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印,慢慢学习
学位房会越来越紧张
124964447房产楼市
全部回帖

其实一流小学未必就好,正如同楼主说的,官二代富二代特别多,一般贫民家的孩子是很那跟人家比的。后果不是自卑就是攀比。当然心态好的少数也有,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有时候不能兼顾
2012/10/28回复

我家孩子就是金猪宝宝,明年5月就要开始报名了。已经有朋友打听到乐贤坊小学赞助费不低于10万。真的不知道到了那个时候需要多少了!
去年开始要求户口和房产统一,要不然只能统筹。跟祖辈的房产不行。
去年开始要求户口和房产统一,要不然只能统筹。跟祖辈的房产不行。
2012/10/28回复

我家孩子就是金猪宝宝,明年5月就要开始报名了。已经有朋友打听到乐贤坊小学赞助费不低于10万。真的不知道 ...
2012/10/28回复

炒房团连长:
我可以说,现在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一般就是7岁。那么他们的父母结婚的时候一般是10年前,2000年前后。既然父母们是在2000年前后结婚,那么他们“入职就业的时期大约是1995-2000年这个阶段”。现在的关于“学位”的一切供需关系,需求方基本都是“1995-2000年入职”的那批人。那时什么年代,那时才多少人?广州的人口在那时就800-1000万人。但目前学位就已经有些紧张了。尤其是这些人其实是在占用老城区空置的学位,所以许多事情显得都无所谓。比如老城区在老龄化,一个班学生才30多人,那么再加进来10几个名额没问题。教师不用多请,校园不用新建。问题是,“2000-2005年入职”人数呈现加速迹象,“2006-2010(至今)的入职”数量则更加迅猛。“2000-2005年入职”的那批人,决定了2010-2015年的小学学位房。“1995-2000年入职”的人比“2000-2005年入职”的人从数量上要少很多。毕竟,广州市人口数量的放量增长主要发生在2000年之后,我的印象是2005年前后才加速增长。[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7 21:38 编辑 ]
查看原文房价还是太贵了
2012/10/28回复

我们说的学位房,主要是说“小学入学”。初中学位房的观念比较淡化,至少不是普遍概念。
因为小学是就近入学。而且对孩子的照顾等非常耗费精力。初中只有少数地段可称之为学位房,比较初中孩子大了,自理能力极大提高。而且初中入学,对于多数学校而言就是派位,不存在学位不学位。当然,少数不派位的优质初中就是传说中的学位房,更加宝贵了。只有与众不同的,才有价值。
高中不存在学位房观念。因为高中都是考的,学位房失去了意义。
因为小学是就近入学。而且对孩子的照顾等非常耗费精力。初中只有少数地段可称之为学位房,比较初中孩子大了,自理能力极大提高。而且初中入学,对于多数学校而言就是派位,不存在学位不学位。当然,少数不派位的优质初中就是传说中的学位房,更加宝贵了。只有与众不同的,才有价值。
高中不存在学位房观念。因为高中都是考的,学位房失去了意义。
2012/10/28回复

其实一流小学未必就好,正如同楼主说的,官二代富二代特别多,一般贫民家的孩子是很那跟人家比的。后果不是 ...
2012/10/28回复

赞助费是必然的,我觉得应该有。
你可以预测本地常住人口的数量,但无法预测外来流动人口的数量。现在,广州接生的外来人口的婴儿数量,已经大于本地户籍的婴儿。要想全部接受,都在父母工作所在地入读,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保障房都没钱造,何况造小学呢?小学的建造成本太高,老师是一辈子,退休了还要出粮发工资。多10名学生,就要多一名教师。就算有地,就算小学是捐款造的,也养不起这么多教师。更何况没有地,也没有人捐款造小学。
所以只能搞赞助费。
你可以预测本地常住人口的数量,但无法预测外来流动人口的数量。现在,广州接生的外来人口的婴儿数量,已经大于本地户籍的婴儿。要想全部接受,都在父母工作所在地入读,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保障房都没钱造,何况造小学呢?小学的建造成本太高,老师是一辈子,退休了还要出粮发工资。多10名学生,就要多一名教师。就算有地,就算小学是捐款造的,也养不起这么多教师。更何况没有地,也没有人捐款造小学。
所以只能搞赞助费。
2012/10/28回复

我也这样认为。
学位房、赞助费等等,跟普通商品是一样,与供求关系联系密切,广州人口不减,适龄儿童不减,学位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又增加不多,价格怎么下得来。
关注小孩教育的妈妈,不管买不买学位房,我建议都应好好看看这个帖子,很多数据、现实值得看看。退一万步,即使楼主说的不对,这种钻研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帖子讨论两年多,自己回复过百条,不容易啊。
学位房、赞助费等等,跟普通商品是一样,与供求关系联系密切,广州人口不减,适龄儿童不减,学位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又增加不多,价格怎么下得来。
关注小孩教育的妈妈,不管买不买学位房,我建议都应好好看看这个帖子,很多数据、现实值得看看。退一万步,即使楼主说的不对,这种钻研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帖子讨论两年多,自己回复过百条,不容易啊。
2012/10/30回复

中心城区取消16所“麻雀小学”,对学位房无疑又是一大刺激。这将导致以前相对便宜的房源直接向名校地段的学位房看齐。
坦率地说,象署前路,杨箕等热门地段的学位房价,已经略有超前,不便宜了。其它地段的学位房就显得物超所值。我不是说署前路杨箕等地的学位房要跌,而是说一开始跑得太快,后程就慢了。而以前“保存实力”的地段,今后会出现加速跑。
今后,中心城区的学校都是省一级,都是名校。亲们懂的。
坦率地说,象署前路,杨箕等热门地段的学位房价,已经略有超前,不便宜了。其它地段的学位房就显得物超所值。我不是说署前路杨箕等地的学位房要跌,而是说一开始跑得太快,后程就慢了。而以前“保存实力”的地段,今后会出现加速跑。
今后,中心城区的学校都是省一级,都是名校。亲们懂的。
2012/11/26回复

炒房团连长:
别人的九月一日悄悄过去,下一个九月一日会是你的吗?一轮学位房已经结束。新一轮学位房大战又将开始。2012年9月1日也许只是高潮的开始。残酷的竞争大幕既然刚刚揭开,就不会落幕。如果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那么只有义无反顾的妈妈才能买到学位房。
查看原文如果说只有偏执狂才会成功,那么,只有义无反顾的妈妈才能买到学位房—— 说得多好啊。
2012/11/26回复

发表于 2011-9-5 18:0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1997年,高校招生100万;2001年毕业, 2006年看楼, 2012年孩子入学
1998年,高校招生108万;2002年毕业, 2007年看楼, 2013年孩子入学
1999年,高校招生160万;2003年毕业, 2008年看楼, 2014年孩子入学
2000年,高校招生220万;2004年毕业, 2009年看楼, 2015年孩子入学
2001年,高校招生260万;2005年毕业, 2010年看楼, 2016年孩子入学
2002年,高校招生320万;2006年毕业, 2011年看楼, 2017年孩子入学
2003年,高校招生382万;2007年毕业, 2012年看楼, 2018年孩子入学
2004年,高校招生420万;2008年毕业, 2013年看楼, 2019年孩子入学
2005年,高校招生504万;2009年毕业, 2014年看楼, 2020年孩子入学
2006年,高校招生530万;2010年毕业, 2015年看楼, 2021年孩子入学
2007年,高校招生567万;2011年毕业, 2016年看楼, 2022年孩子入学
2008年,高校招生599万;2012年毕业, 2017年看楼, 2023年孩子入学
2009年,高校招生629万;2013年毕业, 2018年看楼, 2024年孩子入学
2010年,高校招生657万。2014年毕业, 2019年看楼, 2025年孩子入学
大学毕业证不见得代表真才实学,却是给了年轻的学子们一对梦想的翅膀。1997年之前,心怀梦想的人是不多的。但1997年之后,想飞的人就多了。
-------------------
“人生时间表”,触目惊心。
尤其注意“积压效应”。比如你是“1999年入学,2003年毕业,按规划你在2008年看楼,你的孩子2014年入学”。但2008年看楼的人也许只有60万人,但理论上应该有160万人。那么,剩余的100万潜在客户就会被挤压到下一年,与2000年和2000年以后入学的抢食。
越往后,竞争越激烈。真要拼爹的。不拼爹,你得是人中龙凤才行。
购房、尤其是购置学位房,如果没有一种时不我待,就象后面有只恶狗追着你要赶快跑的那种急迫心情,没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决心,购房是很困难的,多数都是要失之交臂。
事后,你总会找到各种理由推脱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错过,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上面的这张表。当你优哉游哉的时候,甚至抱着等待和看好戏的心态的时候,想过这张表格吗?
专业翻新核弹头,潜艇抛光,回收二手航母,大修核反应堆,航天飞机保养换滤芯,擦洗卫星表面积尘,可开发PIAO
=========
引用我一年前的发言。学位房大战才刚刚开始,不是吗?
1997年,高校招生100万;2001年毕业, 2006年看楼, 2012年孩子入学
1998年,高校招生108万;2002年毕业, 2007年看楼, 2013年孩子入学
1999年,高校招生160万;2003年毕业, 2008年看楼, 2014年孩子入学
2000年,高校招生220万;2004年毕业, 2009年看楼, 2015年孩子入学
2001年,高校招生260万;2005年毕业, 2010年看楼, 2016年孩子入学
2002年,高校招生320万;2006年毕业, 2011年看楼, 2017年孩子入学
2003年,高校招生382万;2007年毕业, 2012年看楼, 2018年孩子入学
2004年,高校招生420万;2008年毕业, 2013年看楼, 2019年孩子入学
2005年,高校招生504万;2009年毕业, 2014年看楼, 2020年孩子入学
2006年,高校招生530万;2010年毕业, 2015年看楼, 2021年孩子入学
2007年,高校招生567万;2011年毕业, 2016年看楼, 2022年孩子入学
2008年,高校招生599万;2012年毕业, 2017年看楼, 2023年孩子入学
2009年,高校招生629万;2013年毕业, 2018年看楼, 2024年孩子入学
2010年,高校招生657万。2014年毕业, 2019年看楼, 2025年孩子入学
大学毕业证不见得代表真才实学,却是给了年轻的学子们一对梦想的翅膀。1997年之前,心怀梦想的人是不多的。但1997年之后,想飞的人就多了。
-------------------
“人生时间表”,触目惊心。
尤其注意“积压效应”。比如你是“1999年入学,2003年毕业,按规划你在2008年看楼,你的孩子2014年入学”。但2008年看楼的人也许只有60万人,但理论上应该有160万人。那么,剩余的100万潜在客户就会被挤压到下一年,与2000年和2000年以后入学的抢食。
越往后,竞争越激烈。真要拼爹的。不拼爹,你得是人中龙凤才行。
购房、尤其是购置学位房,如果没有一种时不我待,就象后面有只恶狗追着你要赶快跑的那种急迫心情,没有一种义无反顾的决心,购房是很困难的,多数都是要失之交臂。
事后,你总会找到各种理由推脱自己当初为什么会错过,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上面的这张表。当你优哉游哉的时候,甚至抱着等待和看好戏的心态的时候,想过这张表格吗?
专业翻新核弹头,潜艇抛光,回收二手航母,大修核反应堆,航天飞机保养换滤芯,擦洗卫星表面积尘,可开发PIAO
=========
引用我一年前的发言。学位房大战才刚刚开始,不是吗?
2012/11/26回复

回楼上几位妈妈。
年龄这个概念,可能我的说法有些口误、或表达的也不清楚,原则上差不多就可以了。我们只 ...
2013/01/10回复

楼主的文章只对那些买得起学位房又在心里徘徊的准业主有效,对于那些已经有学位房,以及没有能力买学位房的没有作用
该回复来自[广州妈妈iPhone客户端]
该回复来自[广州妈妈iPhone客户端]
2013/01/10回复

又翻旧帖
2013/02/28回复