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有同感。
通过工作中看到的同事,以及之前卖房的经历,看过很多外地来的年轻人,在大城市、二线城市努力打拼,已经从无房到一房,一房换二房,二房换三房,通过房产的购买、置换,已经实现了立足大城市的理想,甚至为下一代打下了基础,而且这部分人还在不断努力中。相反,部分身边的广州长大的“土著”,虽有先天立足大城市的优势,但因为个人决策的失误,认识的缺失,已上车中途下车,或自身原因退出一线买到二线,或立足现有、固步不前,迟迟不改善导致错失机会的,大有人在。
从进步的角度讲,房产的类似阶层进步阶梯,家庭的支持决定从哪个阶梯开始爬,自己努力和眼光决定会不会掉队、能不能爬得更快、更好,现在的领先不等于以后的领先,还是要在承受范围内不断寻求进步,才不会掉队。
妈网那些土豪哥土豪姐都悄然入手了
50273253房产楼市
2019/05/08
全部回帖

喵世界:
现实如此, 其实哪个年代都差不多, 只是现在相比, 尤其在房子, 差距拉大了。社会分三六九的,很多条件好的家庭, 在房子问题上, 他们一下就支持了, 孩子各种舒心, 如果孩子努力上进观念好, 财富越来越多, 比如土著(中性词), 比如官员家庭, 比如富裕家庭……问问这个网, 工作10年, 有1000万净资产的, 是自己奋斗?大多数应该是家庭最开始的支持, 当然, 正常的, 财富得到传承, 社会才正常。条件不好的家庭, 要扛几年城中村, 甚至工作10年都买不起,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养老医疗……有些是错过, 买不起了, 有些是一直买不起。我有很深的体会,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都有, 起步晚得多。社会现实, 是扎心的。不仅仅是年龄, 还有家庭、个人观念。不用说别的, 装个电梯出个1万来块,很多人不是事, 很多人是个事。所以我会告诉20多岁的年轻人,心态要开放,接受这个社会种种。 一是要节约, 二是要努力, 三是不怕吃亏。只会越来越好。
查看原文2019/05/13回复

喵世界:
分析一下,只是市场情绪因素更多而已,影响不大。5000亿,其中对冲部分1000多亿,只有3000多亿,多加15%关税,500亿,当然了,人民币几千亿也不小,但是中国还是能承受的,就像大船破个洞,有影响,但也没那么大影响。何况,这3000多亿还是国外公司在华加工的占其中相当部分。如果要应对,货币贬值也是方法。该干嘛干嘛,无需担心。
查看原文昨天***推特说避免关税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工厂搬回“古老而友好”的美国。这才是美国的目的,达不到会继续加关税,15%,50%,100%
2019/05/13回复
喵世界:
现实如此, 其实哪个年代都差不多, 只是现在相比, 尤其在房子, 差距拉大了。社会分三六九的,很多条件好的家庭, 在房子问题上, 他们一下就支持了, 孩子各种舒心, 如果孩子努力上进观念好, 财富越来越多, 比如土著(中性词), 比如官员家庭, 比如富裕家庭……问问这个网, 工作10年, 有1000万净资产的, 是自己奋斗?大多数应该是家庭最开始的支持, 当然, 正常的, 财富得到传承, 社会才正常。条件不好的家庭, 要扛几年城中村, 甚至工作10年都买不起,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养老医疗……有些是错过, 买不起了, 有些是一直买不起。我有很深的体会,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都有, 起步晚得多。社会现实, 是扎心的。不仅仅是年龄, 还有家庭、个人观念。不用说别的, 装个电梯出个1万来块,很多人不是事, 很多人是个事。所以我会告诉20多岁的年轻人,心态要开放,接受这个社会种种。 一是要节约, 二是要努力, 三是不怕吃亏。只会越来越好。
查看原文家庭经济支持虽然重要,但更重要还是观念。像我买过五套房子,4套得到家庭支持,尤其05年毕业的第一套。但家庭经济更好的表妹家,虽然看过不少房子,但求完美心态导致至今一套没出手。
2019/05/13回复

喵世界:
分析一下,只是市场情绪因素更多而已,影响不大。5000亿,其中对冲部分1000多亿,只有3000多亿,多加15%关税,500亿,当然了,人民币几千亿也不小,但是中国还是能承受的,就像大船破个洞,有影响,但也没那么大影响。何况,这3000多亿还是国外公司在华加工的占其中相当部分。如果要应对,货币贬值也是方法。该干嘛干嘛,无需担心。
查看原文感觉这事不是算算要多多少关税的算法(而且不是多15%,而是多25%,加税分两步10、15,后面的3000亿上来就是25%),而是这5000亿美元的商品还有多少能出的去的问题,加了那么多税,中国出口没利润,只能不干了。国外有机构测算过,全面开打,涉及的商品关乎1亿人的工作,这1亿人等同于4亿人的家庭,这种影响如果像你说的那么微不足道,这一轮国内股市怎么可能这样?去年中国股市怎么可能跌那么惨?中美和谈以后,中国股市怎么又可能那么强?
2019/05/13回复

gowide:
感觉这事不是算算要多多少关税的算法(而且不是多15%,而是多25%,加税分两步10、15,后面的3000亿上来就是25%),而是这5000亿美元的商品还有多少能出的去的问题,加了那么多税,中国出口没利润,只能不干了。国外有机构测算过,全面开打,涉及的商品关乎1亿人的工作,这1亿人等同于4亿人的家庭,这种影响如果像你说的那么微不足道,这一轮国内股市怎么可能这样?去年中国股市怎么可能跌那么惨?中美和谈以后,中国股市怎么又可能那么强?
查看原文那些说外贸影响不大,只占多少百分比的说法,忘记了月收入1万,其消费能力是倍增的。不是年12万,是可以上百万的。
2019/05/13回复

喵世界:
首先,看到的是上调至25%,即便是额外25%,700亿,人民币4000亿。2018年天猫一天的额度是多少,2000多亿。其次,我也看过一个分析,其实这里部分商品,是国外公司在中国发展的商品,而且有部分商品,美国是刚需。第三,影响一定是有的,所谓1亿家庭,这种成分夸张了。弄得一个贸易战,1/3的家庭受到影响,有点抬高贸易战的作用,那以后发生台海战争,美国是否不用出兵,不与中国贸易,是不是就影响了2/3的家庭?第四,连美国总统的顾问都承认,是两败俱伤。过高抬高了这次贸易战。所以我说其实国家能承受,只是言论、情绪影响太大,以为几千亿的贸易收一个税,国家就完蛋了,这就是一种情绪。
查看原文逐一对你的几个观点写些看法:
1. 绝对是上调,不是上调“至”。目前中国的“对等”做法同样如此,开始的500亿“加征”25%,后面的600亿“加征10%”。(从这里可以看出,你的工作与外贸无关);
2.700亿,这个数字本身就有两个问题:一、5000亿*25%=1250亿,远大于700亿;二、对中国的影响真的就是像这样简单粗暴的算个中国要多掏多少税吗?我说了,这是你掏了这么多税,你的商品还能不能出的去的问题,这时候,影响的是总的货值。(700亿也不是等于人民币4000亿,人民币从来没有这么值钱过);
3.不管是不是国外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商品,只要在中国生产,为了生产这些商品有没有雇佣中国的劳动力?有没有形成现金流?物流?有没有为中国政府贡献税收?
4.刚需比重有多少?是否有中国对美国芯片那种真正的不可替代的刚需?这些商品有多少中国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完全找不到替代国生产?贸易量又是否处于同一数量级?
5.1亿家庭夸张与否,不能直接拍脑门进行评价,这一点,不管是否准确,至少,我是倾向相信有研究过的人的,而不会武断的去评价人家的说法是否“夸张”;
6.美国不与中国贸易,那不就是这5000多亿商品不进口了吗?影响的不还是这1亿直接人口和4亿人的家庭?怎么就变成翻倍了?
7.两败俱伤与否,是题外话了吧?我们最关心的是如果真的全面开打中国受多大伤,对不?
8.国家完蛋与否、情绪与否,我更相信资本市场的反应才是最客观的,绝不会自己去拍脑门说“这就是个情绪,不用怕”;
9.美国政府加征25%以后,这就不是什么合作流程、人员沟通和哪个国家能便宜的过中国的问题了,这是直接财务核算以后,东西还是否要在中国生产、出口的问题,加税以后算不下来账,你的成本再低又有什么用呢?
10.出口和进口进行抵消,这种思路也是挺新颖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进口?因为进口的东西性价比更高。现在因为报复美国,进口的成本也上升,这对中国企业是绝对的第二重伤害。
1. 绝对是上调,不是上调“至”。目前中国的“对等”做法同样如此,开始的500亿“加征”25%,后面的600亿“加征10%”。(从这里可以看出,你的工作与外贸无关);
2.700亿,这个数字本身就有两个问题:一、5000亿*25%=1250亿,远大于700亿;二、对中国的影响真的就是像这样简单粗暴的算个中国要多掏多少税吗?我说了,这是你掏了这么多税,你的商品还能不能出的去的问题,这时候,影响的是总的货值。(700亿也不是等于人民币4000亿,人民币从来没有这么值钱过);
3.不管是不是国外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商品,只要在中国生产,为了生产这些商品有没有雇佣中国的劳动力?有没有形成现金流?物流?有没有为中国政府贡献税收?
4.刚需比重有多少?是否有中国对美国芯片那种真正的不可替代的刚需?这些商品有多少中国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完全找不到替代国生产?贸易量又是否处于同一数量级?
5.1亿家庭夸张与否,不能直接拍脑门进行评价,这一点,不管是否准确,至少,我是倾向相信有研究过的人的,而不会武断的去评价人家的说法是否“夸张”;
6.美国不与中国贸易,那不就是这5000多亿商品不进口了吗?影响的不还是这1亿直接人口和4亿人的家庭?怎么就变成翻倍了?
7.两败俱伤与否,是题外话了吧?我们最关心的是如果真的全面开打中国受多大伤,对不?
8.国家完蛋与否、情绪与否,我更相信资本市场的反应才是最客观的,绝不会自己去拍脑门说“这就是个情绪,不用怕”;
9.美国政府加征25%以后,这就不是什么合作流程、人员沟通和哪个国家能便宜的过中国的问题了,这是直接财务核算以后,东西还是否要在中国生产、出口的问题,加税以后算不下来账,你的成本再低又有什么用呢?
10.出口和进口进行抵消,这种思路也是挺新颖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进口?因为进口的东西性价比更高。现在因为报复美国,进口的成本也上升,这对中国企业是绝对的第二重伤害。
2019/05/13回复

gowide:
逐一对你的几个观点写些看法:1. 绝对是上调,不是上调“至”。目前中国的“对等”做法同样如此,开始的500亿“加征”25%,后面的600亿“加征10%”。(从这里可以看出,你的工作与外贸无关);2.700亿,这个数字本身就有两个问题:一、5000亿*25%=1250亿,远大于700亿;二、对中国的影响真的就是像这样简单粗暴的算个中国要多掏多少税吗?我说了,这是你掏了这么多税,你的商品还能不能出的去的问题,这时候,影响的是总的货值。(700亿也不是等于人民币4000亿,人民币从来没有这么值钱过);3.不管是不是国外公司在中国生产的商品,只要在中国生产,为了生产这些商品有没有雇佣中国的劳动力?有没有形成现金流?物流?有没有为中国政府贡献税收?4.刚需比重有多少?是否有中国对美国芯片那种真正的不可替代的刚需?这些商品有多少中国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完全找不到替代国生产?贸易量又是否处于同一数量级?5.1亿家庭夸张与否,不能直接拍脑门进行评价,这一点,不管是否准确,至少,我是倾向相信有研究过的人的,而不会武断的去评价人家的说法是否“夸张”;6.美国不与中国贸易,那不就是这5000多亿商品不进口了吗?影响的不还是这1亿直接人口和4亿人的家庭?怎么就变成翻倍了?7.两败俱伤与否,是题外话了吧?我们最关心的是如果真的全面开打中国受多大伤,对不?8.国家完蛋与否、情绪与否,我更相信资本市场的反应才是最客观的,绝不会自己去拍脑门说“这就是个情绪,不用怕”;9.美国政府加征25%以后,这就不是什么合作流程、人员沟通和哪个国家能便宜的过中国的问题了,这是直接财务核算以后,东西还是否要在中国生产、出口的问题,加税以后算不下来账,你的成本再低又有什么用呢?10.出口和进口进行抵消,这种思路也是挺新颖的。一个国家为什么进口?因为进口的东西性价比更高。现在因为报复美国,进口的成本也上升,这对中国企业是绝对的第二重伤害。
查看原文上次小小中兴事件,就关系深八万高收入家庭,后来中兴与美国达成新和解协议,罚款14亿美元且高层改组,未来10年受美国“即时监控"。如果进一步升级,大家都得过苦日子。还都在梦想加工资?
2019/05/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