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无规划 不保险【257楼8-15日更新: 保费返还型重疾险推荐之天安人寿健康源2号】

42802259家庭理财

全部回帖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广告费用的增长率是相当的惊人!最新出炉的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四大上市险企日均6619万元的广告宣传(品牌打造)费用投入已经彻底刷新了消费者的三观,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参照过往增速以及趋势基本可以预言在2017年这个数据会被再创新高!!!

当然,伙伴们一定好奇这么多的广告费都是怎么花出去的呢?难道就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广告吗?当然不是这么的简单,保险公司的广告投入方式也在不断的进行升级与创新,如以下类别:
户外楼宇广告
电梯广告
触摸屏广告
网络广告
报纸广告
电视广告
影视剧植入
●明星代言
体育赛事冠名

中超赛场上,获得2014年~2017年中超联赛四年独家冠名权的中国XX保险公司出尽了风头,同时该保险公司自2012年以来至今几乎每年都是独占“广告王”之殊荣,其每年的广告宣传费用占比上市四大险企广告费总投入50%以上!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09回复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巨额的广告宣传费用最终是由谁来承担呢?!8

答案是: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是由消费者买单!
体现在哪里:产品费率(价格)上升!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09回复

理性思考一下,巨额的广告宣传费用投入是保险公司心甘情愿抛出去的吗?!

毕竟这是属于消费性质行为还是存在风险的,万一投入不能带来正向回报不就意味着损失吗?

客观上来看确实有不少保险公司即使在投入了大量广告宣传费用依然无法避免利润下滑的事实,本就不好挣钱还要大把贴广告费,这个逻辑听上去好诡异对不对?

可是,如果不进行广告宣传而竞争对手却都在用这种方式收割市场会不会意味着处境会更加被动雪上加霜呢?!


按这个逻辑去思考,保险公司好像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相信不少公司是被潮流裹挟顺势为之。

如此,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就会锚偏方向:资金、人力、物力、资源、时间严重倾斜盘算着如何打造公司的“金字招牌”,从而就忽略了与消费者利益真正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结构与费率优化之上。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09回复

然而,消费者自己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责任呢?!

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这样讲理由分析如下:

1)无法转换观念,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审视保险这种无形商品;

2)非理性思考,盲目迷恋所谓的大公司品牌光环;

3)轻信盲从,误认为人情保障大于法律契约保障;

4)缺乏求是精神,鲜有从保险合同条款中独立审慎求证的习惯;

等等


不过,也确实能够理解,毕竟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

保险条款艰深晦涩很难理解,保险公司产品众多没有统一比较标准等等原因,消费者很多时候也确实是没有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臆想着公司品牌大点应该保障就会好点吧?!由此,一步步踏上了人家早就布好的局。。。


所以,需要再次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找到专业、中立且客观的保险经纪人协助保险规划,最大价值有什么呢?以下两条请参考:

a,不买错!

b,不买贵!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09回复

相信

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与规范

保险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格局进一步打破

消费者的观念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及消费心理进一步理性

届时

保险会进一步回归核心保障本质

各家公司竞争力更加聚焦于产品本身与客户服务

那时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福音

也是整个行业的鼎盛与辉煌

保持信心

拭目以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09回复
烧脑一整天,休息休息
2017/05/09回复
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早安,开始工作啦
2017/05/10回复
是不是说掌握了分析与判断一款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品质核心评价要素的心法与技法,就意味着已经解决了产品本身所有问题呢?!答案是:不完全正确。

虽然我们说,在配置保险产品时掌握了心法与技法之后基本上可以帮助大家规避80%左右的意识盲区与基本问题,但依然还有20%左右的细节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而这20%的问题往往相对隐性不容易察觉,是隐藏在不同公司产品合同条款非常细微之处,有时这些细节在合同条款里甚至仅仅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在现实中带来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所以我们说:魔鬼藏在细节!

那么,了解并理解这些重疾产品条款中的细节差异也非常重要,对于保险经纪人而言精益求精专业至上是其职责本份所在,而对于保险消费者本人而言,虽然不是专职的业务人员,但是保险规划可以说是家庭的百年大计,当以严谨尽责的态度去对待,至少是配合!从而保证自己与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而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共识所在!

接下来,我们一条一条的来解析这些不同公司重疾险产品合同条款细节的差异所在: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10回复
●观察期内轻症责任分析

轻症疾病责任条款目前来说已经是市场主流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标配之一,我们之前在如何判断一款重疾产品品质高低一文中非常详尽的阐述了轻症疾病保障责任的重要意义,在这里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差异提醒大家关注,那就是如果在合同观察期内发生了合同所列的轻症疾病,不同的保险公司又分别如何处理的呢?综合各家合同条款发现同样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意见:
1),退已缴保费,保险合同整单终止;(风险级别:★★★★★
2),轻症责任终止,保险合同其它保障责任继续有效;(风险级别:★★★
3),已发生的轻症疾病免责,保险合同其它保障责任继续有效。(风险级别:★★


论风险严重程度:
以第1)种最为严重,对客户而言风险最高,因一种轻症疾病导致整单合同终止,这个代价是相当大的!
第2)种相对严重,于客户而言风险次高,仅仅是整个轻症责任以及轻症豁免保费责任都被终止了,但合同的效力依然继续,未来如果发生合同所列重大疾病依然可以得到赔付。
第3)种就非常的人性化,我们也称其为暖心条款,保险公司仅仅就已经发生的轻症疾病的病种进行免责,合同效力继续,后期如果再次发生不同种的轻症疾病(某些多次赔付类的重疾产品还会同时要求分属不同组别)与重大疾病还是可以赔付的!
是不是发现,不同保险公司重疾产品看上去表面相似,而合同条款里却隐藏着大不同呢?!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10回复
●观察期内重疾责任分析

作为定位为重大疾病保险产品来说,重疾自然就是我们核心的保障重心,那么如果被保险人在合同观察期内发生了合同所列的重大疾病,不同的保险公司在合同条款里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处理态度呢?同样综合多家产品合同条款发现同样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意见:
1),绝大多数公司退还已缴保费,保险合同整单终止;(风险级别:★★★★★
2),极少数公司针对已发生疾病免责,保险合同其它保障责任继续有效。(风险级别:★★


虽然这些合同条款相当人性化的保险公司非常小众,目前也就那么两三家而已,但对于整个市场的良性竞争而言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10回复
●重大疾病保额赔付标准分析

问我们的客户与保险代理人,假如发生并首次确诊了合同所列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赔多少?
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回答都是:当然是赔保额啦,保额多少就赔多少!


没错,市场上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重疾保额都是定额赔付,但是也有少数保险公司勇于创新实现了保额的变额赔付,我们例举其中两家保险公司的重疾合同条款看一下:









针对第一张图片对应的XX保险公司,举个具体的栗子来说明更方便大家理解:
0岁的女宝宝投保该公司的重疾产品,保额为50万,固定保费是4895元/年,20年缴费保障终身,保单对于重疾的保障利益如下:
1)18周岁前,重疾实际保额为50万*2倍=100万(敲黑板,划重点)
2)18-65周岁,重疾保额为50万
3)66周岁之后,重疾实际保额为50万*130%=65万(敲黑板,划重点)而且,假设被保险人66周岁前没有发生重疾理赔情形,那么被保险人于66周岁那年可以领回前面20年的所缴纳的全部保费总额即4895元/年*20年=97900元,而合同所列的各项保障责任不受影响,继续保障终身!(敲黑板,划重点)此款产品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即使中途发生了保费豁免情形(被保人轻症豁免或者是投保人豁免),保费都视同已经缴纳,66周岁时依然是全额领回保费而合同保障不受影响哦!(敲黑板,划重点)
通过合同条款与案例分析,就会发现这类创新型产品非常有特点,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保障利益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仅仅是出一份的保费而获得是双倍甚至更大保障,这么逆天的产品原来是真的存在啊?!所以,我们才会说:魔鬼藏在细节,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不知道而已!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11回复

重疾疾病确诊定义分析

我们都知道发生健康问题申请重大疾病保险的理赔金前提是,必须是事实发生并确诊合同所列的重大疾病,那么不同的保险公司对于“疾病”的定义是一样的吗?!我们看两家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定义截图:

X康保险公司重疾条款规定:




X安保险公司重疾条款规定:








但凡具备正常阅读与理解水平的话就会发现这两家公司产品条款描述方面是存在差异的,针对“疾病”的定义,“初次确诊”“初次发生”在保险理赔时可能完全是不同的处理结果,表面上看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所指向的内容却是有所侧重,客户的保险利益也会有所差异。


如此细节之处,您有关注到吗?!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11回复
消费者配置保险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买保障!
买保额!
买安心!
保障与保额相对容易确定,但若想买的安心其实不那么容易,如同以上文字中对于不同保险公司条款之间的细节差异,了解之后就会感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那么多的“精彩”可能不知道,也可能有那么多的“暗坑”没有躲过,那么就算是成功投保又如何能保证安心呢?!

以上所分析的是比较常见的情形 ,而不同公司在某些细节上还会存在其它差异甚至说是比较“奇葩”的规定不一一赘述,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再具体分析对待。




点击此处返回总目录

2017/05/11回复

当我从一名消费者向经营者转变的过程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体验与认知:那就是作为消费者一方(客户)确实相对比较弱势的,究其原因就是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各种类型利益驱动下的销售误导。


所以,个人认为普及与宣传正确的保险知识与观念,比单纯的推销保险产品有意义的多。当我们消费者的保险观念都提升至一定的水准,对应的保险公司也就不会再抛那么多的真金白银去打什么广告,也不会雇那么多的业务员背诵各式各样的话术去催眠与误导客户,行业的竞争会更加良性与理性,经营的一方会更加关注保险产品本身改良并优化费率,届时,无论是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保险代理人,或者是客户都会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那么 ,一起努力并期待吧!                              

2017/05/11回复
因为预见,所以终会遇见!
2017/05/11回复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
2017/05/11回复

在近期的客户咨询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发现有不少的客户对险种的分类与核心功能定位不是特别的清晰与了解


因此在投保决策时就容易产生认知与理解方面的偏差或是错觉。所以有必要对这一块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下梳理与普及,那么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就这一块的内容共同交流与学习

2017/05/12回复
猜你喜欢

究竟要买消费型产品,还是储蓄类产品?

小孩的保险为什么要选择保障期长或终身的?

请教这个保险配置是否合理划算?

分享我购买香港保险的经历

保险应当如何买?怕被忽悠的请学习.

两种理财产品哪种好啊?

热点推荐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隐秘的绿野仙境!广州10个亲子徒步好去处!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终于熬到女儿读大学 为人父母太不容易了!

地铁1号线--初音未来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突然发现【鹤洞东站】含金量还在上升

华鹤的古韵之美

路过皇冠假日酒店,顺便拍几张照

分享生活#夜上白云山

逛逛吃吃的一天

索菲亚沿线

游览哈尔滨“卢浮宫”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