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对于全托,我是这样看的
85285542幼儿园早教
全托过的孩子,虽然自理能力比较强(但是,其实一上小学,所谓的自理能力就大部分打回原形了,这是家访中不少家长亲口证实的。)但是无一例外地害怕孤独,这是好多全托过的学生,给我的回答。有的生性内向甚至脾气急躁的孩子确实会在幼儿园时代就开始存在心理问题。
三年前,出于兴趣,我做了一个课题研究,在观察和调查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小学,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大部分是全托过的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把事情憋在心里,不会倾诉、不懂得发泄(其实负面情绪也是需要发泄的,哪怕是大喊、捶墙、丢纸团......在幼儿园,确实没那么多的老师、阿姨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细腻的内心。3岁到7岁是建立安全感和亲情的关键时候,再好的老师绝对胜不过一对好父母,这个时候,你获得了孩子的心,将来的教育将会轻松百倍。
自己生了孩子以后,我发现,晚上这么宝贵的亲子时间、早教时间,把孩子丢在幼儿园,真是无法想象。《哈佛女孩刘亦婷》里的妈妈是一名编辑,工作非常忙碌,可是她时刻都不放松对孩子的早教工作,当然,有些行为在我们看来,是过分了。我最深印象的是她每天下班都骑自行车接送孩子,回到家仍然家务缠身,可是她仍然利用骑自行车、干家务的时间,与孩子进行沟通,说说今天发生的新闻,在倾听的同时,及时排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同时锻炼孩子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试想一下,如果每天都能跟孩子进行及时的沟通,在循循善诱下,孩子的心扉能不向我们敞开吗?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将来孩子在青春期中遇到了困惑,自然能有倾诉的对象,作为父母,我们也能很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看了太多的个案,接触了太多迥异的个体,我深深感受到:其实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很多是在学龄前就已种下了根源,进而在小学时代孩子经历第二个反叛期——8岁时开始反抗,因为我们都知道,其实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是最最最难教的。低年级时孩子不会爆发太多问题,因为翅膀不够硬。中年级胆子大了,认识社会了,自然敢拌嘴、敢发脾气、敢与家长老师对抗了,各种心理问题也在一瞬间爆发。
当然,女孩会相对乖巧,懂得忍,懂得把事情放在心里,这往往又会让家长以为,自己的孩子更乖,很听话,殊不知,听话的背后,孩子真的没有心理问题?
每次新接班家访时,我总会跟家长拉家常,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更好了解孩子,每次问到关于全托的问题,不少家长总会愤愤地说到:没办法,老人家怎么都不愿带,自己工作又忙,经常出差加班,没法保证孩子的接送和抚育;甚至还有不少对现阶段孩子存在问题进行思索时,往往会扯回不该让孩子全托这个话题。
因而,我真的建议,能不全托不要全托,实在没办法要全托,周三一定一定一定要接回来。尽可能把孩子晚上在幼儿园的时间缩短至三晚。再好的老师绝对胜不过一对好父母。我自己做老师,也是这样告诫父母的。
2009年5月29日更新:
看了不少发言,修正了自己的想法,日托同样问题不少,不说日托和全托,就连现在普通的全日制小学,都有不少留守儿童,昨晚,因为要等国外同学发来关于教育探讨的文件,我凌晨3点还在网上,竟然看见一个学生还挂在Q上,我惊诧地发消息问她,她说家里没人,父母都出差去了,睡不着所以上网转转!我的天,且不说我在班上、家长会上三令五申要适度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即使一个11岁的小女孩,自己一个人留在家里,多不安全?对她的已进入敏感期的视力有怎样的影响?没有家长的管制,涉世不深的孩子在上网闲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人?尤其是现在早已乌烟瘴气的QQ!!!等她家长回来,我得好好跟他们谈谈这个问题。
所以像这样的家庭,要是父母实在忙,甚至家庭内部矛盾多、家庭氛围恶劣,还是全托好了。起码在好的幼儿园有合格负责的老师、阿姨,引导得好,其实孩子间的友谊会增强,班内的氛围会融洽和谐,再加上父母的关注,心理问题同样能更好地疏导。
那么我想,要探讨的,其实不是全托和日托的问题,而是关注个性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 本帖最后由 youranyisheng 于 2009-5-30 21:40 编辑 ]
2009/05/29
全部回帖
donlook:
其实全托和日托就差那么三个晚上,就可以引发那么多的论点,说到全托的恐怖,小朋友的负担,哈哈,可见妈妈们的爱心是多么的火爆。个人认为一个星期给小朋友三个晚的独立是好事,他们也需要空间。锻炼一下,如果不行全托是可以随时回家的。见多他们三天也不会个个变天才吧。很多妈妈说到很坚定不给全托,其实现在的幼儿园的环境已经不同我们以前了,就看收费就知道了。所以我个人觉得有必要给他们一个独立的机会。现在的孩仔在家太娇了。。
查看原文非常赞同这个妈妈的观点,三个晚上而已,有必要说的这么夸张吗?
2010/06/18回复

coco1234:
现在我女儿读小学了,我真的发现班上全托的小孩独立能力非常强,因为她们已习惯了自己解决问题,而不象其他孩子那样整天妈妈这里不会,妈妈那里又不懂.我问过一个来自军区全托幼儿园的妈妈她小孩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她妈妈说我不用管的,下去花园转半小时回来已全部完成了。小孩就那天性,父母的话一百句都不听,老师一句就起作用。那也是为什么很多当老师的父母都是把自己的小孩让别人教的原因,自己很难教得好的
查看原文不认同全托的小孩独立能力强,我LG才2岁半就送去市一幼全托了,每个星期六才接回来,而我,由于幼儿园的饭较硬,我小时候的胃不好,我爸妈是中午下班去幼儿园接我回家吃完饭再送我回去睡觉,直到大学我才开始住宿,但现在看来,我的独立能力比我LG好多了,唯一觉得有区别的是,我天天晚上都打电话和我爸妈聊天,什么都聊,而我老公,虽然是大家眼中的乖乖仔,但是很少也父母沟通,给我的关系就是互相疏离而彬彬有礼,怪怪的.
2010/06/18回复

我就是一个“全托”受害者。小时候,因为没有和老人住,到能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被送入全托,虽然当时入读的是比较好的幼儿园(市一幼),但整个幼儿园在我脑里的记忆就是——充满忧郁与伤感,虽然当时我仅是一个几岁的幼儿,但这种忧郁与伤感一直充斥了很多年,也给我的性格带来很多消极因素。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内向不开朗害羞胆小的表现,到了很后来,可以说到了看到小巫系列书籍才知道这是“全托”后遗症。
当时的幼儿园老师给我留下了第一次接触社会的不良印象,凶狠、偏心、物质化;我应该在老师眼里算是“透明”的那类小朋友,这又对我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其实回想自己一些性格缺陷,都是童年一些不愉快的经历造成的,因为幼儿园到了假期毕竟还是要关闭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被家长反锁在家里,不被允许看电视、听电台,禁止一切与电有关的事情(我爸是个极其凶狠的家长,我很怕他),那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唯一记得就是经常翻开有音乐的贺卡来,童年的不愉快直接影相日后的性格成长。
我不要我的宝宝有这样的童年经历!坚决反对“全托”!
当时的幼儿园老师给我留下了第一次接触社会的不良印象,凶狠、偏心、物质化;我应该在老师眼里算是“透明”的那类小朋友,这又对我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
其实回想自己一些性格缺陷,都是童年一些不愉快的经历造成的,因为幼儿园到了假期毕竟还是要关闭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被家长反锁在家里,不被允许看电视、听电台,禁止一切与电有关的事情(我爸是个极其凶狠的家长,我很怕他),那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唯一记得就是经常翻开有音乐的贺卡来,童年的不愉快直接影相日后的性格成长。
我不要我的宝宝有这样的童年经历!坚决反对“全托”!
2010/06/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