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3141680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我家如何用累积法”(1)(2011-4-26)

  随着经典教育的推行,育心经典影响的不断扩大,累积法也被很多家长所知,所应用。

  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知道的,只是累积法的皮毛,表面。

  什么是累积式教育法(简称137学习法)?
  1:是读经的次数,每天至少一遍。
  3:是读经的内容,每天至少三样(三线程各选一本),遵守生活多样性要求;
  7:是读经的周期,相同内容连续读七天,遵守天地运行之道。

  这些,是不是就是累积法的全部了呢?不是的。
  累积法,这列出来的几条,这只是“术”的层面。真正的内涵,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去体会,在读经的路上,不断去验证,然后笃信,再重新实践。

  首先,我们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给孩子做好示范和榜样,身教强于言教。特别是,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加深了亲子感情,还有更深的意义,就是父母高度认同和引导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会有更大的进步。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反过来会给我们很大的影响,不久之后我就发现,不知不觉中,这些经典中,很多道理和做人做事智慧,也正是自己所需要学习的,从而引起了我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己的身份,也从“陪读”转变为“同学”。是孩子,给了我二次成长的机会!

  其实当初和孩子一起读,我自己也跟着读是还有一个隐衷的,就是我不太了解经典,只是从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影响中有这样的印象:传统文化中,有不少糟粕,我要帮助孩子辨认,剔除那些糟粕的影响。

  可是,真正读了这些原点经典的原文,才知道,经典的能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我之前听说过的那些关于“糟粕”、“精华”等话语,看到过的一鳞半爪的经典解释,只是一些别人嚼过又嚼过的甘蔗渣而已,是很多人读的也许并不是原文,甚至不是全文而有的一点看法。

  “童蒙养正”,这可是《易经》里说的关于儿童教育的文字。在孩子的童年时期,让这些经典养好孩子的心,养正孩子的身心,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对我们这样本来已经丧失学习欲望的成年人,居然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真是太宝贵了!方法,也太简便有效了!父母和孩子互相影响,日积月累,不仅仅不知不觉中读完了好几部经典,学习的习惯,也慢慢形成,心,也慢慢变得专注和沉静,洗去了很多浮躁,孩子的识字量,更是不断增加着……
2011/04/26回复
我家如何用累积法”(2)(2011-4-27)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经,全家共同成长,形成一种合力,互相鼓励和牵制,效果达到最佳。“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是三人,四人,甚至更多人呢?

  在读经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少了“听”这个环节。所谓“聪明”,就是“耳聪目明”,小孩子的听力,非常敏锐,越小的孩子越是受所听声音的影响大,孩子从出生,甚至从在肚子里面开始,就首先用耳朵感受世界,在出生后一年内,靠听,学会了说话。

  可是,有多少家长,忽视了在传授知识给孩子的时候,“听”的重要性。这个“听”的步骤,在读经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系统的教育,有教材,有方法,有录音,每天除了读一遍,随时,再播放当天内容的录音**好得多。

  播放的时候不对孩子提任何要求,因而也没有给孩子任何的负担。李欢的跟读和赖思佳的童音,非常动听,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就是大人,也是久听不厌。就是这么奇怪,当我们单独听一种声音的时候,听力容易疲倦,而当我们听成人和童音交叉读,却可以听很久。真是天作之合啊!何况育心的录音,都把每天要读的那一部分,都分成了一个个的文件的,非常方便使用!

  我家是把每天要听的几本书的各一部分,都拷入千千静听播放器里面,然后自动循环播放,不用再换碟。并且把这个文件保存起来,一周中,有时间听的时候,点下播放键,就可以听。太省事了!

  每天听两三遍,增加了孩子对经典的熟悉度,跟读起来,就顺利了很多,这样也会给孩子自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既然是要听,听的作用这么大,我们又怎么能不听音乐呢?美妙的音乐,是生活给我们的恩赐。因此,用累积法读经,也同时别忘记了用累积法听音乐。虽然我不懂音乐,但是我相信,我的孩子从小用累积法听经典的乐曲,他的欣赏能力和辨音能力,要比我这个妈妈强多了!

  再想想,和“听”有关的,还有哪些呢?英语,故事……是的,我家也用累积法听这些。我家用的英语是也是赖思佳跟读的《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和《机灵狗》,孩子很喜欢。用累积法听了几轮之后,目前跟读这两样,没有障碍了。

  除了自己和孩子一起看童书,我也买了一些故事录音给孩子听。孩子很喜欢听。不管是童话故事,还是百科书,都喜欢听,喜欢看。孩子对声音的模仿能力,也很强。

  因此我暗喜:听了这些标准的录音,孩子的听力得到训练,耳更聪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不仅语音,他的语调,语速,语气等等,都很好,这些,和孩子长大后的与人沟通能力,都是息息相关的。什么是素质教育?也许,这就是吧!
2011/04/27回复
我家如何用累积法(3):累积动力,累积智慧(2011-4-28)

  系统读经,很多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能坚持吗?战线拉得这么长,坚持不是件容易的事吧?
其实,真正爱孩子的妈妈,用累积法带孩子读经,一点也不难。从听经典开始,每天,按几次播放键而已,三周之后,习惯慢慢养成。

  如果是小的孩子,就更容易形成习惯和培养兴趣了。不管是给孩子读绘本,还是上早教课,或者是别的什么课程,有什么,比育心经典的系统读经,更为全面呢?从这方面想,这个“战线”,就不会嫌长,而更应该为之高兴了。

  我们读经,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从经典里汲取智慧,而不是为了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经典,是值得我们终身去学习的。

  大点的孩子,如果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也许开始读经的时候,会有一点困难,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反复,正是担心这样,育心设置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建立了群,开通了网站和论坛,就是为了让读经家长们,有一个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场所。

  记得前年刚开始带孩子读经的时候,我也是遇上了一些困难。是热心的群友们帮助了我,鼓励着我。

  在群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家长们交流各类问题,更多的,是家长在汇报孩子的进步和惊喜,还有的家长在分享自己读经后的变化,家庭的变化。就这样在群里获取支持和鼓励,汲取经验,累积着动力,也累积着智慧,在读经的路上慢慢走得更顺利。非常感谢这宝贵的交流平台!

  我也在论坛上记录了和孩子一起读经成长的日记,也有很多家长鼓励和支持我。还有家长因为看到了我的日记,对经典教育产生了兴趣。这更是我当初没想到了。看到自己能帮助一些家长认识和了解经典教育,我也非常开心!

  读经一段时间之后,我就看到了孩子的明显进步:识字,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等。这时,就是孩子给我无限的动力了。

  而自己之所以从孩子的“陪读”转变为“同学”,这些都是外因。自己真正坚持去读,还是在读经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经典的好,收到很多触动,受益匪浅之后,从内心深处折服和认同,产生生命内在的动力,才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累积智慧。
2011/04/29回复
我家如何用累积法(4):累积勇气,累积能量(2011-4-29)

  刚开始读经的时候,佳佳和禾羽是孩子们的偶像。可望而不可及的偶像。赖老师则是我们家长的偶像,可望而不可及。

  记得那时候看禾羽读经日记,看到四岁多的禾羽读了那么多的经典,非常佩服!佳佳就更不用说了,居然把那么多经典都装入了脑袋里。听知情人士悄悄说起过,佳佳的文言文,也写得非常好,英文,能看原版小说了。

  旗帜在很远很远的前方飘扬,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按累积法来,一步步按计划去做,一天天坚持。

  在坚持的这22个月中,没想到,也得到了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收获,发生了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故事。

  没想到,读经之始制定的长长的计划,一一完成了,我的孩子辰辰,也像禾羽一样,小小年纪,便“饱读”诗书,并且在刚过四岁的时候,能做读经班领读的小老师了。最近,开始通读经典全文了。

  我自己呢?更多的意想不到。想不到自己能完成《易经》,《论语》,《孝经》,《老子》等经典的100遍通读,更想不到自己还能慢慢去学习讲解这些经典。

  记得赖老师第一次让我在早起演经群给大家讲《易经》坤卦的时候,我大吃一惊:我能讲这个?老师不是开玩笑吧?但是我这个人,从小就是个“竞赛型”的人,天生不害怕挑战。还在刚上师范的时候,有一天哲学老师突发奇想,一节新课,让我们自己讲。我思考之后,就上台去讲了。呵呵,发现这样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促进,能更快地提升自己。

  于是,为了完成赖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提前学习,准备,搜集资料,还真把之前所学,全部梳理了一遍,收获大大的。虽然讲得不怎么样,至少是给了我一种新的勇气。

  不久之后,大家又撺掇着我分享《论语》,哎,也只好接受任务。在准备分享的过程中,感到这样的整理过程,是非常好的成长机会。最近我学习《孝经》有一点收获,就迫不及待地主动和大家分享了。

  然后,还在大家的鼓励中,我走上沙龙的讲台,面对面分享。

  就这样,我慢慢地从经典里,从这个团队里,累积着能量,累积着勇气……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只要我们按读经计划,一天天坚持去做,培养还在好的学习习惯,累积知识,都不是梦。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累积,其实也就是学习的真谛,生活的真谛!真正认识了累积法,会用累积法,受用一生!
2011/04/29回复
bluecatmmbluecatmm545楼
顺其自然
2011/04/29回复
看到这里,真是很佩服辰辰妈妈,我没有坚持下去,真是感到很惭愧。6
2011/05/01回复
花絮(下)(2011-5-11)

  自从上学期在幼儿园学了喝酒抽烟有害健康的知识之后,辰爸就成了辰辰监控的对象。辰爸不抽烟,但是喜欢喝点小酒,每天必小酌一杯。辰辰多次劝说爸爸不要喝酒,说喝酒对身体不好,每个人都有生命,生命安全要注意。辰爸狡辩说,适当喝点药酒还是可以的。辰辰接受了爸爸这个观点,每天要看看爸爸酒杯里酒的颜色,如果是白酒,就义正词严地指出:禁止喝酒!要不就要丢酒瓶了。并画了几张“禁止喝酒”(一个写意酒瓶,一把叉)的画,贴在爸爸的餐椅上。

  见我上网的时间比较多,辰辰也画了几张“禁止上网”的画,贴在我的显示屏边。图上是一个显示屏,一把大叉。

  昨晚辰爸回来的时候,孩子们正准备吃饭(我允许他们早吃,女儿饿了),辰辰一听到爸爸按门铃了(辰爸按门铃有自己的特点),马上爬下餐椅,走到厨房,说要给爸爸装饭。我说:爸爸也许要先喝点酒。他就马上说:那给爸爸一个小酒杯吧,喝一小杯药酒。

  等爸爸一进门,就马上叫:爸爸,准备好了,来吃饭吧。爸爸喝了酒,就马上给爸爸装饭。

  天气热了,有蚊子,我的小床上没装蚊帐,早上我随口说了句:昨晚有蚊子咬我。辰辰马上关心地看着我:“那你为什么不来我们有蚊帐的床上睡呢?”

  切菜的时候,辰辰提醒我:“妈妈,要小心点,不要切到手指呀!”我还是在他两岁多的时候切过一次手指,他一直记着,常常提醒我呢。

  昨天午睡,天气很热,辰辰躺在我旁边,汗水打湿了头发,我给他擦干,然后给他扇扇子(我自己睡觉不能吹风扇,那房间也没空调),他迷迷糊糊中还说了句:“妈妈,你的手休息一下吧。”

  我的皮肤过敏,请辰辰帮我去房间拿薄荷膏来。他拿来后,还嘱咐我:“妈妈你用完后,就放到电脑桌吧,痒的时候可以涂。”

  这段时间,辰辰本来是137读三样,《易经》、《论语》、《诗经》,大循环三样,《老子》、《孝经》、《大学》。前不久的一天,他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育心还没出版,我自己在书店买的,还没带他读)翻着,自言自语地说:“每天要读两首诗才行。”于是当天他就拿出了《少年儿童诗词启蒙》,说还要读这本。我就让他增加了这本。上周读到了第30多首了,刚好全是李白的诗,辰辰问了多次:李白到底写了多少首诗歌呀?他是什么人呀?

  这周的诗歌中,除了李白的,接下就是李煜的。辰辰肯定地说:“李煜是李白的儿子。”……

  呵呵,发现我记录儿子的生活小花絮,都是他表现好的地方,那些顽皮,使我恼怒的地方,都自动过滤了……
2011/05/12回复
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妈妈们感兴趣的,我让孩子读经典的目的是什么。

  挖掘自己让孩子读经的原动力,本是想让孩子提前识字。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和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家长,我深深体会到,孩子在入学前识字,是非常重要的。我所有成绩优秀的学生, 都是学前识字的。当一个孩子有了识字这一能力,接触到的知识必然成倍增长,他的眼界和思维能力就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那些没有识字的同龄人相比,就有了明显的优势。这一点,很多家长都认识到了,可是,如何才能让孩子提前识字,快乐识字,大量识字,很多家长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

我很赞同这种观点,谢谢楼主和我们分享!
2011/05/12回复

身教(2011-5-16)

  每天晚餐后,辰辰都要去楼下散步,都已经成习惯了。开始是我们要求他饭后一起散步,说散步有益健康,大家也可以聊聊天。慢慢地,辰辰就成了餐后散步的主持了,每天都是他督促我们下去,咪咪常以作业多为理由推脱,我有时候也想偷懒的时候,辰辰就说:“你也想学姐姐吗?以后会变胖的哦!~”

  现在我感叹,身教,是父母先身教孩子,孩子反过来也教我们,呵呵。孩子纯净的心里,一旦接受了什么,就是恒常的坚持,大人,反而比不上孩子了。不管教什么,从小教起,效果真是太好了!

  吓人啊,这篇日记还刚写到这里,辰辰在旁边笑嘻嘻地对我说:“我知道你的弱点!”

  我大吃一惊:“我的弱点是什么?”辰辰说:“你的弱点就是爱生气。”我满头黑线……

  我的身教大计啊……

  继续修身,在儿子的监督下……

2011/05/17回复
幸福如此简单(2011-5-20)
   
  生活中,愉快及不愉快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很多事情,看我们的心态,当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智慧。

  有时,剖开一个未熟的西瓜,小贩一句粗俗的话语,高跟鞋陷入下水道盖的缝隙……也许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快。

  而有时,孩子一句天真的话语,就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纯粹的快乐和幸福!

  今天,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日子!

  早上,我和辰辰一起,送咪咪去上学,在学校栏杆外面,看咪咪在跑道上跑步,评论几句,说姐姐腿长呀,跑得快呀什么的。回来路上路过登山口,辰辰说:什么时候再爬爬山吧。我说:现在就可以去呀?辰辰答应了,于是两人临时决定爬山。

  好久没爬,我有点喘,辰辰说:“妈妈加油,等下可以看到蚂蚁窝了哦,一个超级大的蚂蚁窝,是蚂蚁王国呢!”我乐坏了,马上有了动力。

  山上已经有噪耳的蝉鸣。我说:“真吵呀!”辰辰说:“蝉在唱歌呢,不吵呀!”我汗颜!似乎我一向讨厌的蝉鸣,真的不那么刺耳了。

  一路有辰辰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很快就爬上了500级台阶,到了山腰休息处。我们买了些山上种的青菜,就往回走。

  一到家,辰辰就拿出经典书出来读,读完六本,自己玩玩具,写数字,写汉字,画画,拼图。
到点就自己下去和小朋友玩,吃饭吃得很好,不挑食,不用我催。午睡睡得很香,下午又读经,直到把今天的任务全部完成。

  辰辰说:“妈妈,我今天表现好吧!”是的,宝贝今天表现太棒了!我感到非常幸福!
2011/05/26回复
我用了2个多晚上看完你的日记,真佩服你的持久。
我是个5岁多孩子的妈妈,由于自己的性情比较急躁比较易怒,
方法也不多,可以看得出来的是孩子跟我学得一模一样。
幸好的是爸爸与我互补,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完全落入我的模子中。

想想自己其实在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就很羡慕别人能引经据典,而自己的记忆总不能完全记住那些优美的文字,
总是到了想要抒发心情、感觉的时候,完全没有了词。
我的孩子很喜欢读书,现在已经能认识很多字,每天看书是他最最集中精神的时候了,
只要是他喜欢的书,他看的时候别人说话都听不见的。
其实孩子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潜力,只是我们这些家长看不到或者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
很高兴能在这个时候看到你的帖子,感受到了一个机会。
谢谢你给我们的分享,真的非常感谢。
我没有QQ,只有邮箱,dslyuyan@163.com
你能否发给我你的系统育子法是在哪里买的吗?
谢谢你
2011/06/22回复
辰辰的形容词(2011-5-25)

  辰辰要喝水的时候,我发现水壶光了,要烧开水,又来不及。忽然想起刚才我把凉水都倒入玻璃瓶做酸水想泡酸菜,已经加了盐了。不过孩子刚下楼去玩了回来,满头大汗的,喝点盐水没关系,就倒出了一杯给辰辰。

  辰辰喝了几口,挤眉弄眼地说:妈妈,这水软了,烂了。

  绝倒!
2011/06/24回复
参加读经班的感慨(2011-5-28)
  昨天我去了一个读经班,非常遗憾地看到,那些家长,懂得了读经的重要,但是没有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教材的重要,交流和成长平台的重要。
  可惜没有时间和她们交流,主办方安排很满。
  而下午去了赖老师那里,看到的又是另外的景象,好些家长,在流泪感谢赖老师。为什么,因为她们就是从上午那群家长那样走过来的,知道了其中的酸甜苦辣,走过了弯路,才知道大路的宝贵。
  每天在群里上课的,给家长制订读经计划的,读经过程一路提供指导的,读最好的经,用最简捷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真的认识到了读经的重要,想带孩子读经,读好经,坚持下去,最好尽快使用育心教材。孩子的时间宝贵,我们想试验和等待,全国已经有几十万人试验过了。还有很多家长是走过多年弯路的,读过多年经典的。有了比较,才知道育心经典的可贵之处。
  很多人,只看到育心教材的价格,没看到教材后面育心人付出的努力。除了育心,没有任何一种教材,除了教材之外,还提供读经的方法给你,一路指导家长,一路陪伴家长和孩子成长。一套必然成功的教育法,其价值又哪里是3000元所能衡量的呢?所有使用着育心教材的家庭,都在觉得自己家的教材,是超值的。
  因此很多人,是兜兜转转之后,最后又回来找了育心,然后感叹着自己浪费了时间。
所有的弟子,在弟子群里的成长,是惊人的。而当初,如果我们也看着那点拜师金却步,那我们就失去了这样宝贵的,也许是成人之后唯一的成长机会。
  我也正在考虑,在我的客户群里,也建立一个演经群,只是最近一直忙,也没和大家说。看来今天就可以申请一个群,然后明天开始讲经典,最好的经典,最宝贵的经典。
2011/06/24回复

端午记忆(2011-6-6)

  又逢端午节,又闻粽子香。我又想起了故园的菖蒲和艾叶,母亲亲手做的端午饭……

  端午,对我个人来说,是个有着美好回忆的节日。

  和吃的有关,呵呵。小时候,物质不是很丰富,对吃的记忆很深。

  每当节日快到的时候,村子里那些定了亲的小伙子姑娘家,就忙开了。小伙子家是忙着准备端午礼,主要是粽子,还有些其他东西。那粽子,是要准备很多的,多到什么程度呢?要向媒人问清楚未婚妻村子里有多少户,每家都要有一份。

  姑娘家呢?就是忙着收礼,接待亲家,准备回礼,然后端着准女婿送来的粽子,每家去送。这样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成群结队地跟着送礼的婶婶后面,整个村子里,喜气洋洋。那个姑娘,就成了全村的主角。

  我也期待着成为这样的主角,可惜后来没机会,外出读书,在外面结婚,儿时的很多憧憬都成了泡影。

  这些,都是端午前奏吧。

  等真正的节日快到的时候,妈妈们要上山找来一些植物,有菖蒲,艾叶,挂在门口,说可以辟邪,驱蚊的。

  

  到了广东,才知道,这些艾叶幼齿的时候,是一种好菜呢。而中医重新抬头的今天,我也才知道,这些从小陪伴我们的艾叶,老家漫山遍野的艾,原来还是艾灸的主材料呢。

  这些植物们,在端午齐齐出场,种种习俗,采药、沐兰汤、饮雄黄酒都是为了逐疫避邪,祈求身体健康。端午节堪称是中国最早的医药保健节。估计如果请金润老师从这方面来说,又会子丑寅卯……滔滔不绝

  想想,中国古人,真是很浪漫,又很实在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挂菖蒲,插菖蒲,烧艾叶熏蚊子,重阳呢,插茱萸,赏菊花;冬至,画九九消寒图。

  

  端午,我们那里还有一种我们那里叫做“算盘珠”的草,长着一颗颗的小珠子,采来串成手镯,戴在孩子们的手上,说也是可以辟邪的。巧手妈妈们,或者用蒜瓣,菖蒲的根茎,削成各种形状,做成小香包给孩子挂在身上,或者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可以驱蚊虫的。

  然后,妈妈们找来粽叶,包粽子用的,藤蔓,或者稻草,这是用来扎紧粽子的。还要上街买来雄黄,这是过节必不可少的东西。

  等到了端午节那天,春寒料峭的时候开始养的第一批鸭子长大了,妈妈挑了只最大的来过节吃,种的蒜,刚好也长好了蒜瓣,挖出些来,嫩姜,拔些出来,一起用来炒子鸭。菜地里的苋菜,也刚好长好了,摘来刚好应节。对于缺少肉食的我们来说,那美味吸引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整个村子里,都飘出了迷人的味道,去地里干活的人们,也都按时回家吃饭了,过一个隆重的端午节。那时确实是感到很隆重的,呵呵。虽然其实非常简朴。

  每个人,包括孩子,也都要喝点雄黄酒,太小的孩子,就用雄黄在额头画一个“王”字,说可以防毒,驱蛇虫。老人说:“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雄黄酒驱蛇虫,最有说服力的,也许是白蛇的传说了吧。那个美丽善良的女妖的故事,妇孺皆知,雄黄酒的功力,也随之广而告之。

  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吧。后来我长大到了南京,才知道那边端午还有吃咸蛋黄的习俗。

  听说很远的地方,还有赛龙舟的活动,还被称为“农民运动会”呢,我们只是听听罢了,想象着那样的热闹和好玩。

  

  后来看了沈从文的《边城》,看到里面有描写古城端午赛龙舟,抓鸭子的场面,很有亲切感呢,呵呵。因了那次进城看赛龙舟,抓鸭子,翠翠偶遇二老,正是那次偶遇,“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对这章印象很深。

  

  还是古时候的这龙舟讲究,呵呵。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当然,关于端午来历,还有其他传说,不过以这个流传最广,最得人心。

  有唐代文秀《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历代咏端午的诗很多,大部分说到屈原,也有提到其他的端午习俗的。感兴趣的群友可以搜搜。

  屈原,何许人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沦陷,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终极诗篇。

  真正的诗人啊!真正的以身体创作。

  想起《论语》中的句子。“棠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诗句不可谓不美,但是还是被孔子的辣手毫不犹豫地删除于305首之外,为神马?

  因为这种感受很假,不是真的思念。

  屈原是诗人,是真正的用身体写作的诗人!

  仅仅是诗人吗?不!

  那时候,中国没有专职的诗人。诗,是他们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他们高尚人格的心声流露。不学《诗》,无以言。

  文人墨客又被称为“骚人”,也源于屈原的《离骚》。其中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好像我中学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把它作为座右铭了。

  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要从民俗上去了解,对我们读经的人来说,更要从文化意义上去了解。

  有这样一些日子,我们铭记了千年,有这样一些方式,我们重复了岁岁年年。是什么感召了我们的生命,是什么,沉淀了我们的文明?

  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积淀了千年的不朽传奇。

  这样一个节日,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假期,一个休闲的轻松时节,更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感受,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感悟,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

  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到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这才是端午节的核心内涵。这些,也都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追求。屈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就是因为他那种清明坦荡、上下求索的精神,他的理想人性之光,唤起了人们心目中的这种寻根,向善,求真,兼济天下的共同向往。这种追求,是中国士大夫的灵魂终极追求,从他们一开始读圣贤书的时候,就融入了他们的灵魂,化身为价值观,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几千年来,这些文化基因,早已流淌在我们中国人的血管里。

  这些年,洋节甚嚣尘上。可是,再热闹地过节日,其实根本没有过上洋节的真正灵魂,国外的圣诞节,那是很多西方国家人们的信仰,他们在教堂安安静静地做弥撒,和他们的上帝交流,获得灵魂的安慰。因为他们从出生开始,上帝就是他们的信仰,这信仰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灵魂。而我们呢?圣诞节,被商家贴上了促销标签,成了一棵移植的树上因水土不服而衍生出来的怪物。

  在复兴传统的呼声越来越高昂的今天,也衍生了很多现象。首先,是几年前,当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不少国人猛然警醒,端午原创国的我们自己,节日气氛反而渐渐式微。醒悟后的国人,出现了很多争抢热。抢什么呢?抢名人,抢名胜。为什么抢?为了招商,为了旅游经济……

  让那些“黄金天价粽”、“美女盛粽子宴”, 模仿屈原投江蹦极,名人争夺战,这些,都像浮云一样,飘走吧!飘走吧!今天,没有龙舟看,我只想和家人一起,用散发着清香的粽叶,和五谷杂粮,包一锅朴素的粽子,用记忆中妈妈用过的那些材料,做一顿节日的饭菜。营造一个节日的气氛,给孩子好的熏陶。热闹的节日中的所有,只有妈妈做过的那些,印象最深刻,最温暖!然后,静静地,重读一遍《离骚》,《橘颂》,让我的灵魂,穿越千年,去和屈夫子做一次纯粹的交流……
2011/06/24回复
孩子们的幼儿园会要求孩子们背一些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什么的,孩子们一学就会,背得很流畅。我很担心,因为我非常不认同里边的一些价值观,在孩子们没有自己的识别能力之前,我只能尽力帮助他们。课后我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孩子忘掉他们被迫灌输的东西,或者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解释,让孩子们不要去吸收里边的一些价值观。
2011/06/24回复

我读经两年的收获(2011-6-28

  到本月,我和孩子一起,读经整整两年了。

  辰辰小,表现非常明显,咪咪大些,有时候学习紧张,还间断了读经。我自己呢,也是有很大进步的呢。

  在读经的前一年中,我老老实实按累积法精神,读完了《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老子)、《黄帝内经》第一辑等各100遍。正在读的重要经典还有《诗经》。

  在大易社弟子群里,赖老师首先给我们系统讲解了易经的六十四卦,当时是听得有点懵懂,但是反过头去再读读《易经》或者其他经典,都发现有了不同了,很多地方似乎通明了很多。对认识和理解很多经典都有了一些提纲挈领的作用。

  然后又给我们讲了部分《道德经》,也是启发非常大。

  我自己呢,因为在孔圣堂听课,写了几篇《论语》听课笔记,就被同门们起哄,要我以后专讲《论语》,被逼上架后,只好潜心学习学习《论语》。粗粗学习过一遍之后,在弟子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过《论语》的一些学习心得和感悟。其他的同门也分享了很多精彩的课程,邹老师的《黄帝内经》,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还有其他一些同门对《易经》某卦独到的体悟,对别的经典一些分享,都给我很多启发。

  然后我又喜欢上了《孝经》,在学习《孝经》的过程中,一些分享得到同门的赞赏,于是又被分享《孝经》。由于《孝经》篇幅短小,是系统分享,要一章章过的。分享的过程,也是很有乐趣,时时会有一些新的感悟加进去,慢慢丰富内容。

  也许因为我之前站过十几年讲台,在育心中心沙龙上,被推上讲台去和大家讲这些感悟,胆子重新得到锻炼,脸皮也越来越厚。

  现在正慢慢学习着《大学》,同时也听同门分享着《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诗经》。

我也给自己的客户开了个专门的解经群,每周讲几次经典。现在还是我主讲,慢慢想引导家长学习理解经典,也慢慢学着讲。

  可以说,经典,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我的后半生,因为有了经典,而变得无比充实。

2011/06/29回复
看了这个妈咪的心得,我对自已的国学私塾更有信心了,由益智到国学的中心。国学是一门中国不错的学目,是在潜移墨化给孩子,这比普通的学科更有效
2011/06/29回复
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2011-6-29)
  这些天,看到群里几个好几个妈妈分享自己家孩子的读经经历,都有个共同点:找过多种早教方式,用过多种早教方法,看过多种早教书籍。可怜天下父母心!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年轻父母们,到处找早教方法,同时尽力给孩子最好的营养喂养。
  但是,我很遗憾地看到,很多父母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但是由于本身的认识高度,做的却恰恰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先说早教。如果父母开始就让孩子学习的,是那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西方早教等等,而没有去培护强化孩子的生命之本——德,那就是干的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事。养人重在养心。内心强大了,学习什么,做什么,都会更好。一个人德行怎么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我们的孩子,在学识上和人一样,在德行上更胜一筹的时候,机会就多很多了。最关键的是,孩子有了立身之本。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根一样,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繁叶茂,花果飘香。
  有了经典教育这个大方向,方法和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国学热渐渐升温,其实现在人们说的这个国学,是一个比较空泛模糊的概念,和传统沾点关的,都说是国学。国学之门初初重新开启,人们对国学还很陌生的时候,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说法,如搅乱一池春水,沉渣纷纷泛起。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经典,必将被人们真正认识到。那些伪国学,必将重新沉入水底。读源头经典,效法圣人读经内容,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育心的累积法,至简易行,配套教材,让没有基础的家长,也都可以和宝宝一起用好。
  输在起跑线上的第二个表现,是对孩子的喂养方面的。
  很多家长,总是想给孩子最贵的东西吃,而忽略了滋养我们生命的最重要的五谷杂粮。《黄帝内经》里说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每个主妇都可以检查下自家,每天吃的大米杂粮和蔬果,够量了吗?
  非常多的家庭,就是这样,把有形的大米和无形的大米,都忽略了!这些中国孩子,从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输在了家长对教养孩子的认知错误上!到孩子大了,还在迷茫地追问: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心力和财力,孩子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有的人甚至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幼儿园和学校。而实际上,孩子的根基教育,在从刚出生的时候,就区别开来了。差距,主要是家庭教育拉开的。
2011/06/30回复
猜你喜欢

对待教育的两种看法,是家长太过焦虑吗?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女儿顺利报读清迈国际学校初中,悬了一个月的心总算放下了,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让2岁多的孩子学国学,会不会太早了?

发现儿子有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已经三年级了,该如何治疗呢?

海珠区的小学和越秀区的小学真的相差很大吗?

热点推荐

广州赏梅正当时 从化花海错过要等明年

长见识了!萤火虫动漫嘉年华好热闹

怒省2300!苹果15免费维修成功

寒假还没有开始 寒假作业布置了一堆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纠结 用热水器划算还是用天燃气划算

国补国补又来啦

老公看王刚师傅学做菜 成品还不错

朴朴的羊扒中看不中用 肉质很一般

广州塔下的惊喜 好听音乐市集开集!

干饭人的最爱!青椒炒牛肉好下饭

今天买到一块好牛腩 做清汤腩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