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有个朋友刚刚入户广州,首付预算70万,因为他马上要结婚生子,我建议他买越秀区老破小,教育医疗都好,他说:现在谁还买越秀区啊,哪里都有医院,买房考虑医疗有什么意义吗,医院难道不是随便挂号的吗,最多急病才需要近医院,或者照顾病人的时候近医院比较方便。。。他天河上班,然后跑到番禺看房子去了。。。现在的新广都是这么想的??
vickyfeifeilove:你的论点——越秀最近几年华杯、五羊杯……各项杯赛的成绩都比不上天河。我的论据——2017年华杯赛获奖总人数越秀100多天河90多名。推理——2017年华杯赛属于最近几年各项杯赛中的一种所以,你的论点站不住脚。有错吗?查看原文他会说前十名天河比越秀多,所以天河秒杀越秀😜😜😜
vickyfeifeilove:你的论点——越秀最近几年华杯、五羊杯……各项杯赛的成绩都比不上天河。我的论据——2017年华杯赛获奖总人数越秀100多天河90多名。推理——2017年华杯赛属于最近几年各项杯赛中的一种所以,你的论点站不住脚。有错吗?查看原文既然你这么纠结这个结论,那么我承认越秀在户籍生比天河多20%的情况下,17年华杯获奖总人数101人,比天河多3人,一等奖15人,比天河少4人,总体还是比天河要强,满意了吗?
vickyfeifeilove:不掐架,诚心地问,只有纯奥班才是顶级学位吗?我同事女儿的同桌,华杯一等的牛娃,今年小升初最后选择的也是黄华路课改啊;还有一个去年小升初的邻居,美国大联盟一等,最后选择是二中应元。查看原文顶不顶级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某个机构某个公众号说了算的,这是这么多年小升初的自然选择,为什么偏奥,你比较一下前六所清北自招的名单和最新录取的名单就知道要上top大学靠什么了。
梦后楼台高锁:顶不顶级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某个机构某个公众号说了算的,这是这么多年小升初的自然选择,为什么偏奥,你比较一下前六所清北自招的名单和最新录取的名单就知道要上top大学靠什么了。查看原文我知道。我们一家亲戚就是2017年清华降60分录取的,从小奥数牛娃。但你没明白我的逻辑,偏奥和纯奥是两个概念。奥数牛的娃当然是牛娃,但不是只有奥数牛的话才是牛娃。讨论到小升初也是一样的。
vickyfeifeilove:我知道。我们一家亲戚就是2017年清华降60分录取的,从小奥数牛娃。但你没明白我的逻辑,偏奥和纯奥是两个概念。奥数牛的娃当然是牛娃,但不是只有奥数牛的话才是牛娃。讨论到小升初也是一样的。查看原文我不太理解你纯奥的定义,我的理解没有哪个豪门包括华附是纯奥的。至于你说的什么算牛蛙,我之前说的只是学位,不涉及具体牛蛙的定义,不走奥的娃当然有牛蛙,不走奥的学校当然也是不错的学校,但如果功利的看最后考入顶尖大学的绝对数和比例,绝对是走奥的群体。
梦后楼台高锁:既然你这么纠结这个结论,那么我承认越秀在户籍生比天河多20%的情况下,17年华杯获奖总人数101人,比天河多3人,一等奖15人,比天河少4人,总体还是比天河要强,满意了吗?查看原文关于户籍数这个比较其实是没有意义的。首先不知道你的出处,其次哪怕户籍数是对的,要比较的分母应该是在读小学生总人数。广州小学生非户籍生有时要比户籍生还多。你要区分户籍生和非户籍生都在哪个区上学才有意义。所以,最终分母可能有两种结果。2017华杯,华师附小获奖27人。扣除这27人,天河其实才70人获奖。为什么扣除呢?在我的定义,华师附小和中大附小一样,不是你买个地段学位房就能读的。跟哪个区没有太大关系。当然,你也可以有你的见解,我也不反驳。
心向晴无问西东: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人活在当下,适合自己的,开心快乐就好,不要去过于攀比,也不要指望别人会和自己一样的想法,淡然淡定你总结的规律:郊区--市区--郊区,我基本认同,但我加一点,七十岁左右之后这一阶段,多数老人还是愿意回到市区(因为能自由切换郊区和市区的,都是收入条件较好的阶层),因他们要经常去医院。这是我观察到的现象 查看原文越有钱越多事繁琐,像我这种普通家庭,3代人爷父子,对医院的要求并不高,规律生活不要给自己太大负担,病痛自然减少,适当的养生。😁不过对于医疗这个问题现在很多地方都投入资源,所以看病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毕竟近10年不断地在开发新区医院资源也跟上来了。😄
感觉你们是不是都把自己代入的太厉害了。每个人买房子有自己的想法。别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别人身上。越秀好,公认的,教育好,医疗好,公共交通好。很多人喜欢,但一样不喜欢的人大把。我们单位新买房子的年轻人,普遍没去越秀、天河,多数荔湾,海珠、白云甚至黄埔。问起来,说,房价那么贵,看的上眼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眼,干吗去受罪。学位问题更不去考虑了,他们觉得结婚不结婚都是一个问题,还想那么多干什么。医疗就更不用考虑了。小问题社区门诊,大问题120。当下活的舒服,才是他们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