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李氏图书馆

222525886幼儿园早教

Dear all,  应李氏图书馆一众楼友书虫妈们的热烈要求,我近期已经组了一批优质英文原版书的团购,价格远比TB和国内众多团购网站优惠,请大家快来抢啊。、http://www.gzma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22481&highlight=%E6%9D%8E%E6%B0%8F%E5%9B%BE%E4%B9%A6%E9%A6%86



各位,因为原签订合同的凤凰决定在本年初已经解散,所以我的书暂时也出不了了,不过也没事,点点现在已经入了小学,我将会将他每天读的书放在小学版块继续更新,谢谢大家支持。
开贴了,先来说说我儿子点点的书,我家宝宝从半岁开始读书,当然,做为文盲的他,这些书是由我和保姆小杨阿姨读给他听的,在此非常感谢小杨阿姨,与现在我找到的那些动不动就让孩子KAN电视以求省事的保姆相比,她在心力与时间上真的付出了许多,好保姆比好工作更难找啊。

坦白地说,我儿子目前无论在算术还是识字绘画方面并无过人之处,我对这方面的早教一向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深觉以中国目前的填YA式教育,孩子上了书就开始了苦大仇深的考验阶段,没必要太过MIAN QIANG他。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举个例子来说,我母亲以前是中学英语老师,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让我跟着电视学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跟我学,我痛苦得不知所以,被人打PP也不愿学。但这照样不限制我读大学时顺利通过四六级,上班时照样写EMAIL和打电话和洋GUI ZI谈公事, 所以兴趣是最重要的。

我会在第五层里按孩子的图书分类进行介绍,至于家里点点到底有多少本书,我从来没有认真统计过,但至少80*202CM的三个书架已经装不下了,还不算我为了省空间搬到旧房子里的书。

我先来说一下早期亲子阅读的好处:专注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再次是阅读不同书目之间的关联借鉴能力;最后是孩子的兴趣也会很明显地显现出来,在这方面再加以深挖和指导。关于阅读的好处,现在下面转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的一个贴子里的话:

儿童智力高低和学习能力差异取决于什么?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
      让我绕得稍远,从四个孩子的真实故事说起。
      我曾和某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的同学有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对这个班的学生都很熟悉。班里有四个孩子,我总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把他们分为两组,然后放到一起进行对比。
      先说前两个孩子,一个叫晓菲的女孩和一个叫小壮的男孩,这两个孩子都学习努力,考试成绩中上等,性格上既不张扬也不内向,上课不捣乱下课不惹事生非,在班里属于那种既被老师喜欢又容易被遗忘的人。
另一组是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博一个叫成。博是个极为出色的学生,门门功课优秀,工作能力强,还特别有思想有见地,他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几乎找不到缺点的那种孩子;成这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总不好好完成作业,成绩中等,但口才极好,总是表现得懒散,不过并不扰乱纪律。
      这四个孩子引起我的注意和对比,是从他们的作文开始的。前两个孩子,晓菲和小壮的作文我看过,字写得虽不舒展但比较整齐,可写作水平很差,内容贫乏,有许多语法错误,错别字也比较多,这和他们平时还不错的考试成绩有较明显的差距。他们每篇作文都被老师要求改来改去,他们认真地改着,一遍遍地抄着,但拿第四稿和第一稿对比,仅能看出改动痕迹,看不出进步;翻到下一篇作文,水平照旧。又翻了他们其它的作业本,都分明能感受到这俩孩子的努力和他们学习能力上的力不从心。
      我基本上能判断出他们是哪里出了问题。
找这两个孩子谈过话。问他们的共同问题是:你经常读课外书吗?晓菲听我这样问,很不自在,告诉我说,她很想读,但她爸爸不允许,怕影响她学习,就把家里她可能看的书都锁起来。她家有一份订报纸赠送的《读者》,她很喜欢这个杂志,但每期来了,父母都想办法藏起来不让她看。小壮则表示他不喜欢读课外书,除了几本漫画书,从来没读过其它什么书。
      我想这两个孩子这样下去真是可惜了,他们是这样听话,舍得用功,本该在学习上表现得更出色。于是分别约他们的家长谈了一次话,目的是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来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问题。
      晓菲的爸爸说,孩子每天这么用功学习,成绩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读课外书,落到中等怎么办呢?小壮的妈妈认为让小壮去阅读是又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小壮一周上六个课外班和一个乐器班,周一到周日从来不休息,他家住得较远,公交车上每天来回要两个半小时,小壮每天只能睡6个小时。所以他妈妈说,绝对不能再给他增加负担了。
      我告诉他们,这两个孩子现在正在读小学,每次考试成绩高几分低几分不重要,目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能力不强,这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未来的学习。不上那么多课外班,不强求考试成绩,让他们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习负担,他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将来才能有真正的好成绩。
      我尽量把问题讲得明白,他们当时也都表示认同我的建议。但后来我再和孩子们了解,一点没变。晓菲的爸爸认为是因为家里订报纸招来《读者》,引得孩子不安心学习,把订报纸的赠品改成了牛奶。小壮本身就没有读书的愿望,妈妈也不打算让他有这个愿望,只是打算再给孩子报个跆拳道班,理由是孩子整天学习活动量少,上这个班既能运动又能学习防身,一举两得,我不知她从哪里再为小壮挤出这个时间。而且我还了解到,小壮所上的几个课外班中,有一个就是作文班。
      和晓菲、小壮形成对比的是,博和成的作文都写得特别好,通篇几乎没有一个错别字和病句。博的字写得整洁大气,文章中总有独到的视角和素材;成虽然字写得不好,文中不时有勾划,不整洁,并且他的各篇作文水平差异明显,有的一看就写得不认真,应付差事,但有几篇看来他是认真写的,透过杂乱的卷面细细读来,能感觉出才情飞扬,让人不由得心生赞叹。
      我也和这两个孩子单独聊过,了解到他们都十分喜欢读课外书。博的家里有很多藏书,他读了很多,以中外名著、历史、自然方面的为主,远远超出了他的同龄人的阅读量;成的父母做生意一般不在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家没电脑,电视也基本上不开,他没事干只好去买很多书看。成读得很杂,动物、科幻、侦探、武侠等,逮住什么读什么。
      这两个孩子不光作文写得好,各方面都应付得轻松自如。博是个好学生却不是个小学究,他喜欢足球,花很多的时间踢球;成虽然平时成绩不太好,但用他班主任的话说,这个孩子,聪明着呢,现在这个成绩是闭着眼睛学来的,他只要好好学三天,就能考班里前三名。
      我离开这个班时,把电子邮箱给了孩子们,现在还和几个学生保持联系。他们现在已读初三了,马上要中考。博没给我写过信,但他的母亲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我们始终没见过面,通过网络交流过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博就读于一所市重点校,据他妈妈说博现在的学习仍然很好,基于他的学习成绩和足球水平,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晓菲一直和我联系,她初中就读的是一所普通中学,师资等各方面都不太好。听她说小壮、成也在这所学校,她和小壮的学习现在只能保持中等,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成上了初三后着急了,懂得学习了,现在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还评了三好生。晓菲还说,她现在越来越不想学习了,觉得学习太难了。
      几个孩子在学习上的发展态势大致已水落石出。
      晓菲和小壮的家长肯定对孩子心生失望,他们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在这关键时候,不知他们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孩子,基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更不会让孩子去读课外书了——由此,基本可以预测到的是,孩子不但眼前的中考很难取得好成绩,在接下来的高中阶段,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太大起色,乃至将来,他们一生的学习状态都将是平庸而困难的。
      而博和成,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稳定地生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更具主动性和把握能力。
      四个孩子的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说的问题已清楚了。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阅读为什么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影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
      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他指出缺乏阅读的坏处,“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奋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相比之下,“有些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却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现代心理学对此已有很多研究和证实。梳理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学习理论,可以看到关键的两点:一是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二是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包含有丰富的、超越现实生活内容的活动,会让阅读者的“语言系统”发育得更好,同时可以让他的“智力背景”更为丰富,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强。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这正如简单的建筑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不高,越是宏大精美的工程,对工具及背景条件要求越高一样。
我见过几位非常苦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原本学习成绩不错,学习也很努力,但令人不安的是,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不如人意。每当这种时候,我总会问一下孩子从小到大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出所料,这些孩子基本上都缺少课外阅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孩子,小时候成绩可能并不出色,但由于他们有较好的课外阅读,却能做到后来者居上,到真正想学的时候,潜力就不可阻挡了。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它真的像一根魔杖,越来越显示出神奇的作用。
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
       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人是不能靠毅力和理性支撑很长时间的,他们很快表现出一路下滑,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这可能就是家长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越来越不爱学习了。”
      为了让孩子聪明又学习好,父母们都在倾尽全力,从怀孕开始就忙着吃这个补那个。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一些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心里总有担心,孩子光完成学校课程学习已经很忙,考试考出好成绩最要紧,读课外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不合算。这种说法等同于在说,我急于从哈尔滨到广州开会,哪里有时间等四个小时后的飞机,火车马上开了,我得赶快去挤火车——好像是那么回事,实际上全错了。
      一把相同的种子,洒到地里,有的得到合适的水分和充足的日照,有的既干旱又晒不着太阳,最后差异当然会很大。阅读就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
      我猜测会有一种质疑被提出来,难道经常读书的人学习就一定好,不读书的就一定不好?当然不是。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或表述一种现象时,不能把它绝对化。
      如果所有文化或社会范畴中的“规律”都需要像数理定律那样有100%的准确率才可被确认成立,那么所有的社会规律都将不存在,所有的对话都无法进行。世界如此复杂,每件事情都和其它事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任何一种现象。比如“喝茶能有效预防癌症”的结论,和“爱喝茶的人也会得癌症”的现象并不形成冲突,因为癌症致病原因非常多,用后者否定前者是没意义的。
      我不敢说爱读书的孩子学习一定好,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的孩子学习一定不会出色;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中小学生中有一种叫“偏科”的现象,似乎对这里谈到的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提出挑战。尤其是一些男孩子,偏爱数理化,对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科目不感兴趣,也很少阅读,数理科目成绩却总是很好。
      我见过一位初中生的家长,她甚至为她的孩子数学、物理学得好,特别不爱学语文而略有沾沾自喜,可能是觉得这样表示她的孩子聪明。我想,她的孩子如果只是不喜欢语文课本身,但读过很多课外书的话,她可以骄傲,说明孩子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如果孩子一直缺少阅读,对语文课的厌倦是基于一直以来的语文能力低下,那就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恐怕总会有一天数、理科目要受到拖累。
      我认识一位市属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高考时数学满分,语文只打了92分。他原本酷爱数学,立志要当个数学家,报了北大数学系,总分不够,最后只被一所普通的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
      他说,从我这几年教书,才深切地感觉到语文的重要。我们学校每年高考前十名的同学,很少有偏科的,基本上都是文理兼佳。他说他当时没考上北大数学系很不服气,现在想来,即使考上了,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
      所以,哪怕孩子是个特别的数学天才,你也应该关注他的阅读。比如让他去读几本数学家传记,这可能比让他多解两本习题集更能成全他的数学天才。
      当然也有偏科偏向语文的,语文学得很好,作文写得漂亮,数理化学得很差。比如少年作家韩寒。阅读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似乎并没有成全。
      这个问题要这样理解:造成他不喜欢数理科目的原因很多,教师、家庭、天赋、同学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因素。阅读当然不能强大到解决所有的问题、补救所有的不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数学成绩差,绝不是阅读造成的。这样的孩子,所幸他们喜欢阅读,无论上不上大学,他们都是聪慧的,都可以取得相应的成就。这样看,阅读于他们仍然是件幸运的事。
      而那些从不读课外书或很少读课外书、数理科目学得较差、人文科目只是相对学得较好的学生,他们的情况不叫“偏科”,事实上他们的人文科目也并不出色。谁能见到一个几乎不读课外书的人在文史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孩子和韩寒这类孩子的情况又有很大差异。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阅读都是重要的。由此看来,想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聪明,是多么简单啊,让他去大量阅读吧!书籍就是一根魔杖,会给孩子带来学习上的一种魔力,能让他的智慧晋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多么地幸运!
特别提示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营养对儿童大脑发育肯定有用,但无论吃多少好东西,都只是一种加法手段。除极个别的超常儿童,所有出生后身体健康正常的孩子,他们最后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在这种物理手段上或生理因素上,而在启蒙教育上。智力启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儿童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
一伙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伙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非常明显。

以上是尹老师的一席话,相信在这个年代,把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的妈妈们应该是少之又少了。
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孩子的早期阅读并不是简单的陪孩子消磨时间和解闷,在此过程,亲子关系的培养巩固,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培植和加深是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的。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31 12:23 编辑 ]
2009/07/21
精选回帖
217楼
1970/01/01回复
306楼
1970/01/01回复
嘿,你刚说完就给你蔽了....
2010/11/20回复
君蕊君蕊561楼
LZ,我怎么上去不了登记呢?有什么权限啊?
2010/11/25回复
全部回帖
njmomonjmomo沙发
leeaug:
关于金苗网,多谢jocelyn1025帮顶,除了楼上的几点外,我另外再补充几点吧:1.故事盒最大的好处是让随时随地听故事成为现实,因为它用的是手机电池,所以有心的妈妈们可以多备几块电池,原配电池可以撑二到三个小时吧(按二十六级的音量)这样,纵然是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都可以轻松打发过去。2 关于遥控器:TB店里的说明是可要可不要,如果没有特定说明,则默认为不要,但我的建议是:一定要拿。2G的内存可以放好多个故事了,每个故事有若干个(比如说七八个甚至十几个MP3),如果只用盒上的操作键,就要逐个按,比方说,窗外的小豆豆有八个MP3,后接的纳尼亚有十二个MP3,再接着的西顿动物故事有十三个MP3,故事盒会默认按照你上次暂停的地方继续播放,如果在这时你要从新倒回小豆豆那里就要逐个按回去,要按几十次,很麻烦,但是如果有遥控器的话,就会方便很多了。还有一点很重要啊,就是金苗网的征文拉票,请大家投我一票吧。http://www.jinmiao.cn/n26017c74.aspx3 金苗网为会员提供资料打包下载服务,里同有许多经典读物,只支持QQ旋风下载,里面的故事都相当不错。现将标题列示如下:P2   宫西达也 91 床边动物故事 84 装强盗的箱子 211 愿望潘趣酒 119 勇敢的船长 140 叶圣陶童话 165 洋葱头历险记 155 扬·比比扬历险记 100 小英雄雨来 101 小熊温尼普 101 小王子 124 小铁道游击队 93 小淘气尼古拉 133 小裴老师播讲弟子规 132 小老鼠皮克历险记[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1 21:43 编辑 ]
查看原文
谢谢点点妈,我今天已经买了,但是没有看到有遥控器,哭呀
之前我已经在金苗网上下载了一些故事,但现在不能下了,呵呵
2010/12/01回复
太强了,学习到很多,继续爬楼!谢谢楼主!
2010/12/01回复
好贴
2010/12/01回复
太长了,不能精简吗
2010/12/01回复
njmomo:
谢谢点点妈,我今天已经买了,但是没有看到有遥控器,哭呀之前我已经在金苗网上下载了一些故事,但现在不能下了,呵呵
查看原文
遥控器在TB的金苗专卖店里有说明的,除非买家指定一定要配,否则卖家是默认为不要的。不要白不要,干嘛不要,不用额外付货款和邮费,更何况,这个非常有用啊。
2010/12/01回复
leeaug:
遥控器在TB的金苗专卖店里有说明的,除非买家指定一定要配,否则卖家是默认为不要的。不要白不要,干嘛不要,不用额外付货款和邮费,更何况,这个非常有用啊。
查看原文
我买的时候没留意,也没问掌柜要。发过来是有遥控器的,原来还是个很有价值的东东。谢谢LZ提醒!
2010/12/02回复
终于复制完了点点妈的每句话,宝贝呀,接下来该打印出来研读,指航灯,谢谢,这也是我家宝贝的幸运
2010/12/02回复
学习中,多谢楼主分享
2010/12/02回复
下了爱德华的奇妙旅程的筒子们,应该不会忽视掉其间插播的一首GE:读唐诗。优美的旋律,GE词琅琅上口,我上网把这个DOWN了下来,放入了群共享。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另一个全新的发现:新学堂歌

以下为白度的介绍
为孩子操刀《新学堂歌》 谷建芬感叹当今好歌少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7:35 扬子晚报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说因为有在南京六合下放的经历,因此南京是她非常难忘的地方。昨日出现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签售新碟的谷建芬抛出一句听似很地道的六合方言,让记者觉得她此言不虚。此次来到南京,年过古稀之年的谷建芬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独特的养老方式——为孩子写歌。

  感叹孩子没有好歌唱

   

  谷建芬笔下流淌出来的为孩子谱写的歌曲,像《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与微笑》等,至今仍然传唱不衰。但是面对记者,谷建芬给出了一组数据:“据我了解,中国乐坛现在每个月有三四千首的新歌面世,但3.6亿的儿童却很少分到一杯羹,即使分到了也被淹没到成人化的歌词中。”可供孩子们唱的歌并不十分富余,谷建芬感叹成人化倾向十分严重,而且以前的歌曲教化意味很浓。由于小学课本里古诗词很难记忆,就产生了为古诗词谱曲便于孩子记忆的想法。“一些家长从孩子能讲话时就会教他们背古诗词,小学课本里也有大量的古诗词,与其让他们口干舌燥地死记硬背,我不如将它们变成儿歌。”去年写成的《新学堂歌》专辑中收录了《春晓》、《明日歌》等20首以古诗词入歌的作品。

我正在用驴子下这个,在VERYCD上有,下载成功后会挂入群共享。(那里打包下载下不了,建议直接前往百度下)我国悠远留传下来的文字是如此的美丽,如果不经仔细咀嚼,又怎么能领会个种千种曲折,万般风情,李阿猪小朋友在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就已经会背不少唐诗,但坦白说,不经任何理解,仅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除供家中有客人赞赏之用,别无他途,而且一旦断档,忘记更快。现在有了这么好的资料,可以给他重新回炉了,现在觉得用以前那种填YA式的教学来教唐诗宋词,简直是牛嚼牡丹,白白糟蹋了老祖宗的好东西。

感谢谷老师,感谢她在如此混浊功利的社会风气下,依然保留着一颗玲珑剔透的赤子之心,挖掘出一道道的清泉,灌溉着一代代孩子的心灵。

官网   http://www.xinxuetangge.com/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8 15:26 编辑 ]
2010/12/04回复
njmomonjmomo11楼
leeaug:
下了爱德华的奇妙旅程的筒子们,应该不会忽视掉其间插播的一首GE:读唐诗。优美的旋律,GE词琅琅上口,我上网把这个DOWN了下来,放入了群共享。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另一个全新的发现:新学堂歌 以下为白度的介绍为孩子操刀《新学堂歌》 谷建芬感叹当今好歌少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7:35 扬子晚报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说因为有在南京六合下放的经历,因此南京是她非常难忘的地方。昨日出现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签售新碟的谷建芬抛出一句听似很地道的六合方言,让记者觉得她此言不虚。此次来到南京,年过古稀之年的谷建芬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独特的养老方式——为孩子写歌。  感叹孩子没有好歌唱     谷建芬笔下流淌出来的为孩子谱写的歌曲,像《采蘑菇的小姑娘》、《歌声与微笑》等,至今仍然传唱不衰。但是面对记者,谷建芬给出了一组数据:“据我了解,中国乐坛现在每个月有三四千首的新歌面世,但3.6亿的儿童却很少分到一杯羹,即使分到了也被淹没到成人化的歌词中。”可供孩子们唱的歌并不十分富余,谷建芬感叹成人化倾向十分严重,而且以前的歌曲教化意味很浓。由于小学课本里古诗词很难记忆,就产生了为古诗词谱曲便于孩子记忆的想法。“一些家长从孩子能讲话时就会教他们背古诗词,小学课本里也有大量的古诗词,与其让他们口干舌燥地死记硬背,我不如将它们变成儿歌。”去年写成的《新学堂歌》专辑中收录了《春晓》、《明日歌》等20首以古诗词入歌的作品。我正在用驴子下这个,在VERYCD上有,下载成功后会挂入群共享。(那里打包下载下不了,建议直接前往百度下)我国悠远留传下来的文字是如此的美丽,如果不经仔细咀嚼,又怎么能领会个种千种曲折,万般风情,李阿猪小朋友在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就已经会背不少唐诗,但坦白说,不经任何理解,仅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除供家中有客人赞赏之用,别无他途,而且一旦断档,忘记更快。现在有了这么好的资料,可以给他重新回炉了,现在觉得用以前那种填YA式的教学来教唐诗宋词,简直是牛嚼牡丹,白白糟蹋了老祖宗的好东西。感谢谷老师,感谢她在如此混浊功利的社会风气下,依然保留着一颗玲珑剔透的赤子之心,挖掘出一道道的清泉,灌溉着一代代孩子的心灵。官网   http://www.xinxuetangge.com/[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8 15:26 编辑 ]
查看原文
点点妈下下来没有呢?我下了一半下不了了
以前也听一位老师唱古诗,很有味道;想听听这个
2010/12/05回复
njmomo:
点点妈下下来没有呢?我下了一半下不了了以前也听一位老师唱古诗,很有味道;想听听这个
查看原文
我也只下了七成就卡在那里下不了了,没有源啊,没办法。
2010/12/06回复
谢谢分享
2010/12/08回复
终于都看到30页,不容易啊,有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不过还是很开心发现了这个贴,因为这样我才机会找各种各样的书给2岁的女儿看,希望现在开始不会太晚,非常谢谢LZ分享你认为的好书,也都谢谢各位妈妈的积极推荐
2010/12/09回复
说得没错,亲子阅读的甚而也就是你所说的三心。

就象我之前一直强调的一样,对初入门的孩子,其所阅读的书最好是以他的兴趣为主导,开始时家长不需要强加太多的东西,但可以慢慢引导,一旦发现引导过程中孩子出现不耐烦的征状,就要及时打住了。

而对已经入门的孩子,可以由家长为其选书,点点的书,可以说是九成都是我为他选择的,无论是纸质书还是DVD,有声读物,孩子的兴趣与专注,理解力都有一个阶段性的过渡过程,如果发现刚开始的时候无法成功引入,不妨放一放,搁段时间再引入,这样的例子我在点点身上见过不止一次了。我在这个贴子里,频频引入AMAZON的书评星级,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多一个参照。本贴中介绍的七成以上为原版书,象这样的书,国内可能还没出版,而出版了的由于各样版税和成本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极少能真正打折打得很便宜的,所以我一直推荐国外的原版本,究其原因也就是性价比的问题了。另一方面,在AMAZON上了四星或以上的书,其质量一般而言,都不会差到那里去,可以做为一个极好的参考依据。就象我以前所提到过的一样,我们现在为孩子挑书,除了大家一直所认同的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情商外,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按中国目前的填YA式教育,孩子一旦上了小学,能真正用于阅读的时候可谓极为有限,身边的小学生家长几乎都是焦头烂额的,每个提起孩子的课业繁重就是一言难尽的愁苦之态,所以如果不在小学前为孩子提前打好这方面的基础,扪心自问,我们到孩子上学后还会有多少时间可以为他挤出来?另一方面,倡导亲子阅读,更强调的是,通过引入好书经典来滋润孩子的童年,让其对书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为他平稳过渡到我要读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就象他一直在听的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开始也是不想听,我也是通过无数次的尝试才让他从慢慢接受到最终喜爱的,甚至连他现在编那些又长又臭错漏百出的故事给我听哄我睡觉时,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都会例行功事地说句:“妈妈,你要注意哦,现在我要给你讲个故事,是点点的故事,拿过国际大奖的哦。”我听了总是把被子盖住躲在被窝里笑,如果真的是点点编的故事能拿国际大奖就好啦。

事实证明,李阿猪小朋友讲故事的催眠功力真的是非同一般。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10 11:32 编辑 ]
2010/12/10回复
好了,前面关于有声读物讲了一大堆,爱德华暂时还没空写完,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有声读物的作用,现在把我在另一个论坛读到的贴子COPY过来,很有趣的例子。
一年级孩子读《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 匹诺曹, 阅读, 童书, 读后感
妞上学了,现在6岁4个月。
学校每月推荐读一本书,这个月是《木偶奇遇记》。
对妞来说,这是本字书,大部头,她还无法自主读下来。
全书我已经给她读完了。

她们班的语文老师发来短信,说本周四领导要来听这堂阅读交流课,让家长配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理清匹诺曹奇遇的经过。
2、选取匹诺曹“奇遇”的某一个场景画下来,并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我画的是(谁)在(干什么?)或者:我画的是(谁)(怎么了?)
3、至少从《匹诺曹奇遇记》中选取10个四字词语,并大概了解词语的意思。
4、选取某一个精彩片段声情并茂的读下来。

我记得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如果班里听课,老师是要提前给我们反复讲讲某课的,可是现在,我问了孩子,孩子说班里没有讲过《木偶奇遇记》。那就是说这个任务摊派在家长身上了。我内心其实是有点儿反感的。
我们孩子对字一直不太敏感,又不愿意指读,但是极爱听故事,也极喜欢翻书看。没事儿的时候找书看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乐趣!
老师要求的“选取10个四字成语”,我感觉孩子根本就没有到达那个段儿,得需要大人告诉她某个四字词语,讲解其义。也许老师是在刻意地让孩子留意文中的美词、美句吧!但现在对我们孩子来讲,感觉有点为时过早。
老师要求的“选取某一个精彩片段声情并茂的读下来”,孩子做不到,除非背下来,或者是看拼音瞌瞌巴巴地读下来。管它呢,反正,她们班有认字多的孩子,可以抽她们读。我们这个任务忽略不计。

对这个故事内容,孩子是能说一说的,对某些人物也有了很深刻的印象。我昨天晚上让妞讲一讲这里面牵涉的人物,孩子讲了许多,超出了前面的导读人物介绍。连那只羊、还有买驴子做鼓的那个人她都提到了。
昨晚我们还画了一幅画儿,她画的是皮诺曹被那只会说话的蟋蟀气得火冒三丈的情景,皮诺曹的脸蛋儿鼓鼓的,画得蛮好玩的。

昨晚我来给她顺顺章节。刚顺了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是可怜的樱桃师傅。第二章是暴怒的杰佩托。我们主要在讲樱桃师傅怎么可怜(受了会说话的木头的惊吓)?杰佩托为什么暴怒(被那根会说话的木头捉弄,误以为是樱桃师傅)?樱桃师傅的形象特点?杰佩托的形象特点?当然对比一幅他俩打架的图,让妞来区分谁是谁(那当然,妞分得很清楚!)?我们有问有答地说了一会儿,还让妞学着书里的皮诺曹说话,妞很高兴地细声细气地学了。

下一章是皮诺曹诞生。我打算重点再给她顺顺。然后后面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带过,不再细讲。

这本书教给我们什么道理?也许是每个老师讲读这本书要提到的问题,也是逃不过去的问题。孩子从这本书学到了什么?看完这本书,归根结底是要回到这上面来。这本书有点像个警钟,敲点孩子:你要听话,不要任性,不要淘气,不要乱交坏朋友,要孝敬长辈,要好好学习,否则,哼哼,后果很严重~~~~

为什么不能阅读一些轻松愉快的好玩的简单点的童书呢?

妞爸为孩子识字不多而着急,有一天,看我给妞读《木偶奇遇记》就恼了,说“总是你给她读,她什么时候能认字啊?”抛过书,让妞自己读。妞眼泪汪汪地瞌瞌巴巴地看拼音读,听着我都闹心。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强迫孩子自己阅读,搞不好会适得其反!

我知道妞爸是想让妞赶快多认识些字,赶上老师安排的进度。可是,哪有这么快呢?我会想办法让妞巩固拼音,在认识拼音的基础上,慢慢识字量大起来。总之,一口是吃不成个胖子。(妈妈的这段话说得没错,如果是把阅读作为认字或拼音程度的一种测试的话,很容易把孩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阅读兴趣给磨光的,真是得不偿失。如果换另一种方式,是以有声读物引入又会如何?点点目前听的绿野仙踪,二十多个MP3的篇幅,但依然不影响其兴趣,为什么呢?就象我之前在介绍有声读物时所提到的有声读物优势就显现在这里,另外,这反复的听读中,家长只需要见缝插针地及时讲解,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何乐而不为呢?)

阿甲老师不是说她孩子五年级了,他还为她读书吗?其实我很享受这种亲子阅读的乐趣!亲子阅读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啊!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渠道之一

[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12 09:09 编辑 ]
2010/12/10回复
楼里有筒子站内短点妈,督促点妈别偷懒,点妈是那种到了冬天就想冬眠的懒人,今天先上这几段,望众位笑纳。我更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上这个贴子上留言,告诉我你在亲子阅读之路上的切身感受。
2010/12/10回复
如果读过我很早之前介绍过的《汤姆和潘妮》的话,相信对托尼·沃尔夫不会陌生。他手中绘笔神奇的地方在于,为童话找到另一个独特的演绎方式------------童画。真的很少能找到象他那么“霸道”的画家,硬是能让那曾经被我们忽视书中插图从配角跃升为主角,让那一幅幅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画紧张抓住每个人的心,无论你是成人还是孩子。他的书,我已经囤和已下单的已经有好几套,从《汤姆和潘妮》,《彩色大森林童话》,《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宝库》等,面对如此精美的图,想不动心都很难。彩色森林童话的精装版早已卖断货,我历经千辛万苦才好不容易集够十一本,点点对这套书简直是爱不释手,光是那些图就已经能把他的心紧紧地抓住了。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托尼·沃尔夫的世界吧。
2010/12/10回复
njmomonjmomo19楼
leeaug:
关于上面的这段话,家长会认为老师的要求比较过份,但真的是很过份吗?依我KAN,不见得,现在的老师,大趋势已经是把更多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了,这是一种趋势,我们无从改变,更多的,只能是从自己和孩子身上入手吧。1、理清匹诺曹奇遇的经过。我不知道我之前所说的爱德华的奇妙旅程大家有没有下来听,你用了多少时间来陪听和讲解,其实我想,如果孩子能通泛听和精听的反复过程来了解这个故事的话,上了一年级之后,对老师的这些要求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在家里给点点讲爱德华,到故事全部讲完时,我在家里的宜家黑板上给他列了个表,是爱德华每一次的旅程,相伴的人物,发生了什么事,爱德华心理感受,其实通过反复的精听,你会发现,孩子的重述与理解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关键的是,身为家长,你应该为他提供一把质地精良的梳子,把这一切梳理整齐。听过了爱德华,再听木偶奇遇记的话,我想对老师的第一个要求是不难完成的。一年级的孩子的识字程度有限,但这并不局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2、选取匹诺曹“奇遇”的某一个场景画下来,并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我画的是(谁)在(干什么?)或者:我画的是(谁)(怎么了?)这个对长期阅读绘本的孩子而言,难度不大吧,唯一难的,可能也就是孩子画的图可能会比较丑,但老师在这里要求的,并不是图画的美丑与否,而是更强调孩子的表达能力。3、至少从《匹诺曹奇遇记》中选取10个四字词语,并大概了解词语的意思。我在为点点阅读时,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四字成语,他纵然不问,我也会主动向他解释对应的成语含义,并且注意及时的重复讲解,在讲的时候,我没有刻意让孩子认字,关键是,他知道这个成语的含意,点点现在在日常讲话时,也会经常无意中蹦出一些四字成语,我会夸奖他“哇,你说得真棒。”或者在他说话时,我会提醒他:“宝宝,或者这句话我们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成语来代替,你KAN  XXXX怎么样?”因为原话是他说的,所以这样一来,对应成语的意思他也会记得比较牢了。4、选取某一个精彩片段声情并茂的读下来。关于这个,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过份,当然一年级的小学生本来就识字不多,这样做得到吗?做不到,但是可以用另一种方法。今天早上我送点点上学的时候,他气冲冲地跟我告状:“哼,妈妈,我不要跟康康玩了。”我一问之下,原来是那个孩子昨天要我家猪给他讲故事,我家猪拒绝了,然后就被ZHUA破耳朵了,点点告完状后,还不服气,接着列举了康康的一大堆罪状:“他上课的时候,总要把课桌盖开开关关地弄上上百遍。老师就对她说:‘没有事就不要老这样开来关去的。’于是,康康就把笔记本、铅笔盒、教科书统统塞进桌子里,然后再一样一样地取出来。搞得我眼花缭乱。。。。。。。。。。。”我听了,当下呆住,他幼儿园我去过啊,什么时候有那些可以打开的桌子了,等等这话咋就那么熟呢,点点啊点点,你要给康康栽赃也弄点合理的啊,把窗边的小豆豆这样搬过来,也太没新意了吧。不过,这个故事,他倒是已经听得滚瓜烂熟了,我倒真是没想到他可以这样“灵活运用”,真是哭笑不得。[ 本帖最后由 leeaug 于 2010-12-10 12:18 编辑 ]
查看原文
我刚看到你家点点的描述,也觉得怎么这么熟悉呢,原来。。。
2010/12/11回复
猜你喜欢

【随手晒书】引导孩子热爱读书,培养独立

【分享】雷军:我如何培养我的女儿

【来~~~听听不能错过的0~4岁孩子英语启蒙学习】来自妈妈的切身感受~~~

早教狂人妈妈的早教经验整理(61页有更新哦)

阅读——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

【宝宝入园记】虫虫的蒙氏成长经历

热点推荐

618分享有礼!无限复购的好物推荐

裁员风波又来了 十几年的老员工也走了

免门票采摘!这里简直就是我的菜园

曾经辉煌的地王广场 现在好萧条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一岁四个月的娃 野蛮生长6颗牙

收藏 和设计师沟通5h整理出来的要点

马上升六 这情况去广州中学几率高吗

海洋工程日常 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逛工业风扬韬广场 看看有什么新亮点

我们的婚姻出问题了 做错事你会原谅吗

孕期需要大量的营养 如何食补?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