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9188680幼儿园早教

  我的女儿咪咪,98年出生,儿子辰辰,06年9月出生。
  09年6月,我偶然接触到国学经典,了解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教材和碟(包括三字经,百家姓,论语,成语接龙,等一大堆),每天让孩子们读三种教材,每种读7分钟左右(是朗读)。

  我做了读书笔记,记录他们的学习之路,也督促自己坚持带孩子读书。
  现在,孩子们诵读经典已经一个多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才鼓起勇气,把读书笔记发在这里,借此督促自己坚持记录,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由于女儿已经大了,学习很自觉,交代任务之后,基本不用管,她除了能背的时候我知道,其余地方的表现,我也不是能很快看到.所以我主要是管儿子读,题目就取成这样了. 并非本人重男轻女啊,少拍这个
2009/07/19
精选回帖
我最近也在关注读经这个事情。不过我还没有认真考虑开始让儿子读经。主要是存在思想上的一些疑虑,这里有反对儿童读经的声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hlight=%B6%C1%BE%AD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2009/07/19回复
可惜,我没问到他拿。有些地方不明白可以在这里问您吗?
2009/11/13回复
《弟子规》这周就读完了,准备买《少年儿童诗词启蒙》,您说的国学资料具体是什么呢?因为已经开始《论语上》,好像现在停不太好。还是继续读下去吗?能加您们的腾读学习群吗?谢谢!
2009/11/22回复
704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yaxuanyaxuan沙发
谢谢LZ的快乐分享,我也很迷惑,不知道怎么样去引导孩子。我想这个话题也是众多妈妈们所关注的,国学到底学还是不学,我个人观点是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同,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学,如果孩子有抵触心里,那就没有必要强制性的在继续下去,这样会让孩子有种厌学心理,误得其反,换个角度,把那些经典典故当成小故事一个个的分解,来教孩子,这样会不会学的更快,更容易接受,这么小的孩子从字面好难理解其内涵,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来灌输这种思想,帮助孩子来培养从小阅读的好习惯。纯属个人观点。希望妈妈们踊跃说出自己的教育观念,到底怎么样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大家一起来探讨。
2009/07/21回复
motemote板凳
咖啡豆00088:
我想我不属于偏激的人,因为我能接受不同的意见来做参考,我的观点的确是不全面的,也许还很狭隘,因为我也在探索之中,不过我的意思不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恰恰相反,我也在寻求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何在灌输一些我们“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的同时不折损他们的创造力。
查看原文
2009/07/21回复
咖啡豆00088:
真是说到我心坎上面去了,我感觉自己有很多看法就是表达不出来,文字功底不够好。因为自己正在经历一场心理灾难,所以有一些常人不能体会的感悟。读书以来一直受孔子的入世标准的熏陶,在党的领导下,还真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甚至还找到很多人羡慕的好职业。然而,人生无常,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能掌握很多知识技能,明白一切做人道理,我却不能掌控自己的“心”。苦不堪言的境况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寻找“出世”之道,老子、庄子、佛经等等阅览无数,让我惊觉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思想。不想说太多,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说明白。我对读经没有论断,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疑虑告诉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1、读经是否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正如我之前引用的一句话“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这不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句话。我知道这句话不适合所有人的经历见解,但也不无道理,我觉得经典也是需要质疑的。而且,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应该有人来争论才能更促进文化发展吧。2、(对20楼的一些不同见解)我记得蒙台梭利是反对“灌输”的,我这么说,不代表蒙台梭利说的就是对的,我们就一定要接收的。我只是想表达,婴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一切一切不等于“灌输”,那是一种感知和发现吧,具体蒙台梭利怎么说我也忘了。我不想较真这个问题,因为怎么说,当做游戏来读一些经典,背一些经典也是无可非厚的。3、26楼说得很有道理的: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从小,学校、社会灌输给我太多的伦理道德以及关于成功的概念,导致我在遇到心灵上的困顿和迷惑时不能很好的调理、突破,以致幸福离我越来越远,这恰恰引起了我对我儿子教育上的一些深思。是从小就让他接受这些道德规范还是如蒙台梭利那样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而不要去灌输呢?我也在期待有人能把问题分析得透切明白。
查看原文
我觉得给孩子灌输一些伦理道德之类的没所谓,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自身会修正一些认识的。

我没有给孩子读经,因为孩子不感兴趣。他偏爱有趣的或科学性的内容。
2009/07/21回复
  一天之间,看到帖子发生了变化,感谢斑斑!更感谢参与讨论的妈妈们!
  
  孩子的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了,帖子才会引起大家关注,这是好事!
  
  关于古人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当时道德观人生观的问题,有的妈妈担心和现代观念冲突,我个人认为不必担心.本来我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上午在带着孩子读<三字经>,读到"头悬梁,锥刺骨"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种通俗的说法来表达:

  很显然,我们现在不需要孩子做到"头悬梁,锥刺骨"了,这,只是做为一个典故,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珍惜机会的典故了,我们从中学的,就是这些,而不是要去做到"头悬梁,锥刺骨".那么古文中的其他和现代观念相冲突的观念,我想,有了智慧的妈妈们的引导,有了孩子自身不断修正认识的能力,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了解儿童读经之前,我也是对儿童读经敬而远之的。但是自从偶尔认识了,深入一点去了解之后,我很庆幸,在我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幸接触到了经典.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囡囡 于 2009-7-31 20:02 编辑 ]
2009/07/21回复
surali:
国学经典的确对一个人以后的为人处事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个人认为也不必要用什么录音机之类的东西,就自己和小孩一起背诵讲解好了,对于他来说效果更好.
查看原文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给孩子用录音,主要是我怕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是想让孩子跟着标准音读,所以才用的。

  就在今天,我带着孩子读书的时候,我有点事要做,为了赶时间,我读的快了些,可是我家辰辰,没有照我的样子读,而是字正腔圆地把那句读出来了!我很感动!
2009/07/21回复
  7.3
  今天已经是读经第三周的周五,孩子们还是表现不错的.早上我一起床,就让女儿把这两周的内容读了一遍,晚上又读了一遍,两次都完成得很好。辰辰是在起床后点读了他最喜欢的〈三字经〉,中午说不想读,就听了〈论语〉和〈诗词启蒙〉部分,然后休息。到晚上,点读了〈诗词启蒙〉,跟读了〈论语〉。之后喝牛奶,再带他去洗澡。在洗澡的时候,他嘴里时不时冒出一句经文,真是有趣!

  我自己,除了和孩子们一起读的内容,今天读了两遍〈易经〉前七卦。读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少得可怜!要想真正读懂一些,还需要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啊。〈易经〉所包含的知识浩如烟海,哪怕就是想描述一下自己读她的感受,都不容易呀,要想有所领会,不同层次的文化底蕴的人,就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了。

  今天在读到坤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妻子。说来真是惭愧,有着12年婚龄的我,却很少去想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动,在易经里,能看到这样的文字。中国那些不重视女人的年代,那些为君为夫的人,一定是没有去好好学习《易经》的。其实即使在《三字经》里,也说“五伦者,始夫妇”,轻看了女人的作用的,必定是不能体会圣人教诲的。
  读着《易经》,也总感受到一股正气。心想如果有更多的人读《易》,必定会感染到更多的人走正道,从中受益,从而认识到要顺乎天道人心,以正气来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偏斜。
  越读,越希望自己能学习更多的知识,能帮助自己感悟《易》的玄妙。

  以我的习惯,以前读古书,都是边读边看注释。读着读着,如果觉得很难懂,就没什么兴趣了。学到了“累积式”学习法,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啊,非常高兴,知道了这样一条读书之路,感恩不尽!
2009/07/22回复
  7.13
  上一周,有好几天,辰辰都是要我做一通思想工作,想很多办法,才愿意读书。今天早上,一反常态地主动要求读书了!我高兴得抱着他亲了一口!母子俩高高兴兴地读了三本书。辰辰的点读,又进步了!
  
  读完之后,辰辰还意犹未尽,自己去拿起“机灵狗”英语书,说要读,要听。我放给他听了,他听得咯咯直笑,跟着读,那奶声奶气的可爱童音,把在另一个房间学习的姐姐也吸引来了,笑着看他读英语,说弟弟读得真好听!

  一看姐姐这么捧场,辰辰的表演欲望被激发了,又念起他已经很熟悉的诗词启蒙里的那几首来了。姐姐评价说,弟弟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最可爱!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最有喜剧效果!
 
  一高兴,我竟然忘记了,今天,已经是孩子们读书第二个月的第一周,要学新的内容了,于是,我赶紧播放新内容给孩子们听。他们听了之后,这次意犹未尽的轮到我了,我又把这周的新内容朗读了一遍.朗读的感觉真好啊!真是神清气爽!
2009/07/22回复
motemote9楼
我觉得被诟病,通常都是国学经典中被历代统治阶级利用的那些,叫人顺从、无欲无求的。这些当然该批判、摒弃,但经典中远远不只这些,那些大智慧往往会令人拍案,就算放到当今也不过时。随便找了一些,哪位来批判批判,也让大家开开眼。记得以前中学语文老师教过一句话,原文和出处不记得了,大意好象是一本书中能学得一句一词就是好书。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过犹不及。

既来之,则安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君子可大受而不可小知,小人可小知而不可大受
2009/07/22回复
mykermyker10楼
学习了
2009/07/22回复
jennersjenners11楼
都是好妈妈啊
2009/07/22回复
其实背背也挺好的,有的家长说他那么小不懂其中的意思,其实没关系,只要坚持,长大了点还是会懂,也会比没学的小朋友多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我是语艺老师,也许是职业问题,我觉得小孩多开口读书背书是有好处的,比那些什么右脑教育什么的强多了,因为实践已经告诉我,多开口的小孩,胆子比较大,而且思想比较独立,依赖性没那么强,哈哈也许说跑题了,但意思还是觉得多读多背有好处。
2009/07/22回复
小农小农13楼
万事贵在坚持.

让孩子读经,考验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做父母的.对此我深为感慨.
关于读经,很想与楼主交流一下.已经加了**,但还没有通过.
2009/07/23回复
从怀孕时就有听说,《孔子》,《老子》,《弟子规》等这些经典国学,经常让小孩背诵,可以修心。当时还了解了一些资料,就是台湾已经有读经班。。相应的一些评价也不错。
我从当当上买了一整套的书和碟。然后大着肚子时就听。。。
不过惭愧,可能是因为成年人,接受能力已经下降。或是我自己并不是十分的感兴趣,个人从小偏理科。让我去听这些,我真的没办法听得太久。所以没多久也就停下了。
不过我很是羡慕身边的朋友,能把古典国学运用得出神入化。。

我是赞成让小孩学国学的。有句话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孩子是一张白纸,或者说是一块干的海绵,现在吸收知识的能力极强。让小孩子去读。有印象,慢慢自己去理解。就够了。
有一些宣传国学的人,说会背经的小孩读书多厉害。其实,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并不是会读书就行了。呵。。不要读死书。哈。
做为家长,提供一个让小孩自己选择的机会,如果读得下去,就继续读,读不下去,不勉强。
2009/07/23回复
  7.17
  昨天家里来了客人,两个孩子和客人带来的孩子疯完了一天,辰辰累了,今天到9点多才起床。听到我叫他读书,摇了摇头,自顾自玩玩具去了。

  我自己拿着书读起来。他还是不理。一会儿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要指着字读书!”我说:“那宝宝来告诉妈妈怎么指吧。”他就示范起来,然后就跟着我读起来了。

  读了一阵,他又走开了。我接着读。一会儿又走过来和我坐到一起,把书也拿过去了,自己指着读了起来,还告诉我,到哪里要停,没有标点的地方不要停。

  读完了经文,又听了英语,他很高兴,让我把英语重放了一遍,比较快地完成了今天的任务。下午和晚上有时间的时候,再听一两遍吧。

  中午带辰辰睡觉的时候,和他一起背所读过的书,特意要他领我念,他背得很好。我以为他不能背的地方,其实已经都能背了。家里几个读书的,看着就他最不认真,其实,他记得最好!
2009/07/23回复
猜你喜欢

对待教育的两种看法,是家长太过焦虑吗?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机场路万达广场一带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对比(个人带两个孩子体验回来的总结)

让2岁多的孩子学国学,会不会太早了?

发现儿子有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已经三年级了,该如何治疗呢?

海珠区的小学和越秀区的小学真的相差很大吗?

热点推荐

28岁娃2岁离婚路上 我该不该要孩子?

在芳村花鸟鱼虫大世界 被一缸小魚治愈

公司安排我跨区兼岗 我选择直接辞职

南航贵宾厅消费降级 2积分只换来一碗面

活在当下

乌龟和小鱼

跟着孩子们去秋游啦

跟着十五运去赏花,海珠湖的花上新啦!

菊树花鸟鱼虫大世界

闲逛丽影广场

# 花式过双节 # 江南长城

要离婚了 该不该要孩子

番禺大夫山公园骑车 天气好舒服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