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3145680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读经,辰辰和我捉迷藏(2010-12-1)
  最近一段时间,辰爸打篮球扭断脚跟腱,住院手术,我家里医院两头跑,没怎么顾得上多管辰辰读经。同样内容多读了一周。
  等辰爸出院回家休养后,也许是从来没有这样和爸爸有这么多时间相处,辰辰总粘在爸爸身边。有时候告诉他读经时间到了,他却跑到爸爸身边躲起来。
  我就顺势和辰辰玩起了捉迷藏。玩了会,就告诉孩子:我们每天,要吃饭,要玩,要散步,要读书,要画画,写字…….现在到了读书时间了,读书去,读完了,再做其他。
  辰辰还是有点不乐意。我不管他,自己去整理书桌和经书,边准备边告诉辰辰:还有几分钟就到了读书时间了。时间一到,我一把抱起他,坐到书桌旁,就开始读起来。
  辰辰开始不读,我也不管,自顾读得起劲。读了几句,说句辰辰读经过程中发生过的好玩的事,或者别的,辰辰很快就忘记了刚才的别扭,跟着我读起来。开口就好,我立刻表扬他,同时引导他读得更动听,就开开心心地继续进行下去了。往往,辰辰高兴了,还会说:“我今天要读三遍,晚上还要读一遍!”“明天妈妈一叫我,我马上就来读”之类。
  捉迷藏活动结束!
2010/12/14回复

精神的盛宴(2010-12-13)



  
  每周日下午,我都会心情愉悦,脚步也似乎格外轻松地走出家门,去孔圣堂听周老师讲《论语》,去赴一场精神的盛宴,灵魂的约会。

  昨天下午听了《论语》回家,晚上很晚了,精彩的讲课内容,还在我的脑海翻腾。
  听课后的感觉的的确确如周老师所说,现在学传统文化,学圣人之道,不像以前一样可以因参考而入仕,但是生命人格的提升,是每个行业都需要的。国学经典,不是在技能方面培养人才,而是教我们做人做事,在人才的格局,内在的德行,生命人格提升,精神家园圆满方面的教化,是最好的。同时她让我们直视自己的灵魂需求,滋养我们的灵魂。读经,“悟”是什么意思?就是直指我心。当你用心去读,自然会有很大很大的收获!

  这次讲课内容是第十九篇《子张》剩下部分和最后一篇《尧曰》部分内容。
  《子张》篇后面部分,记录了叔孙武叔等质疑、诽谤孔子的情形。子贡对他们的言论做了很好的回答:“……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仲尼不可毁也……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子贡说:就拿宫墙作比喻吧,我家的院墙不过是一肩多高,只要一伸脖子就能看见里面有些什么,所以你们看我家好像很美似的。可是夫子家的墙高数仞,什么也看不着,只有入得门来才能看到那里可是美轮美奂富丽堂皇的,能够进到门里面的总是少数啊。
  一个人对日月指手画脚,对于日月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蒙上眼睛,自绝于光明,但是日月不仍然挂在天上,依旧的照耀着人世间吗?一只吠日的犬,除了证明这只犬的狂妄,还能证明什么呢?所以子贡说“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贡sigong(惭愧,不清楚是哪俩字)很大,官至宰相,亿则屡中,富可敌国。还是个出色的外交家。这样的人,用世俗的价值观来衡量,确实是比孔子更容易被人认同。但是子贡深知老师之贤之大。越是有深度有水平的人,越具备智慧和眼光,清楚自己和圣人的差距。

  古来圣贤皆寂寞,孔子当代就有人骂他,也一直有人质疑和谩骂。乱世的时候,总是被诽谤,治世的时候,必定请出他。但是不管如此,他的思想永在,诽谤和赞誉,都不会使之受影响。

  周老师讲《论语》,持续了一年多,我也坚持来听了大部分的课。中间有几次偷懒没有来,现在真是后悔莫及。

  从周老师本人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儒者的风范。总是感动。
  每次不管多少人,他都是精心备课,认真讲解,不仅用几大经典互证,还联系中外实际,时有精彩的临场发挥。

  记得去年有一次,天气很冷,只去了几个听课的,工作人员宣布,人少了,不讲了。可是一会儿,周老师来到讲堂,说,只要有人在,就要讲。这样的天气如约而来的,是真正的知音,更要讲。真的是讲得非常精彩。

  昨天,他也说到,要认真培养这里听课的人,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喜欢传统文化。哪怕只培养出一个也好。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人,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如孔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而已,其中最杰出的有十个。十个杰出人才中,只有四个圣人,颜回还早逝了。剩下三个圣人,却发扬了中国文化,光耀千古
   
  常庆幸,自己人在深圳。
    不能不感谢赖老师。之前,我很看不惯有的人动不动说感恩。而读经之后,我也常说感谢,只是还不习惯说感恩。

  赖老师给我们系统读经的理念,并且提供了方便使用的教材,为我们学习国学提供了多少方便呀!
其他推广国学、讲解经典的老师,一次次向我们证明经典的宝贵。

  还有其他不少在各个领域推广经典教育的同道,互相交流起来,那感觉,真的不一样。

  我想,我们群的每个家庭,孩子就这么多,一个孩子的家庭最多。我们就用心培养自己的孩子
    即使其他你做不到,但是和孩子一起跟录音读书,不难做到。而得到的,却是无法估量。
用一个师姐的话来说,就是:
  不要高估:多大点事啊,不就是和孩子读读书吧,没有那么难吧!
  也不低估:这种能量,长期累积会怎么样?去做了就知道。

2010/12/14回复
小老师辰辰(2010-12-19)

  上午,我带着辰辰去读经班。刚起床,就和他说好了,今天,好几个小朋友要跟他一起读经,他要做好小哥哥,小老师,领读《老子》21-30章,让小朋友都和他学。他一骨碌爬起床,然后用比平时快的速度吃好了早餐,就和我一起出门了。

  路上再鼓励和表扬辰辰几句,辰辰就有了比较好的状态。在读经班附近还遇上了小恒,两个人一起走进读经班,把我都落后面了。

  两个孩子都比较兴奋,在我们做好读的准备后,录音刚一打开,辰辰说:“不要先读其他,就先读《老子》!呵呵,迫不及待要领读了,我们就依了他,一起跟着他读《老子》。

  有了一次领读经验的辰辰,这次表现比较老到一些了,把我和他说了的上次领读中的一些缺点改正了。开始部分读得很好。我在旁边也小声鼓励了他几句。

  读了几章之后,辰辰居然开始拉长声调读,读得还有模有样的。不过这样在家里玩玩读还行,做小老师就不合适了,我小声告诉了辰辰,他马上就改正了。但是一会又忍不住拉长声音抑扬顿挫地读了一两句。真不知道从哪学到的。我自己从来没这样在他面前读过。

  一会儿,辰辰又还有几句读得比较小声,经过提醒之后,改了。还开了两次小差,找不到地方了。我帮他指出来了。

  在辰辰领读时,我也听到小恒和桐桐读书的声音很大,两个3岁半的孩子,读书姿势也都很好。
终于领读完10章《老子》,小朋友和妈妈们都很捧场地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辰辰!辰辰自己也使劲鼓掌,小脸上满是成就感!

  趁热追击,继续读。播放开始,孩子们很快把《成语接龙》的100个成语也跟读完了。这时候另一个桐桐弟弟也来了,这个桐桐才刚刚3岁,模仿着辰辰拍手,居然发扬光大,把桌子拍得啪啪响,辰辰不断看弟弟。我告诉他,弟弟是学你想指读动作,结果动作更重了。所以,你更要注意,做好了,小朋友们就都跟你学得很好的。辰辰听懂了。

  接下去是《论语》。辰辰说:“太长了!”然后就已经躺在地上了。我把他抱起来,我自己跟着录音就开始读了。辰辰也跟着读起来。不过还是边读边数了下《论语》第二篇有几页,可能还比较满意页数,就从我腿上下去,在自己位置坐好,和小朋友一起读起来。

  读完《论语》,休息了会,发了贴纸给小朋友,开始读《三字经》。一转眼,辰辰又躺在地板上了。我把他抱起来,一起读完了《三字经》。等到最后读《易经》的时候,几个小的小朋友已经耐不住,去玩了,剩下几个妈妈在读。还好辰辰这个小哥哥,坚持读完了。

  回来的路上,辰辰说:“妈妈,下次我不想星期天才读经,想星期六也读。”哎呀,做小老师上瘾了。

  为了奖励辰辰今天的出色表现,我买了一个小蛋糕做奖品。事先说好,等回家吃过午饭,午睡起来后,才能吃的。辰辰回家后,不管是吃饭,还是做其他事,都表现非常的明理。等我晚上听课回来,听辰爸说,下午就辰辰一个人午睡了,睡得很好。遵守诺言,起床后才吃蛋糕,并且是和姐姐一起分享的。

  我表扬辰辰,他说:“今天,是我的幸福日子!”因了孩子的快乐,这一天,我也是感到很开心,很满足,很幸福!谢谢孩子!
2010/12/20回复
楼主做的真好,写的也真好,好多啊,还远远没有看完,要继续看下去,呵呵
关于宝宝教育,我相信0岁教育的力量,越小的孩子越有类似于海绵的吸收性的学习能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6岁前,最晚8岁前,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性格之类的就会完全定型,所以把经典的东西早早的给孩子接触一下绝对是正确的做法。
我现在宝宝马上要出生了,想管楼主要一下你使用的早教方法,比如进度呀,学习方法呀,教材是哪种,语音资料要在哪里找呢?
另外,对于我现在看到的这一点点资料,有一些疑问想问下楼主哦:
1.楼主一直用指读的方式,就我现在看到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指读好,促进宝宝认字,即使他不认字,也会有样学样地跟着你一边指一边念(会指的也对,虽然他嘴里说的是自己记住的,手指的速度也完全是模仿妈妈,而不是自己已经认字了)。另一种是说不要指读,因为指读不是好的阅读习惯,会影响以后宝宝的阅读习惯,减慢阅读速度的。不知道楼主的观点和经验如何呢?
2。是说宝宝认字一字要通过拼音来认吗?不可以通过先期的这种读书,潜移默化地认字吗?要不要买那种带拼音的故事书呢?
2010/12/26回复
第一次全家读经(2011-1-25

昨天,看到曹仪读经日记,深受震撼!

12岁的曹仪,一直和叔叔、堂弟坚持全家读经,进步非常快,读经时间不长,可是已经开始通读《易经》、《老子》。日记文笔也进步很快。对比之下,我女儿咪咪年纪比她大,读经时间比她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全家一起读经,推进全家的学习呢?

想到就做,白天,我带着两个孩子和二妹,进行了一次读经活动,进行得很好。同时宣布晚饭后,全家读经。

饭后,全家第一次读经开始。辰辰爸爸虽然没有读出声,但是也围坐在一起,打开了书在默读。

我们一起跟着录音读了《笠翁对韵》下13,辰辰领读了《论语》“学而第一”和《老子》60-70章,我领读了《论语》“为政第二”和《老子》71-81章。
咪咪表现很好。

读完书,辰辰给我们发了贴纸,奖励我们读得好。然后大家一起楼下散步了。

全家一起读经,感觉真好!
2011/01/25回复
附:曹仪日记:2011.1.23
   
   现在我离读易100遍的目标已经是越来越近了,而叔叔则早以成为了赖老师的弟子(好羡慕哦),我也要继续加油把剩下的那几遍读完,力争早一点成为大易弟子。星星早就叫我师姐了(叫他爸为师兄)。
   
    我发现,读经以后,我的生活更加有秩序了,每天的时间都被充分的利用起来了,但又有许多自由的时间供我自由安排,读经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了每天自己读,每天三餐后的读书时间成为了我享受的时间,几个人围坐在火炉边,一人领读,其他的人跟读,不仅调动了星星读书兴趣,并且让我对经典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令我对经典有了更浓厚的感情。

曹仪读经日记 2011.1.24  
    全家读经:领读:百家姓、诗经、长诗
          跟读:诗经、黄帝内经
          通读:易经、老子
      读经(特别是读易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这句话我听过很多次,但是我一直都不以为然,现在,我已深深体会到了,可以说是感同身受。
      以前,星星可以说是比较有“个性”的,有时答应过的事也会反悔,比如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总是拖了又拖(再多玩几分钟是他的口头禅),现在,和星星在一起,我都有点不敢相信,星星变了这么多,不像以前那么拖拖拉拉了,到了读书、写作业的时间一般不再推迟,而是认认真真地去完成。
      我觉得,这种改变,读经(特别是读易经)应该是功不可没。不仅是星星,我也觉得我自己改变了许多,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看来,我之前的想法完全错了。感谢读经,感恩赖老师!令我们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这么快的成长!
2011/01/25回复

《论语》初探之二:曾子(2011-2-15


  上次和大家学习了《论语》“学而”篇1-3小节。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学习第4节。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曾参(shēn),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不知道我们群有没有曾子的同乡,呵呵)。他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16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收的年轻弟子之一。其父曾点(又名曾皙)也是孔子的学生。

  其父曾点,在著名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里,有表现,就是那个鼓瑟的,呵呵,名人的父亲,也是名人之后,够洒脱吧?

  说点花絮:大家都知道,中国绵延最久、繁衍最盛的家族是孔子世家,现在已经传80代。那排第二的家族,是哪家呢?
  就是曾家。曾子后人,现在已经传78代。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得孔子真传,作《大学》、《孝经》。他又收孔子的嫡孙子思为弟子,传道给子思,子思作《中庸》,子思的门人孟子作《孟子》,儒家体系因此而一脉相承。可见曾子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我们在《笠翁对韵》中有读到:“回也愚,参也鲁”,说的就是颜回和曾参。曾参年轻的时候看起来显得比较迟钝,呵呵,也许就是赖老师所说的“笨”吧。最后,还是这个“笨人”,用他的专一和赤诚,获得了孔子的传承。后世尊曾子为宗圣,与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子、行圣子贡齐名。

  《论语》之“公冶长”篇中有云:“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常窃思,这个“性与天道”,孔子是不是都传给曾子了?那些教更高层次的弟子的东西,譬如曾子之类,是不是没有在《论语》中体现出来?毕竟,《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出来的对大部分弟子的教育。对曾子等的传道,是不是像《孝经》中说的那样,师徒独处的时候传授的,吃小灶去了?

  我们先“听其言”来了解曾子这个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时时刻刻保持空杯状态,多了不起!学习!

  他说到的三个方面,忠,信,行。对上级和长辈,对朋友,对治学,态度都很明了。处处都在内求,处处都表现出自治甚严。怎样,是个实诚君子吧?

  忠,是带“心”的,《说文解字》:尽心曰忠。

  尹氏曰:“曾子守约,故动必求诸身。”谢氏曰:“诸子之学,皆出于圣人,其后愈远而愈失其真。独曾子之学,专用心于内,故传之无弊。”谢氏即谢良佐,二程(程颢 程颐)大弟子。尹氏即和靖处士尹焞,《宋史?道学列传》有传。
  信,诚也,诚实无欺。

  特别要提出的,这里曾子也提到了治学的态度:习。要知而行之。这个“习”字,朱子译注为:“习,谓熟之于已”。就是温习的意思。在这里也是很通的。只是,联系“学而”全篇,我认为用“践行”一解更恰当些。把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操练,是另一种更深层次的温习。书本知识,是我们的古圣先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得,来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智慧就这样代代传承。

  再看“学而篇”后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更充分说明了学而行之是重要性。也证明了,学问到底是什么,就是用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告诉我们怎么做人做事的。曾国藩说,一个家族能不能兴盛,只要看这个家族的子弟三件事:一,是不是早起,二,是不是洒扫,三,是不是有谦虚有礼貌。早起干吗?当然是读书了。读书,加上洒扫,学习应对等。而不仅仅是读书,读书,一天读8小时,10小时。

  还有后面的“……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学问。不只是知道这个字有四种写法而已之类。学问不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生活的。

  曾子这三行,全是内求的内容。接下去的“子曰:道千乘之国……”,就是学问的外用了。以及后面说到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等,就是做学问的态度了,这里先不谈。

  看点《论语》之外的。曾子所作《大学》,是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其中所表达的诚,慎独等修身、正心的态度,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这个人物的为人。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11-2-23 10:14 编辑 ]
2011/02/23回复

  再“观其行”了解曾子:


  曾子杀猪的故事,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我也是小时候就读到了。


曾妻子到集市上去,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曾妻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于是,孔子传给了曾子,有了《孝经》。



  曾子受杖


  曾子从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称乡里。


  一天,曾参与父亲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劳作,曾参稍不留神,斩断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孩子不知爱惜物力,做事不谨慎,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的背部打去。


  曾参见父亲因自己做错事而生气,心里很惭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罚,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慢慢苏醒过来。


  曾参刚睁开眼睛,就想到了父亲。为让父亲安心,他欢欢喜喜地爬了起来,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亲面前行礼,向父亲问道:“父亲大人,刚才孩儿犯了大错,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不知您的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吧?”


  问候完父亲,父亲见曾参似乎没有什么大碍,稍放了心,曾参于是退回了房间,拿出琴开始高声弹唱起来,他希望欢快的音乐与歌声能传到父亲的耳中,让父亲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体无恙,可以安心。


  听到的人都很敬佩曾参对父亲的孝顺,可当孔子听说了此事后,反而不高兴,对门下的弟子们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


  弟子们有些奇怪。曾参知道后,内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师如此生气,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细检点反省,却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于是,就请了其他同学去向老师请教。


  孔夫子此时便向前来请教的弟子说道:“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从前,有一位瞽瞍,他有一个孩子名叫舜。舜在侍奉他父亲的时候非常尽心,每当瞽瞍需要舜时,舜都能及时地侍奉在侧;但当瞽瞍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当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着受罚;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时,就应该先避开。这样,瞽瞍就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参侍奉他的父亲,却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么?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你难道不是天子的子民吗?杀了天子子民的人,他的罪该又怎么样呢?”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开导后恍然大悟,当曾参听到了夫子这些话后,也一下子醒悟过来,感叹地说:“我犯的错,真是太大了啊!”于是就很诚恳地去向孔夫子拜谢并悔过。



  《弟子规》说:“父母责,须顺承。”“身有伤,贻亲忧。”
  父母内心对孩子的爱是非常深的,可是如果一时气恼下手重了,就很可能伤了孩子的身体,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尽到了孝道?原来,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和弟子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孝道不是盲目的随顺,而是需要智慧的。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11-2-23 10:19 编辑 ]
2011/02/23回复
全家读经的效果(2011-2-19)

  全家读经刚刚三周,我看到了比之前更好的效果。

  虽然辰爸不是每次都参加,并且不出声读,但是我们母子三人,是一直坚持了下来。新内容跟录音读,听顺了后的几天,就轮流做领读老师。复习的内容,则三人齐读。

  咪咪比之前读得更好,一般新篇章,两三天就能流畅读好,辰辰最大的进步就是能全程指读很好,特别是他做小老师的时候,不管是朗读,还是坐姿,音量,都做得非常棒!发现我和咪咪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指出来。我说:“你这个小老师,如果不看书,来看我和姐姐了,那不是不专心了吗?”辰辰说:“我可以用眼睛余光看你们的啊!要自觉!”咪咪直吐舌头。

  爸爸带回来一点读笔和一套教材,有唐诗,儿歌,英语,猜谜等等,这些书对辰辰来说,很简单,他一玩就喜欢上了,真是当玩具一样在玩的,玩玩就很熟悉了。难怪说读经的孩子,学其他就简单。难怪佳佳说,上学就是玩,呵呵。
2011/02/23回复
辰辰学数学(2011-2-22)

  常有妈妈问我:“辰辰怎么学数学?”

  其实没有刻意和系统教过辰辰数学,其实辰辰已知的,也称不上数学吧,只是一点点数字意识。
家里几个人,吃饭几只碗,那些,都不算,呵呵。我首先想让辰辰建立的,是数字的概念。先学会数数。

  于是,辰辰还很小的时候,分吃东西的时候,顺口和他说说,几个东西,一人一个什么的。散步的时候,说话说累了,随口数数到20,他爱听就听,坚持了一段时间,就能数到20了,我就不管了,他自己有时候想数的时候,告诉他方法就不继续了。至于他懂不懂,让他慢慢理解吧。

  读经的时候,我说:“翻开****页。”开始他说不懂就指点一下,慢慢就认识了所有的数字。

  两遍《老子》读下来,八十一章,辰辰就认识了一到十,也知道了怎么读怎么写中文数字。相对其他汉字,这几个数字很简单,对早就开始读经,早对汉字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写起来也不难。不过我们写得少,没刻意让他写,他乐意写,就写点。先锻炼一下空间思维能力,也好,呵呵。(我把孩子在脑海里想象这个字怎么写,当成空间思维了,哈哈)

  前段时间,辰辰对更大的数字感兴趣了,每晚临睡前,我就给他讲“小老鼠搬粮仓”的故事。真没想到,他还很喜欢这个故事的,枯燥的数字,他也乐意听,一般我数到300左右,他就睡着了。

  之前给辰辰买过几本韩国人著的《不怕数学》、《阶梯数学》,让他玩,辰辰很喜欢。后来又买了一套36本的《数学绘本》,也爱看着玩。最近喜欢上了那套比较系统的《新思维数学训练》,想做简单的数学加减法了。

  有时候,辰辰自己拿起笔去写数字,那天居然写到了47。之前写的3,是斜的,我说:你的3,是不是想睡觉了?前几天,辰辰突然写了个很好的3,写完后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的3不睡觉了!”从那天开始,就一直写得很好了。

  辰辰所知道数学,其实还算不上数学呢,现在辰辰数学敏感期慢慢到了,想让他开始用累积法,每天数数几次,熟练数出100,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写1-10十个数字,个个都写好。之后再给点数序的概念,明白大小。

  也不知道这样安排合理不合理。只是我自
2011/02/23回复
己的能力,只有做出这样的安排的程度了,赶紧要请教一下我几个做数学老师的好友。

  也请妈网的高手妈妈多指教哈!
2011/02/23回复
读经初识孝道(2011-2-25修改版)

    常常有家长问我:你和孩子读经之后,有什么变化?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读经之后,我对“孝”理解的变化。

  从小,我觉得自己算得上是个孝顺的孩子吧,由于是奶奶带大,和奶奶很亲,很小就想着长大以后要为奶奶做什么什么事。刚有点力气,就帮奶奶去井里提水,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里有好吃的,总记着要给奶奶。可惜的是,我刚毕业,奶奶就去世了。我觉得都没来得及尽孝呢。

  我也关心爸爸妈妈,从小便是勤快的孩子,学习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在家体谅父母的辛苦,什么都做。工作之后,除了自己花的,微薄的积蓄,几乎全是拿回去补贴了家用和给父母买了东西。
我的行为,也给了弟弟妹妹很好的示范作用,现在弟弟妹妹对父母都很好,呵呵。
本来我以为,我做得已经很不错了。
   
  直到09年6月,我接触了国学,认识了这些读经的家长,常看到大家谈学习,谈经典,谈孝顺,自己也读经之后,我才明白,自己之前认识的孝道,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自己所达到的,还称不上“孝”。
   
   读经不久,老妈病了,说身体不舒服很久了。到县城的医院检查了,没什么事。可是回家后又非常难受了,最后住了院几天才好了一点。听老爸说,老妈主要是胃口不好,几个月来,食量都很小。我们一开始都以为没什么,是不吃饭引起的虚弱罢了。后来住院了,才让我觉得不行了,一定要到深圳的大医院来好好检查一下才好了。于是坚决让妹妹把老妈送来了深圳。
   
  见到老妈的那一下,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瘦小得一阵风就能吹倒的老太太就是我妈。心碎了!那我们所不以为然的病痛,居然把老妈折磨成这样了,我真是太大意了。马上和妹妹带老妈去做了全套检查。还好,真没什么大事。我让老妈在这里好好调养一段时间。
   
  向群友学习,我用心去陪伴老妈,了解老妈。才知道,这次的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可是,确实很严重,严重到村里人都以为老妈去了医院回不来了。听老妈这么一说,我更是自责:真是太自以为是了!差点就见不到老妈!

  于是多年来,第一次有空和妈在一起闲着相处了一些日子,才知道,妈除了这次的病,她和爸的牙也都掉了好多,很多东西吃不动了,连酒也不能喝了。心目中一直像山一样的父母真的老了,到了需要儿女照顾,关心,安慰,陪伴的年龄了。在照顾老妈的过程中,有经典作指导,我也初初认识到了到底怎么样孝,才是父母需要的孝,也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做孝女的快乐和平静。

  孝,其实不一定是以给父母多少东西来衡量的。能经常回去看看父母,比再多的东西都让他们开心。常常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不觉得儿女已经远离和不再需要他们的意见,就比什么都让他们满足。倾听他们内心的真正需要,尊重他们,按他们自己真正的意愿生活,他们才真正安心。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就是给他们最大的安慰了。

  这个春节假期,我们全家都是在珠海和父母、弟妹一起过的。一到珠海,就发现父亲严重感冒,心疼啊,从来没见过父亲这么虚弱的样子!真正体会到了恐惧,体会到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和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两句的实际含义。

  从读经开始,我慢慢学着做父母的贴心棉袄。不读经,不知孝啊!
2011/02/25回复
  来复习一下《论语》中部分谈到孝的文字: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拜访孔子,并请教什么是孝这个问题时,孔子说“没有违背”。

    樊迟驾车时,孔子说:孟懿子问我什么叫作孝,我答复他“没有违背”。樊迟曰:何谓也。”老师,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于是孔子说:没有什么,很简单,作为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儿女孝敬他——“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去世以后则“祭之以礼”,这就成了。
    别人不违背(自己)叫做无违,自己不违背叫不违。

    所以从孔子“无违”的回答可以推断出:孟懿子问孝是问“别人怎么对待我才算孝顺”,而不是问“我该怎么做才算是孝”。

    从本段还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孟懿子问孝的反应很冷漠:两个字就把他打发了,却向樊迟解释了一大堆,为什么呢?且和下段连起来分解:
    2、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儿子孟武伯也来问孝,孔子的答复,和答复他父亲的是两样的。孔子说作为父母、唯一担心的就是子女过得不好,所以你自己过得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了。

  从这两段来看:1)、孟懿子为什么问孝?做为父亲,他问孝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要求儿子孝。2)、孔子对于他的这种作为比较反感,所以只简单地说了两个字“无违”,也就是说“你儿子只要没有违背礼,就算是孝了”。同时向别人解释了无违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做为子女,不要理会父母违礼的要求。3)、反感还有个深层次的原因,孝应该是用来要求自己的,孟懿子却想用孝去要求别人。

  孟懿子、孺悲,在后来的弟子传都没有被列入,里面的原因,这里也许可以管中窥豹吧。《论语》中“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那段”,可见孺悲很是自傲。孔子之所以不见他,是因为他比较傲气,也不太尊敬孔子,没能从内心深处认同孔子。(警示一下自己哈,拜师,是自己的选择,拜师而不敬师,不笃信师,是不行的。不敬其师,
   
  3、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他问孝,孔子讲解很明白,他说现在的人不懂孝,以为养了父母就算孝,但是“犬马皆能有养”,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要给它吃饱,所以光是养而没有尊重的心,就不是真孝。

  遗憾的是。现在有多少老人欲求犬马而不得。又有多少混蛋拖家带口去"啃老"。如今的父母们。都当得"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八个字。那一个个苍苍白发之下的身躯。承载了的少的心酸和无奈。
在生活本身的活剧中。我们在建功立业开创未来的时候。能不能偶而停下来。回头看一看。看一看那病中的爹娘。哪怕送去的只是一张笑脸。

  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劳模"们。不能探望病中的亲娘。不能参加老父的丧礼。不能见到刚出生的儿女。似乎这样。才能显出英雄的本性。才能如何如何。孝弟,人之本也。如果连人的本性都迷失了的"人"。还可以称之为人吗?

  所以孔子讲为政。讲的最少的是政。讲得最多的是"人"的本身。

  4、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只有和颜悦色的面色最难能可贵。人的脸色,是由心决定的。子女对于父母,必然有深切笃定的孝心,由此才会有愉悦和婉的面容。凡事都可以勉强,惟有面色不大容易伪装,因此说最难,能做到这一点的就可以说是真孝顺了。至于说父兄有事,做子弟的帮忙代劳,子弟有酒饭,请父兄共享,固然是应当提倡的,但并不困难,不可以以此来判断孝顺与否。前面子游问孝,夫子说要敬亲,这里子夏问孝,夫子说要爱亲。

  这里说到的是勉强与发自内心的区别,孝顺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由心而生的实际行动,脸色只是内心的体现之一,心生孝顺,外貌自然有好的表现。

  【集注】程子曰﹕“告懿子,告眾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憂之事。子遊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孔子为什么要对子夏这么说,因为子夏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才气过人。但是,未免有点恃才傲物,对父母有时不那么好声气。孔子认为子夏在遵循仁和礼的方面有所“不及”,曾告诫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里说“色难”,也是根据子夏的特点,对他的提点。

  孔夫子讲孝。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甚至连一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给出。只是从一些小事情讲起。
大道至简,经典存在生活中,经典指导生活,这是赖老师经常说的,可是很多家长不相信。

  在这"为政"的一篇中。反复提到孝。其实是有理由的。孝在儒家的传统里是处于核心的地位的。为什么?因为在儒家的。身-家-国-天下。的体系中。"孝"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因为对君,甚至对天下兴亡的责任感。都是从孝这个基本概念推而广之而得到的。
2011/02/25回复
嘿嘿不错了
2011/02/25回复
读经班的孩子们(2011-02-27)

  今天是我们自发组织的读经班新年的第二次读经。上次来的五个孩子,这次也都按时赶到了。

  由于还没有买到麦,还是跟着录音读经。辰辰想领读的时候,就跟着领读录音读,要不就跟着佳佳姐姐一起读。

  小恒的进步最大,不仅能坐得住,已经能跟读不少了,声音也很响亮。涵涵虽然才来了三次,但是已经能坐得住,偶尔能跟读一些。铭铭也是个进步很大的孩子,新年来了两次,这一次又比上一次好。桐桐由于春节假期间断了读经,还没有恢复状态。辰辰则一直坚持指读完了7本,妈妈们都表扬了辰辰。

  读经完毕之后,孩子们在一起玩。我们几个妈妈在旁边聊天。铭铭妈妈问我:辰辰读经多久了?怎么样才能达到他现在的状态呢?

  我告诉铭妈:辰辰读经1年8个月了,是从听—跟读—指读一步步走过来的。刚开始去读经班读经的时候,几个月都没开口,当然也坐不住。但是突然有一天去,就开口读了,并且全程完成得很好!我们自己组的这个读经班刚开始的时候,辰辰也和参加读经班的所有孩子一样,读一会就在地上爬来爬去的,但是三次之后,就表现很好了,还迷上了做小老师。现在是第六次读经班,读书的状态还不错。

  铭铭妈放心了。

  希望几个月之后,坚持参加读经班的孩子们,都有令妈妈满意的进步!
2011/03/01回复
anniewanganniewang516楼
唐诗,三字经有教孩子读,弟子规我还在考虑要不要教孩子
2011/03/01回复
三月,我们开始生发(2011-3-1)

  阳春三月,大地间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因为每天早起演经听课,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样,细致地感受着天地间光阴的流转,昼夜交替的脚步,感受着气候的细微变化,时光的美好。

  经过了二月长时间的春寒料峭,三月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我和辰辰开始了早上的林中散步。今天是第一次,辰爸和小狗豆浆也参加了。

  没想到,蛰伏了一个冬天之后,我们依然轻松地上了500级台阶。和之前常常爬山没有什么区别。开心!

  和辰辰一起看林中的变化,树木上的新芽,早开的春花,满地的落叶,枯萎的树枝,感受春天的气息。

  喜欢这样的时候,春天,要多和孩子来林中散步。

  “生发”,取自《黄帝内经》春三月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非常重要。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使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所以杏林箴言说:“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明目是首要。”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孩子生命的春天,也要给孩子正确的成长引导,包括生活和学习。“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这就是告诉我们,在春天,我们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孩子。 “童蒙养正”,在人生的春天---童年的时候把正气养足。

  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就是养正。让经典的光辉,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随着他的长,他未来的人生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切入,潜在而深广的启迪,将随着人生的经历,逐渐释放扩展开来,成为人生奋进的无限动力。
2011/03/03回复
读经第90周,孩子们的进步(2011-3-16)

  不知不觉,读经90周了。每周一,我就把这一周的新内容保存到播放器,方便这周每天播放。这周才注意到,居然排到了第90周。

  孩子们读经,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咪咪读得怎样了,没有检查过,不过发现她对任何一本经典,都读得很流利了。对古文,完全没有了生涩感。她们的初中课本里的古文,她都早就读过,能背诵了。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辰辰最近最大的变化是偶尔发现的。前天,到了我们读经的时间了,我擦净了餐桌(自从全家一起读经后,都是围坐在餐桌读的),几个人都洗了手,书也打开,准备读的时候,接到了孩子外婆的电话,我就在和老妈絮絮叨叨地拉了一大通关于父亲身体的事(最近老爸身体不好),孩子们就自己读了,辰辰做老师,居然把这周的新内容都读下来了,咪咪稍稍提醒了几处。

  我很惊喜,看来,孩子的识字关,到现在基本可以算过了。

  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强,特别是一些很抽象的词,能用得很准确,往往令我们惊喜不已。前几天,说话中用到了“否则”、“而已”等词,偶尔,还给我们解释一下某个词的意思。还有很多,已经记不清了,呵呵。有时候真想随身带本子和笔,把孩子的妙语随时记录下来。可是自己懒,还是算啦,呵呵,眼光继续往前看看~

  读经的习惯,当然也在日积月累中,养成了。读经,真的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和很多家庭比起来,我们还做得很不够。自己每天坚持吧!在这里记录孩子成长的轨迹,也同时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力量和温暖!
2011/03/21回复
生活离不开经典(2011-3-21)
  
目前我还在珠海照顾手术后不久的父亲。还好,父亲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也很好。

  不过每天还是抽时间带辰辰读经的。现在我们复习《论语》、《易经》,新内容是《诗经》。

  由于我们只带了这三本书过来珠海,我自己每天也是读这三本书,全书各一遍。

  《易经》,我还是09年的时候,读完了100遍,现在重新开始读,还是非常顺溜。读起来如行云流水。
  《论语》,我也早已读完100遍,并且还和儿子一起,复习了多遍。现在是我最熟悉的一部经典了。
  《诗经》,刚开始读没多久。很喜欢,在其中发现了很多现在还在沿用的词语。

  近来,对经典也到了一个更感兴趣的阶段,每天要咀嚼咀嚼,晚上临睡前,把自己关于四圣的稿子默诵一遍,这样比较容易入睡,呵呵。
2011/03/22回复
zhuyanmuzhuyanmu520楼
去年研究了几天你的记录,下决心和女儿一起读经,可是读了几个月,变成了自己读,最后一叫她读,她就趴在地上,真的很遗憾,是我的方法错了吧,现在拿出她以前爱的《弟子规》她都不读了,真羡慕你,
2011/04/01回复
猜你喜欢

对待教育的两种看法,是家长太过焦虑吗?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女儿顺利报读清迈国际学校初中,悬了一个月的心总算放下了,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让2岁多的孩子学国学,会不会太早了?

发现儿子有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已经三年级了,该如何治疗呢?

海珠区的小学和越秀区的小学真的相差很大吗?

热点推荐

广州赏梅正当时 从化花海错过要等明年

长见识了!萤火虫动漫嘉年华好热闹

怒省2300!苹果15免费维修成功

寒假还没有开始 寒假作业布置了一堆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纠结 用热水器划算还是用天燃气划算

国补国补又来啦

老公看王刚师傅学做菜 成品还不错

朴朴的羊扒中看不中用 肉质很一般

广州塔下的惊喜 好听音乐市集开集!

干饭人的最爱!青椒炒牛肉好下饭

今天买到一块好牛腩 做清汤腩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