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件讨论孩子的主题的焦点不要总是在老师的教育问题上面,还要从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本身的差异性的认识方面。
首先 根据多元智能观点来看,每个人多元知智能的发展不一样,就像我们的皮肤头发一样,是天生具有的,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什么,但是可以去因材施教。从楼主的讲述中,从学前的老师到一年级的老师的反映,您的孩子本身可能相对其他孩子来说,在学习智能方面不如其他孩子一些,这一点楼主心里是清楚的,但是却不承认孩子本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能正视这种客观的事实。我觉得家长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五根手指不一样齐,但每根手指有不同的作用,各自发挥着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种差异性的事实,不能因材施教,却要一视同仁让五根手指做同样的事情,可以猜想最后的效果?
孩子某些方面的智能相对差一些,并代表其他方面差,关键是家长要正视孩子本身的能力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发扬长处,带动短处,这样孩子才能全面发展。我相信,老师所说的“问题”就是如实地向家长沟通了孩子的情况。老师如果说的实情,要想问题得到解决,就不能假手于别人,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自己用心去教的。如果你觉得老师讲得太过,那也没有关系,自己的孩子,情况自己最了解,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影响自己对孩子的判断。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其次,从楼主的讲述中,自己也谈到了孩子在习惯上面很头大,我觉得这也是老师所讲的“问题”所在。老师讲的不一定全是分数,而是分数背后的体现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不知楼主有没有和孩子谈过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就是说孩子是为什么了学习?从你的话中,看得出你不需要孩子去争什么,是的,现在条件好,学习不是为了防止孩子养家,而是让孩子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独立的生活能力。
昨天给女女借了本沈石溪的《又被狐狸骗了一次》,其中里面有个讲瞎眼的狐狸妈妈哪怕让自己活活饿死,也把自己唯一的孩子赶出家,不让它照顾自己,让它自己独立生存。当时读第一次时,女女不解地说狐狸妈妈好狠心,小狐狸好可怜。后来,我和她一字一句,边读边引导,后来孩子自己明白了,原来狠心的背后,是伟大的爱。早上我要帮我女背书包时,她推开了,要自己背。我想教育的力量就要于润物细无声。作为家长,我也知道孩子的学习很紧张,压力也大,但是金钢石与石墨的成份一样,不同的是进化的过程中,压力不同,成就的结果也不一样,一个最坚硬,一个软。两个作用都大,看价值要看自己怎么去认识。
好了,啰嗦了好多。希望与各位妈友共勉。母亲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对孩子人生的引导。
“问题儿童”中考归来,语文98,数学95
46466385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小骅:
我认为这件讨论孩子的主题的焦点不要总是在老师的教育问题上面,还要从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本身的差异性的认识方面。 首先 根据多元智能观点来看,每个人多元知智能的发展不一样,就像我们的皮肤头发一样,是天生具有的,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什么,但是可以去因材施教。从楼主的讲述中,从学前的老师到一年级的老师的反映,您的孩子本身可能相对其他孩子来说,在学习智能方面不如其他孩子一些,这一点楼主心里是清楚的,但是却不承认孩子本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能正视这种客观的事实。我觉得家长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五根手指不一样齐,但每根手指有不同的作用,各自发挥着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种差异性的事实,不能因材施教,却要一视同仁让五根手指做同样的事情,可以猜想最后的效果? 孩子某些方面的智能相对差一些,并代表其他方面差,关键是家长要正视孩子本身的能力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发扬长处,带动短处,这样孩子才能全面发展。我相信,老师所说的“问题”就是如实地向家长沟通了孩子的情况。老师如果说的实情,要想问题得到解决,就不能假手于别人,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自己用心去教的。如果你觉得老师讲得太过,那也没有关系,自己的孩子,情况自己最了解,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影响自己对孩子的判断。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其次,从楼主的讲述中,自己也谈到了孩子在习惯上面很头大,我觉得这也是老师所讲的“问题”所在。老师讲的不一定全是分数,而是分数背后的体现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不知楼主有没有和孩子谈过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就是说孩子是为什么了学习?从你的话中,看得出你不需要孩子去争什么,是的,现在条件好,学习不是为了防止孩子养家,而是让孩子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独立的生活能力。 昨天给女女借了本沈石溪的《又被狐狸骗了一次》,其中里面有个讲瞎眼的狐狸妈妈哪怕让自己活活饿死,也把自己唯一的孩子赶出家,不让它照顾自己,让它自己独立生存。当时读第一次时,女女不解地说狐狸妈妈好狠心,小狐狸好可怜。后来,我和她一字一句,边读边引导,后来孩子自己明白了,原来狠心的背后,是伟大的爱。早上我要帮我女背书包时,她推开了,要自己背。我想教育的力量就要于润物细无声。作为家长,我也知道孩子的学习很紧张,压力也大,但是金钢石与石墨的成份一样,不同的是进化的过程中,压力不同,成就的结果也不一样,一个最坚硬,一个软。两个作用都大,看价值要看自己怎么去认识。 好了,啰嗦了好多。希望与各位妈友共勉。母亲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对孩子人生的引导。
查看原文说得太好了!!
资赋优异是指儿童或青少年在一般智能、创造力、艺术才能、领导才能和特定学科领域中,确证有高度表现潜力者。
我们的考试只能反映一般智能情况。
资赋优异是指儿童或青少年在一般智能、创造力、艺术才能、领导才能和特定学科领域中,确证有高度表现潜力者。
我们的考试只能反映一般智能情况。
2011/10/27回复

语文和数学考试,我家的也不是很理想,但我不是很看重分数,因为自己了解自己的小孩,和楼主的一样,我的孩子也是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她考了那分数,自己还很高兴,只要不影响她的积极性,就不用管别人怎么说。但我通过这次考试,知道自己小孩的不足之处,这几天慢慢跟她补,我觉得这才是考试的重点。
2011/10/27回复

现在的学生成绩都挺高的!我家上一年级时,班级的评价分都在97分以上,老师说95分一下算不及格!现在,3年级的平均分也在91分以上的!成绩与老师的要求有差距的同学就会比较辛苦,常被留堂,家长也要常到校报到呀!
2011/10/27回复

超超仙子:
第一页有一位妈妈提到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猜可能是这个我从报纸上剪刀下来,贴在我床边几年,纸质已经发黄的故事,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原来有好多地方都有引述,不知最初出处是哪里。现在转载如下: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 " 你的儿子有多动症, 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 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 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 惟有他表现最差; 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 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它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 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 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 "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 你儿子排第40名, 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 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 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 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 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 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 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 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 因为每次家长会, 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 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 "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 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 "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 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 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 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 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他儿子从学校回来, 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 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 "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 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 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 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查看原文太感动了。楼主的确是太把老师的话当回事了,才一年级能说明什么呢?慢慢耐心点发掘你女儿的长处吧。
2011/10/27回复

小朋友都需要鼓励,成绩不是她好和坏的标签。只要她尽力了,而且每一次都有进步,那她就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作为妈妈的我们,一定要给点耐心,关爱和鼓励给到她们。每个小孩都是天使。她或许在老师的眼里不算好,但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她们自己建立起应该有的信心。也让她去赢得老师应有的尊重。好好努力!
2011/10/27回复

小骅:
我认为这件讨论孩子的主题的焦点不要总是在老师的教育问题上面,还要从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本身的差异性的认识方面。 首先 根据多元智能观点来看,每个人多元知智能的发展不一样,就像我们的皮肤头发一样,是天生具有的,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什么,但是可以去因材施教。从楼主的讲述中,从学前的老师到一年级的老师的反映,您的孩子本身可能相对其他孩子来说,在学习智能方面不如其他孩子一些,这一点楼主心里是清楚的,但是却不承认孩子本生的这种差异性,不能正视这种客观的事实。我觉得家长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五根手指不一样齐,但每根手指有不同的作用,各自发挥着自己的长处。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种差异性的事实,不能因材施教,却要一视同仁让五根手指做同样的事情,可以猜想最后的效果? 孩子某些方面的智能相对差一些,并代表其他方面差,关键是家长要正视孩子本身的能力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发扬长处,带动短处,这样孩子才能全面发展。我相信,老师所说的“问题”就是如实地向家长沟通了孩子的情况。老师如果说的实情,要想问题得到解决,就不能假手于别人,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自己用心去教的。如果你觉得老师讲得太过,那也没有关系,自己的孩子,情况自己最了解,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影响自己对孩子的判断。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其次,从楼主的讲述中,自己也谈到了孩子在习惯上面很头大,我觉得这也是老师所讲的“问题”所在。老师讲的不一定全是分数,而是分数背后的体现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不知楼主有没有和孩子谈过学习动机方面的问题,就是说孩子是为什么了学习?从你的话中,看得出你不需要孩子去争什么,是的,现在条件好,学习不是为了防止孩子养家,而是让孩子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独立的生活能力。 昨天给女女借了本沈石溪的《又被狐狸骗了一次》,其中里面有个讲瞎眼的狐狸妈妈哪怕让自己活活饿死,也把自己唯一的孩子赶出家,不让它照顾自己,让它自己独立生存。当时读第一次时,女女不解地说狐狸妈妈好狠心,小狐狸好可怜。后来,我和她一字一句,边读边引导,后来孩子自己明白了,原来狠心的背后,是伟大的爱。早上我要帮我女背书包时,她推开了,要自己背。我想教育的力量就要于润物细无声。作为家长,我也知道孩子的学习很紧张,压力也大,但是金钢石与石墨的成份一样,不同的是进化的过程中,压力不同,成就的结果也不一样,一个最坚硬,一个软。两个作用都大,看价值要看自己怎么去认识。 好了,啰嗦了好多。希望与各位妈友共勉。母亲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对孩子人生的引导。
查看原文学习了,赞一个,谢谢你。
2011/10/27回复

欣悦2010:
我先来站在老师的角度跟您分析一下,(我曾是老师)首先,每个人的天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学习,有的人喜欢手工制作,有的人爱画画,有的人爱音乐,所以您女儿的这位老师不屑是不应该的,换句话说,她怎么不觉得是自己的教学没有适合自己的孩子呢?当然我这样说是错误码的,对那位老师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在我们的教学上其实不可能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合每一个学生,因为一个班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顾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实现的,至少在中国。我只是觉得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以鼓励为主,不应该说孩子或是家长的不对或是要求太低。第二,我想和您说,作为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在孩子心中父母是自己内心的港湾,所以家长一定要采取多鼓励的方式开导她,引导她,适时的关心都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像您自己说的那样,您内心的确觉得孩子这个分数挺好了,而且事实也证明孩子比园进步很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趁机好好的表扬一下呢?你应该说:孩子,真不错,进步很大,妈妈很开心!妈妈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当你知道孩子说80多没几个的时候,也透露了排后的信息,那么作为家长的你可以鼓励她说:孩子,没关系,妈妈只要看到你天天进步了,就是很好的表现,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往上爬,只有脚踏实地的人一定会成功的,妈妈不想你一下子从80分跳到100分,因为这样的人是很少很少很少的,但是从80分到81,82,83,在你的努力下,那就很容易了。所以妈妈并不会因为你现在考到最后几名而不开心或是责怪你。相反,妈妈已经看到了你的进步,如果你能做的更好的话,妈妈会更开心,你也会更快乐的学习的,是不?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很开心的听到妈妈如此的了解自己。这位家长,我也想说,您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自卑的理由,冲你这句话,我就想说,您太不了解孩子了,说的客观点,难听点,孩子这样平凡的成绩一定在学校不会得到老师特别的赏识,对吧?那么难道孩子她不羡慕其他小朋友成绩好?得老师恩宠吗?再者她一定也会听到一些小朋友说自己让家长表扬了,什么什么的,所以太多都会导致孩子自卑的心理。有些东西只有自己全心的投入才能发现的,希望我说的话对您有启发!哈哈,似乎我不像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说的话,太刻薄了点,请笑纳
查看原文谢谢你的分析。
你的发言中有关于“自卑”一说。我原贴中的意思,其实是想说,女儿从小到大,胆子都很小,惧怕跟陌生人打交道,她只有在家里或很熟的人面前,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时候。她总是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甚至给我自卑的感觉。我一直很纳闷,她的这种不安全感,这种自卑感来自哪里?显然,这种自卑感肯定会影响她的学习能力。其实从小到大,我都在鼓励她,鼓励她胆子大一点,鼓励她跟陌生人打交道。她两岁就上幼儿园了,在我还拿6000元不到工资的时候,她就上2000多一个月的幼儿园了,她接触外界的机会并不少。
所以很纳闷很纳闷。我的鼓励起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你的发言中有关于“自卑”一说。我原贴中的意思,其实是想说,女儿从小到大,胆子都很小,惧怕跟陌生人打交道,她只有在家里或很熟的人面前,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时候。她总是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甚至给我自卑的感觉。我一直很纳闷,她的这种不安全感,这种自卑感来自哪里?显然,这种自卑感肯定会影响她的学习能力。其实从小到大,我都在鼓励她,鼓励她胆子大一点,鼓励她跟陌生人打交道。她两岁就上幼儿园了,在我还拿6000元不到工资的时候,她就上2000多一个月的幼儿园了,她接触外界的机会并不少。
所以很纳闷很纳闷。我的鼓励起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2011/10/27回复

漾漾轻舟:
自己都不愿意静下心来教自己的孩子,刚刚一年级就请了家教来辅导,孩子出现问题了就去找这样那样的理由,这样的做法,我不能赞同。
查看原文误解啦。
我不是不愿意,是工作时间不定,有时候忙得总在三更半夜才回家,黎明又出发了。这样的状态,怎么敢自己来辅导?再说,本人脾气确实比较急躁,辅导她功课可能适得其反,又影响我们的母女亲子关系。
再说,我没有找理由来推脱。她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我也一直都在解决,但收效很微。所以才上网来求救。
我不是不愿意,是工作时间不定,有时候忙得总在三更半夜才回家,黎明又出发了。这样的状态,怎么敢自己来辅导?再说,本人脾气确实比较急躁,辅导她功课可能适得其反,又影响我们的母女亲子关系。
再说,我没有找理由来推脱。她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我也一直都在解决,但收效很微。所以才上网来求救。
2011/10/27回复

从你的收入上可以看出,你是个能干的女人。能干、强势的性格往往会让子女柔弱。
怎样让孩子自信、胆大?大家都知道要鼓励。但是怎样才是鼓励?嘴巴上说几句鼓励的话语就是鼓励吗?非也!!!有时嘴巴上说“要大胆一些”之类的话反而会起反作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胆小鬼。
最好的鼓励,一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示弱。不要表现出处处比孩子高明,不要总是当孩子的“指导者”、“矫正者”。当她总是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会受到强权指责时,当她有些不重要的错误或者不如你高明也没受到批评时,她才会真正大胆。二是多放手让孩子干。生活自理、学习自理,能自己搞掂自己,心里就有底气,孩子就容易自信。这就是为什么在多孩子家庭里,老大通常比较能干有成就的原因。
那么,孩子做错事怎么办?给孩子立规矩。规矩的制定要合情合理,和孩子共同商定。违反规矩要受罚。在规矩之内、但做得并不佳时就不要批评了。总之,宽松一些。其实,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懂事。
2011/10/27回复

说实话,如果我女儿这样的成绩,我会很着急,我会认真的找原因。小孩一年级实际上都是没有难度的,你说算了几加几,手指头都够数的,拼音虽说是有些难度,但家长用些心,孩子也不是学得太难。一般如果有错,我会分析,一为粗心二为不会,粗心的没办法,就反复提醒下次认真,孩子记得住。不会的,为什么不会,是你没听懂还是真的听不懂,我一般会再辅导。好在一年级都完全没难度,现在二年级了,对女儿还是比较放心的。可以说成绩不是最重要,但成绩还是可以很大一部分说明问题的啊。由其只是刚上学的小学生。
2011/10/27回复

两孩子的娘:
谢谢你的分析。你的发言中有关于“自卑”一说。我原贴中的意思,其实是想说,女儿从小到大,胆子都很小,惧怕跟陌生人打交道,她只有在家里或很熟的人面前,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时候。她总是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甚至给我自卑的感觉。我一直很纳闷,她的这种不安全感,这种自卑感来自哪里?显然,这种自卑感肯定会影响她的学习能力。其实从小到大,我都在鼓励她,鼓励她胆子大一点,鼓励她跟陌生人打交道。她两岁就上幼儿园了,在我还拿6000元不到工资的时候,她就上2000多一个月的幼儿园了,她接触外界的机会并不少。所以很纳闷很纳闷。我的鼓励起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查看原文冒昧的问一句: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就是成长的背景环境!比如你与孩子的爸爸的关系,还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是不是也很喜欢她?
2011/10/27回复

绿色长城:
从你的收入上可以看出,你是个能干的女人。能干、强势的性格往往会让子女柔弱。怎样让孩子自信、胆大?大家都知道要鼓励。但是怎样才是鼓励?嘴巴上说几句鼓励的话语就是鼓励吗?非也!!!有时嘴巴上说“要大胆一些”之类的话反而会起反作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胆小鬼。最好的鼓励,一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示弱。不要表现出处处比孩子高明,不要总是当孩子的“指导者”、“矫正者”。当她总是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会受到强权指责时,当她有些不重要的错误或者不如你高明也没受到批评时,她才会真正大胆。二是多放手让孩子干。生活自理、学习自理,能自己搞掂自己,心里就有底气,孩子就容易自信。这就是为什么在多孩子家庭里,老大通常比较能干有成就的原因。那么,孩子做错事怎么办?给孩子立规矩。规矩的制定要合情合理,和孩子共同商定。违反规矩要受罚。在规矩之内、但做得并不佳时就不要批评了。总之,宽松一些。其实,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懂事。
查看原文谢谢,你说得不错,我会尝试着在她面前示弱,让她慢慢树立起自信。
2011/10/28回复

欣悦2010:
冒昧的问一句: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就是成长的背景环境!比如你与孩子的爸爸的关系,还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是不是也很喜欢她?
查看原文很想跟你交流,己发短信给你
2011/10/28回复

好高的一座楼啊,没时间慢慢爬了,就看了前面两页。
朋友原本介绍我来看另一个帖子,我却对你这个帖子有兴趣。对于那个帖子我只有四个字:“胡说八道”,外加四个字“救救孩子”!
两孩子的妈,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也很可怜孩子的处境。我们先别去理会老师的说法是否合适,而是想办法从家庭这方面来尽量帮助孩子更加自信一些吧。
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如果真如你所描述的那样,孩子应该属于自信心不够的情形。而你的辅导方法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上也许存在一些误区,可能因为别人的评价导致你对孩子态度有些急躁。如果你在意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而孩子又不可能避免这种质疑,她能感觉到妈妈的在意。而妈妈的在意对孩子而言远比外界其他人的评价来得敏感。所以既然你知道孩子在学习上并不是那么强,那就要真的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别去为别人的评价烦恼。
对孩子的学习本身,我建议你暂时别着急,才一年级的孩子呢,关键不是具体辅导她的功课考高分,而是教会她如何去面对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的关键都不是成绩,而是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的自觉性等的培养。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需要妈妈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等待孩子成长。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当然说说而已,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也曾经有类似的经历。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长过程中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他不失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他就是在一个不重视成绩、只重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给我发短息,我们继续交流。非常希望能帮到你,帮到孩子。
朋友原本介绍我来看另一个帖子,我却对你这个帖子有兴趣。对于那个帖子我只有四个字:“胡说八道”,外加四个字“救救孩子”!
两孩子的妈,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也很可怜孩子的处境。我们先别去理会老师的说法是否合适,而是想办法从家庭这方面来尽量帮助孩子更加自信一些吧。
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如果真如你所描述的那样,孩子应该属于自信心不够的情形。而你的辅导方法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上也许存在一些误区,可能因为别人的评价导致你对孩子态度有些急躁。如果你在意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而孩子又不可能避免这种质疑,她能感觉到妈妈的在意。而妈妈的在意对孩子而言远比外界其他人的评价来得敏感。所以既然你知道孩子在学习上并不是那么强,那就要真的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别去为别人的评价烦恼。
对孩子的学习本身,我建议你暂时别着急,才一年级的孩子呢,关键不是具体辅导她的功课考高分,而是教会她如何去面对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的关键都不是成绩,而是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的自觉性等的培养。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需要妈妈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等待孩子成长。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当然说说而已,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也曾经有类似的经历。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长过程中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他不失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他就是在一个不重视成绩、只重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给我发短息,我们继续交流。非常希望能帮到你,帮到孩子。
2011/10/29回复

小诸葛之母:
好高的一座楼啊,没时间慢慢爬了,就看了前面两页。朋友原本介绍我来看另一个帖子,我却对你这个帖子有兴趣。对于那个帖子我只有四个字:“胡说八道”,外加四个字“救救孩子”!两孩子的妈,非常能理解你的心情,也很可怜孩子的处境。我们先别去理会老师的说法是否合适,而是想办法从家庭这方面来尽量帮助孩子更加自信一些吧。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孩子的自信心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的。如果真如你所描述的那样,孩子应该属于自信心不够的情形。而你的辅导方法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上也许存在一些误区,可能因为别人的评价导致你对孩子态度有些急躁。如果你在意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而孩子又不可能避免这种质疑,她能感觉到妈妈的在意。而妈妈的在意对孩子而言远比外界其他人的评价来得敏感。所以既然你知道孩子在学习上并不是那么强,那就要真的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别去为别人的评价烦恼。对孩子的学习本身,我建议你暂时别着急,才一年级的孩子呢,关键不是具体辅导她的功课考高分,而是教会她如何去面对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的关键都不是成绩,而是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的自觉性等的培养。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需要妈妈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等待孩子成长。我说这些并不是想当然说说而已,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也曾经有类似的经历。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长过程中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他不失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他就是在一个不重视成绩、只重视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给我发短息,我们继续交流。非常希望能帮到你,帮到孩子。
查看原文短消息己经发了,不知道你收到没?
2011/10/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