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原创)一个音乐老师的8年妈网教学日记(2020年持续更新)

89767294家有小学生

作为一名儿童音乐教育者,一直很想用文字去记载孩子们成长的点滴,但总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搁浅。从古至今,儿童教育的主载都是家庭环境,虽然近代儿童教育已经趋向于社会化,但是家庭教育依然非常重要。提到家庭教育,很多妈妈会采用日记的形式去记载孩子成长的点滴,那么今天,我想以一名小提琴老师的身份记录每天孩子们学琴的点滴。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妈妈教育好家中的“小琴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2020年5月因为装修原因又再次回归妈粉,之前这篇长达8年的文章不知道为什么会被锁起来,所以就放弃更新了,现在既然又解封就来冒个泡吧,毕竟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开始了音乐学习,和当年只是老师身份去聊儿童学习乐器是完全不一样的立场。更新的第一篇我就想好好的吐槽一下这2年的辛酸史,从业12年,妈网8年,也没打过什么广告,凭借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弦乐团,弦乐品牌,教师团队,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表演平台,比赛机会,从一个老师角度来说,人生赢家啊。但是无奈,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不爱练琴的亲儿子,于是一场场母子大战每天都在上演,今天帖子的主题就是“当音乐老师遇到了爱音乐但不爱练琴的孩子”

 

目 录

 

一、与伙伴一起学习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3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1-1.html

二、如何学习五线谱、学会先分析音乐再进行演奏(6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1-1.html

三、孩子是否适合走专业路线、如何合理安排练琴时间(10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1-1.html

四、孩子是否需要考级(18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1-1.html

五、如何让孩子接受节拍器训练、如何培养孩子舞台感(21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2-1.html

六、学龄前的孩子如何选择乐器、如何培养学琴兴趣(28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2-1.html

七、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应当做好哪些角色(33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2-1.html

八、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情况去应材施教(34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2-1.html

九、学琴小诗分享(42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3-1.html

十、如何引导孩子充分利用练琴时间(47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3-1.html

十一、初学的孩子如何进行乐谱视唱(53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3-1.html

十二、《少儿小提琴集体课程》作者邵光禄老师大师课笔记(56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3-1.html

十三、初学乐器,集体课和一对一小课该如何选择(61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4-1.html

十四、如何学习打节奏(73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4-1.html

十五、乐器跑弦了,如何在家进行调试(78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4-1.html

十六、小提琴学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识谱、弓不直、夹不住琴(98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5-1.html

十七、师德随笔(100楼)

十八、李自立老师新作品音乐会有感(113楼)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6-1.html
十九、新年写给学琴家长一封信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7-1.html
二十、微信玩转小提琴(献给不爱练琴的小琴童)
http://www.gzm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23105&pid=62513672&page=8&extra=#pid62513672
二十一、先做人再拉琴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11-1.html
二十二、广东省第十五届小提琴比赛、弦乐夏令营有感http://www.gzm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23105&page=12&extra=#pid79682629
二十三、再谈基本功~美国、意大利老师教学笔记分享
http://www.gzmama.com/thread-3123105-12-1.html
二十四、学琴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培养亲子关系更利于学好琴http://www.gzm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23105&page=12&extra=#pid79682629
2012/08/10
精选回帖
本帖最后由 zhouyuxia35 于 2013-7-21 11:15 编辑 提琴悦悦 发表于 2013-7-15 10:38 回复 zhouyuxia35 的帖子我觉得要看情况吧,如果是年轻的老师,不知道卡农那确实是不专业。但是如果是老 ...       谢谢您的回答哦,我家女儿学了一年了,我现在就很纠结,当初是想到现在老师的儿子那学的,因为他在我们这地方还比较出名的,但是他儿子说让他父亲让三个月到半年的启蒙期,说他自己也是由父亲启蒙的。可现在一年了,说都没说转他那边去,我觉得他父亲应该就是您说的那种自学成才的。但我们家长又不知道他水平如何。        还有一件事想问下您,关于考级的事,那个老师说明年考二级,到时一年考一级,还说我女儿等读六年级的时候都考六级了,不得了哦,但我看网上不是说一年都可以考二三级嘛,一年一级的进度会不会太慢了,而且我也不希望她年年去参加考级。
2013/07/21回复
173楼
1970/01/01回复
179楼
1970/01/01回复
242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初学小提琴应注意的几大点问题(更新3点)

    十月份因为忙着职称考试,所以一直未更新日志。虽然考试的时间迫在眉睫,但是孩子们的课几乎都没有落下。今天这篇文章想针对学习小提琴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总结,家长们可以从中找到孩子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做辅助性的指导。

    小提琴是乐器王国中享有“皇后”美称的一门乐器,其一是因为它的声音极其接近于人声,其二是因为它的声音悠扬,更容易打动人心。但是小提琴也是被人们称为在所有乐器中最难学习的一门乐器,原因是因为它对音准的要求较高。并且小提琴在中国并不像钢琴一样有明星效应,大家对于小提琴的了解还是很不全面。很多原因上选择它是因为其小巧便携,并且前期投入较少。下面就来具体聊一聊小提琴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只看指法,不识五线谱

    很多小朋友在学琴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对于一些乐曲也能流利的拉出来。但是遇到新谱子,就慌了神。不是急忙标指法,就是向老师求救一句一句的教学。这类学生是因为在小提琴启蒙学习时,没有重视五线谱学习,完全依赖于《铃木》上的指法去演奏。久而久之养成了看见音符知道它在琴弦的什么位置上,但是却不知它的音名是什么。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方法第一会让孩子处于一个瓶颈期,第二会让孩子完全的依赖于老师,并且随着教学的深入,会觉得小提琴越来越难。我常常跟学生教导这样一句话,五线谱的音符就如英文字母一样。如果连字母都不认识,又如何去学习单词,如何去组成词组和句子。所以五线谱学习是所有乐器的敲门砖,不会乐器都要先会识谱!目前这种现象普片存在于学生当中,希望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2、右手运弓要走直

    在小提琴学习中,第二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运弓。想要把弓走直,首先就要正确的去握弓。(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先从铅笔握起)在握弓时最容易出现的毛病是1、大拇指不是弯的,而是直的。2、小指不是拱形的,而是直的。3、握弓太偏上。前面3个问题是孩子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希望得到重视。弓子握好后需要求练习空弦。很多家长经常会奇怪,为什么有些老师让孩子练习空弦可以练习半年。其实这个也是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而定的。小一些的孩子接受能力慢一点,所以会花费的时间长一些,家长此刻需要多去协助孩子,帮助其慢慢把弓运直。因为老师接受的学派教育不一样,所以每个老师所教方法也不一样。在此推荐一个小的方法,很多人在拿起弓子拉琴时,走下弓的时候容易向身体的后方运弓,解决方法是在下弓时逐渐微微的展开手腕,手肘也慢慢的推向于(琴头方向),上弓时慢慢的收拢手腕,手臂向胸口方向收回。(此方法在张世祥教授的学琴100天里有介绍,家长们可以了解一下)


3、不是夹住琴,而是用手把琴拖起来

      曾经在各大论坛里对于是否需要用肩垫有很大的争议,很多人觉得既然设计肩垫,就是必须要使用,并且用了肩垫可以更容易夹住琴。另一些人认为很多大师级人物在上台演出时,都不会使用肩垫,因为肩垫会阻碍小提琴的声音共鸣。在此个人认为,有些小朋友不用肩垫是因为初学琴时年龄太小,皮肤比较脆弱,长时间用肩垫会导致皮肤不适。那么家长们可以自己用海绵去制作一个软垫子来代替肩垫使用。如果实在不习惯用肩垫,也要保证琴是完全被夹住的,并且琴头是与鼻尖保持一致高度。试想如果左手琴都夹不稳,右手的运弓又怎么能走直呢?最好的测验是否夹住琴的办法是把左手彻底的放下,看看孩子是否能把琴夹起来,并且要求一定要挺起腰。(做此实验最好是琴对着床来试验)


      今天先将这3个学琴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做一个讲解,接下来会继续根据学习小提琴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详细讲解。

2012/10/15回复
qingqing板凳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日记。
2012/10/16回复

     师 德 随 笔


繁忙的周日终于过去,刚把最后一个女学生送到了车站。孩子的妈妈本来是要来接的,但是因为一些紧急的事情走不开,让孩子自己回家。看着那么晚的时间,真是不太放心让学生自己回家,于是把学生送到了车站。路上学生跟我分享了很多学校里发生的趣事,然后很不好意思的问我是不是所有的老师私下都是那么有亲和力。因为在她们看来,老师就是一个受尊敬的角色,绝对不会跟学生聊心事。我告诉她,如果一个老师连学生的性格都摸不透,她又如何去因材施教的教学呢?      妈网的首页也曾推出一些教育的反面教材,作为一名老师,除了要把知识授之于学生之外,我想更多的还是要给学生树立起一种榜样。现在的社会确实不及以前,”物质为重,精神为轻“的现象尤为严重。我个人是比较幸运的,从五岁学琴至今,一直都是遇到了好老师。记得当时启蒙老师上的是集体课,拉的好的孩子可以被挑出来小课大课一起上,并且老师为了培养人才,只收一份钱。其他考试,比赛全是借用老师的琴。对于生在二线城市,物质较为贫乏的我来说已经是相当的幸运了。考大学前为了系统的学习音乐,去南方某音乐院校学习了2年。那时候既背负着家人的期望,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收我的老师看我的家庭条件不是特别优越,于是两节课算一节课的钱。记得那年老师突然得了尿毒症,我去上课的时候已经是全身浮肿。最后实在撑不住才被送到了医院。
      有着这样的经历,让我的童年无比的幸运,当然我也把这两位恩师的情铭记在心。经常会跟自己的学生说,不管相差几岁,看着她们的今天,仿佛就在我的昨天。所以我也很乐于的去挖掘孩子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很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家庭条件很好,能尽最大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就够了。曾经也一度的迷惑过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认真练琴,或者连续几个月都完成不了一首乐曲。也曾经发过火,失望过。但是回过头想想,孩子终究是孩子。喜怒哀乐全挂于脸。喜欢的事情就会认真对待,不喜欢的事情再跟他生气,他也不会太在意。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从小心呵护,喃喃学语,蹒跚学步。曾经看过一位家长的微博写道:低一点,用孩子的高度陪孩子看世界;慢一点,用孩子的速度陪孩子成长;笨一点,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此刻让我明白:适当严厉的批评是需要的,但是绝对不要无止境的对孩子进行咒骂。现在的我虽然接触很多孩子,但是还没有上升到一位母亲的高度。随时需要不断的自我沉淀,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2012/10/21回复
今天浏览了几个家长的学琴日记,又学习了很多东西。很强烈的推荐大家可以去浏览一下植竣妈妈的帖子及博文,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她所记录的文字更能展示孩子学琴的点滴。
2012/10/22回复
一直关注着老师所写的心得,经验。感谢老师在百忙中还和我们一起分享,在这里让我学会了很多。
前几周儿子都学习五线谱,上周六琴买回来了,开始学习持琴和握弓,这几天都让他们练习持琴,他说妈妈我的左手好累啊,我想这个只能慢慢来,我现在每天都让他练习一下,我就帮他数数,第一天,我数了30下,琴头有时会掉下来,每天加多10下,昨天晚上坚持了一分钟,好很多了,琴头基本上不会怎么掉下来了,我想只能这样慢慢来,坚持每天都练习,应该会有效果吧。
老师你在这点是怎么看的呢的?我这个方法可以吗?请问还有什么好的办法
2012/10/23回复
一直跟进老师您的贴子,今天收获很大!“很多人在拿起弓子拉琴时,走下弓的时候容易向身体的后方运弓,解决方法是在下弓时逐渐微微的展开手腕,手肘也慢慢的推向于(琴头方向),上弓时慢慢的收拢手腕,手臂向胸口方向收回,还有夹琴时琴头是与鼻尖保持一致高度的”,这些方法对我家孩子正好有用,谢谢老师
2012/10/23回复
snoopy_liao:
一直关注着老师所写的心得,经验。感谢老师在百忙中还和我们一起分享,在这里让我学会了很多。前几周儿子都学习五线谱,上周六琴买回来了,开始学习持琴和握弓,这几天都让他们练习持琴,他说妈妈我的左手好累啊,我想这个只能慢慢来,我现在每天都让他练习一下,我就帮他数数,第一天,我数了30下,琴头有时会掉下来,每天加多10下,昨天晚上坚持了一分钟,好很多了,琴头基本上不会怎么掉下来了,我想只能这样慢慢来,坚持每天都练习,应该会有效果吧。老师你在这点是怎么看的呢的?我这个方法可以吗?请问还有什么好的办法
查看原文
刚开始夹琴,确实是会比较累。因为左手要不停的举着,换做大人刚开始接触也会很累。您的这个方法是先设定好时间,这样也可以。多加一次时间就给孩子一次鼓励或赞扬。我这有2个小方法。第一,刚开始夹琴时不要拿弓子,然后用左手把琴垂直举起到头顶,再把琴夹起来,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琴头是不能低的。第二,练习时可以把琴头抵在墙上(轻轻触碰),与墙保持统一水平。也能让孩子自己看到琴头是否会越夹越低。
2012/10/23回复
杨子涵妈妈:
一直跟进老师您的贴子,今天收获很大!“很多人在拿起弓子拉琴时,走下弓的时候容易向身体的后方运弓,解决方法是在下弓时逐渐微微的展开手腕,手肘也慢慢的推向于(琴头方向),上弓时慢慢的收拢手腕,手臂向胸口方向收回,还有夹琴时琴头是与鼻尖保持一致高度的”,这些方法对我家孩子正好有用,谢谢老师
查看原文
谢谢子涵妈妈的关注。小提琴里右手运弓是最重要的。当孩子真的能驾驭的了弓子后,其实这些方法都已经是辅助性练习了。因为那时不用特意强调运弓方向也能把弓子走直了。所以现在就是先把基础打牢以后再往上学习就会很轻松了。
2012/10/23回复
提琴悦悦:
刚开始夹琴,确实是会比较累。因为左手要不停的举着,换做大人刚开始接触也会很累。您的这个方法是先设定好时间,这样也可以。多加一次时间就给孩子一次鼓励或赞扬。我这有2个小方法。第一,刚开始夹琴时不要拿弓子,然后用左手把琴垂直举起到头顶,再把琴夹起来,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琴头是不能低的。第二,练习时可以把琴头抵在墙上(轻轻触碰),与墙保持统一水平。也能让孩子自己看到琴头是否会越夹越低。
查看原文
谢谢老师的回复,你给的两个方法,今晚让儿子试试。
十分感谢!
2012/10/23回复
桶妈妈:
写得很好,看完觉得有帮助。
查看原文
写得非常好,我也是一名钢琴老师
2012/10/23回复
非常感谢分享。。。有待学习、!
2012/10/25回复
谢谢老师分享!
2012/10/25回复
    眼看就快到11月份了,职称考即将来临。现在深感一句话,最好的学习时光真的是在校园里,那会坐在自习室里一坐就是一天,生活里除了学习和练琴其他真的没有什么可多考虑的。我这人比较重感情,昨天看到微博里分享一条关于父爱的帖子,顿时又热泪盈眶。(大意为: 和老爸聊天,帮他处理电脑问题于是使用了远程访问,后来没有关。我跟爸说,“爸我想买个pad看书”,于是我看到了爸在那边打字:“要多少钱啊”,然后逐字删掉,换上另一句话:“买呗”。)父爱总是世界上最无言的爱,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离开家的那年,我15岁。爸爸站在背后看着我过马路。回头看见他的眼神留露出不安,我的心里一阵心酸。背着小提琴,行走在陌生的城市,幻想着在这里生根发芽。。。
    经常会有家长诉苦说孩子现在不懂事,不知何时才能长大。每次都会安慰家长,给孩子一点成长的时间。因为学音乐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良。从小接受音乐的熏陶,心思会更加细腻。从小见证父母的辛苦付出,会更加的懂得感恩。当初在妈妈网开贴,本意是想记录一位音乐老师的教学点滴。这些可以是专业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我希望以后自己的孩子在读起妈妈以前记录的文章会有所触动,所以我一直很赞成家长们如果有时间可以用文字去记载孩子成长的点滴,通过不断的自检去陪伴孩子成长。
    这些日记我家先生去了台湾演出,听说会带回来很多音乐方面的书籍,拜读后分享上来。本月底有《丰收渔歌》作者李自立教授的音乐会,一定要过去学习。学习的不仅是处理乐曲的技巧与感情,更要学习的是一种对音乐执着的态度与精神。
2012/10/26回复
“很多人在拿起弓子拉琴时,走下弓的时候容易向身体的后方运弓,解决方法是在下弓时逐渐微微的展开手腕,手肘也慢慢的推向于(琴头方向),上弓时慢慢的收拢手腕,手臂向胸口方向收回”,老师,请问这个方法适合刚学的孩子吗?谢谢!
2012/10/30回复
jiangli_0402:
“很多人在拿起弓子拉琴时,走下弓的时候容易向身体的后方运弓,解决方法是在下弓时逐渐微微的展开手腕,手肘也慢慢的推向于(琴头方向),上弓时慢慢的收拢手腕,手臂向胸口方向收回”,老师,请问这个方法适合刚学的孩子吗?谢谢!
查看原文
这个方法最适合启蒙的孩子用。因为当能把弓子运用自如时,根本不用使用这些方法就能把弓子运的很直了。
2012/10/31回复
                                            小提琴教育家李自立——新作品音乐会有感
    昨晚参加了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李自立老师的新作品音乐会感触颇多。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老一辈艺术家对音乐的执着,让我很是感动。提到李自立老师,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执教几十年,除了培养了大量的国内外音乐人才外,还创作出很多名扬中外的小提琴作品。代表佳作《丰收渔歌》、《喜见光明》等乐曲已经在小提琴界广为流传。李老师是一位很德高望重又很幽默的老师,几年前因为中风而不能再去拉琴,病重期间他依然没有放下对音乐的执着,坚持创作。本次音乐会也是由他的学生去演奏近五年来他所创作的新曲目。昨天当李老师蹒跚的走上台用颤抖的手拿起话筒激动地说到:感谢在我病重以来一直支持我的朋友和家人,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干到老,何况七十多岁的我还不老时,全场观众都被这样的场景所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执着的态度,一定是值得我们后辈不断的学习与发扬的。
    昨天同去的还有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育家赵薇教授和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沈西蒂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音乐家。赵薇教授也是大家尊敬的老一辈小提琴教育家,除了专业教学成果显卓著外,在少儿教学方面议论著丰富,影响广泛。“快乐的学习音乐,幸福的度过人生”是她四十多年来教学的理念,而我个人也是非常的赞成这句理念。赵老师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师,每次的交谈都让人在很轻松的环境下学到很多东西。在接下来的日记中我会摘抄一些赵老师的快乐教学理念,分享给大家。
    本次音乐会让我感受的东西太多,对于小提琴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快乐学琴嘴上说很容易,但是真正的把它变成从孩子口里出来的话却很难很难。演奏是表演艺术,所以必须“敢上台,台上练”“多去听,多体会”。
    下次的内容我会普及一些音乐会的知识,教大家如何去欣赏高雅的交响乐。
2012/10/31回复
在妈妈网上唠叨有段时间了,不过从来没有把这里告诉我的学生和家长们。因为他们可以直接感触到我教学的理念。今儿有个家长兴奋的告诉我说妈网有个小提琴老师在写教学日记,对于小提琴启蒙教育很有帮助。我故意问她说:那您看了有何感触。她说道:让人感觉到这个老师很有爱,确实为孩子着想。听到这句话,心里真的很高兴,确实当初决定开始写教学日记并非想来招生,而是正真的想用自己的经验和语言把小提琴教学过程用文字记载下来。这不仅对我个人是一个不断的学习与反省,也为了让自己未来的孩子能以此为榜样,继续把小提琴事业发扬下去。
2012/11/02回复
很久没有发文章了,这周末过完会继续开始记录教学日记。最近一直都是上妈网来潜潜水,今天特别想发表下自己内心想法:今日看到才艺版块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很是欣慰,因为现在的音乐教育确实越来越普及,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对于我们音乐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前景。但是妈网里很多妈妈都是年轻妈妈,对于很多东西不是很了解,所以才希望通过妈网来具体去了解。但是选择学习什么乐器是家长和孩子的选择,盲目的跟风和推荐自己所学乐器,会让很多不懂的妈妈更加的陷入一种困境,究竟该选择什么乐器比较好,或者是学习这个乐器的好处那么多,我家还是也选择这门乐器吧,等等等等....我觉得这样的选择与发展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是影响很大的,更谈何快乐的学习音乐?希望妈网里这块小小的净土还是以交流和传授知识为主吧。
2012/11/15回复
猜你喜欢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为什么选择在职老师家教而不是大学生或机构老师?

谈谈才艺培养这码事

关于选择幼儿园的几点建议

很开心 昨晚得知女儿的英皇钢琴八级优良通过

小孩子学琴成功70%靠家长----钢琴、低音提琴教师郭东莹专访

热点推荐

广州新开大型商超开业啦 逛完要足一日!

人气高企的大头虾越南菜 每次吃都要等位

巽寮湾退潮超好玩!抓虾摸螺娃玩到不肯走

618分享有礼!无限复购的好物推荐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儿子成绩中等还早恋了 点样处理好

花了1h验收贴砖 这2点要重点检查

孩子劝架学校发见义勇为奖 我却担心

西瓜跌破1元每斤 广州什么时候有?

重温湖南柴火鱼 159元双人套餐吃饱饱

试水广西客家菜白七刀 白切口味清淡

山姆好物推荐 这个冻牛肉汉堡无限复购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