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李氏图书馆

221027886幼儿园早教

Dear all,  应李氏图书馆一众楼友书虫妈们的热烈要求,我近期已经组了一批优质英文原版书的团购,价格远比TB和国内众多团购网站优惠,请大家快来抢啊。、http://www.gzm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2481&highlight=%E6%9D%8E%E6%B0%8F%E5%9B%BE%E4%B9%A6%E9%A6%86



各位,因为原签订合同的凤凰决定在本年初已经解散,所以我的书暂时也出不了了,不过也没事,点点现在已经入了小学,我将会将他每天读的书放在小学版块继续更新,谢谢大家支持。
开贴了,先来说说我儿子点点的书,我家宝宝从半岁开始读书,当然,做为文盲的他,这些书是由我和保姆小杨阿姨读给他听的,在此非常感谢小杨阿姨,与现在我找到的那些动不动就让孩子KAN电视以求省事的保姆相比,她在心力与时间上真的付出了许多,好保姆比好工作更难找啊。

坦白地说,我儿子目前无论在算术还是识字绘画方面并无过人之处,我对这方面的早教一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深觉以中国目前的填YA式教育,孩子上了书就开始了苦大仇深的考验阶段,没必要太过MIAN QIANG他。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举个例子来说,我母亲以前是中学英语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让我跟着电视学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跟我学,我痛苦得不知所以,被人打PP也不愿学。但这照样不限制我读大学时顺利通过四六级,上班时照样写EMAIL和打电话和洋GUI ZI谈公事, 所以兴趣是最重要的。

我会在第五层里按孩子的图书分类进行介绍,至于家里点点到底有多少本书,我从来没有认真统计过,但至少80*202CM的三个书架已经装不下了,还不算我为了省空间搬到旧房子里的书。

我先来说一下早期亲子阅读的好处:专注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是阅读不同书目之间的关联借鉴能力;最后是孩子的兴趣也会很明显地显现出来,在这方面再加以深挖和指导。关于阅读的好处,现在下面转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的一个贴子里的话:

儿童智力高低和学习能力差异取决于什么?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
      让我绕得稍远,从四个孩子的真实故事说起。
      我曾和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同学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对这个班的学生都很熟悉。班里有四个孩子,我总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把他们分为两组,然后放到一起进行对比。
      先说前两个孩子,一个叫晓菲的女孩和一个叫小壮的男孩,这两个孩子都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张扬也不内向,上课不捣乱下课不惹事生非,在班里属于那种既被老师喜欢又容易被遗忘的人。
另一组是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博一个叫成。博是个极为出色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工作能力强,还特别有思想有见地,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那种孩子;成这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总不好好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口才极好,总是表现得懒散,不过并不扰乱纪律。
      这四个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对比,是从他们的作文开始的。前两个孩子,晓菲和小壮的作文我看过,字写得虽不舒展但比较整齐,可写作水平很差,内容贫乏,有许多语法错误,错别字也比较多,这和他们平时还不错的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他们每篇作文都被老师要求改来改去,他们认真地改着,一遍遍地抄着,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对比,仅能看出改动痕迹,看不出进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旧。又翻了他们其它的作业本,都分明能感受到这俩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力不从心。
      我基本上能判断出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
找这两个孩子谈过话。问他们的共同问题是:你经常读课外书吗?晓菲听我这样问,很不自在,告诉我说,她很想读,但她爸爸不允许,怕影响她学习,就把家里她可能看的书都锁起来。她家有一份订报纸赠送的《读者》,她很喜欢这个杂志,但每期来了,父母都想办法藏起来不让她看。小壮则表示他不喜欢读课外书,除了几本漫画书,从来没读过其它什么书。
      我想这两个孩子这样下去真是可惜了,他们是这样听话,舍得用功,本该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出色。于是分别约他们的家长谈了一次话,目的是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来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
      晓菲的爸爸说,孩子每天这么用功学习,成绩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读课外书,落到中等怎么办呢?小壮的妈妈认为让小壮去阅读是又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小壮一周上六个课外班和一个乐器班,周一到周日从来不休息,他家住得较远,公交车上每天来回要两个半小时,小壮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所以他妈妈说,绝对不能再给他增加负担了。
      我告诉他们,这两个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每次考试成绩高几分低几分不重要,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强,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学习。不上那么多课外班,不强求考试成绩,让他们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他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将来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绩。
      我尽量把问题讲得明白,他们当时也都表示认同我的建议。但后来我再和孩子们了解,一点没变。晓菲的爸爸认为是因为家里订报纸招来《读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学习,把订报纸的赠品改成了牛奶。小壮本身就没有读书的愿望,妈妈也不打算让他有这个愿望,只是打算再给孩子报个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学习活动量少,上这个班既能运动又能学习防身,一举两得,我不知她从哪里再为小壮挤出这个时间。而且我还了解到,小壮所上的几个课外班中,有一个就是作文班。
      和晓菲、小壮形成对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写得特别好,通篇几乎没有一个错别字和病句。博的字写得整洁大气,文章中总有独到的视角和素材;成虽然字写得不好,文中不时有勾划,不整洁,并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异明显,有的一看就写得不认真,应付差事,但有几篇看来他是认真写的,透过杂乱的卷面细细读来,能感觉出才情飞扬,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
      我也和这两个孩子单独聊过,了解到他们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博的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读了很多,以中外名著、历史、自然方面的为主,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的阅读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家没电脑,电视也基本上不开,他没事干只好去买很多书看。成读得很杂,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等,逮住什么读什么。
      这两个孩子不光作文写得好,各方面都应付得轻松自如。博是个好学生却不是个小学究,他喜欢足球,花很多的时间踢球;成虽然平时成绩不太好,但用他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孩子,聪明着呢,现在这个成绩是闭着眼睛学来的,他只要好好学三天,就能考班里前三名。
      我离开这个班时,把电子邮箱给了孩子们,现在还和几个学生保持联系。他们现在已读初三了,马上要中考。博没给我写过信,但他的母亲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我们始终没见过面,通过网络交流过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博就读于一所市重点校,据他妈妈说博现在的学习仍然很好,基于他的学习成绩和足球水平,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晓菲一直和我联系,她初中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师资等各方面都不太好。听她说小壮、成也在这所学校,她和小壮的学习现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初三后着急了,懂得学习了,现在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还评了三好生。晓菲还说,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学习了,觉得学习太难了。
      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发展态势大致已水落石出。
      晓菲和小壮的家长肯定对孩子心生失望,他们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在这关键时候,不知他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更不会让孩子去读课外书了——由此,基本可以预测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在接下来的高中阶段,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乃至将来,他们一生的学习状态都将是平庸而困难的。
      而博和成,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稳定地生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
      四个孩子的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说的问题已清楚了。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
      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这正如简单的建筑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越高一样。
我见过几位非常苦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学习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不如人意。每当这种时候,我总会问一下孩子从小到大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出所料,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课外阅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可能并不出色,但由于他们有较好的课外阅读,却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到真正想学的时候,潜力就不可阻挡了。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来越显示出神奇的作用。
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
       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
      为了让孩子聪明又学习好,父母们都在倾尽全力,从怀孕开始就忙着吃这个补那个。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从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
      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
      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种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
      如果所有文化或社会范畴中的“规律”都需要像数理定律那样有100%的准确率才可被确认成立,那么所有的社会规律都将不存在,所有的对话都无法进行。世界如此复杂,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种现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预防癌症”的结论,和“爱喝茶的人也会得癌症”的现象并不形成冲突,因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后者否定前者是没意义的。
      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中小学生中有一种叫“偏科”的现象,似乎对这里谈到的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提出挑战。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爱数理化,对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不感兴趣,也很少阅读,数理科目成绩却总是很好。
      我见过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她甚至为她的孩子数学、物理学得好,特别不爱学语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觉得这样表示她的孩子聪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欢语文课本身,但读过很多课外书的话,她可以骄傲,说明孩子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阅读,对语文课的厌倦是基于一直以来的语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恐怕总会有一天数、理科目要受到拖累。
      我认识一位市属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高考时数学满分,语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爱数学,立志要当个数学家,报了北大数学系,总分不够,最后只被一所普通的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
      他说,从我这几年教书,才深切地感觉到语文的重要。我们学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学,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说他当时没考上北大数学系很不服气,现在想来,即使考上了,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
      所以,哪怕孩子是个特别的数学天才,你也应该关注他的阅读。比如让他去读几本数学家传记,这可能比让他多解两本习题集更能成全他的数学天才。
      当然也有偏科偏向语文的,语文学得很好,作文写得漂亮,数理化学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韩寒。阅读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似乎并没有成全。
      这个问题要这样理解:造成他不喜欢数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师、家庭、天赋、同学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阅读当然不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问题、补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数学成绩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这样的孩子,所幸他们喜欢阅读,无论上不上大学,他们都是聪慧的,都可以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样看,阅读于他们仍然是件幸运的事。
      而那些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数理科目学得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对学得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情况不叫“偏科”,事实上他们的人文科目也并不出色。谁能见到一个几乎不读课外书的人在文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和韩寒这类孩子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异。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特别提示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以上是尹老师的一席话,相信在这个年代,把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的妈妈们应该是少之又少了。
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孩子的早期阅读并不是简单的陪孩子消磨时间和解闷,在此过程,亲子关系的培养巩固,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培植和加深是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的。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31 12:23 编辑 ]
2009/07/21
精选回帖
217楼
1970/01/01回复
306楼
1970/01/01回复
嘿,你刚说完就给你蔽了....
2010/11/20回复
君蕊君蕊561楼
LZ,我怎么上去不了登记呢?有什么权限啊?
2010/11/25回复
全部回帖
俺家两丫头现也超喜欢看书,自小看了《我爸爸》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鳄鱼怕怕,牙医怕怕》、《SNOW》、《MONKEY AND ME》、《MY FRIEND RABBIT》、《HONDO AND FABIAN》、《SAY GOODNIGHT》、DK的JUGL,奇先生妙小姐一套等都非常喜欢,我们家不是以英文书为主,中文书也很喜欢,像不一样的卡梅拉,阶梯数学,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都很爱爱戴,有点不受控制的是目前都是以亲子共读为主,总要我来讲,而我的目标是可以我自己一边阅读,她们可以一边自己看自己的书,嘻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LZ分享的经验值得互相借鉴,真希望咱们住得近,可以交换书来看,嘿嘿,毕竟书籍也是一种投资,能够让更多人来分享想必更能物尽其用,吼吼~~
2010/06/26回复
另外,俺家也正愁书柜满了,拿两大储物箱来装书,不知大家对书的防霉防潮方面有没啥好建议~
2010/06/26回复
香槟妈咪:
另外,俺家也正愁书柜满了,拿两大储物箱来装书,不知大家对书的防霉防潮方面有没啥好建议~
查看原文
好象用有柜门的书架好点吧,如果是放箱子里的,里面放点吸潮防蛀的东西好点,比如吸湿剂和樟脑。
2010/06/27回复
香槟妈咪:
俺家两丫头现也超喜欢看书,自小看了《我爸爸》后,就一发不可收拾,《鳄鱼怕怕,牙医怕怕》、《SNOW》、《MONKEY AND ME》、《MY FRIEND RABBIT》、《HONDO AND FABIAN》、《SAY GOODNIGHT》、DK的JUGL,奇先生妙小姐一套等都非常喜欢,我们家不是以英文书为主,中文书也很喜欢,像不一样的卡梅拉,阶梯数学,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都很爱爱戴,有点不受控制的是目前都是以亲子共读为主,总要我来讲,而我的目标是可以我自己一边阅读,她们可以一边自己看自己的书,嘻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LZ分享的经验值得互相借鉴,真希望咱们住得近,可以交换书来看,嘿嘿,毕竟书籍也是一种投资,能够让更多人来分享想必更能物尽其用,吼吼~~
查看原文
羡慕你家孩子喜欢数学,我家的对数学简直是深恶痛绝啊。
2010/06/27回复
不断吸收学习中   好啊好贴
2010/06/27回复
leeaug:
羡慕你家孩子喜欢数学,我家的对数学简直是深恶痛绝啊。
查看原文
推荐楼主试试《奇迹幼儿数学》,按年龄分段:3-4岁,4-5岁和5-6岁。我没看到实物,看了dangdang网评和新浪亲子阅读推荐:http://baby.sina.com.cn/z/youershuxue/,页面上有链接,可以看到三套书的内页图片,觉得内容很好。可能比《阶梯数学》之类的书更好用。美中不足,前些天当当打六一折,现在涨了不少,价格有点高。

学龄前学数学,着眼点在于启发思维,培养兴趣,在生活中活学活用最好。这套书的思路好像也是这样,比较具体感性。
2010/06/27回复
jocelyn1025:
推荐楼主试试《奇迹幼儿数学》,按年龄分段:3-4岁,4-5岁和5-6岁。我没看到实物,看了dangdang网评和新浪亲子阅读推荐:http://baby.sina.com.cn/z/youershuxue/,页面上有链接,可以看到三套书的内页图片,觉得内容很好。可能比《阶梯数学》之类的书更好用。美中不足,前些天当当打六一折,现在涨了不少,价格有点高。学龄前学数学,着眼点在于启发思维,培养兴趣,在生活中活学活用最好。这套书的思路好像也是这样,比较具体感性。
查看原文
多谢,马上去找找。
2010/06/27回复
谢谢楼主!有用的都粘贴记下来再慢慢细读!
2010/06/29回复
真的很用心,我要向楼主学习啊。
2010/06/30回复
学习了,真的教孩子读书还有那么多学问,我们只是有兴趣读一些给她听,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好书啊,真的要学习了。
2010/06/30回复
谢谢分享!
2010/06/30回复
斯皮尔伯格的小脚板走天涯和曾获艾美奖的动画连续剧恐龙家族

恐龙家族记得是很久以前在明珠台放过,当时是追着一集集追的,喜欢得不得了,现在正在VERYCD上用驴子在下,希望能刻下来跟孩子一起分享。以下是百度上搜到的介绍。
恐龙家族》(Dinosaurs)是迪士尼出品的人偶剧,是一部风格幽默的喜剧。该剧1991年到1994年在美国上映,当时在美国很受欢迎,并获得艾美奖!
  恐龙家族剧照《恐龙家族》将情境设定于公元前60,000,002年,围绕着大恐龙辛克莱一家的日常生活展开,以轻松和富有洞察力的手法讲述了许多实事话题,如:环境保护、濒临动物等,以生动的恐龙原形表现出各种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很多观众认为《恐龙家族》就是一部恐龙版的《成长的烦恼》
  恐龙家族”中艾尔·辛克莱是一位44岁的斑龙·辛克莱家族的主人。作为一名蓝领恐龙,他已经为公司当了25年的推树工。阿兰是艾尔脾气温和的妻子,这和她朴实的举止及良好的常识强有力地体现在家庭中。宝宝是他们家最可爱而早熟的老么。当他降生之後,就不断对辛克莱家族实行破坏。组成这一家庭的还有罗比,他是一个15岁的幻想者。他那非传统的信念总是使双亲保持警觉。 
  <恐龙>是90年代初的经典电视动画喜剧,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拟人动物角色由Jim Henson的动物商店创造。故事情节挑战了不少社会最基本的假设,探索了"文明"生活最普遍的麻烦。
  设定在公元前6百万年,辛克莱一家是典型的蓝领阶层家庭,正努力适应社会生活的新概念,从游牧生活形式过来的转变产生的社会影响很多,挑战着是非概念,信仰,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等。自然,辛克莱一家的到来造成了不少阻碍和麻烦,伴随着很多闹剧和笑料。

小脚板走天涯:同样是很久以前明珠台播过的动画片,因为喜欢,所以和孩子一起怎么KAN也不厌,点点从两岁到现在一直的最爱。以下内容来自DANGDANG“蛮荒时代,一只名叫“小脚板”的雷龙,因大地震而与家人失散,他必须独自前往传说中的恐龙乐园“大林”,才能与家人团聚。在旅途中,他结交了四个并不同类的伙伴。他们不仅在冒险的绑架 体验到了大自然的奥秘,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家的互爱互助,他们学会了理解、关怀、负责和接纳,懂得了什么是友谊、幸福和真爱。

影片中充满了怪诞、离奇的情节,而且还有许多动听、有趣的歌曲,其中主题由黛安娜罗丝所演唱。本片由天王级制作人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鲁卡斯耗时三年监制完成,并且获选影许人协会评出的年度十大佳片。

3 鼹鼠的故事: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吗,估计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没人不知道这个的,这个动画片真的是纯净如水晶,比现在风行全国的喜洋洋好多了。 
来自百度: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的经典儿童文学,开始流行于上世纪50年代,由于屡次在国内国际获奖,被改编为动画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观众。“鼹鼠的故事”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画家兹德内克·米莱尔的经典名著。作品最早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以小鼹鼠为主角的第一部动画片《鼹鼠做裤子》1957年首度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中获得大奖,之后其它以小鼹鼠为主角的多部影片陆续在全球十多个国家获奖。根据影片改编的图书也随之风靡全球。

  “鼹鼠的故事”承袭了捷克斯洛伐克经典儿童文学的写实传统,同时又兼具幽默、夸张和抒情的优雅风格,洋溢着快乐的生命意趣,半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世界图书圣殿中的瑰宝,影响了几代读者。
  “鼹鼠的故事”在人口只有一千万的捷克销量达五百五十万册,为捷克最畅销的图画书,目前已在全球十五个以上国家出版,其中包括芬兰、丹麦、挪威、德国、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美国、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韩国、日本等,有四十余种语言版本,是畅销全球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7-1 21:38 编辑 ]
2010/07/01回复
婴灵婴灵14楼
受益匪浅。谢谢楼主给我们开一个这么好的帖子,我也很注重阅读和注重孩子阅读,但是基本都是在引进版里挑选。楼主说的倒不失为一个好渠道。哪天也去林子的书店瞧瞧。
你介绍的网络连接有很多已经打不开了,但是能打开的部分仍然给了我惊喜,我准备好好下载来给宝宝听。
工作的事情搞定了么?希望你天天有个好心情!妈妈的好心情,对宝宝也非常重要。
2010/07/02回复
婴灵:
受益匪浅。谢谢楼主给我们开一个这么好的帖子,我也很注重阅读和注重孩子阅读,但是基本都是在引进版里挑选。楼主说的倒不失为一个好渠道。哪天也去林子的书店瞧瞧。你介绍的网络连接有很多已经打不开了,但是能打开的部分仍然给了我惊喜,我准备好好下载来给宝宝听。 工作的事情搞定了么?希望你天天有个好心情!妈妈的好心情,对宝宝也非常重要。
查看原文
正在找啊,希望能找份不要离家太远的,方便照顾儿子。
2010/07/02回复
情儿情儿16楼
  
2010/07/08回复
也来顶顶贴!
去林子那有收获了!
送307楼的
我们都是LZ的忠实听众与粉丝
2010/07/09回复
留个爪
2010/07/09回复
lijianglijiang19楼
一口气爬了300楼,真过瘾!LZ真有心,崇拜啊!
我儿子快5岁了,也喜欢看书听故事,不过不认字(我们没有专门教过,学习都是凭兴趣很随意的),他看书就是看图画,或是要大人讲。他很忙,玩积木玩具、画画、看书,还有户外的活动,总是说妈妈我没时间。我也觉得很难安排,没有特别要求过他,任他兴趣想干啥就啥,只是每天晚上抽空陪他读书。还是要向LZ学习,大人自己要勤劳,对孩子用心一点、严格一点。
2010/07/09回复
annnnieannnnie20楼
喜欢,收藏了。佩服点点妈的细心与长贴的长度。另外,我觉得和BB一起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觉得他有份参与了。有时候我会假装不记得,让BB做一回老师,说说刚刚读过的内容。每次BB都很兴奋热心地指导我。哈哈
2010/07/12回复
猜你喜欢

【随手晒书】引导孩子热爱读书,培养独立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来~~~听听不能错过的0~4岁孩子英语启蒙学习】来自妈妈的切身感受~~~

早教狂人妈妈的早教经验整理(61页有更新哦)

阅读——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

【宝宝入园记】虫虫的蒙氏成长经历

热点推荐

广州1h溯溪露营好地方 这里的鱼爆桶好钓

带娃参观消防救援大队 瞬间被帅叔叔圈粉

亲子陪伴时光 带娃打卡西宫达也绘本展

2蚊鸡的百佳月卡太划算了 一单就血赚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体验广东城际,25 分钟车程到东莞麻涌

不要买建筑时期太短的房子

打卡隆平水稻博物馆湖南米粉博物馆

香港行之交通篇

85后的生活

“怎么可以吃上?”广州的龙船饭,好吃得不

闲着没事来看看大海吧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