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觉得自己嘴太碎,但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尤其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的时候,这种情况往往还会越演越烈。
可是,又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催促中得到提高和改善了呢?结果多半都是,要么孩子跟父母对着干,你让他快,他反而变得更慢;要么对这种催促左耳进,右耳出,索性就直接忽视;还有些孩子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接受父母的督促,加快速度,但时间长了,也会慢慢变\"皮\"。
我们发现,父母总是催孩子,会对孩子、父母以及亲子关系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一方面,在父母的催促中,孩子的正常节奏被打乱,不仅会丧失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减弱自我成长责任感,还会变得异常急躁,变得自卑,继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另一方面,整天都催促孩子,父母会变得更忙更累,忽视了自己的心灵探索,会积累更多的负向情绪,亲子关系也会因此陷入僵局。
爱之前,先尊重!父母越催促,孩子越拖拉;父母越有智慧,孩子越主动。在一起,就彼此滋养;分开了,就各自绽放!
一、父母好好学习修,孩子天天向上善
要想减少亲子之间的拉锯战,父母就要对孩子多些了解,亲子之间要相互理解,平等沟通和相互尊重。
一次,季女士走进了我的咨询室,跟我述说了她的烦心事:
她女儿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做事特别拖拉,无论是起床、穿衣
6Q刘中良《亲子互动26问》好句摘录(目录已经录入)
1415148家有中学生
全部回帖

服,还是刷牙洗脸,甚至就连背书包出门都要喊她很多次。好不容易把女儿送到学校,回到家还要跟配偶争吵。她觉得老公不负责任、不管孩子,自己感到很累。老公却认为有一个人催就行了,如果两人都催,女儿还怎么活?
我:你女儿是做什么事情都慢,还是有些事情快,有些事情慢?
季女士:有些事情挺快的。比如,看到好吃的东西、去特色餐厅吃饭一般都跑得很快。
我对她的负向情绪进行了聆听,对她的坦诚表示了欣赏,然后告诉她:孩子拖拉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跟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内向的人一般都比较稳重,行动会慢一点;第二个是孩子的周围至少有一个急性子。你女儿做事慢,有时又很快,属于第二种,说明你家至少有一个急性子,破坏了孩子自己成长的速度、节奏、体验与主动性,剥夺了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被催促后,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感无法体现,感到异常挫败。虽然催促孩子在短时间内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时间长了,就会丢掉孩子成长的效能,对孩子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快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季女士:真被你说中了,我就是一个急性子,甚至不是一般的急。
我:父母越急,孩子越慢。只有父母拥有高情商、大智慧,孩子才会主动为自己的学习、成长和生命负起责任。
听了我的理念后,季女士立刻报名学习\"6Q 体系父母课导师班\",还让丈夫一起学习,女儿寒暑假持续参加\"青少年 6Q 领袖营\"。之后,全家关系越来越好,孩子进步也越来越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季女士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将
我:你女儿是做什么事情都慢,还是有些事情快,有些事情慢?
季女士:有些事情挺快的。比如,看到好吃的东西、去特色餐厅吃饭一般都跑得很快。
我对她的负向情绪进行了聆听,对她的坦诚表示了欣赏,然后告诉她:孩子拖拉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个跟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有关,内向的人一般都比较稳重,行动会慢一点;第二个是孩子的周围至少有一个急性子。你女儿做事慢,有时又很快,属于第二种,说明你家至少有一个急性子,破坏了孩子自己成长的速度、节奏、体验与主动性,剥夺了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被催促后,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感无法体现,感到异常挫败。虽然催促孩子在短时间内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时间长了,就会丢掉孩子成长的效能,对孩子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快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季女士:真被你说中了,我就是一个急性子,甚至不是一般的急。
我:父母越急,孩子越慢。只有父母拥有高情商、大智慧,孩子才会主动为自己的学习、成长和生命负起责任。
听了我的理念后,季女士立刻报名学习\"6Q 体系父母课导师班\",还让丈夫一起学习,女儿寒暑假持续参加\"青少年 6Q 领袖营\"。之后,全家关系越来越好,孩子进步也越来越大。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季女士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将
02/09 21:03回复

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第二件事,与孩子互动时,运用神奇的亲子沟通四方格,提高亲子相处的质量,即孩子做得好时,就欣赏她,并且协助她自我欣赏;孩子出现负向情绪,就聆听她;孩子的行为让父母感到不舒服,就用一致性\"我状况\"表达。
半年后,季女士告诉我,她女儿已经不用催了,自己能主动做事了,现在甚至反了过来,女儿经常提醒父母:\"妈妈,早餐做好了没有?\"\"爸爸,你去把车开到小区车库出口旁。\"季女士不用操心女儿的学习与作业,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一年后,从班级中等上升到班级第二名,而七年后,高考以全省第四名考入北大。
这个案例给父母最大的启发是:父母好好学习修,孩子天天向上善!
二、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才能提高效率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些父母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爱孩子之前,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就是尊重!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不以尊重为基础的爱常会变成操控。因此,催促孩子之前,必须先问一下自己,我尊重孩子吗?
1.尊重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
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条心\"告诉我们,任何两个人都不一样,即使双胞胎或龙凤胎也有不同。尊重孩子,首先就要尊重他们的气质。
半年后,季女士告诉我,她女儿已经不用催了,自己能主动做事了,现在甚至反了过来,女儿经常提醒父母:\"妈妈,早餐做好了没有?\"\"爸爸,你去把车开到小区车库出口旁。\"季女士不用操心女儿的学习与作业,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一年后,从班级中等上升到班级第二名,而七年后,高考以全省第四名考入北大。
这个案例给父母最大的启发是:父母好好学习修,孩子天天向上善!
二、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才能提高效率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些父母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爱孩子之前,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案就是尊重!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不以尊重为基础的爱常会变成操控。因此,催促孩子之前,必须先问一下自己,我尊重孩子吗?
1.尊重孩子天生的气质类型
俗语\"一母生九子,连母十条心\"告诉我们,任何两个人都不一样,即使双胞胎或龙凤胎也有不同。尊重孩子,首先就要尊重他们的气质。
02/09 21:05回复

这十几年,我研究发现,人的天生气质共有五种类型:第一种,内向稳定,适合研究发明,比如,科学家钱学森等。第二种,内向波动,适合艺术创作,比如,艺术家梵高等。第三种,外向稳定,适合领导管理,比如,企业家曹德旺等。第四种,外向波动,适合向外拓展,比如,开拓者马斯克等。第五种,6Q 和谐,适合建功立业,比如,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这五种气质类型哪种最好?不分伯仲!因为历史上每种气质类型都出现过很多伟人。同样,孩子与孩子之间各有不同,孩子跟父母也有差别,只有尊重孩子的天生气质类型,才能打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我有两个女儿,两人的气质就完全不同。大女儿气质内向稳定、
这五种气质类型哪种最好?不分伯仲!因为历史上每种气质类型都出现过很多伟人。同样,孩子与孩子之间各有不同,孩子跟父母也有差别,只有尊重孩子的天生气质类型,才能打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我有两个女儿,两人的气质就完全不同。大女儿气质内向稳定、
02/09 21:09回复

冷静忧郁,做事慢,喜欢按自己的节奏来行动;小女儿气质外向波动、乐天激进。如果我让大家一起出去玩,小女儿会大声说\"好\",而大女儿则会小声\"嗯\"一下。当我大声说\"现在出发\"时,小女儿已经跑到门口穿好了鞋子,而大女儿却会淡定地问我:\"爸,我能不出去玩吗?\"一直以来,我都很尊重两个孩子,于是我就带着小女儿开心地去玩了。
孩子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对于同一件事,不同气质的孩子会给出不同的反应。无论孩子反应如何,父母都应表示尊重,少一些强迫,少一些掌控,少一些催促。
2.尊重孩子不同年龄的认知水平、能力状态与性别特征
成年人和孩子的节奏不一样,要尊重孩子的认知水平、能力状态和性别特征。
尊重孩子的认知水平。比如,带着二年级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遇到各种花卉,你指着一片美人蕉问他,这是什么花?如果孩子平时没接触过或大人没教过,很可能答不上来。孩子的知识还不够丰富,你却提问超出他认知水平的问题,这不是让孩子为难吗?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完全可以直接告诉他,这种花叫什么名字以及具体特征如何。
尊重孩子的能力水平。比如,孩子刚上一年级,写字不规范,有时写出的字还是东倒西歪,这时候不要批评他,更不要说他写的字不如别人。因为他们刚上一年级,你却拿六年级孩子写的字做比较,他肯定不如别人,要尊重孩子,陪他慢慢将字写好、写规范;可以幽默地说,这个字快倒了;这个字腿太长,伸出格子了,孩子
孩子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对于同一件事,不同气质的孩子会给出不同的反应。无论孩子反应如何,父母都应表示尊重,少一些强迫,少一些掌控,少一些催促。
2.尊重孩子不同年龄的认知水平、能力状态与性别特征
成年人和孩子的节奏不一样,要尊重孩子的认知水平、能力状态和性别特征。
尊重孩子的认知水平。比如,带着二年级的孩子一起出去玩,遇到各种花卉,你指着一片美人蕉问他,这是什么花?如果孩子平时没接触过或大人没教过,很可能答不上来。孩子的知识还不够丰富,你却提问超出他认知水平的问题,这不是让孩子为难吗?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完全可以直接告诉他,这种花叫什么名字以及具体特征如何。
尊重孩子的能力水平。比如,孩子刚上一年级,写字不规范,有时写出的字还是东倒西歪,这时候不要批评他,更不要说他写的字不如别人。因为他们刚上一年级,你却拿六年级孩子写的字做比较,他肯定不如别人,要尊重孩子,陪他慢慢将字写好、写规范;可以幽默地说,这个字快倒了;这个字腿太长,伸出格子了,孩子
02/09 21:11回复

听了,就会很乐意接受并改变。
尊重孩子的性别差异。比如,男孩做事一般大大咧咧,女孩做事通常比较细腻,安排家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家务活就多让女孩去做,体力活就让男孩多承担。
3.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和成长过程中的反复
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都不同,包括身体生长和心理成长,父母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看到上初一的女儿没有长高反而变胖了,而同班的女生却长得又高又苗条,这时不要抱怨,因为青春期女孩的身高和体型都会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会持续好几年,一时的变胖并不能说明将来就会是个胖子,短时间内没长个儿,也许第二年个头就长了。一句话,不管孩子如何成长,父母都要尊重孩子,要客观对待孩子成长的变化。
尊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反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好和坏、错和对、失败和成功、进步和退步……都会发生反复,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反复;反复波动才是常态,不要总是斥责。
三、合则彼此滋养,分则各自绽放
要想正确处理好催促事宜,就要对父母和孩子的事情做好分类、明确界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事情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父母自己的事,如做菜的水平如何;第二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事,如什么时候吃中饭、吃些什么菜;第三类是需要孩子自己负责的事,如孩子自己
尊重孩子的性别差异。比如,男孩做事一般大大咧咧,女孩做事通常比较细腻,安排家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家务活就多让女孩去做,体力活就让男孩多承担。
3.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和成长过程中的反复
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都不同,包括身体生长和心理成长,父母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看到上初一的女儿没有长高反而变胖了,而同班的女生却长得又高又苗条,这时不要抱怨,因为青春期女孩的身高和体型都会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会持续好几年,一时的变胖并不能说明将来就会是个胖子,短时间内没长个儿,也许第二年个头就长了。一句话,不管孩子如何成长,父母都要尊重孩子,要客观对待孩子成长的变化。
尊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反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好和坏、错和对、失败和成功、进步和退步……都会发生反复,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反复;反复波动才是常态,不要总是斥责。
三、合则彼此滋养,分则各自绽放
要想正确处理好催促事宜,就要对父母和孩子的事情做好分类、明确界线。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事情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父母自己的事,如做菜的水平如何;第二类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事,如什么时候吃中饭、吃些什么菜;第三类是需要孩子自己负责的事,如孩子自己
02/09 21:13回复

吃什么菜、孩子做不做作业等。
界限不清,就容易发生冲突!只有先明确父母和孩子做事的界线,才能实现亲子双赢。.父母的事:把焦点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父母对孩子的催促很容易变成对孩子的\"干扰\"。比如,母亲在厨房边做饭,还要出来催促正在客厅写作业的孩子加快作业速度。父母的这种无意识表达会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使孩子的负能量增加,继而变得更慢、更拖拉,出现更多问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父母的事情就要以自己调节为主,既然在做事,就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
2.父母与孩子相关的事:跳好双人舞
父母要对自己有信心。采用恰当的方法,依照孩子的年龄、能力与性格,掌握孩子身心灵成长的规律。就像跳双人舞一样,有进、有退、有旋转,收放自如。听得懂音乐的鼓点与旋律,才能跳出美妙的舞姿。只进或只退都容易绊倒对方或撞墙。
3.孩子的事:让孩子主动去做,主动承担后果
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就要鼓励他们提高认知,积极主动地去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回到自己身上。这时候,父母的重点是,权衡分析是否安全,是否需要助。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和行为,很容易变成干涉。此外,孩子对自己的事情不感兴趣,也会拖拖拉拉,这时候可以尝试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孩子尝试磨蹭带来的后果,比如,迟到挨老师的批评或罚站。体验到迟到的后果,孩子才能提高认识,继而自己主动改变。
界限不清,就容易发生冲突!只有先明确父母和孩子做事的界线,才能实现亲子双赢。.父母的事:把焦点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父母对孩子的催促很容易变成对孩子的\"干扰\"。比如,母亲在厨房边做饭,还要出来催促正在客厅写作业的孩子加快作业速度。父母的这种无意识表达会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使孩子的负能量增加,继而变得更慢、更拖拉,出现更多问题。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父母的事情就要以自己调节为主,既然在做事,就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
2.父母与孩子相关的事:跳好双人舞
父母要对自己有信心。采用恰当的方法,依照孩子的年龄、能力与性格,掌握孩子身心灵成长的规律。就像跳双人舞一样,有进、有退、有旋转,收放自如。听得懂音乐的鼓点与旋律,才能跳出美妙的舞姿。只进或只退都容易绊倒对方或撞墙。
3.孩子的事:让孩子主动去做,主动承担后果
既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就要鼓励他们提高认知,积极主动地去做,让孩子的自我功能回到自己身上。这时候,父母的重点是,权衡分析是否安全,是否需要助。剥夺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和行为,很容易变成干涉。此外,孩子对自己的事情不感兴趣,也会拖拖拉拉,这时候可以尝试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孩子尝试磨蹭带来的后果,比如,迟到挨老师的批评或罚站。体验到迟到的后果,孩子才能提高认识,继而自己主动改变。
02/09 21:14回复

四、协助孩子提升行动效率
如何才能协助孩子提高行动效率呢?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建立时间观念
6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理解时间等抽象概念。要想让孩子感受到时间,可以告诉他,刷牙等于唱一首儿歌的时间,可以改催促为提醒,利用小道具闹钟,\"闹钟一响,电视就关\"。
2.故事对比法
在讲故事或读故事中,遇到守时的角色与拖拉的角色,跟孩子讲述各自的优点与不足,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建立起守时而少拖拉的概念。
3.正向词暗示法
语言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想让孩子精益求精,就要让他多跟自己比。比如,孩子进步时说:\"准时结束做得很好,这次快了5分钟呢,继续加油!\"
可以加一个\"越来越快\"含动态进步的词,比如,孩子拖拉磨蹭,客观描述行为时,可以用\"不是很快\"代替\"拖拉\"二字。
少用\"但是\"等转折词,多用\"同时\"等递进词,比如,\"你的作业写很工整,就是做得太慢\"最好改为\"你的作业写很工整,同时速度快一点就更好了\"。
如何才能协助孩子提高行动效率呢?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建立时间观念
6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理解时间等抽象概念。要想让孩子感受到时间,可以告诉他,刷牙等于唱一首儿歌的时间,可以改催促为提醒,利用小道具闹钟,\"闹钟一响,电视就关\"。
2.故事对比法
在讲故事或读故事中,遇到守时的角色与拖拉的角色,跟孩子讲述各自的优点与不足,让孩子一边学习,一边建立起守时而少拖拉的概念。
3.正向词暗示法
语言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想让孩子精益求精,就要让他多跟自己比。比如,孩子进步时说:\"准时结束做得很好,这次快了5分钟呢,继续加油!\"
可以加一个\"越来越快\"含动态进步的词,比如,孩子拖拉磨蹭,客观描述行为时,可以用\"不是很快\"代替\"拖拉\"二字。
少用\"但是\"等转折词,多用\"同时\"等递进词,比如,\"你的作业写很工整,就是做得太慢\"最好改为\"你的作业写很工整,同时速度快一点就更好了\"。
02/09 21:16回复

4.目标合理细化与阶段化
将目标设定得太高,孩子会对自己少了信心;目标太低,孩子又会少了动力。最好的标准是: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可以用SMART 目标设定法来制订目标(即制定的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5.停六秒,长智慧
在催促孩子前,父母可以深呼吸六秒,同时问自己三个问题:现在自己心情好吗?这件事到底该由谁来负责?如何说,才对孩子有意义?当父母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时,就不会催促孩子了。
将目标设定得太高,孩子会对自己少了信心;目标太低,孩子又会少了动力。最好的标准是: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可以用SMART 目标设定法来制订目标(即制定的目标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5.停六秒,长智慧
在催促孩子前,父母可以深呼吸六秒,同时问自己三个问题:现在自己心情好吗?这件事到底该由谁来负责?如何说,才对孩子有意义?当父母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时,就不会催促孩子了。
02/09 21:17回复

第17问 孩子逆反怎么办?
孩子出生后会给家庭增加许多欢乐,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也会发些小脾气,也会有自己的见解,甚至有点叛逆。
现实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情景
中午做饭的时候,妈妈发现没酱油了,让 10 岁的儿子下楼去买,儿子却不乐意,说:\"你做饭,为何不自己去?\"
情景 2
五年级的女儿在拼多多上相中了一款旅游鞋,标价700多。妈妈觉得太贵,女儿却执意要买,不给买就不吃饭、摔东西……妈妈没办法,只好下单了。
孩子出生后会给家庭增加许多欢乐,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也会发些小脾气,也会有自己的见解,甚至有点叛逆。
现实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情景
中午做饭的时候,妈妈发现没酱油了,让 10 岁的儿子下楼去买,儿子却不乐意,说:\"你做饭,为何不自己去?\"
情景 2
五年级的女儿在拼多多上相中了一款旅游鞋,标价700多。妈妈觉得太贵,女儿却执意要买,不给买就不吃饭、摔东西……妈妈没办法,只好下单了。
02/13 08:33回复

情景3
儿子升入初二后,成绩出现了下降的苗头,爸爸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可是爸爸越提学习,儿子越不想学。后来甚至发展到只要爸爸一进他的房间,他就会将头埋到书本中或者干脆将爸爸赶出去。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旦跟父母的意见或想法不一致,他们就会做出一定的抗拒。而这种叛逆心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养成,只不过到了青春期会越发明显而已。
孩子并没有什么坏想法,只是想自由表达与行动,不愿意被父母约束。只要家长进行正确引导,采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让孩子的叛逆得到改善,不断成长。
一、其实孩子的逆反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孩子的叛逆究竟是从几岁开始的?有人认为是十二三岁,有人觉得是六七岁,有人则说是三四岁。而据我观察,我女儿的逆反期是从九个月大开始的。
我小女儿九个月时已经出现了逆反心理。举个例子,当时孩子还不会走路,孩子的姑妈抱着她,我看到孩子将自己的头靠在姑妈的左肩上。
我站在孩子姑妈的左后面,拍着两只手,跟她说:\"宝贝,爸爸抱一下。\"结果小女儿看了我一眼,一扭头,就扭到右肩那里了﹣-
儿子升入初二后,成绩出现了下降的苗头,爸爸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可是爸爸越提学习,儿子越不想学。后来甚至发展到只要爸爸一进他的房间,他就会将头埋到书本中或者干脆将爸爸赶出去。
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旦跟父母的意见或想法不一致,他们就会做出一定的抗拒。而这种叛逆心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养成,只不过到了青春期会越发明显而已。
孩子并没有什么坏想法,只是想自由表达与行动,不愿意被父母约束。只要家长进行正确引导,采用正确的方法,就能让孩子的叛逆得到改善,不断成长。
一、其实孩子的逆反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
孩子的叛逆究竟是从几岁开始的?有人认为是十二三岁,有人觉得是六七岁,有人则说是三四岁。而据我观察,我女儿的逆反期是从九个月大开始的。
我小女儿九个月时已经出现了逆反心理。举个例子,当时孩子还不会走路,孩子的姑妈抱着她,我看到孩子将自己的头靠在姑妈的左肩上。
我站在孩子姑妈的左后面,拍着两只手,跟她说:\"宝贝,爸爸抱一下。\"结果小女儿看了我一眼,一扭头,就扭到右肩那里了﹣-
02/13 08:37回复

她不让我抱。
我太太正好站在孩子姑妈的右后面,她一拍手,说:\"来,宝宝,妈妈抱一下!\"小女儿看了一眼妈妈,也将头一扭,就扭到我这边来。我觉得,她应该是想让我抱,于是将手伸过去准备抱她。结果孩子看到我把手伸过去,她很快又转向妈妈那边,将两只手抬起来,让她妈妈抱过去了。
一个九个月的孩子就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若婴儿自己无主见,其实谁抱都一样。开始的时候,她不让我抱,也没让妈妈抱。我再次提出抱她,她依然不同意,却向妈妈伸出手,索要抱抱。这件事至少告诉我们,这个只有九个月大的小不点已经做过几次判断\"到底让谁来抱\",比较之后才做了决定。虽然她还不会说话,但看到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有了独立性,有自己的主见,我也感到非常开心。
孩子自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对父母的一些做法做出拒绝,比如,1岁内孩子吃饱奶后,会拒绝继续进食;1~2岁刚学会走路,孩子会挣脱父母的怀抱;上幼儿园时,有的孩子会拒绝踏进幼儿园的大门。
孩子小时候一般都比较听父母的话,在他们眼中,父母很能干,会做饭、会洗衣,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孩子都非常崇拜父母。渐渐地,父母会停止学习成长,而孩子通过不断学习,例如看书、看电影、玩游戏、旅游、交往等,快速成长起来。他们会渐渐地发现父母说过的话有些不正确,发现父母有些言谈举止不恰当,甚至是有害的。慢慢地,他们就会开始不全听、争执、拒绝,甚至反过来想改变父母,于是逆反的苗头就出现了。
我太太正好站在孩子姑妈的右后面,她一拍手,说:\"来,宝宝,妈妈抱一下!\"小女儿看了一眼妈妈,也将头一扭,就扭到我这边来。我觉得,她应该是想让我抱,于是将手伸过去准备抱她。结果孩子看到我把手伸过去,她很快又转向妈妈那边,将两只手抬起来,让她妈妈抱过去了。
一个九个月的孩子就已经有自己的主见了,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若婴儿自己无主见,其实谁抱都一样。开始的时候,她不让我抱,也没让妈妈抱。我再次提出抱她,她依然不同意,却向妈妈伸出手,索要抱抱。这件事至少告诉我们,这个只有九个月大的小不点已经做过几次判断\"到底让谁来抱\",比较之后才做了决定。虽然她还不会说话,但看到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有了独立性,有自己的主见,我也感到非常开心。
孩子自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对父母的一些做法做出拒绝,比如,1岁内孩子吃饱奶后,会拒绝继续进食;1~2岁刚学会走路,孩子会挣脱父母的怀抱;上幼儿园时,有的孩子会拒绝踏进幼儿园的大门。
孩子小时候一般都比较听父母的话,在他们眼中,父母很能干,会做饭、会洗衣,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孩子都非常崇拜父母。渐渐地,父母会停止学习成长,而孩子通过不断学习,例如看书、看电影、玩游戏、旅游、交往等,快速成长起来。他们会渐渐地发现父母说过的话有些不正确,发现父母有些言谈举止不恰当,甚至是有害的。慢慢地,他们就会开始不全听、争执、拒绝,甚至反过来想改变父母,于是逆反的苗头就出现了。
02/13 08:40回复

二、孩子的成长有三个阶段
要想成功应对叛逆的孩子,就要了解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赖期0~18岁。该阶段的孩子对父母最多的是依赖,衣食住行都要由父母提供决定。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离开了父母,寸步难行。该时期,孩子关注的是\"你\",常说的话是\"我妈妈说\"\"我爸爸说\"\"我老师说\"等。
第二阶段独立期 19~22岁。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会变得越来越独立,最后会产生摆脱父母的想法。该时期,孩子关注的是\"我\",常说的话是\"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我反对\"等。
第三阶段合作期23~0∞岁。孩子成长到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能力,他们更在乎人际的合作,更愿意让他人跟自己一起完成某件事。比如,男女恋爱结婚,合作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又如,进入职场后,与同事合作完成某一项工作,或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该时期,孩子关注的是\"我们\",常说的话是\"我们认为\"\"我们家\"\"我们夫妻俩\"

要想成功应对叛逆的孩子,就要了解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赖期0~18岁。该阶段的孩子对父母最多的是依赖,衣食住行都要由父母提供决定。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离开了父母,寸步难行。该时期,孩子关注的是\"你\",常说的话是\"我妈妈说\"\"我爸爸说\"\"我老师说\"等。
第二阶段独立期 19~22岁。随着孩子年龄的逐渐增长,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会变得越来越独立,最后会产生摆脱父母的想法。该时期,孩子关注的是\"我\",常说的话是\"我以为\"\"我认为\"\"我觉得\"\"我反对\"等。
第三阶段合作期23~0∞岁。孩子成长到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能力,他们更在乎人际的合作,更愿意让他人跟自己一起完成某件事。比如,男女恋爱结婚,合作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又如,进入职场后,与同事合作完成某一项工作,或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该时期,孩子关注的是\"我们\",常说的话是\"我们认为\"\"我们家\"\"我们夫妻俩\"

02/13 08:43回复

\"我们共同的决定是\"……
从依赖期到独立期的重要特征就是拒绝,孩子拒绝父母,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对于孩子的这种变化,我们首先要感到欣喜,要对孩子的成长表示肯定、认同或欣赏。
三、做智慧父母,正确应对孩子的逆反
下面是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一天上午11点,我带着5岁的小女儿到外面玩,走到一家餐厅附近,看到旁边店铺正在卖甜甜圈。
小女儿问我:\"爸爸,你能不能给我买个甜甜圈?\"我说:\"可以。\"然后,我们花 10元钱买了两个。工作人员用袋子将甜甜圈装好,递到小女儿手上。我们继续往前走,小女儿右手拿着甜甜圈晃来晃去。
11点半,我肚子饿了,就问:\"女儿,能不能给爸爸吃个甜甜圈,爸爸肚子饿了。\"她说:\"不行,等一下回家吃饭。\"我心里\"咯噔\"一下,觉得孩子很有力量。
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很多父母会想,\"甜甜圈是我花钱买的,却不给我吃!我很生气\"。而我却在心里偷着乐,因为女儿只有5岁,却有勇气拒绝爸爸。
我一边走,一边好奇地问:\"宝贝,爸爸饿了,你不给爸爸吃甜甜圈,等一下回家给谁吃啊?\"
从依赖期到独立期的重要特征就是拒绝,孩子拒绝父母,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独立的自我意识。对于孩子的这种变化,我们首先要感到欣喜,要对孩子的成长表示肯定、认同或欣赏。
三、做智慧父母,正确应对孩子的逆反
下面是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一天上午11点,我带着5岁的小女儿到外面玩,走到一家餐厅附近,看到旁边店铺正在卖甜甜圈。
小女儿问我:\"爸爸,你能不能给我买个甜甜圈?\"我说:\"可以。\"然后,我们花 10元钱买了两个。工作人员用袋子将甜甜圈装好,递到小女儿手上。我们继续往前走,小女儿右手拿着甜甜圈晃来晃去。
11点半,我肚子饿了,就问:\"女儿,能不能给爸爸吃个甜甜圈,爸爸肚子饿了。\"她说:\"不行,等一下回家吃饭。\"我心里\"咯噔\"一下,觉得孩子很有力量。
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很多父母会想,\"甜甜圈是我花钱买的,却不给我吃!我很生气\"。而我却在心里偷着乐,因为女儿只有5岁,却有勇气拒绝爸爸。
我一边走,一边好奇地问:\"宝贝,爸爸饿了,你不给爸爸吃甜甜圈,等一下回家给谁吃啊?\"
02/13 08:45回复

她说:\"给妈妈吃,给姑妈吃,给姐姐吃。\"就是没说给我吃。
我说:\"为什么不给爸爸吃?\"
她说:\"等一下回家有饭吃。\"
我说:\"哦,原来是这样。\"
我很欣赏女儿的独立意识,她也很有主见,能从爸爸这里获得力量。记得女儿上二年级时,有一天,班主任严厉地批评他们全班,下课后,孩子当面向班主任说:\"老师,您的情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你有必要来上我爸爸的课了。\"之后,老师真的进了我的课堂。
父母无智慧,面对孩子的逆反,就容易愤怒生气,强行压制孩子,强迫他做出改变。
父母有智慧,会欣赏孩子有力量、有主见,敢于拒绝,会对他的成长与进步表示欣赏。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家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她们比较有主见,也很有创意。
实践证明,智慧父母通常都会这样面对孩子的逆反:
一是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恢复理智。
二是相信可以将冲突转变为彼此成长的机会。
三是聆听孩子,让孩子进行充分地表达。
四是欣赏孩子,发挥创造力,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当然,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前提是父母有智慧,具备正能量;父母只有智商,往往会与孩子陷入对错、好坏的无休止争执中,会想方设法去控制与改变孩子,变得更加独裁,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恶化。
我说:\"为什么不给爸爸吃?\"
她说:\"等一下回家有饭吃。\"
我说:\"哦,原来是这样。\"
我很欣赏女儿的独立意识,她也很有主见,能从爸爸这里获得力量。记得女儿上二年级时,有一天,班主任严厉地批评他们全班,下课后,孩子当面向班主任说:\"老师,您的情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你有必要来上我爸爸的课了。\"之后,老师真的进了我的课堂。
父母无智慧,面对孩子的逆反,就容易愤怒生气,强行压制孩子,强迫他做出改变。
父母有智慧,会欣赏孩子有力量、有主见,敢于拒绝,会对他的成长与进步表示欣赏。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家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她们比较有主见,也很有创意。
实践证明,智慧父母通常都会这样面对孩子的逆反:
一是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恢复理智。
二是相信可以将冲突转变为彼此成长的机会。
三是聆听孩子,让孩子进行充分地表达。
四是欣赏孩子,发挥创造力,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当然,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前提是父母有智慧,具备正能量;父母只有智商,往往会与孩子陷入对错、好坏的无休止争执中,会想方设法去控制与改变孩子,变得更加独裁,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恶化。
02/13 08:49回复

第18问 怎样理解"穷养儿子、富养女儿"?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久的教子格言,叫\"穷养男,富养女\",甚至还有\"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的说法。可见,人们对这种教育方法的认同。
其实,不止在古代,这种育儿理念在现代社会同样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追捧。可是,很多家长只是理解了一个大概,并没有正确掌握\"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真正内涵,于是,对男孩的穷养就变成了\"不给他一分零花钱\",而对女孩的富养则变成了\"极尽所能地满足\"。男孩过得苦不堪言,女孩则犹如掌上明珠。
那么,\"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如何理解
这种育儿理念呢?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久的教子格言,叫\"穷养男,富养女\",甚至还有\"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的说法。可见,人们对这种教育方法的认同。
其实,不止在古代,这种育儿理念在现代社会同样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追捧。可是,很多家长只是理解了一个大概,并没有正确掌握\"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真正内涵,于是,对男孩的穷养就变成了\"不给他一分零花钱\",而对女孩的富养则变成了\"极尽所能地满足\"。男孩过得苦不堪言,女孩则犹如掌上明珠。
那么,\"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如何理解
这种育儿理念呢?
02/13 08:59回复

一、当\"穷养\"男孩遇到\"富养\"女孩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男孩家境不错,但为了不让他成为败家子儿,父母采取了穷养式教育,因此长大后的男孩花钱节俭,从不乱花钱,父母感到很满意。男孩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家企业。在这里工作两年后,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同事。
虽然女孩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却是被父母宠着养大的,典型的富养女。女孩比较自我,两人在一起的时候,都需要男孩迁就她。可是,即使男孩按照她的要求做了,他们也会发生分歧。比如,两人出去游玩,本来距离不远,步行也就半小时,可是女孩执意坐出租车。坐上出租车之后,女孩又会抱怨,说男孩太抠,不懂享受;男孩则说女孩乱花钱……这样的事情多了,两人实在无法忍受对方,果断提出了分手。
在这个故事中,是男孩错了,还是女孩做得不对?其实,他们两人都没有错,错的是教养他们的父母没有真正理解穷养和富养的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富养呢?所谓富养就是在生活富足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富有\"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优雅文明的人,而不是让女孩变得娇生惯养,变成娇小姐。
什么是穷养呢?穷养并不是一穷到底,将男孩培养得过度节俭、过度自律,不懂享受生活,谈恋爱也会显得无趣。穷养的重点是培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男孩家境不错,但为了不让他成为败家子儿,父母采取了穷养式教育,因此长大后的男孩花钱节俭,从不乱花钱,父母感到很满意。男孩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家企业。在这里工作两年后,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同事。
虽然女孩出生于普通工薪家庭,却是被父母宠着养大的,典型的富养女。女孩比较自我,两人在一起的时候,都需要男孩迁就她。可是,即使男孩按照她的要求做了,他们也会发生分歧。比如,两人出去游玩,本来距离不远,步行也就半小时,可是女孩执意坐出租车。坐上出租车之后,女孩又会抱怨,说男孩太抠,不懂享受;男孩则说女孩乱花钱……这样的事情多了,两人实在无法忍受对方,果断提出了分手。
在这个故事中,是男孩错了,还是女孩做得不对?其实,他们两人都没有错,错的是教养他们的父母没有真正理解穷养和富养的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富养呢?所谓富养就是在生活富足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富有\"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知书达理、优雅文明的人,而不是让女孩变得娇生惯养,变成娇小姐。
什么是穷养呢?穷养并不是一穷到底,将男孩培养得过度节俭、过度自律,不懂享受生活,谈恋爱也会显得无趣。穷养的重点是培
02/13 09:01回复

养男孩的独立性格,自立自律、自强上进、不虚荣、不浮躁,而不是抠门。
当然,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都需要重视教养,只有具备优良的教养,才能从个人的行为举止里看出他的素养,这一点无关金钱。
二、真正的穷养男孩是内在富足、外在慢一点达成
穷养并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外在物质要求,在确保孩子身心健康、6Q 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启发他去想办法;同时通过训练,使孩子的创新能力得到突破,逐渐提高意志力。比如,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鼓励孩子将旧的、不用的玩具洗净擦干消毒后,在小区里直接售卖。这些做法都可以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非常有意义。
有个男孩10岁左右,正在上小学四年级。他相中了一款 200 元的单车,央求妈妈购买,结果妈妈买回来后,男孩只骑了一个星期就不喜欢了。然后,他对妈妈说:\"我不喜欢这辆单车了,想买一辆更好的。我相中一辆800元的单车。\"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通常都不会同意,因为刚买了一个200元单车,骑了一个星期就不喜欢了,这不行,也有一种家长会马上帮儿子换一辆800元单车。这是两个极端的思维,如何才能将
当然,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都需要重视教养,只有具备优良的教养,才能从个人的行为举止里看出他的素养,这一点无关金钱。
二、真正的穷养男孩是内在富足、外在慢一点达成
穷养并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外在物质要求,在确保孩子身心健康、6Q 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启发他去想办法;同时通过训练,使孩子的创新能力得到突破,逐渐提高意志力。比如,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职;鼓励孩子将旧的、不用的玩具洗净擦干消毒后,在小区里直接售卖。这些做法都可以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非常有意义。
有个男孩10岁左右,正在上小学四年级。他相中了一款 200 元的单车,央求妈妈购买,结果妈妈买回来后,男孩只骑了一个星期就不喜欢了。然后,他对妈妈说:\"我不喜欢这辆单车了,想买一辆更好的。我相中一辆800元的单车。\"
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通常都不会同意,因为刚买了一个200元单车,骑了一个星期就不喜欢了,这不行,也有一种家长会马上帮儿子换一辆800元单车。这是两个极端的思维,如何才能将
02/13 09:04回复

这件事变成一个机会?
这位充满智慧的妈妈先肯定男孩:\"换辆新车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你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妈妈很欣赏你。\"然后,问他为什么想买800元的车。
孩子说:\"800元的车高一点、大一点,骑着看起来比较帅。\"
妈妈说:\"我支持你购买,但涉及购买单车的费用问题,要跟爸爸沟通。\"
因为这位妈妈知道,要在言语和精神方面多支持孩子,但在具体做法上要穷养,尤其涉及钱财物品时,更要慢一点,不要立刻就满足孩子。也就是说,内在心灵营养富足(即富养),外在物质金钱延迟满足(即穷养)。
第二天,妈妈告诉男孩:\"我跟你爸沟通过了,爸爸听说你有这样的想法,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也很欣赏你,我们决定支持100元。\"
这时候,无论换不换新的车,爸爸妈妈都是支持男孩的。有了父母的支持,自信的男孩一定会想办法购买,何况骑起来还很帅。这样,父母就持续给了男孩认同、欣赏与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接到爸妈给的100元,男孩就开始制订计划。首先要把旧单车处理掉。男孩找到表弟,希望卖给表弟,与表弟沟通后,170 元成交。然后,男孩和弟弟达成共识,以后买了好车,等弟弟长大后,
这位充满智慧的妈妈先肯定男孩:\"换辆新车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你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妈妈很欣赏你。\"然后,问他为什么想买800元的车。
孩子说:\"800元的车高一点、大一点,骑着看起来比较帅。\"
妈妈说:\"我支持你购买,但涉及购买单车的费用问题,要跟爸爸沟通。\"
因为这位妈妈知道,要在言语和精神方面多支持孩子,但在具体做法上要穷养,尤其涉及钱财物品时,更要慢一点,不要立刻就满足孩子。也就是说,内在心灵营养富足(即富养),外在物质金钱延迟满足(即穷养)。
第二天,妈妈告诉男孩:\"我跟你爸沟通过了,爸爸听说你有这样的想法,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也很欣赏你,我们决定支持100元。\"
这时候,无论换不换新的车,爸爸妈妈都是支持男孩的。有了父母的支持,自信的男孩一定会想办法购买,何况骑起来还很帅。这样,父母就持续给了男孩认同、欣赏与肯定,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接到爸妈给的100元,男孩就开始制订计划。首先要把旧单车处理掉。男孩找到表弟,希望卖给表弟,与表弟沟通后,170 元成交。然后,男孩和弟弟达成共识,以后买了好车,等弟弟长大后,
02/13 09: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