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具体说一下,上面说道荔湾、天河确实存在未来超过越秀的可能性,从静态上来讲,越秀甚至在3到5年内就会被超越,越秀如果守旧不变,原地不前,很可能就会在这场各区之间“看不到硝烟”的教育“战争”中倒下。那么,越秀会不会就此坐以待毙?从最近越秀的各种动态及2017年的派位表来看,越秀的自我完善能力还是很强大的,越秀明显地在教育上针对竞争对手作出了很好的战略部署,个人认为,越秀只要保持现在的战略思路,荔湾、天河要想赶超越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2017年越秀的派位表来看,大家会发现,以往已经很强大的以东风东为首的一组今年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执信学位增加到66个,一个组就占了执信派位的一半有多。还有一个值得留意的是,这组里面的东环和五羊已经不是以前的东环和五羊,是归属培正育才后的东环和五羊,未来东环和五羊的成绩相当大可能会大幅提高,摆脱差校的影子,变为中等或中上成绩的学校(其实现在东环已经初步脱离越秀的差校群,向中等学校迈进)。假设未来若干年第一组的派位没什么大变化,而东环和五羊又变为中等以上成绩的学校的话,那么这一组可以说是带有大量优质学位又没有配搭差校学位的一组(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绝对有可能)。
那么为什么在不断提倡教育资源均衡的今天,越秀还会不遗余力地“捧红”第一组呢?有些朋友会说:“不就是第一组好像东风东这样的学校里面有钱有势的人多呗,肯定特别照顾。”其实不然,的确,据我所知,以东风东为例,确实有很多达官贵人、名流绅士子女入读,但是这部分人渠道多,小升初一般不会考虑派位,既然不会考虑派位,也就没必要利用资源去影响派位表。那么究竟越秀“做大”第一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分析
提起教育问题,不得不提生源的重要性,大家买学位房、学区房不单单会看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一般也会考虑学校的学生构成,也就是生源问题。每年小升初,学校间必然会各出其某,想尽一切办法去抢好的生源。而各个区之间也会为如何抢到好的生源(相应地也可以抢到有实力的家庭入住该区)想尽办法。
这里现说一个题外话,我们都知道国外大选,主要ZD都有自己固定的忠实拥戴者,所以决定选情的往往是“中间选民”,中间选民的取向决定了最终的胜负。在“生源大战”中也一样,由于地理位置、生活渊源等原因,每间好学校,每个区都有自己固有的“忠实拥趸”,这部分生源相对稳定,真正要争取的是那些“中间人群”。
而各区之间争取“中间人群”的最为激烈的前线无疑是各区的交界处而又教育实力相当的地域(实地不等或对手没有什么竞争力的地方就不需要花太大力气),上面的图红色部分大致表示越秀第一组的势力范围,蓝色部分大致表示天河华阳的势力范围,可以看出,随着去年华成归华阳后,越秀小学的代表东风东与天河的代表华阳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隔山打牛”变成了“短兵相接”。
个人认为从深层次的策略来讲,越秀不断强化第一组就是为了应对天河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的挑战,越秀的第一组,天河的华阳区域,两者地理上接壤,教育实力、生源情况相当,都是各区小学第一梯队的领头羊,又是两区中最受大家关注的学位房、学区房板块,谁能在竞争中最终取得优势,就可以做到“此消彼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个人推测越秀的第一组必然会继续强化,无论如何,这种良性的竞争最终受惠的都会是这些区域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