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番禺搬到天河,被城里的孩子震撼了!
88018467家有小学生
2008年夏,中考放榜,平时对教育问题不敏感的我破天荒的比较了一下:我们居住的祈福社区里的学校700分之上10几个人,而老公公司楼下天荣中学700分之上50多人,两个学校每级学生数量差不多,而天荣在天河也只是二三类中学,成绩还相差这么多,让我第一次对郊区城里的教学质量的差距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
因为孩子09年秋学期上小学,我们此时也决定了让孩子回城里读书,买了房子落了户口搬回天河,孩子幼儿园最后一个学期也在天河读。才上学一个月多一点,就被城里的孩子震撼了。记得在祈福读幼儿园(就是那个家长排队六天六夜抢学位的幼儿园),那里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非常纯真羞涩,乖巧感觉甚至有点愚钝,每次开放日,能主动表演节目或者大方表现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而上周和孩子亲子游,见识到城里孩子的表现力:孩子班上的一小批男生唱歌、背诗、讲笑话,大方从容,真有点星光四射的感觉,确确实实被震撼了!
后来打听了一下,觉得城里的孩子和郊区孩子的教育还是不同的:
1、竞争力教育:城里幼儿园到中班大班,已经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有竞争力的学生了,郊区的幼儿园没有;
2、兴趣班,孩子城里幼儿园报的班多,比如孩子现在的班男生女生学钢琴什么的,基本上超过一大半,有几个男孩子还在星海音乐厅做过表演;祈福幼儿园孩子班上好像没有几个男生学的,仅有几个女生学;
3、知识面:城里的孩子很多感觉见多识广的感觉,大方活跃;郊区的孩子则单纯率真,哪知道这么多东西啊;
还有就是,为什么华阳、华景、陶育路、天府路这些小学这两年上升得这么快,看到这些孩子和那些家长我明白了,这些以高素质移民家庭后代为主体的小学,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怎么可能成绩不好呢?
其实,从内心来说,我觉得祈福孩子的幼稚单纯更可爱些,但是比较一下升学成绩我又不得不有些矛盾!不知道其他妈妈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3-30 10:07 编辑 ]
2009/03/30
全部回帖

不太懂。这个主要是看孩子自己的悟性以及学校的教育吧?湖南有些地方很偏,但考上大学的很多。另我的一个同事,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此他把自己奉献给华师附中,就是在那里上班,但是不拿薪水,对学校的要求是让他的孩子上华师附中。结果他的孩子什么大学也没有考上,现在应该30岁了,但愿他也过得好。
2009/03/31回复

青蓝靛:
不知道所谓的“精英教育”和拔苗助长的区别在哪里?查看原文


在一大片田地里拔苗助长,其中总有一些好苗苗,因为种子特别壮,根扎特别深,雨露特别适合,于是顺利的通过了拔苗助长的考验,茁壮成长起来后,那几根就是精英教育的典范。
然后大家看着那几根苗苗的成就,更是千军万马一起拔苗助长。
然后大家看着那几根苗苗的成就,更是千军万马一起拔苗助长。
2009/03/31回复

九月微凉:
在一大片田地里拔苗助长,其中总有一些好苗苗,因为种子特别壮,根扎特别深,雨露特别适合,于是顺利的通过了拔苗助长的考验,茁壮成长起来后,那几根就是精英教育的典范。然后大家看着那几根苗苗的成就,更是千军万马一起拔苗助长。
查看原文谢谢释疑。

2009/03/31回复
还是应该有教无类。哪有那么多精英呀?以前上HR课,老师让大家做一个游戏,后来说同样的游戏,一群CEO做起来效果最差,互不相让,O(∩_∩)O哈哈~ 一个理想的社会是各色人等各得其所。
2009/03/31回复

很闷:
其实我挺恨我父母,因为他们在我小的时候没有逼我学这学那,所以现在我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却没有其他突出的足以谋生的技能!换句话说,想换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
查看原文我原来也跟你一样,会觉得我父母的观念不好,认为女孩子,稳定就行了,随便读个中专,读个会计,就可以了。
其实说实在,也是自己不够努力。我也是郊区,我的同学一样有上大学,读本科的,同龄人也有出国的。
也是父母对自己的宠爱吧,不想孩子吃苦。
我现在不恨我父母,我很爱我的父母。
你信不信命运,我就相信的。
我就是那种书没读多少,从小没吃过苦,然后现在暂时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的人。
知足常乐吧,亲爱的朋友!
学会感恩,可能自己的世界会更快乐!
其实说实在,也是自己不够努力。我也是郊区,我的同学一样有上大学,读本科的,同龄人也有出国的。
也是父母对自己的宠爱吧,不想孩子吃苦。
我现在不恨我父母,我很爱我的父母。
你信不信命运,我就相信的。
我就是那种书没读多少,从小没吃过苦,然后现在暂时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的人。
知足常乐吧,亲爱的朋友!
学会感恩,可能自己的世界会更快乐!
2009/03/31回复
sisinina:
不太懂。这个主要是看孩子自己的悟性以及学校的教育吧?湖南有些地方很偏,但考上大学的很多。另我的一个同事,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此他把自己奉献给华师附中,就是在那里上班,但是不拿薪水,对学校的要求是让他的孩子上华师附中。结果他的孩子什么大学也没有考上,现在应该30岁了,但愿他也过得好。
查看原文为啥呢?
父亲连工资都不要就为了自己的学习
我是孩子的话我会觉得压力太大了
父亲连工资都不要就为了自己的学习
我是孩子的话我会觉得压力太大了
2009/03/31回复

上次开家长会时,老师说现在小孩的竞争就是家长的竞争,绝大部分小孩的智力是差不多的,谁能学得好就考家长了。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虽说读书是靠小孩自己的努力,但象小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小学阶段家长的作用最重要,而我觉得只要小孩子能有良好的习惯,他的学习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2009/03/31回复

很闷:
其实我挺恨我父母,因为他们在我小的时候没有逼我学这学那,所以现在我虽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却没有其他突出的足以谋生的技能!换句话说,想换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
查看原文这是另一个侧面.
2009/03/31回复

小豆宝宝:
基本上看完了大家的帖子,深有感触。一改光看不说的恶习,也留个印先!所谓精英教育,我个人持保留态度!何谓精英?大家都以奥巴马为例子。看我先生每日在家读奥巴马的宣誓词,想必也很崇拜(没有问过他)。我个人认为,精英们是否真的有我们常人看到的那样风光无限,快乐自在,那到未必。我的理念是:只要他将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是一个身体、心理双重健康,能够充分享受生命之乐的人,我对他的全部期望就满足了。所以,我对儿子的教育(1岁九月)基本以自由为主。从教育实践来看:数学、语言的教育上比较成功,基本上他会说话就能够念诗、数数,英文极其差,发音极不标准,但我也从未强迫他学习。应变能力较强、大方,性格比较好,逗人喜爱。但是,这所有的东西,我从无强迫,都是在陪他玩的时候讲给他听的。如果他说不要,就绝不多说。顺其自然,这点最重要。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及经验来看,中国的教育普遍让人在求学阶段就用尽全力,以至于后劲不足,所以中国孩子尽管学习好,但在发展力、想象力上普遍欠缺。所以我对儿子的期望是,能够一直保持比较考前集团就行,不必事事争先,不必倾尽全力,能够把多余的能力与精力用来发展旁的才能。上名校,我期望儿子能够一直在名校。其实,据在名校教书的同学讲,那里的孩子智商比较高,所以学习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辛苦。同时,在一群高智商的环境中,也可以让孩子互相促进。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个宝宝的智商程度足够承担这一切,否则不必让他太辛苦但我也有很多困惑:听说华师附小的作业很多,对于要不要让儿子上那个学校很犹豫。不希望让他的童年耗在作业中了。
查看原文rentong
2009/03/31回复

我是从一个很偏僻的小镇来的,但是我们那个小镇和我同邻的也有一个北大生,一个上海交大,还有几个武汉大学。成材靠自已。另外每个人的闪光点不同,不能说高分的就一定是好的,现在很多高学历人员,饭不会煮呢。不太赞同。
2009/03/31回复

:
同意说法。
我不清楚祈福花园的情况,我是住洛溪新城这边的,这边各个小区都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洛溪新城的中心地带各种培训中心培训班也多得很,丽江花园里面的各种培训班更是多到你眼花缭乱,早教中心也有的是。
反而广州,我好像从来没发现一个儿童培训班如此之多如此集中的街区。
我不清楚祈福花园的情况,我是住洛溪新城这边的,这边各个小区都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洛溪新城的中心地带各种培训中心培训班也多得很,丽江花园里面的各种培训班更是多到你眼花缭乱,早教中心也有的是。
反而广州,我好像从来没发现一个儿童培训班如此之多如此集中的街区。
2009/03/31回复

去年女儿在在嘉仕花园幼儿园(区一级)读了一学期,感觉女儿学会很多东西,因工作原因搬回番禺住后,在小区唯一的幼儿园里读,好象没学到什么东西。孩子是不会隐瞒的,她学得开心,学得多自己会在家里表现出来的。当时我就有一个感觉:同年龄段来说,城里的孩子比郊区的孩子显得活泼、大方、成熟,而郊区的孩子相对比较天真、内向、自我。
我分析了原因:1、市区繁华,让孩子每日耳闻目睹的东西比较多,而市郊风景好、地广,居住密度小,孩子面对的外界环境比较单一;2、城里的资源比较丰富,可选择性较强,交通方便,父母愿意给孩子上很多兴趣班,郊区的教育资源是缺乏的,而且是缺少竞争力的,交通问题导致父母经常自己疲于奔波无瑕顾及孩子;3、郊区的教育是物以稀为贵,而且教育监管不到位,多以民办教学为主,新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在这些地方做试点也就是做试验,兴趣班以小区私人家里为主。
市区和郊区各有利弊,在郊区住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环境,给她一个自由自在、开心的童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市区楼房密度大,空气差,孩子的生长环境不好,在郊区受教育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多花费功夫,要与市中心学校的孩子竞争的话,可能会略输一成。
我分析了原因:1、市区繁华,让孩子每日耳闻目睹的东西比较多,而市郊风景好、地广,居住密度小,孩子面对的外界环境比较单一;2、城里的资源比较丰富,可选择性较强,交通方便,父母愿意给孩子上很多兴趣班,郊区的教育资源是缺乏的,而且是缺少竞争力的,交通问题导致父母经常自己疲于奔波无瑕顾及孩子;3、郊区的教育是物以稀为贵,而且教育监管不到位,多以民办教学为主,新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在这些地方做试点也就是做试验,兴趣班以小区私人家里为主。
市区和郊区各有利弊,在郊区住可以给孩子一个好环境,给她一个自由自在、开心的童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市区楼房密度大,空气差,孩子的生长环境不好,在郊区受教育的孩子如果父母不多花费功夫,要与市中心学校的孩子竞争的话,可能会略输一成。
2009/03/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