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82中,整合是一定的,因为后面分析越秀立体校区的时候会再讲到,这里先简单说一下。
就好像前面提及的原铁二(旁边有634的荔湾真光、660的白云桃园)一样,一条西华路两边,南边是荔湾的四中、南海,成绩都不错,但是北边的越秀82中,成绩差得离谱。很明显和铁二一样,不是生源出了问题,那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我这里不多分析。
就说一个我知道的例子(没有特指是什么学校,参考一下就好,不要对号入座哦,呵呵),大家就心里有数了
某中某理科老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学科问题,该老师说了一大通,但学生认为他没解释清楚(据我了解该老师的表达能力真的一般般啦),学生当时就质疑了。但他坚持说他已经讲清楚了,只是学生们不明白。过了几天拿来某重点学校的卷子让学生做,学生们做完全班只有几个人在50分以上,该老师说了一番话,大概意思是:“此卷能做到50分的同学就很优秀了(要求真低,不知道出卷那家学校做出来会是什么成绩?),你们现在知道啦,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些你们不懂的东西老师我都懂(你懂不是很正常吗?关键是要想办法让学生懂啊),有些东西并不是我解释得不清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懂有什么用?老师不是传道授业的吗?)。”
最可怕的是,正常情况下,上面举例的老师还会继续在该校教书直到退休,因为人家是有编制的。个人认为,教师的完全“终身制”也是阻碍老三区教育发展的一个问题吧。后面也会分析,越秀这次立体校区的成立,还有近期荔湾的一些改革也是针对这个“顽疾”下的药。
如今,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大家购房时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那么,如何用合理预算,选择到一间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性价比高的学位房或学区房就成为了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接下来,本人就会试着以2017年越秀的派位表结合越秀现行的教育政策及规划分析一下未来越秀哪些区域的学位房最值得入手。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涉及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教育问题那么简单,还关系到一个地区能不能留住优质的人口、人才,还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GDP。“学位房、学区房跨区移民”已经成为了各区吸纳优质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一间小小的学位房,就可以留住一个中产以上的家庭至少在该区居住6年,甚至是12年或更长时间,即使该家庭的成年成员主要工作地点不在该区,但6到12年内该家庭的衣食住行主要都会在该区解决,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会转化为该区的GDP。在一个一切以GDP挂帅的国度,明白了这点就可以想到一个区的教育政策设定,教育资源的分配背后其实会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各区之间对于教育方面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政策的制定也不单单要考虑到自己区内的情况,还要相应地考虑对手的情况。
第二、任何脱离小升初的问题去考虑学位房、学区房的都是片面的,不现实的,而作为小升初最大的途径无非是直升或派位,所以任何脱离派位去讨论小升初的都是不实事求是的。至于那些说”越秀的孩子是不靠派位的“家长,最好在购买学位房之前已考虑好其他”后路“或者能百分百确定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些出类拔萃的“牛娃”之一。
越秀区作为广州教育一直以来的霸主,近年来优势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甚至可以说广州其他区的一些区的崛起正在明显地威胁到越秀的霸主地位,目前来看,荔湾和天河是最有机会超过越秀的两个区,天河的优势是经济广州第一,可以投入的资源充足,人口结构年轻且教育水平高,对优质人口的吸引力居各区之首。荔湾的优势是教育基础厚实度仅次于越秀,向来稳打稳扎,且未来随着区内众多新楼盘的落成,可带来更多的优质人口。
2016年,越秀的中考平均成绩是601.84,居各区之首。荔湾是565.01,排名第3,天河是557.75,排名第6,为什么我说排名第3的荔湾和排名第5的天河是越秀的主要对手,而不是排名第2的海珠和排名第5的白云或排名第4的番禺呢?一是从第2名到第6其实可以说是基本在同一水平,相差越秀在30多分到40分之间,但就近年的发展势头来看海珠明显乏力,白云、番禺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未来发展的潜力也相对较小。另外,从现在得到的一些关于今年各区中考模拟考的小道消息来看,荔湾和天河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可以大胆预测2017年的中考平均分荔湾将会排名第二、天河非常可能超过海珠排名第三,至少也会排名第四。还有就是从越秀今年的排位表和各种政策动向来看,能发现越秀很明显也是将荔湾、天河作为自己最大的假想敌来看。
接下来再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