的艺术家、画家、作家、商人……像我一个画家朋友,她女儿一岁多的涂鸦就有名师点评,两岁多就开自己的画展了……这些人身边的圈子,拥有的资源,日常活动对孩子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会让孩子有更多做最好的自己的机会。当然,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区别还在于如果你放养的小孩成功了,你就是第三层次的家长,失败了你就只能是第一层次的家长。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只是普通人,没有这些成功人士的资源,没有他们的圈子,也没有他们那样能激发孩子兴趣的日常活动,我们也承担不起放养孩子失败的风险,我们只能选择做第二层次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书法、绘画、奥数、英语、陶瓷、小提琴、钢琴、古筝、足球、棋类……借助外部的力量,给孩子提供资源去探索和培养他的兴趣和能力。
2018/04/25回复
18楼
1970/01/01回复
仁品仁品23楼
本帖最后由 仁品 于 2018-4-26 09:25 编辑 [ 入学准备 ] 作为家长的你们 到底想干嘛?答:跟风。多年前,家里没存几瓶三X口服液那是不好意思出门的。二十年前,拿钱买房是会被人称呼为傻瓜的。十年前,不参与炒股的那会被人说是笨蛋的。两年前,说不买房,是会被歧视的。这就是所谓的社会风气。所以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如果不让孩子上兴趣班和补习班的,那是跟不上时代的,受鄙视是应该的。
2018/04/26回复
全部回帖
Yin1130Yin1130沙发
明月心2008:
你又知道为什么3000元请不到农民工吗?因为生活条件好了,能吃苦的少了,没有人愿意搬砖了。不是瞧不瞧得起问题,而是你想不想搬砖的问题。。。我很尊敬环卫工人,但是代表我希望孩子以后做清洁工吗?现在就是愿意做苦力的少了,苦力工的工资才会高,物以稀为贵。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制度,放开二胎又好,减负又好,都是为了有更多搬砖的人,因为社会需要更多的廉价劳动力。如果你孩子愿意去搬砖,我很敬重他为社会作出贡献!
查看原文
哈哈哈😄,脸怎够大的,轮吾到你敬重我家的孩子😳再说我家的都出来工作了,让你失望了没有搬砖😆
2018/04/26回复
Yin1130:
哈哈哈😄,脸怎够大的,轮吾到你敬重我家的孩子😳再说我家的都出来工作了,让你失望了没有搬砖😆
查看原文
你的孩子都舍不得送去搬砖啊,那就不要忽悠别人的孩子去搬砖。
2018/04/26回复
Yin1130:
哈哈哈😄,脸怎够大的,轮吾到你敬重我家的孩子😳再说我家的都出来工作了,让你失望了没有搬砖😆
查看原文
我以为你的孩子去搬砖了,怕被人瞧不起!😄😂
2018/04/26回复
今天看了一个帖子说的是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篇幅很长,很仔细的阅读了一遍。给我的感受是,这不是当年我老 ...
自己快乐当然没问题,不过无凭无据就说别人不快乐就很好笑了。
2018/04/26回复
楼主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教育理念的权力。不过,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你想要的样子,而 ...
层主何必费心跟楼主那么自我的人说这些话。
2018/04/26回复
明月心2008  呢条茂厘傻监监
2018/04/26回复
隽隽妈咪:
分享张艾嘉的一个故事:跟所有父母一样,张艾嘉也曾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曾相信自己会成为最好的妈妈,有办法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儿子。她给儿子取名为:奥斯卡。奥斯卡奖项,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这个名字彰显着她对电影的热爱,以及对儿子的期待。为了培养出儿子的贵族气质,张艾嘉从衣食住行处处刻意。在张艾嘉的培养下,4岁多的奥斯卡,已经会说一口地道的英式英语,会很熟练地弹钢琴、拉小提琴;5岁的时候,已经可以奶声奶气地在摄影机前讲台词了。他懂礼貌,有绅士风度,在学校里被所有老师公认为「小天使」,被观众们称为「小天才」。张艾嘉和普通的妈妈一样,也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尽管丈夫王靖雄曾说过她「不像是在养儿子,更像是在组装电脑,把所有最先进最顶级的软件全部塞进去,却不知硬盘本身能否容纳。」但她觉得这样才是为儿子好,这才是儿子真正想要的。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才改变了张艾嘉的这种想法。2000年7月6日早上,王靖雄接到了一通奇怪的电话,对方说:「你儿子在我们手上,马上准备2000万现金,否则撕票。」刚开始王靖雄是半信半疑,直到送儿子去上学的菲佣慌慌张张地跑来,递上了一张绑匪给的纸条,上面写着:你报警我杀他。王靖雄这才相信事情是真的,他立马给妻子张艾嘉打了电话。张艾嘉在接到丈夫电话后,迅速从剧组赶回了家。在奥斯卡被绑架的6天6夜中,张艾嘉一天也没有合过眼,战战兢兢地度过了144个小时。尽管最终张艾嘉在九龙重案组的帮助下,找回了奥斯卡。但在绑架案现场,张艾嘉看到绑匪准备的香烛和冥币时,抱着儿子号啕大哭。她仿佛突然领悟了,对着镜头说:「一直以为最重要的是盛名,时时刻刻想保持常青,不管是婚姻还是儿子,都当作自身招牌的一点金漆,从未将自己从高处放下,好好审视一下生活。直到儿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方才明了最珍贵的财富并非那个熠熠的金字招牌。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名往。以前我就是攘攘熙熙中的一份子,结果从相夫到教子处处一败涂地。」本来到这里就是完美的大团圆结局了。但没想到的是,被救回来的奥斯卡整个人都变了,他不再愿意与张艾嘉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甚至连吃饭也只允许佣人把饭放在门口,等佣人离开后才偷偷开门把饭拿进去。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这一切的变化令张艾嘉心痛不已。她向心理医生咨询,医生告诉她:奥斯卡是因为绑架事件受到了惊吓而得了自闭症。从那以后,她抽出大量时间陪伴奥斯卡,并改变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她不再要求儿子只吃沙拉牛排,给儿子买来了汉堡;她不再要求儿子每天穿得西装笔挺,给儿子准备了T恤牛仔裤;她不再要求儿子每天学习画画,而是任由儿子的朋友们在家里打闹。只要儿子高兴,一切随着儿子来。张艾嘉还带着奥斯卡四处旅行。有一次,张艾嘉带着Oscar去埃及游玩,与Oscar一起骑着骆驼,Oscar半躺在张艾嘉的怀里,张艾嘉一边抚摸着儿子被骆驼的鬃毛蹭红的小腿,一边轻抚着他的头发,突然间,Oscar将脑袋往妈妈的胸口挤了挤,梦呓般道:“妈妈,谢谢!”,张艾嘉的眼泪哗得一下涌出来了。她说:我让他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他没有谢谢我; 我让他成为当红第一童星,他没有谢谢我; 我倾家荡产去交赎金,他也没有谢谢我。 可就在落日大漠里,靠在我怀里的时候,他那么由衷地感谢我。 一句谢谢,顿时让我觉得所有的荣耀,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我发觉这样的生活才是儿子真正觉得幸福和满足的日子。张艾嘉,把一个孩子的自由原原本本得还给了Oscar,那一刻,她终于体会到作为母亲最本真的快乐。
查看原文
首先感谢层主分享的故事,不过,张艾嘉儿子被绑架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因为张艾嘉把儿子教育得太优秀,而是张艾嘉是个明星。哪怕张艾嘉一开始就放养孩子,最后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这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直接关系。台湾的匪徒很喜欢绑架明星子女,例如白冰冰的女儿白静,很心痛,白静不如奥斯卡幸运,因为她被绑匪杀害了。再如李嘉诚的儿子,一样被绑架过。孩子是否会被绑架,和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没有直接的关系。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2018/04/26回复
二宝MM8:
^^^^^^^^^^^^^^^
查看原文
想法会随着环境和时间而发生变化,说的在理!
孩子幼儿园时,我的想法也是让他快乐就好,为了发掘他的兴趣,报了好多兴趣班,最后他明确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围棋,我们也非常支持,反正都是玩,玩这个好过手机游戏吧😅
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没想过给孩子压力,也没把这些太当回事,可围棋学了一年多以后,孩子自己表示不要再上幼儿园的围棋兴趣班了,要去某专业棋院,和他一起学棋的小盆友早就不满足于幼儿园的教学,好些都早早开始专业培训,棋艺进步很快,我儿子围棋水平被落下一大截,他开始感觉不开心,怪我没早点让他去棋院😓
果然,棋院老师说以前学的不系统,要重头开始,我们也只有同意😓,孩子倒也争气,学的也用心,学了大半年已开始冲段,兴趣有增无减😊
足球是刚上学才开始学的,初衷是为了锻炼身体,一周一次的频率,孩子一开始特别喜欢,可当有次打比赛,我们观战才发现,和那些一周练习三四次的孩子一起时,水平高下立现,他根本没啥上场的机会😂😂,望着场上的小伙伴,娃那天哭的稀里哗啦,我们也很不好受,本来兴趣班的出发点是开心快乐,现在变成打击娃的自信了,得不偿失啊😓😓
好在孩子性格要强,教练也耐心引导,训练次数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三次,大半年过去了,终于成为球队主力,现在的他在球场上更快乐,也更自信啦😀
经过这两件事,我突然觉得兴趣和快乐是出发点,却不是终点,任何一种兴趣,不下苦功夫不努力很难出成绩,虽然娃不走特长生路线,可玩的太差,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兴趣自然也就消失了😓😓
2018/04/26回复
明月心2008  呢条茂厘傻监监
唔够你呢条友傻监监,嘎嘎。
2018/04/26回复
隽隽妈咪:
这是当然的,绑架跟教育方式一点关系都没有。重点在最后一段:
查看原文
你确认这是张艾嘉说的,如果是,几时,在哪?

据我所知,最爱发这种文风的的刊物名叫《知音》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2018/04/26回复
目前,我们把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奉献给了兴趣班,但一直在给孩子灌输一个理念,要保证学习的基础上去玩😊,也因为对这些兴趣的热爱和自信,孩子非常主动的对待学习,以确保能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练习,在班上担任班干部,也参加各种比赛,收获了一堆兴趣相投的朋友😃
所以,兴趣和学业并不矛盾,一样都能让孩子快乐成长,关键是家长如何看待引导😀
2018/04/26回复
分享张艾嘉的一个故事:

跟所有父母一样,张艾嘉也曾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她曾相信自己会成为最好 ...

这个故事关键问题不是家长管教严格,精英教育,而是明星父母工作太忙,没有什么时间陪伴,缺少关怀,应该说是缺少爱,而不是自由。再说,也不能拿某个例来论证。如果要举明星例子,像成龙、李双江式的放纵式教育,还把孩子送进监狱了。
2018/04/26回复
明月心2008:
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
查看原文
孩子,我要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

我天天这样给我娃灌输,你的努力认真将会为你的将来赢得更多的选择权利。
2018/04/26回复
隽隽妈咪:
这是当然的,绑架跟教育方式一点关系都没有。重点在最后一段:
查看原文
如果那段话真的是张艾嘉说的,那么,其实她误解了\"快乐教育\"的真正内涵,她认为只要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开开心心的玩耍就是快乐的,不给孩子压力,其实这是对快乐教育的一种误读。也可以这样说,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她的教育理念,走向了极端,只要孩子活着,她就很快乐了。孩子真正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对人生的体验和对自我挑战所获得的成就感,培养孩子的奋斗精神,这样带来的成功,才会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成为孩子不断进取的动力。世界这么大,孩子凭什么去看看?凭自由和快乐吗?
2018/04/26回复
RACHELLUO:
你确认这是张艾嘉说的,如果是,几时,在哪?据我所知,最爱发这种文风的的刊物名叫《知音》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查看原文










鸡汤有毒 张艾嘉这种开明的的人还不给十岁以前孩子穿T恤,那照片里面的是什么。一点求真精神都没有,还要以讹传讹,suck!
2018/04/26回复
宝墨栖情:
如果那段话真的是张艾嘉说的,那么,其实她误解了\"快乐教育\"的真正内涵,她认为只要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开开心心的玩耍就是快乐的,不给孩子压力,其实这是对快乐教育的一种误读。也可以这样说,经历过一次生死考验,她的教育理念,走向了极端,只要孩子活着,她就很快乐了。孩子真正的快乐应该来自于对人生的体验和对自我挑战所获得的成就感,培养孩子的奋斗精神,这样带来的成功,才会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成为孩子不断进取的动力。世界这么大,孩子凭什么去看看?凭自由和快乐吗?
查看原文
不可能是张艾嘉说的,就是瞎编
2018/04/26回复
猜你喜欢

孩子问题,家长之责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一年级家长理性谈我所看到的中大附小

该不该给一年级的孩子额外“加量”?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原来现在的小朋友真的只能在家玩了

热点推荐

带病出游澳大利亚!附通关注意事项

盒马儿童节礼物上新!大人看了也心动

深深的无力感 LG七年无工作靠我养家

黄埔古港City Walk 旧地重游有意外惊喜!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这些权益你要知

开工前必做!装修报备要准备什么

传统中医学的魅力 扎了6针调养身体

越秀区三个新楼盘10万一方值得买吗

急需助理帮忙

假期弯道超车约起

阅见天下,书香邮扬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