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

108164458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一百年前,蒙台梭利就提出:“教育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人类自然而然发展的一个过程。它不是通过教授得来的,而是儿童从环境中获取经验得来的。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在为儿童设置特殊的环境,准备和安排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我认为所有教育改革都必须以人类个性为基础。人本身必须成为教育的中心,我们要知道人类不只从大学获取知识,人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了学习的过程,尤以出生后的头三年获取的知识量最大、最密集。如果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儿童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向我们展示自然的伟大和神奇的尤物。我们会发现,我们所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仅仅需要帮助的人,不再是一个需要我们传授智慧的人,他们的成长会为我们的思想宝库提供珍贵的资料。他们通过自己的天赋毫不疲倦地进行学习,并且严格地遵守时间,最终长成了宇宙间最神奇的作品——人。我们作为老师只能像奴仆侍候主任一样协助这一进程顺利进行。于是,我们成了人类精神发展的见证人,一个全新的“人”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从此,我们不再被各种琐事所累,开始可以指导和规划人类的未来了。”

生本教育现在也还在试验阶段,并非主流。对比一下蒙老奶奶的精神走得有多远,就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差得有多远了。教育需要这样的大智慧!!!

不同教育理念最大的差异在于如何看待学生,看待学习的本质。把学生看作是有吸收能力的主动的人,还是填鸭式的被动的接受者?学习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还是综合性的能力培养?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18 15:34 编辑 ]
2009/11/18回复
经纬:
骏爸,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或both写生本日记,可别忘了与我们分享。美国的基础教育缺乏通过“有结构”(structured) 性的游戏玩耍中学习(我所指的是幼儿基础教育)。但到了中国才发现问题更多,不仅仅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以及繁重的功课,大班教育,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以及老师与家长的沟通都存在严重问题。我们既然选择来中国学中文,我深切理解“入乡随俗”,要紧靠这个教学制度。但是我个人认为老师的地位太过于“至高无上“了,我们家长也成了老师的学生。这是违背我多年居住国外所享受到的”平等”与“尊重”的信念。我想请教生本学校的老师在这方面是否与师本学校老师不同?谢谢!
查看原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应该多给孩子一些unstructured的时间,任其自主安排,认为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创造性的培养。美国在这方面可能做过头了,太过于unstructured了。

生本教育强调一切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得到强化,老师主要是组织和帮助学生去学。纯粹从理论上看,生本教育下的师生关系会更平等。现实操作中,生本的师生关系应该比师本要好,但我没有接触过现实中的生本课堂,只看过一些课堂实录文字材料,说这话的底气不足。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在环境下,即使是生本,也难以象美国那样平等吧。
2009/11/18回复
经纬经纬23楼
我们在回中国之前短暂的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尝试蒙特梭利的教育模式,感受不深。美国家庭对蒙式教育也是众说纷芸,不少微软公司的朋友都将孩子送到蒙式教育的学校,我相信一定有它的吸引力。我想再进一步请教对华阳有深刻了解或体会的家长对学校有哪些担忧之处,谢谢!
2009/11/21回复
mandygumandygu24楼
兰心惠质:
求助!请问广州哪些小学已采用生本教育的方法?一般省一级公立小学会这样做吗?
查看原文
我儿子读越秀区八一实验学校生本班。
2009/11/21回复
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实验班。
2009/11/22回复
不知骏爸的小孩在华阳读几年级,我的小孩现在读二年级,我觉得小孩在认字方面确实是进步很大,从上学前的几乎不识字,到现在可以完全独立阅读类似四大名著类的书,而且她读了,还能讲出来,在数学方面,他们学习的内容和人教版的顺序不同,现在学的是人教版三年级的内容,而小孩掌握起来,也不觉得吃力。我觉得生本教育很注重课前的预习,做小研究之类,让孩子都是有准备的去上每一节课,这样,才能做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调动了小孩的积极性,上课就象做游戏。我也很喜欢生本教育。
但是,我听说,高年级的孩子,为了能参加以后的生初中考试,都会学两套书,就是生本和人教一起学,如果初中不能继续生本教育,那么仅仅靠小学的这几年,能有多大作用呢?孩子以后还是要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而且,一些家长说,很多学校都不喜欢生本的小孩,觉得基础知识不扎实,我很困惑。
2009/11/22回复
我儿子在华阳小学,三年级。说一点个人感受。
    一二年级的时候我觉得,作为家长,需要花比较多的功夫。每天的预习啊,找资料啊,计时口算啊,阅读数字数啊,因为那时孩子自己还是稀里糊涂的,家长要参与得很多,真的感觉有点累 。那时候我也偶尔在背后抱怨过 。现在三年级,学习习惯培养好了,我就觉得明显轻松多了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数学方面,生本教材与人教的编排顺序不同,对比起来总体来看,生本的进度要快一些,但孩子也完全可以接受,也比较轻松;由于数学老师一直抓得很紧,要求非常严格,感觉数学方面没什么问题。——向严谨负责的数学老师致敬!
    语文方面,感觉孩子的基础知识不是非常扎实,但是作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以前完全不知道如何动笔(一有写话作业就愁眉苦脸),到现在可以很快独立完成一篇5星(老师给作文评分采用星级,最高为5星)的文章,感觉基本没有什么过渡,好像突然就开窍了。我觉得应该是平时的大量阅读,还有一直以来坚持的摘抄,这些起到了作用。关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我也跟语文老师交流过,老师说这些要靠平时自己多加强练习了。
    英语方面,一二年级用的是生本教材,感觉很简单,老师的要求也不高。三年级换了广州市统一的教材,老师要求严格很多,感觉内容也挺简单的。

    我的孩子性格比较开朗,学校里的教育氛围也是鼓励孩子表达、表现,所以他一直非常喜欢上学,喜欢所有的功课,以前还觉得有点累,现在好像越来越轻松了。
2009/11/23回复
经纬经纬28楼
感谢以上两位家长的分享。我之所以在经过择校“历程”的一个学期后再次选择,原因有两点:第一,我后面还有两个女儿面临上小学,我的选择影响的是三个孩子。第二,在大女儿上中学前,我们会回到美国。如果能在之前完全接受生本教育,对提高孩子的阅读与写作都将是受益不尽的。我后悔没有更早认识各位,认识生本教育。It is never too late!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与大家分享我的体会,更希望有机会组织各位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进行相关的座谈。谢谢大家!
2009/11/23回复
HELLEN的宝宝是几班的?
2009/11/23回复
我把这篇《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放到郭教授博客的留言中,想不到得到郭教授的认可,登到他的博客文章《是改革要我还是我要改革?》里面了——http://user.qzone.qq.com/622000354
2009/11/24回复
几个欧美的大国里,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华人孩子的中文通常比较好,美国孩子的中文是比较差的,这些和大环境有关系,很多在中国读过书的孩子,去到国外之后,靠以前打下的底子,家庭的影响和大环境去维持之前学过的中文,如果基础差的,大环境又不支持,很容易就白学一场了。

所以,经纬妈妈要考虑清楚,你的孩子们来中国学习的这些年,有什么目标,如果你希望孩子日后能够很好的使用双语,那么眼前,培养厚实的中文基础是你的目标,生本是不是能够帮助你达到目标的手段,也要认真的考虑。
2009/11/24回复
请问九月是如何理解"厚实的中文基础"?
2009/11/24回复
语言基础厚实就是听说读写都过关,每一样都扎实,以后即使离开了本国语言环境,依然能够长期灵活的运用该语言,不仅能听会说,还能用该语言写条理通顺的文章。

这就算厚实了吧。
2009/11/24回复
九月微凉:
语言基础厚实就是听说读写都过关,每一样都扎实,以后即使离开了本国语言环境,依然能够长期灵活的运用该语言,不仅能听会说,还能用该语言写条理通顺的文章。这就算厚实了吧。
查看原文
九月所说的"听说读写都过关"的目标,生本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啊。
2009/11/24回复
经纬经纬35楼
骏爸,我很高兴您对生本的理解得到Dr.郭的认可,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个人对中文基础的理解就是“读”和“写”,华人家庭的孩子在“听”和“说”上是没有大问题的。美国的中文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因为我们有条件搬到中国学习中文,我和我先生就为孩子们做了这个决定。尽管我们也要去重新适应,但我们坚信这对孩子是有益的选择。我对生本的认识始于骏爸和Jocelyn对阅读的推崇,在此我再次表示感谢!希望我能尽早成为推广生本教育的一员。
2009/11/24回复
雨精灵:
九月所说的"听说读写都过关"的目标,生本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啊。
查看原文
首先,我没有说生本可以或不可以实现这些目标,无论生本或非生本,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和工具而已。

生本确实有这样的说法,基础不牢,要靠其他方式的协助去完善特别是文科的基础,而且要靠后期的双教材学习才能达到某些教学目标,那么对于一个只有机会在国内学几年的中文的孩子来说,这是不是是最好的选择?

确实是很值得孩子的父母深思的事情。
2009/11/24回复
生本是实验性课程,我多么希望看见一个孩子全程读完生本课程的家长在这里推荐生本,所以很期待日后,骏爸多做这个具体而微的事情,让更多父母受益。

至于今天,无论骏爸怎么说,他的儿子只是4岁,无论骏爸怎么去了解也不是亲身的体会,我啊,对非亲身体会是怎么都有点不感冒的。
2009/11/24回复
生本语文最为家长担心的有两点:一是拼音,二是写字。所谓生本的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也主要是指这两点。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一是拼音。传统的语文是先学拼音,再学文字,学拼音要花很多时间,而且务求精确。而生本语文则是先识字,拼音只是作为辅助识字的工具学一学,主要目的是方便查字典。生本语文不是教不好拼音,而是不重视拼音。

那么,学拼音有没有必要学得那么“扎实”呢?见仁见智吧。刚好我在读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就有一段是讲学拼音的,摘抄如下:

-------------
从教材的编排看。现在小学语文大致还是采用先学拼音、生字,再学词汇、句子这样一个逻辑框架。

拼音真的需要放到语文学习的最前面吗?生字真的需要那样一个个独立地去学吗?

这里有一个貌似合理的逻辑推理:会读文章就得先认字,想认字就得学拼音——事实上,这个表面合理的逻辑并不符合儿童的认知顺序,逆反了人类学习语言文字的天性。颠倒了的语言学习的顺序,充满反认知的内质。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拼音更只是“工具的工具”——它就相称于二胡演奏员偶然使用到的那块松香,可以让弓毛更润滑,却用不着在每个孩子初学二胡时就先去花费好长时间学习关于松香的知识——可这个“工具的工具”现在却变成了工具本身和目的本身.以至于居然有人提出中国文字以后要用“拼音”完全代替“汉字”。这样荒谬的想法不但被公然提出,竟然还引起讨论,真是不可思议!

同时我们还忘记儿童学习需要的是形象、有趣、整体感知等特点,一上学就把他们拉到枯燥而抽象的字母和生字上来,孩子们为此付出了痛苦的努力,却收获不到学习的快乐,他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只学到了很少东西。

——摘自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的《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

二是写字。这其实是学习次序的问题。传统的教法是每节课生字很少,同时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而生本则要求一下子认和读很多字,以便早日开始阅读,早日进入意义世界和趣味世界,但不要求这些字都会写,以后再慢慢来。因此,在低年级,生本的学生写字不好,作文中错别字多,但是,在大量阅读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到了高年级自行消失了。

[ 本帖最后由 mountie 于 2009-11-24 15:49 编辑 ]
2009/11/24回复
猜你喜欢

同班级孩子间差异的真正原因!原来是这个!

陪着你慢慢长大-----我的儿童教育实践与反思

课外辅导之思考

如果孩子出现这6种学习现象,家长一定要伸出援手

为什么选择在职老师家教而不是大学生或机构老师?

广州天河区各小学排名与评价

热点推荐

网上都说生仔不好 能不能讲讲生仔的好处

一月新增7354例!广州儿科门诊患儿增多!

泡温泉食烧鸡 168一只鸡肉质的确不一样

多区公布托班名单 这些幼儿园招3岁以下娃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4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法式风情,82平法式奶油风翻新

110㎡原木风四居室,开放式厨房设计,两卫

师德修养该如何提升

谁说小户型就要住得憋屈?这套67㎡两居室真

广利路 20+年老破小爆改变身治愈奶油风(

郁闷于自己的迟钝反应

走进万菱广场出不来了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