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位紧张已经可以证明我在本贴的某些前瞻性推理。舆论总是在文过饰非,找各种理由轻描淡写。诸不知,一个错误的判断将为家庭带来多大的麻烦。
许多“学龄前儿童”都不需要公立幼儿园学位。比如私立幼儿园,自己父母带,保姆带,有许许多多分流渠道。但所有“学龄前儿童”几乎都要上公立小学(上私立小学的孩子并不多)。若幼儿园都已出现了某种紧俏的征兆,可以想象,2-3年后的小学学位的争夺将是怎样的激烈啊 !
小学学位紧张是非常明朗的,而且已经不可逆转。
就好像2012描述的那样,大“危机”爆发之前,总会有各种明确征兆的。问题是,面对已经非常明确的征兆,我们该怎么应对。
我的判断是2012年,广州开始出现小学学位危机。
第一、2012年,与广州的人口数据基本吻合。
2005年“前后”,广州人口开始“加速增长”。究竟是前多少年,还是后多少年呢?
1990-2000,广州人口在这10年增长了约200多万。由700多万到将近1000万。
2001-2010,这10年广州人口“急剧增长”600万。现在没有1600万人,也有1550万人。
尽可能精确地估算,分界线就是“2000年-2005年”之间的某个时间段。折中取2002为分界点倒也合适。
那么2002年再往后推10年就是2012年。大家懂的。
第二、幼儿园学位出现紧俏征兆,包括我们在各小区花园里见到的情形(孩子们的年龄),也都可以侧面佐证。
但我不得不说,一旦出现小学学位危机,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建议现在有学位房的妈妈立即将自己和孩子的户口迁至学位房。今后,要求“人户一致”多少多少年是难免的。
学位房会越来越紧张
124995447房产楼市
东风东小学据说就是官二代,富二代特别多。学生的攀比心态很强。反而不利于小孩的发展。
所以东风东的学位房我一直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其实与投资无关。学位房主要是东山的学位房。要好一点的小区,兼顾其它。
东山的,又是小区商品房,又有学位,又要有电梯,标价25000是最起码的。今年有的小区已经看到了,明年恐怕全部都要踩过这条线。
2010/11/07
全部回帖

LZ的观点中有如下错误:
1、2012年还没到金猪宝宝那一届,2013年才是。你去广州各大幼儿园了解一下吧,2012年那届是现在幼儿园中最少人的一年。
2、没广州户籍的小孩子难以入读公立小学,这个问题并不是买了房子就能解决的,毕竟现在广州已经取消了购房入户了。所以你所说的入读高峰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
2、幼儿园方面,在市中心区很多是1000以下的,我家小孩读的幼儿园才420/月呢。.过2000的基本上都集中在番禺,还不如说祈福幼儿园,N多W的托费还要排几个通宵呢。这样的数据不足以参考。
1、2012年还没到金猪宝宝那一届,2013年才是。你去广州各大幼儿园了解一下吧,2012年那届是现在幼儿园中最少人的一年。
2、没广州户籍的小孩子难以入读公立小学,这个问题并不是买了房子就能解决的,毕竟现在广州已经取消了购房入户了。所以你所说的入读高峰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
2、幼儿园方面,在市中心区很多是1000以下的,我家小孩读的幼儿园才420/月呢。.过2000的基本上都集中在番禺,还不如说祈福幼儿园,N多W的托费还要排几个通宵呢。这样的数据不足以参考。
2010/11/09回复
楼上的有好多数据推演啊。还提到“东山区,有小区,有电梯,有学位,25000的单价,这是起步价”,我只知道,量力而为,2.5W如果高了,作父母的不能考虑楼龄更长一点的楼梯楼?权当锻炼身体也是无形资产啊。学位、校风、小区、电梯、价格样样都相宜,哪有这样的事。
2010/11/09回复

原帖由 <i>炒房团连长</i> 于 2010-11-8 23:14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3780861&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金猪宝宝数量<br />
<br />
相关资料显示,<br />
1、2006年广州出生的户籍人口66412人,2007年为74439人,增加了8000多人。<br />
2、当年在广州出生的流动人口达96790人,比上年多近1.7万人,增幅达到21.27%。<br />
<br />
注意,<br />
一所小学按四 ...
广州市人口计生局近日通报,2009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79092人,出生率为9.99‰,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生人数同比减少1092人,出生率下降0.01个千分点。广州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2‰,政策生育率为96.11%。
2010年04月30日 11:29 来源:南方都市报
昨日,越秀区、天河区2010年小学招生政策出台,对比以前的政策,记者发现,两区的地段生界定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学位房不再受入住时间的限制。因此,市民无需再为了小孩入学提前购买地段生住房。
“五一”后广州“招才”难招聘单位愁态初显2010年05月13日
中新网广州5月13日电 (肖静)“五一”黄金周过后,还在找工作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少,在广州最大的人才交流地南方人才市场上,应届大学生的身影已不多见,许多招聘单位招聘启示发布一两个星期都无人问津,招聘单位愁态初显。
招人都越来越难了,又放松招生限制.
如果老兄所说是正确的话,招生政策应该越来越严格吧.
2010/11/09回复

量力而为吧,有钱还是买学位房放心些,毕竟给孩子一个好学习环境比什么都强,但是只是量力而为就好了,当很多东西大部分人都无法得到的时候,那么也就失去非得拥有的意义,当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的时候,这个所谓的素质也会有一些打折吧.......
2010/11/09回复
不能将幼儿园的数据根小学的比,幼儿园是不需要看户口本的,小学要,反正我暂时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呵呵
2010/11/09回复

BB猪妈咪的认真和细致,不得不令我这个“说话不大精细”人也认真起来。
我查有关资料,都是权威舆论报道。现在把资料汇总一下,请亲们参考。说明如下
第一、“户籍人口出生”应当是一个相对比较精确的数据,误差比较低。但也存在瞒报和漏报现象。
第二、比如2008年底,黑户(户籍人口超生)人数约为19000人。本轮人口普查就放出风了,先登记,再罚款。
第三、非户籍人口出生率,这个数据只能参考。因为统计结果不准确。漏报瞒报多。
尤其是2005年以来,非户籍人口出生就已经高于户籍人口。至2008年基本上已经达到10:7的关系。非户籍出生了10人,户籍只出生7人。
但由于统计口径比较反复。非户籍人口出生数字要么大幅降低,要么跳跃性极大,前后自相矛盾。
所以,非户籍人口的出生数据只能是一个侧面的参考数据。
1、2002年
据统计,2002广州计划内出生55079人,实际出生59614人,计划生育率为92.39%,出生率为8.4 ‰。
2、2003年
广州市外来人口出生人数为45789人,户籍人口出生与流动人口出生之比为1:0.77。也就是说,广州市户籍人口出生约为59500人。
3、2004年
昨日,广州市召开2004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04年度(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广州市出生63450人。
算上历年来瞒报陋报的,广州人口出生率实际为9.21‰,连续五年控制在10‰以下,自然增长率为3.83‰。
---------------------------------------------
-----------------------------------------------------------
-------------------------------------------
----------------------
4、2005年
年末,全市(十区两市)户籍人口数达750.53万人,全市新出生人口6.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85‰,死亡率为5.64‰,自然增长率为3.21‰。
5、2006年
2006年度全市户籍人口出生66410人,出生率为8.81‰。
流动人口出生率继续升高,2006年度,流动人口统计数79812人,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幅达7.9%;与户籍人口出生相比,多了20.18%。
6、2007年
广州户籍人口出生人数为7.13万人,比上年增长0.37万人。
此外,外来暂住人口出生人口为6.57万人,比上年增长19.7%,远高于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出生人口增速。
7、2008年
李文耀介绍,2008年广州市户籍人口出生80184人,出生率为10%。,自然增长率为4.70%。从2000年开始,广州市的人口出生率连续九年控制在10%以内。
2008年,广州市流动人口出生86494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0296人。
8、2009年
广州市人口计生局近日通报,2009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79092人,出生率为9.99‰,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生人数同比减少1092人,出生率下降0.01个千分点。
按照最新采用的统计口径(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出生24952人。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9 11:05 编辑 ]
我查有关资料,都是权威舆论报道。现在把资料汇总一下,请亲们参考。说明如下
第一、“户籍人口出生”应当是一个相对比较精确的数据,误差比较低。但也存在瞒报和漏报现象。
第二、比如2008年底,黑户(户籍人口超生)人数约为19000人。本轮人口普查就放出风了,先登记,再罚款。
第三、非户籍人口出生率,这个数据只能参考。因为统计结果不准确。漏报瞒报多。
尤其是2005年以来,非户籍人口出生就已经高于户籍人口。至2008年基本上已经达到10:7的关系。非户籍出生了10人,户籍只出生7人。
但由于统计口径比较反复。非户籍人口出生数字要么大幅降低,要么跳跃性极大,前后自相矛盾。
所以,非户籍人口的出生数据只能是一个侧面的参考数据。
1、2002年
据统计,2002广州计划内出生55079人,实际出生59614人,计划生育率为92.39%,出生率为8.4 ‰。
2、2003年
广州市外来人口出生人数为45789人,户籍人口出生与流动人口出生之比为1:0.77。也就是说,广州市户籍人口出生约为59500人。
3、2004年
昨日,广州市召开2004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记者从会上获悉,2004年度(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广州市出生63450人。
算上历年来瞒报陋报的,广州人口出生率实际为9.21‰,连续五年控制在10‰以下,自然增长率为3.83‰。
---------------------------------------------
-----------------------------------------------------------
-------------------------------------------
----------------------
4、2005年
年末,全市(十区两市)户籍人口数达750.53万人,全市新出生人口6.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85‰,死亡率为5.64‰,自然增长率为3.21‰。
5、2006年
2006年度全市户籍人口出生66410人,出生率为8.81‰。
流动人口出生率继续升高,2006年度,流动人口统计数79812人,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幅达7.9%;与户籍人口出生相比,多了20.18%。
6、2007年
广州户籍人口出生人数为7.13万人,比上年增长0.37万人。
此外,外来暂住人口出生人口为6.57万人,比上年增长19.7%,远高于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出生人口增速。
7、2008年
李文耀介绍,2008年广州市户籍人口出生80184人,出生率为10%。,自然增长率为4.70%。从2000年开始,广州市的人口出生率连续九年控制在10%以内。
2008年,广州市流动人口出生86494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0296人。
8、2009年
广州市人口计生局近日通报,2009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79092人,出生率为9.99‰,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生人数同比减少1092人,出生率下降0.01个千分点。
按照最新采用的统计口径(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出生24952人。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9 11:05 编辑 ]
2010/11/09回复

2002:.59614
2003:59500
2004:63450
——————————————————————以上2010年前入学
以下2011年后入学—————————————————————
2005:65800
2006:66410
2007:71300
2008:80184
2009:79092
注意,另有黑户约20000人,分布于各年度,可平均加在各年度统计中。每年加2500人。
趋势是很清楚的。原来每年6万多人,现在每年8万人。每年几乎多15000人入学。
现在的入学情况,也就是分割线上面的数据,可以说比较紧张,但还不至于“挤爆头”。但想想明年吧,数字直线上涨。
虽然明后年还有2年维持在6字头(也就是2011年和2012年),但要考虑到“赞助费”的情况。
2005年以来,非户籍人口实际出生数字就高于户籍。那么,这些孩子也开始面临入学问题。途径主要就是赞助费。学校都会保留一定的比例接收赞助费。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9 11:11 编辑 ]
2003:59500
2004:63450
——————————————————————以上2010年前入学
以下2011年后入学—————————————————————
2005:65800
2006:66410
2007:71300
2008:80184
2009:79092
注意,另有黑户约20000人,分布于各年度,可平均加在各年度统计中。每年加2500人。
趋势是很清楚的。原来每年6万多人,现在每年8万人。每年几乎多15000人入学。
现在的入学情况,也就是分割线上面的数据,可以说比较紧张,但还不至于“挤爆头”。但想想明年吧,数字直线上涨。
虽然明后年还有2年维持在6字头(也就是2011年和2012年),但要考虑到“赞助费”的情况。
2005年以来,非户籍人口实际出生数字就高于户籍。那么,这些孩子也开始面临入学问题。途径主要就是赞助费。学校都会保留一定的比例接收赞助费。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9 11:11 编辑 ]
2010/11/09回复

从二方面来说。
需求:
人口大增,特别是80,90,20年的人长大结婚,这三个时期是中国人现在为止最多人的时期。这么多人,大家都是向往大城市,大学,就业都是在大城市。所以这个量是要很多的。也许你会说,人口总会有少的时候。是有的,但是什么时候呢?你要买的学位房子要人口少的时候才买吗?多少年后的事?就算是人口少了,经济发达了,中心城市,始终在交通,城市建设,文化素质各方面都吸引着年轻人,留下的都是精英。从各方进来。中心城市不会少人的。
短期内,2008年的奥运会,猪年啊,虎年啊,2009年0909,2010年1010这些好听少有的都有大批人结婚,生儿子。高峰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出现。
有人会说,大家不一定都认同,有能力去买这个。但是以上这么大的数量,哪怕只有千分一的比例要买,市场也是很大的。
供应: 好学位都是在城中心,各方便都有优势。首先是总量很少,但是人家很多要家用不放盘,也有一部分是只用学位不用房子,但是一个学位最少要六年小学毕业吧。一个房子要放出来最少要六年,人家也不一定放盘呢?每年只有几个的放盘量的话,,面对这上面这个庞大购买力。。。何能不涨呢?
市中心的房子,从住宅,到写字楼,到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一路进变:它的价值会倒退吗?
需求:
人口大增,特别是80,90,20年的人长大结婚,这三个时期是中国人现在为止最多人的时期。这么多人,大家都是向往大城市,大学,就业都是在大城市。所以这个量是要很多的。也许你会说,人口总会有少的时候。是有的,但是什么时候呢?你要买的学位房子要人口少的时候才买吗?多少年后的事?就算是人口少了,经济发达了,中心城市,始终在交通,城市建设,文化素质各方面都吸引着年轻人,留下的都是精英。从各方进来。中心城市不会少人的。
短期内,2008年的奥运会,猪年啊,虎年啊,2009年0909,2010年1010这些好听少有的都有大批人结婚,生儿子。高峰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出现。
有人会说,大家不一定都认同,有能力去买这个。但是以上这么大的数量,哪怕只有千分一的比例要买,市场也是很大的。
供应: 好学位都是在城中心,各方便都有优势。首先是总量很少,但是人家很多要家用不放盘,也有一部分是只用学位不用房子,但是一个学位最少要六年小学毕业吧。一个房子要放出来最少要六年,人家也不一定放盘呢?每年只有几个的放盘量的话,,面对这上面这个庞大购买力。。。何能不涨呢?
市中心的房子,从住宅,到写字楼,到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一路进变:它的价值会倒退吗?
2010/11/09回复

我现在就有省一级学位的房,电梯楼,13年的楼,单价只要13000一方!体育东学位。这个楼,南向的吵,北向的安静。天河南,珠江新城与太估汇中间。
比起旁边二十年的楼梯楼也要14000到15000一方的,笋不笋。只有个别人能知道了。
有兴趣的给我信息。。
比起旁边二十年的楼梯楼也要14000到15000一方的,笋不笋。只有个别人能知道了。
有兴趣的给我信息。。
2010/11/09回复

原帖由 <i>进城的农夫</i> 于 2010-11-9 11:35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3791344&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从二方面来说。<br />
<br />
需求: <br />
人口大增,特别是80,90,20年的人长大结婚,这三个时期是中国人现在为止最多人的时期。这么多人,大家都是向往大城市,大学,就业都是在大城市。所以这个量是要很多的。也许你会说,人口 ...
你的推理忽略了几点
1,外来人口不是一定在本地买楼的.
如果楼价真的升到很高,这些人就会考虑走人,而不是留下来读书.
2,广州的楼价如果超过香港(按你说法最低25000的话,总价几百万的情况)本地部分人会出现将孩子送香港读的可能.
3,你故意不谈今年越秀和荔湾招生政策的放松.
事实上以前一直都搞住满几年才能入学的政策,到现在的取消说明的就是招生不足而不是学位紧张.
真正的招生紧张的仅仅是新区而不是老城区.
2010/11/09回复

有户口的不用担心自己孩子的学位问题,现在学校也在扩张啊!我们学校也开了分校啦!但是借读生要借读还是比较担心。
2010/11/09回复

广州第一穷人老弟,进城的农夫可不是我啊。
你的质疑只是一个“局部问题”,我估计与老城区老龄化,老城区部分校区扩张有关。最关键的,与赞助费或间接赞助费(买楼等于为财政做贡献)有关。
东山区学位出现一定程度的宽松是一个短期现象。
在上面,我重点分析“户籍学龄儿童”的入学趋势。
形势很清楚,每年6万多人变为8万人。学位需求增加了大约15000个。这就要求新增差不多350个班,或新增100所小学(因为多数小学只能招收2个班,只有人口特别密集的地段可能招收5个班或6个班)。
2-3年后广州市究竟有没有增加100所小学的规划呢?我表示怀疑。直接说吧,即使政府有规划,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下面,我要重点分析“非户籍学龄儿童”。
有几点关键要点。
第一、从2005年开始,“非户籍出生人口”从数量上开始超越“户籍出生人口”。
第二、多数“非户籍学龄儿童”不在本市就读。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非户籍学龄儿童”通过“交赞助费”的方式,在本市就读。
可见,“赞助费”的存在是合理的,不能取缔也不该取缔。非户籍学龄儿童总要有一定的渠道就读吧。总不能把所有的路子都堵死吧?没有赞助费,那么只有“抓阄”了。
第三、重大变局:
存在相当大“非户籍学龄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入学前”,身份变为“户籍人口”。
这样的人应该非常多。银行,机关,重点企业,包括外企,都有各种办法为员工办理“入户籍”。尤其是“入户籍”的条件就是已经为企业工作多少年。
有许多外地在穗就业人口本来对户籍根本是无所谓,觉得有户口和没有户口都一样。但他们有了孩子之后态度就完全变了。因为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为了孩子,花点心机给点钱就把户籍转进来了。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父母之一由“非户籍人口”变成“户籍人口”,孩子也从“非户籍”变为“户籍”。
入学难度越大,这个因素就越明显。因为户籍的作用实在太大。
亲们,我来总结一下啊。
1、“非户籍学龄儿童”通过交赞助费就读。
数量越来越大,基数增长了100%都不止。
2、出生的时候是“非户籍学龄儿童”,等到入学的时候,已经变成“户籍学龄儿童”。
因为其父母之一的加入户籍了。
上面这两个因素是决定性的。
舆论不是都说了吗,现在广州市的小学,越来越多地流行普通话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不会讲广州话了,”非户籍小学生“和“出生是非户籍,入读前是户籍”的小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是事实。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9 12:52 编辑 ]
你的质疑只是一个“局部问题”,我估计与老城区老龄化,老城区部分校区扩张有关。最关键的,与赞助费或间接赞助费(买楼等于为财政做贡献)有关。
东山区学位出现一定程度的宽松是一个短期现象。
在上面,我重点分析“户籍学龄儿童”的入学趋势。
形势很清楚,每年6万多人变为8万人。学位需求增加了大约15000个。这就要求新增差不多350个班,或新增100所小学(因为多数小学只能招收2个班,只有人口特别密集的地段可能招收5个班或6个班)。
2-3年后广州市究竟有没有增加100所小学的规划呢?我表示怀疑。直接说吧,即使政府有规划,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下面,我要重点分析“非户籍学龄儿童”。
有几点关键要点。
第一、从2005年开始,“非户籍出生人口”从数量上开始超越“户籍出生人口”。
第二、多数“非户籍学龄儿童”不在本市就读。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非户籍学龄儿童”通过“交赞助费”的方式,在本市就读。
可见,“赞助费”的存在是合理的,不能取缔也不该取缔。非户籍学龄儿童总要有一定的渠道就读吧。总不能把所有的路子都堵死吧?没有赞助费,那么只有“抓阄”了。
第三、重大变局:
存在相当大“非户籍学龄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入学前”,身份变为“户籍人口”。
这样的人应该非常多。银行,机关,重点企业,包括外企,都有各种办法为员工办理“入户籍”。尤其是“入户籍”的条件就是已经为企业工作多少年。
有许多外地在穗就业人口本来对户籍根本是无所谓,觉得有户口和没有户口都一样。但他们有了孩子之后态度就完全变了。因为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为了孩子,花点心机给点钱就把户籍转进来了。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父母之一由“非户籍人口”变成“户籍人口”,孩子也从“非户籍”变为“户籍”。
入学难度越大,这个因素就越明显。因为户籍的作用实在太大。
亲们,我来总结一下啊。
1、“非户籍学龄儿童”通过交赞助费就读。
数量越来越大,基数增长了100%都不止。
2、出生的时候是“非户籍学龄儿童”,等到入学的时候,已经变成“户籍学龄儿童”。
因为其父母之一的加入户籍了。
上面这两个因素是决定性的。
舆论不是都说了吗,现在广州市的小学,越来越多地流行普通话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不会讲广州话了,”非户籍小学生“和“出生是非户籍,入读前是户籍”的小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是事实。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9 12:52 编辑 ]
2010/11/09回复

广州虽然不能购房入户,但是每年还是很多大学毕业生通过入到单位或者人才市场的集体户口入户广州的,这些人通过买房就能把户口真正变为广州
2010/11/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