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李氏图书馆

260403886幼儿园早教

Dear all,  应李氏图书馆一众楼友书虫妈们的热烈要求,我近期已经组了一批优质英文原版书的团购,价格远比TB和国内众多团购网站优惠,请大家快来抢啊。、http://www.gzm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2481&highlight=%E6%9D%8E%E6%B0%8F%E5%9B%BE%E4%B9%A6%E9%A6%86



各位,因为原签订合同的凤凰决定在本年初已经解散,所以我的书暂时也出不了了,不过也没事,点点现在已经入了小学,我将会将他每天读的书放在小学版块继续更新,谢谢大家支持。
开贴了,先来说说我儿子点点的书,我家宝宝从半岁开始读书,当然,做为文盲的他,这些书是由我和保姆小杨阿姨读给他听的,在此非常感谢小杨阿姨,与现在我找到的那些动不动就让孩子KAN电视以求省事的保姆相比,她在心力与时间上真的付出了许多,好保姆比好工作更难找啊。

坦白地说,我儿子目前无论在算术还是识字绘画方面并无过人之处,我对这方面的早教一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深觉以中国目前的填YA式教育,孩子上了书就开始了苦大仇深的考验阶段,没必要太过MIAN QIANG他。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举个例子来说,我母亲以前是中学英语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让我跟着电视学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跟我学,我痛苦得不知所以,被人打PP也不愿学。但这照样不限制我读大学时顺利通过四六级,上班时照样写EMAIL和打电话和洋GUI ZI谈公事, 所以兴趣是最重要的。

我会在第五层里按孩子的图书分类进行介绍,至于家里点点到底有多少本书,我从来没有认真统计过,但至少80*202CM的三个书架已经装不下了,还不算我为了省空间搬到旧房子里的书。

我先来说一下早期亲子阅读的好处:专注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是阅读不同书目之间的关联借鉴能力;最后是孩子的兴趣也会很明显地显现出来,在这方面再加以深挖和指导。关于阅读的好处,现在下面转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的一个贴子里的话:

儿童智力高低和学习能力差异取决于什么?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
      让我绕得稍远,从四个孩子的真实故事说起。
      我曾和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同学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对这个班的学生都很熟悉。班里有四个孩子,我总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把他们分为两组,然后放到一起进行对比。
      先说前两个孩子,一个叫晓菲的女孩和一个叫小壮的男孩,这两个孩子都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张扬也不内向,上课不捣乱下课不惹事生非,在班里属于那种既被老师喜欢又容易被遗忘的人。
另一组是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博一个叫成。博是个极为出色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工作能力强,还特别有思想有见地,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那种孩子;成这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总不好好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口才极好,总是表现得懒散,不过并不扰乱纪律。
      这四个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对比,是从他们的作文开始的。前两个孩子,晓菲和小壮的作文我看过,字写得虽不舒展但比较整齐,可写作水平很差,内容贫乏,有许多语法错误,错别字也比较多,这和他们平时还不错的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他们每篇作文都被老师要求改来改去,他们认真地改着,一遍遍地抄着,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对比,仅能看出改动痕迹,看不出进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旧。又翻了他们其它的作业本,都分明能感受到这俩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力不从心。
      我基本上能判断出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
找这两个孩子谈过话。问他们的共同问题是:你经常读课外书吗?晓菲听我这样问,很不自在,告诉我说,她很想读,但她爸爸不允许,怕影响她学习,就把家里她可能看的书都锁起来。她家有一份订报纸赠送的《读者》,她很喜欢这个杂志,但每期来了,父母都想办法藏起来不让她看。小壮则表示他不喜欢读课外书,除了几本漫画书,从来没读过其它什么书。
      我想这两个孩子这样下去真是可惜了,他们是这样听话,舍得用功,本该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出色。于是分别约他们的家长谈了一次话,目的是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来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
      晓菲的爸爸说,孩子每天这么用功学习,成绩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读课外书,落到中等怎么办呢?小壮的妈妈认为让小壮去阅读是又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小壮一周上六个课外班和一个乐器班,周一到周日从来不休息,他家住得较远,公交车上每天来回要两个半小时,小壮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所以他妈妈说,绝对不能再给他增加负担了。
      我告诉他们,这两个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每次考试成绩高几分低几分不重要,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强,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学习。不上那么多课外班,不强求考试成绩,让他们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他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将来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绩。
      我尽量把问题讲得明白,他们当时也都表示认同我的建议。但后来我再和孩子们了解,一点没变。晓菲的爸爸认为是因为家里订报纸招来《读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学习,把订报纸的赠品改成了牛奶。小壮本身就没有读书的愿望,妈妈也不打算让他有这个愿望,只是打算再给孩子报个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学习活动量少,上这个班既能运动又能学习防身,一举两得,我不知她从哪里再为小壮挤出这个时间。而且我还了解到,小壮所上的几个课外班中,有一个就是作文班。
      和晓菲、小壮形成对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写得特别好,通篇几乎没有一个错别字和病句。博的字写得整洁大气,文章中总有独到的视角和素材;成虽然字写得不好,文中不时有勾划,不整洁,并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异明显,有的一看就写得不认真,应付差事,但有几篇看来他是认真写的,透过杂乱的卷面细细读来,能感觉出才情飞扬,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
      我也和这两个孩子单独聊过,了解到他们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博的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读了很多,以中外名著、历史、自然方面的为主,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的阅读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家没电脑,电视也基本上不开,他没事干只好去买很多书看。成读得很杂,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等,逮住什么读什么。
      这两个孩子不光作文写得好,各方面都应付得轻松自如。博是个好学生却不是个小学究,他喜欢足球,花很多的时间踢球;成虽然平时成绩不太好,但用他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孩子,聪明着呢,现在这个成绩是闭着眼睛学来的,他只要好好学三天,就能考班里前三名。
      我离开这个班时,把电子邮箱给了孩子们,现在还和几个学生保持联系。他们现在已读初三了,马上要中考。博没给我写过信,但他的母亲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我们始终没见过面,通过网络交流过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博就读于一所市重点校,据他妈妈说博现在的学习仍然很好,基于他的学习成绩和足球水平,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晓菲一直和我联系,她初中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师资等各方面都不太好。听她说小壮、成也在这所学校,她和小壮的学习现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初三后着急了,懂得学习了,现在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还评了三好生。晓菲还说,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学习了,觉得学习太难了。
      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发展态势大致已水落石出。
      晓菲和小壮的家长肯定对孩子心生失望,他们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在这关键时候,不知他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更不会让孩子去读课外书了——由此,基本可以预测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在接下来的高中阶段,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乃至将来,他们一生的学习状态都将是平庸而困难的。
      而博和成,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稳定地生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
      四个孩子的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说的问题已清楚了。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
      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这正如简单的建筑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越高一样。
我见过几位非常苦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学习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不如人意。每当这种时候,我总会问一下孩子从小到大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出所料,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课外阅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可能并不出色,但由于他们有较好的课外阅读,却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到真正想学的时候,潜力就不可阻挡了。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来越显示出神奇的作用。
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
       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
      为了让孩子聪明又学习好,父母们都在倾尽全力,从怀孕开始就忙着吃这个补那个。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从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
      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
      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种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
      如果所有文化或社会范畴中的“规律”都需要像数理定律那样有100%的准确率才可被确认成立,那么所有的社会规律都将不存在,所有的对话都无法进行。世界如此复杂,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种现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预防癌症”的结论,和“爱喝茶的人也会得癌症”的现象并不形成冲突,因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后者否定前者是没意义的。
      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中小学生中有一种叫“偏科”的现象,似乎对这里谈到的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提出挑战。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爱数理化,对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不感兴趣,也很少阅读,数理科目成绩却总是很好。
      我见过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她甚至为她的孩子数学、物理学得好,特别不爱学语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觉得这样表示她的孩子聪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欢语文课本身,但读过很多课外书的话,她可以骄傲,说明孩子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阅读,对语文课的厌倦是基于一直以来的语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恐怕总会有一天数、理科目要受到拖累。
      我认识一位市属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高考时数学满分,语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爱数学,立志要当个数学家,报了北大数学系,总分不够,最后只被一所普通的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
      他说,从我这几年教书,才深切地感觉到语文的重要。我们学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学,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说他当时没考上北大数学系很不服气,现在想来,即使考上了,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
      所以,哪怕孩子是个特别的数学天才,你也应该关注他的阅读。比如让他去读几本数学家传记,这可能比让他多解两本习题集更能成全他的数学天才。
      当然也有偏科偏向语文的,语文学得很好,作文写得漂亮,数理化学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韩寒。阅读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似乎并没有成全。
      这个问题要这样理解:造成他不喜欢数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师、家庭、天赋、同学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阅读当然不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问题、补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数学成绩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这样的孩子,所幸他们喜欢阅读,无论上不上大学,他们都是聪慧的,都可以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样看,阅读于他们仍然是件幸运的事。
      而那些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数理科目学得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对学得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情况不叫“偏科”,事实上他们的人文科目也并不出色。谁能见到一个几乎不读课外书的人在文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和韩寒这类孩子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异。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特别提示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以上是尹老师的一席话,相信在这个年代,把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的妈妈们应该是少之又少了。
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孩子的早期阅读并不是简单的陪孩子消磨时间和解闷,在此过程,亲子关系的培养巩固,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培植和加深是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的。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31 12:23 编辑 ]
2009/07/21
精选回帖
217楼
1970/01/01回复
306楼
1970/01/01回复
嘿,你刚说完就给你蔽了....
2010/11/20回复
君蕊君蕊561楼
LZ,我怎么上去不了登记呢?有什么权限啊?
2010/11/25回复
全部回帖
leeaugleeaug沙发
点点妈妈这段时间已经是非常非常的懒了,其实坦白说,之前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宁可被保姆欺负也不送孩子上全托,对我而言,最主要最主要的原因也只是有一个:全托了的话,我的孩子就不会再有故事听了。我以前上班的时候,哪怕再累,下班回到家里洗洗上床后,我儿子的点播时间也就开始了。

而现在呢,暑假期间,我把在VERYCD上拷贝下来的故事音乐MP3足足记录了十几张DVD,基本上是从早播到晚。我家的有线电视早就停掉了,坦白说,我对现在电视台播出的东西不是太感冒。我的电视机基本上也只有两个功能:放碟和让我在给点点放故事时挑菜单。点点在暑假期间KAN的是BBC和国家地理,听的是大量的名著广播剧和童话。昨天我送他回幼儿园的时候,经过小小班,一大堆刚入托的小朋友在跟父母上演生离死别,他很不屑地说:“小小一班真是哭声震天啊。”我对他表示这个词用得很好,同时提醒他,还可以说:哭得惊天动地。
2010/09/07回复
leeaug:
(转帖)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给孩子听九年前,当我开始对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念故事书时,并没有想太多。做为一个妈妈,奶也喂了、尿布也换了,能变的把戏都耍过了之后,妈妈和婴儿,大眼瞪小眼,要怎么好好地过日子呢?从有记忆以来,我就是个不用父母担心的孩子,一路顺遂地念到大学毕业、出国留学,回国工作了八年,正准备向事业飞黄腾达的目标前进之际,家人、先生、朋友,没有人想像得到,我会放弃工作,心甘情愿地,回家专心做个全职妈妈。刚开始,三不五时就会有朋友带着狐疑的眼光问我:「这样的生活不会无聊吗?每天的二十四小时要怎么度过呢?」无聊?会这样问的人,一定没有「专心」地带过孩子。全职妈妈比上班还辛苦,不累出忧郁症已属万幸,怎么可能会有无聊的时候呢!怎么好好过日子、同时又能兼顾孩子的学前教育,可能是很多妈妈都会面临的问题。于是,我发明了「喂孩子故事书」的方法。你可能会纳闷,故事书又不能吃,要怎么拿来「喂」孩子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概没人像我一样,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照三餐外加点心和宵夜,每天念给孩子听。孩子上小学前,我平均每天「喂」一个小时的故事,从未间断(连一天也没有)。甚至在孩子两岁左右时,每天早中晚,外加午睡和晚上就寝前,我都会给他们一瓶奶和一瓶水,然后依着他们身旁躺下,他们喂自己牛奶,我则「喂」他们故事书,结果往往该喝的东西早已喝完,孩子却根本不想起来,因为太享受了嘛!所以我常常一念就是四十分钟,而一天五次就是三小时。你或许已经在想:「这个妈妈是不是疯了!」其实,这些时光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流过,没有人强迫我念,也没人强迫孩子听。故事书之于孩子,就好像阳光空气之于人类,我只是找出了一个妈妈和孩子彼此都喜欢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些不知不觉中流过的「听故事书」时光,却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让我很放心的一对儿女一直待在家里跟我混日子的女儿,直到幼稚园中班的年纪才入学。第一次学校的亲师恳谈,具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在家长口碑中素以耐心和爱心闻名的老师,娓娓述说起女儿在学校「守规矩、人缘好、善体人意、学习专心」的种种表现,我虽然放心不少,却也猜想着,为了鼓励妈妈的辛苦,老师应该也是在说些好听话吧。但是,老师却突然话锋一转:「我自己有两个儿子,都读小学了,我却常常还在想,如果能再生一个女儿的话,我真希望她能像妳女儿一样。」这样的肯定,当下让我感动得无言以对。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幼稚园每年两次的亲师恳谈这样一路参加下来,我已经驾轻就熟。到了第七次时,我一走进小儿子的大班教室,连招呼都来不及打,老师劈头第一句就是:「如果全班二十几个孩子都像你儿子,我就太高兴了!」这时儿子的「守规矩」已经算是基本配备,其他像是「人缘好,笑口常开」、「有领导能力,会替同伴排解纠纷」、「会主动帮忙老师」、「学习专心,心情稳定」等表现,都让老师赞赏有加。其实,第二个孩子已经有点「照猪养」了,但老师的意外称许,还是让我深觉欣喜。然而这时,我自己也纳闷了起来:我的运气真的这么好吗?连生了两个,都是不让人担心的好孩子?不过,请注意这个消息:我喂故事书的动作,从孩子出生到当下,还是一直在进行中。女儿自动自发,表现学习热忱一向照顾孩子无微不至的我,却从他们升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刻意地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该负责的事-每天早上自己听闹钟起床;回家后自动自发写完功课;书包自己整理收好;连考试都要自己准备。我只丢给孩子一句话:「有需要妈妈帮忙时,随时来找我。」然而,孩子却很少来找我,可能是因为一找上妈妈就免不了被啰嗦,所以能免则免吧!这样的模式已经迈入第三年了,我还是继续我的「放牛吃草」政策;三年级的课业愈来愈多、当然也愈来愈难,但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进度,却是完全不用我担心。我相信,孩子的学习和成就,只能靠他自己的力量来累积,妈妈是逼不出来的。但是学习热忱呢?孩子的学习热忱要如何培养呢?当女儿快念完小学一年级时,我突然发现,一直只看故事书插图的她,开始主动阅读起文字来了,而且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我准备足够的书在家里,她就会很有主见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先是看图多字少的绘本,然后不知不觉就进步到了纯文字的章节故事。「孩子爱不爱看书?」从此已不再是我需要担心的问题了。虽然要比其他孩子晚学注音符号,这却无碍于女儿想要以文字来表达、抒发内心感受的热忱。她主动为自己准备了一本日记,也常常写些小便条、小卡片,对父母和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有一回,她与别人家的宠物小鸟相处了一个下午,当晚就要求我们也让她养一只;从小皮肤过敏的她,当然不被答应。哭得伤心之余,只见她无助地坐到桌边,边哭边写着什么;写好后,她便把信放入信封,从门缝塞进我的房间。信上写着:「我爱小鸟,就像我爱妳和爸爸一样..等我长大,可以养小鸟吗?」我几乎被她的文字震慑了一下,感动得有些不知所措。就让她养只小鸟吧?你又快上当了哟-当然不行,感动是一回事,养小鸟是另一回事。不用说教,念故事书就好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品格、大能力..这些事情,哪个父母不知道!那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力气,强调、重申这些父母全知道的事呢?问题就在于:父母明明知道是重要的事,却没办法做到啊!有多少父母,都是忙着工作赚钱,专心听孩子说话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有多少父母,送孩子学才艺、上安亲班,却不管孩子的童年在哪里?又有多少父母,是会帮孩子念故事书的呢?所以,重点根本不在于故事书怎么念、怎么选,这些都是其次的问题。真正的关键是-父母有没有「心」、有没有「热忱」和「渴望」,要帮孩子做这件事。我就是希望藉由这本书,把自己的热忱和渴望传达给各位父母。有了热忱和渴望,你们才会把教养孩子的重心锁定在这个方向上,并且付诸实行;否则立意再好、若是不付诸行动,还是一样于事无补。我是在连续为孩子念了八年的故事书之后,才反过来想要告诉全天下的父母:一定要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因为我强烈感受到了这样做的好处。看看现在的父母为了孩子掏心掏肺、照顾有加,接送孩子学才艺、补功课,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种种作为的本意都离不了一个「爱」字;但是除了「爱」以外,父母最想要给孩子的是什么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有着更深切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养成理想的人格特质与能力,以开创更美好顺遂的人生?而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就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父母朝这样的目标迈进。故事书V.S.好品格*不用说大道理,念故事书就好「好品格」已经是这个世纪的教养领域里最重要的显学。它的涵义铺天盖地,从人格养成-诚实、尊重、乐观、同情心、自信、谦虚、知足、热忱、耐心、勇敢..;到人生态度-守规矩、有礼貌、友爱、分享、同理心、认真、关怀、感恩、负责任…,这些特质不仅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也是让孩子拥有快乐人生的坚实支柱。对于学龄前正处于似懂非懂年纪的孩子,好品格要怎么教?为什么兄弟姊妹要相亲相爱?为什么玩具要轮流跟别人玩?为什么不可以随便批评别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早起上学?父母当然可以用「说道理」的方式,慢慢说给孩子听。但是「说道理」要看时间、看场合、看孩子的心情,还要看父母有没有说道理的天份。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呢?-费尽力气、肠枯思竭地对孩子解释完了一个道理,只见孩子还是两眼发直、表情疑惑;别说是孩子听不懂了,你自己可能也觉得逻辑不通呢!或者,若真要和孩子来上这么一大段对话,父母可能也要惭愧地承认,自己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力气这么做。几位双薪家庭的朋友也表示,能顾好孩子的三餐、加上打理生活起居,已属尽责,哪还有力气和孩子慢慢说每件事情的道理呢!当孩子顽皮的时候能忍住不发脾气,就已经算是很厉害啰。道理不好说,但孩子不能不教啊。那好品格要怎么教呢?其实,不用说大道理,只要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就好。我也想不到任何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会比念故事书更好用。书中自有好品格忠孝节义的大道理,光是透过教条式的训话是无法深入人心的。然而藉由故事书的情节,有些难以解释的道理,却好像立刻活灵活现了起来。以下这些故事书,都是我随机从家里的书架上摘选出来的,每本书都有特定的主题,将好品格的观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穿插于其中,透过故事的生动情节先引发孩子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这些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的内心。好品格书名出版社诚实《珊珊的月光》巨河勇敢《我的名字叫国王》格林谦虚《绿笛》和英尊重《是蜗牛开始的》三之三文化分享《手套》远流友爱《小莫那上山》台湾英文杂志社同情心《看谁在搞鬼》格林同理心《小猫斗公鸡》格林自信《做得好,小小熊》上谊努力《妈妈的红沙发》三之三文化负责任《安娜想养一只狗》上谊自动自发《花婆婆》三之三文化团队合作《没有声音的运动会》信谊关怀《下雨天接爸爸》台湾英文杂志社乐观《叔公的理发店》三之三文化助人《陪你一起飞》格林知足常乐《好一个馊主意》远流人生道理何只千百,只要是父母想教孩子的东西,百分之百都会涵括在童书作者的写作范围内。现在的出版业非常发达,举凡我们想教孩子的东西,不论是什么样的议题,都能在故事书里找着。从怎么鼓励孩子用小马桶?为什么每天都要刷牙?到单亲、残缺、死亡、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甚至什么是知足常乐?这些看似较难解释给小孩听的人生态度,故事书里通通都有。例如,《穿过隧道》这本书的故事,是说明一对原本不太和睦的兄妹,因为哥哥执意进入一个隧道而变成了一座石头雕像,结果妹妹勇敢地进了隧道去抱住哥哥冰冷的身体,雕像于是因为妹妹的体温而渐渐溶解,才救了哥哥一命。整本书里没有提到一句「兄弟姐妹要相亲相爱」,但透过故事中那种兄妹相依为命的情境描绘,当孩子再三要求我念这个故事的同时,也等于不费吹灰之力帮助了我,传达或加强我想教给孩子的道理。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因为对环境还不熟悉,于是和三年级的姐姐相约,每节下课在操场见面一起玩。一天下课回家的路上,姊姊说:「妈妈!今天有一节下课,我帮老师送完东西,正准备走回教室,突然往操场看过去,天气好热,好大的操场只有一个人站在中间,仔细一看,竟然是我弟弟。」「我太忙了,忘了要去找他,所以赶快跑过去,摸摸他的头、亲他一下,后来上课钟响,我们才分开了。」「摸摸头、亲一下」,这好似连续剧的场景,真教人感动这样亲昵的手足之情,也不禁要慨叹现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愈来愈多,让我简直想去帮社会局拍「鼓励生孩子」的宣导短片呢。*故事书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学龄前的孩子,对于同一本故事书可以一念再念,毫不厌倦。试想一本故事书一旦说了十遍,就算是再小的孩子,都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谁是好孩子?谁不该仿效?大人也就不必再啰嗦一些连自己都不想听的大道理了。孩子年纪虽小,心思却是很细密的,我只是不间断地念故事书,但孩子大部分的好习惯和好品格,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了。当孩子渐渐大了,开始需要教导他们一些规矩时,很神奇的是,道理我只要说过一次,不用费太多唇舌,两个孩子就能轻易了解我的话,并且确实地遵守、运行。连我自己都常常不由得暗自赞叹,这两个孩子为什么「这么受教」!有一回坐捷运,一个小朋友看见空位,就一屁股坐了上去,完全无视于身旁父母的存在。于是,我趁机简单地跟当时读幼稚园中班的儿子讲解了一下「礼让的道理」;没想到自此以后,如果捷运上只有一个空位时,就会听到一个小男孩大声地问:「姐姐要不要坐?妈妈要不要坐?」等我们都摇头了,才见他不疾不徐地坐下去。他的礼貌,常常会「惊吓」到其他的乘客。确立人生态度,必须趁早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当口,常可能因为太在意孩子当前的问题,有时使出浑身解数还解决不了事情时,牛角尖就会愈钻愈深,往往造成亲子关系两败俱伤。殊不见所谓的「橡皮擦妈妈」,每天跟在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身边做功课,孩子写一个字、妈妈擦一个字,一个边哭边写、一个边骂边擦。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中、高年级之后才后悔,很多自己太重视的东西,当时都以为是在帮孩子的忙,其实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二十年以后,假设孩子都已经长大、进了社会,不论他们从事蓝领或白领工作,想要让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会是什么呢?」我喜欢把问题推向未来,让父母跳脱现在,这样心中的疑问,有时反而会变得明白。学历、语文、人脉、家世背景、吃苦耐劳…等,每个人的条件组合都不相同,但大多数的成功者都有一个共通点:对的态度。如果你是老板,希望雇用抱持什么态度的员工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即使学历再高,只要态度不对,你还会愿意雇用他吗?如果你是个受雇于人的员工,又希望遇上什么样的同事呢?是遇事推托、遇错推诿;还是负责任、愿意与人合作的伙伴呢?态度关系着事业的成功,也关系着家庭的和谐,根本就是关系着整个人生。像是当今有多少人在使用现金卡或信用卡扩张消费,而金钱观、价值观和消费习惯,也是人生态度的一环。如果一个成年人可以去跟人借钱,只为了买一个名牌包,这样的人生是否还真的能快乐起来,实在令人存疑。如果二十年后,父母才发现孩子的人生态度有问题,这样可就太迟了。不趁孩子还是一张白纸时多花些心力,等到人格都已定型后,父母的教育功能早已衰退,对孩子的影响力也已经有限。不要继续溺爱他、不要继续帮他处理一笔又一笔的负债,可能是到时候唯一能做的事。*家庭教育才是根本有一回参加孩子小学的运动会,当全校正为大队接力比赛欢呼沸腾之际,即使我的孩子并不是选手,也深深为那些拚命向前冲的孩子们所感动、激励。正当我的眼泪都快被这种团结一致的气氛逼出眼眶时,却突然看到殿后那一队跑倒数第二棒的孩子,在交棒线的两公尺前,大概是发觉大势已去,「竟然不跑了」,让等着接最后一棒的孩子,赶忙着急地回头去「抢下棒子」,以完成自己的任务。什么是运动精神?跑得快不快不重要、跑第几名也不重要,但是一旦参加了比赛,不管是为自己或为团体,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精神和态度。身旁也同时见着这一幕的家长,在同等惊讶之余,开口说的竟是:「这学校是怎么教孩子的..」「教改、九年一贯如何如何…」其实不只是这位家长,只要社会上一有学生出现严重偏差行为的新闻,舆论也是一致将矛头指向学校、指向教改,或是打些于事无补的口水战;甚至还有人建议,「现在流浪教师这么多,何不让这些人学点心理辅导的技巧,每班多配一位辅导老师也不错?」我很想大声疾呼:「配几位老师都没用,父母一对一都无法教好孩子,只祈求一对三十的老师帮我们教孩子,实在是本末倒置。」现在的父母孩子生得少,而且都将全副心力放在孩子身上;但学生的偏差行为为什么反而愈来愈严重?教育的环节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当大家一面倒地检讨学校教育的同时,有没有人回头想想,家庭教育才是根本。请把孩子教好了再送去学校,而不是指望别人来帮我们教孩子。*你要好品格的孩子、还是聪明的孩子?我曾亲眼看过一个幼稚园年纪的孩子在公园打人,他坐在一旁的妈妈却只是淡淡地说:「这孩子就是特别皮。」完全不当一回事,既不向孩子问清楚,更别提说声对不起了。但是,那可是一个花了大量气力与时间在孩子身上,还是高学历的全职妈妈耶!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她却可以视而不见?如果要父母选择:你要好品格的孩子、还是聪明的孩子?相信几乎所有父母都会选择好品格。这是我在演讲中常提出来的问题之一,而到当前为止,没有一个父母敢选聪明。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父母又花了多少的力气和时间,在培养孩子的好品格呢?孩子还小时,对于吃饱睡好,锱铢必较;孩子上学后,又只盯着学习进度,学校的功课、课外的才艺、升学的补习,以为只要孩子功课好、有才艺,其他的事都可以再说、再等。这些父母也不是觉得好品格不重要,而是他们投入的心力实在会让人以为,孩子的好品格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好像只要家里经济状况不差、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自然就会有好品格。访问幼稚园或小学的导师最清楚,有多少父母在被告知孩子有偏差行为时,都是大感惊讶、失望,甚至不肯接受事实:「我的孩子在家里很乖啊!是不是学校有问题?还是跟某某同学学坏了?」我曾听一位极富耐心与爱心的小学低年级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学生其实好教,真正难沟通的是家长。」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孩子从小到大,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在教导孩子的好品格?还是总要等到问题出现了,再说说大道理、或是劈头训斥一番,就以为这是在教育孩子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只会让父母一辈子疲于奔命。养出好品格孩子的因素,当然不会只有一项。但是「帮孩子念故事书」这一项,绝对是父母不能错过的。 故事书V.S.大能力(上)自从女儿上了小学,开始对友谊非常重视。一回接她放学时,发现她的表情和平常不大一样,追问之下,她才说起当天因为重新换座位,而新交了一个朋友小佩,但她原本的好朋友阿真却要求女儿不要跟小佩玩,甚至要求另一个同学不要跟女儿说话。看得出来女儿的心情非常沮丧,不断质疑着「为什么大家不能一起当好朋友?」我于是趁势拉着女儿到了住家附近的公园,想要安慰她一番。我说:「妳知不知道,阿真为什么不喜欢妳跟小佩在一起玩?」女儿不解地说:「不知道,而且小佩也很好啊!」我说:「有没有可能是阿真太喜欢妳了?所以她看妳交了新朋友,怕妳被别人抢走,才不小心对妳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女儿若有所思地想着,我又说:「说不定明天她们就忘了这件事,又会跟妳一起玩了。」说实在的,当时我只是想跟女儿聊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她「在不拋弃新朋友的前提下,又能挽回好朋友的友谊」。但是到了第二天去接她放学时,从她的表情来看,我就知道一切都没事了。原来,她用刚学的注音符号,写了一封信给阿真:亲爱的阿真:我喜欢妳,我可以跟妳玩吗?P.S.不是只有跟我玩,也跟小佩一起玩。「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不是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很需要的一种能力吗?有愈来愈多定名为「如何培养孩子的大能力」、「小小孩大能力」之类的书籍出版,也吸引了不少父母的目光;而所谓的「大能力」,则意指考试是否名列前茅、日常生活能否自理之外的其他能力,举凡想像力、思考力、观察力、推理逻辑能力、机智反应..等都在此列。这些无形的东西或许无法直接帮助我们的孩子「考高分」,却可能在未来面对种种人生关卡时,帮助他们更有智慧地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少走一些冤枉路;孩子的人生也可能因为这些能力的发挥,而变得更加精采。如果孩子的好品格能够透过「说故事」而潜移默化地传承给孩子,那么故事书是否也能启发孩子去发展抽象的「大能力」呢?*想像力故事书里的插图,只是内容大纲的展现,而文字描写的细节场景,就要靠孩子自己去想像。而且绘图虽然是静止的,但透过文字的朗读,在孩子脑袋中的画面,则会有如电影般是不断活动、流转的。加上孩子自我想像力的发挥,他们每次构思的画面,都可以有所变化、永远不会相同。推荐书目:《小真的长头发》、《卡夫卡变虫记》、《哈拉老爹说故事》*思考力基本上,儿童故事是由「为什么」组成的,即使是平铺直叙的文字,对孩子小小的心灵来说,也可能充满新奇疑问-「三只小猪为什么长大以后要搬出去自己住?」「小红帽从大野狼的肚子里出来,为什么还是活的?」孩子的好奇程度,超乎大人的想像,而故事书里的「为什么」,正好满足了孩子热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也给了孩子更多思考的机会。有时候,故事书只是父母与子女交互的媒介,即使孩子提出的问题或许已超出父母马上能解释的知识范围,但这一来一往的讨论,更能激发孩子的思考潜能。推荐书目:《哈利的花毛衣》、《想生金蛋的母鸡》、《小猫逗公鸡》*观察力故事书的绘图简单时,可以训练孩子的想像力;绘图复杂时,则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而且,透过一次又一次重复地阅读,孩子对绘本的观察力也会愈来愈仔细,甚至能够发现绘图中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往往当念故事书的大人都已经被复杂的情节弄得晕头转向时,孩子却可以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没有一点混淆。故事中的角色如果太多,孩子则会透过观察衣着、造型等,去自行比对前后出现的人物。有时当故事已接近尾声,孩子便会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要求翻到书的前面部分,去印证他们之前对故事的疑问。*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儿童书店里那些还不会读字、只是靠着绘图,就能一本书接一本书看了起来的孩子们;他们是根据绘图中的前因后果,再加上自己的逻辑推论,而完成「读书」的动作。这就像是「看图说故事」,看的图愈多、说的故事愈广,逻辑推理的能力自然就更得以发展。推荐书目:《爷爷一定有办法》、《三只小狼和大坏猪》、《公主的月亮》*机智能力「遇上问题的临场反应」关系着人的机智能力,但是在孩子单纯的生活中,并不会真的经常上演这些需要机智反应的情节。不过,故事书中倒是有很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处境呈现在孩子面前,透过每个作者的穿针引线、旁敲侧击或抽丝剥茧,终究会出现一个令人莞尔或豁然开朗的答案;而这些故事主人翁的机智反应,让孩子彷佛也身历其境地走完了这些过程。孩子是需要启发的,机智能力当然也不例外。推荐书目:《阿文的小毯子》、《聪明的小乌龟》、《看谁在搞鬼》*幽默感我不知道学理上所谓的「大能力」,有没有包括「幽默感」在内,但这却是我个人偏爱的特质,我希望自己是个充满幽默感的人,也喜欢和有幽默感的人在一起。其实,绝大多数的人遇上幽默感,应该都是愉悦而开心的,它可以拉近距离、缓和冲突、化解尴尬,使自己和别人都得到精神上的积极慰藉。儿童故事书里的幽默感,多得不胜枚举,不论用字遣词、故事结局都是如此,甚至光是绘图,也可以蕴含着无限的幽默感。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一只母鸡边跑边生蛋,而且蛋还朝空中飞去;我也还清楚地记得,孩子指着这只天不怕地不怕的母鸡,笑得东倒西歪、乐不可支的模样。这些从故事书中自然浮现出来的幽默情境,并不是日常生活里所能遇到的、更不是一些搞笑卡通所能提供的。要让三岁小孩体会真正的幽默感并不容易,但举手可得的故事书里却处处得见,而且常常幽默到连我这个大人读起来都拍案叫绝,不得不发出赞叹之声呢。我喜欢称这些幽默故事为孩子版的「心灵鸡汤」,不论是逗出孩子的哈哈大笑或浅浅微笑,好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接触到它们;如果让孩子的童年错过了这些书,也确实太可惜了。推荐书目:《我不知道我是谁》、《有趣的小妇人》、《明锣移山》认知科学学者洪兰在其着作《讲理就好》中,曾经对智慧下了新的定义-在新的环境中适应新情境的能力。这让我联想到女儿升小学一年级的暑假,我们曾到美国探亲,于是就顺便想送一路读美语幼稚园上来的女儿到当地学校体验一下。第一天进入美国学校之前,我什么话也没对她说,她也什么事都没问我,只见行政人员带她进入一间教室,随后全班就被带到体育馆自由活动。其实,我当然暗自担心她在学校第一天,新环境加上新朋友,会不会放学后就告诉我明天不想再去了呢?学校规定下午四点到六点是接孩子的时间,我于是四点一到就急急赶去,没想到她却是满面笑容,第一句话就对我说:「妈妈,妳明天可不可以六点再来接我?」我真的很惊讶,她的适应力怎么会这么好?因为她并不算是个非常外向的孩子。当然,适应力好坏的成因不会只有一种,但不是有人说「打开一本书,就打开了一个世界」吗?她既然看过了千百个世界,只是再多经历一个,又怎么会难适应呢!故事书V.S.专注力有一回,我从书店买了五本新书回家,当时三岁的儿子和五岁的女儿很兴奋地在客厅沙发上排排坐,准备听我念新的故事书;刚巧这时孩子的爸爸租了一卷录影带,也准备进房间去看他的电影,一个家、两个空间,各自进行着不同的活动。结果,看完一个半小时电影的爸爸,走到客厅时惊讶地大叫:「你们三个人怎么还坐在这里讲故事啊?木乃伊都不可能像你们一样坐这么久!」三岁的孩子,可以连续听一个半小时的故事而不离开位子,这意味着什么?除了故事很好听、他已经爱上听故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就是:这个孩子很专心。*听故事是培养专心的好方法「专心」在孩子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重不重要?父母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论在上课、画画或从事各种学习时,都能展现专心的习性,因为在聪明才智等其他因素都先不谈时,能专心的孩子,在学习上就事半功倍了许多。然而,专心又是如此抽象,甚至抽象到超出父母所能掌控范围之外。我们可以强迫孩子回房做功课,却对孩子会不会专心写完功课似乎无计可施;我们可以约束孩子的外在行为,却无法规定他们的脑袋要想些什么。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藉由念故事书给他们听,来慢慢培养他们的专心度,就是一个好方法。这是长期的培养与练习,无法一蹴可及。我们可以视孩子天生的气质和兴趣,慢慢将听故事的时间拉长,从一次十分钟、十五分钟,慢慢往上增加。若是孩子每次听故事,都要我们念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时,这些听故事的机会,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孩子专心的习惯。*静态的阅读,更能养成专注力但是,我的一位朋友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的儿子看电视也很专心啊?」认知科学学者洪兰曾提及:「电视屏幕是每秒二十四张的连续画面,眼睛无法倒退回去寻找前面的信息。」声光音效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而之前提到的想像力和思考力,在此时是无法派上用场的。但是听故事对小孩来说,由于他们面对的只有许久才翻一页的绘图,既没有声光音效、也没有快速转换的画面,这样静态的活动,将会需要较久的专注力。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这类静态呈现、又需要专注力阅读的书本,反而总是让电视或电玩来填补生活的空档和休闲,等到入学后,父母才发现孩子不专心的问题十分棘手,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疏忽呢?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对于他们的功课,我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协助或加以督促。看看小三女儿的期中考,光是国语一科,八课的生字就有一百多个,如果她没有专心的学习能力,实在很难去应付当今如此多样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每天快快乐乐去上学。故事书V.S.阅读习惯会弹琴的人,可以用音乐丰富生活;会画画的人,可以用创作满足人生;会阅读的人,可以永远不寂寞。弹琴、画画似乎可以靠后天练习养成;那么爱上书、喜欢阅读呢?坊间好像没有这样的才艺班,要教养出这种孩子,于是变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父母送孩子学才艺、学语文,时间、金钱花得无怨无悔,那么更重要的阅读习惯,又该如何养成呢?*念得够久、够多,孩子就愈能体会阅读之乐书和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互相吸引的,我们帮孩子念故事书,就跟商品在做广告一样,只要广告播得够久、够好,我们就会愈发认同这项产品的可信度;同样地,只要父母的故事念得够久、够多,孩子就愈能发现书本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受。让孩子爱上书本、主动阅读的秘密在哪里?就是父母要不间断地帮孩子念故事书,而且从愈小开始愈好。就这么简单吗?没错,而且这是父母最积极主动的做法。「积极主动」乃是造就成功的基石,我们不能只是听天由命,光想靠老天爷送我们一个天生爱书、喜欢阅读的孩子而已。「没学过注音符号,就直接去上小学」-我为什么对儿子这么有信心,敢让他输在起跑点?其实,对从小饱听故事书的孩子来说,故事里丰富的背景知识和语汇基础,就是让他们得以从容面对各种学习的根本;而他们在学前对语文长期的耳濡目染,就是我对他们的信心来源。当孩子熟悉了注音符号之后,我还是继续念故事书给他们听。由于听力会走在阅读力之前,三岁的孩子可以听五岁程度的故事书;五岁的孩子,则可以听国小程度的故事书。会不会认字的「技巧」并不是重点,对书本有没有「热忱」才是关键。技巧可以靠短时间密集学习,但热忱可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了。*别光「叫」孩子看书,请直接拿书「念」给孩子听女儿在完全没有外来压力的情形下,直到小学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主动阅读书本里的文字,面对这么久的「自动自发酝酿期」,换成是大多数的父母,早已心急如焚-「注音符号学了这么久,怎么还是光看图、不读字呢?」「老师规定的图书馆借书,明天就要还了,怎么连看都还没看呢?」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要光用嘴巴「叫」孩子去看书,请直接拿起书本「念」给孩子听。所有优良的教育方式都无法速成,只要我们持续地念故事书给孩子听,一旦将「自动自发阅读」的开关启动之后,父母只要顺水推舟,确定孩子身边的书本不虞匮乏,这个一辈子受用的阅读嗜好,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 念故事时间,就是爱的时间好品格的孩子、大能力的孩子、专心的孩子..不要以为这是我当初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所想要达到的目的,通通都不是!那是结果,是自然而然、日积月累所得的结果。之所以先讲结果,当然是希望这些有形的东西,能吸引住现代忙碌父母的目光-「哇!她的孩子一点都不让人操心,她是不是有什么教养孩子的诀窍?」诀窍、秘密、快捷方式..这些我都没有,我有的,只是做父母都可以付出的耐心、爱心和时间。九年前,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婴儿时,我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孩子呢?在我根本不确定这些好品格、大能力一定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时,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我无怨无悔、甘之如饴、日复一日地为孩子念故事书呢?打开故事书,和孩子分享「爱的时间」*念故事书时,不要只想着品格与能力可能是静静的午后、可能是冷冷的冬天,也可能是手边工作刚好告一段落,只要我大喊一声:「说故事时间到了!」不论孩子在家里的哪个角落,总是会连忙朝我飞奔而来:「我要念这一本!」「不行,我要念那一本..」「妈妈今天很有力气,一人选一本,全部都念!」于是,欢欢喜喜的我们三人,便跳上软软的床铺、钻进暖暖的被窝,彼此肩靠着肩,听我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故事。不论外面的天气多么恶劣、环境多么吵杂,我总觉得那小小的被窝,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地方。有一天,孩子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或是经历多少人生起伏,这个童年的回忆,都将是陪伴他们一生的重要情感。这就是我当初帮孩子念故事书的动机,就这么简单。当父母想要帮孩子念故事书时,不能一心只想着好品格、大能力。一旦让亲子交互沦为有目的可图的心态,我便要怀疑父母的耐心可以持续多久?教养孩子的过程可不是一百公尺的短跑,而是需要耐力的马拉松;如果不能细细感受说故事时的那份幸福,父母可能在忍着性子帮孩子念了三个月,却纳闷怎么还看不到好品格时,便认为:「这方法没用,别念了!」然而,其实心目中期望养成的孩子就在眼前,只要父母继续往前走,就一定会看到的。*念故事书不是工作,而是你对孩子付出的爱对学前年纪的孩子来说,父母就像是他们的天与地;他们最爱的人若能放下全部的工作,只是专心地为他们念个故事,即使没有对他们说出「我爱你」,孩子也可以深深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每回当孩子听了一堆故事书之后,我似乎总能感受到他们心里的那份满足感;那就像是我们自己读了一本好书、或看了一部好电影之后,所获得的那种充实的感受。我常常在一边念故事书时,一边冷不防地给他们一人一个吻、或是说声「我爱你」;也可能在他们问了一些令人赞叹的好问题后,只是故意瞪大眼睛,对他们投以佩服、赞叹的眼光。这时,我每每可以看到他们的眼睛里透出幸福的光芒,脸上则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孩子上小学后,我开始为他们读精采的章节故事,因为内容较多,必须分天分次、慢慢念。而每当一有新的故事开张,虽然明明已经看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了,我却还是淘气地问他们:「好不好听?」当听得目不转睛的孩子每每爆出一句:「好听死了!」那份满足的神情,就是做妈妈的我无穷幸福的泉源。念故事书不是我对孩子所做的工作,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感动,一种活在当下。每一本书,都是父母给孩子「爱的库存」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总爱让他们坐在腿上,我会一边热情拥抱他们,一边不疾不徐念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有一回,已经读小一的儿子依偎在我身旁听故事,我突然像是想起什么地对他说:「咦!你还记得小时候,姐姐去上学以后,你总是坐在我腿上听故事吗?」然后他便立刻跳到我腿上,想要重温小时候的甜蜜时光。只是「岁月不饶人」,小一的儿子即使个子并不特别高大,但他的头就是会硬生生挡在故事书前面,让我念起来挺别扭的,但我们俩都舍不得离开这份温暖回忆,就还是这样把故事书给念完了。如果帮孩子念故事书是「爱的时间」,以一天一本来计算就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年就是一千本;这一千本相当于七天七夜不眠不休的时间,也就是父母给孩子「爱的库存」。*请和孩子眼望眼、心贴心地交互交流我们常有机会听到父母对子女的抱怨或无奈:「这孩子很不听话,我好说歹说,他老是当耳边风,根本管不动!」「老师对这孩子很头痛,我也是威胁利诱、用尽各种方法,为什么他还是我行我素呢?」问题的根源,可能不在于孩子听不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平时和子女的对话与交集都是哪些内容。如果亲子之间不交集则已,只要一有交集,不是催促、就是责骂或抱怨;即使是和善的父母,也常因生活步调太过快速,和子女的沟通慢慢只剩下日常生活的对话,这样又如何能苛求孩子和父母心灵相通,并且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关爱呢?当孩子兴高采烈告诉我们一件事时,我们可能正想着公司的业绩数字;当孩子很有自信地拿刚完成的图画与我们分享时,我们可能正在洗碗。现代的父母已经愈来愈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虽然不至于会说什么「好烦,走开!」之类的话,却可能不自觉地用「嗯!啊!」应付孩子,不然就是用一句「等一下」堵死一切。我们也不是故意不理孩子,但是「等一下」的结果,常常就变成了「不了了之」。日复一日,亲子之间真正的交心交互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却从来没有人发现,「爱的库存」在教育功能上的重要性。我家先生的工作非常忙碌,根本是朝九晚九,虽然他是个爱孩子的好爸爸,只要一放假总是以孩子为重,开车带孩子到处玩,但有一回我还是提醒他与孩子的交互太少了,这当然招来了他的抗议。我说:「你虽然陪着他们,但是在家里时,你就像个活动家具;出门去玩,又变成了开车的司机。仔细想想,孩子已经九岁了,你真正放下工作与杂务,静静和孩子眼望眼、心贴心交互会话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你和孩子应该要一起下盘棋、一起骑车去兜风,而不是他拼图,你在旁边看报纸;他骑车,你还是在旁边看报纸。*「爱的库存」愈多,孩子也愈容易受教如果父母能藉由念故事书,慢慢累积这些「爱的库存」,在短短两、三年之间,或许还感受不到它对教育子女的影响力,但等到有一天,我们要在生活中教导孩子规矩、或是设下父母的规范时,就会发现我们给孩子爱的库存愈多,孩子就愈容易受教。当我要为孩子立下规矩时-早上自己起床、自动写完功课、每餐吃青菜、饭前不吃零食、在7-11不买玩具、不看电视、不玩电玩〈可怜的孩子,族繁不及备载〉…,不只是毫不费力,而且他们愿意遵守的程度,甚至超过我的想像。孩子犯错当然是难免的,但不管错误大小,道理只要解释过一次、甚至不用说第二次,他们就不会再犯了。「我轻轻地说,他们重重地听」,不用威胁、不用利诱,孩子却不会将我的话当耳边风,其中的关键原因是什么?就是「爱的库存」。别以为这些爱的库存得浪费我们好多时间去累积;这些一点一滴的爱,孩子都会感受于心,而且一定会在某方面回报给我们。爱孩子的方式很多,亲吻、拥抱、买玩具、吃大餐、出国渡假...;但是,千万不要错过念故事书给孩子听,因为它同时兼顾了关爱和教育的功能,这是对孩子最重要的两件事,却可以透过念故事书达到一举两得的双重效果。爱孩子的父母们,有谁愿意错过它呢! 故事书的插图,是美育的最佳教材女儿在两岁半时,我曾经用坊间流行的方式,以字卡教她认国字,这是一种藉由孩子对图像的记忆,每天做三次、每次练习几分钟的简单方法,而女儿也在短时间内就神奇地认得了许多国字。我原本还惊讶于女儿的「聪明」,但后来与朋友谈起,才知道大多数孩子都能靠这种方法快速认字。但是,我那经营幼稚园的母亲所说的一番话,改变了我的做法。她说:「观察幼稚园里那些认字、读字能力发展较快的孩子,往往会因为专注于阅读文字,而忽略了绘图的欣赏。」母亲只是将她观察到的正反两面情形告诉我,而我当下就打住了教女儿读字的工作。*经典童书的插图,就像一座「书本美术馆」我为什么不再教孩子读字了呢?因为在德、智、体、群、美之中,美育是最抽象、也最难教导给孩子的;但故事书中的绘图,其实就是教导孩子美育的最佳素材。想想那些禁得起时间考验的绘本童书,那一页页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插图,就像是把美术馆的名画搬到眼前一般。当我一页念过一页时,有时文字较多的页数会需要停留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而几本故事书念下来,就等于陪着孩子逛了一趟美术馆。而且,只有学龄前的孩子有这样的能力,对于「书本美术馆」可以一逛再逛、百看不腻-有经验的父母应该都知道,对于同一本故事书,孩子往往可以一听再听、一看再看,好像永不厌倦。就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不用分心去阅读文字,所以他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去感受故事、欣赏绘图。绘图的欣赏应该要比阅读文字更为优先,因为在整个人生中,阅读的机会非常丰富,但只有这个年纪的孩子有此能力和兴趣,可以只用耳朵多听我们朗读,眼睛则能盯着绘图看个不停。所以我当然很想好好把握这个阶段,让他们多欣赏美的东西。*技巧可以速成,美育的感受却必须发自内心送孩子学音乐、学画画,似乎是父母除了智育以外,最常为孩子做的美育投资。然而美育是一种感受教育,而非只是教会孩子如何弹琴、如何画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发自内心,对这些事物生成感受与热情。技巧可以靠着练习养成,也可以是不需要感情的;而感受则是完全无法量化的东西。喜欢画画的孩子,即使是随手涂鸦,也可以对自己的创作爱不释手,这是美育;两岁的孩子喜欢玩石头、排树叶,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也是美育。只要孩子能发自内心,对事物生成感受和感动,都是美育。儿子念小一的时候,会对着照片里朋友刚学步的孩子说:「娃娃好可爱哟!」这也是美育。父母帮孩子念故事书,就等于在为美育播种。孩子爱这个故事,就会在心里生成感受;孩子目不转睛地看着绘图,就是美的欣赏。孩子当然无法用言语告诉父母他感受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但是那些深沉的美感教育,就会这样在一本一本的故事书中累积出来了。虽然我不想陷父母于俗气的功利目标之中,但若真要从实际的状况来观察,当前各企业的求才趋势,对国外MBA的需求比例确实已大降,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却反而大增。某个暑假时,有机会带念小二的女儿和幼稚园大班的儿子去纽约访友,我很想趁机重游大都会博物馆,却又顾虑到这么小的孩子哪有耐心看艺术作品?没想到在我询问之下,他们竟毫无异议地说要跟我去。当时博物馆正在举行美术大师马谛斯的特展〈其实我对艺术一窍不通,但欣赏应该不限于专业〉,入口大厅则有自动导览的耳机可以租借。许多展览作品前都有一个编号,只要对着耳机输入编号,它就会开始介绍这件作品的历史渊源、创作动机或是艺术家的生平事迹等,每则介绍的长度约是七、八分钟不等。而当孩子要求我租耳机给他们听时,我心里根本不相信他们听得下去。还好,我给了孩子机会。从头到尾的一个半钟头里,他们俩完全不理会我,一选到自己喜欢的画,就径自输入编号听了起来,还不时和我分享他们听到的解说〈我并没有租借耳机,一来我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和耐心听这些东西;二来则是觉得待会儿就可以接收他们不想听的耳机了〉。其中有一幅名画四周挤满了人,只见两个个头很小的孩子,钻到最前面,似乎只有他们俩带着耳机,而且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幅画,表情专注而肃穆。这一幕不仅震撼了我,连周围的大人们也觉得讶异,纷纷对他们投以感动的眼光。不要问我,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有这种欣赏的能力与耐力,很多事情可能只有老天爷才知道答案。我只知道,不要让孩子错过故事书。—— 转自小书房
查看原文
这段以前看过,深以为然!加多一句,觉得小书房的理念挺好的。
2010/09/07回复
leeaug:
点点妈妈这段时间已经是非常非常的懒了,其实坦白说,之前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宁可被保姆欺负也不送孩子上全托,对我而言,最主要最主要的原因也只是有一个:全托了的话,我的孩子就不会再有故事听了。我以前上班的时候,哪怕再累,下班回到家里洗洗上床后,我儿子的点播时间也就开始了。而现在呢,暑假期间,我把在VERYCD上拷贝下来的故事音乐MP3足足记录了十几张DVD,基本上是从早播到晚。我家的有线电视早就停掉了,坦白说,我对现在电视台播出的东西不是太感冒。我的电视机基本上也只有两个功能:放碟和让我在给点点放故事时挑菜单。点点在暑假期间KAN的是BBC和国家地理,听的是大量的名著广播剧和童话。昨天我送他回幼儿园的时候,经过小小班,一大堆刚入托的小朋友在跟父母上演生离死别,他很不屑地说:“小小一班真是哭声震天啊。”我对他表示这个词用得很好,同时提醒他,还可以说:哭得惊天动地。
查看原文
一望而知,点点妈妈是蛮享受亲子阅读的过程的。握握手!
2010/09/07回复
握手干杯
2010/09/07回复
真是很好很好的一个贴子!
我儿子也才5个多月,但我从他3个月开始给他订了婴儿画报,也学着给他讲里面的小故事,他挺喜欢的.不过,儿子喜欢用手去抓书,我知道这也是个必经的过程,我倒不是心痛书,但总担心油墨对他不好,会不会由此引致铅过高?不知楼主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谢谢.
2010/09/07回复
我的处理是读书时不让他吃手指,读完后立即洗手。其实相对而言,图书的油墨比报纸的应该没那么容易沾吧,而且最好是找好一点的出版社出的书。其实当时之所以挑那些外贸书,其中有一个原因也是考虑到这点,因为国外出版商对这些国内印刷厂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的,从样书,油墨到装订中间各个环节卡得很紧,所以你在这些小书店里也经常会见到一些样书,就象外贸衣店里的板衫一样。

我觉得这一点嘛,如果这个贴子里有专门从事出版印刷的MM,让她们来谈会更专业。

我对点点的书是要求很严格的,如果带出去公众场合放在桌子或椅子上阅读过的话,我回来会用沾过消毒水的布来抹封面,因为我喜欢带书上床读,不希望把外面的一些脏的不干净的东西带到床上。另外,我也严格禁止点点吃饭的时候读书,上次朋友家有个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读点点的书,当时我就心痛得想抢下来了,因为油和汤汁对书而言是致命的硬伤,一旦沾上,相邻的**粘在一起,分开的话会的把书搞烂的。

点点现在也是爱书如命的人,所以,他不肯借书给别人,因为在这个年纪的孩子,真正爱惜书的人直的不多,自从上个月被我痛批他不爱惜妈妈给他买的书后,点点现在每次带书出去,都会拿个A四的拉链袋装着再放入书包里,生怕把书的角刮毛了起边了。

我想我绝对不是那句  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支持者,如果是好的书,直接买,买回来了大可反复咀嚼,何必去借呢。我外公生前有大量藏书,经历了文GE浩劫和后来总是被人借去了不还,许多绝版包括知名文人的签名赠的书是再也找不到了,这成为他生前的一大憾事。

其实一直以来我最大的梦想也就是有个很大很大的房子,不是为住得有多舒服,而是如果有这样的房子的话,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买书了。最喜欢以前在中大住的一个旧房子,巨大的红漆窗外是满眼的凤凰木和翠竹,夏日里凤凰木花开得如火如荼之际,衬着丽日蓝天,最为养眼,读书累了,瞧瞧外面的风景,喝杯绿茶,就觉得这日子过舒服,哪象现在的江南西,满街铁管,遍地狗屎。

扯远了,接儿子放学去。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9-7 16:34 编辑 ]
2010/09/07回复
不再一次留爪就不能表达我对点点妈妈的葱白。。。。。
工作忙,照顾点点又很周到,吃穿读行各方面都是能手。妈妈吾易做啊
2010/09/09回复
这本书是无意中在点点幼儿园附近的报刊亭里发现的,仅剩最后一本,翻一翻之后,拿下了,今天儿子回来读给他听,以文字为主的故事,他听得津津有味,于是这成为了李氏图书榜的当红炸子鸡。现在来查查这本杂志的前世今生。

以下部份非原创
   2009年,美国知名的卡洛斯出版集团将旗下拥有的14本老牌儿童杂志独家授权北京小多文化传媒公司,专门为中国孩子策划设计具有中国角度的高品质刊物。

    小多文化目前出产了其中四本有爱品牌杂志,分别是以世界童话和故事为主的《红松鼠》;讲述心理,生理和生命科学的《探索自我》;介绍尖端科学和奥妙人生的《问你问我》和介绍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与文化的《面孔》。

    这些杂志针对全球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内容涵盖了艺术、文学、科学、心理、生理、历史和地理,用优美幽默的文字和来自获奖画家的精美绘画向孩子们说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解析最新科学变迁,讲述爱和希望的故事,引导世界文化的潮流。这是目前中国第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儿童刊物。其中的《探索自我》更是中国唯一的涉及少儿心理,生理和生命科学的画刊。

这一系列画刊的编辑顾问团包括美国知名出版家、哈佛大学和美国国家实验室的顶级科学家、知名教授和国际儿童教育专家等。翻译顾问团包括海内外资深翻译家和中国外交部翻译专家。

    1973年创办的卡洛斯出版集团是美国出版儿童杂志种类最多的公司,以专门出产高品质的儿童刊物闻名全世界。其杂志在北美囊括所有儿童出版类的奖项,包括美国父母选择金奖、全国杂志大奖,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出版金灯奖、教育网大奖、孙辈礼物指南奖等等。几乎所有的美国社区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都订阅全部14本杂志,同时也推荐家长订阅。

    小多公司的有爱品牌杂志强调素质教育和情商训练,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幽默感、全球观、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这些高品位的刊物将伴随孩子一起成长,是孩子们黄金成长期最好的礼物。

《红松鼠》(原欧美文学)

-- 艺术 想象欧美文学
--

所有孩子最应该读的童话和故事

36页全彩月刊,4页手工制作页面

自我:红松鼠杂志特别强调让孩子们发挥独特的自我意识。专门设有激励读者亲自表达他们创造性的故事、诗歌、艺术和摄影竞赛。对于渴望探索世界的孩子来说,没有比《红松鼠》更好的选择,最好的儿童杂志就在这里!

有趣:《红松鼠》还为读者提供了童话、笑话、游戏、谜语,卡通漫画、手工制作以及菜谱。对于任何6至12岁喜欢阅读的孩子,这绝对是一本理想的故事书和游戏杂志。它因使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而为大众所熟知。

创作者是什么人

作者:美国知名少儿杂志作家,童书获奖作家,各大学专科研究教授,美国科技方面政府机构的研究员,尖端领域的科学家等等。
编 者:拥有在美国儿童科学杂志工作几十年的经验。
绘者:童书获奖作家,漫画作者是美国知名的迪斯尼漫画艺术家。
译者:接受过东西方高等教育,理解东西方文化,具有双语能力,长期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北美从事翻译工作的精英。< /ul>红松鼠编辑顾问团

特聘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文学教育家

   加拿大温哥华西蒙 佛瑞思尔大学教育系教授科瑞艾根(Kieran Egan)
   美国伊利诺香槟大学 终身教授,评论家,作家百特西 河内(Betsy Hearne)
   儿童文学专家思比勒嘉古石(Sybille Jagusch)
   儿童文学专家,编审,演讲人卓安娜郎(Joanna Rudge Long)
   作家琳达 派克(Linda Sue Park)
   作家凯瑟琳 帕特森(Katherine Paterson)
   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年图书馆馆长芭芭拉 思瑞奥斯(Barbara Scharioth)
   作家,评论家艾妮塔 思尔维(Anita Silvey)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研究学者珊卓尔斯托思基(Sandra Stotsky)
   美国权威书评杂志(The Horn Book Magazine)总编,评论家罗杰尔 赛顿(Roger Sutton)
   作家,评论家安 斯威特(Ann Thwaite)

评介和获奖
《红松鼠》几乎遍布美国所有社区学校图书馆和大小书店。
美国父母选择金奖,孙辈礼物指南奖,全国杂志大奖,出版金灯奖,教育网大奖,维特大奖,它几乎获得了颁给儿童文学杂志的所有奖项
被众多媒体赞誉不已,《洛杉矶时报》对它的评价是:“高质量的页面和顶尖的写作及插画。”
美国童书纽伯瑞大奖和国家图书奖的获得者罗德 亚历山大(Lloyd Alexander)说,“这样的杂志是孩子从小开始品质阅读的新标准”。儿童读物作家维吉妮亚•瓦特说:“这样的杂志涵盖了‘高质量的文章来满足和激发当今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和普通儿童文学杂志有什么不同
全 球观:收集世界各地流传数代人的童话和民间故事,每一个国家的儿童都会感兴趣。
想象力: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给孩子讲述童话和现实。努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 力和好奇心。
艺术性:五彩缤纷的美丽图画都由世界著名的儿童读物插画家精心创作。让孩子从小培养对艺术的欣赏。
适合什么样的小读者
6-17岁的孩子
聪明,好奇,喜欢阅读,尤其喜欢各国的童话和故事
不满意死板的课本知识
长大后想去国外旅行、留学或者生活

而现在点点妈的目标,是希望把她的过刊一网打尽,就象上次的小牛顿一样,出手要快准狠。
2010/09/09回复
leeaug:
这本书是无意中在点点幼儿园附近的报刊亭里发现的,仅剩最后一本,翻一翻之后,拿下了,今天儿子回来读给他听,以文字为主的故事,他听得津津有味,于是这成为了李氏图书榜的当红炸子鸡。现在来查查这本杂志的前世今生。以下部份非原创   2009年,美国知名的卡洛斯出版集团将旗下拥有的14本老牌儿童杂志独家授权北京小多文化传媒公司,专门为中国孩子策划设计具有中国角度的高品质刊物。     小多文化目前出产了其中四本有爱品牌杂志,分别是以世界童话和故事为主的《红松鼠》;讲述心理,生理和生命科学的《探索自我》;介绍尖端科学和奥妙人生的《问你问我》和介绍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与文化的《面孔》。     这些杂志针对全球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内容涵盖了艺术、文学、科学、心理、生理、历史和地理,用优美幽默的文字和来自获奖画家的精美绘画向孩子们说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解析最新科学变迁,讲述爱和希望的故事,引导世界文化的潮流。这是目前中国第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儿童刊物。其中的《探索自我》更是中国唯一的涉及少儿心理,生理和生命科学的画刊。这一系列画刊的编辑顾问团包括美国知名出版家、哈佛大学和美国国家实验室的顶级科学家、知名教授和国际儿童教育专家等。翻译顾问团包括海内外资深翻译家和中国外交部翻译专家。     1973年创办的卡洛斯出版集团是美国出版儿童杂志种类最多的公司,以专门出产高品质的儿童刊物闻名全世界。其杂志在北美囊括所有儿童出版类的奖项,包括美国父母选择金奖、全国杂志大奖,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金奖、出版金灯奖、教育网大奖、孙辈礼物指南奖等等。几乎所有的美国社区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都订阅全部14本杂志,同时也推荐家长订阅。     小多公司的有爱品牌杂志强调素质教育和情商训练,重视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幽默感、全球观、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这些高品位的刊物将伴随孩子一起成长,是孩子们黄金成长期最好的礼物。《红松鼠》(原欧美文学)-- 艺术 想象欧美文学--所有孩子最应该读的童话和故事36页全彩月刊,4页手工制作页面自我:红松鼠杂志特别强调让孩子们发挥独特的自我意识。专门设有激励读者亲自表达他们创造性的故事、诗歌、艺术和摄影竞赛。对于渴望探索世界的孩子来说,没有比《红松鼠》更好的选择,最好的儿童杂志就在这里! 有趣:《红松鼠》还为读者提供了童话、笑话、游戏、谜语,卡通漫画、手工制作以及菜谱。对于任何6至12岁喜欢阅读的孩子,这绝对是一本理想的故事书和游戏杂志。它因使不喜欢读书的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而为大众所熟知。 创作者是什么人 作者:美国知名少儿杂志作家,童书获奖作家,各大学专科研究教授,美国科技方面政府机构的研究员,尖端领域的科学家等等。编 者:拥有在美国儿童科学杂志工作几十年的经验。绘者:童书获奖作家,漫画作者是美国知名的迪斯尼漫画艺术家。译者:接受过东西方高等教育,理解东西方文化,具有双语能力,长期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北美从事翻译工作的精英。< /ul>红松鼠编辑顾问团特聘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文学教育家   加拿大温哥华西蒙 佛瑞思尔大学教育系教授科瑞艾根(Kieran Egan)    美国伊利诺香槟大学 终身教授,评论家,作家百特西 河内(Betsy Hearne)   儿童文学专家思比勒嘉古石(Sybille Jagusch)    儿童文学专家,编审,演讲人卓安娜郎(Joanna Rudge Long)    作家琳达 派克(Linda Sue Park)    作家凯瑟琳 帕特森(Katherine Paterson)   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年图书馆馆长芭芭拉 思瑞奥斯(Barbara Scharioth)   作家,评论家艾妮塔 思尔维(Anita Silvey)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研究学者珊卓尔斯托思基(Sandra Stotsky)   美国权威书评杂志(The Horn Book Magazine)总编,评论家罗杰尔 赛顿(Roger Sutton)   作家,评论家安 斯威特(Ann Thwaite)评介和获奖《红松鼠》几乎遍布美国所有社区学校图书馆和大小书店。美国父母选择金奖,孙辈礼物指南奖,全国杂志大奖,出版金灯奖,教育网大奖,维特大奖,它几乎获得了颁给儿童文学杂志的所有奖项被众多媒体赞誉不已,《洛杉矶时报》对它的评价是:“高质量的页面和顶尖的写作及插画。”美国童书纽伯瑞大奖和国家图书奖的获得者罗德 亚历山大(Lloyd Alexander)说,“这样的杂志是孩子从小开始品质阅读的新标准”。儿童读物作家维吉妮亚•瓦特说:“这样的杂志涵盖了‘高质量的文章来满足和激发当今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和普通儿童文学杂志有什么不同 全 球观:收集世界各地流传数代人的童话和民间故事,每一个国家的儿童都会感兴趣。想象力: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给孩子讲述童话和现实。努力激发孩子们的想象 力和好奇心。艺术性:五彩缤纷的美丽图画都由世界著名的儿童读物插画家精心创作。让孩子从小培养对艺术的欣赏。适合什么样的小读者 6-17岁的孩子聪明,好奇,喜欢阅读,尤其喜欢各国的童话和故事不满意死板的课本知识长大后想去国外旅行、留学或者生活而现在点点妈的目标,是希望把她的过刊一网打尽,就象上次的小牛顿一样,出手要快准狠。
查看原文
在报刊亭看过,有印象。团过刊的话,算我一个。
2010/09/09回复
jocelyn1025:
在报刊亭看过,有印象。团过刊的话,算我一个。
查看原文
这个是零团费团购,大家可以上http://www.ohmmy.com/news/pages/subscription_wangyin.html读介绍,我跟出版社联系了,要求他们以五元一本的优惠价给我们,但是前提是打包购买,就是至少每种刊物过刊买一套(其实每套也不会超过十本)。如果大家对这套刊物感兴趣,可以上网站http://www.ohmmy.com/news/pages/xiaoduozengkan.html,索取一本杂志,杂志社会MIAN费寄给你。我会在团购版开团,零中介费,零团费,直接让出版社发货,但现在关键是人数要上得去。

有意者请上 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778561&extra=page%3D1  登记。
2010/09/10回复
2010/09/12回复
女儿才1岁,点点妈妈推荐的《红松鼠》,还看不了。不过,已经记下了。另外深圳妈网那边,好多好书哦,价格也实惠,已经去跟团了。谢谢,点点妈妈的分享
2010/09/13回复
点点接触有声小说已经有一段时间,现在正在听的是《爱德华的奇妙旅程》,每一节的开头,那个动听柔美的声音都会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说:“你必须充满希望。你必须知道谁会爱你,你下一个会爱谁。你必须打开你的心扉,有人会来的,有人会来接你的。不过首先你必须打开心扉。”爱德华不过是一瓷兔子,但却从来没有逃脱过命运的无常与捉弄,他那小小的心从最开始的仅意识到自我,到被爱所温暖,又一次次被生离死别割至鲜血淋漓。那么好吧,如果这所有的一切仅是因为爱让坚硬的心变得柔软,那么,就让忘却所有的爱让他麻木,不再期盼,不再等待,也不再心痛。我们都曾在命运的黑暗中艰难跋涉,一直的苦苦支撑只为静待一丝曙光照入早已千疮百孔的内心。
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会被学会爱与被爱更为重要?孩子年纪小,耐性有限,所以在给他听这个故事时,我会分开让他听,听到精华部份,我会问他问题来进行引导。比如说故事中的小GG为了让破碎的爱德华重获新生,宁可放弃深爱的爱德华也要百般哀求玩具商修好它,这里面就提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爱比占有更重要。

以下部份为转贴的书评。        殷健灵  迪卡米洛的名字于我陌生,据说这位女作家是美国当代童书界最耀眼的明星,是纽伯瑞文学奖金奖和波士顿全球号角书奖金奖获得者,声名了得。不过国外引进童书不少,有爱不释手的,也不乏感觉不过尔尔者。因此,不经意地翻开这本薄薄的小书,并不怀很高的期待。  但是很快,我发现自己错了。  我受到了一种无可抗拒的牵引。它来自故事本身,散发着温暖情愫的文字气息,来自那只小瓷兔子的奇特命运,以及它所讲述的你能看到却无法触摸到的爱与苍茫……在读过几页之后,我感到了手中这本小书的沉重。当在阅读中不知不觉为其撼动落泪时,我在心里断言,这决不是一本轻薄之书,它的分量足以和一些流传于世的经典作品抗衡。并且,我非常愿意将心目中的“最佳童书”授予他―― 一只命运多舛的瓷兔子,爱德华。  先来分享迷人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瓷兔子被一个小女孩爱着,他叫爱德华,小女孩叫阿比林。他喜欢别人称呼“他”,而不是“它”。 虽然他自己无法活动,但他有沉默的思想,他默默地看,默默地想。后来,爱德华在一次海上旅行的途中与阿比林意外分离,被扔进海里。从此,开始了穿越黑暗的旅程。  在爱德华沉睡于海底的第297天,他被一张渔网救起。他又被埋在垃圾里,给一条狗刨了出来。他和狗的主人流浪汉一起旅行了很长的时间,后来又作为稻草人工作了很短的一段时间。  他来到了四岁的病孩萨拉身边,他爱着萨拉,并眼看她死去。  萨拉的哥哥带着他在孟斐斯大街上跳舞卖艺。在餐车上,他被人打破了头颅。他的头颅碎成了 21 块瓷片。哥哥为了还他生命,宁愿失去他,也要尽力让他复员。爱德华离开了哥哥,却在玩具娃娃修理商那里重获了生命。  爱德华发誓,他再也不会犯不懂爱的错误了。  他在寂寞的玩具店里等待,孤独了,绝望了,没有人可以打开他的心扉。可是最后,一只 100 年的老娃娃对他倾吐箴言:“你必须充满希望。你必须知道谁会爱你,你下一个会爱谁。”“打开你的心扉,有人会来的,有人会来接你的。不过首先你必须打开心扉。”  有人会来接你的。爱德华的心扉开始再一次敞开。  多少个季节过去了。有个人真的来了。是已经成为母亲的当年的小女孩阿比林。  爱德华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是奇妙而艰辛的旅程。 心一次次破碎,生命却在破碎中继续。黑暗压顶,却一定要穿越黑暗,愈益深重的黑暗,勇往直前。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个字――爱。  一直以为,以清浅语言说深奥繁复的人生,是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迪卡米洛做到了。她平静而从容地讲述,跌宕起伏而深情款款地讲述。故事在她笔下获得了自在的生命,爱德华不再是一只沉默的瓷兔子。读者的心被爱德华的命运牵动,在酣畅的游戏般的阅读快感中,冥然回想,审视内心,探访爱的真谛。  这是一本凝重温情的爱之书。开头便埋下伏笔,临行前,阿比林的奶奶讲述的“不懂爱的公主被巫婆变成疣猪”的故事仿佛神谕,为这个关于失爱、寻爱的故事拉开帷幕。漫漫长途,我们不单看到了爱德华在命运中的挣扎徘徊与醒悟,也看到了伴随爱德华出现的众多人物的多面人生,丑恶与自私,残忍与冷漠,无私与纯真,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薄薄一册,却引申出太多值得解读的内容。  有的书,冗长而轻薄;有的书,短小却深远。《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当属后者。不到 10 万字的篇幅,迪卡米洛却用整整 28 个章节来串连,每个章节之间,珠环紧扣,让阅读始终保持良好的节奏,这是属于标准童书的结构技巧。小读者会迷恋奇妙却悲情的旅行故事,成人读者则读到故事背后掩藏的爱的真言。  我想,认识了爱德华的小孩子,会在很小的时候真的懂得“爱”这个字以及所有爱他(她)的人;认识了爱德华的大人,会重新解读爱的含义,在或感灰暗的人生中途,重新学会爱,捡拾起等待爱的信心。就像100年的老娃娃对爱德华说的:“如果你不打算爱与被爱,那么整个生命之旅都是毫无意义的。”  感谢迪卡米洛,在2007年的岁初,为中国读者带来“爱德 华 先生”。让我们获得爱的权利。  “ 人有爱的权利吗?问问流淌的水,问问逃逸的空气,嗡嗡飞的小虫和黑夜的火焰吧。”(维克多·雨果《沉思集》)  现在,我们还可以问问迪卡米洛,问问爱德华。《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新蕾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9-21 14:42 编辑 ]
2010/09/14回复
各位也许会发现,点点现在的阅读材料已经偏向文字型或者说偏向小说方向迈进了,因为现在,那些二十多页的绘本对他而言,已经是吃不饱了。我现在挑书的时候,也开始注意,从原来的以图为主逐渐过渡到了以文字为主,从简单叙述过渡过到详细描写,这对一个五岁的孩子而言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一直在刻意地淡化这个转化过程,从去年开始的大量接触有声读物起,这个过程就已经开始默默地开始了。之所以选择以有声读物做为一个开始,还不是以前的简单地拿着本书就跟他一起读,我想,我是有充分的原理由的:
1. 点点年纪毕竟还小,他的耐性与定力极为有性;
2。坦白说,我的朗读能力极为有限,根本无法与录制有声读物的专业朗读者相比。
3。好的有声读物并不只是单纯的读出来,诵读者会在适当的地方有停顿,可能也会有引导,有抑扬顿挫,有配合情节的声效和音乐,甚至不同的角色可能会由不同的人来诵读以表现出不同的角色特质,而恰恰是这些优点可以及时地弥补小说由于篇幅长而造成低龄孩子的不耐烦的缺陷,增强了听读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这一点,可以说是让单纯的以纸质书为引导的亲子阅读望其项背滴。我之所以把这些听读也归入亲子阅读的范畴,是因为,这样的听读是必须以前面所提到的纸质书为引导的阅读为基础的,后者在阅读的同时,培养的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与对信息的渴求,这时的书也只是一个记载这些信息的载体而已,等到相应的能力与兴趣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引入有声读物了。
4. 有声读物的限制比较少,比如说当我在厨房忙和点点睡前帮他艾灸的时候,有声读物就可以轻松地帮助我们渡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把我给解放出来。
5. 成本低,这是最最大的好处了。在电脑城买张几G的DVD也不过才一块多,而这一张的容量已经可以装至少十几部小说甚至更多了,在网上有大量的优秀有声读物可供FREE DOWNLOAD,家里的刻录软件是买HP电脑时厂家配的,刻录光碟也不过是几分钟的事而已, 所以,现在的我已经不去TB买那些翻录的有声读物了。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的是,我儿子的普通话,做为一个非广州生但七岁后一直在广州长大的妈妈,我当初是坚定不移地坚持让我儿子学讲普通话,虽然我自己可以讲流利的广州话,而这些年来坚持的优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由于网上的优秀有声读物大多以普通话来讲述,所以,多年来一直说普通话的点点在接受和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抗据,就比如说,英文不太好的人跟老外讲英语,这中间必然会涉及到一个过程:听英语---------译为中文----------理解相应的中文含意---------------想出应答的话--------------翻译为英文---------------再用英文回答。这就跟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道理一样,你绕的路越长,反应和理解的过程也就越艰辛。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既然自己英文不错,为什么不直接用英文来引导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我的回答是:因为我无法保证这样的沿续性和质量。比如说,当我上班时,点点不可能拿着本英文书让保姆给他读英文吧。另一方面,我不觉得我的口语已经是到了象NATIVE SPEAKER那种的程度,我们隔壁的幼儿园上英文课的时候,那些老师的声音经常会飘到我家客厅,每次听了都让我直摇头,教这些孩子英语的,根本不是专业的英语老师,不过是幼儿园的老师被拉去做了几小时培训再来教孩子,其发音与声调都一塌胡涂,而小小的孩子则跟着鹦鹉学舌,这样来学其实我觉得起错头还不如不学。印象最深的是读大学时,学英文最明显的是每次的听力考试部份,一般而言,从城市出来的学生得分会比二三级市镇和农村出来的学生分数要高明显的一大截。我记得当时我的同学们跟我抱怨的是:因为他们小学到中学的英文老师的发音和声调都有问题,所以直接导致他们在听大量由NATIVE SPEAKER录制的听力材料时直感觉坠入云里雾里。在这个贴子里,有许多妈妈们都问我关于朗读所用的语言问题,在此,我也想跟大家说一下的是,除非你自信自己的口语水平非常了得,否则,真的不建议直接使用外语,因为,这是直接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口语水平的。

别人家的孩子吃饭时KAN电视,而我们家的有线电视早已停了将近半年了,我们吃饭时,点点同时享用的,还有他妈妈给他精心挑选的故事大餐,有时候会是《鲁宾逊漂流记》,有时会是《海底两万里》,家中有声读物占据了几十张光盘,插在CD册中供他象菜单一样任君选择,所以,每天吃饭前,俺都会很恭敬地问俺家小少爷:“亲爱的,你今天想听啥?”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9-15 01:04 编辑 ]
2010/09/14回复
超强贴,一定要顶!
2010/09/14回复
顶的人好少哦。
2010/09/14回复
顶。
其实一直关注着。也去林子那里淘过一次货。很喜欢。林子人也很好,把我从车站接过去的,感动...
无奈两个小东西让我很难脱身,争取早日再去...
那次去还遇到两个妈妈,一个是短发,不知道是不是妈网的姐妹呢。
2010/09/14回复
收藏
2010/09/14回复
洽洽洽洽20楼
谢谢点点妈,在深圳妈网上跟贴下单买书了.
家里屯的书不少,可是发现每天没多少时间跟孩子看书,请故事.
2010/09/15回复
猜你喜欢

【随手晒书】引导孩子热爱读书,培养独立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来~~~听听不能错过的0~4岁孩子英语启蒙学习】来自妈妈的切身感受~~~

早教狂人妈妈的早教经验整理(61页有更新哦)

阅读——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

【宝宝入园记】虫虫的蒙氏成长经历

热点推荐

永庆坊里寻古探今!还能体验一把活字印刷

遛娃地上新!广州将建世界级超级乐园!

万象城小丸子展 8090后的童年回忆

美式整骨听到咔哒一声 灵魂都出窍了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4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81年的未婚单身女同事征婚

好看又实用!卧室空间小可以这样做

一人说一件开心的事 今天出太阳了

六一儿童医院怎么样?大家有就诊过吗

一家有爱的美睫店 妹子养了好多小动物

从化竹庄休闲度假 大排窗对住流溪河

广东经典汤 西洋菜陈肾猪骨汤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