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6Q刘中良《亲子互动26问》好句摘录(目录已经录入)

1413148家有中学生

全部回帖
       为什么小帅哥会主动脱衣服?你能理解其中蕴藏的道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将孩子的心门打开,父母先要成为太阳,拥有正能量和智慧。虽然孩子关闭了房门和心门,但不会拒绝正能量,也不会拒绝温暖与阳光。只要找到与之匹配的心灵钥匙,找到与孩子双赢沟通的心灵密码,就能轻松、顺利地打开他们的心锁。
        父母作为\"开锁人\",更需要了解不同年龄孩子的真正需要,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以此为基础,才能跳好亲子双人舞,才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灵距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02/15 14:54回复
第24问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升陪伴质量?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兼顾家庭与事业,同时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大部分家长都会将大量时间精力放在工作和应酬上,也就导致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减少的情况出现。
虽然孩子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可精神世界却日益空虚。作为家长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既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那么就要提高单位时间陪伴孩子的质量。
02/15 14:57回复
      一、与孩子互动,提高陪伴质量
     2020 年,我在全国 48 个地级市分享了\"高 EQ 智慧父母\"课程。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将自己的多数时间给了学员,陪家人的时间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这部分不足,我就从提高与家人相处时的质量着手。
      有一次,6岁左右的女儿跟我去超市买东西。出门之前,我问她:\"今天到超市,要不要给你买东西?\"
      女儿说:\"要!\"
      我问:\"买多少钱的?\"那时的孩子对钱还没什么概念,说:\"买一样东西。\"
      我说:\"给你买的东西不能超过5元。不管是一个还是两个,只要加起来不超过5 元就行,好不好?\"
      女儿点头,表示同意。
      到了超市,女儿就开始挑自己喜欢的东西,最终挑了一些棒棒糖。
      我:\"这是什么?\"
      女儿:\"这是糖。\"
       我:\"你觉得糖好吃不?\"
      女儿:\"好吃。\"
       我:\"你觉得吃糖好不好?\"
       女儿:\"不好。\"
      我:\"为什么?\"
02/15 14:58回复
        女儿:\"我正在长牙齿,这个时候吃糖会长蛀牙。\"
        我:\"那怎么办?\"然后女儿就将棒棒糖放了回去。
        接着,女儿又看到一种油炸食品、薯片。
       我:\"这个东西是哪个地方的呀?\"
       女儿:\"这是从别的国家进口的。\"
       我:\"买食品可以买中国的。我们国家的产品质量也很好,而且是用我们自己国家的原材料制作的。\"
       女儿:\"也行!我们是中国人,就吃中国人生产的产品。\"
       后来,女儿又看到一种饼干,厂家是广东汕头,就说:\"我想买这个。\"
       我说:\"可以,不过让爸爸帮你先看看里面有什么成分,好吗?\"
      女儿哦了一声,我念道:\"有淀粉,有白砂糖,加了一点什么油
       我:\"你喜欢吃这个吗?\"
       女儿:\"喜欢吃。\"
       我:\"让爸爸看看有没有保质期,在保质期之内吃就是安全的,过了保质期还吃的话,对身体不好。\"
       女儿开始寻找包装上面的日期,找到日期,拿给我看,因为当时她还不知道日期和几个月的关系。
       我:\"是在保质期内,应该是安全的。你再看看价格。\"
       女儿:\"上面写的是3元。\"
       我:\"是不是在5元之内?\"
       女儿:\"是。\"
02/15 14:59回复
       我:\"你喜欢吃,在安全期内,价格也在预算范围内,那爸爸
支持。\"
      我给了她10元,女儿找到收银员,说:\"小姐姐,我要买饼干。\"收银员接过钱,找了7元。我问女儿:\"找的钱数对不对?\"
       女儿不是很确定,就问收银员:\"姐姐,找的钱对不对?\"
       收银员耐心地说:\"对!你给我10元,3元钱的饼干加上我找给你的7元,一共是10元,是对的。\"
       女儿对我说:\"爸爸,正确!这个3元,找回我7元,总共是10元钱。\"
       我:\"我非常欣赏你!现在你已经知道怎么买东西、找多少钱了。\"然后,女儿把7元钱给了我。
       走出这个小超市,女儿说:\"爸爸,请你把饼干袋撕开,我想吃。\"
       我:\"这个饼干看着很好吃,不过我们是打开现在就吃,还是回家后打开跟妈妈一起吃呢?\"
       女儿:\"回家打开和妈妈一起吃。\"
       在回去的路上,女儿一边走路,一边在舔嘴唇,一回到家,就把妈妈叫过来,让我帮忙打开饼干,大家一起吃。她给了妈妈一块,给了我一块,自己拿了一块。我说:\"真好吃,我女儿自己买的饼干,还给爸爸妈妈吃,饼干的味道真好,我爱你!\"然后,我就亲了她一下。
      在短短十五分钟的时间里,我不断地与孩子互动,不仅提高了
02/15 14:59回复
       陪伴质量,同时让孩子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提升:
       第一,我们提前做了约定。
       第二,孩子买东西的时候,提醒注意产品的成分和保质期,提高了孩子的安全意识。
       第三,中国产品的质量不错,从小培养她的爱国意识。
       第四,约定买的东西不超过5元,说话算话,做到诚实守信。
       第五,让孩子主动去买单,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六,孩子学会了数学,3加7等于10,慢慢训练孩子的财商。
       第七,孩子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向他人求助。
       第八,训练了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没有当场就打开吃,而是回到家后才打开吃。在心理学上,一个人延迟满足能力的大小与以后取得成果和成就的大小正相关。
       第九,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学会与人分享。她很爱自己,很爱爸爸,很爱妈妈,训练了她爱的力量。我及时地欣赏、拥抱,或亲她,也给了她自信心与力量。
       长时间陪伴孩子会带来更高的陪伴质量。如果没有太多时间陪伴,那就要从提高陪伴的质量出发了。
       再分享个案例:
       女儿二年级时,我们家跟她同学小宇(化名男孩)家一起去爬山,孩子们都很欢快,我决定利用这次机会有意训练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到了山脚下,我们还没开始正式爬山,居然在路中间发现了一
02/15 15:00回复
       只已经死掉的壁虎。壁虎的尾巴断掉了,还流血了。看到这一幕,我们感叹:\"真可怜,壁虎死了。\"之后,我们开始爬山。
      我一边爬,一边问他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壁虎是怎么死的?\"
      两孩子你一句我一句,是摔死的,是被别人踩死的。
      我说:\"还有呢……\"
     小宇的声音传出来:\"是被气死的。\"
      我就问:\"为什么?\"
       小宇:\"肯定是看到小朋友带着零食,它没得吃,然后便气死了。\"
        我说:\"非常好,还有其他原因吗?\"
        女儿说:\"它是渴死的,还可能是饿死的、孤独死的。\"
       我问:\"为什么?\"
        女儿:\"找不到爸爸妈妈,它孤独。\"
        我问:\"还有什么原因?\"
       小宇说:\"它可能找不到同伴了,可能是自杀。\"
       我问:\"还有什么可能吗?\"
       然后我就得到了各种千奇百怪的回答。
       一路上,我不断地启发他们,鼓励他们,他们讲了很多情况,这样做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孩子们乐在其中,我也觉得很有意义。
        下山时,我们又做了一个小互动。
         我们买了板栗,我给他们两个出了一道题:\"怎么才能吃到里面
02/15 15:01回复
的肉?每人想一个方法,一个人讲出来后,另一个人接着讲,同时说出理由是什么!\"
      两孩子开始思考,给出了很多答案,比如,剥开、咬开、砸开,用屁股坐开,用棍子敲开,用刀砍开,用钻子撞开,用铅笔芯戳个洞把它剥开,用门缝夹开,用两个卫星把它撞开,用导弹把它打开,用核武器把它炸开,用油锅把它炸开,炒爆它;
      埋到土里放到腐烂,外面的皮腐烂了就容易打开了;
      上面涂一层蜜糖,通知蚂蚁过来把它咬开;
       让两个板栗在一起打架,肯定有一个会先破;
      乌鸦将其叼走,然后飞上树去,跟乌鸦打招呼说:\"你好\",乌鸦说:\"非常好\",这个时候,板栗就掉下来砸开了;
      把板栗扔向太阳,靠近太阳的时候,外面的壳就烧开了;
      两个孩子一共想到几十种方法,我及时表达了欣赏,给予了他们鼓励。
      首先,孩子乐在其中,我启发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促进了孩子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孩子跟父母的关系。
      其次,父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创新能力,增加了父母自我学习的紧迫感。
      最后,了解到男孩和女孩思维方式的不同,女孩想得更多的是人际关系,想法多来自日常生活;男孩想得更多的是用武器、炸弹、核武器、宇宙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生命力更加向上,也懂得了相互欣赏,扩展了自己的思维。
02/16 16:21回复
      二、爱的语言更加充满力量
      要想提升相处质量,最有价值的是,父母无条件地向孩子传递爱,经常跟孩子说\"我爱你\"。不管你是不是接纳孩子的某个行为,爱孩子都是无条件的。同时,还要将孩子的行为和个体分离。
      爱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第一,肯定的言语,就是欣赏孩子,为他感到骄傲,肯定他,鼓励他。
       第二,服务的行动,就是帮助他人做一些事情,比如,做家务、帮对方减轻负担。
       第三,高质量的陪伴,就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做其他事,用心地与孩子沟通。
       第四,精心的礼物,就是陪伴孩子的时候,买他喜欢的颜色、喜欢的种类、精心挑选的礼物。
       第五,身体的接触,包括拥抱、抚摸、按摩等,给予孩子无声的力量。
       第六,尊重对方心中的重要他人,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人就是父母,如果某人对孩子的父母比较好,也是对孩子做了一个重要的情感存款。
       不过,每个人爱的语言重要程度的排序是不一样的,占的百分比也不一样,六种比例可以适当变化。比如,对于我来说,排在第一位的是肯定的言语,第二位是身体的接触,第三位是尊重对方的重要他人,第四位是高质量的陪伴,第五位是服务的行动,第六位
 
02/16 16:22回复
是精心的礼物。
       了解了对方的爱的语言,用对方喜欢的方式进行爱的传递,就能做到存一当十,即虽然你只存了 100元,而对方却觉得收到了1000元。
       一天,一位女士着急地来找我。通过沟通,我了解到,她儿子从国外读研回来后,得了抑郁症,有了轻生的念头。男孩回国后,既不想读博,也不想工作,精神状态不好,不愿意出门,甚至连平时热衷的游戏都不感兴趣,对读书、工作和生活都没信心,总把\"不想活了\"挂在嘴边。
       妈妈焦虑地告诉我,别人说轻生自杀是说说而已,而她儿子已经付诸行动了。某一天大概晚上2 点钟,妈妈突然发现儿子全身都是湿的,就问他干吗了?儿子说他不想活了,今晚他跳桥了,因为会游泳,所以又游上岸了。这可把妈妈吓坏了,过了几天,竟然看到儿子买回一把很锋利的刀,这实在让她胆战心惊。
        我聆听了她的叙述,也欣赏了她的细心。然后,她告诉我,他们家经历过很多变故,夫妻俩经常吵架。孩子因为长时间浸没在负能量中,所以一直处于恐惧焦虑之中。
       听了这位妈妈的经历,我为夫妻俩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1.提高父母的情商智慧
      父母的负能量越多,传递给孩子的负能量越多,孩子厌世轻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想要孩子的心态变得更积极向上,父母就要提升正能量,提升智慧,淡定从容。
      2.共同学习情商智慧
 
02/16 16:22回复
父母多给男孩一些无条件的爱。即使平时工作忙,也要给孩子发条信息,关爱他,相信他,给孩子一些力量和信任。
       3.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提高陪伴的高质量,多聆听孩子、欣赏孩子
       比如,每天从孩子身上找三个优点,写下来直接粘贴到孩子的房门上,这样孩子从房里出来或上洗手间时就能看到。和孩子见面时,要告诉他,爸爸妈妈是爱你的,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以及对他的重视!
       夫妻俩接受了我的建议,一个月后,孩子愿意跟他们讲话了,房门打开的时间和次数也增加了。同时,他们向我咨询时说:\"实在找不到孩子的其他优点了,怎么办?\"我向他们建议:可以把第一天的优点抄一个,第六天的优点抄一个,第十二天的优点抄一个,重新组合成三个优点,再次贴在墙上,直到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不断地深入学习,夫妻俩的情商智慧也不断提高了。在生活中,他们更加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聆听孩子的情绪,给孩子高质量陪伴,欣赏孩子的优点,把无条件的爱传递给他。大概三个月后,他们告诉我,现在孩子阳光了很多,亲子沟通也顺畅了,甚至孩子会主动跟他们分享一些过去国外的生活、发生的事。然后,男孩还参与到家务中。男孩主动投发简历,最终顺利找到了工作。在男孩冲凉时,甚至会大胆地放声歌唱。父母也越来越绽放,事业也越来越顺利。
我相信,在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及时欣赏中,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孩子可以变得越来越好,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可以。
02/16 16:23回复
第25问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控力强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通常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感、冲动和欲望,他们自信且能自控。越自信的人越有自控力,这样的孩子更擅长将自己的生命力放在最有价值的部分上。
       从他律到自律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成长过程。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自律会慢慢增加,而他律会逐渐减少。如果孩子无法掌控自己的言行举止,父母就要通过\"我状况\"进行表达,以免孩子受到重大损失或伤害。如果孩子真的失败了,父母可以多聆听与多欣赏孩子,同时问他学到了什么,将这次经历化作一次成长的机会。
       一、自控是一个由谁做决定的问题
       所谓自控,就是谁做决定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分三个
02/16 16:25回复
角度来理解。
      1.做决定时,以父母为主
      让孩子多聆听和欣赏,协助孩子建立起界限感,在一定范围内懂得为他人服务。
      2.做决定时,以协商为主
      孩子表现有进步,就对孩子进行鼓励,引导孩子自我欣赏;孩子遇见挫折,就聆听孩子;孩子克服了困难,就欣赏他。
       3.做决定时,以孩子为主
       如果父母感到有些不舒服,就可以用\"我状况\"进行表达,以孩子的意见为准。
       如果孩子只做了部分或一半,父母不仅要对做到的部分表示欣赏,还要认真聆听未达成的部分,协助孩子成长。
       如果孩子遭遇失败,只要不出现重大或不可逆的损失和伤害,就可以温和而坚持地用\"我状况\"进行表达,即预防性我状况表达,从而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或损失,避免造成大的伤害或不可逆的风险。
       如果确实可能出现重大风险,包括一些不可逆的风险,就要明确制止或中止;如果孩子出现负向情绪,父母可以聆听欣赏孩子,将危险变为机会,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而提升孩子的自信和自控能力。
       二、自控的常见表现
       自控的主要表现如下:
02/16 16:25回复
       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进行高质量沟通。
       孩子能够有目标、有方向地把控时间,并能坚定地执行。
      在学习时,孩子能全身心投入;在玩耍时,能够纵情玩耍,劳逸结合,收放自如。
      看电视、玩玩具、玩游戏,特别是电子产品,孩子能成为游戏、电子产品的主人,把控有度。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跟父母和他人沟通,有自己的朋友圈。
      孩子懂得拒绝,有拒绝的意识、能力以及智慧,如果孩子比较喜欢做某件事,如果他想去做另外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他就会主动拒绝。
      三、自控力的训练
      自控力强的人一般都有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对自己的未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清晰的愿景和明确的目标,知道拒绝什么。
       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是一个人自控力的体现。
       自控力训练的关键期在3岁左右,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训练的时候,最好以爸爸为主、以妈妈为辅。
      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训练孩子自控力的。
      孩子3岁多时,有一天,她对我说:\"爸爸,我想看《猫和老
02/16 16:26回复
灾宫乔篇鼠》。\"我决定抓住这次机会,对她进行训练。
      我:\"为什么想看《猫和老鼠》?\"
      她:\"因为《猫和老鼠》很好看,我很喜欢。\"
      我:\"《猫和老鼠》确实好看,但看得时间长了,眼睛容易受伤。\"然后,我问她,\"你觉得看很长时间好不好?\"
      她:\"不好!\"
      我:\"那看多长时间?\"
      她:\"不知道。\"当时她只有3岁,还没有时间概念。
     我指着钟表上的时针对她说:\"针有短的,有长的,长的是分针,你看到长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好不好?\"
     她说:\"好。\"
     我接着问:\"等到长针走到6的位置时,时间到了,谁关机啊?\"
     她:\"我自己关机。\"我肯定了她的自主性。
     我接着问:\"时间到了,你忘记关机了,怎么办?\"
     她:\"请爸爸帮我关。\"
     我:\"好,如果时间到了你却忘了关机,那么我愿意帮你。不过,如果爸爸关的时候,你不开心,还哭闹,怎么办?\"
      她:\"我肯定不哭,如果我哭的话,就让我哭。\"
      我:\"我听到哭声,有点烦,怎么办呢?\"
      她:\"爸爸可以走远一点。\"
      我继续引导:\"等一下我们看《猫和老鼠》,长针走到哪里关机啊?\"(从他律到自律训练)
      她:\"走到6这个地方。\"同时伸出手指,指向6。
     我:\"等一下谁关机啊?\"
02/16 16:26回复
       她:\"我自己关。\"
       我:\"如果忘记了关机,怎么办?\"
       她:\"爸爸关。\"
      我:\"那我们就这样约定了?\"
       她:\"好。\"
       然后,我们拉钩,盖章。这一行为看似普通,实际上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然后,我开始陪孩子一起开心地观看《猫和老鼠》。
       我看着时钟,并大声提醒道:\"现在离关机的时间还有一分钟。\"长针一到6处,我就大声说:\"时间到了。\"孩子立刻就去关机了。
       然后,我欣赏她:\"对于关机这件事,你不但说到,还能做到,说话算话,爸爸很欣赏这一点。自己可以开机关机,3岁了,果然长大了。\"
        半个月后的一天,孩子问我:\"爸爸,《猫和老鼠》还没看完,时间就到了,能不能看完再关机啊?\"我同意了。孩子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完整性,完全可以把条件放宽一点,将时间延长一点,让她看完一集完整的故事再关机。
       又隔了几个月,孩子提出:\"可不可以让短针从3走到6?\"
       这说明孩子对时间有概念了,双方协商后,可以适当延长一点时间,如每半小时休息几分钟,保护好孩子的视力。
对孩子进行训练,首先要讲清楚让孩子做什么事情,然后让孩子去做。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对孩子表示肯定,从欣赏孩子变成
02/16 16:27回复
孩子自我欣赏,这样孩子就能从他律到自律、他信到自信,进入良性的成长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孩子自控力的时候,不要想着控制孩子,因为管控太严,反而可能让孩子失去自信心。
       回想一下,我们开的车,动力系统好,掌控系统好,相得益彰,才会是一辆好车。
       四、父母自信自控,才能培养自信自控的孩子
      想要培养一个自信自控的孩子,家长的素质同样非常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父母生命力的绽放,父母要做一个6Q和谐、充满智慧、充满正能量、自信又自控、诚实的人。
       第一,父母的生命力是绽放的,或者正走在绽放的路上。
      第二,父母需要具备自信自控的品质。如果父母言而无信,自控力不到位,多情绪化,掌控不好自己的行为、言谈举止,就很难培养自控力比较强的孩子。
       第三,在沟通中,要及时聆听和欣赏,进行\"我状况\"表达,亲子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第四,把握孩子成长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匹配问题,尽量提高他的非智力素质,包括情感、人际交往、动手能力、创意、格局等。
02/16 16:27回复
第26问  夫妻双方的育儿理念有分歧怎么办?
       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有些父母会问我,夫妻俩的育儿理念是相同好,还是不同好?
       这时,我会先反问他们:你们觉得是相同好,还是不同好?
       有人说,相同好。在生活中,如果孩子不按大人的意愿去做,比如,不按时睡觉,有些妈妈就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动手了。\"这时,为了制服孩子,爸爸会立刻应声支持,直接将棍子或苍蝇拍拿过来,然后夫妻俩来一次混合双打。最后,即使孩子屈服答应了,他也会感到恐惧、无力和挫败,对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父母的做法相同,这样好不好?
        有人说,不同才对。举个例子,孩子想出去玩,打算跟爸爸要50元钱,结果爸爸说:\"不行!自己的事情没做完,就想拿钱出去
02/16 16:30回复
玩,你作业做完了?\"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偷偷地给了孩子 50元。这样做,孩子会产生错觉,在父母亲一方那里得不到的需求,通过另外一方就可以实现。这种不同的做法好不好?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父母感到更困惑了?面对孩子,父母的理念与做法到底是相同好,还是不同好呢?
一、父母的育儿核心理念相同,但具体做法可以各异多年的辅导经验告诉我,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要在协助孩子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尽量相同,而具体解决方法尽量不同,从而启发孩子,训练孩子的创造力与自主性。
      举个例子:
      周末,一家三口打算出去玩,这时父母的目的和目标就是相同的,即全家一起到外面找个地方放松心情,绽放各自的生命力,融洽关系,尽情地了解大自然或社会,共同成长。
      目标一致,但具体做法可以不同。比如,爸爸建议去爬山,妈妈则想先购物,买些换季衣服,然后到商场旁边吃一顿大餐。而孩子则想看场电影或和同学一起去动物园。
      这样的好处是:第一,不同的人可以提供多种选择;第二,可以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孩子会意识到,原来每个人都能照顾自己,还能表达意见。如此,不仅有利于他们创新力的提高,还可以扩展他们思考问题的广度。
 
02/16 16:31回复
      如果大家意见不统一,便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可以让爸爸说说为什么要爬山,他的想法可能是爬山可以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然后听听妈妈的意见,她的想法可能是需要添置换季衣物、可以家庭聚餐。最后再听听孩子的意见,他的想法可能是想跟同伴增进感情、增长见识。
      在开会的时候,父母要尽量多听听孩子的理由,然后再商量究竟该怎么办。如果大家讲的都有道理,就可以按照缓急顺序进行安排。如果孩子说这周要写作文,就以孩子的体验为主;下个星期,按妈妈的意见去做,去买换季衣服;再下个星期,跟爸爸一起去爬山。如果紧急度都差不多,可以通过抓阉来决定。
       此外,也可以采用能够同时满足所有人意愿的方式。比如,爬山的时候,可以顺便买衣服,买衣服和吃中饭占半天时间,另外半天去海洋公园玩,或者让孩子去约同学。第二周再去爬山,也可以约同学一起爬山或购物。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让孩子学会倾听,同时发现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引导孩子尊重别人,顾及情境,提高人与人的沟通效果。
       所有的谈判与协商都是一种进退艺术。即使某个决定大家都能接受,可以让各自感受到被尊重,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所有意愿:父母不仅要懂得合作,还需要智慧。最主要的是,还要具备一定的计划能力、主持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孩子未来走向社会需要提前具备的。
       父母只有保持核心理念的一致,珍惜在一起的时光,相互滋养、各自绽放,才能达到多赢,才能为家人营造一种舒服的状态。找到
02/16 16:31回复
猜你喜欢

孕期营养和体重控制——准妈妈们可以放心吃不怕胖了

诺亚医疗许尤佳讲座归来,一次2个半小时的讲座居然没听够,这50块钱花的值

开扒忽悠孕妇参加免费讲座的公司,大家别再参加这活动!

这样的工作,不吐不快,家有老人注意了.......

放弃自然怀孕,还是选择试管婴儿?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热点推荐

朴朴月中真半价优惠大 买贵了退货再买

公司业绩不好老板要我裁人 该怎么谈?

大沙头手机城大开眼界 顾客好多外国人

孩子压岁钱收到不少 你们怎么安排的?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二刷友谊饭堂 大件兼抵食

【100平新家】开启第二次家装之旅

新学年开学仪式感 新学期包书皮

粤陈记自助煲仔粥 一锅暖胃又暖心

花开富贵,姐妹送的花!

要裁人,怎么谈

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 情人节品味银灯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