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番禺搬到天河,被城里的孩子震撼了!
87981467家有小学生
2008年夏,中考放榜,平时对教育问题不敏感的我破天荒的比较了一下:我们居住的祈福社区里的学校700分之上10几个人,而老公公司楼下天荣中学700分之上50多人,两个学校每级学生数量差不多,而天荣在天河也只是二三类中学,成绩还相差这么多,让我第一次对郊区城里的教学质量的差距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
因为孩子09年秋学期上小学,我们此时也决定了让孩子回城里读书,买了房子落了户口搬回天河,孩子幼儿园最后一个学期也在天河读。才上学一个月多一点,就被城里的孩子震撼了。记得在祈福读幼儿园(就是那个家长排队六天六夜抢学位的幼儿园),那里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非常纯真羞涩,乖巧感觉甚至有点愚钝,每次开放日,能主动表演节目或者大方表现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而上周和孩子亲子游,见识到城里孩子的表现力:孩子班上的一小批男生唱歌、背诗、讲笑话,大方从容,真有点星光四射的感觉,确确实实被震撼了!
后来打听了一下,觉得城里的孩子和郊区孩子的教育还是不同的:
1、竞争力教育:城里幼儿园到中班大班,已经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个有竞争力的学生了,郊区的幼儿园没有;
2、兴趣班,孩子城里幼儿园报的班多,比如孩子现在的班男生女生学钢琴什么的,基本上超过一大半,有几个男孩子还在星海音乐厅做过表演;祈福幼儿园孩子班上好像没有几个男生学的,仅有几个女生学;
3、知识面:城里的孩子很多感觉见多识广的感觉,大方活跃;郊区的孩子则单纯率真,哪知道这么多东西啊;
还有就是,为什么华阳、华景、陶育路、天府路这些小学这两年上升得这么快,看到这些孩子和那些家长我明白了,这些以高素质移民家庭后代为主体的小学,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怎么可能成绩不好呢?
其实,从内心来说,我觉得祈福孩子的幼稚单纯更可爱些,但是比较一下升学成绩我又不得不有些矛盾!不知道其他妈妈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邦邦妈咪 于 2009-3-30 10:07 编辑 ]
2009/03/30
全部回帖

对于孩子,我没有将来必须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想法,我希望她在人生最初的15年里,培养好三种精神:作为社会人的基本责任感、诚恳谦逊的待人接物态度、好学不倦的进取精神。有了这三种精神,我相信孩子不会吧个人的快乐与否放在首位,也不怕她会走歪路。
2009/04/02回复

斐斐妈妈说得真好!
快乐不是由家长定义的,玩就是快乐,学就是不快乐,没有这样的说法。
我认为大部分孩子,上东风东华师附小也好,上南奥北师大附小祈福学校也好,孩子都是快乐的,读小学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挺快乐的,厌学有压力的应该是极少数吧,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他自己没有概念这个小学好那个小学不好。但选择什么环境给这张白纸作画,真的非常重要,这就是考家长了。
快乐不是由家长定义的,玩就是快乐,学就是不快乐,没有这样的说法。
我认为大部分孩子,上东风东华师附小也好,上南奥北师大附小祈福学校也好,孩子都是快乐的,读小学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挺快乐的,厌学有压力的应该是极少数吧,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他自己没有概念这个小学好那个小学不好。但选择什么环境给这张白纸作画,真的非常重要,这就是考家长了。
2009/04/02回复

斐斐妈妈:
首先,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快乐,在任何一位父母的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是,对孩子的爱,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诗意型的父母希望孩子有快乐童年,勤奋型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本质上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第二,快乐不是人生的一切。人生的快乐应该与责任、使命相连接。如果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孩子从小就应该被灌输一个思想,就是要快乐可以,但是先尽你的责任。个人认为,学生阶段,孩子的责任就是把学习搞好。第三,无论诗意型的父母还是勤奋型的父母,都不要仅仅用大人的感受去想象孩子的心理。你认为的快乐,未必就是孩子的快乐。你认为的不快乐,也未必就是孩子的不快乐。第四,学习与快乐本不矛盾,如果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不是难事,儿童本来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都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体制就是邪恶的、课业负担就是痛苦的、竞争就是险恶的。即便是,又怎样,你能逃避么?既然逃避不了,何不正视它,给咖啡加点糖,然后好好享受那个苦中有甜的过程。据我所知,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都心理健康,心态快乐。引导得当,人间就是天堂。[ 本帖最后由 斐斐妈妈 于 2009-4-2 15:40 编辑 ]
查看原文
说得太好了!!!!
2009/04/02回复
jocelyn1025:
殷承宗对于现在学琴的标准化程式,实在不以为然,坐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接受采访的他,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日前音乐考级和琴童频频参赛的忧虑。“学琴的人虽多,但到最后99.9%都是业余的,真正成为职业乐手的一定是少之又少,也就是说,琴最终只变成大多数人的业余兴趣,那么为什么在初学的时候就让他们完全失去兴趣呢?反正,我反对钢琴考级,搞不清楚这些级考出来有什么用,反而伤害一个孩子当初学琴时的兴趣。现在天天考这个考那个,多数就成了父母硬逼着孩子学,小孩痛苦得很。” 这话有道理,我想考级业已成了一种商业流程,一种产业,养活了不少人。真正从考级中选拔出来,从事音乐专业的所占比例很低。更多的是迎合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也给家长付出的金钱,孩子付出的时间贴个标签,和对音乐的爱好没太多关系。当然现在各学校按考级成绩招收特长生也是推波助澜,说到底变成了纯应试的需要。[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4-2 12:14 编辑 ]
查看原文频频考级或参赛是太忙了些,但一两年考一次级,一年参加一次比赛、几次表演是非常好的锻炼啊,除非孩子不愿意,否则要坚决支持!如果孩子都坚持学了几年了,说明对琴的兴趣是有的,怂恿她/他在正式场合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多好啊!
2009/04/02回复

祈福幼儿园不学,可以业余时间去学啊!我身边就有几个祈福家长将小孩送去学钢琴、珠心算、画画等等,这些都是自愿形式的。讲故事、唱歌、朗诵可以自己教一下!
其实说到我的儿子,我倒是希望他多学一些能强健身体的运动,其他兴趣他喜欢就给他学,不勉强!
同意这位妈妈的做法,孩子的天性都是天真快乐的,让他们做自己爱做的,学自己爱学的,不要过早的承担来自家长的压力,让孩子自由的呼吸,才是我们家长现在应该做的
2009/04/02回复

我觉得孩子的成长还是父母影响的大,一些家长都把孩子变成小大人,孩子超越年龄的表现被家长视为聪明。也有一些家长很早就教孩子和同伴去竞争,我们的社会人生存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小孩子都失去了纯朴。
2009/04/02回复

不知道是不是都是妈妈在这里讨论,如果有孩子的爸爸也发表意见,可能更热闹吧,

2009/04/02回复

斐斐妈妈:
首先,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快乐,在任何一位父母的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是,对孩子的爱,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诗意型的父母希望孩子有快乐童年,勤奋型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本质上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第二,快乐不是人生的一切。人生的快乐应该与责任、使命相连接。如果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孩子从小就应该被灌输一个思想,就是要快乐可以,但是先尽你的责任。个人认为,学生阶段,孩子的责任就是把学习搞好。第三,无论诗意型的父母还是勤奋型的父母,都不要仅仅用大人的感受去想象孩子的心理。你认为的快乐,未必就是孩子的快乐。你认为的不快乐,也未必就是孩子的不快乐。第四,学习与快乐本不矛盾,如果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不是难事,儿童本来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都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体制就是邪恶的、课业负担就是痛苦的、竞争就是险恶的。即便是,又怎样,你能逃避么?既然逃避不了,何不正视它,给咖啡加点糖,然后好好享受那个苦中有甜的过程。据我所知,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都心理健康,心态快乐。引导得当,人间就是天堂。[ 本帖最后由 斐斐妈妈 于 2009-4-2 15:40 编辑 ]
查看原文

2009/04/02回复

我们都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体制就是邪恶的、课业负担就是痛苦的、竞争就是险恶的。即便是,又怎样,你能逃避么?既然逃避不了,何不正视它,给咖啡加点糖,然后好好享受那个苦中有甜的过程。据我所知,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都心理健康,心态快乐。引导得当,人间就是天堂。
-----------------------------------------------------
逃避不了,就正视他!这个观点非常震撼!
-----------------------------------------------------
逃避不了,就正视他!这个观点非常震撼!
2009/04/03回复

猪猪小笨笨:
我们都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体制就是邪恶的、课业负担就是痛苦的、竞争就是险恶的。即便是,又怎样,你能逃避么?既然逃避不了,何不正视它,给咖啡加点糖,然后好好享受那个苦中有甜的过程。据我所知,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都心理健康,心态快乐。引导得当,人间就是天堂。-----------------------------------------------------逃避不了,就正视他!这个观点非常震撼!
查看原文同意!比较成功的家长和老师要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热情,就算学得辛苦,多一点支持和鼓励,孩子也会乐此不疲。孩子都有上进心,引导得好学习态度会更积极。
2009/04/03回复

斐斐妈妈:
首先,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快乐,在任何一位父母的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是,对孩子的爱,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诗意型的父母希望孩子有快乐童年,勤奋型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本质上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第二,快乐不是人生的一切。人生的快乐应该与责任、使命相连接。如果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孩子从小就应该被灌输一个思想,就是要快乐可以,但是先尽你的责任。个人认为,学生阶段,孩子的责任就是把学习搞好。第三,无论诗意型的父母还是勤奋型的父母,都不要仅仅用大人的感受去想象孩子的心理。你认为的快乐,未必就是孩子的快乐。你认为的不快乐,也未必就是孩子的不快乐。第四,学习与快乐本不矛盾,如果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不是难事,儿童本来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都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体制就是邪恶的、课业负担就是痛苦的、竞争就是险恶的。即便是,又怎样,你能逃避么?既然逃避不了,何不正视它,给咖啡加点糖,然后好好享受那个苦中有甜的过程。据我所知,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都心理健康,心态快乐。引导得当,人间就是天堂。[ 本帖最后由 斐斐妈妈 于 2009-4-2 15:40 编辑 ]
查看原文顶







2009/04/03回复

jocelyn1025:
同感!身边看到的学业也好,事业也好,比较成功的通常是既有非常好的天资,又非常刻苦努力的。有小聪明的太多,很难成大气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具体教会他什么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努力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比较而言,越小的孩子越好教,培养好的习惯受用终身。学龄前家长如果完全放任自流,快快乐乐过了几年,上学后读书吃力,孩子一样不会快乐,亲友中也见过这种情况,才读小学就要补习,大人小孩都痛苦。家长要想没压力是不可能的,早早晚晚一样是操心,凡事积极主动点,可能效果更好,当然务必要有好的方法。
查看原文顶这个
2009/04/03回复

斐斐妈妈:
首先,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快乐,在任何一位父母的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是,对孩子的爱,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诗意型的父母希望孩子有快乐童年,勤奋型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本质上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第二,快乐不是人生的一切。人生的快乐应该与责任、使命相连接。如果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又在哪里。孩子从小就应该被灌输一个思想,就是要快乐可以,但是先尽你的责任。个人认为,学生阶段,孩子的责任就是把学习搞好。第三,无论诗意型的父母还是勤奋型的父母,都不要仅仅用大人的感受去想象孩子的心理。你认为的快乐,未必就是孩子的快乐。你认为的不快乐,也未必就是孩子的不快乐。第四,学习与快乐本不矛盾,如果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不是难事,儿童本来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我们都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体制就是邪恶的、课业负担就是痛苦的、竞争就是险恶的。即便是,又怎样,你能逃避么?既然逃避不了,何不正视它,给咖啡加点糖,然后好好享受那个苦中有甜的过程。据我所知,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很多都心理健康,心态快乐。引导得当,人间就是天堂。[ 本帖最后由 斐斐妈妈 于 2009-4-2 15:40 编辑 ]
查看原文斐斐妈说得真好。许多人以为学习好的孩子就很辛苦压力大,其实读书,或者说读书读得好给他们带来许多快乐,眼界都不同,真正学得好的,读书是件很轻松的事,重要的是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不必都要求成绩好。成绩不代表一切。不过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
2009/04/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